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2.(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
B.为减少热量散失,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紧闭门窗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D.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3.(2022秋·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就会熄灭,其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隔离可燃物 D.隔绝氧气
4.(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混合物,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N2、CO、O2 B.N2、CO2、O2
C.面粉、O2 D.CO2、H2、空气
5.(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C.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7.(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燃烧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B.用温度较高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D.点燃酒精灯时温度需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8.(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A.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B.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9.(2022秋·广西梧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移走可燃物 D.降低灯芯的温度
10.(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
B.图书、档案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D.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1.(2022秋·广西桂林·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二氧化碳的性质中,与其灭火无关的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通常不能燃烧
C.通常不支持燃烧 D.能溶于水
12.(2022秋·广西梧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13.(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火”的认识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
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会发生燃烧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
14.(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15.(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16.(2022秋·广西桂林·九年级统考期末)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氧又降温 D.产生二氧化碳
17.(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18.(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期末)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9.(2022秋·广西梧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C.将木材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D.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20.(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期末)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着火了,在火的蔓延方向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21.(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2.(2022秋·广西桂林·九年级统考期末)火灾自救是我们的基本生存技能。下列火灾自救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躲在桌子下 B.使用灭火器灭火
C.尽快呼救或报警求救 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
二、填空题
23.(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1)有野外作业人员在酒精炉上用白纸做成的轻便纸锅煮食物(如图1)。
①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煮食物的过程中,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 。
③请从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角度,说明图中让固体酒精与纸锅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目的是 。
(2)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安装位置如图2中 (选填“A”或“B”)所示,你判断的理由是 。
24.(2022秋·广西梧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近年来,一些城市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车用燃料以改善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试回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天然气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 ;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煤矿井里有时会逸出该气体,若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爆炸。为防止瓦斯爆炸,你认为矿井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答1点)。
25.(2022秋·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和 ,这是燃烧的 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 ,上层内盏油温 ,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三、简答题
26.(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期末)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 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 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 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与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禁止烟火标志,与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爆炸品标志,与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与安全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高楼失火时,电梯会发生故障,所以禁止乘坐电梯逃生,做法正确;
B、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门窗紧闭,会导致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做法错误;
C、面粉厂、加油站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的粉尘或可燃的气体,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要严禁烟火,做法正确;
D、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做法正确。
故选B。
3.C
【详解】A、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选项错误;
B、关闭阀门,周围温度并没有降低,选项错误;
C、关闭燃气灶阀门,阻断燃气的输出,没有了可燃物,火焰就会熄灭,则其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选项正确;
D、关闭阀门,周围空气中的氧气仍然存在,并没有被隔绝,选项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均属于空气的成分,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故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B符合题意;
C、面粉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升高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
故选:B。
6.C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故A正确;
B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B正确;
C、遇到室内起火,迅速门窗通风,氧气充足,火势会更大;C错;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避免受到伤害。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7.A
【详解】A、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则酒精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说法错误;
B、给物质加热,用温度较高的外焰加热,故说法正确;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说法正确;
D、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与氧气接触,在点燃酒精灯时温度需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故说法正确;
故选A。
8.D
【详解】A、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A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B项说法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项说法错误;
D、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D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A
【详解】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A。
10.C
【详解】A、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容易触电,错误。
B、图书、档案着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正确。
D、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错误。
故选:C。
11.D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详解】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密度大于空气能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能否溶于水无关。
故选D。
12.A
【详解】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A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B正确;
C、用水灭火,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D正确。
故选:A。
13.D
【详解】A、熄灭酒精当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不符合题意;
B、可燃物燃烧所必需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但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会燃烧,不符合题意;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不是可燃物,水能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隔绝可燃物的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A. 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采取灭火措施,此选项错误;
B. 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此选项正确;
C. 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步梯撤离,此选项错误;
D. 住房着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以防火势变大,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加空气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C
