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某县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化学试题

陕西省渭南市某县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纯碱 C.粗盐 D.牛奶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粗盐是由氯化钠、氯化镁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牛奶是由水、蛋白质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分析】根据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
2.“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是(  )
A.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
C.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再生资源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符合题意;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再生资源,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符合题意;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符合题意;
故选:D 。
【分析】防治环境污染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措施有: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再生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3.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的体积
B.检查气密性
C.闻气体气味
D.称量氢氧化钠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
【分析】 A、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分析判断。
4.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
C.食用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D.在塑料大棚增加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答案】A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厨房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爆,应先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因此食品包装中可充氮气防腐,不符合题意;
C、食用加碘食盐可以给人体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在塑料大棚增加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分析】A、根据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来分析。
5.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表示4个氢原子
B.S:只能表示硫元素和一个硫原子
C.:表示2个镁离子
D.高锰酸钾的化学式: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2H2表示2个氢分子,说法错误;
B、元素符号在微观上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宏观上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则S 能表示硫元素和一个硫原子;S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因此S还可以表示硫这种单质,说法错误;
C、2Mg2+表示2个镁离子,说法正确;
D、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说法错误。
故选:C 。
【分析】A、根据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分析;
B、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根据高锰酸钾和锰酸钾的化学式分析。
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白雾 白雾是分子聚集而成
B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电解水产生和 水由H、O元素组成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发生液化而出现白雾现象,符合题意;
B、金刚石与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如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不符合题意;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相同,如都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产生H2和O2,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出现白雾分析;
B、根据金刚石会让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分析;
C、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电解水的结论为水由H、O元素组成分析。
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滴入水后白磷燃烧,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用硝酸铵固体代替生石灰,也能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
【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注射器中减少多少体积的水,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总体积的,所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的体积为:50mL×=10mL,A正确;
B、胶头滴管中的水是为了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使白磷燃烧,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二者的作用不相同,B错误;
C、滴入水前白磷没有燃烧,滴水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白磷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点,C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用硝酸铵固体代替生石灰,白磷不能燃烧,不能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D错误。
故选: A 。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且充满CO2。将分液漏斗内液体同时全部注入三个烧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烧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初始阶段三只气球大小相同)(  )
A.实验甲中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对比实验乙、丙,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均变为红色
D.最终气球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乙中小气球变大速度比丙快,且比丙大,可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甲乙反应后的溶液仍为碱性,不会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丙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符合题意;
D、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所以乙中氢氧化钠和水吸收二氧化碳,气球最大;甲中氢氧化钙和水吸收二氧化碳,但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少,气球较乙小;丙中只有水吸收二氧化碳,气球最小,所以最终气球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正确;
故答案选: C 。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分析。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纯铜和黄铜的硬度 相互刻画
B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固体,加入50mL水使之溶解
C 除去Fe粉中的少量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D 鉴别和 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 A、相互刻画,纯铜痕迹更明显,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称取3gNaCl固体,加入50mL水使之溶解,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除去了原物质铁,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不能区分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A 。
【分析】A、根据相互刻画可比较金属和合金的硬度分析;
B、根据分析;
C、根据铁和氧化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分析;
D、根据甲烷和氢气燃烧都会产生水分析。
二、填空题
10.化学学科知识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美育:学校举行毛笔书法现场比赛,教室里能闻到墨香的原因是分子在   。
(2)劳育:农场常用   (填化学式)改良酸性土壤。
(3)体育:氯乙烷(C2H5Cl)是运动场上常备的局部麻醉急救药物。氯乙烷中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1)不断地运动
(2)Ca(OH)2
