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邗江期末)全民参与,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
A.家庭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以提高粮食产量
C.工业上,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交通上,鼓励私家车出行
2.(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食品变质
C.冰川融化 D.动植物呼吸
3.(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空气 B.水 C.液氧 D.黄铜
4.(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氨气
C.金刚石 D.氦气
5.(2018九上·长宁期末)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的是(  )
A.HCl B.Cl2 C.HClO D.KClO3
6.(2019九上·邗江期末)在3Cu +8HNO3=3Cu(NO3)2+2X +4H2O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 D.N2O2
7.(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热液体
B.连接仪器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测定溶液的 pH
8.(2017九上·丰城期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2019九上·邗江期末)健康人体中一些体液pH值如下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液:6.8-7.4 B.唾液:6.5-7.5
C.胃液 0.8-1.5 D.血液:7.35-7.45
10.(2018·河南)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间隔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11.(2019九上·邗江期末)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的疾病是(  )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疾病 D.侏儒症
12.(2019九上·邗江期末)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
13.(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B.用水鉴别CuSO4、NaOH、NH4NO3三种固体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木炭粉、CuO、Fe3O4三种黑色粉末
D.用酚酞试液一次性鉴别H2SO4、KOH、NaCl三种溶液
14.(2019九上·邗江期末)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B.参加反应的A2和B2分子的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3B或BA3
15.(2019九上·邗江期末)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金属活泼性乙比甲强
B.若甲是铁,则乙可能是锌;若甲是铝,则乙可能是镁
C.若稀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甲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乙大
D.若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都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则甲置换出铜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16.(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档案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17.(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成分金属低
D.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18.(2019九上·邗江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硝酸钾 氯化钠 加足量的水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B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D 酒精 水 过滤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19.(2019九上·邗江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 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20.(2019九上·邗江期末)分解水制氢的一种原理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H、O、S、I
B.涉及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C.理论上,每生成16 g O2,就能得到2gH2
D.理论上,每分解18g H2O,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32 gSO2
三、简答题
21.(2019九上·邗江期末)食盐是生活必需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同学们实验时常用的药品。
(1)食盐中含有各种添加剂,如添加碘酸钾(KIO3)补充碘元素、添加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作为抗结剂防止食盐结块。
①食盐中至少含有   种金属元素(填数字)。
②亚铁氰化钾中的金属离子是
K+和   (填微粒符号)。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①若气体A 是一种单质,则该气体为   ,你猜想的依据是   。
②电解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酸D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①应称量   g氯化钠固体,需加水   mL。
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
③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固体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   (填序号)。
A.用玻璃棒将氯化钠固体捣碎
B.用热水溶解
C.加入更多的水
D.用玻璃棒搅拌
④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量取水时仰视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⑤取上述溶液10g,需加   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22.(2019九上·邗江期末)人类对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循序渐进的。
(1)青铜器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制品。西汉时期,人们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如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利用还原剂从金属的氧化物中将其还原出来。例如,
高炉炼铁所涉及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其中焦炭作用是:①产生高温;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制得的生铁样品
5.8g放入100g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
0.1%)。
(4)每年因为腐蚀(如铁生锈)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人们采用多种方法防止金属腐蚀。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的防止锈蚀的方法有   (写出一条即可)。
(5)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   (填“强”或“弱”),但铝制品却具有比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题
23.(2019九上·邗江期末)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如图H,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的优点是   。收集装置若选
E,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反应结束,要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得到氯化钙固体需要用到上述的   装置(填序号)。
(4)下图是二氧化碳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图。
试管中反应发生后,a处的实验现象是   ,b处的化学方程式是   ,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
24.(2019九上·邗江期末)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险的基础上得出的。
(资料)
①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OH)和氧化钙(CaO),可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
(1)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   。
②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   L。
(2)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通电一段时间后,
量筒乙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物质名称),若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
1:2,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3)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如图)。
①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 a.通入氢气;
b.点燃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
d.停止通入氢气。其中,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
②硬质粗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装置 A 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m1,装置 B 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 H、O 元素的质量比为   (用含 m1、m2 的代数式表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大于1:8,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氢气中含有水蒸气
B.装置A 中生成的铜又部分被氧化
C.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进入装置 B 中
D.有少量水蒸气液化残留在硬质玻璃管中
五、科学探究题
25.(2019九上·邗江期末)日常使用的干电池是一种锌锰电池,它的构造是:负极为锌做的圆筒,正极是一根碳棒,它的周围被二氧化锰,碳粉和氯化铵的混合剂所包围,总称为“碳包”。碳包和锌筒之间填充着氯化铵、氯化锌的水溶液等组成的糊状物。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对废旧的干电池进行探究。
(一)拆解干电池,得到铜帽、锌皮、碳棒、黑色粉末等物质。
(二)回收二氧化锰并测定碳粉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如图)
(1)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   能。
(2)上述操作中,灼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同学们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渣干燥后称得质量为25g,充分灼烧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g,则滤渣中二氧化锰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经分析此结果偏大,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缺少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4)为验证二氧化锰,同学们用
