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重庆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C.红热的铜在空气中变黑 D.气体受热体积增大
2.(2018九上·重庆月考)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气分子 B.都能供动物呼吸
C.都不溶于水 D.密度都比空气大
3.(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水
4.(2018九上·重庆月考)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有关该物质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Si60C60
5.(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B.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做电解水实验时,正负极所得气体体积比为1:2
D.天然气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6.(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石墨变成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
C.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物既有CO又有CO2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7.(2018·平南模拟)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列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b.活性炭——除白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垃圾处理 D. 能源利用
a.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环保 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A.A B.B C.C D.D
8.(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B.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是固态
C.物质的用途完全由其性质决定,与其它因素无关
D.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制成的
9.(2018九上·重庆月考)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说明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又说明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Zn+2HCl=ZnCl2+H2 B.2Fe+6HCl=2FeCl3+3H2↑
C.4P+5O2 2P2O5 D.2KMnO4=K2MnO4+MnO2+O2↑
11.(2018九上·成都期中)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12.(2018九上·重庆月考)对比学习法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关于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两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13.(2019·江津模拟)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KCl KClO3 加入MnO2再加热
B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再过滤
D CuO C 隔绝空气加强热
A.A B.B
C.C D.D
14.(2018九上·重庆月考)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呈蓝色
B.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Zn
C.滤液中一定含Fe(NO3)2、Zn(NO3)2,不含Cu(NO3)2、AgNO3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
15.(2018九上·重庆月考)将25g甲物质跟5g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g甲物质,11g丙物质,还有另一种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式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表示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A+B=C+D B.2A+B=C+2D C.2A+B=2C+D D.A+2B=2C+D
16.(2018九上·重庆月考)现有等质量X,Y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相对原子的质量:X>Y
C.金属活动性:Y>X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二、填空题
17.(2018九上·重庆月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1)溶液中呈蓝色的离子   
(2)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3)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   
18.(2018九上·重庆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石油、   、天然气被称为化石燃料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19.(2018九上·重庆月考)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当然二氧化碳也不是一无是处;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填序号)
①我能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我能燃烧 ③我能冶炼金属
④固体的我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⑤我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推断题
20.A 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黑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化学式:A   ;D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图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简答题
21.(2018九上·重庆月考)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环保。下图是一款自行车的图片,所标材料中,车架主要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铝合金与纯铝相比,其硬度更   (填“大”或“小”)。
(2)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一定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有   ;
(3)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FeSO4溶液、Cu、Ag ②Fe、CuSO4溶液、Ag
③Fe、稀盐酸、Cu、Ag ④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五、实验题
22.(2018九上·重庆月考)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O2时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装置F用于收集O2时的验满方法是   
(3)装置C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时装置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的优点是   。
六、科学探究题
23.(2018九上·重庆月考)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三某班的同学对该混合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Ⅰ.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此外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该班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涉及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现象与结论)
(1)装置①的作用是   ,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的现象是   
(2)装置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思与评价)
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位置,   (填“能”或“否”)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4)实验结束后发现G中红色粉末又变成黑色,原因可能为   
(5)该实验还缺少的装置是?   
七、计算题
24.(2018九上·重庆月考)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一定质量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请计算:
(1)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红热的铁片在空气中变黑,是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气体受热体积增大,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增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都比空气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含有某分子的只能是某物质或含有某物质的混合物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分析
D、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泡沫灭火器会喷出液体,对图书造成损害,图书馆内图书起火,要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A不符合题意;
B、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B不符合题意;
C、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C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室内起火打开窗户会增加氧气的量分析
C、根据煤气漏气的处理措施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由题中信息,该物质是由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构成的,该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和60个硅原子结合而成,由同种分子构成,是纯净物,A符合题意;
B、由题中信息,该物质是由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构成的,该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和60个硅原子结合而成,该物质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0个碳原子和60个硅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为60×12+60×28=2400,C不符合题意;
D、由题中信息,该物质是由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构成的,该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和60个硅原子结合而成,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Si60C6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析
B、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性质和应用;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A 不符合题意;
B、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这是因为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B 不符合题意;
C、做电解水实验时,正负极所得气体体积比为1:2,C 符合题意;
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 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进行硬水的软化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D、根据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A不符合题意;
B、石墨变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由碳完全燃烧的反应可知,3克碳和8克氧气能恰好充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若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物既有CO又有CO2,C不符合题意;
D、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知,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分析
B、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CO2增多——温室效应,SO2排放——酸雨;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污水处理后再排放。B符合题意
C白色污染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能缓解能源危机;车用乙醇汽油——尾气中也有有害气体和烟尘,同样会污染空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增多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解答
B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考虑
C根据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解答
D根据可燃冰克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
8.【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具体的描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金属大多是固态,物质的用途除了由用途决定,还与价格等因素决定.
