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部分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受热易分解——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2、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炼铁
3、下列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
A.牛奶 B.空气 C.玻璃 D.石块
4、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5、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雪碧”中含有某种气体,打开“雪碧”瓶,把从其中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雪碧”中逸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7、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下列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小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空气中所含氧气多,所含二氧化碳少
B.人体呼出气体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少,所含二氧化碳多
C.两个集气瓶中的小木条都不会熄灭,说明两瓶中所含气体成分一样
D.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首先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较少
8、用托盘天平称取9.5g某固体药品,称取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则应该
A.增加砝码 B.增加药品 C.减少砝码 D.减少药品
9、下列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氢气作燃料
C.用铜作导线 D.铁常用来制作炊具
10、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B.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C.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11、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时应用( )
A.镊子 B.玻璃棒 C.胶头滴管 D.药匙或纸槽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1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14、太原地铁即将开通,下列地铁站常见的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携带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5、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光合作用 C.水利发电 D.太阳能供热
16、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二、填空题。
17、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上述现象中最能体现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18、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19、现有下列仪器:
(1)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填仪器名称,下同);洗涤试管应使用 。
(2) 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
(3) 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 加热;酒精灯停用时,应用 盖灭火焰。
20、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 、 等,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 、 、 等.
2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于水。
(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 ,发生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2、完成下面两小题。
(1) 观察如图量筒(局部)中液体的读数是 。
(2) 如果面对刻度仰视,量筒中液体的读数比液体实际体积(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果面对刻度俯视,量筒中液体读数比液体实际体积 。
三、简答题。
2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2)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
四、实验题。
2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下列现象不能证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A.发光放热
B.火焰上方产生一股黑烟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D.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婷婷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熄灭蜡烛后,发现有股白烟冒出,用火柴点燃该白烟,熄灭的蜡烛又重新燃烧.如图所示,关于该白烟的成分请你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想:_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部分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受热易分解——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答案】B
2、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炼铁
【答案】D
3、下列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
A.牛奶 B.空气 C.玻璃 D.石块
【答案】A
4、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答案】D
5、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
6、“雪碧”中含有某种气体,打开“雪碧”瓶,把从其中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雪碧”中逸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答案】B
7、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下列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小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空气中所含氧气多,所含二氧化碳少
B.人体呼出气体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少,所含二氧化碳多
C.两个集气瓶中的小木条都不会熄灭,说明两瓶中所含气体成分一样
D.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小木条首先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较少
【答案】D
8、用托盘天平称取9.5g某固体药品,称取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则应该
A.增加砝码 B.增加药品 C.减少砝码 D.减少药品
【答案】D
9、下列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氢气作燃料
C.用铜作导线 D.铁常用来制作炊具
【答案】B
10、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B.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C.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答案】A
11、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时应用( )
A.镊子 B.玻璃棒 C.胶头滴管 D.药匙或纸槽
【答案】D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答案】C
1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答案】B
14、太原地铁即将开通,下列地铁站常见的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携带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答案】B
15、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热器取暖 B.光合作用 C.水利发电 D.太阳能供热
【答案】B
16、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答案】C
二、填空题。
17、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上述现象中最能体现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生成白色固体。
18、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答案】氮气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19、现有下列仪器:
(1)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填仪器名称,下同);洗涤试管应使用 。
(2) 加热前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具体操作是 。
(3) 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 加热;酒精灯停用时,应用 盖灭火焰。
【答案】 (1) 滴管;试管刷
(2) 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管口1/3处)
(3) 外焰;灯帽
20、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常表现为 、 、 等,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 、 、 等.
【答案】有新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
2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于水。
(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 ,发生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答案】(1) 小 小 难溶
(2) a 外焰
(3) 水雾 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
22、完成下面两小题。
(1) 观察如图量筒(局部)中液体的读数是 。
(2) 如果面对刻度仰视,量筒中液体的读数比液体实际体积(选填“偏大”或“偏小”) ;如果面对刻度俯视,量筒中液体读数比液体实际体积 。
【答案】(1)41 (2) 偏小;偏大
三、简答题。
2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2)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1)不正确,爆炸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因此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正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会放出热量,但不是化学变化
四、实验题。
24、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
(3)下列现象不能证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A.发光放热
B.火焰上方产生一股黑烟
C.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D.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婷婷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熄灭蜡烛后,发现有股白烟冒出,用火柴点燃该白烟,熄灭的蜡烛又重新燃烧.如图所示,关于该白烟的成分请你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想:______。
【答案】(1)小 (2) a 外焰 (3)A (4)C
(5)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