A、B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出现   的现象,说明为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三)用拆解得到的锌皮(含杂质)制取硫酸锌晶体。实验步骤:
①将剪碎后的锌皮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
③将滤液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 ZnSO4 7H2O 晶体。
(6)步骤①中反应方程式为   ,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   。
(7)步骤②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   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8)步骤③缺少的操作是   ,洗涤时不能选用   (填序号)。
A.60℃热水
B.冰水
C.硫酸锌饱和溶液
(9)(四)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取
1g 锌皮放于试管中, 实验中将注射器内40毫升稀硫酸(足量)完全注入试管中。当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刻读数得到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64毫升。已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计算该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   。
(10)上述方法测得的锌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未等装置完全冷却就读数
B.锌皮中含有少量铁
C.试管中有气体没有排出
D.将注射器中稀硫酸全部注入试管中后忘掉夹紧弹簧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要合理使用农药,否则会造成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鼓励私家车出行会造成能源浪费,空气污染加重,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涉及到生活常识。
A、“白色污染”主要指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等是有效的缓解“白色污染”的做法。
B、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但是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污染,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
C、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会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D、汽车尾气中有CO、NO等有害气体,多开私家车出行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食品变质不能再吃,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冰块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此题需牢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融化、汽油挥发等;化学变化是指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纸张燃烧、食品变质、动植物的呼吸等。
3.【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一种物质,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则属于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一种物质,只由氧元素组成,则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
D、黄铜为合金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对物质的分类,要记住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概念,并且会运用。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常见的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等;金属、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等;酸碱盐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5.【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a,a=-1;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单质的化合价为0可得: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B不符合题意;
C、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b+(-2)=0,b=+1;C符合题意;
D、 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c+(-2)×3=0,c=+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即可.
6.【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X+4H2O,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可以推算出X的化学式元素组成及每种元素原子个数。
7.【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A、加热液体,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图中操作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B、连接仪器时,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故不符合题意;
C、如图检查气密性时可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待水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继续加水出现稳定液面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不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此类判断实验操作正误的题,要求平时掌握实验操作要领,观察图片时要认真,注意每个实验需要观察的地方。
A、加热液体的操作注意: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持在距管口三分之一处;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连接胶皮管和玻璃导管时,要用水 润湿玻璃导管。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没到水中后水位不再上升。
D、pH试纸的使用方法: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试纸不能提前被水润湿。
8.【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不符合题意;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9.【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胆液的pH范围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B、唾液的pH范围为6.5~7.5,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胃液的pH范围为0.8~1.5,小于7,显酸性;
D、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C。
【分析】pH值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pH小于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据此对选项作出正确判断。
10.【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干冰升华变成气体,分子间隔增大,塑料袋会快速鼓起;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状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大或缩小进行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儿童体内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钙会患骨质疏松。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注意记忆课本相关知识。缺钙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缺铁会导致贫血;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造成的。
12.【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12:1:16,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 一个碳酸乙烯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40.9%,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C、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3.【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CO2、N2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B、NH4NO3、NaOH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C、木炭粉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uO、Fe3O4灼烧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D、酚酞只能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显红色,不能鉴别硫酸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鉴别物质需要知道几种物质的不同之处,利用物质的不同来区分物质。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
B、硫酸铜固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蓝色;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木炭粉灼烧后消失,四氧化三铁可以被磁铁吸引。
D、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14.【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不符合题意;
B、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其中反应前的3个 分子有1个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该分子有2个;图中的6个分子 全部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6:2=3:1,故符合题意;
C、反应生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为两种单质;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每一个分子是由三个A原子和一个B原子构成,化学式是A3B或BA3,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化学反应的题属于常考题型,解答此类试题可以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对选项进行判断。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A2+3B2=2AB3或A2+3B2=2B3A,据此可以判断B、C、D的正误。
15.【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从图象中不难看出,金属乙的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乙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乙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乙比甲活泼,故不符合题意;
B、铁与锌相比,铁的金属性比锌弱但相同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符合图象;而若甲为铝,乙可以为镁,因为镁活泼,所以反应快,而生成氢气的质量也是铝的多,故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总量相等的情况下由于甲放出的氢气多,则溶液的质量少,故符合题意;