(3)氯/Cl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教室里能闻到墨香,是因为带有气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化学式为Ca(OH)2,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氯乙烷(C2H5Cl)中, C、H、Cl 元素质量比为12×2:1×5:35.5=24:5:35.5,所以氯乙烷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分析】(1)根据分子不断地运动分析;
(2)根据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元素的质量越大,其质量分数也越大分析。
11.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主脉。
(1)秦岭农业:秦岭南北盛产水稻、小麦,其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   。
(2)秦岭水源:渭河、汉江、嘉陵江等多条河流流经秦岭。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常加入   吸附色素和异味。
(3)秦岭矿产: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含有丰富的钛铁矿石(主要成分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4)秦岭民俗:秦岭周边的民间刺绣和布艺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简易方法是   。
【答案】(1)糖类/糖
(2)活性炭
(3)+4
(4)点燃闻气味
【知识点】水的净化;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水稻、小麦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糖类是有机物,属于有机营养素;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常加入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2+x +(-2)×3=0,解得x=+4,则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4)蛋白质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纸的气味,所以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简易方法是:灼烧,闻气味。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分析;
(2)根据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4)根据蛋白质和棉纤维灼烧时产生的气味分析。
12.202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1)航天空间站的太阳能板采用砷化材料,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的值为   。
(2)氢氧发动机为火箭腾飞提供“硬核”动力,发动机工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载人航天器中处理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1)18
(2)
(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2+8+x+3=31,解得x=18;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2)根据点燃时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分析;
(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
13.纽扣电池是生活中常用的电源,如图是银纽扣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铁易与   反应而生锈,故常使用不锈钢制作纽扣电池的外壳,以增强其抗锈蚀性。
(2)该电池中涉及铁、锌、银三种金属。用稀硫酸可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3)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答案】(1)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等(答案合理即可)
(2)(或)
(3)Fe、Ag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而生锈;
(2)银与稀硫酸不反应, 铁和锌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 +H2SO4=FeSO4+H2↑、Zn +H2SO4=ZnSO4+H2↑(任写一个)
(3)铁与硝酸锌不反应,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
【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2)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银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后,不与稀硫酸反应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铁与硝酸银反应,与硝酸锌不反应,以及铁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分析。
14.下表是甲、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甲 110 117 121 126 139
乙 31.6 63.9 85.5 110 169
(1)6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某同学取甲、乙中的一种物质(表示为W)进行如图实验:
W代表的物质是   ;②中未溶解的固体为   g;③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1)
(2)甲;11;不饱和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1)60° C 时,乙的的溶解度是110g,说明在60° C 时,在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的乙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此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g:100g=11:10;
(2)根据上图实验,20℃100g的水中加入30gW固体后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温度升高至80℃,再加入120gW固体时,此时烧杯②中 W 固体的质量是30g+120g=150g,而有部分 W 固体未溶解,所以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在80° C 时,查表得甲的溶解度是139g,乙的溶解度是169g,只有甲才是饱和溶液,所以 W 固体是甲;
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为30g+120g-139g=11g;
往③中的烧杯加入10g水后,此时③中溶质150g,溶液110g,在温度为80° C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39g甲,则1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的质量为139gx110g÷100g=152.9g,而③中只有甲150g,所以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分析】本题根据饱和溶液和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饱和溶液:某一温度下,当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三、实验题
15.小亮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回答:
(1)步骤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步骤②开始时无明显现象,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为确定步骤②中物质的用量,小亮对试管C中溶液过滤,用滤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加入氯化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Ⅱ.加入硫酸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Ⅲ.加入铝丝,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试管C中NaOH过量的是   (填序号)。
【答案】(1)有白色沉淀生成
(2)
(3)复分解反应
(4)Ⅰ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1)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故步骤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说明向A试管中加入的稀硫酸过量,则过量的稀硫酸与加入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步骤②中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以上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4) I.加入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实验中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能说明试管C中NaOH过量,故Ⅰ符合题意;
II.加入硫酸镁溶液,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硫酸钠和白色沉淀氢氧化镁,但试管C中还含有氯化钡,氯化钡也会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白色沉淀硫酸钡,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证明试管C中NaOH过量,故Ⅱ不符合题意;
III.加入铝丝,若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试管C中氯化铜过量,因为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固体Cu,不能说明试管C中NaOH过量,故Ⅲ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注意排除滤液中含有的氯化钡的干扰分析;
16.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从A~G中选择)组合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装置H收集,验满的方法是   。
(4)装置Ⅰ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发出大量的热。
