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半岛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半岛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3分)在下列长度单位中,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分米、厘米、纳米、微米 B.毫米、厘米、分米、米
C.米、分米、厘米、毫米 D.纳米、微米、毫米、厘米
2.(3分)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3分)噪声也是生活中的污染来源之一,下列关于噪声的防控说法正确的是(  )
A.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3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断”枝 B. 镜中花
C. 林间的光线 D.亭子的倒影
5.(3分)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6.(3分)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A.潜望镜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7.(3分)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8.(3分)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9.(5分)   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8    ,他参加校运动会1500m比赛的成绩是400    (以上两空均填单位符号);如图所示,它的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
10.(2分)如图所示,甲中停表的示数为    s,乙中停表的示数为    s。
11.(4分)“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在    处减弱噪声。
12.(3分)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02s收到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与传感器相距    m。
(2)传感器用超声波测距,是利用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以下情景中,同样利用声音上述功能的是哪些?答:   。
13.(2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4.(3分)你在湖边漫步,同时能看到水中的白云和鱼,前者是由光的    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    形成的虚像(选填“反射”或“折射”);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   形成的。
15.(3分)身高1.7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5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m,镜中的像高    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变大”、“变小”“不变”)。
16.(3分)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是眼睛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使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透镜矫正(选填“凸”或“凹”)。为了矫正视力,近视眼应佩戴    透镜的眼镜,远视眼应佩戴    透镜的眼镜。(选填“凸”或“凹”)
17.(2分)将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厘米,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填一光学仪器)。
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8分)
18.(2分)请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19.(3分)如图,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画出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0.(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2小题,共16分)
21.(6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试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   入射角,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   。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内,此时,在纸板B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方向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   。
22.(7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有: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刻度尺、光屏各一个,蜡烛A和B。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支蜡烛A、B 应选择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刻度尺的作用是    ;
(2)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3分)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和弦的材料有关
序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
A 钢 20 0.3
B 尼龙丝 30 0.5
C 尼龙丝 30 0.3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的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填字母)的琴弦。
(2)小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叫做    。
(3)小明想选用表格中编号A、D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小兰认为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和    相同。
五、计算题
24.(5分)某次在高空发生闪电打雷,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小明看到闪电隔3秒后听到雷声
(1)打雷的位置离小明有多远?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若以此速度前进,同样3秒钟时间
六、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共20分)
25.(7分)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    。
(2)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B、C)。
(3)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35cm处时,移动光屏,则该像是    、   的实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4)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然后让烛焰在光具座上0到50cm刻度线之间移动,他发现蜡烛只有在35cm到50cm刻线之间移动时,烛焰的像是    的实像。
26.(6分)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    、缩小、   像。如图所示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    一些。象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应该配戴    (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图中    (填“甲”或“乙”)为远视眼镜。
27.(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光照到不透明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植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它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就显示白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就显示黑色。如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色光,因此看到的是红色;若只有蓝色光照在红色不进明物体身上,唯一的蓝色光又被吸收,所以看到的是黑色。
(1)一个物体呈现白色,则该物体能    所有的色光,呈现黑色则该物体能    (选填“吸收”或“反射”)所有的色光。
(2)红、   蓝是色光的三基色。白光照到红色的颜料上,颜料呈现    色,用该颜料在一张白纸上写上字,把它拿到暗室,看到    的字写在    色的纸上。
(3)放映彩色电影的荧幕用    色的幕布更合适。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半岛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3分)在下列长度单位中,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分米、厘米、纳米、微米 B.毫米、厘米、分米、米
C.米、分米、厘米、毫米 D.纳米、微米、毫米、厘米
【答案】C
【分析】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确定单位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2dm=105cm=106mm=105μm=1012nm。
故选:C。
【点评】在长度单位中,km、m、mm、μm、n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m、dm、cm、m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3分)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C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当拧紧或放松琴弦后,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3.(3分)噪声也是生活中的污染来源之一,下列关于噪声的防控说法正确的是(  )
A.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音;
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中考期间,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4.(3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断”枝 B. 镜中花
C. 林间的光线 D.亭子的倒影
【答案】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人看到水里的树枝偏折了,故本选项正确;
B、镜中花是平面镜成的像,故本选项错误。
C、林间透过树叶缝隙的光线是直的,故本选项错误;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故选:A。
【点评】掌握以下光现象原理:
透镜、玻璃砖、看水中的物体一般都是光的折射原理;
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镜子、水中倒影、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
5.(3分)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答案】C
【分析】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来判断正确与否,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发射,
并且弄清光的反射规律,漫反射是指会将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
【解答】解:光反射规律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光路是可逆的,
