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北京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3秋·北京顺义·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很软,能用刀切割 C.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可保存在煤油中
2.(2023秋·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钠单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活泼金属单质 B.可与氯气反应
C.有较强的还原性 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3.(2023秋·北京东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元素化合价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只能是氢气
B.钠块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放热
C.将酚酞溶液滴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产物有碱性物质生成
D.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H2O=Na++OH-+H2↑
4.(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八中校考期末)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反应④说明NaH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2CO3
C.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5.(2023秋·北京怀柔·高一统考期末)研究金属钠的性质,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方案
液体a 现象
蒸馏水 I.钠浮在水面,剧烈反应,有少量白雾
0.1 mol·L-1盐酸 II.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剧烈,有白雾产生
浓盐酸 III.钠浮在液面,反应比Ⅰ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 === 2Na+ + H2↑
B.对比I、II、III可知,随着c(H+) 增大,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
C.实验I、II、III均有白雾产生,说明Na与水或酸反应均放出大量热
D.推测III中浓盐酸的c(Cl-)以及生成的NaCl固体对反应剧烈程度有影响
6.(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某同学向盛有的烧瓶中加入固体,测得该密闭烧瓶中氧气的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了反应,其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B.bc段氧气的浓度下降与反应有关
C.c点固体中一定有,可能有
D.氧气的浓度变化与和两个反应速率相对大小有关
7.(2023秋·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NaHCO3和Na2CO3的描述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显碱性,所以Na2CO3属于碱
B.NaHCO3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只有Na+、H+和CO
C.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D.一定条件下,NaHCO3和Na2CO3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8.(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淡黄色固体 B.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能与水发生反应 D.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9.(2023秋·北京延庆·高一统考期末)向溶液中依次加入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则甲、乙、丙中的溶液可能是
A.、、 B.、、
C.、、 D.、、
10.(2023秋·北京延庆·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进行焰色试验,其火焰为黄色的是
A. B. C. D.
11.(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进行焰色试验,其火焰为黄色的是
A.Na2SO4 B.Mg(OH)2 C.KCl D.HNO3
12.(2023秋·北京海淀·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Na2O2 B.白色固体 C.能与H2O反应 D.能与CO2反应
13.(2023秋·北京海淀·高一统考期末)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C.点燃氢气前,先进行验纯操作 D.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
14.(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放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 )
A.紫色 B.黄色 C.绿色 D.红色
15.(2023秋·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有关Na2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淡黄色固体 B.可以作供氧剂
C.应密封保存 D.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二、填空题
16.(2023秋·北京怀柔·高一统考期末)A、B、C、D是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已知B是常见的供氧剂。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条件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B为淡黄色粉末,则B为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D→C的化学方程式:
(4)若A为金属钠,46 g A完全转化成D(涉及的其它反应物均足量),生成D的质量为 g。
17.(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为对比和的性质,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补全下表。
实验装置及操作
实验现象 盛有 (填化学式)试管中温度计示数升高 盛有的试管中固体完全溶解;盛有的试管中固体有剩余
实验结论或解释 相同温度下,溶解度: (填“>”、“<”或“=”) 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
三、实验题
18.(2023秋·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甲同学尝试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蒸馒头,发现蒸出来的馒头有碱味。
I.解释现象
(1)甲对此进行解释:因为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他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 ,认为自己的解释正确。
(2)乙同学不认同甲的解释,依据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碳酸钠也显碱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设计复合膨松剂
设计原理:碳酸氢钠及碳酸钠均可与酸反应。
(3)乙在实验室中利用盐酸进行模拟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发现2个气球均膨胀,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装置中 (填“A”或者“B”)气球膨胀体积更大,请通过计算说明 。
该同学利用柠檬酸和小苏打做膨松剂蒸馒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口感。
III.调研市售复合膨松剂
(4)某产品说明书如图所示。请根据你对膨松剂的了解,任意选取配料表中2种物质,说明他们的不同作用 。
配料表:焦磷酸二氢二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磷酸二氢钙、酒石酸氢钾、食用玉米淀粉。
IV.研究展望
(5)除了以上研究问题外,关于如何蒸出口感好、色泽好的馒头,还可以进行很多深入研究,请列举1个你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
19.(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八中校考期末)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查阅资料】pH越小,c(OH-)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实验过程】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实验I 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
实验II 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分析与解释】
(1)实验I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 。
(2)实验II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 。
(3)实验II中,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有 (填写离子符号)参与反应。
20.(2023春·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八中校考期末)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证实了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研究对象】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装置分析】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 (填序号)。
a.饱和NaHCO3溶液 b.饱和Na2CO3溶液 c.浓H2SO4
(3)装置③中的试剂是 。
【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4)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步骤 。
【实验反思】
(5)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是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
