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达标测试卷 原卷版+答案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达标测试卷 答案版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B)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生成2 L水
B. 62 g红磷和100 g的氧气反应生成162 g五氧化二磷
C. 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碳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
3. 如图所示的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B)
4.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C)
A.2个氧分子:2O
B.铵根离子:NH
C.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O
D.铝片在空气中被氧化:2Al+O2===2AlO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为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配平化学方程式,有时也可以改变化学式中各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
C.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以拆分的
D. 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生成物是气体,所以生成物中只要有气体必须标“↑”
6. 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7∶8
C. 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
D.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7. 化学学习者应用化学思维去认识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A. 宏观与微观:H2O和H2O2元素组成相同,但两者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 模型与推理: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变化与守恒:依据化学方程式X+2O22CO2+2H2O,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H4O
D.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8. 在密闭容器中,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D)
A. 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 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
9. 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学式为(D)
A. CuO B. NO2
C. N2O D. NO
10. 已知A+3B===2C+3D中,已知2.3 g A跟4.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D)
A. 23∶88 B. 23∶66
C. 23∶44 D. 23∶22
11.在通电条件下,甲酸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由此实验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形成H2O2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O2H2O2+CO2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12.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宇航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整个过程涉及3种氧化物
B.反应器2中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质量比为1∶2
C.排到舱外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该系统在产生O2的同时降低了舱内CO2的浓度
13.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甲可能是单质
C. 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8
D. 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4. 乙烯(C2H4)燃料电池中,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 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 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 28 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32 g乙
D.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5. 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 g氧气,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C)
A. 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 g
B. 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 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0分)
16.(5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外焰(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17. (5分)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 ℃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4种元素,有1种单质分子。
(2)该反应过程中:
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金原子对CO(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18. (6分)某兴趣小组依据教材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原理相似)。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反应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后缩小,锥形瓶瓶底放一层细沙的原因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填“前一种”或“后一种”)。
(2)乙组反应后天平指针会向右(填“左”或“右”)偏转,某同学将乙组烧杯换成甲组中的带气球的锥形瓶装置,药品不变,重新反应后仍达不到实验效果,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进入气球,导致向上的浮力增大干扰了实验结果。
(3)已知丙组反应前称量的装置总质量是118.4 g,则反应后称量的总质量应该是118.4__g。
19.(4分)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从起始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9.6g。
(2)混合物中氯酸钾、二氧化锰的质量分别是多少?(3分) 24.5 g 0.5 g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达标测试卷 原卷板
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生成2 L水
B. 62 g红磷和100 g的氧气反应生成162 g五氧化二磷
C. 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碳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
3. 如图所示的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4.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2个氧分子:2O
B.铵根离子:NH
C.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O
D.铝片在空气中被氧化:2Al+O2===2AlO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为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配平化学方程式,有时也可以改变化学式中各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
C.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是不可以拆分的
D. 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生成物是气体,所以生成物中只要有气体必须标“↑”
6. 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7∶8
C. 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
D.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
7. 化学学习者应用化学思维去认识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宏观与微观:H2O和H2O2元素组成相同,但两者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 模型与推理: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变化与守恒:依据化学方程式X+2O22CO2+2H2O,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H4O
D.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8. 在密闭容器中,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
A. 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 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
9. 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学式为( )
A. CuO B. NO2
C. N2O D. NO
10. 已知A+3B===2C+3D中,已知2.3 g A跟4.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
A. 23∶88 B. 23∶66
C. 23∶44 D. 23∶22
11.在通电条件下,甲酸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此实验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形成H2O2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O2H2O2+CO2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12.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宇航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涉及3种氧化物
B.反应器2中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质量比为1∶2
C.排到舱外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该系统在产生O2的同时降低了舱内CO2的浓度
13.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甲可能是单质
C. 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8
D. 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4. 乙烯(C2H4)燃料电池中,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 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 28 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32 g乙
D.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5. 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 g氧气,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 g
B. 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 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0分)
16.(5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常用 (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仪器b的名称是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 。
17. (5分)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 ℃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 种元素,有 种单质分子。
(2)该反应过程中:
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 (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金原子对 (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6分)某兴趣小组依据教材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原理相似)。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反应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 ,锥形瓶瓶底放一层细沙的原因是 ,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
(2)乙组反应后天平指针会向 (填“左”或“右”)偏转,某同学将乙组烧杯换成甲组中的带气球的锥形瓶装置,药品不变,重新反应后仍达不到实验效果,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干扰了实验结果。
(3)已知丙组反应前称量的装置总质量是118.4 g,则反应后称量的总质量应该是 __ 。
19.(4分)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从起始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g。
(2)混合物中氯酸钾、二氧化锰的质量分别是多少?(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题(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下一篇:备考2023年高考英语二轮专题:书面表达(图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