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关于合理用药和食品添加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OTC”标识
B.为了使婴儿对食品有浓厚兴趣,可以在婴儿食品中加大量着色剂
C.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某些疾病,没有副作用
D.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其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
2.《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理膳食,能提高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五谷”富含淀粉,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蔗糖
B.“五畜”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淀粉通过发酵法制得的乳酸[CH CH(OH)COOH]是乙酸的同系物
D.食盐水可以破坏蛋白质结构,用盐水漱口可以杀灭病毒
3.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聚氯丙烯为原料制作医用外科口罩
B.三元催化器是汽车排气系统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
C.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可进行金属制品探伤
D.能量转换率高和长时供电的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领域
4.(2021高三上·海拉尔月考)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中主要涉及吸热反应的是(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苏轼《石炭》:“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C.于谦《咏煤炭》:“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
D.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下列物质的名称正确的是( )
A.聚异戊二烯:
B.生石膏:CaSO4·2H2O
C.麦芽糖:C6H12O6
D.乙二酸:
6.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 →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通常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等
C.少量NO2和足量SO2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的沉淀只有BaSO4
D.Na2O2和SO2均有漂白性,将二者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最后均变为无色
8.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聚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B.16g甲烷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 4NA
C.常温常压下,15g甲基(-CH )含有电子数为 9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CCl 中所含氯原子数目为2NA
9.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
A.HCl中的化学键是共价键,则同主族的钠形成的NaCl中的化学键也是共价键
B.2Cu+O22CuO,则同族的硫也有Cu+SCuS
C.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则N2H4与HCl反应生成N2H6Cl2
D.CO2与Na2O2反应只生成Na2CO3和O2,则SO2与Na2O2反应只生成Na2SO3和O2
1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且有分层现象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不溶于四氯化碳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过量稀盐酸 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将SO 通入酸性KMnO 溶液 溶液褪色 SO 具有还原性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向冷却液中加入新制Cu(OH) ,加热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
A.A B.B C.C D.D
11.最近科学发现,一种形状像蝴蝶结的有机分子Bowtiediene,其形状和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4
B.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碳碳三键的链烃只有一种
12.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图①可用于制备和收集 SO
B.图②可灼烧海带
C.图③可证明氧化性:Cl >Br >I
D.图④可进行喷泉实验
13.抗坏血酸(即维生素 C)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果罐头中加入抗坏血酸作抗氧化剂
B.抗坏血酸能发生酯化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
C.1mol脱氢抗坏血酸与足量 Na反应生成22.4 L(标准状况下)H
D.抗坏血酸能使酸性KMnO 溶液褪色,脱氢抗坏血酸则不能
14.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B.乙烯、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中
C.环己烷( )和苯( )均属于不饱和烃
D.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15.短周期元素W、X、Z、Y、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它们形成如图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X<Y<N<Z
B.N的含氧酸酸性比Y的强
C.Z、N都能与X形成有漂白性的物质,且漂白原理相似
D.该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结构
16.如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在电池工作时向O2所在的铂电极移动
B.电子由呼气的铂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O2所在的铂电极
C.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
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CH2OH + 3H2O-12e- = 2CO2↑ + 12H+
17.由甲醇制备二甲醚涉及如下反应:
①2CH3OH(g) C2H4(g)+2H2O(g) △H1;
2CH3OH(g) CH3OCH3(g)+H2O(g) △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1<△H2
B.反应②为吸热反应
C.C2H4(g)+H2O(g) CH3OCH3(g) △H=-5.2kJ mol-1
D.相同条件下,CH3OCH3(g)比C2H4(g)稳定
18.某实验小组用0.1 mol·L-1 Na2S2O3溶液和0.1 mol·L-1 H2SO4溶液为反应物,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温度/℃ H2SO4溶液体积/mL Na2S2O3溶液体积/mL H2O体积/mL 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s
Ⅰ 30 10 5 5 t1
Ⅱ 30 5 5 a t2
Ⅲ 60 10 5 5 t3
已知:①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 S↓+ H2O ②实验结果:t2>t1>t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 10
B.对比实验Ⅰ、Ⅲ可知,升高温度能加快该反应速率
C.除了用产生沉淀所需时间,还可以用产生气泡所需时间来记录和比较反应速率
D.进行实验Ⅰ、Ⅱ时,可依次向试管中加入H2SO4溶液、H2O、Na2S2O3溶液
19.向2L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CO(g)和2mol H2S(g),发生反应CO(g) + H2S(g) COS(g) + H2 (g),反应5min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COS(g)体积分数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H2S的平衡转化率均为60%
B.v(COS) = v(H2S) = 0.12 mol L-1 min-1
C.将绝热恒容容器改为恒温恒容容器,反应达平衡时间大于5min,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由保持不变或容器压强不变,均可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2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B.已知2H2(g)+O2(g)=2H2O(g) ΔH=-571.6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
C.已知HI(g) 1/2H2(g)+1/2I2(s) ΔH=-26.5kJ·mol-1,由此可知,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I气体,充分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的热量
D.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ΔH=-57.3kJ·mol-1,H2SO4(aq)+Ca(OH)2(aq)=CaSO4(s)+2H2O(l) ΔH=-114.6kJ·mol-1
二、填空题
2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如下:N2 + 3H2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2和2.0mol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NH3) 0 0.24 0.36 0.40 0.40
(1)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 = 。
(2)250s时,H2的转化率为 。
(3)已知N≡N的键能为946kJ/mol,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kJ。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 。
(4)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 。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
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NH3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上述条件下,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
C.为了提高N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H2的浓度
D.250~350s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反应停止
22.为验证甲烷的某些化学性质,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共热制甲烷,方程式如下:。已知甲烷可被CuO氧化,方程式如下:。实验所需装置如图甲所示(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B中试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装置A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编号),仪器a的名称是 。
(2)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的试剂为 。
(3)装置E、F中的现象分别是 , 。