【答案】(1)锥形瓶
(2)ABCE或ADE;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ABC或A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E装置,故选择:ABCE或ADE,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装置H收集CO2,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a导管口进气,故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装置Ⅰ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发出大量的热。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收集干燥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长进短出,在出气口用燃着的木条验满分析;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四、科学探究题
17.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后,进行了有关酸、碱、盐之间的混合实验,并对反应后废液的成分做了进一步探究。
(1)【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进行实验时观察到溶液   ,可说明与HCl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实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甲、乙两位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为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3)【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4)【现象与结论】
预测现象 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5)【实验反思】
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6)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则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答案】(1)由红色变为无色
(2)
(3)NaOH/氢氧化钠
(4)、NaOH/碳酸钠、氢氧化钠
(5)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除了氢氧化钙外,还可能为氢氧化钠
(6)加酸至废液呈中性再排放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解析】【解答】 (1)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消耗完后,红色消失,故证明氢氧化钙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3)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液显碱性,故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4)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碳酸钠、氢氧化钠;
(5)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除了氢氧化钙外,还可能为氢氧化钠;
(6)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则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加酸至废液呈中性再排放。
【分析】(1)根据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分析;
(2)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
(3)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液显碱性分析;
(4)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分析;
(6)根据废液显碱性会污染水体需加酸中和后排放分析。
五、计算题
18.为测定一瓶标签受损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小组取该氯化钠溶液10g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并计算: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2.87
(2)解:设参加反应的NaCl的质量为x
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7%。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图可知,当加入50g硝酸银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2.87g。
【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氯化银的质量,未知量氯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把求出的氯化钠,氯化钠溶液质量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求出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陕西省渭南市某县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纯碱 C.粗盐 D.牛奶
2.“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是(  )
A.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
C.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再生资源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3.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的体积
B.检查气密性
C.闻气体气味
D.称量氢氧化钠
4.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
C.食用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D.在塑料大棚增加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5.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表示4个氢原子
B.S:只能表示硫元素和一个硫原子
C.:表示2个镁离子
D.高锰酸钾的化学式:
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白雾 白雾是分子聚集而成
B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电解水产生和 水由H、O元素组成
A.A B.B C.C. D.D
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C.滴入水后白磷燃烧,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用硝酸铵固体代替生石灰,也能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且充满CO2。将分液漏斗内液体同时全部注入三个烧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烧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初始阶段三只气球大小相同)(  )
A.实验甲中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对比实验乙、丙,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均变为红色
D.最终气球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纯铜和黄铜的硬度 相互刻画
B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固体,加入50mL水使之溶解
C 除去Fe粉中的少量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D 鉴别和 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0.化学学科知识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美育:学校举行毛笔书法现场比赛,教室里能闻到墨香的原因是分子在   。
(2)劳育:农场常用   (填化学式)改良酸性土壤。
(3)体育:氯乙烷(C2H5Cl)是运动场上常备的局部麻醉急救药物。氯乙烷中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主脉。
(1)秦岭农业:秦岭南北盛产水稻、小麦,其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   。
(2)秦岭水源:渭河、汉江、嘉陵江等多条河流流经秦岭。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常加入   吸附色素和异味。
(3)秦岭矿产:秦岭地区的秦巴山区含有丰富的钛铁矿石(主要成分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4)秦岭民俗:秦岭周边的民间刺绣和布艺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简易方法是   。
12.202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
(1)航天空间站的太阳能板采用砷化材料,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的值为   。
(2)氢氧发动机为火箭腾飞提供“硬核”动力,发动机工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载人航天器中处理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
13.纽扣电池是生活中常用的电源,如图是银纽扣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铁易与   反应而生锈,故常使用不锈钢制作纽扣电池的外壳,以增强其抗锈蚀性。
(2)该电池中涉及铁、锌、银三种金属。用稀硫酸可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3)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14.下表是甲、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甲 110 117 121 126 139
乙 31.6 63.9 85.5 110 169
(1)6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某同学取甲、乙中的一种物质(表示为W)进行如图实验:
