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宁夏银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2016-2017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生活环境逐渐恶化,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μm(1m=106μm=109n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焚烧还田,以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资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故A正确;
B.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直径大于100nm,则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故B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应合理使用,故C错误;
D.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磷为植物生长元素,可导致水体污染;
B.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
C.农药会导致污染;
D.焚烧秸秆可导致环境污染.
2.(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多选)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少量的浓硫酸或浓NaOH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的水反复冲洗,再涂抹相应的药品
B.氢气还原氧化铜,一般先预热氧化铜,然后再通入氢气
C.浓硝酸需用细口棕色试剂瓶密封保存
D.实验室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必须对尾气进行吸收或处理
【答案】A,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图象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不存的氢气易爆炸,应通入氢气排尽空气,再加热,故B错误;
C.硝酸不稳定,易分解,可避光、低温保存,故C正确;
D.制备有毒气体应防止中毒,一般在通风厨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故D正确.
故选AB.
【分析】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应避免烫伤;
B.不纯的氢气易爆炸;
C.硝酸不稳定,易分解;
D.制备有毒气体应防止中毒.
3.(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配制0.1mol/L NaOH 溶液 B.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
C.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振荡后的分液操作 D.蒸馏分离酒精溶液中的酒精操作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配制溶液时,应该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不能用容量瓶溶解,故A错误;
B.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时,应该用玻璃杯搅拌,图示装置中缺少玻璃杯,故B错误;
C.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图示操作合理,故C正确;
D.冷凝管的通水方向错误,应该从下而上通水,冷凝效果更好,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B.蒸发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杯搅拌;
C.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溶液的密度,有机层在下层;
D.蒸馏操作中,冷凝管应该采用逆向通水.
4.(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分离下列三组混合物依次采取的方法正确的是:①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溶液 ②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和鸡蛋清(  )
A.渗析、蒸馏、萃取 B.分液、萃取、蒸馏
C.过滤、分液、聚沉 D.过滤、分液、渗析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解:①碳酸钙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
②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
③氯化钠溶液为溶液分散系,而鸡蛋清为胶体分散系,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则选择渗析法分离,
故选D.
【分析】①碳酸钙不溶于水; ②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 ③氯化钠溶液为溶液分散系,而鸡蛋清为胶体分散系,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以此来解答.
5.(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目前银川一中部分学生喜欢使用胶带,四氟乙烯(C2F4)是制作胶带胶黏剂的一种原料.
下面是关于四氟乙烯的几种说法:
①它是由碳、氟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它是由氟气(分子式为:F2)和碳组成的化合物
③它的分子中碳、氟两种元素的原子物质的量比为1:2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该物质是化合物,由C、F两种以上组成,故正确;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物质是混合物,该物质是纯净物,由C、F两种元素组成,而不是由氟气和碳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③分子中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系数之比,所以该分子中C、F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4=1:2,故正确;
故选C.
【分析】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物质是混合物;
③分子中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系数之比.
6.(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④加入过量盐酸;
⑤加入过量Na2CO3;
⑥过滤.
A.①⑤②⑥④③ 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②④⑥⑤③ D.①②⑤⑥④③
【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解:通过转化为沉淀的方法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可溶于水的Na2SO4和CaCl2杂质.可采取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与Na2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加过量Na2CO3溶液,与CaCl2和过量B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BaCO3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出上述步骤生成的沉淀→加适量盐酸,与过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操作中应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②⑤⑥④③,
故选D.
【分析】通过转化为沉淀的方法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可溶于水的Na2SO4和CaCl2杂质.要先加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Na2CO3溶液去除过量的钡离子和钙离子;注意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入的顺序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则无法除去;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BaCl2和Na2CO3溶液.
7.(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豆腐、肉冻、果冻的生产 B.工厂中设置的静电除尘装置
C.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 D.大气污染
【答案】D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A、豆浆、果冻和肉冻均为胶体,故用盐卤来生产豆腐、肉冻和果冻的生产均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A正确;
B、胶体中胶粒带电,故能发生电泳,故可以用静电装置除尘,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B正确;
C、河水是胶体,在入海口处遇到海水中的氯化钠,发生了胶体的聚沉,故导致三角洲的形成,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C正确;
D、大气污染是由一些有毒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到大气中有关,而有毒气体的微粒直径小于1nm,而雾霾中固体颗粒物的直径大于10nm,故和胶体的性质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豆浆、果冻和肉冻均为胶体;
B、胶体中胶粒带电,故能发生电泳;
C、河水是胶体;
D、大气污染是由一些有毒和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到大气中有关.
