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试卷

初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眉山)“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给试管中的液体物质加热时,错误的操作是 (  )
A.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
B.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C.试管与桌面成45°角
D.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以表示成
B.反应中原子总数发生了改变
C.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2016九上·临朐期末)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向盛有块状石灰石试管中倒入稀硫酸,有大量气泡冒出
D.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冒出
5.(2018·丹东模拟)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 稀释浓硫酸
C.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2018·历下模拟)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7.(2018·历下模拟)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2SO4、BaSO4两种白色粉末
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B 除去CO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C 制备Cu(OH)2 向氧化铜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
D 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铁丝、铜丝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8.(2018·南充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50℃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是20%的乙溶液
C.5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20 g甲、乙充分搅拌,再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变为饱和溶液
D.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
二、计算题
9.(2018·河北模拟)家庭中常用洁厕剂的有效成分是盐酸,化学小组同学测定某品牌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他们将足量的石灰石加入洁厕剂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洁厕剂样品的质量 加入石灰石的质量 剩余物的总质量
73g 50g 114.2g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计算该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1%)
10.(2018·瑶海模拟)取某原煤样品 100g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用 32g10%的氢氧化钠溶 液恰好完全吸收(SO2+2NaOH= Na2SO3+H2O),请计算该煤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三、实验探究题
11.(2018·眉山)某化学实验小组选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同学选用C、G组合装置制取H2,则a应与   (填“b”或“c”)连接。
(2)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   。
(3)若乙同学要制取O2,可选用   组合装置(选一套即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若丙同学选用C、E组合装置制取CO2气体,并将生成的CO2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即可)
12.(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小明在市场看到,卖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1)【实验1】小明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   (选填序号),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
(2)【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四、综合题
13.(2018·历下模拟)某固体混合物A中含Fe2O3、Na2CO3、NH4Cl 、Ba(NO3)2、K2SO4中的两种或多种。小方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了样品组成的探究实验,观测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B的化学式为   ,现象X是   。
(2)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溶液F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5)根据步骤④中的实验现象,小方同学推测固体A中一定含有K2SO4,你是否意他的观点   (填“是”或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以沉淀G为试样,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是否存在K2SO4?请简述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说的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着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判断,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就是物理变化。
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分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要注意以下方面: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试管与水平面呈45°角,在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
3.【答案】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氧化物,该反应反应物中有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微粒结构图先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甲烷燃烧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4.【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向盛有块状石灰石试管中倒入稀硫酸,开始有气泡冒出,一会儿就停止,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原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冒出正确,因为锌和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正确;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正确;向盛有块状石灰石试管中倒入稀硫酸,开始有气泡冒出,一会儿就停止,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冒出正确,因为锌和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
5.【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把水倒入浓硫酸来稀释浓硫酸会因为酸液飞溅而造成事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使用碳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出,会使生成物的质量减少,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解答
B根据稀释浓硫酸时是水中加酸解答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消耗氧气从而产生压强差
D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6.【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就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中和反应是酸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要生成盐和水;
C、很多物理变化也包含着能量变化,如液氧炸药,电灯的通电发光发热;
D、在一个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不变有两种可能,一是催化剂二是不参与反应。
7.【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
【解析】【解答】A、Na2SO4能溶于水、BaSO4不溶于水,加水溶解可鉴别,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NaOH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吸收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铜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两者不能发生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能和稀硫酸反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A、鉴别Na2SO4、BaSO4两种白色粉末,加水溶解时,硫酸钠可以溶于水,硫酸钡不容水,根据他们的溶解性可以区别
B、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用浓硫酸干燥;即能够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
C、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不能够发生反应,氧化物制碱只适合可溶性的碱;
D、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以用酸,即能够与酸反应的比不能与酸反应的活泼。
8.【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