W代表的物质是   ;②中未溶解的固体为   g;③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三、实验题
15.小亮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回答:
(1)步骤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步骤②开始时无明显现象,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为确定步骤②中物质的用量,小亮对试管C中溶液过滤,用滤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加入氯化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Ⅱ.加入硫酸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Ⅲ.加入铝丝,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试管C中NaOH过量的是   (填序号)。
16.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从A~G中选择)组合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装置H收集,验满的方法是   。
(4)装置Ⅰ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发出大量的热。
四、科学探究题
17.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后,进行了有关酸、碱、盐之间的混合实验,并对反应后废液的成分做了进一步探究。
(1)【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进行实验时观察到溶液   ,可说明与HCl发生了反应。
(2)乙同学实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甲、乙两位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为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3)【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4)【现象与结论】
预测现象 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5)【实验反思】
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6)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则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五、计算题
18.为测定一瓶标签受损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小组取该氯化钠溶液10g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并计算: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粗盐是由氯化钠、氯化镁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牛奶是由水、蛋白质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分析】根据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符合题意;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再生资源,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符合题意;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符合题意;
故选:D 。
【分析】防治环境污染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措施有: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再生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3.【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解析】【解答】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
【分析】 A、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分析判断。
4.【答案】A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厨房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爆,应先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因此食品包装中可充氮气防腐,不符合题意;
C、食用加碘食盐可以给人体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在塑料大棚增加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分析】A、根据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来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2H2表示2个氢分子,说法错误;
B、元素符号在微观上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宏观上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则S 能表示硫元素和一个硫原子;S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因此S还可以表示硫这种单质,说法错误;
C、2Mg2+表示2个镁离子,说法正确;
D、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说法错误。
故选:C 。
【分析】A、根据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分析;
B、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根据高锰酸钾和锰酸钾的化学式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发生液化而出现白雾现象,符合题意;
B、金刚石与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如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不符合题意;
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相同,如都能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产生H2和O2,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出现白雾分析;
B、根据金刚石会让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分析;
C、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电解水的结论为水由H、O元素组成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注射器中减少多少体积的水,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总体积的,所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的体积为:50mL×=10mL,A正确;
B、胶头滴管中的水是为了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使白磷燃烧,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二者的作用不相同,B错误;
C、滴入水前白磷没有燃烧,滴水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白磷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点,C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用硝酸铵固体代替生石灰,白磷不能燃烧,不能达到相同的实验效果,D错误。
故选: A 。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乙中小气球变大速度比丙快,且比丙大,可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甲乙反应后的溶液仍为碱性,不会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丙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符合题意;
D、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大,所以乙中氢氧化钠和水吸收二氧化碳,气球最大;甲中氢氧化钙和水吸收二氧化碳,但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少,气球较乙小;丙中只有水吸收二氧化碳,气球最小,所以最终气球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正确;
故答案选: C 。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 A、相互刻画,纯铜痕迹更明显,说明黄铜硬度比纯铜大,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称取3gNaCl固体,加入50mL水使之溶解,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除去了原物质铁,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不能区分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A 。
【分析】A、根据相互刻画可比较金属和合金的硬度分析;
B、根据分析;
C、根据铁和氧化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分析;
D、根据甲烷和氢气燃烧都会产生水分析。
10.【答案】(1)不断地运动
(2)Ca(OH)2
(3)氯/Cl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教室里能闻到墨香,是因为带有气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化学式为Ca(OH)2,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氯乙烷(C2H5Cl)中, C、H、Cl 元素质量比为12×2:1×5:35.5=24:5:35.5,所以氯乙烷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分析】(1)根据分子不断地运动分析;
(2)根据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元素的质量越大,其质量分数也越大分析。
