博爱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化 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Ti 48 Co 59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实验室模拟工业处理含铬废水,操作及现象如图甲所示,反应过程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图乙,已知深蓝色溶液中生成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5 s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B.实验开始至30 s时溶液中发生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30~80 s过程中,Cr元素被氧化,可能是溶液中剩余的所致
D.80 s时,在碱性条件下,溶液中含铬微粒主要为
2.以天然气为原料经由合成气()制化学品是目前天然气转化利用的主导技术路线,制备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理论上能生产的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4
B.等物质的量的和的质子数比CH4多8
C.气体和与CO的混合气体,所含C原子数均为
D.用和制备合成气的反应中,若生成1 mol CO,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
3.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可以是稀硫酸、稀盐酸或浓硫酸
B.实验开始时应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b,再向烧瓶中加入X
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烧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
D.反应结束后若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则可较长时间存在
4.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A>B
B.简单离子半径:
C.原子半径:G>F>E>D
D.将0.5mol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5.为从粗食盐水中除去等离子,以制得精盐水。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主要有和,也可能有一些
B.②中加入过量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
C.D中有这3种离子
D.③中发生的反应只有
6.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对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反应装置或图象
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A.A B.B C.C D.D
7.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8.煤、石油、天然气在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 )
A.汽油和乙烯都是石油分馏的产品
B.煤的干馏是目前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唯一途径
C.天然气除了作燃料之外,还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
D.石油工业产品丙烯可用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但原子利用率低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有关描述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热化学方程式 有关描述或结论
A 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B 丙烷比乙烯稳定
C 含10.0 g 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约为14.3 kJ
D ①; ②
A.A B.B C.C D.D
10.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①;
②;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
A. B. C. D.
11.常温下,用0.10 mol/L盐酸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溶液和Na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总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点②等于点③
B.点①所示溶液中:
C.点②所示溶液中:
D.点④所示溶液中:
12.电化学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试剂纯净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合成己二腈。充电时生成己二腈,放电时生成,其中a、b是互为反置的双极膜,双极膜中的会解离出和向两极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极的电势低于M极的电势
B.放电时,双极膜中向N极移动
C.若充电时制得1mol,则放电时需生成1mol,才能使左室溶液恢复至初始状态
D.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3.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少量泄漏会产生窒息性气体,喷水雾可减慢其挥发,并产生酸性悬浊液,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只含σ键
B.为非极性分子
C.中S原子采取杂化
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14.某钙钛矿型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为镧系金属离子,B为过渡金属离子,C为氧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镧系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ⅠB族
B.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
D.1个A离子周围最近的A离子有12个
15.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②烷烃中除甲烷外,都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③分子通式为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④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
A.①③⑤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16.下列关于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糖,而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糖的操作顺序:④③
B.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糖的操作顺序:③⑤
C.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④⑤
D.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⑤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2分。
17.(10分)某种化合物是工业洗涤剂的中间体,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Q最外层电子数与Y核外电子总数相同,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Q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Z单质的电子式:_____。
(2)Y、Z、Q三种元素所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填化学式);X、Y、Z、Q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利用如图装置可比较Y、Z两元素得电子能力,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碲()的某化合物是常用的VCR光盘记录材料之一,可在激光照射下记录、储存信号。已知碲与Q同主族,则下列关于碲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单质碲在常温下是固体
B.比稳定
C.的酸性比弱
D.通入溶液中不发生反应
18.(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1 Mg、Al 稀盐酸 偏向Al
2 Al、Cu 稀盐酸 偏向Cu
3 Al、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
4 Mg、Al NaOH溶液 偏向Mg
根据上表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电极的作用是否相同?___________。
