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原子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
一、单选题
1.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个 B.3个 C.4个 D.2个
2.下列各图中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3.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中子数为
A.258 B.157 C.359 D.101
4.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种类有两种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5.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科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称为同位素。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后在我国境内检测到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就是碘的一种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31。已知碘的核电荷数是53,碘-131的中子数是
A.53 B.74 C.78 D.131
7.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B.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不同
D.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8.下列关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的意义及其他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16g
B.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6倍
C.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相当于16个“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质量
D.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C.分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10.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
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C.氯化钠的形成
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二、填空题
11.根据原子的构成填空
12.宏观一微观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1)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
氧气由 构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 保持。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反应前后一共有 种物质;
②下列4种分子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该分子是 (填字母序号)
三、实验题
13.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改进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30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3)该改进实验的优点是 (写一个)。
(4)如果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则最终测得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 mL。而实验中小强测得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为26mL,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次数太少②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5)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若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2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字母)。
四、计算题
14.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kg,求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5.已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求:(要写计算过程)
(1)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五、综合应用题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的最佳组合是 (填字母,下同);实验结束后,为了鉴定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小红同学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却看不到复燃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写一个)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的必要措施是什么?
(4)F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该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应如何操作? 。
(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求:
①氧原子的相对原了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
②一般情况下,一个氧原子中有多少个中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根据题意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该种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个,故选D。
2.B
【详解】A、图示由一种分子构成,说明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图示是由三种分子构成,说明是由三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图示由一种分子构成,说明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图示由一种分子构成,说明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钔原子的中子数为258-101=157,故选B。
4.D
【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故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故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故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D。
5.C
【详解】试题分析:图①中含有三种模型构成的,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图②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图③中含有三种模型构成的,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图④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选C
考点:物质的分类。
6.C
【详解】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而碘的核电荷数是53,即碘的质子数是53,碘-131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则其中子数物131-53=78,故选C。
7.D
【详解】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在受热增大,导致体积变大;分子是否运动,与物质的状态无关,不管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分子都在运动,故降温使水结成冰,水分子仍然在运动,错误;决定物质性质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水和双氧水的组成相同,但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选D
8.C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质量不是一个概念,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不符合题意;
B、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呈正比,故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倍,即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16倍,不符合题意;
C、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相当于16个“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质量,即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相当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16倍,符合题意;
D、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16和18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故B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故D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二氧化碳状态变化,分子间距变小,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通电时变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一个氧气分子需要两个氧原子,所以微观电解示意图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钠失去电子,氯得到电子,分别变为离子,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27℃的速度小于127℃的速度,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
【详解】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故填:
12. 分子, 离子, 原子; 4; B。
【详解】(1)氧气由分子构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2)①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后一共有4种物质;
②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下列4种分子中,B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A、C、D的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B的分子与其他三种不同。
13.(1)铜+氧气氧化铜
(2)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3)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等
(4) 24 ①②③
(5)B
【分析】(1)
铜和氧气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文字表达式为。
(2)
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氧气与铜充分接触,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3)
该改进实验不会生成五氧化二磷污染物,更环保。不用打开装置避免气体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4)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最终测得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结果偏大。可能①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次数太少,氧气未充分消耗。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气体膨胀体积偏大。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未能将氧气完全消耗。故选①②③。
(5)
氧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氮气占78%,所以空气微观模型每1个氧气分子对应有4个氮气分子,故选B。
14.
【详解】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设该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x+(x+1)=31,x=1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5
(2)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过程见(1)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16.(1)集气瓶
(2) BD 收集的气体不纯净(或装置漏气,没有收到氧气)
(3) A 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到液面以下
(4)装满水,从b端通入氧气(或倒掉瓶内液体,从c端通入氧气)
(5) 相对原子质量= 8
【解析】(1)
仪器a是集气瓶,常用于收集并储存气体。
(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条件,故应选择装置B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需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故应选择装置D作收集装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操作中未观察到木条复燃可能是由于氧气不纯,氧气的浓度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者集气瓶内的空气未完全排净就停止了收集。
(3)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选择装置A作发生装置。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到液面以下进行液封。
(4)
氧气不易溶于水,利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应先将装置装满水,然后从b端通入氧气,从c端排出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排出水收集气体的目的。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此时装置不装水,从c端通入氧气,然后从b端排出空气。
(5)
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故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8,故一般情况下,一个氧原子中的中子数=16-8=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