【解答】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正确.
B、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是固态,只有汞是液体,正确.
C、物质的用途由其性质决定,有时也要考虑其它因素,比如价格,不正确.
D、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制成的,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及其物质的分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①甲烷的燃烧,干燥的烧杯壁出现的水滴可以反映出甲烷气体中含H元素,但本实验因观察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因此要想得出含有C元素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A不符合题意;
②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B符合题意;
③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而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符合题意;
④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白磷着火点较低,同时也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与水中白磷相比,可得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实验完全可以得出题中所说的结论;
⑤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塞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是与水发生了反应,但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结论,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的不符合题意认识,实验不能得出所述结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①根据物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那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分析
②根据实验室的现象分析
③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
④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⑤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该化学方程式氢气后面没有标注↑,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应为Zn+2HCl=ZnCl2+H2↑;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符合题意;
D、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 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遵循以下四点:遵循客观事实,即能反应,且生成物的化学式要写正确,其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三是反应的条件要书写合适,四是反应的箭头要打配合适
11.【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氧气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四氧化三钴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C、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中原子弹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单质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分析回答;
B、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分析回答;
C、理解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分析回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
12.【答案】D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A、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铜元素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
C、木炭和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C不符合题意;
D、两个实验中均使用了石灰水,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B、根据化合价规则分析
C、根据氧化铜是黑色的,同时红色的分析
D、根据实验中都是用了澄清石灰水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A不符合题意;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B不符合题意;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符合题意;
D、C与CuO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除杂时,除杂剂不能和主要成分反应,除杂剂在和杂质反应过程中不能生成新的杂质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因此溶液不是蓝色,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铁不能和硝酸锌反应,因此滤渣中不含有锌,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B不符合题意;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C符合题意;
D、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置换出的银、铜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两种金属相距越远,优先反应,据此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条件可知,参与反应的A的质量为:25g-10g=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的质量为:15g+5g-11g=9g;可得反应物的质量分别为15g,5g,生成物的质量是11g,9g,设化学方程式为xA+yB═zC+kD,那么:
xA+ yB= zC+ kD
30x 20y 44z 18k
15 5 11 9
即可得出x:y:z:k=2:1:1: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和及其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确定化学方程式
16.【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A不符合题意;
B、X、Y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Y>X,B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相同时间内Y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X,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C不符合题意;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X>Y,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图像纵坐标的含义分析
B、根据化合价相同的两种金属,等质量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是相对原子质量小的多分析
C、根据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快分析
D、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全部来自于酸分析
17.【答案】(1)Cu2+
(2)
(3)C
(4)Na+、Cl-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溶液中呈蓝色的离子是铜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u2+;(2)硝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3)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其化学式为:C;(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和Cl-。
【分析】(1)根据铜离子是蓝色的分析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并且是符号在前符号在后分析
(3)根据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分析
(4)根据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分析
18.【答案】(1)煤
(2)4Al+3O2=2Al2O3
(3)隔绝可燃物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石油、煤、天然气被称为化石燃料;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铝制品却很耐腐蚀,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Al+3O2═2Al2O3;
(3)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分析
(2)根据铝和氧气常温下生成氧化铝分析
(3)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绝可燃物
19.【答案】(1)③⑤
(2)2CO2+6H2 C2H4+4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由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知,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冶炼金属;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没有毒性,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2)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C2H4+4H2O。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和血红蛋白结合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烯和水分析
20.【答案】(1)CO;CuO
(2)CO2+Ca(OH)2=CaCO3↓+H2O
(3)CO2+C=2CO(条件高温);CO2
(4)CaCO3=CaO+CO2↑(条件高温)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A是一氧化碳,D是氧化铜,所以A是CO,D是CuO;(2)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
2+Ca(OH)
2=CaCO
3↓+H
2O;(3)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
2+C
2C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O
2;(4)图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CaO+CO
2↑。
【分析】根据 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则C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为无色气体B,则B是二氧化碳, A、B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 则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黑色固体D能生成红色固体E,结合常见的黑色固体和红色土体,则D是氧化铜,E是铜,二氧化碳和F反应生成碳酸钙,则F是氢氧化钙,G是水,导入验证即可
21.【答案】(1)铁;大
(2)Fe+2HCl=FeSO4+H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大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3)②④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钢是一种铁的合金,所以车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铁;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纯金属的硬度;(2)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其中的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剩余的黑色固体是其中的碳;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大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3)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两金夹一盐或是两盐夹一金的方法,故②④可以验证铁、铜、银的活动性。
