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上学期广东省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选编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量观: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守恒观:20g 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 20g
C.转化观: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一氧化碳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2022秋·广东佛山·九年级统考期末)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煤燃烧后变成煤灰,质量减少,故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故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故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4个
3.(2022秋·广东茂名·九年级统考期末)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4.(2022秋·广东中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B.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可再生能源
C.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没有能量的变化
D.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6.(2022秋·广东珠海·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化学观念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氮气和氯化钠都是由分子构成
B.转化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
C.能量观: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
D.守恒观: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7.(2022秋·广东汕头·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列做法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A.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研发新工艺,将CO2转化为化工产品
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倡导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比例
9.(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或认识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严禁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C.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D.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10.(2022秋·广东云浮·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甲醇(CH3OH)一氢气能源体系如图的研究。下列关于该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研究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
B.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
C.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变小
D.原位制氢过程指将CH3OH分解成H2和CO2
11.(2022秋·广东湛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合金、冰水混合物
B.单质:CH4、O2
C.氧化物:H2O、KClO3
D.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
1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厂的锅炉用煤常加工成粉末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节约能源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需要点燃,所以是一个吸收热量的反应
C.潮汐能、氢能、天然气、核能均属新能源
D.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发出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天然气、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不属于化石燃料
B.沼气是可再生能源
C.合理开发可燃冰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危机
D.在一定条件下,当甲烷与空气达到一定比例时会发生爆炸
14.(2022秋·广东云浮·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煤、石油和乙醇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
15.(2022秋·广东河源·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实现的是
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
16.(2022秋·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
17.(2022秋·广东阳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氮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丙物质的化学式为HNO2 B.乙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形成酸雨
C.甲物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a物质的化学式为NH3
1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2O5属于氧化物
②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③“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④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
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会改变
⑥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②③⑤⑥ B.①④ C.①⑤ D.③④
二、填空题
19.(2022秋·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①2个铜原子 ;②甲烷 ;③氯化铁 ;④硫酸根离子 。
(2)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舱带回月球样品(月壤),“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①经检测知,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该月球样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在月壤中还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氦-3(He-3)。一个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其核外电子数为 。
③火星表面呈黄褐色,是由于火星表面土壤中含有氧化铁(Fe2O3)等物质引起的。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0.(2022秋·广东汕头·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重视的问题。
(1)《易经》有言:“泽中有火”。“泽”指池沼,“火”主要是指 在燃烧。
(2)如下图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升高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③开始燃烧。
①燃烧的现象是 ;对比②③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无烟煤的着火点 260℃(填“>”“=”或“<”)。
(3)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能使汽油充分燃烧是因为 。
(4)“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蕴含煤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 能;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碳生活。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 。
21.(2022秋·广东梅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金属钯属于稀有的贵重金属资源,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如图是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钯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钯原子核内有46个质子
C.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g
D.X=8
(4)“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纸张双面使用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22.(2022秋·广东清远·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章贡区多个学校安装有“直饮水机”,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 作用。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 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在煤中加入X可有效防止煤燃烧时生成的SO2对大气造成污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 。
(3)水和天然气通过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生成物中,C和D的质量比为 。