D、金属完全反应的情况下,甲比乙能置换出较多的氢气,可推得甲比乙能置换出较多的铜;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当横坐标表示时间时,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耗时短的活动性强。
B、等量的金属(化合价相同)与足量的同种酸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氢气越多。当金属的化合价不同时需要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
D、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的质量多少与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情况相同。
16.【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法符合题意;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而不是泡沫灭火器,所以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所以说法不符合题意;
D、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所以说法不符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到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
17.【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
B、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法不符合题意;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说法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但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合金的特点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
D、饱和溶液是指在温度、溶剂质量都不改变的情况下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18.【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NaCl和硝酸钾均易溶于水,用加水、蒸发、结晶的方法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所采取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符合题意;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D、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利用过滤不能进行分离,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易分。
A、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B、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主要是利用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
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采用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的方法。
D、除去酒精中的水可以采用加生石灰的方法,反应掉酒精中的水。
19.【答案】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某温度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也可以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C、通过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要看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降温的方法;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用升温的方法。
D、比较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必须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才能做出判断。
20.【答案】A,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反应一为碘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碘化氢和硫酸;反应二为碘化氢在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碘单质;反应三硫酸在太阳能作用下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硫;根据分解水制氢的原理可知,氢元素、氧元素由化合物转化为氢、氧单质;碘元素由单质转化为化合物二氧化硫中+4价硫元素转化为硫酸中+6价;故A是符合题意的叙述;
B,碘单质水和二氧化硫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转化关系,可知C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叙述;
D.理论上,每分解18g H2O,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64 gSO2;
故答案选择AC
【分析】反应一:SO2+2H2O+I2=H2SO4+2HI;反应二:2HIH2+I2;反应三:2H2SO42SO2+2H2O+O2↑
A、反应过程中,H、O、S、I元素有化合物变成单质或由单质变成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B、由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可以看出,此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只有分解反应。
C、此题是分解水制氢气的原理,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生成16g氧气时会生成2g氢气。
D、在这个过程中,I2、SO2是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是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所以,不用补充SO2。
21.【答案】(1)3;Fe2+
(2)H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等);2NaCl+2H2O 2NaOH+H2↑+Cl2↑;HCl
(3)7.5g;42.5mL;向左盘继续加氯化钠;BD;ABC;20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1)①食盐中含有各种添加剂,如添加碘酸钾(KIO3)补充碘元素、添加亚铁氰化钾(K4[Fe(CN)6] 3H2O),所以食盐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钠元素、钾元素、铁元素;
②根据亚铁氰化钾(K4[Fe(CN)6] 3H2O),可知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K+和Fe2+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气体A 是氢气;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③氯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溶质的化学式为HCl;(3)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②若称量NaCl固体时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食盐;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固体物质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③若氯化钠固体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将氯化钠研碎,以增大接触面积;用热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④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导致溶解氯化钠质量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小于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C、烧杯内壁上残留有清洗烧杯留下的蒸馏水,水的体积因此而偏大,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D、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时洒到瓶外,配制完成的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⑤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l0g×15%=(10g+x)×5%,x=20g。
【分析】(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含有金属元素为钠元素,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添加剂中含有铁元素和钾元素。从名称亚铁氰化钾中可以分析得出含有钾离子和亚铁离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推知A是H2,C是HCl,D是盐酸溶液。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先放砝码再放药品,以免造成药品浪费。结块的氯化钠溶解速度较慢,可以事先捣碎或用热水溶解,加快溶解速度。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有:溶质少、溶剂多。再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依据“浓变稀,质不变”,列出等式,计算出要求的质量。
22.【答案】(1)Fe+CuSO4=FeSO4+Cu
(2)CO2+C2CO;Fe2O3+3CO 2Fe+3CO2
(3)0.2g;12.0%
(4)O2和H2O;涂油(刷油漆、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与干燥等)
(5)强;4Al+3O2═2Al2O3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依据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知铁能够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2)二氧化碳和碳高温能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2CO ;故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3)7.3%的稀盐酸100g含溶质的质量为100g×7.3%=7.3g;
设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Fe+ 2HCl= FeCl2+ H2↑
56 73 127 2
y 7.3g x z
x=12.7g,
y=5.6g,
z=0.2g,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2.0%。(4)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接触,故将清洗后的铁锅擦干、涂油、刷油漆可以防止铁与水接触,从而达到铁锅防锈的目的;(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的活动性比铁强,由于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铝并附着在铝的表面,从而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分析】(2)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C+O2 CO2;CO2+C2CO;3CO+Fe2O32Fe+3CO2
(3)已知量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未知量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3.【答案】(1)蒸发皿
(2)2KMnO4 K2MnO4+MnO2+O2↑;G;3Fe+2O2 Fe3O4
(3)B;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CD
(4)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Ca(OH)2═CaCO3↓+H2O;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蒸发皿;(2)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可选收集装置G;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3Fe+2O2 Fe3O4;(3)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导管a进气;反应后,要分离氯化钙和水得到氯化钙固体需要用到上述的过滤、蒸发操作;(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分析】(2)A装置适合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合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集较纯净的气体用排水法;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发生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B;B装置中有多孔塑料片,这样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是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密度比空气大“长进短出”,密度比空气小“短进长出”;