(4)装置K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收集气体后对装置M中的混合气体进行光照,装置M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黄绿色变浅、 、有白雾产生、装置H中的导管内液面上升。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来生产铝锭,其电解的氧化铝纯度不得低于 98.2%,而天然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含量为 50%~70%,杂质主要为 SiO2、Fe2O3、MgO 等。工业生产铝锭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一些难溶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 pH 如表所示:
沉淀物 Al(OH)3 Fe(OH)3 Mg(OH)2
开始沉淀 pH(离子初始浓度为 0.01mol·L-1) 4 2.3 10.4
完全沉淀 pH(离子浓度<10-5mol·L-1) 5.2 3.2 1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粉碎的目的 ;步骤②③④中操作均为 ;固体A的化学式为 ;
(2)物质 C 可以为 (填序号)
a.Fe b.氨 c.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
(3)步骤③中调节溶液 pH 的数值范围为 ;
(4)步骤④中溶液 E 主要含 Mg2+、Cl-等,故分离固体F时,必须对F进行洗涤。如何检验F是否洗涤干净 ;
(5)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高分子化合物H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其单体A不溶于水,可以发生如图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C的分子式是 。
(2)有机物A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 。
(4)的某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其结构简式为 。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分子中含两个甲基
③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7)写出高分子化合物H的结构简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解析】【解答】A.OTC是非处方标识,A错误;
B. 着色剂属于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B错误;
C. 阿司匹林有副作用,C错误;
D.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A. OTC(Over-The-Counter)药品,也被称为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生处方,可以在普通药店购买的药品,并且服用不需医生指导服用的药品;
B.着色剂属于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C.aspl又称乙酰水杨酸, 为水杨酸类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通风药中最常用的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过敏反应,胃黏膜损伤,肝脏伤寒等;
D.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注意用量。
2.【答案】B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A错误;
B.植物油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与溴水发成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B正确;
C.同系物结构通式一样,结构相似,C错误;
D.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食盐不属于重金属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大分子在生活中的性质和应用。
A.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B.植物油有不饱和键;
C.乳酸和乙酸结构不相似;
D.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病毒结构。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从化学成分上来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油脂是烃的衍生物。
其中,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种有机物。植物油在常温常压下一般为液态,称为油,而动物脂肪在常温常压下为固态,称为脂。油脂均为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油脂不但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油脂中的油含有不饱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而脂肪不能使溴水褪色。
3.【答案】A
【知识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聚氯丙烯受热可能产生氯化氢气体,是有毒的,A错误;
B.三元催化器会进一步将汽车尾气中有毒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等,B正确;
C.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放出穿透力很强的Y射线或中子射线,利用成像技术,就可以对金属制品拍照,以确定金属制品的完好性,C正确;
D. 能量转换率高和长时供电的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领域,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A.聚氯丙烯受热可能产生氯化氢气体,有毒;
B. 三元催化器它可将汽车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氧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当高温的汽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C.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放出穿透力很强的Y射线或中子射线,利用成像技术,就可以对金属制品拍照,以确定金属制品的完好性,C正确;
4.【答案】B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植物中的有机物燃烧产生CO2、H2O,反应过程放出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以C、CO、H2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高温时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符合题意;
C.体现了煤燃烧产生CO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升高,同时明亮,C不符合题意;
D.该诗句体现了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反应是放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以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氧化还原反应吸热;
5.【答案】B
【知识点】硫酸盐;羧酸简介;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A.聚异戊二烯 单体应有五个碳原子,A错误;
B.生石膏:CaSO4·2H2O,又叫二水硫酸钙,B正确;
C.麦芽糖:C12H22O11,C错误;
D.乙二酸有两个羧基,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的应用。
A.聚异戊二烯(POLYISOPRENE),是异戊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的聚合;
B.生石膏:CaSO4·2H2O,又叫二水硫酸钙, 二水石膏、水石膏或软石膏;
C.麦芽糖是二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12H22O11;
D.乙二酸:COOH-COOH。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键;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乙酸,只有这一种产物,原子利用率100%,A正确;
B.CH4 →CH3COOH 时,C-H键断裂,连接一个C,二氧化碳中C-O-又连接了甲烷断裂的H,B正确;
C.①→②放出能量:C-H键断裂吸收能量E,在形成C-C键时放出能量,比吸收的能量多,所以整体为放出能量,C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首先,根据反应历程分析甲烷,二氧化碳化学键的断裂以及生成乙酸时化学键形成的情况。明确反应的实质。
再分析选项。
A.反应物中的所有原子都转化为了生成物CH3COOH ;
B.CH4中的一个C-H键断裂,CO2中的一个C=O键断裂为-C-O-;
C.E反>E生,反应放出能量;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
7.【答案】C
【知识点】硝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铁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一份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份氢气,一份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份一氧化氮,B错误;
C.NO2与水生成硝酸,硝酸在水中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C正确;
D.二氧化硫和紫色石蕊生成亚硫酸,中强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用化学物质的常见反应。综合性比较强。
A.高锰酸钾和盐酸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铁与足量稀硫酸:Fe+H2SO4=FeSO4+H2 ↑;铁与足量稀硝酸:3Fe+8HNO3=3Fe(NO3)2+2NO↑+4H2O
C.NO2与水生成硝酸,硝酸在水中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又因为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使溶液颜色褪去变为无色,二氧化硫和紫色石蕊生成亚硫酸,中强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8.【答案】C
【知识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高分子材料;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A.聚乙烯(C2H4)n的最简式CH2物质的量为=2mol,CH2中含有2mol碳原子,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2NA,A错误;
B.甲烷中只有极性共价键为C-H,B错误;
C. 15g甲基(-CH )的物质的量为,1mol甲基含有9mol电子,即含有电子数为 9NA,C正确;
D.CCl4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表示,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应用。侧重于考查学生计算和分析能力。
物质的量
A.聚乙烯(C2H4)n的最简式CH2,根据最简式计算;
B.甲烷的物质的量=,极性共价键为C-H,1mol甲烷中有4molC-H,即4NA;
C. 甲基有9个电子。甲基化学式为-CH ,C有6个电子,H有1个电子,一共3个H
D.CCl4不是气体,是液体。
9.【答案】C
【知识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二氧化硫的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
【解析】【解答】A.NaCl中的化学键是离子键,A错误;
B.硫和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2Cu+SCu2S
C.乙烯与盐酸发生加成反应一氯乙烷,C错误;
D.Na2SO3具有还原性和O2不能共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反应
A.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有未成对电子);
B.硫的氧化性较弱;