11.【答案】(1)糖类/糖
(2)活性炭
(3)+4
(4)点燃闻气味
【知识点】水的净化;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水稻、小麦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糖类是有机物,属于有机营养素;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常加入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2+x +(-2)×3=0,解得x=+4,则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4)蛋白质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纸的气味,所以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简易方法是:灼烧,闻气味。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分析;
(2)根据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4)根据蛋白质和棉纤维灼烧时产生的气味分析。
12.【答案】(1)18
(2)
(3)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2+8+x+3=31,解得x=18;
(2)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2)根据点燃时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分析;
(3)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
13.【答案】(1)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等(答案合理即可)
(2)(或)
(3)Fe、Ag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而生锈;
(2)银与稀硫酸不反应, 铁和锌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 +H2SO4=FeSO4+H2↑、Zn +H2SO4=ZnSO4+H2↑(任写一个)
(3)铁与硝酸锌不反应,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
【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2)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银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后,不与稀硫酸反应分析;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铁与硝酸银反应,与硝酸锌不反应,以及铁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分析。
14.【答案】(1)
(2)甲;11;不饱和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解答】(1)60° C 时,乙的的溶解度是110g,说明在60° C 时,在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的乙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此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g:100g=11:10;
(2)根据上图实验,20℃100g的水中加入30gW固体后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温度升高至80℃,再加入120gW固体时,此时烧杯②中 W 固体的质量是30g+120g=150g,而有部分 W 固体未溶解,所以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在80° C 时,查表得甲的溶解度是139g,乙的溶解度是169g,只有甲才是饱和溶液,所以 W 固体是甲;
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为30g+120g-139g=11g;
往③中的烧杯加入10g水后,此时③中溶质150g,溶液110g,在温度为80° C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39g甲,则1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的质量为139gx110g÷100g=152.9g,而③中只有甲150g,所以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分析】本题根据饱和溶液和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饱和溶液:某一温度下,当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5.【答案】(1)有白色沉淀生成
(2)
(3)复分解反应
(4)Ⅰ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1)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故步骤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说明向A试管中加入的稀硫酸过量,则过量的稀硫酸与加入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步骤②中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以上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4) I.加入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实验中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能说明试管C中NaOH过量,故Ⅰ符合题意;
II.加入硫酸镁溶液,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硫酸钠和白色沉淀氢氧化镁,但试管C中还含有氯化钡,氯化钡也会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白色沉淀硫酸钡,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证明试管C中NaOH过量,故Ⅱ不符合题意;
III.加入铝丝,若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试管C中氯化铜过量,因为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固体Cu,不能说明试管C中NaOH过量,故Ⅲ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注意排除滤液中含有的氯化钡的干扰分析;
16.【答案】(1)锥形瓶
(2)ABCE或ADE;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ABC或A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E装置,故选择:ABCE或ADE,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装置H收集CO2,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a导管口进气,故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装置Ⅰ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发出大量的热。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收集干燥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长进短出,在出气口用燃着的木条验满分析;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17.【答案】(1)由红色变为无色
(2)
(3)NaOH/氢氧化钠
(4)、NaOH/碳酸钠、氢氧化钠
(5)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除了氢氧化钙外,还可能为氢氧化钠
(6)加酸至废液呈中性再排放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解析】【解答】 (1)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消耗完后,红色消失,故证明氢氧化钙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3)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液显碱性,故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4)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碳酸钠、氢氧化钠;
(5)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加入氯化钡不产生沉淀,溶液显红色,除了氢氧化钙外,还可能为氢氧化钠;
(6)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则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加酸至废液呈中性再排放。
【分析】(1)根据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分析;
(2)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
(3)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液显碱性分析;
(4)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分析;
(6)根据废液显碱性会污染水体需加酸中和后排放分析。
18.【答案】(1)2.87
(2)解:设参加反应的NaCl的质量为x
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7%。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图可知,当加入50g硝酸银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的质量为2.87g。
【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氯化银的质量,未知量氯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把求出的氯化钠,氯化钠溶液质量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求出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部分学校2023-2024高二第一学期开学考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辽宁省朝阳地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