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17-2018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
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
2.(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
B.液氧、硫酸钡、粗盐
C.天然气 纯碱、石油
D.钙 片、氯化镁、海水
3.(2018九上·洛宁期末)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
A.+2 B.+1 C.0 D.﹣1
4.(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的是(  )
A.NaCl 氯化钠 食盐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5.(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6.(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维生素D2中含有73个原子
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
D.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
7.(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3+、NO3﹣、OH﹣ B.K+、NO3﹣、CO32﹣
C.Ba2+、MnO4﹣、SO42﹣ D.NH4+、Cl﹣、SO42﹣
8.(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目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16g M和64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9.(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目的:除去CO2中的CO;实验操作:点燃
B.实验目的:除去CaO中的CaCO3;实验操作:加水溶解并过滤
C.实验目的: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实验操作:点燃,闻气味
D.实验目的: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实验操作: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10.(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蓝色
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11.(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丁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2.(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下列图中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 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C.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二、填空题
13.(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现有H、O、C、Cl、Na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各写一个):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
(2)炒菜用的盐    ;
(3)自制汽水用的小苏打   ;
(4)酒精的化学式   ;
(5)可以发生的中和反应    
14.(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源于生活。
(1)超市里的一些食品采用真实包装,其原理是除去食品袋里的空气,使微生物因缺少   而受到抑制,达到防腐的目的。
(2)下列物质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 。
A.青花瓷瓶 B.纯棉被单 C.腈纶运动衣 D.不锈钢锅
(3)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其作用是   。
(4)“吃的营养,吃出健康”,为保证营养素   的摄入量,青少年宜多吃蔬菜水果。
15.(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
16.(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化学变化能用“A+B=C+D”式子来表示。
(1)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   和   。
(2)在上式中,若A是H2SO4,B是化合物,那么B可以是(写出三种符合要求的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   、   、   
(3)在上式中,若A是Fe2O3,则B是(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
(4)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有   ,     (任写两个即可)
17.(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小宁需要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g,水   mL(水的密度以1.0g/cm3计)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溶液的质量为__g
三、实验题
19.(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按要求填空。
①仪器a的名称   ;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用C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    端进入(填“b”或“c”)。
②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D装置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显蓝色,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④用E装置探究CO2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做了两组对比实验:第一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水,发现气球鼓起不明显;第二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气球迅速鼓起。得出的结论是: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科学探究题
20.(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小明在市场看到,卖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1)【实验1】小明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   (选填序号),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
(2)【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五、简答题
21.(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石灰石样品12.5g,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1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食物被消化的时候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 人体的呼吸作用有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煤气作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 水在冰箱里结成冰,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的即为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即为物理变化判断。
2.【答案】B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空气、自然界的水、溶液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A、生铁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铜属于碱,冰水混合物是同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钙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B
【分析】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即为单质;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含有不同种物质的即为混合物。
3.【答案】A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氯气属单质,故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Na元素为+1价,故Cl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A.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俗称食盐,故A符合题意;
B.氧化钙化学式为CaO,俗称生石灰,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俗称纯碱、苏打,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氯化钠俗称食盐;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
C、碳酸钠俗称为纯碱或苏打;
D、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
5.【答案】B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也会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氢氧化钠中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符合题意;
C、溶于水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氢氧化钠中有氢元素,但不是酸,不符合题意;
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有单质生成,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不只是酸和碱反应才生成盐和水,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
B、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才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则不是氧化物;
C、含有氢元素的可能为氧化物,碱,有机物等,不一定都是酸;
D、很多分解反应也有单质生成。
6.【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A、维生素D2中各元素质量比是12×28∶44∶16=84∶11∶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维生素D2分子中含有28+44+1=73个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8+44+16=396,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比较碳氢氧各部分的大小来比较质量分数的大小;
B、每个维生素D2分子中含有73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即有机物,其中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
7.【答案】D