C.烯与盐酸发生加成反应;
D.则 SO2与Na2O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a2SO4,没有氧气生成。
10.【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乙烯的化学性质;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溴乙烷的制取
【解析】【解答】A.1,2-二溴乙烷溶于四氯化碳,A错误;
B.不能排除Ag-的干扰,B错误;
C.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C正确;
D.新制Cu(OH) 可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性质反应和现象。
A.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不分层;
B.如果溶液中含有Ag-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解;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
D.新制Cu(OH) 可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应该先将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Cu(OH) 并煮沸。
淀粉水解的检验:
(1) 在试管1中加入0.5g淀粉和4mL水,在试管2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硫酸溶液。分别加热试管3~4min。
(2) 把试管2中的一部分溶液倒入试管3中,留作下一步实验用。
(3) 向试管1和试管2中加入几滴碘溶液,观察现象。发现试管1的溶液呈蓝色(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试管2无明显现象。
(4) 向试管3中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值约为9~10。
(5) 另取一只试管4加入3mL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其中滴入4滴2%的硫酸铜溶液,立即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再取试管3中的水解液1mL滴入,振荡混合均匀后,用酒精灯加热煮沸,溶液颜色常有蓝色黄色绿色(黄蓝两色混合)红色等一系列变化。最终有红色沉淀生成。原因是氢氧化铜被还原生成红色难溶于水的氧化亚铜。
实验结论: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
淀粉的水解过程:先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糊精(淀粉不完全水解的产物),糊精继续水解生成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11.【答案】B,D
【知识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加成反应;分子式
【解析】【解答】A.C原子价电子数目是4个,该物质分子式是C5H4,A不符合题意;
B.有饱和C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B符合题意;
C.分子中有2个碳碳双键,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碳碳三键的链烃有CH≡C-CH2-C≡CH或CH≡C-C≡C-CH3,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分子式的判断;
B.有饱和C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C.碳碳双键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D.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2.【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氯、溴、碘的性质实验;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A.Cu和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A错误;
B.灼烧海带,应该选用坩埚,B错误;
C.可以证明氯气氧化性大于溴,但不能证明溴和碘的氧化性强弱,氯气和溴气都会通过淀粉碘化钾棉球,C错误
D.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使得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中实验装置的选择。
A.制备二氧化硫:Cu+2H2SO4(浓)CuSO4+2H2O+SO2↑,在集气瓶中收集,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避免对空气造成污染;
B.灼烧海带:三脚架,泥三角,坩埚;
C.棉球变为红棕色,氯气氧化性大于溴,氯气和溴气都会通过淀粉碘化钾棉球,棉球变蓝也只能说明碘的氧化性弱;
D.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使得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
13.【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人体必需维生素的来源及应用;加成反应;水解反应;酯化反应;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解析】【解答】A.抗坏血酸会在空气中氧化,可以做抗氧化剂,A正确;
B.抗坏血酸的官能团:羟基,碳碳双键,酯基,B正确;
C.1mol脱氢抗坏血酸中有2mol羟基,与足量Na可以生成1mol氢气,即22.4L,C正确;
D.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都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根据有机物的官能团推断它的性质。
首先分析抗坏血酸的官能团:羟基,碳碳双键,酯基,脱氢抗坏血酸有羟基,羰基,酯基。
再根据官能团推断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反应和性质。
抗坏血酸可以发生的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酯化反应,与钠发生反应。
脱氢抗坏血酸:水解反应,酯化反应,与钠发生反应。
碳碳双键和羟基都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
14.【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饱和烃与不饱和烃;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炔炔烃
【解析】【解答】A.碳酸钠,碳酸钙,都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错误;
B.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乙炔是直线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B正确;
C.环己烷是饱和烃,C错误;
D.只能说明含有C、H,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A.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B.乙烯平面型结构,键角120°,乙炔直线型结构;
C.环己烷是饱和烃,有一个不不饱和度;
D.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 一定含有C、H,O可能是氧气中的。
15.【答案】C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同周期半径从左往右,依次减小,A错误;
B.应该是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才能比较,B错误;
C.过氧化钠和ClO2都有强氧化性,即漂白性,C正确;
D.氢原子不满足八电子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推断和递变规律。
先分析如图物质,Z为+1价离子,则Z在第一主族短周期内,阴离子部分,X可以形成两个共价键,X为O,W可以形成一个共价键,W为H,又因为 W、X、Z、Y、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可知Z为Na,Y、N也为第三周期,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为6-1=5,Y为P,N为Cl。W、X、Z、Y、N依次为H、O、Na、P、Cl。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电子层数: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1到7)。
(2)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第一周期从1个到2个,其他周期从1个到8个;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0族除外);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4)金属性: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
(5)非金属性: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单质的还原性:同周期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7)单质的氧化性:同周期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8)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同周期元素,随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同主族元素,随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16.【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呼出气体的一极为负极,O2所在的电极为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正确;
B.电子由负极向正极,即电子由呼气的铂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O2所在的铂电极,B正确
C.根据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可以得出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根据电极反应式可以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C正确;
D.酒精在负极被氧气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醋酸:CH3CH2OH-4e-+H2O=4H++CH3COOH,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分析该酸性燃料电池,原理:酒精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酒精被氧化为乙酸,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呼出气体的一极为负极,O2所在的电极为正极。
原电池电极判断: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化合价升高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相对较强金属的一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化合价降低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
电子流向判断: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电流:正极向负极;
电子:负极向正极。
17.【答案】A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A.△H1=E1-E2=-29.1KJ/mol< △H2 =-23.9KJ/mol,A正确;
B. △H2 =-23.9KJ/mol<0,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
C.C2H4(g)+H2O(g) CH3OCH3(g) 由反应2-反应1得,所以 △H =-23.9-(-29.1)=5.2KJ/mol,C错误;
D. CH3OCH3(g)转化为C2H4(g),需要释放热量才能达到更稳定的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能量转化和计算。
分析图表,E1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E2表示化学键形成需要释放的能量,
2CH3OH(g) C2H4(g)+2H2O(g) ,△H1=E1-E2=-29.1KJ/mol;