(4)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清洁燃料,其燃烧产物和甲烷相同。请写出二甲醚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之亦不能伤。”结合已学知识推断,文中所述物质“金刚”的结构可能类似于下图中的 。(填编号)
(2)传统的燃烧,燃料要与空气直接接触,如右下图所示的木炭在炉中的燃烧。
①炉中蓝色火焰是 (填化学式)燃烧产生的。
②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炉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 , 。
③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此炉排放的炉气中,含量较多的是 、 (填化学式)和CO2。
(3)化学链燃烧是利用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一种甲烷的化学链燃烧技术示意图如下。
上图中,载氧体I、载氧体Ⅱ都是由CuO、Cu2O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是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载氧体I 载氧体Ⅱ.(填“>”“=”或“<”)。
②“燃料反应器”中,反应的生成物是H2O、CO2和 。
③与传统的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技术避免了 ,便于捕集处理燃烧时产生的CO2,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4.(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常用次氯酸(HClO)做消毒剂,该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次氯酸不稳定,发生如下反应:,推测X的化学式 。
(2)家庭厨房中常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作为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做饭过程中发现火焰为黄色,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为了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可在厨房墙壁的 方安装报警器(填“上”或“下”)。
三、流程题
25.(2022秋·广东佛山·九年级统考期末)燃煤发电仍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如何实现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零排放,是兑现我国“碳中和”承诺必须研究的课题。科学家设想利用煤和氧化铁反应发电并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的新工艺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该设想的反应原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1)将煤磨成煤粉,是为了增大 ,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利用率。
(2)“反应器”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显还原性的物质是 。将“分离器”分离出的物质用“热空气循环氧化”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实验室常用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该流程所需氢气的最佳来源是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分解水。请写出一种适合该流程发电用的清洁能源的名称 。
(4)“合成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5)该流程主要产生的废弃物是 ,通过该流程 (填“能”或“不能”)达成燃煤发电的“碳中和”。
26.(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浓H2SO4有吸水性)
(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为氮气,该流程中为合成氨提供氮气的物质是 ,提供氢气的物质是 。
(2)①处加入Fe2O3·H2O的目的是 。
(3)③处一般加入K2CO3溶液以吸收CO2,K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钾(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 。
(4)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气的装置,该装置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盛有浓硫酸装置的作用有三个:一是 ;二是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三是调节氮气和氢气的量,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5)该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 。
27.(2022秋·广东佛山·九年级统考期末)的固定和还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科学家最新在Nature发表研究文章,将空气中转化为甲醇(),转化流程如下图。
(1)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 能的转化。
(2)写出气转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3)甲醇 (填“属于”或者“不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作为天然气的替代能源,若汽车燃料由天然气改为甲醇,空气的进风口应 (填“调大”或“调小”)。
(4)我国科学家将合成淀粉。合成过程中碳原子变化:CO2→C1(有机物X)→C3→C6→Cn(即淀粉),其中与反应制备有机物X的微观过程如下图,请在框图中补充画出反应物微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作为清洁能源,正逐步走进城乡居民生活。
(1)“西气东输”工程利于国家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极大改善了沿海居民生活质量。
①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过程 (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②天然气的使用可有效减少酸雨形成。如煤的燃烧产生 、NO2等能形成酸雨。
(2)工业上以CH4为原料生产H2,制取原理如图所示:
①“转化炉”中发生的反应是:,其中X的化学式 。
②“变换塔”中发生的反应是:,其中生成的CO2在下一个流程的洗涤塔中进行化学反应。
③“洗涤塔”中发生的反应是: (写化学方程式);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 。
(3)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是CH4被H2O分子形成的笼包裹,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
①可燃冰样品常存放于液氮储存罐中,其原因是 。
②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H型可燃冰的化学式为,分析其结构发现: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其中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H2O分子),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CH4分子,2个笼填充H2O分子,CH4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 (填最小整数比)。
29.(2022秋·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工业上利用空气、煤、水等制取尿素【CO(NH2)2】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过程I分离空气,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 (填“熔点”或“沸点”)不同,得到氮气和 (填“氧气”“液氧”或“固氧”)。
(2)煤炭的主要成分为 ,过程Ⅱ得到的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过程Ⅲ体现还原性的物质为 。
(4)过程IV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四、推断题
30.(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二氧化碳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之一,其中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乙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化学式为 。
(2)CaCO3→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图中除H2CO3CO2能互逆反应外,还有哪些能互逆反应?请你写出一组来 。
(3)列举甲的一种用途是 。
(4)二氧化碳过多会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简易CO2捕捉器流程图,图中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捕捉CO2的原理 。
五、实验题
3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化学学习者的必备技能。
(1)实验1中,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 。实验2的反应容器是 (填仪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3制取的是 (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下列有关实验4的推测,正确的是 。(填编号)
①反应物是固体 ②该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迅速进行
③该反应肯定是分解反应 ④生成的气体易溶于水
⑤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32.(2022秋·广东佛山·九年级统考期末)请根据如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想要得到稳定的氧气流,则要从图1中选择仪器,组装的发生装置选 (填仪器序号);若想要收集纯净的O2,则组装的收集装置选 (填仪器序号)和玻璃片。
(3)实验室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要想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除选用上述②④⑥⑦⑧⑨仪器外,发生装置还需另外补充的仪器为铁架台和 (填仪器名称)。检查该套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4)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排空气法),气体由 (填“a”或“b”)端进入。
六、科学探究题
33.(2022秋·广东云浮·九年级统考期末)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吸收水。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先向下列装置中通氮气一段时间,再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否”)。
