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测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说明:
1.每小题若有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3.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C 3.C 4.B 5.D 6.B 7.D 8.A 9.C 10.D
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B 12.B 13.BC 14.D 15.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6.(13分)
(1)① +6 (1分) ② 氧化(1分) 0.03(1分)
(2)2Fe(OH)3+4KOH+3KClO=== 2K2FeO4+3KCl+5H2O (2分)
(3)Na2O2、FeSO4(2分) 2.5mol (1分)
(4)3∶2(1分) C(1分)
(5)2.0(1分) 3.2(2分)
17.(10分)
(1)Co2O3++4H+ === 2Co2++ +2H2O(2分)
(2)6.7<pH≤7.4(2分)
(3)pH 越大,溶液中 c(H+ )越小,有利于 Co2+ + n(HA)2 CoA2·(n-1)(HA)2 + 2H+反应正向进行,Co2+萃取率越高(2 分) 分离 Co2+和 Mn2+(2 分)
(4)2Co3O46CoO+O2↑(2 分)
18.(13分)
(1)三颈烧瓶(1分) 吸收挥发出的氨气(1分)
(2)将Co2+转化为易被氧化的[Co(NH3)6]2+(1分)
抑制NH3·H2O电离,防止生成Co(OH)2沉淀(1分)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温度过高,双氧水受热易分解(2分)
(3)2CoCl2+10NH3·H2O+ H2O2+2NH4Cl 2[Co(NH3)6] Cl3+12H2O(2分)
B(1分) 加快过滤速率(1分)
(4)①20% (2分) ②偏大(1分)
19.(12分)
(1)①N2O(g) + H2(g) N2(g) + H2O(g) ΔH = -544 kJ mol-1(2分)
②I.慢(1分) 1(1分)
II.变小(1分) 温度升高,k2增大,α变小;低于490℃时,k2增大占主导,反应速率加快,高于490℃时,α变小占主导,反应速率减慢(2分)
(2)①ABC(2分)
②不变(1分)
③根据KP1 = = 1.00及P( CO2)+ P( CO) = 1200 Kpa,可得分压P( CO2) = P( CO) = 600 Kpa,即KP2 = P( CO) = 600 Kpa(2分)
20.(12分)
(1)2Ag++===Ag2SO4↓(2分)
(2)12 (2分) BD(2分)
(3)H+对Ag2SO4溶解起作用(1分)
(4)①固体不溶解(1分)
②1 mL0.1 mol·L-1HNO3溶液,振荡(1分)
③沉淀溶解(1分)
(5)滴加稀硝酸后,H+与结合生成HSO4-,浓度降低,Ag2SO4沉淀溶解平衡Ag2SO4(s)2Ag+(aq)+ (aq)正向移动,Ag2SO4不断溶解(2分)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测试
化学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Cl 35.5 Fe 56 Co 59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烟台绒绣”用羊毛绒线绣制,不可用加酶洗涤剂清洗
B.“即墨老酒”由黍米酿制,其原理是淀粉水解可得乙醇
C.“硫熏”使“莱州草辫”色泽白净,兼有驱虫、防腐的功能
D.“胶东花饽饽”用酵母作膨松剂,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Ox和碳氢化合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原因
B.H2SO4和Cu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将NH3通入含有CO2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得NaHCO3
D.工业接触法制备硫酸涉及到的转化为FeS2→SO2→SO3→H2SO4
3.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X可以选用CaO
B.操作1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第①步中,蒸发结晶、高温烘干可以得到干燥的MgCl2·6H2O固体
D.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 + SO2 + 2H2O===SO+ 2Br- + 4H+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所含的分子数为 NA
B.1 mol 碘蒸气和 1 mol 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的碘化氢分子数小于 2 NA
C.0.1 mol·L-1FeCl3溶液中含有的 Fe3+数目一定小于 0.1 NA
D.5.6 g 铁完全发生吸氧腐蚀生成铁锈Fe2O3·xH2O ,在电化学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0.3 NA
5.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关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
溶液
)
实验目的 除去Fe(OH)3胶体中的NaCl溶液 配制0.1 mol·L-1 NaCl溶液 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FeSO4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
6.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态-类别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和c可以反应生成b
B.c具有氧化性,可漂白纸浆
C.附着有b的试管,可以用CS2清洗
D.f的浓溶液和Cu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体现了其氧化性和酸性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的查漏方法:将旋塞关闭,滴定管注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把它固定滴定管夹上,放置两分钟,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两端是否有水渗出,若均不漏水才可使用
B.配制 FeSO4 溶液,应加入铁粉防止 Fe2+氧化,并加入盐酸抑制 Fe2+的水解
C.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将 1.0 g 粗苯甲酸放入 100 mL 的烧杯,加入 50 mL 蒸馏水。加热、搅拌,使苯甲酸充分溶解;冷却后过滤得到晶体,蒸馏水洗涤后晾干,得到高纯度苯甲酸晶体
D.在接近滴定终点时,使用“半滴操作”的正确方法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
液悬于管口,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溶液粘落,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吹洗锥形瓶内壁,继续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