2CH3OH(g) CH3OCH3(g)+H2O(g) △H2 =-23.9KJ/mol; △H1<△H2。
△H=E生-E反=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毁桥化学键的形成要释放能量,若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说明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比化学键的形成要释放能量多,该反应即为吸热反应,反之亦然。
1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解答】A.H2O体积 加上反应物的体积相等,才能进行比较, a = 10 ,A正确;
B.对比实验Ⅰ、Ⅲ,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温度越高,生成沉淀的时间越短,即速率越快,B正确;
C.产生气泡不仅时间长短不同,产生的速率也不同,无法作为反应速率比较的依据,C错误;
D. 依次向试管中加入H2SO4溶液、H2O、Na2S2O3溶液 ,保证H2SO4达到设定浓度,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分析图表, 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 S↓+ H2O,
相同温度下,H2SO4浓度越大,出现沉淀的时间就越短;H2SO4相同体积浓度下,温度越高,生成沉淀的时间越短,即速率越快。
探究实验应该控制变量,其余条件相同才能进行探究。
1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CO和H2S 参与反应的量为1/1,但是起始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转化率也不同,A错误;
B.由分析可知,v(COS) 正= v(H2S) 逆=,B错误;
C.绝热改为恒容,反应时间变成,则说明反应速率减慢,说明热量都被放出,C正确;
D.判断平衡状态,应该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保持不变,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一样,压强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反应5min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设平衡时COS的物质的量为ⅹ。
CO(g) + H2S(g) COS(g) + H2 (g) ,
起始: 1mol 2mol 0 0
变化: ⅹ ⅹ ⅹ ⅹ
平衡: 1-ⅹ 2-ⅹ ⅹ ⅹ
平衡时COS(g)体积分数为20% 。即,解得ⅹ=0.6。
CO平衡转化率:;CO和H2S的平衡转化率
v(COS) 正= v(H2S) 逆=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关系:反应速率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压强:气体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福催化剂,反应速率减慢;
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稀有气体或不参加反应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恒温恒容:虽然改变压强,但是未改变反应气体分压,即没有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故不改变反应速率;
恒温恒压:充入气体,使反应容器容积扩大,虽未减小压强但是减小反应气体分压,即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降低。
20.【答案】A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反应为放热反应,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更稳定,需要放出更多的热量,能量越低越稳定,△H为负值,△H值越小,A正确;
B.反应热中ΔH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燃烧热为反应热的一种,其ΔH为负值。 B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ΔH=-26.5kJ·mol-1 指理想反应时,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C错误;
D.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ΔH=-57.3kJ·mol-1 ,是固定值,所有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都是-57.3kJ·mol-1 ,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能量的转化。能区分各种反应热的定义和内涵。
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大越稳定。
能量低,本身结构稳定,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键能大。能量高,本身结构不稳定,需要吸收的热量低,键能小。
燃烧热: 是指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以1 mol可燃物作为标准来进行测定。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a.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b.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 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1;
c.以生成1mol水为基准。
21.【答案】(1)0.0012mol L-1 s-1
(2)30%
(3)46;A
(4)b
(5)D
【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 v(N2)=0.0012mol L-1 s-1 ,故答案为: 0.0012mol L-1 s-1 ;
(2)250s时H2转化率:,故答案为:30%;
(3)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946+3×436-6×391=-92kJ,这是生成2mol氨气释放的热量,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46kJ,故答案为:第1空、46;第2空、A;
(4)降低温度会减慢反应速率,a错误;
增大压强可以促进该反应向正向进行,b正确;恒容充入He,未改变气体分压,反应速率不会改变,c错误;
恒压,充入He,反应容器变大相当于减小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降低,d错误。故答案为:b。
(5)A.催化剂是为了改变反应速率,在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中,催化剂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正向进行,A正确;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氮气及时反应物又是生成物,B正确;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正向进行,氮气的转化率提高,C正确;
D.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仍在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的速率计算,能量转化。
分析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条件:一定温度恒容,2L容器。
起始:2 2 0
变化: 0.12 0.36 0.24
50s时:1.88 1.64 0.24 50s时, v(N2)=0.0012mol L-1 s-1
变化:0.2 0.6 0.4
250s: 1.8 1.4 0.40 250s时H2转化率:;
生成2molNH3需要断裂1mol N≡N ,3mol H-H ,形成6mol的 N-H ,
所以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946+3×436-6×391=-92kJ, 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46kJ。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压强:气体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福催化剂,反应速率减慢;
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稀有气体或不参加反应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恒温恒容:虽然改变压强,但是未改变反应气体分压,即没有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故不改变反应速率;
恒温恒压:充入气体,使反应容器容积扩大,虽未减小压强但是减小反应气体分压,即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降低。
22.【答案】(1)①;圆底烧瓶
(2)溶液未褪色;浓硫酸
(3)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MnO2+4H++2Cl—Mn2++Cl2↑+2H2O
(5)有油状液滴生成;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浓硫酸的性质;常用仪器及其使用;甲烷的取代反应
【解析】【解答】
答案
第1空、①
第2空、圆底烧瓶
答案
第1空、溶液未褪色
第2空、浓硫酸
答案
第1空、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第2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第1空、MnO2+4H++2Cl—Mn2++Cl2↑+2H2O
答案
第1空、有油状液滴生成
第2空、
【分析】
23.【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酸浸效率;过滤;SiO2
(2)b
(3)3.2 ≤ pH <4或3.2~4
(4)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硝酸,无现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也无现象说明洗涤干净
(5)2Al2O34 Al+3O2↑
【知识点】工业制金属铝;常见离子的检验;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除杂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粉碎的目的是为了加到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②③④ 的操作为过滤,固体A是不与盐酸反应的二氧化硅,故答案为:
第1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酸浸效率;第2空、过滤;第3空、SiO2;
(2)物质C 溶于滤液应为碱性,可以调节pH,又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故答案为:b;
(3) 步骤③ 中主要是为了去除氢氧化铁沉淀,有表中可知,氢氧化铁沉淀时的pH为2.3-3.2,完全沉淀分离,又不产生新的沉淀,pH范围应为3.2-4,故答案为: 3.2 ≤ pH <4或3.2~4 ;
(4) 检验F是否洗涤干净,主要是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氯离子可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硝酸,无现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也无现象说明洗涤干净。
(5)电解熔融氧化铝:2Al2O34 Al+3O2↑ ;故答案为: 2Al2O34 Al+3O2↑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制金属铝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过程。
分析工业生产铝锭的流程图,将铝土矿粉碎,并加入盐酸,与铝土矿反应得到浊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并进行过滤,得到铝铁镁的盐溶液,和杂质SiO2,加入碱性溶液调节滤液的pH,再进行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和滤液,再进行pH调节,得到滤液和沉淀氢氧化铝,将沉淀灼烧,得到氧化铝。将氧化铝电解得到铝锭。
24.【答案】(1)
(2)碳碳双键;酯基
(3)取代反应(水解);加成反应
(4)
(5)
(6)+H2O+CH3CH2OH
(7)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分子式;结构简式
【解析】【解答】
答案
第1空、
答案
第1空、碳碳双键
第2空、酯基
答案
第1空、取代反应(水解)
