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检测(有解析)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3分)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是
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2.下面关于体温计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B.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C.读液体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温度计平行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放入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纯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4.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第7min时是固液共存态 B.甲在ab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C.甲属于非晶体,乙属于晶体 D.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5.如图所示,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只需图甲所示的器材就可顺利完成实验
B.图甲中,为了准确记录物质温度,温度计玻璃泡要接触试管底部
C.该物质的熔点为80℃
D.该物质为非晶体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饮。过一会儿,冷饮瓶的外壁会出现一层小水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水珠是瓶内的水渗透出来的
B.小水珠是瓶外空气液化形成的
C.小水珠是瓶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小水珠是瓶外空气中的水蒸气
7.炎炎夏日,暑热难耐。小雅同学买了一根冰棍,放在水壶里。一会儿,冰棍就消失了,同时水壶外面出现了很多水珠。关于上述过程中先后涉及的两个物态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B.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汽化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放热
8.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温度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固态为晶体,熔化过程从第15min开始
B.该物质的熔点是0℃,熔化过程用了10分钟
C.第6min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D.在第11min是气态,吸热温度正在升高
9.如图所示,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烧开水的时候,壶口的“白气”是水汽化吸热形成的水蒸气
B.乙图中用冰箱制作冰棒,发生了凝固放热的现象
C.丙图中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冰升华放热
D.丁图中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固化放热
10.下列对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放热
C.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1.如图所示:为两个温度计的一部分刻度,它们此刻测量的温度分别为 和 ;

12.冬天家人团聚时,爱吃火锅,光滑细嫩的冻豆腐是涮火锅的必备菜品,它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而形成的。
13.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图所示的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 制成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形成的。

14.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我省很多农村地区使用液化气,如图所示,通常是采用在一定温度下 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液化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雾气”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口罩是抗疫必备物资,其核心材料熔喷布生产时,由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再经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超细纤维,最后组合成布。
16.游泳者出水后会感到冷,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蒸发,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屋顶会出现霜,这是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7.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
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18.冬季, 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珠是附着在窗玻璃的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19.生活中有一种能反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湿度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水不易蒸发。干湿泡湿度计由两个温度计并列制成,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示数较小,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 。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小,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 。(选填“高”或“低”)

