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名校2024届高三9月抽查调研卷
一、单选题
1. 2009年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 16日已从浙江舟山某军港启航,于7月30 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图所示,此次护航从舟山启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总航程五千多海里。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不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B.“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五千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D. 根据题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
2.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x―t图像如图所示为一条抛物线,则汽车在t=0时刻的速度大小等于( )
A. 10m/s B. 20m/s C. 30m/s D. 40m/s
3.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 m的物体,物体A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物体B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 物体A、B与地面、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 可能受摩擦力 B. 物体B一定不受摩擦力
C. 物体 A 受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为μmg D. 物体B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mgsinθ
4. 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是指这个物体( )
A. 完全不受地球的引力
B. 受到地球的引力和向心力的共同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
C. 受到的向心力小于万有引力
D. 对支持它的物体的压力为零
5.如图所示,某同学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规律。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一端,另一端固定在 A 点。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力 F1、F2的共同作用,处于O点。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学思想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其中“等效性”体现在( )
A.F1、F2与F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 两次拉动小圆环过程中,使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等
C. 两次拉动小圆环过程中,使弹簧测力计的形变相同
D. 两次拉动小圆环过程中,使小圆环都处于O点
6.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 在距月球表面 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I绕月飞行,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 P 点经过几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 2 00km 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 T1、T2、T3分别表示卫星在椭圆轨道I、II和圆形轨道III上运动的周期,用 a1、a2、a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 P 点的加速度, V1、V2、V3分别表示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P点的速度,则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某一椭圆轨道运行时,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相等时间内与地球连线扫过的面积逐渐增加
B. v1
D. a1> a2> a3
7. 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速度定义式 当△t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
B.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抽象成质点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
8. 河宽 300m,河水流速为 3m/s, 船在静水中速度为6m/s, 当船在渡河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河的最短时间为 100s
B. 若以最短时间过河时,船的路径与河岸的夹角为60°
C. 若以最短的距离过河时,过河时间为
D. 若以最短的距离过河时,船头应偏向上游,且船头与河岸方向的夹角为30°
9. 一堵南北方向的墙,有一小球在墙的东边,离墙的距离为S, 小球以v0的初速度水平向西抛出,恰落于墙角,在距离小球抛出点很近处有一点光源,那么小球在墙上的影子作( )
A. 自由落体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匀减速直线运动
10. 如图所示,一内壁光滑、质量为 m、半径为r的环形细圆管,用硬杆竖直固定在天花板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看作质点)在圆管中运动。小球以速率 v0经过圆管最低点时,杆对圆管的作用力大小为( )
A. B. C. D.
11. 如图所示为物流货场使用传送带搬运货物的示意图,传送带与水平面成37°角,并以3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现将货物轻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点 A处,经1.3s货物到达传送带的下端点 B处。已知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sin37°=0.6, 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货物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摩擦力对货物一直做正功
C. 摩擦力对货物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D. 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0.55m
二、实验题
12. 在探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林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改进,在调节桌面水平后,用力传感器来测细线受到的拉力。
(1)实验时,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B. 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
C. 选用电火花计时器比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实验误差大
D. 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图乙中的数据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由实验得到小车的加速度 a与力传感器示数F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修正上述实验后,当小车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力成 (填“正比”或“反比”)。
三、解答题
13. 如图所示, AB是一段光滑的水平支持面(不计支持面厚度), 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在支持面上以速度 v0滑到B点时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的C点,其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 已知P落地时相对于 B点的水平位移OC=1,重力加速度为g,不记空气阻力的作用。
(1)现于支持面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右端E与B点相距l/2,先将驱动轮锁定,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 使P仍以v0 离开B点在传送带上滑行,然后从传送带右端E水平飞出,恰好仍落在C点,其轨迹如图中虚线EC所示,求小物块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若解除锁定,驱动轮以不同的角度ω顺时针匀速转动,仍使P以v0从B点滑上传送带,最后 P的落地点为D(图中未画出)。 试写出角速度ω对应的OD的可能值。
14.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A点时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开始计时,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 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 。求:
(1)力F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10s内物体的位移;
(3)物体再次回到 A点时的速度大小。
15. 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 F=8N,当长木板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 3m/s时,在长木板的右端轻放上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已知长木板足够长,小物块始终不会离开木板,从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开始计时,经过3s时间,取 g=10m/s2,求:
(1) 小物块的速度大小;
(2)在这 3s时间内,水平恒力 F做的功。
16. 如图所示,一个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A、B两个小物体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并且跨过轻滑轮, A物体放置在木板的最左端,滑轮与物体A间的细绳平行于桌面,已知木板的质量m1=20.0kg,物体A的质量m2=4.0kg,物体B的质量m3=1.0kg,物体A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木板长 L=2m,木板与物体A之间的最大静摩擦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 10m/s2。为了使 A、B两个物体以及木板均保持静止状态,需要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左的力F1加以维持,求:
