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达标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的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的着火点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
A.与氧气接触 B.充足的空间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物质具有可燃性
3、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B.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C.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D.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4、现代航空航天研究领域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航空航天技术制造精密仪器,可证实一切化学反应都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C.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但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D.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5、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因为( )
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
C. 化学方程式不但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还表示了它们之间的质量比
D. 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然后挤压左侧滴管滴下液体,也产生气泡,同时纸屑和木屑均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纸屑的着火点高于木屑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C.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可以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尾气处理
D.液体B和固体C一定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7、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C.液化气着火,先关闭气罐阀门
D.火场逃生时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8、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的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
9、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们所需能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
A.C6H12 B.C6H10O C.C5H6O2 D.C6H12O6
10、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1、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B.火灾发生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1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少了
B.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C.50g糖溶于200g水中,制得250g溶液
D.加热高锰酸钾制到氧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少了
1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为( )
A.N2O5 B.NO C.N2 D.NO2
14、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B. 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 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D. 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5、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汽车加油站或加气站等场所,不能有明火、电火花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C.锅里的油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图书、档案等物品失火时,使用二氢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16、下列装置中,不能用来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 )
二、填空题。
17、试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干冰_____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用于人工降雨:
(2)利用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来灭火;
(3)同学们考试涂卡所用铅笔铅芯是_____________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制成的;
(4)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___________等(答一种即可):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之一是____________。
18、观察“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和宣传方式为________ 。实验中应观察和思考的是: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________ ,②实验中的________变化情况.
19、海洋开发水平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试开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用语),写出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天然气作为燃料比石油和煤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2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且干燥的漏斗,将导气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观察到漏斗内壁有________ 出现;澄清石灰水________。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元素。
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精美的食材在烧烤架上翻滚着,接受来自炭火的“淬炼”,香气四溢,远远就能闻到随烟火升起的肉香、油香、孜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 __________,木炭燃烧的产物是 __________。
(2)露天烧烤结束后,用水将燃着的炭火浇灭,主要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中能发生闪爆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①N2 ②H2 ③Ar
三、实验题。
2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 。
A.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反复实验后发现铜片表面发黑,原因是 。
23、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明设计了如图验,已知盐酸(有效成分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两种氧化物。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四、计算类题。
2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51 9 3 17
反应后的质量 23 3 x 51
(1)x= 。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3)如A、B、D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12、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用A、B、D表示)。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达标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的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2、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 )
A.与氧气接触 B.充足的空间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物质具有可燃性
【答案】B
3、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B.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C.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D.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答案】C
4、现代航空航天研究领域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航空航天技术制造精密仪器,可证实一切化学反应都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分析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C.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但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D.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答案】D
5、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因为( )
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
C. 化学方程式不但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还表示了它们之间的质量比
D. 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然后挤压左侧滴管滴下液体,也产生气泡,同时纸屑和木屑均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纸屑的着火点高于木屑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C.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可以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尾气处理
D.液体B和固体C一定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答案】B
7、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C.液化气着火,先关闭气罐阀门
D.火场逃生时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答案】B
8、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的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
【答案】B
9、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们所需能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
A.C6H12 B.C6H10O C.C5H6O2 D.C6H12O6
【答案】D
10、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11、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B.火灾发生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D.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答案】A
1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少了
B.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C.50g糖溶于200g水中,制得250g溶液
D.加热高锰酸钾制到氧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少了
【答案】C
1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为( )
A.N2O5 B.NO C.N2 D.NO2
【答案】C
14、关于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B. 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 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隔绝空气
D. 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B
15、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汽车加油站或加气站等场所,不能有明火、电火花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C.锅里的油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图书、档案等物品失火时,使用二氢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答案】B
16、下列装置中,不能用来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 )
【答案】D
二、填空题。
17、试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干冰_____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用于人工降雨:
(2)利用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来灭火;
(3)同学们考试涂卡所用铅笔铅芯是_____________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制成的;
(4)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___________等(答一种即可):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之一是____________。
【答案】(1)升华吸热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并且密度比空气大
(3)石墨 (4) 臭氧(合理即可) 全球气温升高(合理即可)
18、观察“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和宣传方式为________ 。实验中应观察和思考的是: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________ ,②实验中的________变化情况.
【答案】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发出黄光,小球开始膨胀,后又变瘪,天平仍平衡 4P+5O22P2O5 其他变化 质量
19、海洋开发水平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试开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用语),写出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天然气作为燃料比石油和煤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H4;CH4+2O2 CO2+2H2O
(2)无污染或热值高或资源丰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且干燥的漏斗,将导气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观察到漏斗内壁有________ 出现;澄清石灰水________。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元素。
【答案】水珠 ;变浑浊;氢(或H);碳(或 C)
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精美的食材在烧烤架上翻滚着,接受来自炭火的“淬炼”,香气四溢,远远就能闻到随烟火升起的肉香、油香、孜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 __________,木炭燃烧的产物是 __________。
(2)露天烧烤结束后,用水将燃着的炭火浇灭,主要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中能发生闪爆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①N2 ②H2 ③Ar
【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2)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3)②。
三、实验题。
2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 。
A.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反复实验后发现铜片表面发黑,原因是 。
【答案】(1)b处火柴头燃烧。 (2)AB。 (3)2Cu+O22CuO。
23、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明设计了如图验,已知盐酸(有效成分HCl)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两种氧化物。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
(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烧杯是敞开的,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四、计算类题。
24、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51 9 3 17
反应后的质量 23 3 x 51
(1)x= 。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3)如A、B、D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12、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用A、B、D表示)。
【答案】(1)3 (2)14:3 (3)2A+B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