8.周期表中Ⅵ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H2S是一种易燃的有毒气体(摩尔燃烧焓为
562.2 kJ·mol-1 ),可制取各种硫化物。硫酰氯(SO2Cl2 )是重要的化工试剂,常作氯化剂
或氯磺化剂。工业上以精炼铜的阳极泥(含CuSe)为原料回收Se,以电解强碱性Na2TeO3
溶液制备Te。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H2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H2S(g) + 3O2 (g) ===2SO2 (g) + 2H2O(l)
ΔH = -1124.4 kJ mol-1
B.CuSe和浓硫酸反应:CuSe + H2SO4 ===CuSO4 + H2Se ↑
C.电解强碱性Na2TeO3溶液的阴极反应: + 4e- + 6H+===Te + 3H2O
D.SO2Cl2遇水强烈水解生成两种酸:SO2Cl2 + 2H2O ===4H++ + 2Cl-
9.用电解法对酸性含氯氨氮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DSA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
B. Cl-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l-+ H2O-2e-===ClO-+ 2H+
C.降解过程中应该控制条件避免发生反应②
D.1 mol HO* 和足量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10.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NH3(g) + CO2(g)CO(NH2)2(s) + H2O(g) ΔH <0,
T℃时,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
B.T℃时,若 < K时,则v正 < v逆
C.选择高效催化剂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CO(NH2)2的平衡产率
D.若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1.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φθ)可用来比较相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相关数据(酸性条件)如下。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剂/还原剂) 电极反应式 φθ/V
Fe3+ / Fe2+ Fe3+ + e-Fe2+ 0.77
I2 / I- I2 + 2e-2I- 0.54
Cr2/ Cr3+ Cr2 + 6e- + 14H+2Cr3+ + 7H2O 1.36
Br2 / Br- Br2(l) + 2e-2Br- 1.07
Co3+ / Co2+ Co3+ + e-Co2+ 1.84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氧化性:Cr2 > Br2 > Fe3+
B.向Cr2溶液滴加Co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 6Co2++14H+===2 Cr3+
+ 6Co3+ + 7H2O
C.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CoCl3溶液,溶液变蓝色
D.向含有KSCN的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红色
12.炼油、石化等工业会产生含硫(-2价)废水,可通过催化氧化法进行处理。碱性条件下,
催化氧化废水的机理如图所示。其中MnO2为催化剂,附着在催化剂载体聚苯胺的表
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氧化过程中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的断裂
B.转化I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仅有S和O
C.催化氧化过程的总反应为:O2+2H2O+2S2- 4OH-+2S↓
D.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催化效率会下降,原因是生成的S覆盖在催化剂表面或进入催化剂内空位处
13.一种由湿法炼铜的低铜萃取余液(含Co2+、Cu2+、Fe2+、Fe3+、Mn2+、H+、)回收金
属的工艺流程如下:
室温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 Co2+ Cu2+ Fe2+ Fe3+ Mn2+
开始沉淀时的pH 7.8 5.5 5.8 1.8 8.3
完全沉淀时的pH 9.4 6.7 8.8 2.9 1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I”为Fe(OH)3
B.“调pH”时,选用CaO浆液代替CaO固体可加快反应速率
C.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2 Mn2+ + O2 + 2H2O===2MnO2↓+ 4H+
D.“沉钴”时,用Na2CO3代替NaHCO3可以提高CoCO3的纯度
14.为探究 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 Na2SO3溶液浓度均为 0.1 mol·L 1)。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
滴加2滴Na
2
SO
3
溶液
滴加2滴FeCl
3
溶液
滴加2滴Fe
2
Cl
3
溶液
煮沸
5mL水
棕黄色溶液
红褐色溶液
5mLFeCl
3
溶液
红褐色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
红褐色溶液
5mLNa
2
SO
3
溶液
等分
两份
煮沸
滴加
K
3
[Fe(CN)
6
]溶液
滴加
K
3
[Fe(CN)
6
]溶液
无现象
)
② (
产生蓝色沉淀
)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 Fe3+水解反应
B.实验②说明 Fe3+ 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③说明 Fe3+ 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实验①②③说明对 Fe3+ 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15.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一定温度下Mg2+在不同pH的Na2CO3体系中的可能产物。
已知:ⅰ.图1中曲线表示Na2CO3体系中各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
ⅱ.图2中曲线Ⅰ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c(Mg2+)·c2(OH-)=Ksp[Mg(OH)2];曲线Ⅱ的
离子浓度关系符合c(Mg2+)·c()=Ksp(MgCO3);
[注:起始c(Na2CO3)= 0.1 mol·L 1,不同pH下c()由图1得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 pH = 10.25,c()= c()
B.由图2,初始状态pH = 11、lg[c(Mg2+)]=-6,有沉淀生成