(1)这个力F1的大小;
(2)为了使物体A 随着木板一起向左运动,并且不发生相对滑动,现把力F1替换为水平向左的力 F2,求力 F2的最大值。
试题解析
1. C
A. 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护航舰艇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将其看做质点,A错误;
BC. 总航程五千多海里是轨迹长,是路程,B错误C正确;
D. 因无法确定舰艇的运动位移,故无法求出其平均速度,D错误。
2. B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可知,在4s,图像斜率为零,速度减为零, 反向看
解得
v0=20m/s
3. D
AC. 物体A 相对地面没有运动的趋势,则物体A不受摩擦力,AC 错误;
BD. 物体B相对斜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则受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相等,大小为mgsinθ, B 错误, D正确。
4. D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飞船只受地球的引力,提供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而是对支持它的物体的压力为零。
5. D
“等效性”体现在两次都将小圆环拉到相同的位置,与F1、F2与F满足什么规则无关,在拉动小圆环的过程中,不仅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而且橡皮条拉伸的方向也要相同。在两次拉动橡皮条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形变是不同的。
6. C
A.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某一椭圆轨道运行时,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相等时间内与地球连线扫过的面积相同,故A错误;
B. 卫星从椭圆轨道I到椭圆轨道Ⅱ最后进入Ⅲ都要在P点点火减速制动,做近心运动,可知
v1>v2>v3
故 B错误;
C.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可知,半长轴越大周期越大,故
故C正确;
D.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 P 点所受万有引力相同,则卫星沿三个轨道运动到 P点的加速度相同,故D错误。
7. C
A. 当Δt→0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主要运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8. C
AB.过河的最短时间为当船头垂直河岸时,所以时间为 故A、B错误;
CD.若以最短的距离过河时,即船的合速度沿垂直河岸方向,所以船的实际速度为所以过河时间为 由几何关系可知,船与上游成α角, 所以α=60°,故C正确,D错误。
9. B
根据图中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影子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再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然后联立得到影子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最后分析讨论;根据图示, 从O点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时下落的位移为 h,影子的位移为x,由数学知识可得: 联立解得 即影子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此题通过影子的运动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关键在于确定影子位移的表达式后分析讨论。
10. C
以球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对圆环的作用力大小
方向向下,再以圆环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得:杆对圆管的作用力大小
11. D
AD. 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1
得
a =10m/s2
货物的速度从零增至传送带的速度时用时为
此过程货物的位移为
传送到的位移
此后t2=t-t1=1.3s-0.3s=1s内,由于
mgsinθ>μmgcosθ
货物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ma 2
a2=2m/s2
继续匀加速运动至 B点的位移
传送带的位移
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货物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
选项 A错误,D正确;
CD. 开始时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共速以后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选项BC错误。
12.B 0.625 没有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或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不足; 正比
(1) [1]A. 细线受到的拉力由传器测量,不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故A错误;
B. 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故B正确;
C.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和复写纸、纸带撞击形成点迹,而电火花计时器是产生脉冲在纸带上形成点迹,所以选用电火花计时器比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实验误差小,故C错误;
D. 对小车的拉力可由传器测量后计算出来,实验中不需要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D错误。
(2)[2]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为
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
(3)[3]当拉力为零时,加速度为负值,说明没有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或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不足;
[4]修正上述实验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F=ma
即
可知当小车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力成正比。
13.(1) (2)(a) OD=1(b) (c)
分析:物块离开水平面后做平抛运动,应用平抛运动规律与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动摩擦因数;根据物块受到与传送带速度间的关系,分析物块的运动过程,应用匀变速运动规律分析答题。
(1) 小木块从B到C的过程,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有v0d0=l,
小木块从 E到C的过程沿水平方向有 解得
设想物块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物块从B到E的过程,
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2)(a)当传送带的速度: 即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运动,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E, 则: OD=l;
(b)如果物体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加速而未与传送带共速,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μg则物体离开传送带的速度达到最大值为vmax,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
当传送带的速度: 即 时,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max,则
(c)当传送带的速度 即 时,
物体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 则
14.(1) F=3N,μ=0.05; (2)2m,水平向左;(3)
(1)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
速度大小为a2,则由v-t图得
A1=2m/s2, a2=1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1
F-μmg=ma2
联立解得
F=3N, μ=0.05
(2)物体减速阶段即0到 4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
方向水平向右;
物体从4s到10s反向做加速运动,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左;
所以10s内物体的位移
x=x2-x1=2m
方向水平向左;
(3) 由运动学公式
v2=2a2x1
代入数据解得
15.(1) 4.8m/s;(2) 91.2J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物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此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设经过t时间小物块与长木板的速度相同,根据运动学规律有
a1t=v0+a2t
解得
t=2s
此时二者的速度大小均为
v=a1t=4m/s
易知共速后二者将整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从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开始计时,经过3s时间,小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2)从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开始计时,长木板在前 2s内的位移大小为
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为
则长木板在前 3s内的位移大小为
x=x1+x2=11.4m
在这3s时间内,水平恒力 F做的功为
WF=Fx=91.2J
16. (1)10N; (2)60N
(1)使 A、B两个物体以及木板均保持静止状态,设绳上拉力为T,对于 B满足
T=m3g
对A及木板组成的系统,满足
F=T
联立代入数据可得 F=10N。
(2)物体A随着木板一起向左运动,并且不发生相对滑动时,三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当A与木板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F 达到最大值,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m2g-m3g=(m2+m3)a
代入数据解得a=2m/s2,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μm2g=m1a
代入数据可解得F2=6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