(4)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4.【答案】(1)验纯;2.5L(或2.38L)
(2)2H2O 2H2↑+O2↑;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电极与部分氧气发生反应)
(3)3Fe+4H2O Fe3O4+4H2
(4)排尽空气,防止爆炸;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H2+CuO Cu+H2O;(m2-m1):m1;ABC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②由方程式:2H2+O2 2H2O可知1L氢气完全燃烧消耗0.5L氧气,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或21%,所以空气体积是2.5L或2.38L;(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 2H2↑+O2↑;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增强导电性;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由此可判断与乙管相连的一极是电源的负极,甲管中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其原因可能是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稍易溶于水;(3)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铁和水,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Fe3O4+4H2;(4)①实验刚开始就通氢气的目的是:排净空气,防止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点燃发生爆炸;
②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所以硬质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为:H2+CuO Cu+H2O;
③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就是氧化铜中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也就是水中氧元素质量为m1;装置B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就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即水的质量是:m2,所以水中氢元素质量为:m2-m1,所以H、O元素的质量比为(m2-m1):m1;氢气中含有水蒸气、装置A 中生成的铜又部分被氧化、由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会进入B装置、有少量水蒸气液化残留在硬质玻璃管中,都导致结果大于1:8。
【分析】(1)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验纯,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初中阶段点燃前需要验纯的气体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燃烧后生成水,消耗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据此可以计算出所需空气的体积。
(2)蒸馏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比为1:2,小于此比例可能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导致的。
(4)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可以简单记为“先通氢气再点灯,装置凉了再撤氢”。
25.【答案】(1)电
(2)C+O2 CO2
(3)4:1;洗涤
(4)有气泡产生;2H2O2 2H2O+O2↑
(5)降温结晶
(6)Zn+H2SO4═ZnSO4+H2↑;增大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7)漏斗;引流
(8)降温结晶;A
(9)65%
(10)A;B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二)(1)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2)上述操作中灼烧时,碳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目的是除去碳粉,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 CO2;(3)则滤渣中二氧化锰与碳粉的质量比为:20g:(25g-20g)=4:1;经分析,此结果偏大,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缺少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洗涤,如果没有洗涤,溶于水的溶质部分会附着在滤渣上;(4)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为二氧化锰,这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三)(6)步骤①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7)步骤②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8)步骤③缺少的操作是降温结晶;若用60℃热水(9)行洗涤,会影响硫酸锌的结晶;(四)(9)设锌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264mL-40mL)x10-3L×0.09g/L=0.02g;
Zn+H2SO4═ZnSO4+ H2↑
65 2
x 0.02g
x=0.65g,
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 ×100%=65%;(10)A、没等装置冷却就读数,会导致测定氢气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B、锌皮中含有少量铁时,生成氢气质量大于是纯锌时生成的氢气质量,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C、试管中有气体没有排出,不影响计算结果,这是因为不管生成的气体是否排出试管,总是生成多少体积的气体,就有多少体积的水排入量筒;
D、将注射器中稀硫酸全部注入试管中后忘掉夹紧弹簧夹时,会导致测定氢气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分析】(2)黑色粉末溶解、过滤后的滤渣成分是碳粉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通过灼烧去除碳粉。
(3)过程中还要添加洗涤的操作,确保黑色粉末中的可溶物完全去除,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有气体生成时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5)由滤液得到晶体是结晶,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取降温的方法结晶。
(6)通常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要改变反应物的形状、大小,如研碎,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9)计算题的解题关键是是审题,通过审题确定题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找到已知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0)该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知道生成气体的体积。金属与酸反应会放热,是生成的气体膨胀,排出的水量增多,导致锌的质量分数变大;锌皮中若含有铁、镁等金属,会使生成的氢气增多 ,导致锌的质量分数变大;试管中的气体没有排除、忘掉加紧弹簧夹,都会导致锌的质量分数偏小。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邗江期末)全民参与,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
A.家庭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以提高粮食产量
C.工业上,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交通上,鼓励私家车出行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要合理使用农药,否则会造成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鼓励私家车出行会造成能源浪费,空气污染加重,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涉及到生活常识。
A、“白色污染”主要指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等是有效的缓解“白色污染”的做法。
B、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但是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大气污染,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
C、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会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D、汽车尾气中有CO、NO等有害气体,多开私家车出行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2.(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过程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食品变质
C.冰川融化 D.动植物呼吸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食品变质不能再吃,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冰块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此题需牢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融化、汽油挥发等;化学变化是指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纸张燃烧、食品变质、动植物的呼吸等。
3.(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空气 B.水 C.液氧 D.黄铜
【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一种物质,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则属于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一种物质,只由氧元素组成,则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
D、黄铜为合金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对物质的分类,要记住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概念,并且会运用。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氨气
C.金刚石 D.氦气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常见的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等;金属、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等;酸碱盐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
5.(2018九上·长宁期末)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的是(  )
A.HCl B.Cl2 C.HClO D.KClO3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a,a=-1;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单质的化合价为0可得: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B不符合题意;
C、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b+(-2)=0,b=+1;C符合题意;
D、 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c+(-2)×3=0,c=+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即可.
