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附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返回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撤离空间站 B.与轨道舱分离
C.被火焰包围 D.安全着陆
2.(3分)向抗疫一线运输的75%酒精消毒液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3.(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检查气密性
C.洗净后的试管
D.加热液体
4.(3分)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稀有气体 B.液氮 C.二氧化碳 D.空气
5.(3分)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高原地区真空包装食品袋会鼓起,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6.(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3分)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B.CO2是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8.(3分)对比实验是我们常用的科学探究手段。下列探究没有用到对比方法的是( )
A.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
B.探究蜡烛燃烧生成物
C.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H2O的含量
D.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9.(3分)“天宫二号”空间站里的氧气源自于电解水,所得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甲烷(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10.(3分)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为mg/L):K 3、Ca 15、Zn 0.08、Si 0.02等,这里的K、Ca、Zn、Si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11.(3分)考古人员使用碳14(质子数为6,14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年代检测法,测出三星堆出土的“鸟形金饰片”(如图)距金约3200年至3000年。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12.(3分)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B.离子一定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13.(3分)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达苯胺含有五种非金属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西达苯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西达苯胺由48个原子构成
14.(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项目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区别水和双氧水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区别氧气和空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 实验室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用嘴来品尝味道
D 区别两瓶氧气和二氧化硫气体 用正确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
A.A B.B C.C D.D
15.(3分)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第16-17小题各7分,第18小题11分,第19-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7分)(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空气可以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说明空气中有 ;
(2)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氢原子 ;
②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③5个氢氧根离子 ;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17.(7分)前18号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排成图1所示的圆形,图中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图2为3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写出元素9的元素符号 。
(2)图1中,元素11和元素17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图2中,A图表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写出B图表示的化学符号 。
(4)图2中C图为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若要在图1中为20号元素排位置,则其位于第 圈,与11~18元素中 (填元素符号)紧挨。
18.(11分)氧气是人类不可离开的物质。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呈紫红色,主要原因是 ;若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氯酸钾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若实验室选用装置A或B或C来制备氧气,则选用的药品是 ,如需获得平稳的气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字母序号)。
(4)该同学欲收集一瓶氧气做硫燃烧实验,则采用的最合适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都可以
b.排水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向下排空气法
19.(10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 。
(2)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
(3)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
①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里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
②氯化钠溶液就是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提出假设]假设1:氧气和氯气;假设2:氢气和氧气;假设3:氢气和氯气。
[设计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收集到 气体,试管b收集到 气体 假设2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反思与评价]
(4)联系电解水的实验,要证明水的组成,你认为在电解水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氯化钠溶液。
某城市住宅饮用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5)步骤①的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 (填“②”“③”或“④”等序号)。
(6)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 。
20.(10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F都是氧化物,C、D、E都是单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通常状况下,E是银白色金属,F是一种黑色固体,反应条件已省略。试回答: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为 。
(2)D物质的用途是 (任写一种)。
(3)反应④的符号表达式为 ,在实验室做反应④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目的是 。
(4)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5)A和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1.(10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图2是某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①中“其他气体”中主要成分是 ,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稳定”)。
(2)用化学用语表示:标出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步骤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3)由图2可知碳酸氢铵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碳酸氢铵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该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附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返回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撤离空间站 B.与轨道舱分离
C.被火焰包围 D.安全着陆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撤离空间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B、与轨道舱分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C、被火焰包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安全着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类型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分)向抗疫一线运输的75%酒精消毒液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酒精易燃烧,常温下为液体,则属于易燃液体,不具有腐蚀性、毒性,也不易发生爆炸。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检查气密性
C.洗净后的试管
D.加热液体
【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试管清洗完毕的放置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的读数的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试管清洗干净放置在试管架上晾干,防止受污染,故管口向下,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即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方法: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3分)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稀有气体 B.液氮 C.二氧化碳 D.空气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液氮是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含两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3分)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高原地区真空包装食品袋会鼓起,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进入高原地区真空包装食品袋会鼓起,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减小,袋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化学变化的本质等相关的知识。