(2)实验中甲烷的燃烧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七、科普阅读题
34.(2022秋·广东汕头·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H2,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合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与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二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生活中废热无法利用
C.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
3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碳中和”是指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1)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___。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2)“碳循环”和“碳中和”中的“碳”,含义 (填“相同”或"不相同")。后者指的是 。(填选项)
A.碳原子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活性炭
(3)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 。
(4)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
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方法一 ;方法二 。(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影响")
(5)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C2H6O和一种液态物质,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 20g 甲烷充分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大于 20g ,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能转化成一氧化碳,故C正确;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质量减少,故该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故B正确;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多于4个,如:氢元素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 燃料电池是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选项正确;
B. 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先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然后再通过氧气和氢气的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所以该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选项正确;
C. 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D. 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使水在光照条件下分解,选项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容易引起火灾,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会有能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海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缺,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人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符合题意;
B、燃烧和呼吸作用都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不符合题意;
C、含碳燃烧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不符合题意;
D、这两个反应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A、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氧化钙又叫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反应中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溢出,所以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中和”,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碳中和”,选项B符合题意;
C、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有利于“碳中和”,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有利于“碳中和”,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节能减排,不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符合题意;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D、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减少汽油等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符合“向污染宣战”的主题;B、焚烧秸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严禁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符合“向污染宣战”的主题;C、将废电池填埋,不能避免重金属污染,不符合“向污染宣战”的主题;D、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符合“向污染宣战”的主题。故选C。
10.D
【详解】A、该研究可将高压氢直接加注到汽车中供能,减少二氧化碳放出,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故A说法正确;
B、加氢站内甲醇原位制氢,因此可通过运输甲醇间接运输氢气,从而解决氢气的存放和运输问题,故B说法正确;
C、压缩机形成高压氢是将氢气分子间隔变小,从而减小氢气体积,故C说法正确;
D、CH3OH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原位制氢过程是甲醇不可能分解分解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A、混合物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是由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水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选项错误;
B、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O2属于单质,而CH4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选项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H2O属于氧化物,而KClO3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C选项错误;
D、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氢能使用时不排放污染物且可再生,属于清洁能源,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分类的知识,根据不同物质类别的定义进行区分。
12.A
【详解】A、工厂的锅炉用煤常加工成粉末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煤充分燃烧,进而能够减少煤的浪费,节约能源,选项正确;
B、点燃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放出热量,所以该反应是一个放出热量的反应,选项错误;
C、潮汐能、氢能、核能均属新能源,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选项错误;
D、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发出爆鸣声,说明该气体中含有氧气和可燃气体,但不一定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选项错误,故选A。
13.A
【详解】A、目前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选项A错误;
B、沼气是由植物发酵而产生的气体,属于可再生能源,选项B正确;
C、可燃冰是固态甲烷水合物,可以作为燃料,故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危机,选项C正确;
D、在一定条件下,当甲烷与空气达到一定比例时,即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会发生爆炸,选项D正确;
故选:A。
14.B
【详解】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方式合成,不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冰为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B
【详解】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碳达峰”实现。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利于“碳达峰”实现。
故选:B。
16.C
【详解】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虽然排放到高空,但是还是排到了空气中,没有减少污染物,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可以减小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A
【详解】A、丙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而HNO2中氢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丙物质不可能为HNO2,故A错误;
B、乙物质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是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形成酸雨,故B正确;
C、甲物质是一种单质,即为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C正确;