6.(2019九上·邗江期末)在3Cu +8HNO3=3Cu(NO3)2+2X +4H2O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 D.N2O2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X+4H2O,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可以推算出X的化学式元素组成及每种元素原子个数。
7.(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热液体
B.连接仪器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测定溶液的 pH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解析】【解答】A、加热液体,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图中操作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B、连接仪器时,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故不符合题意;
C、如图检查气密性时可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待水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继续加水出现稳定液面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不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此类判断实验操作正误的题,要求平时掌握实验操作要领,观察图片时要认真,注意每个实验需要观察的地方。
A、加热液体的操作注意: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持在距管口三分之一处;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连接胶皮管和玻璃导管时,要用水 润湿玻璃导管。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没到水中后水位不再上升。
D、pH试纸的使用方法: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试纸不能提前被水润湿。
8.(2017九上·丰城期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不符合题意;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及严密,如烟与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如结论与现象的不同等。
9.(2019九上·邗江期末)健康人体中一些体液pH值如下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液:6.8-7.4 B.唾液:6.5-7.5
C.胃液 0.8-1.5 D.血液:7.35-7.45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胆液的pH范围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B、唾液的pH范围为6.5~7.5,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胃液的pH范围为0.8~1.5,小于7,显酸性;
D、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C。
【分析】pH值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pH小于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据此对选项作出正确判断。
10.(2018·河南)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间隔变大 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干冰升华变成气体,分子间隔增大,塑料袋会快速鼓起;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状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大或缩小进行分析。
11.(2019九上·邗江期末)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的疾病是(  )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疾病 D.侏儒症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儿童体内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钙会患骨质疏松。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注意记忆课本相关知识。缺钙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缺铁会导致贫血;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造成的。
12.(2019九上·邗江期末)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不符合题意;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12:1:16,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 一个碳酸乙烯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40.9%,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C、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3.(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B.用水鉴别CuSO4、NaOH、NH4NO3三种固体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木炭粉、CuO、Fe3O4三种黑色粉末
D.用酚酞试液一次性鉴别H2SO4、KOH、NaCl三种溶液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CO2、N2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B、NH4NO3、NaOH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C、木炭粉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uO、Fe3O4灼烧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D、酚酞只能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显红色,不能鉴别硫酸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鉴别物质需要知道几种物质的不同之处,利用物质的不同来区分物质。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用作保护气。
B、硫酸铜固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蓝色;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木炭粉灼烧后消失,四氧化三铁可以被磁铁吸引。
D、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14.(2019九上·邗江期末)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A2和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B.参加反应的A2和B2分子的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3B或BA3
【答案】B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不符合题意;
B、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其中反应前的3个 分子有1个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该分子有2个;图中的6个分子 全部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6:2=3:1,故符合题意;
C、反应生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为两种单质;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每一个分子是由三个A原子和一个B原子构成,化学式是A3B或BA3,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化学反应的题属于常考题型,解答此类试题可以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对选项进行判断。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A2+3B2=2AB3或A2+3B2=2B3A,据此可以判断B、C、D的正误。
15.(2019九上·邗江期末)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金属活泼性乙比甲强
B.若甲是铁,则乙可能是锌;若甲是铝,则乙可能是镁
C.若稀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甲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乙大
D.若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都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则甲置换出铜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从图象中不难看出,金属乙的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乙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乙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乙比甲活泼,故不符合题意;
B、铁与锌相比,铁的金属性比锌弱但相同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符合图象;而若甲为铝,乙可以为镁,因为镁活泼,所以反应快,而生成氢气的质量也是铝的多,故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总量相等的情况下由于甲放出的氢气多,则溶液的质量少,故符合题意;
D、金属完全反应的情况下,甲比乙能置换出较多的氢气,可推得甲比乙能置换出较多的铜;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当横坐标表示时间时,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耗时短的活动性强。