8.(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B.单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 D.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的简单分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两者属于包含关系,故A错误;
B、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故单质不是非电解质,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B正确;
C、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故溶液属于分散系,两者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在水溶液中或溶质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两者为被包含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B、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C、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在水溶液中或溶质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9.(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等质量的CO和N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密度一定相同 B.分子数一定相同
C.原子数一定相同 D.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密度ρ= ,由于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相同,则二者的密度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CO和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根据N=nNA= NA可知,二者含有的分子数一定相同,故B正确;
C.CO和N2为双原子分子,根据B可知二者分子数相同,则含有原子数也一定相同,故C正确;
D.CO和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根据n= 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密度ρ= ,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
B.CO和N2的摩尔质量相同,根据N=nNA= NA分析;
C.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结合N=nNA= NA分析;
D.根据n= 分析二者的物质的量.
10.(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7g NH3含有NA个电子
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H2O分子NA个
C.1molNa完全反应生成NaCl时,失去NA个电子
D.常温常压下,22.4LCO2中含有的CO2分子数小于NA个
【答案】B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1mol氨气含有10mol电子,故0.1mol氨气含有的电子数目为NA,故A正确;
B、标况下,水为液态,故B错误;
C、反应后钠元素的价态为+1价,故1mol钠失去1mol电子,为NA个,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分子个数小于NA个,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氨气的质量计算出氨气的物质的量及含有的电子数;
B、标况下,水为液态;
C、根据反应后钠元素的价态来分析;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11.(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gH2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1L1mol L﹣1KOH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
C.1molZn完全变为Zn2+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A
D.常温常压下,22.4L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答案】B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1个氢气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2g H2的物质的量= =1mol,含氢原子个数为2NA,故A错误;
B.溶液中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1L×1mol L﹣1 =1mol,氢氧化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所以含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个数为NA,故B正确;
C.1个Zn变为Zn2+时失去2个电子,1mol Zn变为Zn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Vm≠22.4L/mol,22.4L O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所以分子数不是NA,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1个氢气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B.依据n=CV 计算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依次计算钾离子数目;
C.1个Zn变为Zn2+时失去2个电子;
D.常温常压下Vm≠22.4L/mol.
12.(2016高一上·安庆期中)在NaCl、MgCl2、MgSO4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Na+)=0.1mol/L,c(Mg2+)=0.25mol/L,c(Cl﹣)=0.2mol/L,则c(SO42﹣)为(  )
A.0.15 mol/L B.0.10 mol/L C.0.25 mol/L D.0.20 mol/L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令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则:
0.10mol L﹣1×1+0.25mol L﹣1×2=0.20mol L﹣1×1+2c,
解得:c=0.20mol/L.
故选:D.
【分析】令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列式计算c值.据此判断.
13.(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2OH +CO2═CO32 +H2O
B.氧化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O2 +H2O═2OH
C.醋酸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CH3COOH+OH ═CH3COO +H2O
D.铁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2Fe+6H+═2Fe3++3H2↑
【答案】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为OH +CO2═HCO3 ,故A错误;
B.氧化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为Na2O+H2O═2OH +2Na+,故B错误;
C.醋酸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H3COOH+OH ═CH3COO +H2O,故C正确;
D.铁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B.氧化钠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C.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水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D.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14.(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将30mL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5mol/L B.0.03mol/L C.0.3mol/L D.0.04mol/L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稀释过程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氢氧化钠的浓度为:c(NaOH)= =0.03mol/L,
故选B.
【分析】稀释过程中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可列式计算出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5.(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下列反应可制取K2FeO4:2Fe(OH)3+3Cl2+10KOH 2K2FeO4+6KCl+8H2O.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钾元素化合价降低 B.Fe(OH)3发生氧化反应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Cl2是还原剂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2Fe(OH)3+3Cl2+10KOH 2K2FeO4+6KCl+8H2O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OH)3发生氧化反应,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为氧化剂,K元素化合价不变,只有B正确.
故选B.
【分析】2Fe(OH)3+3Cl2+10KOH 2K2FeO4+6KCl+8H2O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16.(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某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u2+、Na+、SO42﹣、Cl﹣ B.Ba2+、Na+、OH﹣、SO42﹣
C.OH﹣、HCO3﹣、Ca2+、Na+ D.K+、Na+、OH﹣、NO3﹣
【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解:A.Cu2+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为无色溶液的条件,故A错误;
B.Ba2+、SO42﹣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OH﹣、HCO3﹣、Ca2+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K+、Na+、OH﹣、NO3﹣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是无色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无色溶液中不存在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
A.铜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
B.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C.钙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D.K+、Na+、OH﹣、NO3﹣离子之间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且为无色溶液.