【知识点】酸碱盐的溶解性;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OH-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Fe3+的水溶液黄色,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CO32-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Ba2+、SO42-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三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是离子间能够相互结合成水、气体、沉淀则不能共存、二是要看哪些离子溶于水能使溶液成为有色溶液。
8.【答案】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反应前分子的数目为1+2=3,反应后分子的数目为1+2=3,不符合题意;
B、M、N、P、Q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例如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C、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符合题意;
D、设M、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则
M+ 2N=P+2Q
x 2y
16g 64g
x/2y=16g/64g
x:y=1: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反应的粒子数之比为:1:2=1:2,则反应前后粒子总数相等;
B、举出反应前后各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则可以证明此说法是否正确;
C、生成两种化合物的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D、可以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确定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9.【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不符合题意;
C、羊毛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没有,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都会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鉴别物质时,须有明显不同的现象或反应。
10.【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锌,锌全部参加了反应,可能是锌与硫酸铜恰好反应,滤液不一定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B、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滤液中一定有Zn(NO3)2,符合题意;
C、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2AgNO3=Zn(NO3)2+ 2Ag
64 216
Zn+Cu(NO3)2=Zn(NO3)2+ Cu
65 6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无法判断溶液的质量变化,不符合题意;
D、如果锌量很少,锌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由于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锌一定被完全反应,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硝酸银被反应一部分、硝酸银被完全反应,硝酸银完全反应和硝酸铜被反应一部分,硝酸银和硝酸铜都被完全反应集中情况,再根据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反应的质量关系可以判断选项B正确。
11.【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4NH3+3O2 2N2+6H2O。A、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4×17∶3×32=17:24,故A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丁是水,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写出反应的方程式:4NH3+3O2 2N2+6H2O再根据方程式的信息和物质的性质判断。
12.【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盐的溶解性;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变小,但不会变成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开始前没有氯化铜,故氯化铜的质量应从0开始,B不符合题意;
C.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C符合题意;
D.有加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故一段时间后才会生成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向其中加水,溶液只是碱性减弱,但始终呈碱性;
B、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故氯化铜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到氧化铜反应完后,氯化铜的质量保持不变;
C、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溶液的质量会稀硫酸溶液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
D、只要加入氢氧化钠就会有沉淀产生。
13.【答案】(1)HCl
(2)NaCl
(3)NaHCO3
(4)C2H5OH
(5)HCl+NaOH═NaCl+H2O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用盐的用途
【解析】【解答】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溶质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2) 炒菜用的盐是食盐,化学式为:NaCl;(3) 自制汽水用的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4)酒精即乙醇,化学式为:C2H5OH;(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中和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分析】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1)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帮助消化;
(2)用作食品调味剂的是氯化钠;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
(4)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C2H5OH
(5)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反应,故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14.【答案】(1)O2
(2)C
(3)乳化
(4)维生素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合成纤维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食品真空包装目的是避免微生物与氧气反应而变质。(2)青花瓷瓶属于无机盐,纯棉被单属于天然纤维,腈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3)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4)蔬菜、水果含有维生素。
【分析】(1)多数微生物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能生存;
(2)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腈纶属于合成纤维;
(3)洗洁精清洗油污即把大的油珠变为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属于乳化;
(4)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15.【答案】(1)CH4+2O2 CO2+2H2O
(2)CH4+H2O CO+3H2;②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 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2). 由图中信息可知,图1所示为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3).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在图2横线处补充的微粒是一个 分子。
【分析】(1)甲烷的燃烧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书写即可;
(2)①根据图示,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书写即可;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图示可知,生成的另一种物质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16.【答案】(1)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顺序可颠倒)
(2)NaOH;Na2CO3;Fe2O3
(3)HCl(H2SO4)
(4)3CO+Fe2O3 2Fe+3CO2;CO2+Ca(OH)2=CaCO3↓+H2O(或其他合理答案)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2)酸的反应规律有:酸和活泼金属生成盐和氢气,酸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若A是H2SO4,B是化合物,那么B可以是NaOH、 Na2CO3、Fe2O3;(3)氧化铁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若A是Fe2O3,则B是HCl (H2SO4);(4)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有3CO+Fe2O3 2Fe+3CO2 或 CO2+Ca(OH)2=CaCO3↓+H2O或CH4+2O2 CO2+2H2O。
【分析】(1)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为两种;
(2)根据酸的五个化学性质分析,能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合物分别为:金属氧化物,碱和盐;
(3)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物质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单质碳,属于置换反应;酸,如稀盐酸、稀硫酸,属于复分解反应;
(4)一是如一氧化碳做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二是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7.【答案】(1)小于
(2)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其中之一)
(3)饱和;等于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从图中,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溶解度下降,达到饱和状态;或采用增加溶质的办法,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恰好饱和溶液,甲溶液还未达到饱和状态;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溶解度下降,甲乙中将有晶体析出,且温度在t2,甲乙溶解度相同,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同一温度下可以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一定能达到目的是加溶质和蒸发溶剂,还可以降低温度;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100克水中溶解W克乙物质,过饱和。但降温至t2℃,甲乙的溶解度都小于W克,所以都是饱和溶液,且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8.【答案】(1)8;72
