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题(答案)2023-2024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黑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下列关于大蒜新素说法正确的是(  )
A.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
B.三个元素组成
C.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硫原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178g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放热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液氮可以作低温麻醉剂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5.在实验室收集某气体时,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推知此气体:①一定是氧气;②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③通常情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大;④不易溶于水。以上推断正确的是( )
A.①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6.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C.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
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得到氧气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瓶口应向下
8.化学家拉瓦锡做出的贡献是
A.分子学说 B.编制元素周期表
C.定量研究空气的成分 D.原子论
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产生白色火焰 B.铁丝:发出耀眼的白光
C.红磷: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0.在实验中,小明实验的题目是“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11.南京大学课题组研制出ZnGa2O4催化材料,实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下列有关ZnGa2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材料 B.含有2个氧分子
C.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 D.由7种元素组成
12.从绿色化、节能化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中,下列药品组合最合理是
A.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B.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D.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13.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氰化钠由钠、碳和氮元素组成,这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2、﹣3,氰化钠的化学式为
A.NaCN
B.NaC2N2
C.Na2CN
D.NaCN2
二、填空题
14.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氮元素 ;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15.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克拉霉素的化学式为C38H69NO13,其中H、N元素的质量比为 。
16.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糖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要配制该种葡萄糖溶液500g,需要葡萄糖 g。
三、实验题
17.(1)小红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请你帮助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答两点) 、 。
(2)该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 、 。
四、计算题
18.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氮气(N2) ;
(2)氯酸钾(KClO3) ;
(3)蔗糖(C12H22O11) 。
19.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XX儿童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 功能:补钙 规格:/片 每片中含:碳酸钙75% 食用方法:嚼食,每日一片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C 6.C 7.C 8.C 9.D 10.D 11.C 12.B 13.A
14. N Al
15.69:14
16. 3 6:1 25g
17. 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 不支持燃烧 不溶于水
18.(1)28
(2)122.5
(3)342
19.100;10∶3∶12;0.6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检测题(答案)2023-2024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2023秋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1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测试卷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