17.(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将BaCl2溶液加入某无色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则沉淀不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Ag+ B.一定存在CO32﹣
C.一定存在SO42﹣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解:BaCl2溶液加入某无色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则沉淀不溶解,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则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SO42﹣、SO32﹣,
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Ag+或SO42﹣,一定不存在CO32﹣,
故选D.
【分析】将BaCl2溶液加入某无色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则沉淀不溶解,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SO42﹣、SO32﹣,据此进行解答.
18.(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剂中必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B.通电后,氢氧化铁胶体向阴极运动
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A、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则必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正确;
B、胶体不带电,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通电后向阴极运动,故B错误;
C、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直径大小,而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B、胶体不带电;
C、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
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直径大小.
19.(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SO2+2Fe3++2H2O═SO42﹣+4H++2Fe2+,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r2O72﹣不能将SO2氧化 B.还原性:Cr3+>Fe2+>SO2
C.氧化性:Cr2O72﹣>Fe3+>SO2 D.两个反应中Fe3+均表现还原性
【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氧化性:Cr2O72﹣>Fe3+>SO2,还原性:Cr3+<Fe2+<SO2,则Cr2O72﹣能将SO2氧化,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还原性:Cr3+<Fe2+<SO2,故B错误;
C.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r2O72﹣>Fe3+>SO2,故C正确;
D.第一个反应中Fe3+得到电子被还原,第二个反应中Fe3+为氧化产物,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SO2+2Fe3++2H2O═SO42﹣+4H++2Fe2+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r2O72﹣>Fe3+>SO2,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Cr3+<Fe2+<SO2,以此来解答.
20.(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对于反应3Br2+6NaOH═5NaBr+NaBr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Br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
B.Br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被氧化的Br原子和被还原的Br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5:1
D.每生成1mol的NaBrO3转移10mol的电子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5价,其它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Br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
B.根据A知,溴是氧化剂和还原剂,故B正确;
C.5Br由0价降低到﹣1被还原,1Br由0价升高到+5被氧化,所以被氧化的Br原子和被还原的Br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故C错误;
D.生成1mol溴酸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5﹣0)=5mol,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3Br2+6NaOH═5NaBr+NaBrO3+3H2O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5价,所以Br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中5Br由0价降低到﹣1被还原,1Br由0价升高到+5被氧化,据此分析.
二、非选择题
21.(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下列物质:①Fe ②CO2③NaCl溶液 ④Cu(OH)2⑤熔融的MgCl2⑥NH4Cl溶液 ⑦盐酸⑧C2H5OH(酒精)( 用序号作答).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能导电的有   .
【答案】④⑤;②⑧;①③⑤⑥⑦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解:①Fe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
②CO2是化合物,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不含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③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④Cu(OH)2是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不含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⑤熔融的MgCl2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⑥NH4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⑦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⑧C2H5OH(酒精)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不含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所以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④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⑧,能导电的有①③⑤⑥⑦;
故答案为:④⑤;②⑧;①③⑤⑥⑦.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物质导电的条件:含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
22.(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4.5g水与    g磷酸(H3PO4)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是   .
【答案】24.5;1:4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4.5g水的物质的量为:n(H2O)= =0.25mol,与磷酸的分子数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则n(H3PO4)=0.25mol,m(H3PO4)=0.25mol×98g/mol=24.5g;
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0.25mol):(4×0.25mol)=1:4,
故答案为:24.5;1:4.
【分析】先根据n= 计算出水的物质的量,分子数相同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根据m=nM计算出需要磷酸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N=NA计算出含有O原子的物质的量.
23.(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    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这些OH﹣和    gNa+ 含有的电子数相同.
【答案】0.5mol;5mol;11.5g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n(OH﹣)= =0.5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0=5mol,0.5mol的Na+ 含有的电子数为5mol,所以钠离子的质量为:0.5mol×23g/mol=11.5g,故答案为:0.5mol;5mol;11.5g.
【分析】根据n= = ,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
24.(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从中取出1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稀释成100mL后,溶液的浓度为    mol/L.
【答案】0.4;0.4;0.04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4g NaOH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4mol/L;
溶液是均匀的,取出1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仍然为0.4mol/L;
取出10mL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0.01L×0.4mol/L=0.004mol,将该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4mol/L,
故答案为:0.4;0.4; 0.04.