故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并且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会使平行光线不平行了,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规律,及其漫反射现象。
6.(3分)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A.潜望镜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答案】C
【分析】①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②首先判断出物距与焦距,再判断出所成像的性质,从而可以判断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
【解答】解:从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并且此时所成的像为正立,所以根据此规律可以制成放大镜。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掌握,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7.(3分)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答案】B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并且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解答】解:双塔在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应减小镜头与塔之间的距离,C说法错误。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应增大镜头与塔的距离。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性质,知道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知道要增大所成的像,应减小物距;否则要增大物距。
8.(3分)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B
【分析】(1)各种镜子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可以成虚像也可以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3)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4)三棱镜可以研究光的色散。
【解答】解:①平面镜反射光线,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②平面镜、凹透镜,故②错误;
③凸透镜既能成放大、缩小,故③正确;
④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实验,故⑤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是①③⑤。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以及三棱镜等知识,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9.(5分) 刻度尺 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8  m ,他参加校运动会1500m比赛的成绩是400  s (以上两空均填单位符号);如图所示,它的分度值是  1mm ,该物体的长度是  2.55cm 。
【答案】刻度尺;m;s;1mm;2.55cm。
【分析】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结合生活常识,可确定各量的单位;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小明的身高是1.68m,400s符合实际;
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m,右侧与8.55cm对齐。
故答案为:刻度尺;m;s;1mm。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属于基础知识。
10.(2分)如图所示,甲中停表的示数为  338 s,乙中停表的示数为  144 s。
【答案】338;144。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图甲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38s,即:338s;
图乙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8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2s,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24s。
故答案为:338;144。
【点评】本题考查了停表的使用,属于基础知识。
11.(4分)“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响度 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音调 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音色 不同。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音调;音色;声源。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声时,音色一般不同;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很高,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2)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
故答案是:响度;音调;声源。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以及噪声的防治,难度不大。
12.(3分)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02s收到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与传感器相距  3.4 m。
(2)传感器用超声波测距,是利用声能够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
以下情景中,同样利用声音上述功能的是哪些?答: AB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求出信号从发出到物体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物体距传感器的距离。
(2)利用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1)信号从发出到物体所用的时间t=×5.02s=0.01s,
由v=得物体距传感器:
s=vt=340m/s×0.01s=2.4m;
(2)传感器用超声波测距,是利用声能够传递信息。
图中情景,用B超查看婴儿发育情况;
发声喇叭旁的烛焰在摇摆、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都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
(1)3.4;(2)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声音的功能,属于基础题目。
13.(2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和乙 ;响度相同的是  甲和丙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4.(3分)你在湖边漫步,同时能看到水中的白云和鱼,前者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  折射 形成的虚像(选填“反射”或“折射”);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 直线传播 形成的。
【答案】反射;折射;直线传播。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看起来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水中的“白云”是天空中的白云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
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属于基础知识。
15.(3分)身高1.7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5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7 m,镜中的像高  1.7 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7;1.7;不变。
【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则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3.5m×7=7m;
由他身高1.4m可得镜中的像高也是1.7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镜中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8;1.7。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6.(3分)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是眼睛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使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凹 透镜矫正(选填“凸”或“凹”)。为了矫正视力,近视眼应佩戴  凹 透镜的眼镜,远视眼应佩戴  凸 透镜的眼镜。(选填“凸”或“凹”)
【答案】凹;凹;凸
【分析】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成像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凹;凹;凸。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属于基础题。
17.(2分)将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厘米,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照相机 (填一光学仪器)。
【答案】缩小;照相机。
【分析】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和应用。
【解答】解:凸透镜成像时,u>2f、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8分)
18.(2分)请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
【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点评】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19.(3分)如图,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画出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反射与入射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根据以上内容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定律的内容,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
【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与入射在同种介质中,折射与入射在两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0.(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四、实验题(2小题,共16分)
21.(6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试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 等于 入射角,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 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同一平面内 内,此时,在纸板B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方向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 光路是可逆的 。
【答案】(1)靠近;等于;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2)同一平面内;不能;(3)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结论;