B、等量的金属(化合价相同)与足量的同种酸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氢气越多。当金属的化合价不同时需要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
D、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的质量多少与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情况相同。
16.(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档案起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法符合题意;
B、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书籍,而不是泡沫灭火器,所以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所以说法不符合题意;
D、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所以说法不符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到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
17.(2019九上·邗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成分金属低
D.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
B、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法不符合题意;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说法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但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合金的特点是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
D、饱和溶液是指在温度、溶剂质量都不改变的情况下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18.(2019九上·邗江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硝酸钾 氯化钠 加足量的水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B 二氧化锰 氯化钾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D 酒精 水 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NaCl和硝酸钾均易溶于水,用加水、蒸发、结晶的方法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所采取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符合题意;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D、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利用过滤不能进行分离,所采取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易分。
A、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B、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主要是利用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
C、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采用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的方法。
D、除去酒精中的水可以采用加生石灰的方法,反应掉酒精中的水。
二、多选题
19.(2019九上·邗江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 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答案】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6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某温度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也可以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C、通过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要看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降温的方法;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用升温的方法。
D、比较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多少,必须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才能做出判断。
20.(2019九上·邗江期末)分解水制氢的一种原理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H、O、S、I
B.涉及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C.理论上,每生成16 g O2,就能得到2gH2
D.理论上,每分解18g H2O,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32 gSO2
【答案】A,C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反应一为碘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碘化氢和硫酸;反应二为碘化氢在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碘单质;反应三硫酸在太阳能作用下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硫;根据分解水制氢的原理可知,氢元素、氧元素由化合物转化为氢、氧单质;碘元素由单质转化为化合物二氧化硫中+4价硫元素转化为硫酸中+6价;故A是符合题意的叙述;
B,碘单质水和二氧化硫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转化关系,可知C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叙述;
D.理论上,每分解18g H2O,就需向体系内再补充64 gSO2;
故答案选择AC
【分析】反应一:SO2+2H2O+I2=H2SO4+2HI;反应二:2HIH2+I2;反应三:2H2SO42SO2+2H2O+O2↑
A、反应过程中,H、O、S、I元素有化合物变成单质或由单质变成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B、由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可以看出,此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只有分解反应。
C、此题是分解水制氢气的原理,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生成16g氧气时会生成2g氢气。
D、在这个过程中,I2、SO2是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是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所以,不用补充SO2。
三、简答题
21.(2019九上·邗江期末)食盐是生活必需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同学们实验时常用的药品。
(1)食盐中含有各种添加剂,如添加碘酸钾(KIO3)补充碘元素、添加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作为抗结剂防止食盐结块。
①食盐中至少含有   种金属元素(填数字)。
②亚铁氰化钾中的金属离子是
K+和   (填微粒符号)。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①若气体A 是一种单质,则该气体为   ,你猜想的依据是   。
②电解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酸D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①应称量   g氯化钠固体,需加水   mL。
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
③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固体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   (填序号)。
A.用玻璃棒将氯化钠固体捣碎
B.用热水溶解
C.加入更多的水
D.用玻璃棒搅拌
④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量取水时仰视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⑤取上述溶液10g,需加   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1)3;Fe2+
(2)H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等);2NaCl+2H2O 2NaOH+H2↑+Cl2↑;HCl
(3)7.5g;42.5mL;向左盘继续加氯化钠;BD;ABC;20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1)①食盐中含有各种添加剂,如添加碘酸钾(KIO3)补充碘元素、添加亚铁氰化钾(K4[Fe(CN)6] 3H2O),所以食盐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钠元素、钾元素、铁元素;
②根据亚铁氰化钾(K4[Fe(CN)6] 3H2O),可知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K+和Fe2+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气体A 是氢气;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③氯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溶质的化学式为HCl;(3)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②若称量NaCl固体时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食盐;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固体物质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③若氯化钠固体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将氯化钠研碎,以增大接触面积;用热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④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导致溶解氯化钠质量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小于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C、烧杯内壁上残留有清洗烧杯留下的蒸馏水,水的体积因此而偏大,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D、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时洒到瓶外,配制完成的溶液洒落不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⑤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l0g×15%=(10g+x)×5%,x=20g。