(2)4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80g×10%=8g,水:80g -8g=72g,即72mL(水的密度以1.0g/cm3计);(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溶液的质量为x;20%x=80g×10%
X=40g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计算。
(2)根据溶液在稀释或配置前后溶质质量相等来计算。
19.【答案】长颈漏斗;B;c;2H2O2 H2O+O2↑;碱;2NaOH+CO2═Na2CO3+H2O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是B,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用C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c端进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②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H2O+O2↑。③向D装置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显蓝色,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④用E装置探究CO2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第一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水,发现气球鼓起不明显;第二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气球迅速鼓起。得出的结论是: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分析】①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确定气流方向。
②B是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故应该选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③石蕊在碱性溶液中变成蓝色;
④该方案是通过证明反应物的减少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玉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0.【答案】(1)B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燃烧更旺)
(2)有气泡生成;Na2CO3+2HCl═2NaCl+CO2↑+H2O
(3)无色酚酞;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Na2CO3+CaCl2=CaCO3↓+2NaCl 。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实验1】过碳酸钠与水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选用C装置收集,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燃烧更旺);【实验2】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氢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泡。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实验3】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除尽碳酸钠)取上层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酚酞试液后,一定变红,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否含有氢氧化钠,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分析】(1)根据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氧化性---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利用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证明,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从而排除猜想二;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
(3)要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由于碳酸钠也呈碱性,故加入中性的氯化钙至过量,把碳酸钠全部除去,这时再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即可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如果加入碱性的氢氧化钙,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则不能判断一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21.【答案】(1)4.4
(2)解: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 CO2↑
100 44
x 4.4g
100 44 = × 4.4 g X=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g÷12.5g×100%=80%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2.5g-8.1g =4.4g;
(2) 解: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 CO2↑
100 44
x 4.4g
X=1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g÷12.5g×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分析】(1)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钙分解的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
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食物被消化的时候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 人体的呼吸作用有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煤气作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 水在冰箱里结成冰,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的即为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即为物理变化判断。
2.(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
B.液氧、硫酸钡、粗盐
C.天然气 纯碱、石油
D.钙 片、氯化镁、海水
【答案】B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空气、自然界的水、溶液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A、生铁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铜属于碱,冰水混合物是同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钙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B
【分析】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即为单质;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含有不同种物质的即为混合物。
3.(2018九上·洛宁期末)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
A.+2 B.+1 C.0 D.﹣1
【答案】A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氯气属单质,故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Na元素为+1价,故Cl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规律分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要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物时,先确定出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律计算所求元素的化合价。
4.(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的是(  )
A.NaCl 氯化钠 食盐 B.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A.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俗称食盐,故A符合题意;
B.氧化钙化学式为CaO,俗称生石灰,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俗称纯碱、苏打,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氯化钠俗称食盐;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
C、碳酸钠俗称为纯碱或苏打;
D、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
5.(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B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也会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氢氧化钠中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符合题意;
C、溶于水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氢氧化钠中有氢元素,但不是酸,不符合题意;
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有单质生成,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不只是酸和碱反应才生成盐和水,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
B、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才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则不是氧化物;
C、含有氢元素的可能为氧化物,碱,有机物等,不一定都是酸;
D、很多分解反应也有单质生成。
6.(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维生素D2中含有73个原子
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96g
D.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A、维生素D2中各元素质量比是12×28∶44∶16=84∶11∶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维生素D2分子中含有28+44+1=73个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8+44+16=396,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D2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比较碳氢氧各部分的大小来比较质量分数的大小;
B、每个维生素D2分子中含有73个原子;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即有机物,其中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
7.(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3+、NO3﹣、OH﹣ B.K+、NO3﹣、CO32﹣
