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选题
1.(2022秋·广东湛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 B.司马光砸缸 C.刻舟求剑 D.铁杵磨成针
2.(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下列防疫措施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开窗通风 B.酒精消毒 C.佩戴口罩 D.测量体温
3.(2022秋·广东珠海·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星火燎原 D.风吹草动
4.(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下列发明或技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山石雕成石窟 B.粮食酿制美酒
C.水车灌溉农田 D.罗盘指引航海
5.(2022秋·广东东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6.(2022秋·广东中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酒精挥发 C.木柴燃烧 D.水结成冰
7.(2022秋·广东清远·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 年春节,国家倡导“就地过年”,各地网络主播通过直播分享“年味儿”。下列直播间的春节民俗活动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 B.舞龙狮 C.蒸年糕 D.逛庙会
8.(2022秋·广东河源·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食盐溶解 C.石蜡熔化 D.木柴燃烧
9.(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四川省“9·5”泸定发生6.8级地震,全国人民纷纷投入抗震救灾的行动中,下列救援行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生命探测仪搜救幸存者 B.搭建防震帐篷安置灾民
C.为防止疫情发生每天进行消毒 D.救援队用液压顶顶起压在伤者身上的水泥大梁
10.(2022春·广东茂名·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2月,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筹备过程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裁剪吉祥物的布料 B.测试霓虹灯
C.试验火炬内燃料燃烧情况 D.打磨奖牌
1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面粉遇火发生爆炸 B.酒精燃烧
C.用氮气制硝酸 D.胆矾的研碎
12.(2022秋·广东梅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上浇油 B.立竿见影 C.凿壁偷光 D.春风化雨
13.(2022秋·广东清远·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14.(2022秋·广东汕头·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A.放烟花 B.贴对联
C.剪窗花 D.包饺子
15.(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水银制温度计 B.铜作导线
C.干冰作制冷剂 D.石油作燃料
16.(2022秋·广东湛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17.(2022秋·广东韶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燃烧匙
18.(2022秋·广东汕头·九年级统考期末)完成实验基本操作时,小红抽取实验项:准确量取8mL的水并加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9.(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0.(2022秋·广东河源·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 D.
21.(2022秋·广东潮州·九年级校考期末)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取用固体药品 B.闻药品味道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22.(2022秋·广东揭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而要用灯帽盖灭,其原因是
A.用嘴吹易引起中毒
B.用嘴吹,很可能将火焰从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酒精灯爆炸
C.能把酒精吹到空气中去
D.用嘴吹,火焰可能越旺
23.(2022秋·广东梅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酒精在生产生活中运用广泛,储存或运输酒精的罐体应贴上的标志是
A.B.C. D.
24.(2022秋·广东中山·九年级统考期末)走进化学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下列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A.对药品进行加热时,凑近加热仪器进行观察
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不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
2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仪器①锥形瓶 ②试管 ③烧杯 ④燃烧匙 ⑤集气瓶,能直接加热的是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6.(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仪器是进行化学实验重要的工具,不同的实验仪器有不同的功能。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盛放固体药品——广口瓶 B.盛少量试剂反应——锥形瓶
C.盛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火烧赤壁,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A、开窗通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C、佩戴口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
D、测量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C
【详解】A、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星火燎原,发生了燃烧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风吹草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山石雕成石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粮食酿制美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水车灌溉农田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罗盘指引航海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B。
5.D
【详解】A、原材料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成型过程中只是物质外形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晾干过程中只是水的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烧结过程中,原料中的成分转变为硅酸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玻璃破碎,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木柴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贴春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舞龙狮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蒸年糕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逛花街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8.D
【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为有新物质产生。
【详解】A、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食盐溶解过程无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无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木柴燃烧是木炭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A、用生命探测仪搜救幸存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搭建防震帐篷安置灾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为防止疫情发生每天进行消毒,消毒杀菌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救援队用液压顶顶起压在伤者身上的水泥大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识
【详解】A、裁剪吉祥物的布料,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测试霓虹灯,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炬内燃料燃烧,是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打磨奖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较容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看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11.D
【详解】A、面粉遇火能够燃烧进而发生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用氮气制硝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胆矾的研碎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火上浇油,涉及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立竿见影,涉及光的传播问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凿壁偷光,涉及光的传播问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春风化雨,涉及水的物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3.A
【详解】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的是金刚石的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正确;
B、氢气做清洁燃料,利用的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错误;
C、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利用高粱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错误:
D、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利用的是氮气在常温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学性质稳定,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4.A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详解】A、烟花中的火药燃烧时会放发光,故放烟花是利用了火药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贴对联,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C、剪窗花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D、包饺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15.D
【详解】A、水银常温下为液态,制作温度计利用了水银的热胀冷缩,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具有导电性,可用来制导线,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会吸热,可用来作制冷剂,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石油作燃料,利用了石油能燃烧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6.D
【详解】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是颜色、气味、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极难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描述的是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具有可燃性,描述的是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7.C
【详解】A、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需垫石棉网或陶土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故选项符合题意;
D、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D
【详解】A、倾倒液体,试剂瓶瓶塞要倒放,A错误;
B、量筒读数需要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错误;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触及酒精灯灯芯,C错误;
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D正确。
故选:D。
19.C
【详解】A、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错误;
B、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持平。错误;
C、加热液体药品应使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处,不能拿试管夹的短柄,正确;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于试管的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中,也不能与试管内壁接触,错误;
故选C。
20.D
【详解】A、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可以仰视或俯视读数,故A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故B操作错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酒精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故C操作错误;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呈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21.A
【详解】A、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A正确;
B、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要用手在瓶口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B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C错误;
D、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液体,故D错误。
故选:A。
22.B
【详解】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而要用灯帽盖灭,其原因是用嘴吹,很可能将火焰从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酒精灯爆炸,B正确;
故选B。
23.A
【详解】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故选A
24.C
【详解】A、对药品进行加热时,不能凑近加热仪器进行观察,防止造成伤害,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实验室很多气体都是有毒有害的,所以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应该“招气入鼻”,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防止造成污染,而且好多药品都有毒有害,故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此选项表述正确;
D、实验结束后,应该将废液进行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C。
25.A
【详解】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故②试管、④燃烧匙能直接加热;
故选A。
26.B
【详解】A、盛放固体药品——广口瓶;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盛少量试剂反应——试管;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盛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