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氧化还原反应课后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 B. C.NaCl D.
2.下列变化中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实现的是
A.Fe3+→ Fe2+ B.Mn2+→MnO C.Cl-→Cl2 D.CO2 → H2CO3
3.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溶液中的还原性顺序为: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SO+4H+ B.I2+SO2+2H2O=H2SO4+2HI
C.2Fe2++I2=2Fe3++2I- D.2Fe2++Cl2=2Fe3++Cl-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根据与氧结合的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把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C.据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D.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6.硫酸盐(含、)气溶胶是的成分之一、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H2O作催化剂 B.该过程没有生成硫氧键
C.硫酸盐气溶胶粒子呈中性 D.该过程中被氧化
7.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片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铁制菜刀生锈
C.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D.用醋清理水垢
8.对于反应:2H2S+SO2=3S+2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3:1 D.1:2
9.在下列反应中,单质只作氧化剂的是
A.
B.
C.
D.
10.根据反应:①;②;③,推断、、、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B.
C. D.
11.汽车尾气管中安装有尾气处理装置,以降低汽车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O为还原剂,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为CO、NO和
C.催化转化总反应为
D.NO和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12.向含有1mol的溶液中通入0.2mol,再加入0.1mol酸性溶液,使溶液中的全部恰好氧化,并使还原为,则n的值为
A.2 B.3 C.4 D.0
13.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4.已知离子反应:,R元素在中的化合价是
A.+6 B.+5 C.+4 D.+3
15.我国下列科技成果或其应用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引爆黑火药开采矿石 B.用乙醚提取青蒿素
C.用天然磁石造出司南 D.用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
16.已知甲溶液为0.03mol·L-1的KIO3溶液,乙溶液为0.04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甲溶液与乙溶液若混合可发生:+3=I-+3+3H+ 和5I-++6H+ = 3I2+3H2O,当按下列体积比混合甲、乙两溶液及水时,溶液最终将变蓝色的实验序号是
实验序号 A B C D
甲溶液/mL 1 3.5 5 5
水/mL 15 6.5 5 1
乙溶液/mL 4 10 10 14
A.A B.B C.C D.D
17.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2 C.2∶1 D.3∶1
18.亚磷酸(H3P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可用作还原剂和农药中间体。已知①H3PO3PH3↑+H3PO4(未配平);②H3PO3+NaOH(足量)→Na2HPO3+H2O(未配平)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亚磷酸为二元酸,其结构式为
B.反应①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3:1
C.H3PO3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
D.利用H3PO3进行化学镀银,当参加反应的 =2时,氧化产物是H3PO4
19.下列物质混合后,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 pH 减小的是
A.向 NaHSO4溶液中加入少量 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向硫酸酸化的KI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变黄
C.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 CuSO4溶液,生成蓝绿色沉淀[Cu2(OH)2CO3]
D.向 H2S溶液中通入Cl2,生成黄色沉淀
20.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能储存和高效转化装置。某溶液中含有VO2+和Cr2O72-,现向其溶液中滴入29.00mL0.1mol/L的FeSO4溶液,恰好是VO2+→VO2+,Cr2O72-→Cr3+.再滴入2.OOmL0.02000mol/L的KMnO4溶液,又恰好是VO2+→VO2+,而Cr3+不变,此时MnO4-→Mn2+,则原溶液中Cr元素的质量为
A.156 mg B.23 4 mg C.31.2 mg D.46.8mg
21.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模型。下图为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形成过程: B.转化均为氧化反应
C.c是一种新的自来水消毒剂 D.d不稳定,容易分解
22.下列反应中,H2O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B.
C. D.
23.一种以海绵铜(Cu)为原料制备CuCl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CuCl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过程中硫酸只表现了酸性
B.“还原”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D.为提高CuCl的产率和纯度,可采用乙醇洗涤、真空干燥
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欲试药金(铜锌合金),烧火有五色气起”,通过焰色试验可检验金属元素
B.《中医药典》记载木耳具有“和血养营”(治疗贫血症)功效,黑木耳富含铁元素
C.《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化”,说明铁的氧化性强于铜
D.“蜡炬成灰泪始干”、“爆竹声中一岁除”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5.向100mL 溶液中逐渐通入,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正确的是
A.还原性的强弱:
B.还原性的强弱:
C.氧化性的强弱:
D.氧化性的强弱:
二、填空题
26.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C12=2NaCl,反应前后Na、C1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⑴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通常具有氧化性。如:氯化铁溶液能和单质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另一种铁的氯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物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
⑵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反思与评价〗
⑶有人认为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你也从化合价角度解释原因。
27.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 其变化可表述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1)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3)若产生标况下4.48 L Cl2,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mol
28.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
①用CO还原Fe2O3炼铁,化学方程式:。氧化剂:,还原剂
②曾青(CuSO4)得铁化为铜的离子方程式:.