6.(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3分)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B.CO2是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分析】根据已有的空气的成分以及其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地域的差异有所变化,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B说法错误;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通常不与物质反应,但是不是任何物质都不反应,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加强对空气成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对比实验是我们常用的科学探究手段。下列探究没有用到对比方法的是( )
A.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
B.探究蜡烛燃烧生成物
C.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H2O的含量
D.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分析】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
【解答】解:A、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图中实验,通过对比炭化的程度,可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用到了对比方法,故选项错误。
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没有用到对比方法,故选项正确。
C、通过对比对着哈气的玻璃片和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的变化,可以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H2O的含量,用到了对比方法,故选项错误。
D、根据对比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可以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用到了对比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设计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3分)“天宫二号”空间站里的氧气源自于电解水,所得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甲烷(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分析】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B.由图示可知,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该选项正确。
C.由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该选项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构成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10.(3分)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为mg/L):K 3、Ca 15、Zn 0.08、Si 0.02等,这里的K、Ca、Zn、Si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分析】根据物质中的K、Ca是对所有K、Ca原子的总称,意即它们的元素;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中的K、Ca、Zn、Si是对所有K、Ca、Zn、Si原子的总称,意即钾元素、钙元素、锌元素、硅元素,而不是它们的原子、分子和单质,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物质中的钠、钾、钙是对所有钠、钾、钙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1.(3分)考古人员使用碳14(质子数为6,14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年代检测法,测出三星堆出土的“鸟形金饰片”(如图)距金约3200年至3000年。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碳14的质子数为6,14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碳14的质子数为6,14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则碳14原子的中子数为14﹣6=8;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碳14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观察图示C模型能表示碳14原子结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碳14的构成、了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分)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B.离子一定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离子的定义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D、根据变化中能量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故A推理正确;
B、离子一定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不是离子,故B推理错误;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不属于化合物,故C推理错误;
D、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人类利用的能量有的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有的是由物理变化提供的,例如,风能、潮汐能等,故D推理错误。
故选:A。
【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13.(3分)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达苯胺含有五种非金属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西达苯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西达苯胺由48个原子构成
【分析】A、根据西达苯胺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西达苯胺是由五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西达苯胺由西达苯胺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西达苯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A不正确。
B、西达苯胺是由五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B正确。
C、西达苯胺中元素的质量比是:(12×22):(1×19):(1×19):(4×14):(2×16),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不正确。
D、西达苯胺由西达苯胺分子构成,一个西达苯胺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项目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区别水和双氧水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区别氧气和空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 实验室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用嘴来品尝味道
D 区别两瓶氧气和二氧化硫气体 用正确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
A.A B.B C.C D.D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取样,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能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
B、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空气,可以鉴别,故选项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
C、实验室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选项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
D、用正确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没有气味的是氧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是二氧化硫,可以鉴别,故选项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5.(3分)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故试管内剩余的固体质量不会为0,A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就产生氧气,反应结束氧气的质量不会减少,B错误;
C、加热后产生二氧化锰,等完全反应,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增加,B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会全部分解,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第16-17小题各7分,第18小题11分,第19-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7分)(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 SO2(或NH3)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CO2 ;
③空气可以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说明空气中有 N2 ;
(2)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氢原子 3H ;
②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CO ;
③5个氢氧根离子 5OH﹣ ;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
【分析】(1)根据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2中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
(2)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解答】(1)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SO2(或NH3);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CO2;
③空气可以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说明空气中有N2;
(2)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氢原子表示为:3H;
②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5OH﹣;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O)。
故答案为:(1)①SO2 (或NH3);
②CO2;
③N2;
(2)①3H;
②CO;
③5OH﹣;
④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7.(7分)前18号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排成图1所示的圆形,图中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图2为3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写出元素9的元素符号 F 。
(2)图1中,元素11和元素17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
(3)图2中,A图表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8 。写出B图表示的化学符号 Si4+ 。