C.由图2,初始状态pH = 9、lg[c(Mg2+)]=-2,平衡后溶液中存在:
c(H2CO3) + c() + c() = 0.1 mol·L 1
D.由图1和图2,初始状态pH = 8、lg[c(Mg2+)]=-1,发生反应:
Mg2+ + 2HCO===MgCO3↓ + CO2↑+ H2O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6.(13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K2FeO4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净水原理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过程 a 中 K2FeO4体现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反应过程中转移5.418×1022个电子,需要 _______mol K2FeO4。
(2)碱性条件下用 Fe(OH)3和 KClO 反应制备 K2FeO4。配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OH)3+KOH+KClO——K2FeO4+KCl+H2O
(3)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 :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生产 1mol 的高铁酸钠,需要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4)高铁酸钾(K2FeO4)是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其生产工艺如图2所示:
已知:
ⅰ.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温度有关,温度较低时产物为NaCl、NaClO和H2O;温度较高时产物为NaCl、NaClO3和H2O。
ⅱ.同一条件下,溶液的碱性越强,高铁酸盐的稳定性越高。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③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n(氧化剂) ∶n(还原剂)= ______。对“湿产品”进行“洗涤、干燥”时,洗涤剂最好选用______(填序号)溶液和异丙醇。
A.Fe(NO3)3 溶液 B.NH4Cl 溶液 C.CH3COOK溶液 D.蒸馏水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制备K2FeO4较好的方法为电解法。维持一定的电流强度和
电解温度,KOH起始浓度对K2FeO4浓度的影响如图3(电解液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
适宜的电解时间应选用_______________h;当KOH起始浓度为14 mol·L-1时,1.0~1.5 h内
生成K2FeO4的速率是_____________ mol·L-1·h-1。
17.(10分)Co3O4在磁性材料、电化学领域应用广泛。以钴矿[主要成分是 CoO、Co2O3、
Co(OH)3,还含 SiO2 及少量 Al2O3、Fe2O3、CuO 及 MnO2等]为原料可制取 Co3O4。步
骤如下:
(1)浸取:用盐酸和 Na2SO3溶液浸取钴矿,浸取液中含有 Al3+、Fe2+、Co2+、Cu2+、Mn2+、Cl-、等离子。写出 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杂:向浸取液中先加入足量 NaClO3 氧化 Fe2+,再加入 NaOH 调节 pH 除去 Al3+、Fe3+、 Cu2+。有关沉淀数据如表(“完全沉淀”时金属离子浓度≤1×10-5 mol·L-1 ):
沉淀 Al(OH)3 Fe(OH)3 Co(OH)2 Cu(OH)2 Mn(OH)2
恰好完全沉淀时的pH 5.2 2.8 9.4 6.7 10.1
若浸取液中 c(Co2+)=0.1 mol·L-1,则须调节溶液 pH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 NaClO3和 NaOH 时,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
(3)萃取、反萃取:向除杂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有机酸萃取剂(HA)2,发生反应:
Co2+ + n(HA)2 CoA2·(n-1)(HA)2 + 2H+。实验测得:当溶液 pH 处于 4.5~6.5 范围内,Co2+萃取率随溶液pH 的增大而增大(如图 1 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萃取所得有机相中加入 H2SO4,反萃取得到水相。该工艺中设计萃取、反萃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钴、热分解:向反萃取后得到的水相中加入 NH4HC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CoCO3 固体,加热 CoCO3制备 Co3O4。1mol Co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如图 2 所示,请写出 500~1000 ℃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13分)实验室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由CoCl2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Ⅲ){ [Co(NH3)6]Cl3}
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Ksp[Co(OH)2] = 6×10-15;[Co(NH3)6]2+具有较强还原性,Co2+不易被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d中无水Ca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向混合液中先加入浓氨水,目的是__________,混合液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双氧水,水浴加热,控制温度为55 ℃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CoCl2制备[Co(NH3)6]Cl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趁热过滤,待滤液冷却后加入适量浓盐酸,冰水冷却、抽滤、乙醇洗涤、干燥,得到[Co(NH3)6]Cl3晶体。抽滤采用如图装置。抽滤完毕,接下来的操作为_______(填选项字母)。抽滤的优点是___________。
A.先关闭水龙头,后拔掉橡胶管 B.先拔掉橡胶管,后关闭水龙头
(4)为测定产品中钴的含量,进行下列实验:
Ⅰ.称取3.5400 g产品,加入足量NaOH溶液蒸出NH3,再加入稀硫酸,使[Co(NH3)6]Cl3全部转化为Co3+,然后将溶液配制成250 mL,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用0.100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13.30 mL。
(已知反应2Na2S2O3+I2===Na2S4O6+2NaI)
Ⅱ.另取与步骤Ⅰ中等量的KI溶液于锥形瓶中,用上述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30 mL。
