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2023年单元测试卷(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帮助我们认识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B.任何化学物质都不能用于食品制造
C.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D.用铁锅烹饪可以补铁,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2.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森林着火 D.冰雪融化
3.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柴草燃烧——柴草具有可燃性
B.风油精挥发——风油精是液体
C.糖块在水中消失——糖受热易熔化
D.蜡烛被小刀切断——蜡烛熔点低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易生锈 B.能导电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在氧气中燃烧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颜色改变的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酒精燃烧,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D.只有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7.如图所示,向锥形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红色的水中2min~3min后,观察到导管内红色液体的液面会(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
8.小明一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气体产生的速度太慢了,他跟组员们说这可能是石灰石加的太少的缘故,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所加药品的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反思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稀有气体
B.清新的空气 液态氧气
C.氮气 二氧化碳
D.澄清的石灰水 清澈的泉水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振荡试管 B.点燃镁条
C.闻气体气味 D.取走蒸发皿
11.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
12.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铜绿”加热后绿色粉末变黑,生成了一种黑色物质、水和二氧化碳
D.碳酸氢铵受热后生成了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同学们将燃着的蜡烛粘在盘子底部,向盘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再将干而冷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方并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有关实验现象与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初,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
B.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C.实验结束后,玻璃杯内的水面下降
D.蜡烛熄灭后,玻璃杯内气体只有水蒸气
14.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B.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
D.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合理的是(  )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可以不加限制地开发和使用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
C.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
D.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是先排放后治理
二、填空题
16.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要逐步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氢:   ;碳:   ;硫:   。
(2)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物质的名称。
CO2:   ;NH4HCO3:   。
(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氧气:   ;氧化镁:   。
17.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
(2)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3)加热后,立用冷水冲洗热的试管    。
18.某家快递公司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漏。现收集到有关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
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②沸点为104.5℃;
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④易燃,要远离火源;
⑤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⑥氟乙酸甲酯在染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原料等。
(1)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用途有    。
(2)按照我国国家邮政局规定:氟乙酸甲酯这类物品不得邮递,试通过阅读上述资料,分析其原因:   (至少写一点)。
19.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填上述数字序号)
三、实验题
20.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石蜡浮在水面上,且石蜡块无明显变化 石蜡硬度    ,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Ⅱ 外焰处的铁沙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沙窗无明显变化    
Ⅲ 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     焰心处有可燃物
Ⅳ 澄清石灰水    ,硫酸铜粉末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结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为探究实验Ⅲ引出的白烟的成分,小组同学将导管加长,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一段时间后打开,发现导管内有白色固体析出。得出结论:该白烟含有    。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图甲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③在燃烧匙内装入稍过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④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础设问]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步骤④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某同学实验后测得的结果偏小(即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其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条)。
(4)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由现象分析可知,瓶内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主要是    ,化学性质是    。
[能力设问]
(5)已知镁+氧气氧化镁,镁+氮气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请说明理由:   。
(6)小明将图甲实验中的点火方式改为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    (答一点)。
四、解答题
22.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除了砝码和金属块位置放反了,还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称量前需要调节天平,游码归零,如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若左盘中的砝码及游码指示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
(2)指出图2中两处错误①   ;②   ;如量取42mL水,应选择    量筒(填“50mL”或“100mL”).
(3)小亮同学用图3所示方法检查该装置气密性,他没有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因此判断该装置漏气,你认为他的判断    (填“是”或“不”)合理,说明理由    .
(4)改正图4中两处错误①   ;②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D。
5.B。
6.B。
7.C。
8.B。
9.A。
10.C。
11.D。
12.A。
13.A。
14.B。
15.D。
二、填空题
16.(1)H;C;S。
(2)二氧化碳;碳酸氢铵。
(3)O2;MgO。
17.(1)药液流下腐蚀标签;(2)引燃灯内酒精引起火灾;(3)试管炸裂。
18.(1)①②③;④⑤;⑥;
(2)氟乙酸甲酯剧毒(或有腐蚀性或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等)。
19.(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
(3)猜想与假设;
(4)收集证据;
(5)反思与评价;(1)、(3)、(4)、(2)、(5).
三、实验题
20.Ⅰ:小;小;难。
Ⅱ:蜡烛火焰的外焰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温度。
Ⅲ:白烟被点燃。
Ⅳ:变浑浊;变蓝。
结论: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石蜡的固体颗粒。
21.(1)P+O2P2O5;消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
(2)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装置漏气;
(4)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5)否;镁能够同时消耗氧气和氮气;
(6)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四、解答题
22.解:(1)用手拿砝码 右 42.6 (2)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内 仰视读数 50mL
(3)不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封住,用手捂住锥形瓶,受热后气体膨胀,气体会沿长颈漏斗逸出,导致看不到导气管口有气泡 (4)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每空1分)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提升训练(无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同步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