第2空、加成反应
答案
第1空、
答案
第1空、
答案
第1空、+H2O+CH3CH2OH
答案
第1空、
【分析】
吉林省长春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关于合理用药和食品添加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OTC”标识
B.为了使婴儿对食品有浓厚兴趣,可以在婴儿食品中加大量着色剂
C.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某些疾病,没有副作用
D.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其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
【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解析】【解答】A.OTC是非处方标识,A错误;
B. 着色剂属于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B错误;
C. 阿司匹林有副作用,C错误;
D.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A. OTC(Over-The-Counter)药品,也被称为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生处方,可以在普通药店购买的药品,并且服用不需医生指导服用的药品;
B.着色剂属于食品添加剂,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C.aspl又称乙酰水杨酸, 为水杨酸类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通风药中最常用的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过敏反应,胃黏膜损伤,肝脏伤寒等;
D.味精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注意用量。
2.《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理膳食,能提高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五谷”富含淀粉,淀粉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蔗糖
B.“五畜”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淀粉通过发酵法制得的乳酸[CH CH(OH)COOH]是乙酸的同系物
D.食盐水可以破坏蛋白质结构,用盐水漱口可以杀灭病毒
【答案】B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A错误;
B.植物油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与溴水发成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B正确;
C.同系物结构通式一样,结构相似,C错误;
D.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食盐不属于重金属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大分子在生活中的性质和应用。
A.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B.植物油有不饱和键;
C.乳酸和乙酸结构不相似;
D.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病毒结构。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从化学成分上来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油脂是烃的衍生物。
其中,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种有机物。植物油在常温常压下一般为液态,称为油,而动物脂肪在常温常压下为固态,称为脂。油脂均为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油脂不但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油脂中的油含有不饱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而脂肪不能使溴水褪色。
3.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聚氯丙烯为原料制作医用外科口罩
B.三元催化器是汽车排气系统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
C.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可进行金属制品探伤
D.能量转换率高和长时供电的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领域
【答案】A
【知识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解答】A.聚氯丙烯受热可能产生氯化氢气体,是有毒的,A错误;
B.三元催化器会进一步将汽车尾气中有毒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等,B正确;
C.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放出穿透力很强的Y射线或中子射线,利用成像技术,就可以对金属制品拍照,以确定金属制品的完好性,C正确;
D. 能量转换率高和长时供电的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领域,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A.聚氯丙烯受热可能产生氯化氢气体,有毒;
B. 三元催化器它可将汽车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氧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当高温的汽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C.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放出穿透力很强的Y射线或中子射线,利用成像技术,就可以对金属制品拍照,以确定金属制品的完好性,C正确;
4.(2021高三上·海拉尔月考)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中主要涉及吸热反应的是(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苏轼《石炭》:“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C.于谦《咏煤炭》:“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
D.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B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植物中的有机物燃烧产生CO2、H2O,反应过程放出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以C、CO、H2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高温时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符合题意;
C.体现了煤燃烧产生CO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升高,同时明亮,C不符合题意;
D.该诗句体现了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反应是放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以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氧化还原反应吸热;
5.下列物质的名称正确的是( )
A.聚异戊二烯:
B.生石膏:CaSO4·2H2O
C.麦芽糖:C6H12O6
D.乙二酸:
【答案】B
【知识点】硫酸盐;羧酸简介;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A.聚异戊二烯 单体应有五个碳原子,A错误;
B.生石膏:CaSO4·2H2O,又叫二水硫酸钙,B正确;
C.麦芽糖:C12H22O11,C错误;
D.乙二酸有两个羧基,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的应用。
A.聚异戊二烯(POLYISOPRENE),是异戊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的聚合;
B.生石膏:CaSO4·2H2O,又叫二水硫酸钙, 二水石膏、水石膏或软石膏;
C.麦芽糖是二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12H22O11;
D.乙二酸:COOH-COOH。
6.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 →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答案】D
【知识点】化学键;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乙酸,只有这一种产物,原子利用率100%,A正确;
B.CH4 →CH3COOH 时,C-H键断裂,连接一个C,二氧化碳中C-O-又连接了甲烷断裂的H,B正确;
C.①→②放出能量:C-H键断裂吸收能量E,在形成C-C键时放出能量,比吸收的能量多,所以整体为放出能量,C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首先,根据反应历程分析甲烷,二氧化碳化学键的断裂以及生成乙酸时化学键形成的情况。明确反应的实质。
再分析选项。
A.反应物中的所有原子都转化为了生成物CH3COOH ;
B.CH4中的一个C-H键断裂,CO2中的一个C=O键断裂为-C-O-;
C.E反>E生,反应放出能量;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通常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等
C.少量NO2和足量SO2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的沉淀只有BaSO4
D.Na2O2和SO2均有漂白性,将二者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最后均变为无色
【答案】C
【知识点】硝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铁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钠的氧化物
【解析】【解答】A.高锰酸钾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一份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份氢气,一份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份一氧化氮,B错误;
C.NO2与水生成硝酸,硝酸在水中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C正确;
D.二氧化硫和紫色石蕊生成亚硫酸,中强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用化学物质的常见反应。综合性比较强。
A.高锰酸钾和盐酸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铁与足量稀硫酸:Fe+H2SO4=FeSO4+H2 ↑;铁与足量稀硝酸:3Fe+8HNO3=3Fe(NO3)2+2NO↑+4H2O
C.NO2与水生成硝酸,硝酸在水中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溶液呈碱性,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又因为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使溶液颜色褪去变为无色,二氧化硫和紫色石蕊生成亚硫酸,中强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8.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聚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B.16g甲烷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 4NA
C.常温常压下,15g甲基(-CH )含有电子数为 9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CCl 中所含氯原子数目为2NA
【答案】C
【知识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高分子材料;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解析】【解答】A.聚乙烯(C2H4)n的最简式CH2物质的量为=2mol,CH2中含有2mol碳原子,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2NA,A错误;