【分析】(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含有金属元素为钠元素,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添加剂中含有铁元素和钾元素。从名称亚铁氰化钾中可以分析得出含有钾离子和亚铁离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推知A是H2,C是HCl,D是盐酸溶液。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先放砝码再放药品,以免造成药品浪费。结块的氯化钠溶解速度较慢,可以事先捣碎或用热水溶解,加快溶解速度。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有:溶质少、溶剂多。再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依据“浓变稀,质不变”,列出等式,计算出要求的质量。
22.(2019九上·邗江期末)人类对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循序渐进的。
(1)青铜器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制品。西汉时期,人们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如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利用还原剂从金属的氧化物中将其还原出来。例如,
高炉炼铁所涉及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其中焦炭作用是:①产生高温;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取制得的生铁样品
5.8g放入100g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
0.1%)。
(4)每年因为腐蚀(如铁生锈)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人们采用多种方法防止金属腐蚀。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的防止锈蚀的方法有   (写出一条即可)。
(5)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   (填“强”或“弱”),但铝制品却具有比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Fe+CuSO4=FeSO4+Cu
(2)CO2+C2CO;Fe2O3+3CO 2Fe+3CO2
(3)0.2g;12.0%
(4)O2和H2O;涂油(刷油漆、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与干燥等)
(5)强;4Al+3O2═2Al2O3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依据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知铁能够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2)二氧化碳和碳高温能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2CO ;故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3)7.3%的稀盐酸100g含溶质的质量为100g×7.3%=7.3g;
设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Fe+ 2HCl= FeCl2+ H2↑
56 73 127 2
y 7.3g x z
x=12.7g,
y=5.6g,
z=0.2g,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2.0%。(4)钢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接触,故将清洗后的铁锅擦干、涂油、刷油漆可以防止铁与水接触,从而达到铁锅防锈的目的;(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的活动性比铁强,由于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铝并附着在铝的表面,从而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分析】(2)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C+O2 CO2;CO2+C2CO;3CO+Fe2O32Fe+3CO2
(3)已知量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未知量为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四、实验题
23.(2019九上·邗江期末)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如图H,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的优点是   。收集装置若选
E,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反应结束,要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得到氯化钙固体需要用到上述的   装置(填序号)。
(4)下图是二氧化碳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图。
试管中反应发生后,a处的实验现象是   ,b处的化学方程式是   ,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蒸发皿
(2)2KMnO4 K2MnO4+MnO2+O2↑;G;3Fe+2O2 Fe3O4
(3)B;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CD
(4)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Ca(OH)2═CaCO3↓+H2O;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蒸发皿;(2)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可选收集装置G;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3Fe+2O2 Fe3O4;(3)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导管a进气;反应后,要分离氯化钙和水得到氯化钙固体需要用到上述的过滤、蒸发操作;(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分析】(2)A装置适合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合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集较纯净的气体用排水法;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发生装置的选择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B;B装置中有多孔塑料片,这样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装置是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密度比空气大“长进短出”,密度比空气小“短进长出”;
(4)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4.(2019九上·邗江期末)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险的基础上得出的。
(资料)
①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OH)和氧化钙(CaO),可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
(1)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   。
②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   L。
(2)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通电一段时间后,
量筒乙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物质名称),若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
1:2,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3)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如图)。
①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 a.通入氢气;
b.点燃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
d.停止通入氢气。其中,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
②硬质粗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装置 A 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 m1,装置 B 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 H、O 元素的质量比为   (用含 m1、m2 的代数式表示)。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大于1:8,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氢气中含有水蒸气
B.装置A 中生成的铜又部分被氧化
C.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进入装置 B 中
D.有少量水蒸气液化残留在硬质玻璃管中
【答案】(1)验纯;2.5L(或2.38L)
(2)2H2O 2H2↑+O2↑;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电极与部分氧气发生反应)
(3)3Fe+4H2O Fe3O4+4H2
