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物质的分类基础练习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2020秋·湖南益阳·高三统考期末)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水玻璃、干冰、液氯 B.电解质:BaSO4、NaCl溶液、NH3
C.胶体:烟、淀粉溶液、果冻 D.酸性氧化物:NO2、SO3、SiO2
2.(2022秋·广西柳州·高二柳州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下列诗文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掬月水在手,弄花香满衣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2022秋·山东济宁·高三统考期中)向含有c(FeCl3)=0.2 mol·L 1、c(FeCl2)=0.1 mol·L 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C.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 Fe3O4+4H2O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4.(2023春·浙江金华·高一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
A. B. C. D.
5.(2023春·江苏南京·高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校考期中)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跨临界直冷制冰
6.(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广东省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潮州木雕、广东凉茶、瑶族刺绣、石湾陶塑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雕刻潮州木雕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B.茶叶中所含的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C.瑶族刺绣所用的棉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石湾陶塑属于硅酸盐产品
7.(2022春·广东深圳·高三深圳外国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成功着陆月球,展示了以芳纶为主制成的五星红旗,用SiC增强铝基材料钻杆“挖土”,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研究表明月球表面的“土壤”主要含有氧、硅、铝、铁、镁、钙和钠等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阵和锂离子电池组,均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B.月球表面的“土壤”所含金属元素镁和铝均可以通过电解其熔融氯化物进行冶炼
C.制作钻杆用的SiC又称金刚砂,具有硬度大、耐磨性好的优点
D.月球表面的“土壤”所含元素均可以利用焰色反应进行判断
8.(2022秋·河南周口·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曹植的“磁石引铁,于金不连”——“磁石”为四氧化三铁,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金
B.苏轼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对月光的描述体现了丁达尔现象
C.杨万里的“庐山山南刷铜绿”——铜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铜的氧化物
D.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9.(2021秋·广东广州·高三华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化学物质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错误的是
A.NaHCO3和Al(OH)3都能用来做抗酸药
B.漂白粉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
C.明矾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D.常温下,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10.(2021·广东广州·华南师大附中校考一模)成语、古诗词、谚语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解读错误的是
选项 传统文化 化学角度解读
A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香”的原因之一是美酒含有酯类物质
B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2O3
C 三月打雷麦谷堆 在雷电作用下N2最终转化成被作物吸收的化合态氮
D 《本草经集注》记载“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物理方法(焰色试验)可以鉴别钾盐
A.A B.B C.C D.D
11.(2021秋·山东威海·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运用化学知识对下列事例进行分析,不合理的是
A.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C.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二、判断题,共9小题
1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淀粉、CuO、HClO、Cu依次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_______)
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_______)
1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玛瑙、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_______)
15.(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不涉及化学反应。(_______)
1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_______)
17.(2023春·全国·高二随堂练习)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氯化铵溶液有沉淀生成属于化学变化。(_______)
1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_______)
1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_______)
2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将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_______)
三、填空题,共1小题
21.(2019春·新疆乌鲁木齐·高二乌市八中校考期末)(1)现有下列13种物质:①、②空气、③、④、⑤、⑥、⑦、⑧碘酒、⑨、⑩NaHCO3、 CH3COOH、 NH3 H2O、 NH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标准状况下有①②3.01×1023个HCl③④四种气体,气体所占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所含氢原子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在的反应中 元素被还原; 是还原剂; 是氧化产物当有1mol的还原剂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是 mol。
四、实验题,共2小题
22.(2020·江西南昌·高一阶段练习)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还有少量的Ca2+、Mg2+、。 某研究性小组利用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流程(提示:图中试剂a的作用是将Br- 转化为Br2)
已知加入试剂a后废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12+2KBr=2KCl+Br2
试剂b需要从以下试剂中选择: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K2CO3溶液、③KOH溶液、④BaCl2溶液、⑤Ba (NO3)2溶液、⑥稀盐酸
(1)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 (填序号)。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C.分液、萃取、过滤、蒸馏、蒸发结晶
D.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2)除去无色液体I中的Ca2+、Mg2+、,选出试剂b(试剂b代表一组试剂, 请从上面的试剂中选择并用①②③④⑤⑥这样的序号填写,注意写试剂名称不给分)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 。