①样品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②若步骤Ⅱ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12分)CO和NO都是有毒气体,但新的研究表明,它们都是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H2是高中阶段常见的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NO(g) + 2H2(g) N2(g) + 2H2O(g) ΔH = -664 kJ·mol-1是联合硝酸工业减
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反应。该反应分为三步完成(都是双分子反应,即反应物都只有两种
分子),前两步反应如下:
第1步:2NO(g) N2O2(g) ΔH = -103 kJ·mol-1
第2步:N2O2(g) + H2(g) N2O(g) + H2O(g) ΔH = -17 kJ·mol-1
①写出第3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元反应mA(g) +nB(g) pC(g) +qD(g),正反应速率v正 = kcm(A) · cn(B)。
2NO(g) + 2H2(g) N2(g) + 2H2O(g)的正反应速率v正 = k1·c2(NO),总反应速率v = k2·
( -1)1.2 ·(1-nα ),α是平衡转化率,α 是瞬时转化率,k、k1、k2均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速率常数增大。
I.复杂反应分为多步进行时,决定反应速率的是最______(填“快”或“慢”)的一步,3步基元反应中,活化能最高的一步是第______步。
II.温度升高,α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α = 0.90 时,一系列温度下的总反应速率—时间(v-t)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先升后降的原因:______。
(2)用FeO冶炼Fe的过程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I:FeO(s) + CO(g) Fe(s) + CO2(g)
反应II:FeO(s) + C(s) Fe(s) + CO(g)
①将FeO和CO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事实能说明反应I和II均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CO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C.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②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容器中,维持温度1200 K不变(此时反应I的分压平衡常数KP1 =1.00)。压缩容器体积,达到新平衡时,CO的分压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用压力传感器测得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1200 KPa,计算反应II的分压平衡常数KP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0.(12分)科学探究要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某同学向溶液中先加HNO3,再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Cl-。对此结论,有人提出了质疑:溶液中可能有,并设计了如下探究性实验。
实验一:向Na2S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编号 Na2SO4溶液 AgNO3溶液 现象
体积 /mL 浓度 /(mol·L 1) 体积 /滴 浓度 /mol·L 1 混合后Ag+浓度/(mol·L 1)
① 1 1 3 2 0.2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② 1 1 3 0.5 0.05 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③ 1 1 3 0.1 0.01 有些许浑浊
④ 1 1 3 0.01 0.001 无明显变化
(1)实验一中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5℃时,Ksp(Ag2SO4)=1.2×10-5,Ksp(AgCI)=1.8×10-10。实验一中编号④无明显变化,若要产生浑浊,溶液中c()理论上至少需达到_____mol·L-1。若向 1 mL某浓度的NaCl与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3 滴 0.1 mol L-1 AgNO3溶液,分析上面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混合液中c(() = 1 mol L-1时不会产生Ag2SO4沉淀
B.混合液中c() = 0.1 mol L-1时不会产生Ag2SO4沉淀
C.无论浓度大小,都会产生Ag2SO4沉淀
D.若使用 0.01 mol L-1AgNO3溶液,可基本排除对Cl-检验构成的干扰
将实验一编号③中的理论计算结果与现象对照,发现理论上大部分Ag+应该形成沉淀,这与“有些许浑浊”的现象相矛盾。为探究真相,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继续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二:
编号 AgNO3浓度/mol·L 1 现象 滴加硝酸后的现象
① 2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滴加稀硝酸,沉淀大量溶解;改加浓硝酸,沉淀较快消失
② 0.5 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滴加稀硝酸,沉淀基本消失
(3)对于Ag2SO4溶于硝酸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NO3-对Ag2SO4溶解起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试剂并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假设一和假设二是否成立。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现象。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① 取少量Ag2SO4于试管中,加入2mL水,振荡 固体不溶解 ╲
步骤② 将①的浊液分成两等份 ╲ ╲
步骤③ 向其中一份加入1mL0.1 mol·L 1的NaNO3,振荡 ① 假设一不成立
步骤④ 向另一份加入② ③ 假设二成立
(5)通过(4)的实验,请用平衡理论解释Ag2SO4溶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已知:H2SO4 === H+ + 、H+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同步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月考综合训练(考查内容第一章、第二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