【详解】灭火的三个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除可燃物,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湿抹布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同时湿抹布又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答案:C。
17.B
【详解】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正确;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错误;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正确;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正确。
故选B。
18.D
【详解】A、剧烈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会引起爆炸,A错误。
B、面粉着火点没有升高,B错误。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和空气接触面积,C错误。
D、面粉容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D正确。
故选:D。
19.A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措施,故选项A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只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选项B错误;
C.将木材紧密堆积,不利于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木材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C错误;
D.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既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不能用水冲灭,以防造成火势蔓延,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20.D
【详解】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再点一条火线,形成隔离带,不符合题意;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物质,所以要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C、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
D、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21.D
【分析】可燃物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A、增大了酒精的挥发,故A不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故B不正确;
C、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正确;
D、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增大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故D正确。故选D。
22.A
【详解】A、火灾危害很大,主要是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能使人中毒,另外燃烧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人窒息死亡,躲在桌子下不能幸免,所以错误;B、火势较小可控制时,使用灭火器灭火能把火灾危害降到最低,所以正确;C、尽快呼救或报警求救能加快灭火的速度,提高灭火效率,所以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作用,能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是有效的自救措施之一,所以正确。故选A。
23.(1) 温度没有达到纸锅的着火点 进入空气更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酒精充分燃烧
(2) A 因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的密度比空气小
【详解】(1)①酒精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纸为可燃物,纸锅与空气接触,但在煮食物的过程中,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被食物和水吸收,温度没有达到纸锅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③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所以让固体酒精与纸锅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目的是:进入空气更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酒精充分燃烧。
(2)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泄漏时向上运动,所以要将报警器安装位置如图A所示位置。
24.(1) CH4 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与氧气充分接触
(2)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等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可燃物燃烧都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2)在煤矿井里有时会逸出该气体,若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决方法是破坏可能引发爆炸的条件,降低气体的浓度或使它不接触明火,所以矿井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有: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等。
25. 炷 油 三 放热 升高 蒸发 bcd
【详解】(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炷和油,这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故填:炷;油;三。
(2)油燃烧放热,上层内盏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可以减少油的蒸发,以达到省油目的,故填:放热;升高;蒸发。
(3)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水受热,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加快,跑到了外界,故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故选:bcd。
26.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B
【详解】(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和MnO2在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是因为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A、硫燃烧产生的热量是火柴梗燃烧,故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故正确;
B、加热MnO2不会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
C、KCl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能助燃,故正确。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的
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氧气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
2.(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煤 C.天然气 D.石油
3.(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CO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
B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c 区分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 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石灰水,振荡、观察
D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混合气体
A.A B.B C.C D.D
4.(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期末)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某城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②沙尘暴天气增多 ③太阳能热水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⑤燃煤取暖 ⑥燃烧天然气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5.(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酒精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6.(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 B.多开燃油汽车
C.利用太阳能发电 D.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7.(2022秋·广西梧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风能 B.石油 C.地热能 D.太阳能
8.(2022秋·广西柳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且可行的措施是
A.关闭门窗 B.佩戴口罩 C.移居市郊 D.研发清洁能源汽车
9.(2022秋·广西崇左·九年级统考期末)第24届冬奥会将在2022年2月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二、填空题
10.(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国高铁领先世界!修建铁路所需的钢铁是以铁矿石、焦炭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的。
(1)炼铁时一氧化碳和赤铁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是氧化剂, 发生氧化反应。
(2)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在铁的冶炼过程中,焦炭参与了下列反应:①;②,其中为冶炼铁提供热量的是 (填序号)。
11.(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环境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等,属于 (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能源,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2)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热能。我国海域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属于新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 (填一种即可);
(3)小明家里燃气泄漏,他应选用下列哪种正确做法? 。
A.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点火检查 C.开排气扇排气
12.(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面是对水的组成与净化的探究,请回答问题:
(1)图1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a管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
(2)图2是将邕江水进行净化并最终得到蒸馏水的流程。操作①是 。取经过操作③得到的蒸馏水加入肥皂水,搅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3.(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势在必行。
(1)目前被认为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 。
(2)农村安装的太阳能电池路灯是把太阳能转化成 能。
(3)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
A.太阳能 B.风能 C.核能 D.乙醇汽油
14.(2022秋·广西玉林·九年级统考期末)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示意图。
(1)上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 (填“化学能”或“热能”)。
(2)从微观的角度讲,每2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 个氢气分子。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
(4)上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5.(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1)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 化合物;写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丙烷(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煤、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等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和 ,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是 。