(3)调节pH=7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得到更多的氯化钾晶体,需对固体A进行洗涤,洗涤液与无色液体II合并再进行后续操作,请回答实验室如何洗涤固体A ;
(5)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荡
B.振荡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荡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23.(2011·广东深圳·统考一模)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Fe3+和SO32-之间发生的反应。
(1)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观察到以上的现象外,有成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请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方案一:检验溶液中含有Fe2+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方案二:检验溶液中含有 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用品:0.1mol/L BaCl2、3mol/L盐酸、0.1mol/LKMnO4(H+)、氯水、20%KSCN、0.5mol/LKI;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
Ⅰ预处理:将(1)中获得的混合物放在如右图装置中处理足够时间。
Ⅱ检验过程
操作 现象及结论
基于方案一:
基于方案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故A错误;
B.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NH3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烟、淀粉溶液、果冻都是胶体,故C正确;
D.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而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只能和水反应生成酸,不生成其他的物质。
2.A
【详解】A.渔火为物质燃烧发的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为物理变化,B与题意不符;
C.飞流直下三千尺,为水的自由落体运动,为物理变化,C与题意不符;
D.举头望明月,月光为反射的太阳光,为物理变化,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A。
3.C
【详解】A.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Fe2O3是红棕色物质,不是黑色,故A错误;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质粒子带正电荷,而分散系呈电中性,故B错误;
C.黑色金属氧化物可能是Fe3O4,此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且Fe3O4是Fe2+和Fe3+组成复杂的化合物,可推测其反应是:Fe2++2Fe3++8OH Fe3O4+4H2O,故C正确;
D.直径是9.3nm,在1nm~100nm之间,此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能通过滤纸,故不能采取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二氧化碳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但为分子晶体,不耐高温,A错误;
B.SiO2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2OH-=SiO+H2O,所以SiO2是酸性氧化物,为共价晶体,耐高温,B正确;
C.MgO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MgO +2H+=Mg2++H2O,所以MgO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
D.Na2O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答案选B。
5.D
【详解】A.“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二氧化碳、氨气、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即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 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选D。
6.C
【详解】A.雕刻潮州木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茶叶中所含的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
C.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蛋白质,故C错误;
D.石湾陶塑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硅酸盐产品,故D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嫦娥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锂离子电池组,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故A错误;
B.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得镁,电解熔融氧化铝可得到铝,故B错误;
C.SiC俗称金刚砂,为共价(原子)晶体,硬度大,熔点高,耐磨性好,可用于制作高强度、耐高温、耐磨的产品,如高温结构陶瓷和轴承等,故C正确;
D.焰色反应是一些金属元素的性质,不是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利用焰色反应不能判断月球表面的“土壤”所含的全部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磁石”为四氧化三铁,可以吸引铁单质,不能吸引金单质,A正确;
B.对月光的描述体现了丁达尔现象,B正确;
C.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错误;
D.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D正确;
答案选C。
9.C
【详解】A.NaHCO3和Al(OH)3都能中和胃酸,且性质温和,可以用来做抗酸药,故A正确;
B.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氯气,所以二者不能混用,故B正确;
C.明矾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杂质,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但不能消毒杀菌,故C错误;
D.常温下液氯与铁不反应,可以储存在钢瓶中,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B
【详解】A.酒放置时间长,少量的乙醇被氧化为乙酸,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具有香味,所以产生香味主要是因为美酒含有酯类物质,故A正确;
B.司南中“杓”的材质为有磁性的物质,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所以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故B错误;
C.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进一步转化为可以为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增加土壤中氮肥含量,有利于作物生长,故C正确;
D.钠盐和钾盐焰色反应的颜色不同,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陶制品是由黏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选项A正确;
B.香炉中燃烧的香中不含碘单质,故不存在碘的升华,选项B错误;
C.反应是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发生了置换反应,选项C正确;
D.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就是乙醚作萃取剂的萃取过程,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2.错误
【详解】淀粉属于混合物,CuO属于氧化物,HClO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答案为:错误。
13.正确
【详解】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故答案为:正确。
14.错误
【详解】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钻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石,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故答案为:错误。
15.错误
【详解】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成乙醇,故错误;
16.错误
【详解】煤的气化、液化均为化学变化,故答案为:错误。
17.错误
