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盐 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一、单选题
1.运用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物质的性质及规律。以下运用综合、归纳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综合碳、氮、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处同一周期
B.综合CO2、S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归纳出非金属氧化物均能与碱反应
C.综合NH4HCO3、NH4Cl与氢氧化钙反应特点,归纳出可用熟石灰检验铵态氮肥
D.综合镁、铝、铁与稀硫酸的反应,归纳出这些金属均能与稀酸发生反应
2.下列各组离子在pH=11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NO3﹣、K+、SO42﹣ B.Mg2+、Cl﹣、Na+、NO3﹣
C.Ba2+、CO32﹣、H+、Cl﹣ D.K+、CO32﹣、NO3﹣、Na+
3.15g由Na2CO3和B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检测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向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再将所得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M。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上述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B.白色沉淀M的质量为10g
C.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10.6g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
B.两种化合物互相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任何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均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会改变
5.欲将含有盐酸的CaCl2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加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A.石灰石粉末 B.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D.生石灰粉末
6.粗食盐中常含 CaCl2、MgCl2、Na2SO4 杂质,需加入 NaOH 溶液、Na2CO3 溶液、BaCl2 溶液和盐酸(均过量),通过过滤、蒸发,可制得精盐,所加四种溶液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NaOH、BaCl2、Na2CO3、HCl
B.BaCl2、Na2CO3、NaOH、HCl
C.Na2CO3、BaCl2、NaOH、HCl
D.BaCl2、NaOH、Na2CO3、HCl
7.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其转化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CuCuOCuSO4溶液
B.SSO2H2SO4溶液
C.Fe3O4FeFeCl3溶液
D.NaOH溶液Na2CO3溶液NaCl溶液
9.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Na2CO3中的NaCl 加水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
B 验证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打磨过的铝丝,观察现象
C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将两根打磨过的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D 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 高温充分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0.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金刚石②氮气③熟石灰④纯碱⑤干冰 ⑥烧碱,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作保护气的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5)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_____。
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现有氮气、干冰、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钾等五种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2)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4)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_______。
13.硝酸钾、氯化钾是常见的化肥,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I 28 31.2 34.2 37.2 40.1 42.6 45.8 51.3
(1)从化肥的种类分析,硝酸钾属于__________肥。
(2)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
b.20℃时,将40g的KCl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140g
c.将40℃时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会有晶体析出
d.若要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3)研究发现,棉花种植过程中,叶面喷施3%的硝酸钾溶液可有效预防红叶茎枯病。
①欲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硝酸钾溶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__________g。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用天平称量硝酸钾固体时。所用砝码生锈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
d.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③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一种营养液。现将100g3%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1%,用于培植营养液,则需加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 mL。(水的密度为1g·cm-3)
14.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鉴别尿素与氯化铵的方法为_____。
三、实验题
1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小安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粉末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和C,A装置还需进行的改进是______。
(3)小西同学用B和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装置组合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4)小素同学采用装置E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从导管c处先收集到CO。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又可收集到CO2。分析实验可知,X是______(填化学式)。
16.结合如图所示验证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实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A中,一定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
(2)实验B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3)已知Na2CO3溶液呈碱性,将A、B、C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后只得到了无色溶液,则最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
四、推断题
17.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
(2)物质A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18.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 I:取少量固体样品置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步骤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 段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BC 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C 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4)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
五、计算题