20.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不能沸腾,理由是 。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共34分,每空1分)
21.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 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发生此物态变化需要 热。
22.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 (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 (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 (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风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 (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 。
23.小明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物体受热 ;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4)如图乙所示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此现象说明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5)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 。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
(6)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变 ,移开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24.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图乙、丙是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丁所示,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 ℃,这说明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
(5)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同学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25.寒假期间,小斌和妈妈去了一趟农村的姥姥家。善于观察的小斌发现严寒的冬天,水缸的水结冰,而腌菜缸的盐水却未结冰。
【提出问题】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水结冰而盐水不结冰?
【猜想】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
【设计并进行实验】
(1)首先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现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可供选择,小斌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将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凝固,用温度计测量其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每隔2min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和食盐水的状态。开始计时时,盐水温度如图所示,此时盐水温度是 ℃;
【收集证据】食盐水的温度及状态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2 0 -2 -4 -6 -6 -6 -6 -6 -8 -11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 固
【分析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食盐水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食盐水在凝固时温度 (选填“改变”或“不变”);
【交流评估】为了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可以更换不同的浓度的食盐水重复上述实验
【拓展应用】
(1)你认为给冷藏箱中的海鱼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2)大雪过后,路政部门会向大雪覆盖的路面上撒大量的盐,其目的是使雪的熔点 ,从而避免雪的“夜冻昼化”现象。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共16分,每题8分)
26.小明有一支次品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1℃)却不准确。用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是5℃;放在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5℃。据此推算:
(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
(2)测得的温度是32℃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3)将该温度放在50℃的水中,其读数为多少?
27.小红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支未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玻璃管的长度为33cm。当将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8cm;当将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测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8cm。
(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多少?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6~37℃,故A不符合题意;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40℃,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小于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在温度下降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只能测量程范围内的温度,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读液体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温度计读数时,应把温度计放入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ABC.由图可知,在4~8min甲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甲是晶体,乙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甲在第7min时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甲在ab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A正确,BC错误;
D.从图可以看出,乙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需要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甲中测量工具只有温度计,还需要添加秒表,故A错误;
B.温度计测量物质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试管底部,因为试管底部的温度比物质高,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80℃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饮,冷饮瓶的温度低,空气中水蒸气温度较高,碰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后放热,在瓶壁上液化形成小水珠,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冰棍消失是冰变成了水,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水壶外面出现了很多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水壶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经历了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
A.根据图像特点分析可知该物质为晶体,且在5min开始熔化,故A错误;
B.该物质的熔点为0℃,熔化过程用了5min,故B错误;
C.晶体的熔化特点为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第6min时,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在第11min时,液体还未沸腾,所以物质状态还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壶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故A错误;
B.制作冰棒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故B正确;
C.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A.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A错误;
B.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错误;
C.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11. 26℃ -12℃
【详解】[1][2]从题图可知,两个温度计中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都为1°C。由左边温度计知,数字从上到下越来越小,所以显示的是0°C以上的温度,此时的温度为26°C;由右边温度计可知,数字从上到下越来越大,所以显示的是0°C以下的温度,此时的温度为-12°C。
12. 凝固 熔化
【详解】[1][2]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
13. 凝固 液化
【详解】[1]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变成固态的青铜器,这是凝固现象。
[2]“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小水滴,这是液化现象。
14. 压缩体积 放出
【详解】[1]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温,二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气是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2]物质由的气体变成液体时,要向外放热。
15. 液化 凝固
【详解】[1] 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雾气”是呼吸时从嘴里带出来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2]由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形成了固态超细纤维,由液体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16. 减慢 凝华
【详解】[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慢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2]北方秋、冬两季,地面和房顶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17. 吸收 凝固
【详解】[1][2]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18. 液化 室内
【详解】[1][2]当室外气温更低时,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小水珠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19. 蒸发吸热 高
【详解】[1][2]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打开湿布后,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表示空气的湿度大;反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表示空气的湿度小。
20. 不能 B杯中的水面上方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详解】[1]容器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A杯中的水和容器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能从容器中的水里吸收热量,所以A杯中的水不会沸腾。
[2]B杯中的水不能沸腾,是因为B杯中的水面上方空气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使得B杯中的水沸点升高了,而B杯中水的温度却和外面相同,所以B杯中的水不能沸腾。
21. 乙 熔化 升华 液化 放
【详解】(1)[1]碘的熔点为113.5℃,用图乙的水浴法,碘不会熔化,只会发生升华,图甲的温度过高,因此更合理的方案是图乙。
[2]图甲酒精灯温度高于碘的熔点,若用图甲,碘会熔化,用图乙可防止碘发生熔化。
(2)[3]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会升华成二氧化碳,干冰放入水中,干冰由于升华成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大量气泡。
[4][5]白雾是液态,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
22. 相同 等量 液体表面积 A 变小 吸热 空气流动速度
【详解】(1)[1][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等质量的酒精。
(2)[3][4]由实验操作可知,这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由于其它条件相同,A的表面积大,所以会观察到玻璃板A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由此说明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5][6]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因为酒精蒸发吸热降温,所以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变小。
(4)[7]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多个因素,分别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
23. 均匀 由下而上 71 晶体 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大
【详解】(1)[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2]酒精灯加热需用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器材时要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3)[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对应的刻度线为71,所以示数为71℃。
(4)[4]因为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上升。由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可说明固体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5)[5][6]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已经熔化,但还没有完全变成液体,故属于固液共存状态。
(6)[7]烧杯中水沸腾时,水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于是许多气泡聚在一起,越积越多,从而其体积变大,另一方面,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所处的深度变小了,也会使其体积变大,最终气泡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
24. 由下到上 秒表 乙 97 低于 保持不变 石棉网和铁圈的温度较高,水能继续吸热 见解析
【详解】(1)[1]实验时,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先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故安装时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
[2]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秒表。
(2)[3]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为图乙。
(3)[4]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在97℃不变,沸点为97℃。
[5]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实验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6]由图像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4)[7]沸腾需要吸热,移开酒精灯后,但由于石棉网和铁圈的温度较高,继续向杯中水传热,即水能继续吸热,故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5)[8]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25. “-20~102℃”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4 晶体 不变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降低
【详解】(1)[1][2]由表中数据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故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3]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为零上,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4℃。
[4][5]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食盐水是晶体,因为食盐水在凝固时温度不变。
(1)[6]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给冷藏箱中的海鱼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2)[7]在路面上撒下大量的盐或尿素,因为加盐或尿素后会降低冰雪的熔点,加速冰雪融化。
26.(1)1.1℃;(2)30℃;(3)50℃
【详解】解:(1)由题意知,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
95-5=90
份,对应着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0份,即不准确的1份刻度代表准确的温度是
(2)用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32℃,则其真实温度
(3)根据题意,此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1℃),测量50℃的水温时,它的读数是
答:(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1.1℃;
(2)实际温度是30℃;
(3)其读数是50℃。
27.(1)0.2cm;(2)13cm;(3)110℃
【详解】解:(1)在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8cm;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28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
则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
(2)当室温为25℃时,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
所以水银柱的长度为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则水银柱的最大长度为
设能测量的量大温度为t,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
所以
解得
即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答:(1)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0.2cm;
(2)当室温为25℃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3cm;
(3)若玻璃管上面至少要预留3cm不标注刻度,这支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1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机械振动光学 第4讲 光的波动性电磁波提能演练(10份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