【详解】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氯化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会溶解,发生盐析,不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错误。
18.错误
【详解】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故答案为:错误。
19.错误
【详解】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胶体本身呈电中性,故错误,答案为:错误;
20.正确
【详解】颗粒大小变化了,但构成粒子没有变化,故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故答案为:正确。
21. 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⑨ ④<①<③<② ②<④<③<① S、N C CO2 4
【详解】(1)②空气、⑧碘酒都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①H2O、④CaO都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CH3COOH、⑤H2SO4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于酸;⑥Ca(OH)2、 NH3 H2O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⑦CuSO4 5H2O、⑩NaHCO3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 CH3COOH、⑨C2H50H都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NH3、⑨C2H5OH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⑧;①④;⑤ ;⑥ ;⑦⑩;⑨ ;⑨ ;
(2)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n(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n(HCl)=,③13.6g H2S,n(H2S)=,④0.2mol NH3,由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体积越大,则体积从小到大顺序是④<①<③<②;根据氢原子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判断,物质的量越多,原子个数越多,0.3molCH4含有1.2molH,0.5molHCl含有0.5molH,0.4molH2S含有0.8molH,0.2molNH3含有0.6molH,则所含氢原子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②<④<③<①;故答案为:④<①<③<②; ②<④<③<①;
(3)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所以被还原的元素是S、N元素,C是还原剂,CO2是氧化产物,当有1mol的还原剂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4=4mol,故答案为:S、N;C;CO2;4。
22. B BaCl2溶液、饱和K2CO3、KOH溶液(或K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K2CO3或BaCl2溶液、KOH溶液、饱和K2CO3溶液) HCl+KOH=KCl+H2O;K2CO3+2HCl=2KCl+CO2↑+H2O 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A,让其自然流干,然后再重复2-3次。 ABC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制备流程为:废液中加入双氧水,将溶液中的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然后加入四氯化碳后通过萃取、分液分离出溴,通过操作③蒸馏得到四氯化碳和溴单质;无色液体Ⅰ中含有K+、Cl-、Ca2+、Mg2+、,分别加入BaCl2、K2CO3、KOH溶液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Ⅱ和固体A,再调节溶液Ⅱ的pH萃取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得到无色溶液Ⅲ,最后通过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钾固体。
【详解】(1)由流程图知,无色液体Ⅰ中含有K+、Cl-、Ca2+、Mg2+、,无色液体Ⅲ中只含有K+、Cl-,则试剂b的作用是除去Ca2+、Mg2+、;操作①是萃取;操作②是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该方法是分液;操作③是将沸点不同、互溶的两液体分开,叫作蒸馏;操作④是将溶液与难溶性固体分开,名称为过滤;操作⑤是将KCl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来,方法为蒸发结晶。故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故合理选项是B;
(2)由于除杂时除杂试剂需过量,且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除去Ca2+,选用饱和K2CO3溶液;除去Mg2+,选用KOH溶液;除去,选用BaCl2溶液。而且只要满足BaCl2溶液在饱和K2CO3溶液之前加入即可,故答案为: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或K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或BaCl2溶液、KOH溶液、饱和K2CO3溶液);
(3)由以上知,无色液体Ⅱ中还含有杂质离子和OH-,需用盐酸来除去过量的OH-及,反应方程式为HCl+KOH=KCl+H2O;K2CO3+2HCl=2KCl+CO2↑+H2O;
(4)在实验室中洗涤固体A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A,让其自然流干,然后再重复2-3次;
(5) A.水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转移至分液漏斗,塞上玻璃塞,应该倒转过来然后用力振荡,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混合,A错误;
B.放气的方法为:漏斗倒置,打开旋塞放气,而不是打开上口玻璃塞,B错误;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分液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而不是手持分漏斗静置液体分层,不符合操作规范性,C错误;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利用压强差使液体流出,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为防止产生杂质,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B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注意掌握物质分离、提纯方法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选择除杂试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过量的试剂需要通过后面的试剂除去。
23.(1)Fe(OH)3胶体 (2)2Fe3++SO32-+H2O=2Fe2++SO42-+2H+ (3)SO42-
操作 现象及结论
基于方案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0℅KSCN溶液,再加入适量氯水。 溶液开始不变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证明溶液含有Fe2+
基于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3mol/L的盐酸,再滴加0.1mol/L BaCl2溶液。 溶液加盐酸时产生刺激性气体,当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SO42-
【详解】试题分析:(1)FeCl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Na2S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当二者混合时,对彼此的水解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产生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2)如果二者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反应的两种方程式是:2Fe3++SO32-+H2O=2Fe2++SO42-+2H+。在该反应中氧化剂Fe3+生成还原产物Fe2+;还原剂SO32-氧化为氧化产物SO42-。所以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检验溶液中含有Fe2+或检验溶液中含有SO42-。方案一:利用Fe3+遇到SCN-产生血红色溶液,而Fe2+遇到SCN-不会发生反应,Fe2+遇到氯水被氧化为Fe3+后产生血红色溶液。来检验溶液中含有Fe2+。方案二:向溶液中加入足量3mol/L的盐酸使SO32-转化为SO2气体溢出,再滴加0.1mol/L 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含有SO42-。
考点:考查Fe3+和SO32-之间发生的反应的原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