(4)排尽空气,防止爆炸;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H2+CuO Cu+H2O;(m2-m1):m1;ABC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②由方程式:2H2+O2 2H2O可知1L氢气完全燃烧消耗0.5L氧气,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或21%,所以空气体积是2.5L或2.38L;(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 2H2↑+O2↑;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增强导电性;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由此可判断与乙管相连的一极是电源的负极,甲管中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其原因可能是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稍易溶于水;(3)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铁和水,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Fe3O4+4H2;(4)①实验刚开始就通氢气的目的是:排净空气,防止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点燃发生爆炸;
②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所以硬质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为:H2+CuO Cu+H2O;
③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就是氧化铜中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也就是水中氧元素质量为m1;装置B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就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即水的质量是:m2,所以水中氢元素质量为:m2-m1,所以H、O元素的质量比为(m2-m1):m1;氢气中含有水蒸气、装置A 中生成的铜又部分被氧化、由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会进入B装置、有少量水蒸气液化残留在硬质玻璃管中,都导致结果大于1:8。
【分析】(1)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验纯,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初中阶段点燃前需要验纯的气体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燃烧后生成水,消耗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据此可以计算出所需空气的体积。
(2)蒸馏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比为1:2,小于此比例可能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导致的。
(4)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可以简单记为“先通氢气再点灯,装置凉了再撤氢”。
五、科学探究题
25.(2019九上·邗江期末)日常使用的干电池是一种锌锰电池,它的构造是:负极为锌做的圆筒,正极是一根碳棒,它的周围被二氧化锰,碳粉和氯化铵的混合剂所包围,总称为“碳包”。碳包和锌筒之间填充着氯化铵、氯化锌的水溶液等组成的糊状物。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对废旧的干电池进行探究。
(一)拆解干电池,得到铜帽、锌皮、碳棒、黑色粉末等物质。
(二)回收二氧化锰并测定碳粉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如图)
(1)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   能。
(2)上述操作中,灼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同学们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渣干燥后称得质量为25g,充分灼烧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g,则滤渣中二氧化锰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经分析此结果偏大,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缺少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4)为验证二氧化锰,同学们用
A、B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出现   的现象,说明为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三)用拆解得到的锌皮(含杂质)制取硫酸锌晶体。实验步骤:
①将剪碎后的锌皮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
③将滤液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 ZnSO4 7H2O 晶体。
(6)步骤①中反应方程式为   ,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   。
(7)步骤②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   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8)步骤③缺少的操作是   ,洗涤时不能选用   (填序号)。
A.60℃热水
B.冰水
C.硫酸锌饱和溶液
(9)(四)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取
1g 锌皮放于试管中, 实验中将注射器内40毫升稀硫酸(足量)完全注入试管中。当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刻读数得到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64毫升。已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计算该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   。
(10)上述方法测得的锌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未等装置完全冷却就读数
B.锌皮中含有少量铁
C.试管中有气体没有排出
D.将注射器中稀硫酸全部注入试管中后忘掉夹紧弹簧夹
【答案】(1)电
(2)C+O2 CO2
(3)4:1;洗涤
(4)有气泡产生;2H2O2 2H2O+O2↑
(5)降温结晶
(6)Zn+H2SO4═ZnSO4+H2↑;增大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7)漏斗;引流
(8)降温结晶;A
(9)65%
(10)A;B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二)(1)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2)上述操作中灼烧时,碳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目的是除去碳粉,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 CO2;(3)则滤渣中二氧化锰与碳粉的质量比为:20g:(25g-20g)=4:1;经分析,此结果偏大,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缺少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洗涤,如果没有洗涤,溶于水的溶质部分会附着在滤渣上;(4)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为二氧化锰,这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三)(6)步骤①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7)步骤②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8)步骤③缺少的操作是降温结晶;若用60℃热水(9)行洗涤,会影响硫酸锌的结晶;(四)(9)设锌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264mL-40mL)x10-3L×0.09g/L=0.02g;
Zn+H2SO4═ZnSO4+ H2↑
65 2
x 0.02g
x=0.65g,
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 ×100%=65%;(10)A、没等装置冷却就读数,会导致测定氢气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B、锌皮中含有少量铁时,生成氢气质量大于是纯锌时生成的氢气质量,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C、试管中有气体没有排出,不影响计算结果,这是因为不管生成的气体是否排出试管,总是生成多少体积的气体,就有多少体积的水排入量筒;
D、将注射器中稀硫酸全部注入试管中后忘掉夹紧弹簧夹时,会导致测定氢气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小。
【分析】(2)黑色粉末溶解、过滤后的滤渣成分是碳粉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通过灼烧去除碳粉。
(3)过程中还要添加洗涤的操作,确保黑色粉末中的可溶物完全去除,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有气体生成时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5)由滤液得到晶体是结晶,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取降温的方法结晶。
(6)通常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要改变反应物的形状、大小,如研碎,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9)计算题的解题关键是是审题,通过审题确定题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找到已知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0)该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知道生成气体的体积。金属与酸反应会放热,是生成的气体膨胀,排出的水量增多,导致锌的质量分数变大;锌皮中若含有铁、镁等金属,会使生成的氢气增多 ,导致锌的质量分数变大;试管中的气体没有排除、忘掉加紧弹簧夹,都会导致锌的质量分数偏小。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政治(全国卷)答案查看核对标准

下一篇: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新高考卷语文答案核对核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