氧化剂: ,氧化产物。
29.(1)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2)化学科学在药物的开发、合成和使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小苏打、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可治疗胃酸过多,硫酸亚铁可补铁、防治贫血。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小苏打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②自选合适的氧化剂,将补铁剂中的Fe2+氧化成Fe3+,写出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检验Fe3+常用的试剂除碱外,还可以用(填化学式),现象是。
(3)在反应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若有7.3g HCl被氧化,则转移的电子数为mol。
30.(1)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3C+S=K2S+2NO2↑+3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的名称是,氧化产物是。
(2)在KClO3+6HCl=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比是。
(3)强酸性的未知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Cl-、S2-、NO、CO、NH、Cu2+、Fe3+、Ag+等,现已检出有Ag+,你认为其中离子还需要鉴定是否存在,请写出检验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Fe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变质,故A正确;
B.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变质,故B错误;
C.NaCl不和空气中的水等物质反应,不存存在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碳酸钠放置在空气中不易变质,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2.A
【详解】A.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应该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A正确;
B.锰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应该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
C.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应该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错误;
D.C、O元素价态均没有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利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的顺序是SO2>I->Fe2+>H2O2>Cl-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详解】A. 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Fe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A能发生;
B. 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I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B能发生;
C. 因该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Fe2+>I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不一致,故B不能发生;
D. 因该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Fe2+>Cl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故D能发生;
故选C。
4.D
【详解】A. 根据酸电离产生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A错误;
B. 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依据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 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不是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区分的,如氧气和臭氧只含氧元素,但是氧气和臭氧混合后是混合物,故C错误;
D.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5.C
【详解】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中Na、H元素化合价发生变价,其他的不变价,故选C。
6.D
【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过程中有水参与反应,水不是起催化剂作用,故A错误;
B.根据图示转化过程可知,亚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氢根离子,有硫氧键生成,故B错误;
C.硫酸盐(含、)气溶胶中,存在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所以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故C错误;
D.根据图示分析,亚硫酸根离子最终转化为硫酸氢根离子,硫由+4价升高到+6价,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金属铜和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铁在氧气、水存在时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故B不选;
C.铝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 用醋酸溶解水垢,是复分解反应,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D选;
答案为D。
8.D
【详解】反应2H2S+SO2═3S+2H2O中,H2S中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H2S是还原剂;SO2中S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SO2是氧化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D满足题意。
答案选D。
9.A
【详解】A.单质F2中所有的F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为-1价,被还原,是氧化剂,A符合题意;
B.中单质Cl2中部分Cl的化合价升高为+1价,部分降低为-1价,故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不合题意;
C.中单质Na中Na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Na只是还原剂,C不合题意;
D.中单质H2中H的化合价升高为+1价,H2只作还原剂,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D
【详解】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由反应①有还原性:C->A-,由反应②有还原性:B->D-,由反应③有还原性:A->B-,综上所述,、、、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故答案为:D。
11.C
【详解】A.根据图示,NO与O2反应生成NO2,NO为还原剂;NO2和CO反应生成N2,N2为还原产物,故A错误;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而N2不是污染物,故B错误;
C.根据图示,催化转化总反应为一氧化氮和氧气、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2NO+O2+4CO4CO2+N2,故C正确;
D.NO和O2常温下直接反应生成NO2,不需要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根据2Fe2++Cl2=2Fe3++2Cl- ,向含有1mol的溶液中通入0.2mol,说明有0.4mol Fe2+被氯气氧化,再加入0.1mol酸性溶液,使溶液中的全部恰好氧化,并使还原为,说明还有0.6mol Fe2+被氧化,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0.6mol×1=0.1mol×2×(6 n),解得n=3,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D