16.(2022秋·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中国行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大气中的CO2过多会引起 效应。
(2)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3)利用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也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之一,请写出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填字母)。
A.绿色出行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肆焚烧秸秆 D.爱护花草树木
17.(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请回答:
(1)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2)大气中CO2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过程 (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3)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是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写化学式)。
(4)为了使山更青天更蓝,人们正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请举例一种新能源 。
(5)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B.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18.(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近年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的大量燃烧,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
(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设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质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甲醇可添加到汽油中制成甲醇汽油,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CH4O)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22秋·广西玉林·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请举例一种新能源 。
(3)自来水硬度较大不宜直接饮用。为了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 。
(4)扑灭森林火灾时,通常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20.(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
(1)“碳达峰”中的“碳”指的是CO2 ,大气中CO2过多会引起 效应;大气中CO2主要来自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汽车发动后,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科学家正在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一种新能源 。
(4)“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大力植树造林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21.(2022秋·广西桂林·九年级统考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①信息可知,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 ,不易得失电子,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由图②信息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当今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含碳元素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会产生 气体,大量排放会导致“ ”加剧,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①人走灯灭 ②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③研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④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22.(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统考期末)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中的“碳”是指 。
(2)化石燃料包括 ,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含有硫、氮元素的燃料,燃烧时排放出 等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氢气和乙醇都属于清洁能源,都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4)某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改小”或“改大”)。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
(5)石油经过加热分馏得到 (填序号)。
①石油气 ②汽油 ③柴油 ④煤焦油 ⑤石蜡 ⑥焦炉气
23.(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统考期末)目前,煤仍是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种燃料。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在燃烧时产生的 会污染空气。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我国采取了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原煤直接燃烧会产生 ,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因此燃煤工厂会在煤中加入石灰石除去燃烧时生成的 ,其中涉及的一步反应如下: ,则X 的化学式为,此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价变为+6价。请根据向煤中所加入的物质分析,上述反应中X的来源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4.(2022秋·广西梧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当前,人类仍然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煤燃烧会排放出SO2、NO2等有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SO2、NO2会发生反应: SO2 + NO2SO3 + 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CO2转化为甲醇,能缓解______(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4)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2022秋·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环保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等,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煤燃烧生成CO2、SO2、CO等气体,其中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
(3)“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每年可从燃煤发电厂“捕捉”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压缩封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原因为 ;被封存的二氧化碳有许多用途,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
26.(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他们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是复杂的混合物,燃烧时产生 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
27.(2022秋·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单质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的地位。
(1)“碳中和”的含义是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相当,达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2)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它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室温下,充分燃烧 1g 天然气和 1g 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热量的对比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天然气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① ② 。
28.(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1)在我国,实现对煤的综合利用已是当务之急。使用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2)中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国家。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含有甲烷、一氧化碳等气体,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在物质分类中,瓦斯属于 。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为避免煤矿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提高通风能力 ③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5)生活中为防止因煤气泄漏中毒(CO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微量的乙硫醇(C2H6S)。乙硫醇具有很嗅的气味,请回答:为什么常在煤气中加入微量难闻的乙硫醇气体? 。在空气中点燃乙硫醇,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请写出乙硫醇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9.(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学好化学,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处理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的方法扑灭,原理是 ;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其目的是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下同)
(3)新能源电动车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其中 会造成酸雨。
(4)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30.(2022秋·广西桂林·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用洗菜水冲厕所
B.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C.工业废水达标才能排放
(2)消防战士在火灾中抱出燃气罐的目的是 。
(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①天然气是一种较清洁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现在提倡“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含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要从根本上减缓温室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4)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没有大规模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制备氢气的原料来源不易 B.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有污染
C.制备氢气耗能大、成本高 D.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较低
31.(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充分燃烧l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 ;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硫酸与锌反应来制取,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科,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3)很多城市家用燃气已由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更换为天然气。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燃烧水煤气的灶具若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 (填“增大”或“减小”)进风口(进燃气口不变),目的是使甲烷充分燃烧,否则会产生 气体,易造成中毒事故发生。