【分析】根据n= 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 计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是均匀的,取出1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25.(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跟高锰酸钾反应来制取少量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将上述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
(2)反应中体现了浓盐酸的   、   .(填性质)
(3)若反应中产生了的Cl2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为4.48L,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作氧化剂的浓盐酸是   mol.
【答案】(1)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还原性;酸性
(3)0.4;0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在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能拆的物质由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故能拆的物质为高锰酸钾、盐酸、KCl和MnCl2,故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2)在此反应中,10mol浓盐酸被氧化为氯气,做还原剂,显示还原性;6mol盐酸形成了盐,做了酸,显示酸性,故此反应体现了盐酸的还原性和酸性,故答案为:还原性和酸性;(3)标况下4.48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氯气中的氯元素是由﹣1价变为0价,故当生成0.2mol氯气时转移0.4mol电子;在此反应中,浓盐酸做还原剂和酸,不做氧化剂,故做氧化剂的盐酸为0mol,故答案为:0.4;0.
【分析】(1)在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能拆的物质由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2)在此反应中,浓盐酸部分被氧化为氯气,部分形成了盐;(3)求出氯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氯气中的氯元素是由﹣1价变为0价来分析;在此反应中,浓盐酸做还原剂和酸.
三、实验题
26.(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在溶液中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
(1)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后,并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21.4gKIO3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2)实验结束后分离I2和K2SO4溶液所用的试剂是   
A.Na2SO4溶液 B.酒精 C. CCl4 D.食盐水
所用的分离方法是   ,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出现什么现象可以确定该食盐中含碘   .
(3)上面实验中用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若配制0.5mol/L的稀硫酸溶液450mL,需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    mL,配制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填序号)   .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100mL容量瓶
E.50mL 量筒 F.胶头滴管 G.烧杯 H.500mL容量瓶
(4)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溶解的时候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
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1)5:1;0.5
(2)C;萃取分液;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溶液为紫红色则说明有碘
(3)13.6;CEFGH
(4)A;C;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解:(1)反应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的反应实质是IO3﹣+5I﹣+6H+═3I2+3H2O, 在此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I2,且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质量之比为5:1;反应中当有1molKIO3反应时,转移5mol电子,故当21.4g即0.1mol KIO3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0.5mol,
故答案为: ;5:1;0.5;(2)I2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将I2从K2SO4溶液中分离,应采取萃取分液的方法来分离,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选用的萃取剂的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碘单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萃取剂与水互不相溶;溶质、萃取剂和水三者间互不反应,故应选四氯化碳,萃取后,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故分液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呈紫红色,
故答案为:C;萃取分液;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溶液为紫红色则说明有碘;(3)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可知:0.5mol/L×0.5L×98g/mol=1.84g/cm3×VmL×98%,解得:V=13.6mL;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可知选用的仪器是50mL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选CEFGH,故答案为:13.6;CEFGH;(4)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A选;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会造成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则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C选;
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洗涤量筒,但洗涤液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溶质偏多,则浓度偏高,故D选;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则会造成浓度偏低,故E不选.
故选ACD.
【分析】(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情况来标电子转移情况;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出电子的转移的物质的量;(2)分离I2和K2SO4溶液用萃取的方法,而萃取水溶液中的碘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做萃取剂;(3)利用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来选择使用的仪器;(4)根据c= ,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27.(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为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一中鼹鼠科学社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1)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2)制备时,将   逐滴滴加至   中,待液体呈   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   .
(3)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型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这叫   现象,证明Sb2S3胶粒带   电荷.
(4)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
【答案】(1)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2)饱和氯化铁溶液;沸水;红褐;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3)电泳;负
(4)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
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答案为: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2)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故答案为:饱和氯化铁溶液;沸水;红褐;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3)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型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说明胶体微粒吸附的是负电荷,此现象是胶体的电泳现象,
故答案为:电泳;负;(4)可以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否则是溶液,
故答案为: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
【分析】(1)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不同分析判断;(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方法是箱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3)胶体具有电泳现象,证明交替为例吸附带电离子;(4)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2016-2017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生活环境逐渐恶化,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μm(1m=106μm=109n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焚烧还田,以增加土壤肥力
2.(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多选)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少量的浓硫酸或浓NaOH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的水反复冲洗,再涂抹相应的药品
B.氢气还原氧化铜,一般先预热氧化铜,然后再通入氢气
C.浓硝酸需用细口棕色试剂瓶密封保存
D.实验室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必须对尾气进行吸收或处理
3.(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配制0.1mol/L NaOH 溶液 B.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
C.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振荡后的分液操作 D.蒸馏分离酒精溶液中的酒精操作
A.A B.B C.C D.D
4.(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分离下列三组混合物依次采取的方法正确的是:①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溶液 ②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和鸡蛋清(  )
A.渗析、蒸馏、萃取 B.分液、萃取、蒸馏
C.过滤、分液、聚沉 D.过滤、分液、渗析
5.(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目前银川一中部分学生喜欢使用胶带,四氟乙烯(C2F4)是制作胶带胶黏剂的一种原料.