【详解】A.Fe3+与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络合物Fe(SCN)3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Cl2可将Fe2+氧化为Fe3+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Ca2+、K+、ClO-、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电荷守恒,所以-n+(-6)+(+6)=-1,故n=1;离子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与所带电荷数相等,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所以(-2)×3+x=-1,解得x=+5;故选B。
15.A
【详解】A.引爆黑火药开采矿石,木炭、硫、硝酸钾反应生成硫化钾、氮气、二氧化碳,S、C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A;
B.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选B;
C.用天然磁石造出司南,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选C;
D.用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是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元素化合价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D;
选A。
16.C
【分析】甲溶液为0.03mol·L-1的KIO3溶液,乙溶液为0.04mol·L-1的NaHSO3溶液,甲溶液与乙溶液若混合可发生:+3=I-+3+3H+ 和5I-++6H+ =3I2+3H2O,溶液最终将变蓝色需要有碘生成,需要碘酸根离子过量,据此分析。
【详解】A.甲溶液为0.03mol·L-1的KIO3溶液1mL,乙溶液为0.04mol·L-1的NaHSO3溶液4mL,则KIO3的物质的量为0.03mol·L-1×1mL×10-3L=3×10-5mol,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04mol·L1×4mL×10-3L=1.6×10-4mol,根据+3=I-+3+3H+,说明KIO3完全反应,不会有碘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不会生成碘,溶液不会变蓝,故A不符合题意;
B.甲溶液为0.03mol·L-1的KIO3溶液3.5mL,乙溶液为0.04mol·L-1的NaHSO3溶液10mL,则KIO3的物质的量为0.03mol·L-1×3.5mL×10-3L=1.05×10-4mol,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04mol·L1×10mL×10-3L=4×10-4mol,根据+3=I-+3+3H+,说明KIO3完全反应,不会有碘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不会生成碘,溶液不会变蓝,故B不符合题意;
C.甲溶液为0.03mol·L-1的KIO3溶液5mL,乙溶液为0.04mol·L-1的NaHSO3溶液5mL,则KIO3的物质的量为0.03mol·L-1×5mL×10-3L=1.5×10-4mol,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04mol·L1×5mL×10-3L=2×10-4mol,根据+3=I-+3+3H+,说明NaHSO3完全反应,有碘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会生成碘,溶液会变蓝,故C符合题意;
D.甲溶液为0.03mol·L-1的KIO3溶液5mL,乙溶液为0.04mol·L-1的NaHSO3溶液14mL,则KIO3的物质的量为0.03mol·L-1×5mL×10-3L=1.5×10-4mol,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04mol·L1×14mL×10-3L=5.6×10-4mol,根据+3=I-+3+3H+,说明KIO3完全反应,不会有碘酸根与碘离子的反应,不会生成碘,溶液不会变蓝,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7.B
【详解】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氮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为+2价,NO2是氧化剂,占三之一,氮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5价,NO2是还原剂,点三分之二,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故选B。
18.B
【详解】A.由H3PO3与足量 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可知亚磷酸为二元酸,结构式为,故A正确;
B.由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可知,PH3为还原产物,H3PO4为氧化产物,H3P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1:3,故B错误;
C. H3PO3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即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高价态的磷酸,故C正确;
D.利用H3PO3进行化学镀银,当参加反应的 =2时,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H3PO3被氧化生成H3PO4,故D正确;
故选B。
19.D
【详解】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2KI+H2O2+H2SO4=I2+K2SO4+2H2O,该溶液的pH升高,B项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D.Cl2将H2S氧化为S而自身被还原为HCl溶液pH下降,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0.D
【详解】由信息滴入29.00mL0.1mol/L的FeSO4溶液,恰好使VO2+→VO2+,Cr2O72-→Cr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V、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再滴入2.00mL,0.020mol/LKMnO4溶液,又恰好使VO2+→VO2+,而Cr3+不变,此时MnO4→Mn2+,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V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整个过程中Fe、Mn、Cr的化合价变化,设原溶液中Cr的质量为x,由电子守恒可知,29.00mL×10-3L×0.1mol/L×(3-2)= ×(6-3)+2.00mL×10-3L×0.020mol/L×(7-2),解得x=46.8×10-3g=46.8mg;
故选:D。
21.B
【详解】根据价类二维图可知,a为HCl,b为Cl2,c为ClO4,d为HClO。
A.HCl的形成过程:,选项A正确;
B.、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选项B不正确;
C.c为ClO4,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新的自来水消毒剂,选项C正确;
D.d为HClO,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HCl和氧气,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22.B
【详解】A.该反应中所有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H2O中的-2价O元素反应后化合价升高变为O2中0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H2O为还原剂,B符合题意;
C.H2O中的+1价的H元素反应后化合价降低变为H2中0价,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H2O为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
D.在该反应中Na2O2中的-1价的O元素化合价一部分升高变为O2中的0价,一部分降低变为NaOH中的-2价,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H2O的组成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23.C