19.为测定某胃药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g该胃药,再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5.6g。(胃药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不考虑稀盐酸挥发)。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34%的浓盐酸配制该实验所需桥盐酸,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______、装瓶并贴上标签。在配制过程中,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但其它操作无误,用配制得到的盐酸按上述方法测定胃药中碳酸钠的含量,其结果会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称取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19.4g,加入90.6g蒸馏水使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再向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滴加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碳、氮、氧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2层,它们都属于第二周期,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也是非金属氧化物,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法错误;
C、铵根离子可以和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故可用熟石灰检验铵态氮肥,说法正确;
D、在酸溶液里,都有阳离子—氢离子,因而酸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镁、铝、铁与稀硫酸可以反应,故这些金属均能与稀酸发生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B。
2.D
【详解】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
B、Mg2+和OH﹣互相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本组离子不能共存,此选项错误;
C、B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此选项正确。故选D。
3.A
【详解】A、碳酸钠、碳酸钡分别与盐酸反应氯化钠(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说法不正确;
B、15g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5g×8%=1.2g;碳元素全被转化为了二氧化碳,因此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4.4g,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
白色沉淀M的质量为10g,说法正确;
C、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碳酸钡与稀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参与反应的盐酸的关系为2HCl~CO2,设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则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g+100g-4.4g=110.6g,说法正确;
答案:A。
4.D
【详解】A、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含有两种以上元素,故A不正确;
B、两种化合物互相反应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不正确;
C、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饱和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会改变,故D正确。故选D。
5.A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加过量的石灰石粉末将盐酸除去,故正确;
B、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故错误;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虽然除去了盐酸又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钠,故错误;
D、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是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故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先加过量NaOH除去MgCl2,再加 过量BaCl2 除去Na2SO4,接着加入过量Na2CO3 除去CaCl2 和过量的BaCl2,最后加入HCl除去前面过量的NaOH和Na2CO3,故A顺序正确;
B、先加过量BaCl2 除去Na2SO4,再加过量Na2CO3 除去CaCl2 和过量的BaCl2,接着加入过量NaOH除去MgCl2,最后加入HCl除去前面过量的NaOH和Na2CO3,故B顺序正确;
C、先加过量Na2CO3 除去CaCl2,再加过量BaCl2 除去Na2SO4和过量的Na2CO3,接着加入过量NaOH除去MgCl2,这样溶液中就有NaOH和BaCl2 剩余,而最后加入的HCl只能除去过量的NaOH,而不能除去BaCl2,导至新杂质BaCl2的引入,故C顺序错误;
D、先加过量BaCl2 除去Na2SO4,再加过量NaOH除去MgCl2,接着加入过量Na2CO3 除去CaCl2 和过量的BaCl2,最后加入HCl除去前面过量的NaOH和Na2CO3,故D顺序正确。
故选C。
7.C
【详解】从流程图中可知有下列反应:碳酸钙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是分解反应。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氯化镁和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个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符合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其转化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三种。
故选C。
8.A
【详解】A、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选项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生成亚硫酸,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硫酸,选项错误;
C、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铁,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钾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A。
9.D
【详解】A、加水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而把原物质去,且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打磨过的铝丝,铝与硫酸铜和硝酸银均能反应,说明铝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铁钉均不生锈,无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高温充分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和石灰水的变化,碳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由黑变红,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0.B
【详解】A、稀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从零开始,反应结束后,沉淀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一开始并没有产生蓝色沉淀,到稀硫酸完全反应完了,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才出现蓝色絮状沉淀的现象,故B错误;
C、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从零开始,反应结束后,沉淀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零开始,反应结束后,气体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11. ② ⑤ ① ③ ⑥
【详解】(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填:②。
(2)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故填:⑤。
(3)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故填:①。
(4)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③。
(5)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烧碱;故填:⑥。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2. HCl KNO3 CO2 N2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知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1)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盐酸的化学式是:HCl。
(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化肥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氮和钾,故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硝酸钾,化学式是:KNO3。
(3)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化学式是:CO2。
(4)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氮气,化学式是:N2。
13.(1)复合
(2)cd
(3) 15 ad 200
【解析】(1)
化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复合肥,硝酸钾中既有氮元素又有钾元素,因此属于复合肥。
(2)
a、没有指明具体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氯化钾此选项错误;
b、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2g,40g的KCl加入1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只能溶解34.2g,因此只能得到134.2g的溶液,此选项错误;