下面是关于四氟乙烯的几种说法:
①它是由碳、氟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它是由氟气(分子式为:F2)和碳组成的化合物
③它的分子中碳、氟两种元素的原子物质的量比为1:2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④加入过量盐酸;
⑤加入过量Na2CO3;
⑥过滤.
A.①⑤②⑥④③ 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②④⑥⑤③ D.①②⑤⑥④③
7.(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豆腐、肉冻、果冻的生产 B.工厂中设置的静电除尘装置
C.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 D.大气污染
8.(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B.单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 D.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9.(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等质量的CO和N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密度一定相同 B.分子数一定相同
C.原子数一定相同 D.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10.(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7g NH3含有NA个电子
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H2O分子NA个
C.1molNa完全反应生成NaCl时,失去NA个电子
D.常温常压下,22.4LCO2中含有的CO2分子数小于NA个
11.(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gH2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1L1mol L﹣1KOH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
C.1molZn完全变为Zn2+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A
D.常温常压下,22.4L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12.(2016高一上·安庆期中)在NaCl、MgCl2、MgSO4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Na+)=0.1mol/L,c(Mg2+)=0.25mol/L,c(Cl﹣)=0.2mol/L,则c(SO42﹣)为(  )
A.0.15 mol/L B.0.10 mol/L C.0.25 mol/L D.0.20 mol/L
13.(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2OH +CO2═CO32 +H2O
B.氧化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O2 +H2O═2OH
C.醋酸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CH3COOH+OH ═CH3COO +H2O
D.铁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2Fe+6H+═2Fe3++3H2↑
14.(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将30mL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5mol/L B.0.03mol/L C.0.3mol/L D.0.04mol/L
15.(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下列反应可制取K2FeO4:2Fe(OH)3+3Cl2+10KOH 2K2FeO4+6KCl+8H2O.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钾元素化合价降低 B.Fe(OH)3发生氧化反应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Cl2是还原剂
16.(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某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u2+、Na+、SO42﹣、Cl﹣ B.Ba2+、Na+、OH﹣、SO42﹣
C.OH﹣、HCO3﹣、Ca2+、Na+ D.K+、Na+、OH﹣、NO3﹣
17.(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将BaCl2溶液加入某无色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则沉淀不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Ag+ B.一定存在CO32﹣
C.一定存在SO42﹣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8.(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剂中必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B.通电后,氢氧化铁胶体向阴极运动
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
19.(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SO2+2Fe3++2H2O═SO42﹣+4H++2Fe2+,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r2O72﹣不能将SO2氧化 B.还原性:Cr3+>Fe2+>SO2
C.氧化性:Cr2O72﹣>Fe3+>SO2 D.两个反应中Fe3+均表现还原性
20.(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对于反应3Br2+6NaOH═5NaBr+NaBr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Br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
B.Br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被氧化的Br原子和被还原的Br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5:1
D.每生成1mol的NaBrO3转移10mol的电子
二、非选择题
21.(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下列物质:①Fe ②CO2③NaCl溶液 ④Cu(OH)2⑤熔融的MgCl2⑥NH4Cl溶液 ⑦盐酸⑧C2H5OH(酒精)( 用序号作答).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能导电的有   .
22.(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4.5g水与    g磷酸(H3PO4)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是   .
23.(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    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这些OH﹣和    gNa+ 含有的电子数相同.
24.(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从中取出1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稀释成100mL后,溶液的浓度为    mol/L.
25.(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实验室里常用浓盐酸跟高锰酸钾反应来制取少量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将上述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
(2)反应中体现了浓盐酸的   、   .(填性质)
(3)若反应中产生了的Cl2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为4.48L,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作氧化剂的浓盐酸是   mol.