D、a物质是一种氮的氢化物,其中氮元素显示-3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则a为NH3,故D正确;
故选A。
18.B
【详解】
N2O5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石油不是清洁能源,也不可再生,说法错误
“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温度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上,说法错误
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说法正确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会改变,说法错误
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氧气与液氧的变化,说法错误
故选:B。
19.(1) 2Cu CH4 FeCl3
(2) 混合物 2 +3/+3价
【解析】(1)
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铜原子可表示为2Cu,故填:2Cu;
②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③氯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填:FeCl3;
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故填:SO42-;
(2)
①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则月球样品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②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个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则核外电子数为2,故填:2;
③氧化铁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填:+3。
20. 沼气(甲烷/CH4)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与氧气接触 > 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光和热 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填一种即可)
【详解】(1)“泽”指池沼,池沼中会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火”主要是指沼气(甲烷/CH4)在燃烧。
(2)①燃烧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②中红磷被沙子覆盖,未与氧气接触,对比②③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升温至260℃的过程中无烟煤未开始燃烧,无烟煤的着火点>260℃。
(3)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能使汽油充分燃烧是因为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蕴含煤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光和热能;
常见的新能源有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1. +1 B D
【详解】(1)HClO中氢元素化合价为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 x +(-2)=0,x=+1。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两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为氢气和一氧化碳,。
(3)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由汉字结构可知,钯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钯原子核内有46个质子,正确;
C.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46=2+8+X+18,X =18,错误。
故选B。
(4)A.纸张双面使用,利于节约资源,正确;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正确;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利于节约能源,正确;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D。
22.(1)吸附
(2) 石油 CaCO3
(3)14:3
(4)
【详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起吸附作用;
(2)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都不变,反应后钙、硫、碳、氧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2、12,反应前现有钙、硫、碳、氧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2、0、6,所以2X中应该有钙、碳、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6,所以X的化学式为:CaCO3;
(3)由图示可知,甲烷和水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生成物中一氧化碳与氢气的质量比为: 。
(4)二甲醚燃烧产物和甲烷相同,其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1)c
(2) CO C+O2CO2 2CO+O22CO2 O2 N2
(3) Cu2O 空气与燃料直接接触
【详解】(1)题干中提到的金刚,能刻玉,硬度大,和我们教材中的金刚石相似,金刚石的结构是c所示;
(2)木炭在炉子中从下至上依次发生了C+O2CO2 、C+CO22CO、2CO+O22CO2,故蓝色火焰是CO燃烧产生的;有二氧化碳产生的反应是C+O2CO2,2CO+O22CO2;
木炭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又因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不参与反应,氧气在空气充足条件也会有剩余,故此炉排放的炉气中,含量较多的是O2、N2和CO2。
(3)由图可知载体I发生,是CuO、Cu2O运输空气中的氧气, 载体 II是CuO、Cu2O将氧气运输至燃料反应器后的空载,故含氧量载体I载体 II;
燃料反应中发生的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氧气是是由CuO提供,由可知,氧化铜提供氧气后生成Cu2O,故产物除了CO2、H2O还有Cu2O;与传统的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技术是和CuO释放的氧气接触,避免了空气与燃料直接接触,便于捕集处理燃烧时产生的CO2,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4.(1) +1 O2
(2) 调大 上
【详解】(1)次氯酸(HCl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反应中等号左边有2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而等号右边除了X外,只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则X中还有2个氧原子,为O2。
(2)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氧气不足时,燃气灶或煤炉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此时应将灶具或炉具的进风口调大;由于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16+1×4=16,小于29,则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则应将报警器安装在厨房墙壁的上方。
25.(1)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2)
C/碳 化合
(3) 锌/锌粒/Zn 太阳能(合理即可)
(4)H2O
(5) 煤灰 能
【详解】(1)将煤磨成煤粉,是为了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利用率;
(2)“反应器”中主要反应为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显还原性;
将“分离器”分离出的物质用“热空气循环氧化”时,所发生的反应为铁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适合该流程发电用的清洁能源可以是太阳能、风能等;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还应补充H2O;
(5)由图可知,该流程主要产生的废弃物是煤灰;
该流程中利用煤和氧化铁反应发电并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液体燃料甲醇,能达成燃煤发电的“碳中和”。
26.(1) 空气 CH4
(2)除去H2S或分离出CH4
(3) 化合反应
(4) 将氮气和氢气干燥
(5)Fe2O3 H2O
【详解】(1)由图可知甲烷和水、空气反应生成氮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只有空气中含氮元素,所以该流程中为合成氨提供氮气的物质是空气;同样根据元素守恒,提供氢气的物质是CH4。
(2)①处加入Fe2O3·H2O的目的是除去H2S。
(3)K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钾(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4)图是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气的装置,装置中氮气和氨气反应生成了氨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装置中盛有浓硫酸,作用是起干燥作用。
(5)该流程中Fe2O3 H2O参与反应,最后又生成了它,故Fe2O3 H2O是参与循环的物质。
27.(1)化学
(2) 化合
(3) 属于 调小
(4)
【详解】(1)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2)气转液装置中发生反应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醇,。反应为多变一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甲醇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等分子数甲醇消耗氧气更少,故由天然气改为甲醇,空气的进风口应变小。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由图可知反应前缺少4个氢分子,图示为:。
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和水,。
28.(1) 释放 SO2/二氧化硫
(2) H2 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反应
(3) 液氮是不可燃,化学性质稳定,温度极低的液体 1:8
【解析】(1)
①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该过程释放能量。
②煤的燃烧产生SO2、NO2等能形成酸雨。
(2)
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1、6、1,反应后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1、0、1,则X的化学式为H2。
