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上册沪教版化学上海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
人体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
氧 B.碳 C.氢 D.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O B.Fe C.Al D.Ca
3.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柠檬水 B.井水 C.海水 D.蒸馏水
4. 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H2 B.He C.O2 D.N2
5.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煤气爆炸 C.水果榨汁 D.干冰升华
6. 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4
7.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面粉 C.花生油 D.胡椒粉
8. 空气中性质稳定、可填充飞艇的物质是( )
A.He B.He2 C.H D.H2
9. 试剂标签对应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B.
C. D.
10.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
11. 5mL水中含有约1.67×1023个水分子,说明(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2.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3. 石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制造铅笔芯 B.做干电池电极
C.用于切割玻璃 D.用作润滑剂
14.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产生红色火焰 B.红磷: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生成二氧化硫
1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硝酸银AgNO3 B.碳酸钾KCO3
C.氧化镁MgO2 D.氯化铁FeCl2
16. 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稀释NaOH溶液 B.镁带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氧气的溶解度
1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18.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
C.气体M、N 的质量比为1:2
D.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19. 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B.分子的质量可能比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D.若原子的种类相同则构成的分子一定相同
20.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理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 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9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一定需要氧气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只能构成一种分子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1. 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实验一可知,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②在实验二中,发现B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 ,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实验三为电解水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
④食用油脂中含有亚油酸(C18H32O2),缺乏亚油酸会使人体发育不良。亚油酸中碳元素存在形态为 (填“游离态”或“化合态”);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molC18H32O2中约含 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⑥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 。
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Ⅰ.生成物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填“乙”或“丙”)。
Ⅱ.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属于 (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图一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图中P点的含义 ,
②t1℃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 克。
③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的溶质是 (选填“A”或“B“)。
④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
⑤关于图二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B.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以下是我们所学的部分化学物质,它们与生产、生括息思相关。
①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名称是 :干冰的化学式是 :碳60的摩尔质量为 ;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 的性质。
②写出图中I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钙俗称为 。
Ⅱ的转化过程中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是 (选填“I”、“II”、“Ⅲ”或“Ⅳ”)。
三、简答题
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实验猜想】①猜想1:只有CO2;猜想2:只有 (填化学式);猜想3:含有CO和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②若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装置E的作用是 。
③装置B、D中都盛放了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不需要装置D也能证明猜想3成立,你是否支持该同学的说法,并说明理由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若用I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e或f),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 与 杂质,欲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用端口字母表示).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从图中选用的装置依次为 .(填序号)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1 人体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
A.氧 B.碳 C.氢 D.钙
【分析】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应是氧元素,
故选: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O B.Fe C.Al D.Ca
【分析】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现在使用最多的是铝合金。
故选:C。
3 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柠檬水 B.井水 C.海水 D.蒸馏水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柠檬水中含有水和柠檬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井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C、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D。
4 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H2 B.He C.O2 D.N2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解答】解:A、氢气不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故选项正确;
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
D、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煤气爆炸 C.水果榨汁 D.干冰升华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煤气爆炸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海水晒盐、水果榨汁和干冰升华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煤气爆炸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6 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4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x+(﹣2)×2=0,则x=+4。
故选:C。
7 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面粉 C.花生油 D.胡椒粉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C错;
D、胡椒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错。
故选:A。
8 空气中性质稳定、可填充飞艇的物质是( )
A.He B.He2 C.H D.H2
【分析】根据题意,选择的是空气中性质稳定、可填充飞艇的物质,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氦气密度小,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飞艇,故选项正确。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错误。
C、H不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故选项错误。
D、H2是氢气的化学式,但化学性质活泼,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 试剂标签对应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B.