(2)实验3中铝为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石墨为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4中的铝为___________极,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在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___________。
19.(10分)分析化学中的滴定法除了酸碱中和滴定,还有沉淀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沉淀滴定法可用于NaCl溶液中的测定。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已知:
①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砖红色沉淀;
②溶液中同时存在和时,滴入溶液,先生成AgCl沉淀;
③。
Ⅰ.准备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基准物4.2468 g(0.0250 mol)后,配制成250 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Ⅱ.滴定待测溶液
a.取待测NaCl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
b.加入1 mL 5% 溶液。
c.边不断晃动锥形瓶边用标准溶液滴定,当接近终点时,半滴半滴地滴入溶液,并用力摇晃。记下达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
d.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消耗标准溶液体积/mL 20.45 20.02 19.98
e.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
(2)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
(3)计算所消耗的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_____mL,测得________。
(4)若用该方法测定溶液中的,待测液的pH不宜超过7.2,理由是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
A.为使终点现象更加明显,可改加1 mL 10% 溶液
B.滴定过程中可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壁上黏附的溶液冲下
C.若在配制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偏高
D.若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0.(16分)物质G是升高白细胞的常见药物,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图:
已知 +R〞-CHO(R、R 、R〞代表烃基或氢原子)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反应④、⑤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G的同分异构体中,能满足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苯环;②含有2个醛基;③2个氯原子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写出以和为原料合成的路线(不用注明反应条件)。博爱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A
解析: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由题图乙可知,5 s时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r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即0~5 s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实验开始至30 s时,Cr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被还原生成被氧化生成,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30~80 s过程中,Cr元素由+3价升高为+6价,反应过程中被氧化,具有氧化性,可能是剩余的所致,C正确;80 s时溶液呈黄色,并且溶液呈碱性,已知,碱性条件下,反应逆向进行,生成,所以80 s时溶液中含铬微粒主要是,D正确。
2.答案:D
解析:1个甲醇分子含有3个碳氢键、1个碳氧键、1个氧氢键,共含有5个极性键,根据题图信息及原子守恒可知,制备的总反应为,则1 mol 理论上能生产,即理论上能产生的甲醇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A错误;1个比1个的质子数多8个,但未给出等物质的量的具体数值,故无法计算,B错误;气体所含C原子数为与CO的混合气体,假设44 g气体全部是甲烷,则所含C原子数为,大于,若4 g气体全是CO,则所含C原子数,大于,故44 g混合气体所含C原子数大于,C错误;用甲烷制备合成气的反应为中C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2价,H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中C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则生成1 mol CO转移3个电子,D正确。
3.答案:D
解析:X不能是浓硫酸,常温下,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A项错误;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止水夹a、b,再向烧瓶中加入X,产生的氢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B项错误;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a,过一会儿会在吸滤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C项错误;反应结束后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装置内无氧气,可较长时间存在,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C
5.答案:A
解析:B.②中加入过量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和过量的;C.由于①加入过量的,引入了,所以D中含有、;D.③中发生的反应有。
6.答案:A
解析:A项,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气体,可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活塞右移不能判定反应放热;B项,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甲处液面低于乙处,说明反应放热导致空气受热膨胀;D项,温度计示数增大,说明反应放热。
7.答案:C
解析:因为该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所以该实验不能用水浴加热;长玻璃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的作用,B正确;酯类物质在NaOH溶液中易发生水解反应,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洗涤,C不正确;加入过量乙酸,可使平衡正向移动,1-丁醇的转化率提高,D正确。
8.答案:C
解析:A.汽油是石油分馏产品,乙烯为石油裂解产品,故A错误;B.煤的综合利用的途径包括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故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可用作燃料,工业上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故C正确;D.丙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聚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加聚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故D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A项,由给出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错误;B项,丙烷吸收能量分解为乙烯和甲烷两种物质,无法比较反应物与其中一种生成物的稳定性,错误;C项,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与含1 mol HCl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时放出57.3 kJ热量,故含10.0 g 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约为14.3 kJ,正确;D项,均小于0,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越小,故,错误。
10.答案:D