B.甲烷中只有极性共价键为C-H,B错误;
C. 15g甲基(-CH )的物质的量为,1mol甲基含有9mol电子,即含有电子数为 9NA,C正确;
D.CCl4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表示,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应用。侧重于考查学生计算和分析能力。
物质的量
A.聚乙烯(C2H4)n的最简式CH2,根据最简式计算;
B.甲烷的物质的量=,极性共价键为C-H,1mol甲烷中有4molC-H,即4NA;
C. 甲基有9个电子。甲基化学式为-CH ,C有6个电子,H有1个电子,一共3个H
D.CCl4不是气体,是液体。
9.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
A.HCl中的化学键是共价键,则同主族的钠形成的NaCl中的化学键也是共价键
B.2Cu+O22CuO,则同族的硫也有Cu+SCuS
C.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则N2H4与HCl反应生成N2H6Cl2
D.CO2与Na2O2反应只生成Na2CO3和O2,则SO2与Na2O2反应只生成Na2SO3和O2
【答案】C
【知识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二氧化硫的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
【解析】【解答】A.NaCl中的化学键是离子键,A错误;
B.硫和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2Cu+SCu2S
C.乙烯与盐酸发生加成反应一氯乙烷,C错误;
D.Na2SO3具有还原性和O2不能共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反应
A.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有未成对电子);
B.硫的氧化性较弱;
C.烯与盐酸发生加成反应;
D.则 SO2与Na2O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a2SO4,没有氧气生成。
1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且有分层现象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不溶于四氯化碳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过量稀盐酸 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将SO 通入酸性KMnO 溶液 溶液褪色 SO 具有还原性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向冷却液中加入新制Cu(OH) ,加热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乙烯的化学性质;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溴乙烷的制取
【解析】【解答】A.1,2-二溴乙烷溶于四氯化碳,A错误;
B.不能排除Ag-的干扰,B错误;
C.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C正确;
D.新制Cu(OH) 可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性质反应和现象。
A.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不分层;
B.如果溶液中含有Ag-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解;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
D.新制Cu(OH) 可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应该先将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Cu(OH) 并煮沸。
淀粉水解的检验:
(1) 在试管1中加入0.5g淀粉和4mL水,在试管2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硫酸溶液。分别加热试管3~4min。
(2) 把试管2中的一部分溶液倒入试管3中,留作下一步实验用。
(3) 向试管1和试管2中加入几滴碘溶液,观察现象。发现试管1的溶液呈蓝色(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试管2无明显现象。
(4) 向试管3中滴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值约为9~10。
(5) 另取一只试管4加入3mL氢氧化钠溶液,并向其中滴入4滴2%的硫酸铜溶液,立即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再取试管3中的水解液1mL滴入,振荡混合均匀后,用酒精灯加热煮沸,溶液颜色常有蓝色黄色绿色(黄蓝两色混合)红色等一系列变化。最终有红色沉淀生成。原因是氢氧化铜被还原生成红色难溶于水的氧化亚铜。
实验结论: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
淀粉的水解过程:先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糊精(淀粉不完全水解的产物),糊精继续水解生成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11.最近科学发现,一种形状像蝴蝶结的有机分子Bowtiediene,其形状和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4
B.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碳碳三键的链烃只有一种
【答案】B,D
【知识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加成反应;分子式
【解析】【解答】A.C原子价电子数目是4个,该物质分子式是C5H4,A不符合题意;
B.有饱和C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B符合题意;
C.分子中有2个碳碳双键,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碳碳三键的链烃有CH≡C-CH2-C≡CH或CH≡C-C≡C-CH3,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分子式的判断;
B.有饱和C原子,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C.碳碳双键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D.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2.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图①可用于制备和收集 SO
B.图②可灼烧海带
C.图③可证明氧化性:Cl >Br >I
D.图④可进行喷泉实验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氯、溴、碘的性质实验;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解析】【解答】A.Cu和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A错误;
B.灼烧海带,应该选用坩埚,B错误;
C.可以证明氯气氧化性大于溴,但不能证明溴和碘的氧化性强弱,氯气和溴气都会通过淀粉碘化钾棉球,C错误
D.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使得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中实验装置的选择。
A.制备二氧化硫:Cu+2H2SO4(浓)CuSO4+2H2O+SO2↑,在集气瓶中收集,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避免对空气造成污染;
B.灼烧海带:三脚架,泥三角,坩埚;
C.棉球变为红棕色,氯气氧化性大于溴,氯气和溴气都会通过淀粉碘化钾棉球,棉球变蓝也只能说明碘的氧化性弱;
D.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浓溶液反应,使得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
13.抗坏血酸(即维生素 C)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果罐头中加入抗坏血酸作抗氧化剂
B.抗坏血酸能发生酯化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
C.1mol脱氢抗坏血酸与足量 Na反应生成22.4 L(标准状况下)H
D.抗坏血酸能使酸性KMnO 溶液褪色,脱氢抗坏血酸则不能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人体必需维生素的来源及应用;加成反应;水解反应;酯化反应;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解析】【解答】A.抗坏血酸会在空气中氧化,可以做抗氧化剂,A正确;
B.抗坏血酸的官能团:羟基,碳碳双键,酯基,B正确;
C.1mol脱氢抗坏血酸中有2mol羟基,与足量Na可以生成1mol氢气,即22.4L,C正确;
D.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都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根据有机物的官能团推断它的性质。
首先分析抗坏血酸的官能团:羟基,碳碳双键,酯基,脱氢抗坏血酸有羟基,羰基,酯基。
再根据官能团推断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反应和性质。
抗坏血酸可以发生的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酯化反应,与钠发生反应。
脱氢抗坏血酸:水解反应,酯化反应,与钠发生反应。
碳碳双键和羟基都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
14.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B.乙烯、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中
C.环己烷( )和苯( )均属于不饱和烃
D.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饱和烃与不饱和烃;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炔炔烃
【解析】【解答】A.碳酸钠,碳酸钙,都不属于有机化合物,A错误;
B.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乙炔是直线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B正确;
C.环己烷是饱和烃,C错误;
D.只能说明含有C、H,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A.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B.乙烯平面型结构,键角120°,乙炔直线型结构;
C.环己烷是饱和烃,有一个不不饱和度;
D.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 一定含有C、H,O可能是氧气中的。
15.短周期元素W、X、Z、Y、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它们形成如图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X<Y<N<Z
B.N的含氧酸酸性比Y的强
C.Z、N都能与X形成有漂白性的物质,且漂白原理相似
D.该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结构
【答案】C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同周期半径从左往右,依次减小,A错误;
B.应该是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才能比较,B错误;
C.过氧化钠和ClO2都有强氧化性,即漂白性,C正确;
D.氢原子不满足八电子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推断和递变规律。
先分析如图物质,Z为+1价离子,则Z在第一主族短周期内,阴离子部分,X可以形成两个共价键,X为O,W可以形成一个共价键,W为H,又因为 W、X、Z、Y、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可知Z为Na,Y、N也为第三周期,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为6-1=5,Y为P,N为Cl。W、X、Z、Y、N依次为H、O、Na、P、Cl。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电子层数: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1到7)。