C. D.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硫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K2SO4,故正确;
B.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NaOH,故正确;
C.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FeCl3,故错误;
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MgO,故正确。
故选:C。
10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胆汁的pH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B、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D、胃液的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D。
11 5mL水中含有约1.67×1023个水分子,说明(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5mL水中含有约1.67×1023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体积和质量很小。
故选:D。
12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3 石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制造铅笔芯 B.做干电池电极
C.用于切割玻璃 D.用作润滑剂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石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可用来制铅笔芯,故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干电池电极,故正确;
C.石墨质软,不能用于切割玻璃,故错误;
D.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作润滑剂,故正确。
故选:C。
14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产生红色火焰 B.红磷: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生成二氧化硫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硝酸银AgNO3 B.碳酸钾KCO3
C.氧化镁MgO2 D.氯化铁FeCl2
【分析】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解答】解:A.硝酸银中,银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gNO3,故正确;
B.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K2CO3,故错误;
C.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化镁的化学式是MgO,故错误;
D.氯化铁中,铁元素显+2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错误。
故选:A。
16 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稀释NaOH溶液 B.镁带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氧气的溶解度
【分析】A.根据碱性溶液加水稀释仍显碱性来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C.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来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无论加入多少水稀释溶液仍显碱性,pH始终大于7,故错误;
B.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在氧气足量的时候,随着镁的质量增加,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也在不断增大,故正确;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被消耗,溶剂质量减小,则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也减小,故错误;
D.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错误。
故选:B。
1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8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
C.气体M、N 的质量比为1:2
D.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故A错误;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负极快,正极慢,故B错误;
C、气体M、N 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19 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B.分子的质量可能比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D.若原子的种类相同则构成的分子一定相同
【分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种类相同时可以构成不同分子。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的质量可能比原子的质量小,例如水分子质量小于汞原子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的种类相同,构成的分子不一定相同,例如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构成水分子,也可以构成过氧化氢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0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理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 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9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一定需要氧气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只能构成一种分子
A.A B.B C.C D.D
【分析】A、依据溶液的概念分析解答;
B、依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分析解答;
C、依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D、依据分子构成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解:A、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选项错误;
B、当溶液的pH大于7时,溶液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C、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故选项错误;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例如氧分子、臭氧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填空题
21 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实验一可知,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②在实验二中,发现B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 ,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实验三为电解水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
④食用油脂中含有亚油酸(C18H32O2),缺乏亚油酸会使人体发育不良。亚油酸中碳元素存在形态为 (填“游离态”或“化合态”);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molC18H32O2中约含 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⑥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 。
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Ⅰ.生成物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填“乙”或“丙”)。
Ⅱ.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属于 (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分析:①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②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③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④根据元素的存在状态、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分子结构来分析;
⑤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⑥由图示信息、物质的构成、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①实验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②B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铁丝的着火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故填:温度没有达到铁丝的着火点;3Fe+2O2Fe3O4;
③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2:1;氢元素和氧元素;
④在化合物中,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的,所以亚油酸中碳元素存在形态为化合态;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16×2)=1:1,每个C18H32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因为1molC18H32O2中含有6.02×1023个C18H32O2分子,所以1molC18H32O2中含有6.02×1023×2个氧原子,即1.204×1024个;故填:化合态;1:1;1.204×1024;
⑤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⑥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Ⅰ、氧化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填:乙;
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2HgO2Hg+O2↑;分解。
22 图一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图中P点的含义 ,
②t1℃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 克。
③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的溶质是 (选填“A”或“B“)。
④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
⑤关于图二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B.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23 以下是我们所学的部分化学物质,它们与生产、生括息思相关。
①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名称是 :干冰的化学式是 :碳60的摩尔质量为 ;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 的性质。
②写出图中I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钙俗称为 。
Ⅱ的转化过程中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是 (选填“I”、“II”、“Ⅲ”或“Ⅳ”)。
【分析】根据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干冰的组成、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名称与俗称、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①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O2;碳60的摩尔质量为:12×60g/mol=720g/mol;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来灭火;故填:金刚石;CO2;720g/mol;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②图示Ⅰ的转化为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图示Ⅱ的转化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放出热量;Ⅲ中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澄清的石灰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图中的Ⅳ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填:CaCO3CaO+CO2↑;生石灰;放出;Ⅲ。
24 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实验猜想】①猜想1:只有CO2;猜想2:只有 (填化学式);猜想3:含有CO和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②若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装置E的作用是 。
③装置B、D中都盛放了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不需要装置D也能证明猜想3成立,你是否支持该同学的说法,并说明理由 。
【分析】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有毒,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①猜想1:只有CO2;猜想2:只有CO;猜想3:含有CO和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
故填:CO;2CuO+C2Cu+CO2↑。
②若观察到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是因为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
装置E的作用是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故填: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③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并且除去二氧化碳;
支持,这是因为只要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就能够证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故填:检验并且除去二氧化碳;支持,这是因为只要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就能够证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若用I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e或f),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 与 杂质,欲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用端口字母表示).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从图中选用的装置依次为 .(填序号)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与水蒸气杂质,洗气除杂时,应该是长进短出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和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I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e端通入,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与水蒸气杂质,洗气除杂时,应该是长进短出,所以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c、d、a、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所以选用的装置依次为AE,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1)B和C,e,CaCO3+2HCl=CaCl2+H2O+CO2↑,c、d、a、b;
(2)AE,2KClO32KCl+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