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1cm/s B.1.1m/s C.11cm/s D.11m/s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2~4题)2022年7月份,全球各地均遇罕见的高温天气,这是全球全人类的气候恶化的结果,冰块市场需求状况非常大。高温之下,有些企业会采购块,实现降温的作用。
2.(2分)下列与冰块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相同的图像是( )
A.
B.
C.
D.
3.(2分)当搬运工正在运输冰块时,冰块相对下列哪种物体是静止的( )
A.地面 B.运冰的拖车
C.工厂里正在工作的工人 D.已放置好的冰块
4.(2分)下列与利用冰块降温时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B.深秋,树叶上形成“霜”
C.枝条上形成“雾凇”
D.加热后变成液体的海波
5.(2分)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6.(2分)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2分)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4cm、36.2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36.4cm B.36.3cm C.36.2cm D.37.1cm
8.(2分)如图反映龟、兔100米赛跑的s﹣t图象,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比赛结果兔子获胜
B.比赛开始,乌龟先出发
C.比赛过程中,兔子和乌龟共相遇三次
D.t1﹣t2时间段,兔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9.(2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10.(2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1.(2分)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12.(2分)汽车以60km/h的速度在沿海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0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运动员在5min内跑完2000m(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汽车、羚羊、运动员 D.汽车、运动员、羚羊
13.(2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敲击水瓶琴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14.(2分)把一杯0℃的冰连同杯子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桶中,环境温度为0℃,则( )
A.杯中的冰要熔化,桶中的冰不熔化
B.杯中的冰不熔化,桶中的冰熔化
C.桶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冰和桶中的冰均熔化
15.(2分)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39 ﹣117 ﹣114
沸点/℃ 357 78 35
A.49℃的酒精是气态
B.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38℃的水银是液态
D.不可用乙醚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二、双选题(每小题选两个答案,多选或错选不计分,选对但不全者计2分,全选对计3分;本大题共5个小题,总分15分。)
(多选)16.(3分)如图是某物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据图可知( )
A.该物体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开始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多选)1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加油机对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多选)18.(3分)古代的侦查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慢
(多选)19.(3分)如图所示为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丁的音调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甲、乙的音色相同 D.甲、丙的响度相同
20.(3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与乙同学一起出发
B.4s~8s内,只有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8个小题,其中第21~25题只需写答案,第26~27题需要有必要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只写答案不计分,本部分总计55分。)
21.(4分)用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甲图示数为 ℃。
22.(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该实验原理是 。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3)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cm/s。
23.(10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之处: 。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3)从图像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 。
(4)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
24.(10分)小强发现妈妈用湿拖把拖过的地面,很快就干了,而地面的瓷砖是不吸水的。为探究“水的消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强将水分别泼在凉爽的室内和风和日丽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两块瓷砖上进行实验(砖材质和大小均相同)。
半杯水 室内 阳台
1块砖 2块砖 1块砖 2块砖
变干时间 2.5h 1h 45min 20min
(1)地上的水干了,它属于物理学中的 (选填“蒸发”或“沸腾”)现象。这一现象的快慢程度主要与液体的 、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 等因素有关。小强在室内的两次实验是研究这一现象的快慢程度与液体的 是否有关;
(2)在西北地区,农业缺水现象普遍,张爷爷种了一块玉米地,为抗旱、节水、保湿,在下列措施中 。(选填字母代号)
A.早、晚温度较低时浇水
B.中午风和日丽气温较高时浇水
C.把水均匀撒在玉米地里
D.在玉米苗附近浇水
25.(5分)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1)本实验中听到的声音是 。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 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26.(8分)阅读下面的短文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人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①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②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在15℃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 ;
(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6s
27.(10分)火车在进入隧道前要鸣笛。一列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是108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
(1)火车的车速是 米每秒?