(4)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可以在火灾中正确逃生,下列逃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可以从高层楼房跳逃生
B.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走,不可乘坐电梯
C.室外着火,立即开门。跑向安全出口
D.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E.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2.(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为了让我能顺利考上高中,妈妈给我买了补锌口服液、盖中盖、富硒茶等助我有充沛的体力这些保健品中含的锌、钙、硒等是指 (填“分子”、“原子”、“单质”或“元素”)。
(2)爸爸给家里换了一台节能天然气热水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3)爷爷爱喝茶,家里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作用。
(4)饮用硬水对身体有害,哥哥用 来检验家里饮用的矿泉水是否属于硬水。
三、流程题
33.(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期末)为减少煤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率。下图是某厂设想利用煤为原料对生产硫酸亚铁的流程进行如下探究,请根据图示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说的化石燃料,指的是煤、 和 。
(2)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两种还原性气体,它们分别是 、 (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 。
34.(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燃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化石燃料资源属于 (填“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2)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往大气中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 ,结果会导致全球变暖
(3)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写出水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CO2与氢气反应转化为甲醇(CH3OH)的反应方程式: 。
35.(2022秋·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空气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属于 (选填可再生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点燃CH4之前应 。
(4)写出NH3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
四、实验题
36.(2022秋·广西桂林·九年级统考期末)Ⅰ.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
(1)写出上图中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 ②
(2)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里也可以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粉末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图所示的气体收集方法中,不适宜收集氧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原因是 。
Ⅱ.实验室还可以用固体锌和稀硫酸溶液混合常温制取氢气。
(5)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 或 。
(6)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 和 。
(7)指出A装置的优点 。
(8)怎么设计简单实验比较氢气密度和空气密度大小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均是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不符合题意;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其次是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符合题意;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均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故选:A。
3.D
【详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出现水雾的是甲烷,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焰加热部位最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高,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区分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浓度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除去,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会造成PM2.5含量的升高;
②沙尘暴天气增多,会造成PM2.5含量的升高;
③太阳能热水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PM2.5;
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会造成PM2.5含量的升高;
⑤燃煤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中PM2.5含量的升高;
⑥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增加PM2.5的含量;
故选B。
5.C
【详解】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C、酒精可通过粮食等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D、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多开燃油汽车,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工厂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属于新能源。
故选B。
8.D
【详解】A、关闭门窗,并不会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故选项做法不可行;
B、佩戴口罩,不现实,是污染后再防护做法,不可取,故选项做法不可行;
C、移居市郊,不现实,大量移居成本较高,故选项做法不可行;
D、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如氢能源汽车,太阳能汽车,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故选项做法可行。
故选D。
9.A
【详解】A、节庆日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环境,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发展共享单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1) Fe2O3/氧化铁 CO/一氧化碳
(2)①
【详解】(1)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的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到氧的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氧化铁是氧化剂,一氧化碳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
(2)反应① 碳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②碳与二氧化碳高温下反应是吸热,故为冶炼铁提供热量的是反应①。
11.(1) 天然气 不可再生 沸点
(2) 化学 太阳能(答案合理即可)
(3)A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且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2)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3)燃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家里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能点火,也不能打开排气扇。
故选A。
12.(1) 正 化学
(2) 过滤 泡沫多、浮渣少
【分析】(1)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a管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
操作①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取经过操作③得到的蒸馏水,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泡沫多、浮渣少。
13.(1)H2(或氢气、氢能)
(2)电
(3)D
【详解】(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最理想的燃料。
(2)太阳能电池路灯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3)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等;乙醇汽油不是新能源。
故选D。
14.(1)化学能
(2)2
(3)不属于
(4)H2O
【详解】(1)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2个水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2个氢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从微观的角度讲,每2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2个氢气分子。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4)水即作反应物又作生成物,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2O。
15.(1) 有机 C3H8+5O24H2O+3CO2
(2) 氮的氧化物 氢能
【详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化合物;丙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3H8+5O24H2O+3CO2。
(2)煤、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等燃料除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燃烧时会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等。
16.(1)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温室
(2)风能(合理即可)
(3)
(4)C
【详解】(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2)目前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氢能等;
(3)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森林的砍伐,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题意;
C、大肆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爱护花草树木,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1)温室效应
(2) 不可再生 释放
(3)H2O
(4)风能、太阳能等
(5)C
【详解】(1)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2)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会释放能量;
(3)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是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水,化学式为H2O;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都属于对环境有利的新能源;
(5)A、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能够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够减少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会造成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符合题意;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能够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1) 化石燃料 光合作用
(2)①③
(3)CO2+3H2CH4O+H2O
【解析】(1)
近年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②应该合理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质燃料,不是禁止,错误;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①③。