【分析】(1)根据钢是生铁和碳的合金及合金的概念分析
(2)根据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析
(3)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取中间金属和两边金属的盐溶液,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和两边金属
22.【答案】(1)BG;2KMnO4 K2MnO4+MnO2+O2↑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b端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
(3)CaCO3+2HCl=CaCl2+H2O+CO2↑;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B来制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为纯净,应用装置G;(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氧气从长管进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分析】(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2)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3)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3.【答案】(1)证明是否含有SO2;装置H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不变浑浊,G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固体
(2)CO2+Ca(OH)2=CaCO3↓+H2O
(3)否
(4)反应后生成的Cu再次被氧化生成CuO
(5)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酒精灯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现象与结论](1)根据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则装置①的作用是证明是否含有SO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的现象是 装置H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不变浑浊,G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固体;(2)装置H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2+Ca(OH)
2=CaCO
3↓+H
2O;
[反思与评价](3)考虑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需要先除掉二氧化硫,才能证明二氧化碳,故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位置,否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4)实验结束后发现G中红色粉末又变成黑色,原因可能为反应后生成的Cu再次被氧化生成CuO;(5)该实验还缺少的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酒精灯。
【分析】(1)根据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根据热的铜容易被氧化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24.【答案】(1)3.3
(2)设12.5中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x     3.3g
x=7.5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60%;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反应产生气体的情况图,可知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3.3g;
【分析】(1)由题中图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
(2)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重庆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C.红热的铜在空气中变黑 D.气体受热体积增大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红热的铁片在空气中变黑,是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气体受热体积增大,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增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2.(2018九上·重庆月考)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气分子 B.都能供动物呼吸
C.都不溶于水 D.密度都比空气大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都比空气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含有某分子的只能是某物质或含有某物质的混合物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分析
D、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分析
3.(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水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泡沫灭火器会喷出液体,对图书造成损害,图书馆内图书起火,要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A不符合题意;
B、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B不符合题意;
C、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C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室内起火打开窗户会增加氧气的量分析
C、根据煤气漏气的处理措施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分析
4.(2018九上·重庆月考)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有关该物质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Si60C60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由题中信息,该物质是由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构成的,该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和60个硅原子结合而成,由同种分子构成,是纯净物,A符合题意;
B、由题中信息,该物质是由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构成的,该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和60个硅原子结合而成,该物质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0个碳原子和60个硅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为60×12+60×28=2400,C不符合题意;
D、由题中信息,该物质是由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构成的,该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和60个硅原子结合而成,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Si60C6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析
B、根据化合物的概念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5.(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B.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做电解水实验时,正负极所得气体体积比为1:2
D.天然气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性质和应用;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A 不符合题意;
B、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这是因为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B 不符合题意;
C、做电解水实验时,正负极所得气体体积比为1:2,C 符合题意;
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 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进行硬水的软化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D、根据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分析
6.(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石墨变成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
C.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物既有CO又有CO2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A不符合题意;
B、石墨变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由碳完全燃烧的反应可知,3克碳和8克氧气能恰好充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若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物既有CO又有CO2,C不符合题意;
D、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知,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分析
B、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
7.(2018·平南模拟)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列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B.爱护水资源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b.活性炭——除白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C.垃圾处理 D. 能源利用
a.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环保 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CO2增多——温室效应,SO2排放——酸雨;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污水处理后再排放。B符合题意
C白色污染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能缓解能源危机;车用乙醇汽油——尾气中也有有害气体和烟尘,同样会污染空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增多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解答
B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方面考虑
C根据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解答
D根据可燃冰克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
8.(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B.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是固态
C.物质的用途完全由其性质决定,与其它因素无关
D.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制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具体的描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金属大多是固态,物质的用途除了由用途决定,还与价格等因素决定.