(2)从司机鸣笛至2s后听到回声,火车运行了多远?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4)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1cm/s B.1.1m/s C.11cm/s D.11m/s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速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正常情况下,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
故选:B。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2~4题)2022年7月份,全球各地均遇罕见的高温天气,这是全球全人类的气候恶化的结果,冰块市场需求状况非常大。高温之下,有些企业会采购块,实现降温的作用。
2.(2分)下列与冰块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相同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解答即可。
【解答】解:冰块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时温度不变且保持0℃不变,结合四个图象可知,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分)当搬运工正在运输冰块时,冰块相对下列哪种物体是静止的( )
A.地面 B.运冰的拖车
C.工厂里正在工作的工人 D.已放置好的冰块
【答案】B
【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某物体位置不变,则以某物体为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就是静止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AC、当搬运工正在运输冰块时,冰块相对地面、工厂里正在工作的工人,位置都在改变,都是运动的,故AC错误;
B、当搬运工正在运输冰块时,冰块相对运冰的拖车,位置不变,即冰块是静止的,故B正确;
D、由于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故D错误。
故选:B。
4.(2分)下列与利用冰块降温时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B.深秋,树叶上形成“霜”
C.枝条上形成“雾凇”
D.加热后变成液体的海波
【答案】D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利用冰块降温是利用冰块熔化吸收热量的原理,找出熔化吸收热量的实例;
A、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枝条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加热后变成液体的海波,是海波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分)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答案】C
【分析】(1)声还可以传递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2)声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解答】解:A、利用B超检查身体,不符合题意;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符合题意;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分)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D、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
故选:B。
7.(2分)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4cm、36.2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A.36.4cm B.36.3cm C.36.2cm D.37.1cm
【答案】B
【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
【解答】解: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39.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36.5cm。
故选:B。
8.(2分)如图反映龟、兔100米赛跑的s﹣t图象,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比赛结果兔子获胜
B.比赛开始,乌龟先出发
C.比赛过程中,兔子和乌龟共相遇三次
D.t1﹣t2时间段,兔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分析】观察s﹣t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是前进的路程,横坐标表示的是运动的时间。图象上点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此点的速度。观察图象,判断对错。
【解答】解:
A、全程为100m,兔子用的时间短,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兔子在0秒之后出发,故B正确;
C、兔子和乌龟相遇时,所用时间相同(从t=0开始计时),两图象共有三个交点,故C正确;
D、t7﹣t2时间段,兔子运动的s﹣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D错误。
故选:D。
9.(2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答案】B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3)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解答】解:
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水银柱在0℃以上,故B正确;
C.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故C错误;
D.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10.(2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分析】(1)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
(2)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30m/s,其平均速度相等;
B、由图示可知,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可知,故B不正确。
C、由图示可知,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由图示可知、250m、450m,在相等时间内,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
故选:A。
11.(2分)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关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选:B。
12.(2分)汽车以60km/h的速度在沿海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0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运动员在5min内跑完2000m(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汽车、羚羊、运动员 D.汽车、运动员、羚羊
【答案】A
【分析】根据v=求出速度和1km/h=m/s进行单位的换算,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汽车在沿海公路上行驶的速度v运动员=60km/h=60×m/s≈16.7m/s,
羚羊以在草原上奔跑的速度v羚羊=20m/s,
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8.7m/s,
所以,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羚羊。
故选:A。
13.(2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敲击水瓶琴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答案】D
【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可以产生声音;
B.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所以没听到声音;
C.敲击水瓶琴,故C不符合题意;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不能产生声音。
故选:D。
14.(2分)把一杯0℃的冰连同杯子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桶中,环境温度为0℃,则( )
A.杯中的冰要熔化,桶中的冰不熔化
B.杯中的冰不熔化,桶中的冰熔化
C.桶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冰和桶中的冰均熔化
【答案】C
【分析】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有温差;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凝固要放热。
【解答】解:把一杯0℃的冰连同杯子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桶中,环境温度为0℃时,不会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熔化成水。故ABD错误。
故选:C。
15.(2分)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39 ﹣117 ﹣114
沸点/℃ 357 78 35
A.49℃的酒精是气态
B.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38℃的水银是液态
D.不可用乙醚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答案】C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晶体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解答】解:A、酒精的沸点是78℃,在﹣117℃﹣78℃之间,所以49℃时酒精是液体。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100℃,100℃时酒精是气体,B不正确。
C、水银凝固点﹣39℃,在﹣39℃﹣357℃之间,所以﹣38℃的水银是液态。
D、乙醚凝固点是﹣114℃,在﹣114﹣35℃之间,而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乙醚是液体,故D错误。
故选:C。
二、双选题(每小题选两个答案,多选或错选不计分,选对但不全者计2分,全选对计3分;本大题共5个小题,总分15分。)
(多选)16.(3分)如图是某物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据图可知( )
A.该物体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开始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BC
【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解答】解:(1)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且熔点为80℃,B正确;
(2)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从5min是开始熔化,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D错误;
故选:BC。
(多选)1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加油机对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答案】BC
【分析】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解答】解:A、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加油机对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故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故C正确;
D、物体的静止是相对的,太阳也会运动。