(2)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第一周期从1个到2个,其他周期从1个到8个;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0族除外);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4)金属性: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
(5)非金属性: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单质的还原性:同周期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7)单质的氧化性:同周期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8)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同周期元素,随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同主族元素,随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16.如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在电池工作时向O2所在的铂电极移动
B.电子由呼气的铂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O2所在的铂电极
C.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
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CH2OH + 3H2O-12e- = 2CO2↑ + 12H+
【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呼出气体的一极为负极,O2所在的电极为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正确;
B.电子由负极向正极,即电子由呼气的铂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O2所在的铂电极,B正确
C.根据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可以得出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根据电极反应式可以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C正确;
D.酒精在负极被氧气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醋酸:CH3CH2OH-4e-+H2O=4H++CH3COOH,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分析该酸性燃料电池,原理:酒精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酒精被氧化为乙酸,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呼出气体的一极为负极,O2所在的电极为正极。
原电池电极判断: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化合价升高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活泼性相对较强金属的一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化合价降低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其它导体的一极;
电子流向判断: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电流:正极向负极;
电子:负极向正极。
17.由甲醇制备二甲醚涉及如下反应:
①2CH3OH(g) C2H4(g)+2H2O(g) △H1;
2CH3OH(g) CH3OCH3(g)+H2O(g) △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1<△H2
B.反应②为吸热反应
C.C2H4(g)+H2O(g) CH3OCH3(g) △H=-5.2kJ mol-1
D.相同条件下,CH3OCH3(g)比C2H4(g)稳定
【答案】A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解答】A.△H1=E1-E2=-29.1KJ/mol< △H2 =-23.9KJ/mol,A正确;
B. △H2 =-23.9KJ/mol<0,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
C.C2H4(g)+H2O(g) CH3OCH3(g) 由反应2-反应1得,所以 △H =-23.9-(-29.1)=5.2KJ/mol,C错误;
D. CH3OCH3(g)转化为C2H4(g),需要释放热量才能达到更稳定的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能量转化和计算。
分析图表,E1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E2表示化学键形成需要释放的能量,
2CH3OH(g) C2H4(g)+2H2O(g) ,△H1=E1-E2=-29.1KJ/mol;
2CH3OH(g) CH3OCH3(g)+H2O(g) △H2 =-23.9KJ/mol; △H1<△H2。
△H=E生-E反=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毁桥化学键的形成要释放能量,若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说明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比化学键的形成要释放能量多,该反应即为吸热反应,反之亦然。
18.某实验小组用0.1 mol·L-1 Na2S2O3溶液和0.1 mol·L-1 H2SO4溶液为反应物,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温度/℃ H2SO4溶液体积/mL Na2S2O3溶液体积/mL H2O体积/mL 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s
Ⅰ 30 10 5 5 t1
Ⅱ 30 5 5 a t2
Ⅲ 60 10 5 5 t3
已知:①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 S↓+ H2O ②实验结果:t2>t1>t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 10
B.对比实验Ⅰ、Ⅲ可知,升高温度能加快该反应速率
C.除了用产生沉淀所需时间,还可以用产生气泡所需时间来记录和比较反应速率
D.进行实验Ⅰ、Ⅱ时,可依次向试管中加入H2SO4溶液、H2O、Na2S2O3溶液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解答】A.H2O体积 加上反应物的体积相等,才能进行比较, a = 10 ,A正确;
B.对比实验Ⅰ、Ⅲ,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温度越高,生成沉淀的时间越短,即速率越快,B正确;
C.产生气泡不仅时间长短不同,产生的速率也不同,无法作为反应速率比较的依据,C错误;
D. 依次向试管中加入H2SO4溶液、H2O、Na2S2O3溶液 ,保证H2SO4达到设定浓度,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分析图表, 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 S↓+ H2O,
相同温度下,H2SO4浓度越大,出现沉淀的时间就越短;H2SO4相同体积浓度下,温度越高,生成沉淀的时间越短,即速率越快。
探究实验应该控制变量,其余条件相同才能进行探究。
19.向2L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CO(g)和2mol H2S(g),发生反应CO(g) + H2S(g) COS(g) + H2 (g),反应5min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COS(g)体积分数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H2S的平衡转化率均为60%
B.v(COS) = v(H2S) = 0.12 mol L-1 min-1
C.将绝热恒容容器改为恒温恒容容器,反应达平衡时间大于5min,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由保持不变或容器压强不变,均可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CO和H2S 参与反应的量为1/1,但是起始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转化率也不同,A错误;
B.由分析可知,v(COS) 正= v(H2S) 逆=,B错误;
C.绝热改为恒容,反应时间变成,则说明反应速率减慢,说明热量都被放出,C正确;
D.判断平衡状态,应该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保持不变,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一样,压强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反应5min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设平衡时COS的物质的量为ⅹ。
CO(g) + H2S(g) COS(g) + H2 (g) ,
起始: 1mol 2mol 0 0
变化: ⅹ ⅹ ⅹ ⅹ
平衡: 1-ⅹ 2-ⅹ ⅹ ⅹ
平衡时COS(g)体积分数为20% 。即,解得ⅹ=0.6。
CO平衡转化率:;CO和H2S的平衡转化率
v(COS) 正= v(H2S) 逆=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关系:反应速率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压强:气体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福催化剂,反应速率减慢;
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稀有气体或不参加反应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恒温恒容:虽然改变压强,但是未改变反应气体分压,即没有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故不改变反应速率;
恒温恒压:充入气体,使反应容器容积扩大,虽未减小压强但是减小反应气体分压,即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降低。
2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B.已知2H2(g)+O2(g)=2H2O(g) ΔH=-571.6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
C.已知HI(g) 1/2H2(g)+1/2I2(s) ΔH=-26.5kJ·mol-1,由此可知,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I气体,充分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的热量
D.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ΔH=-57.3kJ·mol-1,H2SO4(aq)+Ca(OH)2(aq)=CaSO4(s)+2H2O(l) ΔH=-114.6kJ·mol-1
【答案】A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反应为放热反应,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更稳定,需要放出更多的热量,能量越低越稳定,△H为负值,△H值越小,A正确;
B.反应热中ΔH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燃烧热为反应热的一种,其ΔH为负值。 B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ΔH=-26.5kJ·mol-1 指理想反应时,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C错误;
D.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ΔH=-57.3kJ·mol-1 ,是固定值,所有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都是-57.3kJ·mol-1 ,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能量的转化。能区分各种反应热的定义和内涵。
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大越稳定。
能量低,本身结构稳定,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键能大。能量高,本身结构不稳定,需要吸收的热量低,键能小。