【解答】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正确.
B、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是固态,只有汞是液体,正确.
C、物质的用途由其性质决定,有时也要考虑其它因素,比如价格,不正确.
D、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制成的,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及其物质的分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2018九上·重庆月考)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说明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又说明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①甲烷的燃烧,干燥的烧杯壁出现的水滴可以反映出甲烷气体中含H元素,但本实验因观察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因此要想得出含有C元素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A不符合题意;
②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B符合题意;
③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而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符合题意;
④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白磷着火点较低,同时也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与水中白磷相比,可得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此实验完全可以得出题中所说的结论;
⑤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塞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是与水发生了反应,但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结论,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的不符合题意认识,实验不能得出所述结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①根据物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那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分析
②根据实验室的现象分析
③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
④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⑤ 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10.(2018九上·重庆月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Zn+2HCl=ZnCl2+H2 B.2Fe+6HCl=2FeCl3+3H2↑
C.4P+5O2 2P2O5 D.2KMnO4=K2MnO4+MnO2+O2↑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该化学方程式氢气后面没有标注↑,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应为Zn+2HCl=ZnCl2+H2↑;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符合题意;
D、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 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遵循以下四点:遵循客观事实,即能反应,且生成物的化学式要写正确,其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三是反应的条件要书写合适,四是反应的箭头要打配合适
11.(2018九上·成都期中)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氧气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四氧化三钴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C、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中原子弹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单质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分析回答;
B、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分析回答;
C、理解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分析回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
12.(2018九上·重庆月考)对比学习法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关于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两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答案】D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解析】【解答】A、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铜元素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
C、木炭和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C不符合题意;
D、两个实验中均使用了石灰水,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B、根据化合价规则分析
C、根据氧化铜是黑色的,同时红色的分析
D、根据实验中都是用了澄清石灰水分析
13.(2019·江津模拟)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KCl KClO3 加入MnO2再加热
B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再过滤
D CuO C 隔绝空气加强热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A不符合题意;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B不符合题意;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符合题意;
D、C与CuO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除杂时,除杂剂不能和主要成分反应,除杂剂在和杂质反应过程中不能生成新的杂质分析
14.(2018九上·重庆月考)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呈蓝色
B.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Zn
C.滤液中一定含Fe(NO3)2、Zn(NO3)2,不含Cu(NO3)2、AgNO3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因此溶液不是蓝色,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铁不能和硝酸锌反应,因此滤渣中不含有锌,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B不符合题意;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C符合题意;
D、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置换出的银、铜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两种金属相距越远,优先反应,据此分析
15.(2018九上·重庆月考)将25g甲物质跟5g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g甲物质,11g丙物质,还有另一种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式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表示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A+B=C+D B.2A+B=C+2D C.2A+B=2C+D D.A+2B=2C+D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①由已知条件可知,参与反应的A的质量为:25g-10g=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的质量为:15g+5g-11g=9g;可得反应物的质量分别为15g,5g,生成物的质量是11g,9g,设化学方程式为xA+yB═zC+kD,那么:
xA+ yB= zC+ kD
30x 20y 44z 18k
15 5 11 9
即可得出x:y:z:k=2:1:1: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和及其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确定化学方程式
16.(2018九上·重庆月考)现有等质量X,Y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相对原子的质量:X>Y
C.金属活动性:Y>X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A不符合题意;
B、X、Y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Y>X,B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相同时间内Y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X,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C不符合题意;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X>Y,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图像纵坐标的含义分析
B、根据化合价相同的两种金属,等质量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是相对原子质量小的多分析
C、根据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快分析
D、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全部来自于酸分析
二、填空题
17.(2018九上·重庆月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1)溶液中呈蓝色的离子   
(2)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3)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   
【答案】(1)Cu2+
(2)
(3)C
(4)Na+、Cl-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溶液中呈蓝色的离子是铜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u2+;(2)硝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3)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其化学式为:C;(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和Cl-。
【分析】(1)根据铜离子是蓝色的分析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并且是符号在前符号在后分析
(3)根据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分析
(4)根据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分析
18.(2018九上·重庆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石油、   、天然气被称为化石燃料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答案】(1)煤
(2)4Al+3O2=2Al2O3
(3)隔绝可燃物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石油、煤、天然气被称为化石燃料;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铝制品却很耐腐蚀,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Al+3O2═2Al2O3;