(3)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CH4O)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19.(1)不可再生
(2)太阳能(合理即可)
(3)煮沸
(4)清除可燃物
【解析】(1)
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需要长期复杂的过程才能形成,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
新能源能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所以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新能源有太阳能(合理即可)。
(3)
为了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煮沸,因为煮沸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
故填:煮沸
(4)
扑灭森林火灾时,通常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20.(1) 温室 石油
(2)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4)C
【解析】(1)
大气中CO2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是大气中CO2主要来源;
(2)
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这样可以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汽油充分燃烧;
(3)
科学家正在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4)
A、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可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可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这样会大量砍伐森林,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21.(1) 4 不活泼 12.011
(2) CO2/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①③
【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详解】(1)由图①信息可知,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不易得失电子,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由图②信息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1。
(2)燃料充分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①人走灯灭,利于节约电能,正确;
②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森林被砍伐,破坏环境,错误;
③研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正确;
④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利于环境保护,错误。
故选①③。
22.(1)CO2/二氧化碳
(2) 煤、石油、天然气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3)可
(4) 改大 热值高,无污染
(5)①②③⑤
【详解】(1)“碳达峰”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含有硫、氮元素的燃料,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会形成酸雨,故填:煤、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3)氢气和乙醇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可。
(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等体积水煤气和甲烷,甲烷消耗氧气多,某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需要氧气增加,灶具的进风口应变大,氢气燃烧生成水,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无污染,故填:改大;热值高,无污染。
(5)石油经过加热分馏得到石油气、汽油、柴油、石蜡等,故填:①②③⑤。
23.(1)不可再生
(2) 酸雨 CaO +4
【详解】(1)煤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2)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会引起酸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2个S,6个O,反应后有2个Ca,有2个S,8个O,故2X中含有2个Ca和2个O,则X化学式为:CaO。SO2中氧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硫为+4价。此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二氧化硫中的+4价变为硫酸钙中的+6价。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24.(1)石油
(2)NO
(3)B
(4)NaH + H2O=NaOH + H2↑
【详解】(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以及方程式SO2 + NO2SO3 + X可知:反应前:硫原子有1个,氧原子4个,氮原子1个;反应后硫原子有1个,氧原子有3个,所以其中X的化学式为NO。
(3)可把CO2转化为甲醇,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能缓解温室效应。
故填:B。
(4)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 + H2O=NaOH + H2↑。
25.(1) 石油 CH4
(2)SO2/二氧化硫
(3)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灭火(合理即可)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故填:石油;CH4。
(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所以煤燃烧生成CO2、SO2、CO等气体,其中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SO2,故填:SO2或二氧化硫。
(3)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原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二氧化碳的用途有灭火、人工降雨等,故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灭火(合理即可)。
26.(1) 天然气 不可再生
(2) 二氧化硫 1:1
(3)2N2
【详解】(1)化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短时间内不能重复产生,是不可再生资源。故填:天然气;不可再生;
(2)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氢、硫等元素,所以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而二氧化硫等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故填:二氧化硫;
根据图示可知,此反应是:,故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物中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生成物缺少了4个氮原子,因此另一种生成物是氮气,故填:2N2。
27.(1)温室效应
(2) 石油 不可再生
(3) 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燃烧,天然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 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燃烧,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解析】(1)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故达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2)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
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由图可知,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燃烧,天然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28.(1)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不可再生
(3) 混合物
(4)①②/②①
(5) 以便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详解】(1)使用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天然气是一种化石能源,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含有甲烷、一氧化碳等气体,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瓦斯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在物质分类中,属于混合物;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4)①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具有可燃性,故煤矿中要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故正确;
②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提高矿井中通风能力,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并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正确;
③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无法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只能降低瓦斯气体的温度,使之达不到着火点,故错误;
故选①②;
(5)一氧化碳没有气味,常在煤气中加入微量难闻的乙硫醇气体,是为了便于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在空气中点燃乙硫醇,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该反应方程式为。
29.(1) 隔绝空气或氧气 调大 增加氧气的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2)CH4
(3)SO2
(4)N2
【详解】(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是能隔绝空气或氧气;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是因为氧气不充足,故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使大量空气进入灶内,增加氧气的量,使燃料充分燃烧,故填:隔绝空气或氧气;调大;增加氧气的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故填:CH4;
(3)三种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CO2,会造成酸雨的是SO2,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CO,故填:SO2;
(4)氮气是空气含量最多的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故填:N2。
【点睛】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1)B
(2)清除可燃物
(3) 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或尽量多使用含碳低的燃料或开发利用新的能源等)(答案合理即可)
(4)C
【解析】(1)
A、用洗菜水冲厕所,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正确。
B、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保护水资源。B错。
C、工业废水达标才能排放,保护水资源。C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2)
燃气罐是可燃物,消防战士在火灾中抱出燃气罐就是清除可燃物。
(3)
①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②“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含碳能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日常生活中尽量多使用含碳低的燃料或开发利用新的能源,都可以而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
(4)
A、制备氢气的原料是水,来源广泛。A错。
B、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B错。
C、制备氢气耗能大、成本高。正确。
D、热值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31.(1) 石油
(2) 燃烧时放出热量多,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制取H2成本高,贮存困难(合理即可)
(3) 增大 CO/一氧化碳
(4)BDE
【详解】(1)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石油;。
(2)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燃烧时放出热量多,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科,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制取H2成本高,贮存困难等,故填:燃烧时放出热量多,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H2成本高,贮存困难(合理即可)。