三、实验题
26.(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3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在溶液中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
(1)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后,并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21.4gKIO3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2)实验结束后分离I2和K2SO4溶液所用的试剂是   
A.Na2SO4溶液 B.酒精 C. CCl4 D.食盐水
所用的分离方法是   ,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出现什么现象可以确定该食盐中含碘   .
(3)上面实验中用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若配制0.5mol/L的稀硫酸溶液450mL,需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    mL,配制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填序号)   .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100mL容量瓶
E.50mL 量筒 F.胶头滴管 G.烧杯 H.500mL容量瓶
(4)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溶解的时候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
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27.(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为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一中鼹鼠科学社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1)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2)制备时,将   逐滴滴加至   中,待液体呈   后,停止加热;反应方程式为   .
(3)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型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这叫   现象,证明Sb2S3胶粒带   电荷.
(4)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氢氧化铁是胶体: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资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故A正确;
B.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直径大于100nm,则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故B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应合理使用,故C错误;
D.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磷为植物生长元素,可导致水体污染;
B.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
C.农药会导致污染;
D.焚烧秸秆可导致环境污染.
2.【答案】A,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图象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不存的氢气易爆炸,应通入氢气排尽空气,再加热,故B错误;
C.硝酸不稳定,易分解,可避光、低温保存,故C正确;
D.制备有毒气体应防止中毒,一般在通风厨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故D正确.
故选AB.
【分析】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应避免烫伤;
B.不纯的氢气易爆炸;
C.硝酸不稳定,易分解;
D.制备有毒气体应防止中毒.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配制溶液时,应该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不能用容量瓶溶解,故A错误;
B.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时,应该用玻璃杯搅拌,图示装置中缺少玻璃杯,故B错误;
C.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图示操作合理,故C正确;
D.冷凝管的通水方向错误,应该从下而上通水,冷凝效果更好,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
B.蒸发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杯搅拌;
C.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溶液的密度,有机层在下层;
D.蒸馏操作中,冷凝管应该采用逆向通水.
4.【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解:①碳酸钙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
②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
③氯化钠溶液为溶液分散系,而鸡蛋清为胶体分散系,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则选择渗析法分离,
故选D.
【分析】①碳酸钙不溶于水; ②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 ③氯化钠溶液为溶液分散系,而鸡蛋清为胶体分散系,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以此来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该物质是化合物,由C、F两种以上组成,故正确;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物质是混合物,该物质是纯净物,由C、F两种元素组成,而不是由氟气和碳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③分子中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系数之比,所以该分子中C、F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4=1:2,故正确;
故选C.
【分析】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物质是混合物;
③分子中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系数之比.
6.【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解:通过转化为沉淀的方法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可溶于水的Na2SO4和CaCl2杂质.可采取加水溶解→加入过量BaCl2溶液,与Na2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加过量Na2CO3溶液,与CaCl2和过量B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BaCO3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出上述步骤生成的沉淀→加适量盐酸,与过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加热蒸发得到晶体.
操作中应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②⑤⑥④③,
故选D.
【分析】通过转化为沉淀的方法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可溶于水的Na2SO4和CaCl2杂质.要先加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用Na2CO3溶液去除过量的钡离子和钙离子;注意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要先除硫酸根离子,然后再除钙离子,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如果加入的顺序反了,过量的钡离子则无法除去;盐酸要放在最后,来除去过量的BaCl2和Na2CO3溶液.
7.【答案】D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A、豆浆、果冻和肉冻均为胶体,故用盐卤来生产豆腐、肉冻和果冻的生产均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A正确;
B、胶体中胶粒带电,故能发生电泳,故可以用静电装置除尘,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B正确;
C、河水是胶体,在入海口处遇到海水中的氯化钠,发生了胶体的聚沉,故导致三角洲的形成,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C正确;
D、大气污染是由一些有毒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到大气中有关,而有毒气体的微粒直径小于1nm,而雾霾中固体颗粒物的直径大于10nm,故和胶体的性质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豆浆、果冻和肉冻均为胶体;
B、胶体中胶粒带电,故能发生电泳;
C、河水是胶体;
D、大气污染是由一些有毒和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到大气中有关.
8.【答案】B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的简单分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两者属于包含关系,故A错误;
B、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故单质不是非电解质,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B正确;
C、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故溶液属于分散系,两者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在水溶液中或溶质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故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两者为被包含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B、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C、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在水溶液中或溶质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9.【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密度ρ= ,由于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相同,则二者的密度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CO和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根据N=nNA= NA可知,二者含有的分子数一定相同,故B正确;
C.CO和N2为双原子分子,根据B可知二者分子数相同,则含有原子数也一定相同,故C正确;
D.CO和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根据n= 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密度ρ= ,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
B.CO和N2的摩尔质量相同,根据N=nNA= NA分析;
C.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结合N=nNA= NA分析;
D.根据n= 分析二者的物质的量.