(6)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 。
21.(2023秋·北京东城·高一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校考期末)某小组同学依据性质差异,采用比较的方法设计实验鉴别Na2CO3和NaHCO3。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Ⅲ
(1)实验Ⅰ中,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水,A中温度计示数略有降低,B中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固体b与水作用的过程中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可判断固体b为Na2CO3。
(2)实验Ⅱ中,向试管C和D中分别加入5mL水,充分振荡,试管C中固体有剩余,试管D中固体完全溶解。
①判断固体d为 。
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 试管中红色较浅。
(3)实验Ⅲ中,分别向溶液e和溶液f中逐滴加入稀盐酸,F中开始滴加就可以观察到气泡;E中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E中开始无气泡产生的原因 。
(4)请你再设计一个鉴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方案: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钠易失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故A错误;
B.钠很软,能用刀切割,故B正确;
C.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正确;
D.钠的密度比煤油大,和煤油不反应,钠可保存在煤油中,故D正确;
选A。
2.D
【详解】A.钠单质性质活泼,是一种活泼金属单质,故A正确;
B.钠单质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故B正确;
C.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反应中钠极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因此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故C正确;
D.钠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3.D
【详解】A.Na与H2O反应,Na作还原剂,H2O作氧化剂,O为-2价,化合价不能降低,只有显+1价的H元素化合价能够降低,所以从元素化合价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只能是氢气,A正确;
B.钠块熔化成小球,一方面说明钠的熔点低,另一方面说明反应提供了钠熔化的温度,则该反应放热,B正确;
C.将酚酞溶液滴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从而说明产物有碱性物质生成,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D不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则反应④说明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过氧化钠为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故C正确;
D.④是分解反应、①是化合反应、②是置换反应,则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B
【详解】A.实验Ⅱ中金属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为金属钠失去电子生成Na+,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因盐酸中阳离子以H+占大多数,故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需要写成H+形式,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A正确;
B.从三个反应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随着盐酸浓度的升高,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浓盐酸的溶液中Na的反应并不是很剧烈,说明随着c(H+) 增大,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当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程度会随之减弱,B错误;
C.Na与水反应放热,可以将溶液中的水分子或氯化氢分子蒸出到空气中,空气温度较低使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形成白雾或HCl溶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白雾,C正确;
D.反应Ⅲ中盐酸浓度较高,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为NaCl,反应Ⅲ的反应剧烈程度比反应Ⅰ缓慢,说明溶液中Cl-浓度和生成的NaCl都会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一定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6.C
【分析】ab段氧气含量增加,发生了反应,bc段氧气含量降低,发生了反应,整个反应过程中应该是两个反应同时存在,氧气浓度变化取决于两个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到c点时氧气浓度趋于不变,c点固体中一定有,不可能有。
【详解】A.根据分析,ab段氧气含量增加,发生了反应,其中中O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A正确;
B.根据分析,bc段氧气的浓度下降与反应有关,B正确;
C.根据分析,到c点时氧气浓度趋于不变,c点固体中一定有,不可能有,C错误;
D.根据分析,氧气浓度变化取决于两个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D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Na2CO3溶液显碱性,Na2CO3是金属阳离子(Na+)和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A错误;
B.NaHCO3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OH﹣、H+、,B错误;
C.碳酸钠受热难分解,热稳定性:NaHCO4<Na2CO3,C错误;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4和Na2CO3之间可以互相转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8.B
【详解】A.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A正确;
B.过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则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错误;
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C正确;
D.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D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与反应没有沉淀产生,故不符合题意,A不选;
B.与反应会产生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沉淀会溶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硝酸钡(还有过量的硝酸),硝酸钡与氯化亚铁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不符合题意,B不选;
C.与反应会产生碳酸钡的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沉淀会溶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钡(还有过量的盐酸),再加入硫酸钠溶液,会有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产生,符合题意,选C;
D.与反应没有沉淀产生,故不符合题意,D不选;
故本题选C。
10.A
【分析】某些化学物质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颜色,灼烧钠盐,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详解】A.NaCl含有钠元素,火焰的颜色呈黄色,选项A正确;
B.CaCl2不含钠元素,焰色反应为砖红色,选项B错误;
C.KCl不含钠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选项C错误;
D.CuCl2不含钠元素,焰色反应颜色为黄绿色,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1.A
【详解】Na元素的颜色反应为黄色,由此可知Na2SO4含有钠元素,颜色反应为黄色,故A正确;
12.B
【详解】A.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2,A正确;
B.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B错误;
C.过氧化钠能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C正确;
D.过氧化钠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D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
A.盖上灯帽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则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液体飞溅,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故B错误;
C.氢气为易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则点燃氢气前,先进行验纯操作,故C正确;
D.钠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气,氢气为可燃气体,因此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可用干燥沙土覆盖,以达到隔绝空气的方法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故D正确;
答案选B。
14.B
【详解】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钠元素的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放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黄色,故选B。
答案选B。
【点睛】焰色反应钾元素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铜元素为绿色,钙为红色。