(3)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点燃式为。甲烷燃烧的化学点燃方程式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燃烧水煤气的灶具若需改烧天然气,需要氧气的量增多,因此灶具的改进方法是增大进风口;目的是使甲烷充分燃烧,否则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易造成中毒事故发生,故填:增大;CO或一氧化碳。
(4)A、可以从高层楼房跳下会造成摔伤,甚至死亡,选项A错误;
B、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走,不可乘坐电梯,选项B正确;
C、室外着火,不能立即开门,以防蔓延至室内,选项C错误;
D、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选项D正确;
E、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括捂住口鼻,选项E正确。
故选:BDE。
32.(1)元素
(2)CH4
(3)吸附
(4)肥皂水
【详解】(1)这些保健品中含的锌、钙、硒等是指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故填元素。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甲烷的化学式写为CH4,故填CH4。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在净水时起吸附作用,故填吸附。
(4)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大量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可用肥皂水来检验家里饮用的矿泉水是否属于硬水,故填肥皂水。
33.(1) 石油 天然气
(2) CO H2
(3)
【详解】(1)人们常说的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2)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两种还原性气体,它们分别是一氧化碳、氢气,化学式分别为:CO、H2。
(3)步骤③中,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1) 天然气 不可再生
(2) 光合 温室效应
(3)
(4)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资源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往大气中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结果会导致全球变暖;
(3)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4)CO2与氢气在铬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5.(1)混合物
(2)物理
(3) 不可再生资源 检验纯度
(4)2NH3+CO2CO(NH2)2+H2O
【详解】(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因此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分离空气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3)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防止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检验纯度,故填:不可再生资源;检验纯度。
(4)从流程图可以看出,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条件下生成了尿素和水,故NH3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故填:2NH3+CO2CO(NH2)2+H2O。
36.(1) 铁架台 集气瓶
(2) B
(3)
(4) E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5) A C(顺序可换)
(6)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顺序可换)
(7)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8)将氢气冲入气球中(或吹肥皂泡),如果气球(肥皂泡)上升,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下落,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本题目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涉及仪器名称、原理、装置选取、装置作用等相关知识。
(1)
标注①的仪器为铁架台,标注②的仪器为集气瓶,故填“铁架台 集气瓶”;
(2)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根据反应物高锰酸钾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应选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B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填B;
(3)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适宜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不适宜用向下排空气法,故选填“E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5)
实验室用固体锌和稀硫酸溶液混合常温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故选填“A C”(顺序可换);
(6)
选择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故选填“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7)
A装置打开止水夹,带孔隔板上的固体与液体药品接触,发应发生;关闭止水夹,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药品被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此装置优点可以控制发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发应的发生与停止”;
(8)
将氢气冲入气球中(或吹肥皂泡),如果气球(肥皂泡)上升,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下落,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点睛】要解决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题目,需要全方位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确定(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及装置作用、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气体的净化与干燥以及实验中注意的问题,方可轻松应对。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西北海·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2.(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期末)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 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加热铜片 隔绝空气
A. B. C.C D.
3.(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22秋·广西玉林·九年级统考期末)有关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B. 只是让热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
C.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 通过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变化,测出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
5.(2022秋·广西桂林·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a、b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实验中a、c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C.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实验绿色化
D.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6.(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期末)创新改进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对实验的创新改进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7.(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有可能是混合物
②将白磷浸没在80℃的热水中不燃烧,再对着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与氧气接触
③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的用量多少对实验结论无影响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8.(2022秋·广西来宾·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燃烧的条件
9.(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0.(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二、填空题
11.(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期末)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1)上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能够燃烧的是 (填“a”、“b”或“c”,下同)处的物质;对比 处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野炊时,同学们生火煮饺子,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 。野炊结束后,用沙土将火盖灭的原理是 。
12.(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选择字母序号回答①~③项内容:a.与氧气接触 b.温度达到着火点 c.有可燃物
①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②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③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四是燃烧中的蜡烛,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B部分的变化,下列描述中较符合实际的是 。(选填序号)
a.固态变气态 b.固态变液态 c.液态变气态
②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 (选填“甲”、“乙”、“丙”)来加热。
13.(2022秋·广西梧州·九年级期末)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2)若装置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 端(选填“a”或“b”)。
(3)对比装置C和D,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放少量水的原因是 。
(4)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方程式为 。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画出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6)取10g黄铜(铜锌合金)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的质量为109.8g,请计算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14.(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期末)认识氧气、了解氧气性质和用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如图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观察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甲中,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集气瓶中的水换为 溶液吸收效果更好。
②通过对比观察图乙中a处与 (选填“b”或“c”)处的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③灭火方式有多种,图丙中的灭火原理是 。
三、实验题
15.(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学习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3)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
(4)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 ,
(5)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
(6)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任务三】调控燃烧
(7)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16.(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温馨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如果用A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得现象: ;
