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巩固提升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2.(3分)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几句话中正确的是
A. 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
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
D. 错误是应该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3.(3分)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就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B. 对同一物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只要有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4.(3分)如图所示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战斗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B. 此时战斗机相对加油机是运动的
C. 此时战斗机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D. 此时加油机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5.(3分)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m/s B. 1.5m/s C. 2m/s D. 2.5m/s
6.(3分)如图为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

A. 甲车快 B. 乙车快
C. 甲车慢 D. 无法确定
7.(3分)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姓名/时间/s路程/m 20 80 100
王小兵 2.3 8.4 12.2
刘磊 2.4 8.3 11.8
周伟 2.5 8.4 11.4
A.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8.(3分)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B.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C. 小明每秒通过的路程都是8m D. 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9.(3分)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 “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 “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 “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10.(3分)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A. 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 B. 茶杯的高度是
C. 物理书的长度是 D. 他自己的身高是
二 、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11.(3分)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 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 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D. 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12.(3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2s内物体没有推动,推力小于摩擦力
B. 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C. 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 4~6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8m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3.(4分)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枚硬币的直径是______。
14.(4分)发射中的卫星,相对于运载火箭是___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____的,而从大的角度看,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5.(4分)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某原子的直径为 _______________nm;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m;
(3)公路上行驶的轿车速度为72km/h=_______________m/s.
16.(4分)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为______; 甲、乙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
17.(4分)甲、乙两人从相距15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2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为4 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_______km.
18.(4分)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0s,他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4.3m/s,则他在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km/h.
四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椭圆圈是小车到达、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由图可知:小车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20.(6分)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偏小/不变)
五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21.(12分)甲、乙两同学比赛翻越一座小山坡,同时以处为起点出发,登上坡顶处,不休息,再达到另一侧的终点处。已知段路程等于段路程。其中甲上坡的速度为匀速,后抵达坡顶,马上下坡,下坡速度为匀速。坡长为多少米?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最后谁将赢得比赛?通过计算说明
22.(12分)一列火车以25m/s的速度通过长为1200m的铁架桥用时58s,现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隧道用时30s,试求该隧道的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过程正确.故A正确;
B、“”,少单位.故B错误;
C、,故C错误;
D、“”得到的单位不是故D错误.
故选A.
单位换算包括过程与进率两个方面.据此做出判断.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此题难度较小,但审题时一定要仔细,特别是各个单位.
2.【答案】D;
【解析】解:、误差与错误是不同,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只能减小误差。
C、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
D、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故选:。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方法不科学;估读。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考查误差产生原因与减小误差的方法,区别误差与错误是解答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是错误的;
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所以是错误的;
对同一物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是正确的。
故选:。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4.【答案】A;
【解析】略
5.【答案】A;
【解析】略
6.【答案】A;
【解析】
该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会根据图象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比较速度要根据公式,综合考虑和是如何变化的。

根据速度的公式,保持不变,做时间轴的垂线,

由图可知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速度快,乙车速度慢。
故选A。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s=100m,所用时间t=12.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因此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C、D不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略
10.【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以为单位,将各个物体的长度换算,看其是否符合实际长度情况。

A.接近一本书的厚度,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左右,故不符合题意;
B.茶杯的高度是左右,故不符合题意;
C.物理书的长度约为左右,即左右,故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左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1.【答案】CD;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0~2秒,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由v-t图象可知,2~4秒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F-t图象可知在4s~6s可知拉力F=2N,由平衡条件可得滑动摩擦力f=F=2N,由v-t图象可知,物体在2~4秒做匀加速运动,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是2N,故C正确;
D、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第4秒到第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CD.
12.【答案】BD;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0~2秒,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由F-t图象可知,4~6s内物体所受推力:F=2N,由v-t图象可知,4~6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f=F=2N,由v-t图象可知,2~4s内物体加速运动,由于滑动摩擦力与推力无关,则该时间段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为2N,故B正确;
C、由图示v-t图象可知,在2s~4s物体做加速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力不平衡,摩擦力与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由v-t图象可知,在4s~6s物体速度为4m/s,由v=
s
t
可得:4s~6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s=vt=4m/s×2s=8m,故D正确;
故选BD.
13.【答案】2.50;
【解析】解:右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左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
则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
即硬币的直径为。
故答案为:。
测得枚硬币的直径时难于贴近的硬币的直径,借助于三角板等其他工具,如本题图中,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硬币直径;
读数时,除了读出准确数值,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还有很多,实际测量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使用更准确、更简便的测量方法。
14.【答案】静止 ;运动 ;运动;
【解析】略
15.【答案】0.28;7.5×10-5;20;
【解析】略
16.【答案】2:1,;1:2;
【解析】根据公式v=s/t可知,当时间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路程之比为2:1,所以速度之比也为2:1;当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速度之比为2:1,则所用时间之比为1:2.
17.【答案】12;
【解析】甲、乙两人相向而行,相对速度v=v甲+v乙=3km/h+2km/h=5km/h,由速度公式v=s/t得,甲、乙两人相遇所用的时间t==3h,则这条狗走的路程s,=v,t=4km/h×3h=12km.
18.【答案】10;36;
【解析】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和某时刻的速度无关.1m/s=3.6km/h.
由题意可知,路程s=100m,所用时间t=10s,所以平均速度v===10m/s.
10m/s=10×3.6km/h=36km/h.
该题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9.【答案】;
小 ;
;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会读出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最小的一个格表示的数值,根据图中刻度尺分析即可;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为小车在、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由秒表直接读出,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由图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每大格有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故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倾斜角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由图知:段的距离是,所用时间为,
所以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小;。


20.【答案】(1)甲; 3.40;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26.00;(3)偏大;
【解析】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
(1)读图可知,乙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00cm;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该题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计算、以及对误差进行分析的方法,尤其在最后一问中,应注意细心分析,防止颠倒.
21.【答案】解:由得,坡长;

由得,甲下坡所用时间:

全程路程:

甲全程所用时间:

甲全程速度:

由得,乙前一半时间通过路程:,后一半时间通过路程:,
可得:,乙通过整个路程所用的时间:,
可知,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乙所用时间短,故乙获胜。
答:坡长为;
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最后乙赢得比赛。;
【解析】
已知甲上坡速度和时间,利用计算长;
利用计算出甲下坡所用时间,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全程平均速度;
根据变形公式分别表示出前半段和后半段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全程时间,与甲所用时间比较得出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运用,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为易错题。
22.【答案】该隧道的长为500m;
【解析】由v=可得,火车通过铁架桥的路程:=v=25m/s×58s=1450m,因火车通过铁架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火车长,所以,火车的长度:L=﹣L桥=1450m﹣1200m=250m,火车通过隧道的路程:=v=25m/s=×30s=750m,因火车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的长度加上火车长,所以,隧道的长度:L隧道=﹣L=750m﹣250m=500m.
知道火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根据s=vt求出火车行驶的路程,根据火车通过铁架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火车长可求火车的长度;火车通过隧道时,根据s=vt求出火车行驶的路程,然后减去火车的长度即为隧道的长.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 英语(XS4J)(一)1试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