解析:的平衡常数的平衡常数,反应的平衡常数,D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点②示溶液中存在,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由于两点的溶液体积不等,故不相等,溶液的pH相等,相等,因此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不相等,A项错误;点①所示溶液中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HCN、NaCl,存在物料守恒:,B项错误;点②所示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和NaCl,常温下溶液的pH=5,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因此,C项错误;点④所示溶液中醋酸和氯化钠的浓度均为0.05 mol/L,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因此,则,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放电时N为负极、M为正极,充电时N为阴极、M为阳极,N极的电势低于M极的电势,A正确;
B.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故放电时,双极膜中向N极移动,B正确;
C.充电时生成己二腈,则阴极反应为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己二腈:,放电时水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若充电时制得1mol,则放电时需生成0.5mol,才能使左室溶液恢复至初始状态,C错误;D.由C分析可知,D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共价单键都属于σ键,该分子中只含共价单键,所以分子中只含σ键,A正确;该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B错误;该分子中每个S原子含有2个共价键、2对孤电子对,以每个S原子价电子对数都是4,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原子杂化类型为,C正确;根据题意知,与水反应可能生成HCl、和S,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14.答案:C
解析:A.镧系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族,故A错误;
B.晶胞中A离子数目为离子数目为1,C离子数目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故B错误;核外电子式为10,根据能量最低原,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故C正确;
D.以顶点A离子研究,与之最近的A离子处于同一棱的顶点位置,补全晶胞可知,A离子周围最近的A离子有6个,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①烷烃为饱和链烃,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单键,正确;②烷烃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错误;③分子通式为的烃一定是烷烃,错误;④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正确;⑤乙烷与溴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16.答案:D
解析:向蔗糖的水解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光亮的银镜,可说明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则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④⑤;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糖的操作顺序为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2分。
17.(10分)答案:(1)第二周期第ⅥA族;
(2);(或等)
(3)(合理即可)
(4)AC
解析:(1)Z单质为,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其电子式为。
(2)非金属性:C
(4)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ⅥA族,单质碲在常温下是固体,A正确;非金属性:Te
(2)负;正;
(3)负;尽管金属活动性:Mg>Al,但是Al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发生反应;
(4)电极活动性强弱、电解液种类
解析:(1)在实验1中,Mg、Al都可以与盐酸发生反应,由于金属活动性:Mg>Al,所以在构成的原电池反应中,Mg为负极,Al为正极;在实验2中,Al、Cu及盐酸构成原电池,由于Al的活动性比Cu强,所以Al电极为负极,Cu电极为正极,因此实验1、2中Al电极的作用不相同;
(2)实验3中由于电极活动性:Al>C,Al能够与HCl发生置换反应,所以在构成的原电池反应中,Al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H2;根据电极反应可知铝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和铝离子,可知总反应方程式为;
(3)在实验4中,尽管金属活动性:Mg>Al,但是Al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发生反应,故在构成的原电池反应中,Al为负极,Mg为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在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到电极活动性强弱、电解液种类的影响。
19.(10分)答案:(1)250 mL(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
(2)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时,锥形瓶中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该沉淀不溶解
(3)20.00;0.0800
(4)若溶液pH过大,会生成,增大AgCl溶解能力,使测定结果偏高
(5)BCD
解析:(1)见光易分解,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250 mL(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
(2)根据已知信息,沉淀完全后,才会生成砖红色沉淀,故可指示滴定终点。
(3)对比3组数据可知,序号1数据严重偏离平均值,为无效数据应舍去,故平均体积为20.00 mL,溶液的浓度为。
(4)由信息可知,若溶液pH过大,生成的使AgCl生成可溶性的,即增大标准溶液所用体积,使测定结果偏高。
(5)由于也能与反应,所以加入不宜过多(与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类似),A不合理;滴定过程中可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壁上黏附的溶液冲下,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度,B合理;若在配制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所配制标准溶液浓度偏小,则滴定时消耗体积偏大,使测定结果偏高,C合理;若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稍等片刻后,挂于内壁上的溶液流下,还会使液面略上升,相当于读数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D合理。
20.(16分)答案:(1)1, 3-二氯丙烷;羟基、醛基
(2)
(3)
(4)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5)9
(6)
解析:(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故系统命名为:1,3-二氯丙烷,由题干合成流程图中D的结构简式可知,D中的含氧官能团是羟基和醛基,故答案为:1,3-二氯丙烷;羟基和醛基;
(2)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B的结构简式为:,则反应1为中的氯原子被羟基取代,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由分析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由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则反应④为D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羟基与右边碳原子上的氢脱落形成水,同时形成碳碳双键,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反应⑤为E中的两个醛基转化为羧基,故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5)由题合成流程图信息可知,G的分子式为:,则同时满足①含苯环;②含有2个醛基;③2个氯原子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①侧链为-CHO、-,②-CHO、-CHO和-等两组,第一组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异构,后一组先考虑两个醛基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然后再考虑-,又分别有2种、3种和1种位置关系,故一共有3+2+3+1=9种,故答案为:9;
(6)本题采用逆向合成法,由题干流程图中D到E的转化信息可知,可由发生消去反应转化而得,根据题干已知转化信息可知,可由和转化得到,催化氧化即可得到,由此确定该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