(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A装置的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 ;
(3)如果用B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得出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有:①可燃物,② ,③ ;
(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是因为 ,少量的白磷应保存在 中。
(5)“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 (填A或B)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的追求。
17.(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燃烧条件”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已如:白磷的着火点为40℃,NaOH溶液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步骤 【实验1】燃烧条件 【实验2】氧气性质
1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2 推入H2O2溶液 推入H2O2溶液
(1)H2O2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起 作用;
(2)实验1中,关闭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其中燃烧匙里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打开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2中,关闭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具有 ,木炭熄灭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开始时到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如果把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流入集气瓶的溶液将变 。
18.(2022秋·广西贺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课上我们曾经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 、③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19.(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 , 蒸馏水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 比硬纸片的低
3 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的现象 ②蜡烛a火焰比b (填“先”或“后”)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
4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 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
【拓展延伸】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恰当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在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B.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20.(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用装置A分解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利用C装置制备CO2气体,多孔塑料板上的药品应为 (填化学式);F装置的收集方法叫做 法。
(4)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 (填“能”或“不能”)利用D装置制备和收集满H2。
(5)装置E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1.(2022秋·广西河池·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一些探究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每一步操作都正确,可得到的结论是 。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在反应基本类型中属于 反应。
(3)探究实验,可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C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
22.(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注射器加入液体后,加热C处红磷。
(1)写出A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B、C处实验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3)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这三种物质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23.(2022秋·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均用到红磷或白磷,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2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3燃烧条件的实验
(1)实验1中红磷要过量的目的是 。
(2)实验2中红磷 (填“需要”或“不需要”)过量。
(3)实验1中,为达到实验目的,红磷 (填“能”或“不能”)用铁丝替代。
(4)实验3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故A正确;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出,使质量减少,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除了温度不同,其它因素应该保持一致,即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两杯相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中,故C错误;
D、干棉花会燃烧,蘸水的棉花不会燃烧,水没有可燃性,该实验是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因此集气瓶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C、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时水的作用是:加热铜片;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这时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B
【详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升高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
故选:B。
4.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高温熔融物,故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烧杯中的热水对于水中白磷的作用是隔绝空气,而对于铜片上的白磷是提供热量使白磷燃烧,故此处水的作用不只是让热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为了防止空气污染,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实验中,当红磷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测出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实验中a、b处都与氧气接触,放在80℃的热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中a、c处的现象分别是白磷燃烧、白磷不能燃烧,a处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故选项说法正确;
C、管口小气球能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体现实验绿色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很快熄灭是因为氧气被耗尽,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A
【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能够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通常情况下白磷不能燃烧,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不能使白磷、红磷燃烧,不能验证燃烧条件,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7.C
【详解】①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但是有可能是混合物,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都是由氧元素组成,正确;
②将白磷浸没在80℃的热水中不燃烧,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再对着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与氧气接触,正确;
③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这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④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会使测定结果偏小,红磷应过量,错误。
故说法合理的有:三种。
故选C。
8.A
【详解】A、足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停止,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原瓶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选项正确;
B、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中形成盐酸,盐酸呈酸性,不能够使酚酞变色,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选项错误;
C、实验中气球随着瓶中气体的变化而发生体积的变化,其受到的空气的浮力也再变化,会造成实验出现偏差,选项错误;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太低,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红磷和白磷均不能燃烧,选项错误,故选A。
9.D
【详解】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10.D
【分析】木柴架空,可以使更多的氧气和木柴接触。应该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详解】A、添加木柴,在上也可添加,不符合题意;B、着火点是不可变化的,不符合题意;C、氧气的浓度没有提升,还是空气中的浓度,不符合题意;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符合题意。故选D。
11.(1) a ac
(2)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隔绝氧气
【分析】(1)
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b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c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
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c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对比ac处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a;ac;
(2)
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野炊结束后,用沙土将火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故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隔绝氧气。
12.(1) c a b
(2) b 丙
【详解】(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小木块能燃烧,因为小木块是可燃物。玻璃片不能燃烧。因为玻璃片不是可燃物。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选择c。
图二烧杯外蜡烛正常燃烧,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是因为烧杯中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氧气逐渐减少,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选择a。
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选择b。
(2)图中B部分的变化是蜡烛熔化,熔化是固态变液态。选择b。
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外焰,外焰的温度最高。图中甲是焰心乙是内焰丙是外焰。选择丙。
13.(1)把导管的一端堵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如果保持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b
(3) 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4)