故选:BC。
(多选)18.(3分)古代的侦查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慢
【答案】AB
【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所以士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
故选:AB。
(多选)19.(3分)如图所示为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丁的音调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甲、乙的音色相同 D.甲、丙的响度相同
【答案】AD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解答】解:AB、由图象可知,甲、乙、丁振动的次数相同;即甲、乙,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丁,B错误。
C、甲、乙波形不同,故B错误;
D、甲、丙相比,故甲,故D正确。
故选:AD。
20.(3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与乙同学一起出发
B.4s~8s内,只有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答案】C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解答】解:
A、由图可知,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5s内,甲,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B错误;
C、0s~8s内,乙通过的路程也是6m、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用时4s甲===1.25m/s;
乙同学从6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则乙的速度:v乙===0.625m/s。
故选:C。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8个小题,其中第21~25题只需写答案,第26~27题需要有必要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只写答案不计分,本部分总计55分。)
21.(4分)用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 cm。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乙 图是体温计,甲图示数为 ﹣19 ℃。
【答案】0.1;热胀冷缩;乙;﹣19。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热胀冷缩;根据温度计分度值不同和能否测量低于0℃的温度进行区别;
(3)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解答】解:
(1)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7mm;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由图知: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3℃,所以乙温度计是体温计;
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为﹣19℃。
故答案为:5.1;热胀冷缩;乙。
22.(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该实验原理是 v= 。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
(3)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3.00 cm/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sAB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AB由秒表直接读出;vAB用公式v=计算。
【解答】解:(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3)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AB=9.00cm,AB所用时间为tAB=3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3.00cm/s。
答:(1)v=;(2)小。
23.(10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之处: 读数时视线未跟液柱面相平 。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99 ℃。
(3)从图像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 吸热,温度不变 。
(4)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减少水的质量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和仰视。
(2)水沸腾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为水的沸点;
(3)水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4)水加热时间的影响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烧杯是否加盖、火焰的大小。可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改进措施。
【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测量结果不准确,此时测量结果会偏大;
(2)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9℃;
(3)水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4)水的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过低或水的量太大或烧杯未加盖造成的。
故答案为:(1)读数时视线未跟液柱面相平;(2)99,温度不变。
24.(10分)小强发现妈妈用湿拖把拖过的地面,很快就干了,而地面的瓷砖是不吸水的。为探究“水的消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强将水分别泼在凉爽的室内和风和日丽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两块瓷砖上进行实验(砖材质和大小均相同)。
半杯水 室内 阳台
1块砖 2块砖 1块砖 2块砖
变干时间 2.5h 1h 45min 20min
(1)地上的水干了,它属于物理学中的 蒸发 (选填“蒸发”或“沸腾”)现象。这一现象的快慢程度主要与液体的 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 流速 等因素有关。小强在室内的两次实验是研究这一现象的快慢程度与液体的 表面积 是否有关;
(2)在西北地区,农业缺水现象普遍,张爷爷种了一块玉米地,为抗旱、节水、保湿,在下列措施中 AD 。(选填字母代号)
A.早、晚温度较低时浇水
B.中午风和日丽气温较高时浇水
C.把水均匀撒在玉米地里
D.在玉米苗附近浇水
【答案】(1)蒸发;温度、流速;表面积;(2)AD。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蒸发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有关;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
(2)根据影响蒸发的因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地上的水干了,是因为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因此它属于物理学中的蒸发现象、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的流速等因素有关,分别泼在凉爽的室内的一块或二块瓷砖上,不同的是液体的表面积。
(2)A、早、晚气温较低,故A符合题意;
B、中午风和日丽时,水蒸发快;
C、把水均匀泼洒在玉米地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
D、在玉米苗附近浇水,减慢了液体的蒸发;
故选AD。
故答案为:(1)蒸发;温度;表面积。
25.(5分)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1)本实验中听到的声音是 A 。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 频率 的关系。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 响度 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答案】(1)A;(2)频率;(3)响度。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
(2)实验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3)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响度改变。
故答案为:(1)A;(2)频率。
26.(8分)阅读下面的短文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人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①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②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高于20000Hz ;在15℃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 能量 ;
(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6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且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知道时间和速度,而后利用公式s=vt计算即可解决。
【解答】解: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所以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的特性;
(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来回的时间是t=6s,
由v=可得,
故海洋的深度:
h==4500m。
故答案为:(1)高于20000Hz;340m/s;(3)该处的海洋深度是4500m。
27.(10分)火车在进入隧道前要鸣笛。一列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是108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
(1)火车的车速是 30 米每秒?
(2)从司机鸣笛至2s后听到回声,火车运行了多远?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4)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答案】(1)30;
(2)从司机鸣笛至2s后听到回声,火车运行了60m;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让为680m;
(4)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70m。
【分析】(1)1m/s=3.6km/h;
(2)知道火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火车行驶的路程;
(3)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声音2s传播的路程;
(4)火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等于火车行驶的路程与声音传播路程之和的一半。
【解答】解:(1)火车的速度:v=108km/h=30m/s;
(2)由v=可知车=v车t=30m/s×2s=60m;
(3)由v=可知声=v声t=340m/s×2s=680m;
(4)火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s=(s声+s车)=×(680m+60m)=370m。
答:(1)30;
(2)从司机鸣笛至2s后听到回声,火车运行了60m;
(2)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让为680m;
(4)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7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