(3)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分析
(2)根据铝和氧气常温下生成氧化铝分析
(3)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绝可燃物
19.(2018九上·重庆月考)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当然二氧化碳也不是一无是处;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填序号)
①我能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我能燃烧 ③我能冶炼金属
④固体的我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⑤我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③⑤
(2)2CO2+6H2 C2H4+4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由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知,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冶炼金属;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没有毒性,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2)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C2H4+4H2O。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和血红蛋白结合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烯和水分析
三、推断题
20.A 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黑色固体,E为红色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化学式:A   ;D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4)写出图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O;CuO
(2)CO2+Ca(OH)2=CaCO3↓+H2O
(3)CO2+C=2CO(条件高温);CO2
(4)CaCO3=CaO+CO2↑(条件高温)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A是一氧化碳,D是氧化铜,所以A是CO,D是CuO;(2)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
2+Ca(OH)
2=CaCO
3↓+H
2O;(3)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
2+C
2CO,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O
2;(4)图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CaO+CO
2↑。
【分析】根据 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则C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为无色气体B,则B是二氧化碳, A、B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 则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黑色固体D能生成红色固体E,结合常见的黑色固体和红色土体,则D是氧化铜,E是铜,二氧化碳和F反应生成碳酸钙,则F是氢氧化钙,G是水,导入验证即可
四、简答题
21.(2018九上·重庆月考)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环保。下图是一款自行车的图片,所标材料中,车架主要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铝合金与纯铝相比,其硬度更   (填“大”或“小”)。
(2)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一定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的现象有   ;
(3)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选用的药品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FeSO4溶液、Cu、Ag ②Fe、CuSO4溶液、Ag
③Fe、稀盐酸、Cu、Ag ④FeSO4溶液、Cu、AgNO3溶液
【答案】(1)铁;大
(2)Fe+2HCl=FeSO4+H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大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3)②④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钢是一种铁的合金,所以车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铁;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纯金属的硬度;(2)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其中的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剩余的黑色固体是其中的碳;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大部分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3)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两金夹一盐或是两盐夹一金的方法,故②④可以验证铁、铜、银的活动性。
【分析】(1)根据钢是生铁和碳的合金及合金的概念分析
(2)根据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析
(3)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取中间金属和两边金属的盐溶液,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和两边金属
五、实验题
22.(2018九上·重庆月考)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O2时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装置F用于收集O2时的验满方法是   
(3)装置C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时装置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的优点是   。
【答案】(1)BG;2KMnO4 K2MnO4+MnO2+O2↑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b端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
(3)CaCO3+2HCl=CaCl2+H2O+CO2↑;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B来制取;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为纯净,应用装置G;(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氧气从长管进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分析】(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2)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3)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六、科学探究题
23.(2018九上·重庆月考)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三某班的同学对该混合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Ⅰ.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此外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该班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涉及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现象与结论)
(1)装置①的作用是   ,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的现象是   
(2)装置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思与评价)
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位置,   (填“能”或“否”)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4)实验结束后发现G中红色粉末又变成黑色,原因可能为   
(5)该实验还缺少的装置是?   
【答案】(1)证明是否含有SO2;装置H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不变浑浊,G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固体
(2)CO2+Ca(OH)2=CaCO3↓+H2O
(3)否
(4)反应后生成的Cu再次被氧化生成CuO
(5)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酒精灯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现象与结论](1)根据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则装置①的作用是证明是否含有SO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的现象是 装置H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不变浑浊,G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固体;(2)装置H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2+Ca(OH)
2=CaCO
3↓+H
2O;
[反思与评价](3)考虑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需要先除掉二氧化硫,才能证明二氧化碳,故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位置,否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4)实验结束后发现G中红色粉末又变成黑色,原因可能为反应后生成的Cu再次被氧化生成CuO;(5)该实验还缺少的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因为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在H后面加一个酒精灯。
【分析】(1)根据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根据热的铜容易被氧化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七、计算题
24.(2018九上·重庆月考)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一定质量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请计算:
(1)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答案】(1)3.3
(2)设12.5中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x     3.3g
x=7.5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60%;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反应产生气体的情况图,可知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3.3g;
【分析】(1)由题中图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
(2)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202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历史答案答案查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