(4)图2中C图为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若要在图1中为20号元素排位置,则其位于第 4 圈,与11~18元素中 Mg (填元素符号)紧挨。
【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来分析;
(2)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种类,然后根据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粒子结构来分析;
(4)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以及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解答】解:(1)元素9是氟元素,其元素符号为F;故答案为:F;
(2)元素11是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元素17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NaCl;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6=8;B粒子的质子数为14,核外有10个电子,是带有4个单位正电荷的硅粒子,其离子符号为Si4+;故答案为:8;Si4+;
(4)由图1可知,元素位于的圈数与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等,20号元素是钙元素,该原子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因此其位于第4圈,紧挨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因此与12号元素——镁紧挨;故答案为:4;Mg。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18.(11分)氧气是人类不可离开的物质。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D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MnO4K2MnO4+MnO2+O2 ;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呈紫红色,主要原因是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 ;若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bd (填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氯酸钾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若实验室选用装置A或B或C来制备氧气,则选用的药品是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如需获得平稳的气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B (填字母序号)。
(4)该同学欲收集一瓶氧气做硫燃烧实验,则采用的最合适的收集方法是 b 。
a.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都可以
b.排水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向下排空气法
【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
(4)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解:(1)a是铁架台;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D作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纯的原因是: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和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装置A、B、C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如需获得平稳的气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装置B,因为装置B能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4)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要预留少量的水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
(1)铁架台;
(2)D;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bd;
(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B;
(4)b。
【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19.(10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2)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H2OH2+O2 。
(3)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
①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里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
②氯化钠溶液就是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提出假设]假设1:氧气和氯气;假设2:氢气和氧气;假设3:氢气和氯气。
[设计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收集到 黄绿色 气体,试管b收集到 无色 气体 假设2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氢气
[反思与评价]
(4)联系电解水的实验,要证明水的组成,你认为在电解水时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氯化钠溶液。
某城市住宅饮用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5)步骤①的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 ③ (填“②”“③”或“④”等序号)。
(6)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 地下水经过了土壤、砂石等的过滤 。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1)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是H2OH2+O2。
故答案为:H2OH2+O2。
(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收集到黄绿色气体,试管b收集到无色气体 假设2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
故答案为:黄绿色;无色;氢气。
(4)联系电解水的实验,要证明水的组成,在电解水时不可以加氯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不可以。
(5)步骤①的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③。
故答案为:③。
(6)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一个原因是地下水经过了土壤、砂石等的过滤。
故答案为:地下水经过了土壤、砂石等的过滤。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0.(10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F都是氧化物,C、D、E都是单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通常状况下,E是银白色金属,F是一种黑色固体,反应条件已省略。试回答: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为 H2O 。
(2)D物质的用途是 供给呼吸 (任写一种)。
(3)反应④的符号表达式为 Fe+O2Fe3O4 ,在实验室做反应④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目的是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
(4)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2H2O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5)A和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F都是氧化物,C、D、E都是单质,A、B的组成元素相同;通常状况下,E是银白色金属,F是一种黑色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B是水,D是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C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F都是氧化物,C、D、E都是单质,A、B的组成元素相同;通常状况下,E是银白色金属,F是一种黑色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B是水,D是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C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E是铁,F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B的化学式为H2O;
(2)D物质的用途是供给呼吸;
(3)反应④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在实验室做反应④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4)反应③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5)A和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故答案为:(1)H2O;
(2)供给呼吸;
(3)Fe+O2Fe3O4;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4)H2+O2H2O;化合反应;
(5)分子构成不同。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10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图2是某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①中“其他气体”中主要成分是 稀有气体 ,其化学性质 稳定 (填“活泼”或“稳定”)。
(2)用化学用语表示:标出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H3 ;步骤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N2+H2NH3 。
(3)由图2可知碳酸氢铵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受热易分解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79 。碳酸氢铵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48 (填最简整数比),该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8kg 。
【分析】(1)根据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以及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根据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进行分析;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于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元素种类=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步骤①中“其他气体”中主要成分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H3;步骤②的反应是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符号表达式是:N2+H2NH3;
(3)由图2可知碳酸氢铵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相对分子质量是15+14+16×6=79。碳酸氢铵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6×3)=5:48,该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16%=8kg。
故答案为:(1)混合物;稀有气体;稳定;
(2)H3;N2+H2NH3;
(3)受热易分解;79;5:48;8k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