燃烧热: 是指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以1 mol可燃物作为标准来进行测定。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a.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b.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 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1;
c.以生成1mol水为基准。
二、填空题
2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如下:N2 + 3H2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2和2.0mol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NH3) 0 0.24 0.36 0.40 0.40
(1)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 = 。
(2)250s时,H2的转化率为 。
(3)已知N≡N的键能为946kJ/mol,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kJ。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 。
(4)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 。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
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NH3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上述条件下,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
C.为了提高N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H2的浓度
D.250~350s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反应停止
【答案】(1)0.0012mol L-1 s-1
(2)30%
(3)46;A
(4)b
(5)D
【知识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 v(N2)=0.0012mol L-1 s-1 ,故答案为: 0.0012mol L-1 s-1 ;
(2)250s时H2转化率:,故答案为:30%;
(3)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946+3×436-6×391=-92kJ,这是生成2mol氨气释放的热量,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46kJ,故答案为:第1空、46;第2空、A;
(4)降低温度会减慢反应速率,a错误;
增大压强可以促进该反应向正向进行,b正确;恒容充入He,未改变气体分压,反应速率不会改变,c错误;
恒压,充入He,反应容器变大相当于减小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降低,d错误。故答案为:b。
(5)A.催化剂是为了改变反应速率,在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中,催化剂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正向进行,A正确;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氮气及时反应物又是生成物,B正确;
C.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正向进行,氮气的转化率提高,C正确;
D.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仍在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的速率计算,能量转化。
分析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条件:一定温度恒容,2L容器。
起始:2 2 0
变化: 0.12 0.36 0.24
50s时:1.88 1.64 0.24 50s时, v(N2)=0.0012mol L-1 s-1
变化:0.2 0.6 0.4
250s: 1.8 1.4 0.40 250s时H2转化率:;
生成2molNH3需要断裂1mol N≡N ,3mol H-H ,形成6mol的 N-H ,
所以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946+3×436-6×391=-92kJ, 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46kJ。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压强:气体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福催化剂,反应速率减慢;
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稀有气体或不参加反应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恒温恒容:虽然改变压强,但是未改变反应气体分压,即没有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故不改变反应速率;
恒温恒压:充入气体,使反应容器容积扩大,虽未减小压强但是减小反应气体分压,即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降低。
22.为验证甲烷的某些化学性质,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共热制甲烷,方程式如下:。已知甲烷可被CuO氧化,方程式如下:。实验所需装置如图甲所示(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B中试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装置A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编号),仪器a的名称是 。
(2)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的试剂为 。
(3)装置E、F中的现象分别是 , 。
(4)装置K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收集气体后对装置M中的混合气体进行光照,装置M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黄绿色变浅、 、有白雾产生、装置H中的导管内液面上升。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①;圆底烧瓶
(2)溶液未褪色;浓硫酸
(3)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MnO2+4H++2Cl—Mn2++Cl2↑+2H2O
(5)有油状液滴生成;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浓硫酸的性质;常用仪器及其使用;甲烷的取代反应
【解析】【解答】
答案
第1空、①
第2空、圆底烧瓶
答案
第1空、溶液未褪色
第2空、浓硫酸
答案
第1空、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第2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第1空、MnO2+4H++2Cl—Mn2++Cl2↑+2H2O
答案
第1空、有油状液滴生成
第2空、
【分析】
23.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来生产铝锭,其电解的氧化铝纯度不得低于 98.2%,而天然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含量为 50%~70%,杂质主要为 SiO2、Fe2O3、MgO 等。工业生产铝锭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一些难溶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 pH 如表所示:
沉淀物 Al(OH)3 Fe(OH)3 Mg(OH)2
开始沉淀 pH(离子初始浓度为 0.01mol·L-1) 4 2.3 10.4
完全沉淀 pH(离子浓度<10-5mol·L-1) 5.2 3.2 12.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粉碎的目的 ;步骤②③④中操作均为 ;固体A的化学式为 ;
(2)物质 C 可以为 (填序号)
a.Fe b.氨 c.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
(3)步骤③中调节溶液 pH 的数值范围为 ;
(4)步骤④中溶液 E 主要含 Mg2+、Cl-等,故分离固体F时,必须对F进行洗涤。如何检验F是否洗涤干净 ;
(5)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酸浸效率;过滤;SiO2
(2)b
(3)3.2 ≤ pH <4或3.2~4
(4)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硝酸,无现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也无现象说明洗涤干净
(5)2Al2O34 Al+3O2↑
【知识点】工业制金属铝;常见离子的检验;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除杂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粉碎的目的是为了加到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②③④ 的操作为过滤,固体A是不与盐酸反应的二氧化硅,故答案为:
第1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提高酸浸效率;第2空、过滤;第3空、SiO2;
(2)物质C 溶于滤液应为碱性,可以调节pH,又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故答案为:b;
(3) 步骤③ 中主要是为了去除氢氧化铁沉淀,有表中可知,氢氧化铁沉淀时的pH为2.3-3.2,完全沉淀分离,又不产生新的沉淀,pH范围应为3.2-4,故答案为: 3.2 ≤ pH <4或3.2~4 ;
(4) 检验F是否洗涤干净,主要是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氯离子可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硝酸,无现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也无现象说明洗涤干净。
(5)电解熔融氧化铝:2Al2O34 Al+3O2↑ ;故答案为: 2Al2O34 Al+3O2↑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制金属铝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过程。
分析工业生产铝锭的流程图,将铝土矿粉碎,并加入盐酸,与铝土矿反应得到浊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并进行过滤,得到铝铁镁的盐溶液,和杂质SiO2,加入碱性溶液调节滤液的pH,再进行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和滤液,再进行pH调节,得到滤液和沉淀氢氧化铝,将沉淀灼烧,得到氧化铝。将氧化铝电解得到铝锭。
24.高分子化合物H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其单体A不溶于水,可以发生如图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C的分子式是 。
(2)有机物A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 。
(4)的某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其结构简式为 。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分子中含两个甲基
③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7)写出高分子化合物H的结构简式: 。
【答案】(1)
(2)碳碳双键;酯基
(3)取代反应(水解);加成反应
(4)
(5)
(6)+H2O+CH3CH2OH
(7)
【知识点】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分子式;结构简式
【解析】【解答】
答案
第1空、
答案
第1空、碳碳双键
第2空、酯基
答案
第1空、取代反应(水解)
第2空、加成反应
答案
第1空、
答案
第1空、
答案
第1空、+H2O+CH3CH2OH
答案
第1空、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