【分析】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可将海绵铜(Cu)氧化溶解,过滤除杂后得到含有硫酸铜的滤液,加入亚硫酸钠、氯化钠在溶液中发生反应2Cu2+++2Cl-+H2O=2CuCl↓++2H+,过滤后得到CuCl粗产品,经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CuCl。
【详解】A.“溶解”过程中硝酸根表现氧化性,H2SO4表现了酸性,故A正确;
B.“还原”程中发生反应2Cu2+++2Cl-+H2O=2CuCl↓++2H+,有白色的CuCl沉淀生成,故B正确;
C.“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漏斗为普通漏斗,不是分液漏斗,故C错误;
D.由题中信息可知,CuCl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则可采用乙醇洗涤,为避免CuCl发生氧化,可真空干燥,D正确;
故选C。
24.C
【详解】A.不同的金属灼烧,会产生不同的焰色,通过焰色试验可检验金属元素,A正确;
B.缺铁性贫血病人血液中需要补充Fe2+,黑木耳富含铁元素,可食用黑木耳进行补铁,B正确;
C.曾青(CuSO4)中加入铁,转化为铜,说明铁的还原性强于铜,C不正确;
D.蜡烛燃烧、爆竹点燃发生爆炸,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C。
25.B
【详解】根据图象可知,向100mL 溶液中逐渐通入,先被氧化得产物和,然后被氧化得产物和,最后被氧化得产物和;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还原剂,还原剂的大于氧化剂,再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则还原性:,A项错误、B项正确;氧化剂性:,C项、D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图象判断出氯气先氧化碘离子,再氧化亚铁离子,最后氧化碘单质。
26. 2FeCl3+Cu==CuCl2+2FeCl2 Fe、Cu FeCl3 ZnCl2 因为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
【分析】(1)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性判断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反应物的量的问题进行分析;
(3)根据复分解反应中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详解】(1)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方程式为:2FeCl3+Cu==CuCl2+2FeCl2;氯元素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铁元素反应前是+3价,反应后是+2价,铜在反应前是0价,反应后是+2价;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通常具有氧化性;
答案是: 2FeCl3+Cu==CuCl2+2FeCl2 ;Fe、Cu ;FeCl3;
(2)锌的活动性比铁和铜强,会置换出铜和铁,锌是过量的,反应后有剩余;
答案是: ZnCl2;
(3)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复分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是:因为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27. 还原性、酸性 0.4
【详解】(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该反应中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得电子被还原,部分HCl中氯元素由-1价变为0价,失电子被氧化,根据电子守恒可得;
(2)该反应中部分HCl中氯元素被氧化,部分形成盐,所以表现了还原性和酸性;
(3)标况下4.48 L Cl2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双线桥可知生成0.2mol氯气时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0.4mol。
28. 3CO+Fe2O32Fe+3CO2 Fe2O3 CO Fe+Cu2+=Fe2++Cu Cu2+ Fe2+
【详解】①CO与氧化铁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反应为3CO+Fe2O32Fe+3CO2,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2O3为氧化剂,CO为还原剂;
②Fe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反应为Fe+CuSO4═Cu+FeSO4,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uSO4或Cu2+为氧化剂,Fe为还原剂,氧化产物:Fe2+。
29. 2Cl2 + 2Ca(OH)2 == CaCl2+Ca(ClO)2 +2 H2O Ca(ClO)2 1∶1 HCO3- + H+ == CO2 ↑+ H2O 2Fe2+ + Cl2 = 2Fe3++2Cl- KSCN 溶液变为血红色 KMnO4 Cl2 5:2 0.2
【分析】根据氯气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分析解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并计算电子转移数目。
【详解】(1)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同时有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其中有效成分是Ca(ClO)2;该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故答案为2Cl2 + 2Ca(OH)2 == CaCl2+Ca(ClO)2 +2 H2O;Ca(ClO)2;1∶1;
(2)①小苏打成分为碳酸氢钠,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HCO3- + H+ == CO2 ↑+ H2O,
故答案为 HCO3- + H+ == CO2 ↑+ H2O;
②常用的氧化剂可以用氯气,反应为:2Fe2+ + Cl2 = 2Fe3++2Cl-;Fe3+与 KSCN反应生成红色物质,故可以用 KSCN鉴别,现象为溶液变为血红色,
故答案为2Fe2+ + Cl2 = 2Fe3++2Cl-;KSCN;现象为溶液变为血红色;
(3)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为还原产物,所以在反应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中,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5:2;7.3g HCl的物质的量为7.3g÷36.5g/mol=0.2mol,被氧化后,每个Cl-失去1个电子,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0.2mol,
故答案为KMnO4;Cl2;5:2;0.2。
30. 氮和硫 CO2 5:1 NH NH+OH-NH3↑+H2O
【详解】(1)2KNO3+3C+S=K2S+2NO2↑+3CO2↑中N、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被还原的元素名称是氮和硫;氧化产物是CO2;
(2)在KClO3+6HCl=KCl+3Cl2↑+3H2O的反应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中“只靠近不交叉”可知,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Cl2,HCl中部分被氧化生成Cl2,由反应可知,每生成3 mol Cl2,则有1 mol KClO3被还原,5 mol HCl 被氧化,因此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比是5:1;
(3)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因此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与H+反应的S2-、CO;溶液呈无色,则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有色离子Cu2+、Fe3+;现已检出有Ag+,则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O,而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一定存在大量NH,因此NH还需要鉴定是否存在,可利用强碱浓溶液与NH并加热的方式检验N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