c、40℃降温至20℃,硝酸钾的溶解度降低,因此4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会有晶体析出,此选项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可以先将二者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溶解,然后降温,利用低温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下降较多,可以析出大量固体,而少量的氯化钾可以溶解在水中,再进行过滤,分离,符合降温结晶法的原理,此选项正确。
故选cd。
(3)
①m(溶质)=m(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500g×3%=15g;
②a、砝码生锈,指的是铁生锈生成氧化铁,会导致砝码变重,使得际称量的硝酸钾质量大于理论值,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此选项正确;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实际值大于读数,导致加入的水偏多,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此选项错误;
c、已经配好的溶液,溶液是均一的,残留在烧杯中,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此选项错误;
d、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导致水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此选项正确;
故选ad。
③稀释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假设稀释后的溶液质量为y,则100g×3%=y×1%,可知y=300g,水的质量为300g-100g=200g, 故水的体积为200ml。
14. CO2、H2O 2NH3+CO2CO(NH2)2+H2O 加熟石灰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无变化的是尿素。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详解】由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氨气(NH3)、B为二氧化碳(CO2)、C为尿素[CO(NH2)2]、D为水(H2O),其相关的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
(1)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图中属于氧化物的有:CO2、H2O;故填:CO2、H2O
(2)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故填:2NH3+CO2CO(NH2)2+H2O
(3)由于铵盐遇碱能放出氨气,所以鉴别尿素与氯化铵的方法为:加熟石灰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无变化的是尿素。故填:加熟石灰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无变化的是尿素
【点睛】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等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5.(1)集气瓶
(2)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 不能
(4)HCl或H2SO4或HNO3
【详解】(1)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粉末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和C,A装置还需进行的改进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管。
(3)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B制取氧气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用B,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故B和C装置组合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4)分离CO2和CO,要先把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将一氧化碳分离出去,然后再利用加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分离出去,故X是HCl或H2SO4或HNO3。
16.(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a(OH)2+2HCl=CaCl2+2H2O
(3)氯化钙和氯化钠
【详解】(1)实验A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一定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Ca(OH)2+2HCl=CaCl2+2H2O。
(3)将A、B、C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后只得到了无色溶液。因为最后只得到溶液,所以烧杯中没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因为溶液中存在酚酞,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可见溶液不呈碱性,所以溶液中不含碳酸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物质(即使在A、C实验中有剩余,混合后B实验中过量的稀盐酸也将它们反应完,实验B中盐酸一定过量,如果盐酸不过量,A、B、C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就不会有气泡产生,当然混合后盐酸是否过量无法确定),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因此最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钠,故填:氯化钙和氯化钠。
17.(1)O2
(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详解】(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碳酸钙,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钙和C也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A为无色气体单质,会转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物质A是氧气,其化学式:O2;
(2)物质A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18.(1)
(2)固体部分减少并有气泡产生
(3)Ba2+、Na+
(4)Na2CO3、Na2SO4、NaOH
【分析】步骤 I:取少量固体样品置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
步骤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一开始固体质量不变,说明烧杯中含氢氧化钠,即白色固体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说明沉淀中含碳酸钡,即白色固体中含碳酸钠,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的质量不能减少至零,说明白色沉淀中含硫酸钡,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即说明白色固体中含硫酸钠,无法确定是否含氯化钠。
(1)
由分析可知,AB段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BC段为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故现象为固体部分减少,产生气泡;
(3)
C点时,碳酸钡完全反应,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C点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Na+、Ba2+;
(4)
由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Na2CO3、Na2SO4、NaOH。
19.(1)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气体的质量=10g+100g 105.6g=4.4g
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4.4g。
(2)溶解;偏小
(3)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
x=8.4g
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100%=84%
答:该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详解】(1)见答案
(2)稀释浓溶液得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溶液,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溶解、装瓶并贴上标签,故填溶解;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水的实际体积数,即量取的水偏少,则配制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测定碳酸氢钠所需盐酸的质量就偏小,计算出来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偏小。
(3)见答案
20.(1)氯化钠、碳酸钠
(2)设恰好反应时,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z,则:
、、
解得x=11.1g、y=11.7g、z=10g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详解】(1)由于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滴加到B点时,表示碳酸钠过量,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复习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下一篇:2023—2024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达标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