③由流程图可知,“洗涤塔”中发生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优点是使二氧化碳与水增加接触时间,使其充分反应。
(3)
①可燃冰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可燃冰样品常存放于液氮储存罐中,其原因为液氮是不可燃、化学性质稳定、温度极低的液体。
②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CH4分子,2个笼填充H2O分子,CH4分子与水分子个数比6:(46+2)=1:8。
29.(1) 21% 沸点 液氧
(2) 碳/C
(3)一氧化碳/CO
(4)
化合
【详解】(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过程I分离液态空气,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得到氮气和液态的氧气,即液氧;故答案为:21%;沸点;液氧;
(2)煤炭的主要成分为是碳;过程Ⅱ得到的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故答案为:碳或C;;
(3)过程Ⅲ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此过程中,一氧化碳夺取水中的氧,生成了二氧化碳,这种夺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所以过程Ⅲ体现还原性的物质为:一氧化碳;故答案为:一氧化碳或CO;
(4)过程IV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即可;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反应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
【点睛】要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得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熟记化石燃料中各物质的主要成分;能夺取氧的物质,才具有还原性;基本反应类型可根据其反应特征进行判断;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30.(1)CO
(2)
(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
(3)作燃料(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
(4)温室效应
(5) 过滤
【分析】由题干信息,甲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由图可知,甲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出甲是碳,化学式为:C,乙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是甲烷,化学式为:CH4,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由图可知,丙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出丙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O,故答案为:CO;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碳酸钙为原料,即碳酸钙和稀盐酸在室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即可;
由图中碳酸在室温下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在室温下可生成碳酸可知,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所以水和氧气可相互转化,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是碳,因甲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作燃料,碳也有其他的用途,合理即可,故答案为:作燃料(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
(4)二氧化碳过多会引发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故答案为:温室效应;
(5)根据过滤的定义可知,过滤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
捕捉CO2的原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在室温下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故答案为:过滤;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经常考的考点,碳及其氧化物的转化,则需要熟练掌握相互之间转化的反应条件和产物,及时归纳和总结。
31.(1) 催化剂 锥形瓶
H2
(2)①⑤
【详解】(1)实验1中,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2的反应容器是锥形瓶,实验2中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3是稀硫酸和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制取的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实验4分析可知,使用的是固体加热装置,故常温下不能迅速进行,实验室常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制取氨气反应物是多种,也是用固体加热装置,收集装置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说明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但不能证明气体能溶于水,故选:①⑤。
32.(1)长颈漏斗
(2) ①③④⑧⑨
(3) 试管 用弹簧夹加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 a
【详解】(1)a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因此选择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且需要控制气流,所以需要分液漏斗,因此选择的仪器为①③④⑧⑨;制备纯净氧气,选择排水法收集装置,因此选择 组成收集装置,故填:;①③④⑧⑨; 。
(3)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不需要加热,但是还需要反应容器,选择铁架台固定反应容器,故还需要试管;此时为了验证装置气密性,首先形成密闭装置,利用弹簧夹加紧橡胶管,此时向长颈漏斗内加水,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形成稳定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试管;用弹簧夹加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后,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从短口a进气,故填:;a。
33. 丙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氨气 否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丁 、 有充足的氧气
【详解】[猜想与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氨气,所以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故填: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氨气。
[实验探究]
(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如果颠倒,则气体通过B装置时会带出水蒸气,会对产物中是否含有水蒸气的检验造成干扰;故填:否。
(2)实验中甲烷的燃烧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用空气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水和二氧化碳,无法判断水和二氧化碳的来源,会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故填: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3)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E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说明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且与氧化铜能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即说明丁同学的猜想成立;故填:丁。
(4)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是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反思与交流]
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氧气;故填:有充足的氧气。
34.(1) 分子构成不同 3H2+CO2CH3OH+H2O
(2)化学
(3)AC
【详解】(1)因为每个CO是由1个C和1个O构成,每个CO 2是由1个C和2个O构成,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又因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2)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说法正确;
B、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故说法错误;
C、从图一可以看出,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故说法正确;
故选AC。
35.(1)D
(2) 不相同 C
(3)不正确
(4) 减少 不影响
(5)22:3
【详解】(1)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D。
(2)“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含义不相同;
(3)碳循环过程中,有单质碳参加反应,如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说法错误;
(4)方法一消耗了二氧化碳,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方法二:甲醇作燃料,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碳元素守恒,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液态物质应该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22: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2023年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数学模拟卷01(原卷+解析卷)

下一篇:8.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上学期广东省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