C.Ba2+、MnO4﹣、SO42﹣ D.NH4+、Cl﹣、SO42﹣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盐的溶解性;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OH-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Fe3+的水溶液黄色,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CO32-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Ba2+、SO42-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三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是离子间能够相互结合成水、气体、沉淀则不能共存、二是要看哪些离子溶于水能使溶液成为有色溶液。
8.(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目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16g M和64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答案】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反应前分子的数目为1+2=3,反应后分子的数目为1+2=3,不符合题意;
B、M、N、P、Q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例如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C、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符合题意;
D、设M、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则
M+ 2N=P+2Q
x 2y
16g 64g
x/2y=16g/64g
x:y=1: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反应的粒子数之比为:1:2=1:2,则反应前后粒子总数相等;
B、举出反应前后各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则可以证明此说法是否正确;
C、生成两种化合物的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D、可以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确定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9.(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目的:除去CO2中的CO;实验操作:点燃
B.实验目的:除去CaO中的CaCO3;实验操作:加水溶解并过滤
C.实验目的: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实验操作:点燃,闻气味
D.实验目的: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实验操作: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不符合题意;
C、羊毛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没有,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都会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鉴别物质时,须有明显不同的现象或反应。
10.(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蓝色
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锌,锌全部参加了反应,可能是锌与硫酸铜恰好反应,滤液不一定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B、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滤液中一定有Zn(NO3)2,符合题意;
C、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2AgNO3=Zn(NO3)2+ 2Ag
64 216
Zn+Cu(NO3)2=Zn(NO3)2+ Cu
65 6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无法判断溶液的质量变化,不符合题意;
D、如果锌量很少,锌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故滤渣中只含有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由于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锌一定被完全反应,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硝酸银被反应一部分、硝酸银被完全反应,硝酸银完全反应和硝酸铜被反应一部分,硝酸银和硝酸铜都被完全反应集中情况,再根据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反应的质量关系可以判断选项B正确。
11.(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丁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4NH3+3O2 2N2+6H2O。A、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4×17∶3×32=17:24,故A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丁是水,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写出反应的方程式:4NH3+3O2 2N2+6H2O再根据方程式的信息和物质的性质判断。
12.(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下列图中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 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C.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盐的溶解性;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变小,但不会变成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开始前没有氯化铜,故氯化铜的质量应从0开始,B不符合题意;
C.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C符合题意;
D.有加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故一段时间后才会生成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向其中加水,溶液只是碱性减弱,但始终呈碱性;
B、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故氯化铜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到氧化铜反应完后,氯化铜的质量保持不变;
C、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溶液的质量会稀硫酸溶液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
D、只要加入氢氧化钠就会有沉淀产生。
二、填空题
13.(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现有H、O、C、Cl、Na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各写一个):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
(2)炒菜用的盐    ;
(3)自制汽水用的小苏打   ;
(4)酒精的化学式   ;
(5)可以发生的中和反应    
【答案】(1)HCl
(2)NaCl
(3)NaHCO3
(4)C2H5OH
(5)HCl+NaOH═NaCl+H2O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用盐的用途
【解析】【解答】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溶质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2) 炒菜用的盐是食盐,化学式为:NaCl;(3) 自制汽水用的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4)酒精即乙醇,化学式为:C2H5OH;(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中和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分析】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1)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帮助消化;
(2)用作食品调味剂的是氯化钠;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
(4)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C2H5OH
(5)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反应,故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14.(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源于生活。
(1)超市里的一些食品采用真实包装,其原理是除去食品袋里的空气,使微生物因缺少   而受到抑制,达到防腐的目的。
(2)下列物质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 。
A.青花瓷瓶 B.纯棉被单 C.腈纶运动衣 D.不锈钢锅
(3)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其作用是   。
(4)“吃的营养,吃出健康”,为保证营养素   的摄入量,青少年宜多吃蔬菜水果。
【答案】(1)O2
(2)C
(3)乳化
(4)维生素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合成纤维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食品真空包装目的是避免微生物与氧气反应而变质。(2)青花瓷瓶属于无机盐,纯棉被单属于天然纤维,腈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3)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4)蔬菜、水果含有维生素。
【分析】(1)多数微生物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能生存;
(2)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腈纶属于合成纤维;
(3)洗洁精清洗油污即把大的油珠变为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属于乳化;
(4)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15.(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
【答案】(1)CH4+2O2 CO2+2H2O
(2)CH4+H2O CO+3H2;②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 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2). 由图中信息可知,图1所示为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 ;(3).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在图2横线处补充的微粒是一个 分子。
【分析】(1)甲烷的燃烧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书写即可;
(2)①根据图示,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书写即可;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图示可知,生成的另一种物质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16.(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化学变化能用“A+B=C+D”式子来表示。
(1)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   和   。
(2)在上式中,若A是H2SO4,B是化合物,那么B可以是(写出三种符合要求的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   、   、   