B、50℃时,乙物质溶解度是20g,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6.7%的乙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5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乙充分搅拌,再同时降温至20℃,20℃时甲物质溶解度小于20g,乙物质溶解度是30g,甲变为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20℃时乙物质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溶液不饱和,无法确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升高温度时,溶解度变大,在等量溶剂中达到饱和则需要溶解更多的溶质,故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50℃时乙的溶解度为20克,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不能达到20%;
C、50℃时由于甲的溶解度大于20克。乙的溶解度等于20克,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20 g甲、乙充分搅拌,则甲不饱和,乙刚好饱和,降温至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克,则甲饱和,乙的溶解度等于30克,则乙不饱和;
D、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9.【答案】(1)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3g+50g-114.2g=8.8g
(2)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3g+50g-114.2g=8.8g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x 8.8g
x=14.6g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100%=2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x
8.8g
x=14.6g
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100%=20%。
【分析】反应前后质量会减轻,减轻的质量就是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即可求得所参加反应的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10.【答案】解:32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32g×10%=3.2g
设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 2NaOH═Na2SO3+H2O
64 80
x 3.2g
x=2.56g
2.56g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为2.56g× ×100%=1.28g
该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28%
答:该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1.2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32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32g×10%=3.2g
设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 2NaOH═Na2SO3+H2O
64 80
x 3.2g
x=2.56g
2.56g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为2.56g× ×100%=1.28g
该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28%
答:该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1.28%
【分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出所吸收的二氧化硫质量,再利用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硫元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1.【答案】(1)c
(2)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3)AD(或AE或AG);2KMnO4 K2MnO4+MnO2+O2↑
(4)盐酸浓度大或石灰水浓度太稀或变质等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装置G来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短管进入;(2)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3)在实验室中,可选择装置A与D或E或G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还可选择装置C与D或E或G来制取并收集氧气;(4)将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盐酸浓度大或石灰水浓度太稀或变质等。
【分析】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分析,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则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若反应物为固液,反应条件常温,则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2.【答案】(1)B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燃烧更旺)
(2)有气泡生成;Na2CO3+2HCl═2NaCl+CO2↑+H2O
(3)无色酚酞;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Na2CO3+CaCl2=CaCO3↓+2NaCl 。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实验1】过碳酸钠与水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选用C装置收集,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燃烧更旺);【实验2】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氢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泡。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实验3】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除尽碳酸钠)取上层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酚酞试液后,一定变红,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否含有氢氧化钠,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分析】(1)根据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氧化性---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利用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证明,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从而排除猜想二;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
(3)要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由于碳酸钠也呈碱性,故加入中性的氯化钙至过量,把碳酸钠全部除去,这时再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即可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如果加入碱性的氢氧化钙,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则不能判断一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13.【答案】(1)CO2;溶液变红色
(2)Fe2O3、Ba(NO3)2
(3)NH4Cl+NaOH△NaCl+H2O+NH3↑
(4)Na+
(5)否;取少量沉淀G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或稀盐酸,若答稀硫酸不给分)若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G中无BaSO4,即固体A中没有K2SO4;若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G中有BaSO4,即固体A中有K2SO4。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混合物A加入稀硫酸,会生成气体B和无色溶液C,所以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没有氧化铁,B是二氧化碳,一定不含硝酸钡,硝酸钡和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得到气体E和溶液D,则气体E是氨气,在D和C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可能是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钡,所以:(1)气体B的化学式为CO2;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并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在混合物A里,肯定存在的物质是:Fe2O3、Ba(NO3)2;(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Cl+NaOH△NaCl+H2O+NH3↑;(4)在溶液F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Na+;(5) 在D和C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可能是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钡;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沉淀G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或稀盐酸)若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G中无BaSO4,即固体A中没有K2SO4;若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G中有BaSO4,即固体A中有K2SO4。
【分析】在固体A中加入稀盐酸得到无色溶液说明一定没有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沉淀,则一定含有碳酸钠,固体中只有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硝酸钡和硫酸钾只能存在一种,若果两种同时存在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根据现象分析含有氯化铵,生成的气体氨气,氨气溶于水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为红色,当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也可能是硫酸钾与氯化钡的反应,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可以加入稀硝酸检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初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眉山)“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说的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着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判断,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就是物理变化。