(2)探究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3)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特点进行分析;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在反射现象中;所以当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所以反射角减小;探究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2)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B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由于反射光路是可逆的,所以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
故答案为:(1)靠近;等于,避免偶然性;不能。
【点评】“光屏”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材,只有明确了它的作用,我们才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7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有: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刻度尺、光屏各一个,蜡烛A和B。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 薄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支蜡烛A、B 应选择外形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刻度尺的作用是  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2)平面镜成的像是  正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薄;相同;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2)正立;虚;(3)靠近;不变。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实验中刻度尺的用途是可以测量物体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这样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像;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但尺并不是测量像,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所以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是正立的;
(3)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像也靠近玻璃杯;
故答案为:(1)薄;相同;(2)正立;虚;不变。
【点评】本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23.(3分)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和弦的材料有关
序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
A 钢 20 0.3
B 尼龙丝 30 0.5
C 尼龙丝 30 0.3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的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B和E (填字母)的琴弦。
(2)小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法 。
(3)小明想选用表格中编号A、D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小兰认为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和  长度 相同。
【答案】(1)B和E;(2)控制变量法;(3)长度。
【分析】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松紧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长度不同。
(2)由于影响琴弦音调的因素有多个,在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从而寻找出另一些因素的关系。
(3)小明想选用表格中编号A、D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故答案为:(1)B和E;(2)控制变量法。
【点评】此题是探究影响琴弦音调的因素,掌握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并且能用控制变量法利用合理的探究过程来探究。
五、计算题
24.(5分)某次在高空发生闪电打雷,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小明看到闪电隔3秒后听到雷声
(1)打雷的位置离小明有多远?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若以此速度前进,同样3秒钟时间
【答案】(1)打雷的位置离小明有1020m;
(2)光走过的距离是9×105km。
【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闪电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已知声速与雷声的传播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打雷的位置离小明的距离;
(2)已知光速和传播时间,根据v=可求出光在空气走过的距离。
【解答】解:(1)由v=得,小明和雷电产生处的距离:
s=vt=340m/s×3s=1020m。
(2)由v=得,光在空气中传播了相同的时间
s′=v光t=3×108m/s×3s=9×108m=9×105km。
答:(1)打雷的位置离小明有1020m;
(2)光走过的距离是3×105km。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速和光速的有关知识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比较简单。
六、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共20分)
25.(7分)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  光屏中央 。
(2)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A 凸透镜(选填A、B、C)。
(3)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35cm处时,移动光屏,则该像是  倒立 、 缩小 的实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照相机 。
(4)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然后让烛焰在光具座上0到50cm刻度线之间移动,他发现蜡烛只有在35cm到50cm刻线之间移动时,烛焰的像是  倒立、缩小 的实像。
【答案】(1)光屏中央;(2)A;(3)倒立;缩小;照相机;(4)倒立、缩小。
【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具座的长度至少为凸透镜焦距的4倍;
(3)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具座的长度至少为凸透镜焦距的4倍,光具座的长度至少为40cm;B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此光具座不符合题意,无法确定光具座的长度;
(3)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35cm处,根据u>2f、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他发现蜡烛只有在35cm到50cm刻线之间移动时。所以C凸透镜的焦距是f=50cm﹣35cm=15cm,物距u=50cm﹣17cm=33cm,成倒立。
故答案为:(1)光屏中央;(2)A;缩小;(4)倒立。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26.(6分)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凸透镜 ,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  倒立 、缩小、 实 像。如图所示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  凸(或圆) 一些。象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应该配戴  近视眼镜 (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图中  甲 (填“甲”或“乙”)为远视眼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②晶状体的曲度越大,会聚能力越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
③远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作出选择。
【解答】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形成物体的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由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相当于近视眼。
因远视眼是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需要配戴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一些。当将字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由图可知。
故答案为:凸透镜;倒立;实;凸;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应注意合理地构建物理模型,灵活地选择物理规律解答问题
27.(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光照到不透明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植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它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就显示白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就显示黑色。如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色光,因此看到的是红色;若只有蓝色光照在红色不进明物体身上,唯一的蓝色光又被吸收,所以看到的是黑色。
(1)一个物体呈现白色,则该物体能  反射 所有的色光,呈现黑色则该物体能  吸收 (选填“吸收”或“反射”)所有的色光。
(2)红、 绿 蓝是色光的三基色。白光照到红色的颜料上,颜料呈现  红 色,用该颜料在一张白纸上写上字,把它拿到暗室,看到  黑 的字写在  绿 色的纸上。
(3)放映彩色电影的荧幕用  白 色的幕布更合适。
【答案】(1)反射;吸收;(2)绿;红;黑;绿;(3)白。
【分析】(1)不透明的物体可以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透明物体可以让与它相同的色光透过,而把其它色光反射回去;白色的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所有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可以吸收所有的光;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解:(1)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红色的颜料反射红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了,颜料呈现红色,绿光被红色的字迹吸收;但是白色的纸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看到的是黑色的字写在绿色纸上;
(3)放映彩色电影的荧幕需要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应该用白色的幕布更合适。
故答案为:(1)反射;吸收;红;黑;绿;(3)白。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基础知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答案)

下一篇:Unit 1 This is me. 巩固练习(无答案)2023-2024牛津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