15.D
【详解】A. Na2O2是淡黄色固体,故A正确;
B. Na2O2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释放出氧气,可以作供氧剂,故B正确;
C. Na2O2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故需要密封保存,故C正确;
D. 根据化合物元素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可得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故D错误;
答案选D。
16.(1)
(2)2+2CO2=2Na2CO3+O2
(3)2NaHCO3Na2CO3+H2O+CO2↑
(4)168
【分析】A、B、C、D是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且B是常见的供氧剂,则A是Na,B是,B与CO2反应生成Na2CO3,所以C是Na2CO3,C可以和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所以D是NaHCO3。
【详解】(1)B为淡黄色粉末,由分析可知B为;
(2)B是,C是Na2CO3,B→C的化学方程式为2+2CO2=2Na2CO3+O2;
(3)D是NaHCO3,C是Na2CO3,NaHCO3受热易分解,D→C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4)46 g钠的物质的量为,根据Na守恒可知,所以NaHCO3的物质的量,则生成NaHCO3的质量为。
17. 加热NaHCO3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加热Na2CO3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 >
【分析】碳酸钠溶于水放热,受热稳定不分解,常温下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不稳定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碳酸钠;
【详解】碳酸钠溶于水放热、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则盛有的试管中温度升高;
碳酸钠受热稳定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不稳定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碳酸钠,故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加热后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碳酸钠的试管加热后石灰水不变浑浊;
盛有的试管中固体完全溶解;盛有的试管中固体有剩余,说明相同温度下,溶解度:>;
18.(1)溶液变红
(2)
(3) A 1.06g 的物质的量为;1.06g 的物质的量为,所以与盐酸生成的气体更多
(4)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二氢钙、酒石酸氢钾:酸性物质;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盐类物质;食用玉米淀粉:助剂
(5)发酵时间与产气量关系、膨松剂中各组分的定量关系与产气量关系等合理答案
【详解】(1)甲对此进行解释:因为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变红,故答案为溶液变红。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碳酸钠也显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
(3)碳酸氢钠及碳酸钠均可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加入盐酸浓度过量,且生成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与碳酸氢钠及碳酸钠相等,1.06g 的物质的量为;1.06g 的物质的量为;所以与盐酸生成的气体更多,A气球膨胀体积更大;故答案为;;A;1.06g 的物质的量为;1.06g 的物质的量为,所以与盐酸生成的气体更多。
(4)膨松剂指食品加工中添加于生产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麦粉中,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坯起发;复合膨松剂中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作为二氧化碳的供给剂;焦磷酸二氢二钠溶于水呈酸性,与碳酸盐反应,控制反应速率和提升膨松剂的作用效果;故答案为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二氢钙、酒石酸氢钾:酸性物质;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盐类物质;食用玉米淀粉:助剂。
(5)除了以上研究问题外,关于如何蒸出口感好、色泽好的馒头,还可以进行很多深入研究,比如发酵时间与产气量关系、膨松剂中各组分的定量关系与产气量关系等合理答案。
19.(1)NaHCO3
(2) + Ca2+ = CaCO3↓ 滴加Na2CO3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与滴加蒸馏水的基本重合
(3)、OH-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性质差异,结合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解答。
【详解】(1)由图可知,碳酸氢钠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略有下降,为吸热过程,碳酸钠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过程,故答案为:NaHCO3;
(2)碳酸钠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a2+ =CaCO3↓,实验Ⅱ中,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与滴加蒸馏水的pH变化曲线基本重合,可知OH-未参与该反应,故答案为:+ Ca2+ =CaCO3↓;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与滴加蒸馏水的pH变化曲线基本重合;
(3)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能够与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CO和水,OH-浓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所以实验Ⅱ中,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pH有明显差异,故答案为:HCO、OH-。
20.(1) CaCO3+2H+= Ca2++H2O+CO2↑
(2)a
(3)浓硫酸
(4)2
(5)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
(6)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合理即给分)
【分析】①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用于除去CO2中的HCl,应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③应为浓硫酸干燥CO2,④⑤为对比试验,用于判断干燥的二氧化碳是否与过氧化钠反应,⑥可避免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进入④⑤,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①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 Ca2++H2O+CO2↑;
(2)根据分析可知②用于除去CO2中的HCl,应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答案为:a;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装置③用来干燥二氧化碳,其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故答案为:浓硫酸;
(4)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干燥,步骤2为湿润的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步骤1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木条复燃,故答案为:2;
(5)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使木条复燃,故答案为: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
(6)可用反应后的固体加入盐酸,观察生成的气体是否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参加反应,故答案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1.(1)放出
(2) Na2CO3 C
(3)碳酸钠与少量盐酸发生,故开始无气泡产生
(4)取两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待测液,分别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碳酸氢钠溶液
【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酸根离子不同,故两者性质也不完全相同。
【详解】(1)B中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固体b与水作用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使得溶液温度升高,可判断固体b为Na2CO3;
(2)①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试管D中固体完全溶解,则固体d为碳酸钠;
②碳酸钠俗称纯碱,水溶液显碱性,且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程度,碳酸钠溶液碱性更强,故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C试管中红色较浅;
(3)分别向溶液e和溶液f中逐滴加入稀盐酸,F中开始滴加就可以观察到气泡;E中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E中开始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碳酸根离子和少量氢离子生成碳酸氢根离子;
(4)碳酸氢钠和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实验方案可以为:取两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待测液,分别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碳酸氢钠溶液。(合理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3.2 有理数的加减法同步课时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重庆市永川北山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