2.给试管中的液体物质加热时,错误的操作是 (  )
A.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
B.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C.试管与桌面成45°角
D.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分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要注意以下方面: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试管与水平面呈45°角,在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
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以表示成
B.反应中原子总数发生了改变
C.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氧化物,该反应反应物中有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微粒结构图先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甲烷燃烧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4.(2016九上·临朐期末)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向盛有块状石灰石试管中倒入稀硫酸,有大量气泡冒出
D.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冒出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向盛有块状石灰石试管中倒入稀硫酸,开始有气泡冒出,一会儿就停止,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原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冒出正确,因为锌和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正确;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正确;向盛有块状石灰石试管中倒入稀硫酸,开始有气泡冒出,一会儿就停止,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冒出正确,因为锌和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
5.(2018·丹东模拟)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 稀释浓硫酸
C.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A不符合题意
B、把水倒入浓硫酸来稀释浓硫酸会因为酸液飞溅而造成事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使用碳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出,会使生成物的质量减少,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解答
B根据稀释浓硫酸时是水中加酸解答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消耗氧气从而产生压强差
D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6.(2018·历下模拟)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就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中和反应是酸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要生成盐和水;
C、很多物理变化也包含着能量变化,如液氧炸药,电灯的通电发光发热;
D、在一个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不变有两种可能,一是催化剂二是不参与反应。
7.(2018·历下模拟)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2SO4、BaSO4两种白色粉末
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B 除去CO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
C 制备Cu(OH)2 向氧化铜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
D 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铁丝、铜丝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
【解析】【解答】A、Na2SO4能溶于水、BaSO4不溶于水,加水溶解可鉴别,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浓硫酸,NaOH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吸收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铜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两者不能发生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能和稀硫酸反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A、鉴别Na2SO4、BaSO4两种白色粉末,加水溶解时,硫酸钠可以溶于水,硫酸钡不容水,根据他们的溶解性可以区别
B、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用浓硫酸干燥;即能够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
C、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不能够发生反应,氧化物制碱只适合可溶性的碱;
D、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以用酸,即能够与酸反应的比不能与酸反应的活泼。
8.(2018·南充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50℃时,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是20%的乙溶液
C.5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20 g甲、乙充分搅拌,再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变为饱和溶液
D.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
B、50℃时,乙物质溶解度是20g,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6.7%的乙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5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乙充分搅拌,再同时降温至20℃,20℃时甲物质溶解度小于20g,乙物质溶解度是30g,甲变为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20℃时乙物质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溶液不饱和,无法确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升高温度时,溶解度变大,在等量溶剂中达到饱和则需要溶解更多的溶质,故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50℃时乙的溶解度为20克,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7%,不能达到20%;
C、50℃时由于甲的溶解度大于20克。乙的溶解度等于20克,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20 g甲、乙充分搅拌,则甲不饱和,乙刚好饱和,降温至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克,则甲饱和,乙的溶解度等于30克,则乙不饱和;
D、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计算题
9.(2018·河北模拟)家庭中常用洁厕剂的有效成分是盐酸,化学小组同学测定某品牌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他们将足量的石灰石加入洁厕剂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洁厕剂样品的质量 加入石灰石的质量 剩余物的总质量
73g 50g 114.2g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计算该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1%)
【答案】(1)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3g+50g-114.2g=8.8g
(2)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3g+50g-114.2g=8.8g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x 8.8g
x=14.6g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100%=2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x
8.8g
x=14.6g
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100%=20%。
【分析】反应前后质量会减轻,减轻的质量就是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即可求得所参加反应的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10.(2018·瑶海模拟)取某原煤样品 100g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用 32g10%的氢氧化钠溶 液恰好完全吸收(SO2+2NaOH= Na2SO3+H2O),请计算该煤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32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32g×10%=3.2g
设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 2NaOH═Na2SO3+H2O
64 80
x 3.2g
x=2.56g
2.56g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为2.56g× ×100%=1.28g