(5)
(6)35%
解:生成H2的质量为:100+10-109.8=0.2g
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100%=35%
答: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详解】(1)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堵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如果保持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若装置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水从底部导管排出,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
(3)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4)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A制取的是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A为制取氧气,方程式为:;
(5)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图: ;
(6)黄铜中锌与硫酸反应,铜不参与反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减少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结合方程式可算出参与反应的锌的质量为6.5g,则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4. 8 16.00 酸雨 氢氧化钠 c 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详解】(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为8;小方格中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故分别填:8;16.00。
(2)①通过图中信息可知,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故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硫反应,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硫,可以将集气瓶中的水换为氢氧化钠溶液。故分别填: ;酸雨;氢氧化钠。
②通过乙图可知,a处和b处相比,红磷和白磷都接触氧气,处于同一温度下,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燃烧需要达到燃烧物的着火点;a处和c处相比,可燃物都是白磷,a处白磷有氧气接触,c处白磷没有氧气接触,发现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燃烧需要氧气;故填:c。
③灭火的方法:①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空气);③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图丙中利用湿毛毯中的水吸收热量蒸发,降低周围温度,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故填: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15.(1)ACD
(2)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5)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6)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7)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详解】(1)A、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都能燃烧,均会发光,故符合题意;
B、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都能燃烧,均会放热,故符合题意;
C、三种燃料中只有煤含硫,所以燃烧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酒精和天然气燃烧不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D、由于三者中均含有碳元素,燃烧均会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故选ACD。
(2)酒精即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Ⅰ中,铜片上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实验Ⅰ中未通入氧气时,白磷不燃烧,实验Ⅱ中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因此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5)实验中的热水不仅能提供热量,还能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6)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7)煤层自燃,可取土填埋,通过隔绝空气来实现灭火。
故答案为: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16.(1)铜片上的白磷(乙)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甲)也不燃烧
(2)白磷(甲)燃烧
(3)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4) 白磷的着火点较低 冷水
(5)B
【分析】(1)
铜片上的白磷(乙)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水底的白磷(甲)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乙)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甲)也不燃烧;
(2)
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A装置的烧杯与白磷(甲)接触,白磷(甲)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故观察到白磷(甲)燃烧;
(3)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
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是因为白磷的着火点较低;
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故少量的白磷应保存在冷水中;
(5)
B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散逸到空气中,比较环保,故填:B。
17.(1) 催化
(2) 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燃烧
(3) 助燃性 先增大后减小 浑浊
【分析】(1)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2)
燃烧匙里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不燃烧;
打开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导管口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故可观察到水中的白磷燃烧;
(3)
实验2中,关闭止水夹,推入H2O2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且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故压强的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
如果把氢氧化钠换成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溶液将变浑浊。
18.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详解】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故填:;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
19. 燃烧 不燃烧 着火点 有气泡产生 先 CO2密度比空气大 燃烧产生的CO2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聚集在烧杯的上部 AC/CA
【详解】【实验探究】实验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酒精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水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故填:燃烧;不燃烧。
实验2: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说明了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故填:着火点。
实验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①溶液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②蜡烛a火焰比b先熄灭,故填:有气泡产生;先;CO2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4:由于二氧化碳受热气体膨胀,密度变小,聚集在烧杯的上部,所以高的蜡烛先熄灭,故填:燃烧产生的CO2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聚集在烧杯的上部。
【拓展延伸】A.气体或烟雾受热密度变小,燃烧产生的有毒的气体或烟雾会随热气流上升,所以在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选项A正确;
B.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为燃烧反而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选项B错误;
C.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通过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防止火势迅速蔓延,选项C正确;
故选:AC。
20.(1) 分液漏斗 集气瓶
(2)
(3) CaCO3 向上排空气
(4)不能
(5)与氧气接触
【解析】(1)
仪器的名称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②的名称为:集气瓶。
(2)
暗紫色固体能用来制备氧气,该固体为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多孔隔板上放的药品为颗粒较大或块状固体,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所以多孔隔板上放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aCO3;F装置的收集方法叫做向上排空气法。
(4)
D装置为密闭装置,产生的气体在装置内部聚集,无法将装置内空气排出,若气压过大,会将胶塞弹开或造成试管破损,酸液溅出,造成危险,故不能用该装置制备和收集氢气。
(5)
装置E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1.(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 分解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氧气(或空气)
【详解】(1)A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每一步操作都正确,可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填: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B实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2H2O 2H2↑+O2↑;分解反应。
(3)C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点低,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红磷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接触氧气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不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氧气,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
22.(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氢气/H2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注射器加入液体后,加热C处红磷,C处红磷能燃烧,B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C处红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2CO+O22CO2、CH4+2O2CO2+2H2O可知,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每16份质量的氢气与64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这三种物质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氢气(H2)。
23. 消耗完装置中的氧气 不需要 不能 白磷未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详解】(1)实验1中红磷要过量的是为了消耗完装置中的氧气,这样就不会影响测定的结果;
(2)实验2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红磷的量不影响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实验2中红磷不需要过量;
(3)实验1中,为达实验目的,红磷不能用铁丝代替,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纯氧中燃烧;
(4)实验3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未与空气(或氧气)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