(3)在上式中,若A是Fe2O3,则B是(写出符合要求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
(4)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有   ,     (任写两个即可)
【答案】(1)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顺序可颠倒)
(2)NaOH;Na2CO3;Fe2O3
(3)HCl(H2SO4)
(4)3CO+Fe2O3 2Fe+3CO2;CO2+Ca(OH)2=CaCO3↓+H2O(或其他合理答案)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2)酸的反应规律有:酸和活泼金属生成盐和氢气,酸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若A是H2SO4,B是化合物,那么B可以是NaOH、 Na2CO3、Fe2O3;(3)氧化铁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若A是Fe2O3,则B是HCl (H2SO4);(4)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有3CO+Fe2O3 2Fe+3CO2 或 CO2+Ca(OH)2=CaCO3↓+H2O或CH4+2O2 CO2+2H2O。
【分析】(1)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为两种;
(2)根据酸的五个化学性质分析,能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合物分别为:金属氧化物,碱和盐;
(3)能够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物质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单质碳,属于置换反应;酸,如稀盐酸、稀硫酸,属于复分解反应;
(4)一是如一氧化碳做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二是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7.(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小于
(2)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其中之一)
(3)饱和;等于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从图中,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溶解度下降,达到饱和状态;或采用增加溶质的办法,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恰好饱和溶液,甲溶液还未达到饱和状态;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溶解度下降,甲乙中将有晶体析出,且温度在t2,甲乙溶解度相同,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同一温度下可以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一定能达到目的是加溶质和蒸发溶剂,还可以降低温度;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100克水中溶解W克乙物质,过饱和。但降温至t2℃,甲乙的溶解度都小于W克,所以都是饱和溶液,且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8.(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小宁需要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g,水   mL(水的密度以1.0g/cm3计)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溶液的质量为__g
【答案】(1)8;72
(2)4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80g×10%=8g,水:80g -8g=72g,即72mL(水的密度以1.0g/cm3计);(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溶液的质量为x;20%x=80g×10%
X=40g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计算。
(2)根据溶液在稀释或配置前后溶质质量相等来计算。
三、实验题
19.(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按要求填空。
①仪器a的名称   ;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用C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    端进入(填“b”或“c”)。
②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D装置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显蓝色,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④用E装置探究CO2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做了两组对比实验:第一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水,发现气球鼓起不明显;第二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气球迅速鼓起。得出的结论是: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长颈漏斗;B;c;2H2O2 H2O+O2↑;碱;2NaOH+CO2═Na2CO3+H2O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①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是B,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用C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c端进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②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H2O+O2↑。③向D装置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显蓝色,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④用E装置探究CO2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第一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水,发现气球鼓起不明显;第二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气球迅速鼓起。得出的结论是: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分析】①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确定气流方向。
②B是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故应该选用过氧化氢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取氧气,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③石蕊在碱性溶液中变成蓝色;
④该方案是通过证明反应物的减少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玉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四、科学探究题
20.(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小明在市场看到,卖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1)【实验1】小明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   (选填序号),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
(2)【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B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燃烧更旺)
(2)有气泡生成;Na2CO3+2HCl═2NaCl+CO2↑+H2O
(3)无色酚酞;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Na2CO3+CaCl2=CaCO3↓+2NaCl 。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实验1】过碳酸钠与水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选用C装置收集,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燃烧更旺);【实验2】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氢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泡。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实验3】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除尽碳酸钠)取上层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酚酞试液后,一定变红,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否含有氢氧化钠,加入CaCl2溶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分析】(1)根据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氧化性---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利用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证明,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从而排除猜想二;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
(3)要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由于碳酸钠也呈碱性,故加入中性的氯化钙至过量,把碳酸钠全部除去,这时再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即可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如果加入碱性的氢氧化钙,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则不能判断一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五、简答题
21.(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石灰石样品12.5g,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1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
(2)解: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 CO2↑
100 44
x 4.4g
100 44 = × 4.4 g X=1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g÷12.5g×100%=80%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2.5g-8.1g =4.4g;
(2) 解: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 CO2↑
100 44
x 4.4g
X=1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g÷12.5g×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分析】(1)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钙分解的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基础练习(无答案)2023—2024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