10.【答案】B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1mol氨气含有10mol电子,故0.1mol氨气含有的电子数目为NA,故A正确;
B、标况下,水为液态,故B错误;
C、反应后钠元素的价态为+1价,故1mol钠失去1mol电子,为NA个,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分子个数小于NA个,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氨气的质量计算出氨气的物质的量及含有的电子数;
B、标况下,水为液态;
C、根据反应后钠元素的价态来分析;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11.【答案】B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解:A.1个氢气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2g H2的物质的量= =1mol,含氢原子个数为2NA,故A错误;
B.溶液中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1L×1mol L﹣1 =1mol,氢氧化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所以含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个数为NA,故B正确;
C.1个Zn变为Zn2+时失去2个电子,1mol Zn变为Zn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Vm≠22.4L/mol,22.4L O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所以分子数不是NA,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1个氢气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B.依据n=CV 计算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依次计算钾离子数目;
C.1个Zn变为Zn2+时失去2个电子;
D.常温常压下Vm≠22.4L/mol.
12.【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令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则:
0.10mol L﹣1×1+0.25mol L﹣1×2=0.20mol L﹣1×1+2c,
解得:c=0.20mol/L.
故选:D.
【分析】令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列式计算c值.据此判断.
13.【答案】C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解: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为OH +CO2═HCO3 ,故A错误;
B.氧化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为Na2O+H2O═2OH +2Na+,故B错误;
C.醋酸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H3COOH+OH ═CH3COO +H2O,故C正确;
D.铁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B.氧化钠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C.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水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D.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1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稀释过程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氢氧化钠的浓度为:c(NaOH)= =0.03mol/L,
故选B.
【分析】稀释过程中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可列式计算出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5.【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2Fe(OH)3+3Cl2+10KOH 2K2FeO4+6KCl+8H2O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OH)3发生氧化反应,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为氧化剂,K元素化合价不变,只有B正确.
故选B.
【分析】2Fe(OH)3+3Cl2+10KOH 2K2FeO4+6KCl+8H2O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16.【答案】D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解:A.Cu2+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为无色溶液的条件,故A错误;
B.Ba2+、SO42﹣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OH﹣、HCO3﹣、Ca2+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K+、Na+、OH﹣、NO3﹣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是无色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无色溶液中不存在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
A.铜离子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要求;
B.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C.钙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D.K+、Na+、OH﹣、NO3﹣离子之间不满足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且为无色溶液.
17.【答案】D
【知识点】常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解:BaCl2溶液加入某无色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则沉淀不溶解,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则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SO42﹣、SO32﹣,
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Ag+或SO42﹣,一定不存在CO32﹣,
故选D.
【分析】将BaCl2溶液加入某无色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则沉淀不溶解,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SO42﹣、SO32﹣,据此进行解答.
18.【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A、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则必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正确;
B、胶体不带电,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通电后向阴极运动,故B错误;
C、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直径大小,而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B、胶体不带电;
C、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
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直径大小.
19.【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氧化性:Cr2O72﹣>Fe3+>SO2,还原性:Cr3+<Fe2+<SO2,则Cr2O72﹣能将SO2氧化,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还原性:Cr3+<Fe2+<SO2,故B错误;
C.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r2O72﹣>Fe3+>SO2,故C正确;
D.第一个反应中Fe3+得到电子被还原,第二个反应中Fe3+为氧化产物,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SO2+2Fe3++2H2O═SO42﹣+4H++2Fe2+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中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r2O72﹣>Fe3+>SO2,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Cr3+<Fe2+<SO2,以此来解答.
20.【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5价,其它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Br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
B.根据A知,溴是氧化剂和还原剂,故B正确;
C.5Br由0价降低到﹣1被还原,1Br由0价升高到+5被氧化,所以被氧化的Br原子和被还原的Br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5,故C错误;
D.生成1mol溴酸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5﹣0)=5mol,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3Br2+6NaOH═5NaBr+NaBrO3+3H2O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和+5价,所以Br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中5Br由0价降低到﹣1被还原,1Br由0价升高到+5被氧化,据此分析.