该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28%
答:该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1.2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32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32g×10%=3.2g
设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 2NaOH═Na2SO3+H2O
64 80
x 3.2g
x=2.56g
2.56g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为2.56g× ×100%=1.28g
该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28%
答:该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1.28%
【分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出所吸收的二氧化硫质量,再利用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硫元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煤样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三、实验探究题
11.(2018·眉山)某化学实验小组选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同学选用C、G组合装置制取H2,则a应与   (填“b”或“c”)连接。
(2)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   。
(3)若乙同学要制取O2,可选用   组合装置(选一套即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若丙同学选用C、E组合装置制取CO2气体,并将生成的CO2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即可)
【答案】(1)c
(2)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3)AD(或AE或AG);2KMnO4 K2MnO4+MnO2+O2↑
(4)盐酸浓度大或石灰水浓度太稀或变质等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装置G来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短管进入;(2)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3)在实验室中,可选择装置A与D或E或G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还可选择装置C与D或E或G来制取并收集氧气;(4)将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盐酸浓度大或石灰水浓度太稀或变质等。
【分析】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分析,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则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若反应物为固液,反应条件常温,则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2.(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小明在市场看到,卖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1)【实验1】小明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   (选填序号),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
(2)【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B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燃烧更旺)
(2)有气泡生成;Na2CO3+2HCl═2NaCl+CO2↑+H2O
(3)无色酚酞;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Na2CO3+CaCl2=CaCO3↓+2NaCl 。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实验1】过碳酸钠与水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选用C装置收集,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燃烧更旺);【实验2】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氢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泡。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实验3】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除尽碳酸钠)取上层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酚酞试液后,一定变红,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否含有氢氧化钠,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分析】(1)根据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氧化性---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利用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证明,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从而排除猜想二;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
(3)要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由于碳酸钠也呈碱性,故加入中性的氯化钙至过量,把碳酸钠全部除去,这时再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即可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如果加入碱性的氢氧化钙,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则不能判断一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四、综合题
13.(2018·历下模拟)某固体混合物A中含Fe2O3、Na2CO3、NH4Cl 、Ba(NO3)2、K2SO4中的两种或多种。小方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了样品组成的探究实验,观测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B的化学式为   ,现象X是   。
(2)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溶液F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5)根据步骤④中的实验现象,小方同学推测固体A中一定含有K2SO4,你是否意他的观点   (填“是”或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以沉淀G为试样,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是否存在K2SO4?请简述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
【答案】(1)CO2;溶液变红色
(2)Fe2O3、Ba(NO3)2
(3)NH4Cl+NaOH△NaCl+H2O+NH3↑
(4)Na+
(5)否;取少量沉淀G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或稀盐酸,若答稀硫酸不给分)若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G中无BaSO4,即固体A中没有K2SO4;若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G中有BaSO4,即固体A中有K2SO4。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混合物A加入稀硫酸,会生成气体B和无色溶液C,所以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没有氧化铁,B是二氧化碳,一定不含硝酸钡,硝酸钡和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得到气体E和溶液D,则气体E是氨气,在D和C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可能是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钡,所以:(1)气体B的化学式为CO2;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并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在混合物A里,肯定存在的物质是:Fe2O3、Ba(NO3)2;(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Cl+NaOH△NaCl+H2O+NH3↑;(4)在溶液F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Na+;(5) 在D和C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可能是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钡;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沉淀G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或稀盐酸)若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G中无BaSO4,即固体A中没有K2SO4;若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G中有BaSO4,即固体A中有K2SO4。
【分析】在固体A中加入稀盐酸得到无色溶液说明一定没有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沉淀,则一定含有碳酸钠,固体中只有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硝酸钡和硫酸钾只能存在一种,若果两种同时存在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根据现象分析含有氯化铵,生成的气体氨气,氨气溶于水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为红色,当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也可能是硫酸钾与氯化钡的反应,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硫酸钡,可以加入稀硝酸检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湖南卷历史答案参考

下一篇: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湖南卷地理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