21.【答案】④⑤;②⑧;①③⑤⑥⑦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解:①Fe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
②CO2是化合物,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不含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③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④Cu(OH)2是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不含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⑤熔融的MgCl2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⑥NH4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⑦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
⑧C2H5OH(酒精)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不含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所以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④⑤,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⑧,能导电的有①③⑤⑥⑦;
故答案为:④⑤;②⑧;①③⑤⑥⑦.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物质导电的条件:含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
22.【答案】24.5;1:4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4.5g水的物质的量为:n(H2O)= =0.25mol,与磷酸的分子数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则n(H3PO4)=0.25mol,m(H3PO4)=0.25mol×98g/mol=24.5g;
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0.25mol):(4×0.25mol)=1:4,
故答案为:24.5;1:4.
【分析】先根据n= 计算出水的物质的量,分子数相同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根据m=nM计算出需要磷酸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N=NA计算出含有O原子的物质的量.
23.【答案】0.5mol;5mol;11.5g
【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n(OH﹣)= =0.5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0=5mol,0.5mol的Na+ 含有的电子数为5mol,所以钠离子的质量为:0.5mol×23g/mol=11.5g,故答案为:0.5mol;5mol;11.5g.
【分析】根据n= = ,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
24.【答案】0.4;0.4;0.04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解:4g NaOH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此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4mol/L;
溶液是均匀的,取出1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仍然为0.4mol/L;
取出10mL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0.01L×0.4mol/L=0.004mol,将该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4mol/L,
故答案为:0.4;0.4; 0.04.
【分析】根据n= 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 计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是均匀的,取出1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25.【答案】(1)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还原性;酸性
(3)0.4;0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1)在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能拆的物质由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故能拆的物质为高锰酸钾、盐酸、KCl和MnCl2,故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2)在此反应中,10mol浓盐酸被氧化为氯气,做还原剂,显示还原性;6mol盐酸形成了盐,做了酸,显示酸性,故此反应体现了盐酸的还原性和酸性,故答案为:还原性和酸性;(3)标况下4.48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氯气中的氯元素是由﹣1价变为0价,故当生成0.2mol氯气时转移0.4mol电子;在此反应中,浓盐酸做还原剂和酸,不做氧化剂,故做氧化剂的盐酸为0mol,故答案为:0.4;0.
【分析】(1)在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能拆的物质由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2)在此反应中,浓盐酸部分被氧化为氯气,部分形成了盐;(3)求出氯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氯气中的氯元素是由﹣1价变为0价来分析;在此反应中,浓盐酸做还原剂和酸.
26.【答案】(1)5:1;0.5
(2)C;萃取分液;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溶液为紫红色则说明有碘
(3)13.6;CEFGH
(4)A;C;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解:(1)反应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的反应实质是IO3﹣+5I﹣+6H+═3I2+3H2O, 在此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I2,且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质量之比为5:1;反应中当有1molKIO3反应时,转移5mol电子,故当21.4g即0.1mol KIO3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0.5mol,
故答案为: ;5:1;0.5;(2)I2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将I2从K2SO4溶液中分离,应采取萃取分液的方法来分离,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选用的萃取剂的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碘单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萃取剂与水互不相溶;溶质、萃取剂和水三者间互不反应,故应选四氯化碳,萃取后,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故分液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下层,呈紫红色,
故答案为:C;萃取分液;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溶液为紫红色则说明有碘;(3)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可知:0.5mol/L×0.5L×98g/mol=1.84g/cm3×VmL×98%,解得:V=13.6mL;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可知选用的仪器是50mL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选CEFGH,故答案为:13.6;CEFGH;(4)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A选;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会造成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则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C选;
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洗涤量筒,但洗涤液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溶质偏多,则浓度偏高,故D选;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则会造成浓度偏低,故E不选.
故选ACD.
【分析】(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情况来标电子转移情况;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出电子的转移的物质的量;(2)分离I2和K2SO4溶液用萃取的方法,而萃取水溶液中的碘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做萃取剂;(3)利用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来选择使用的仪器;(4)根据c= ,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来分析误差.
27.【答案】(1)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2)饱和氯化铁溶液;沸水;红褐;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3)电泳;负
(4)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解:(1)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
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答案为: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2)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故答案为:饱和氯化铁溶液;沸水;红褐;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3)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型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说明胶体微粒吸附的是负电荷,此现象是胶体的电泳现象,
故答案为:电泳;负;(4)可以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否则是溶液,
故答案为: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出现光亮的通道的是胶体.
【分析】(1)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不同分析判断;(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方法是箱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3)胶体具有电泳现象,证明交替为例吸附带电离子;(4)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吉林省长春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下一篇:广东省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