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新城校区2018-2019高三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新城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 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 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A.A B.B C.C D.D
2.(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6.72 L NO2 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B.1 mol Na2O 和 Na2O2 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 3NA
C.1 mol Cl2 与足量 Fe 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 3NA
D.1 L 0.1 mol/L 的碳酸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总数等于 0.1NA
3.(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所示装置用于 Cu 和浓 H2SO4 制取少量的 SO2 气体
B.图Ⅱ装置可验证非金属性:Cl>C>Si
C.图Ⅲ可用于收集气体 H2、CO2、Cl2、NH3
D.图Ⅳ表示将 SO2 气体通入 H2S 水溶液中,所得溶液的 pH 变化
4.(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a+、Cl-、S2-、SO32-
B.常温下Kw/c(H+)=1×10-13mol·L-1的溶液中:Ca2+、Fe2+、NO3-、NH4+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1的溶液中Na+、K+、Cl-、HCO3-
D.0.5 mol·L-1AlCl3溶液中:AlO2-、K+、CO32-
5.(2017高三上·河北期中)短周期元素M、N、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甲、丁为二元化合物(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乙、戊为单质,丙、己为三元化合物。已知25℃时,0.1mol/L的甲、丙两溶液的pH分别为l、13 ,丁、己两溶液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M分别与N、X、Z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M与N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最高
B.原子半径:Z>Y>X>M>N
C.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D.Z的阴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比N的阴离子强
6.(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 电能的同时,实现了制硫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 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电子从 Pt1 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到 Pt2电极
B.Pt1 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SO2+2H2O-2e-=SO42-+4H+
C.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 SO2 和 O2 的体积比为 2∶1
D.Pt2 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 O2+4e-=2O2-
7.(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
物质 编号 物质转 化关系 a b c d
① FeCl2 FeCl3 Fe CuCl2
② NO NO2 N2 HNO3
③ Na2O Na2O2 Na NaOH
④ Al2O3 Na[Al(OH)4] Al Al(OH)3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8.(2018高三上·漯河期中)脱硝通常指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1)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目前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即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用还原剂(如NH3)选择性地与NOx反应生成N2和H2O。
①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 △H=-905.5kJ·mol-1
N2(g)+O2(g) 2NO(g) △H=+l80kJ mol-1
完成该方法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NH3(g)+4NO(g)+O2(g) 4N2(g)+6H2O(g) △H=   。
该方法应控制反应温度在315 400℃之间,反应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③氨氮比[n(NH3)/n(NO)]会直接影响该方法的脱硝率,350℃时,只改变氨气的投放量,反应物X的转化率与氨氮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X是    (填学式)。氨氮比由0.5增加到1.0时,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将向   方向移动。当[n(NH3)/n(NO)>1.0时,烟气中NO浓度反而增大,主要原因是   。
(2)直接电解吸收也是脱硝的一种方法,用6%的稀硝酸吸收NOx生成HNO2(—元弱酸),再将吸收液导入电解槽电解,使之转化为硝酸。电解装置如上右图所示。①图中b应连接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②a电极反应式为   。
9.(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高炉炼铁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FeO(s)+
CO(g)═Fe(s)+CO2(g)△H1
Fe2O3(s)+1/3 CO(g)═ 2/3
Fe3O4(s)+ 1/3 CO2(g)△H2
Fe3O4(s)+
CO(g)═3Fe(s)+CO2(g)△H3
Fe2O3(s)+
CO(g)═2Fe(s)+3CO2(g)△H4
则△H4 的表达式为   (用含△H1、△H2、△H3 的代数式表示)。
(2)上述反应在高炉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250℃ 600℃ 1000℃ 2000℃
主要成分 Fe2O3 Fe3O4 FeO Fe
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该温度下若测得固体混合物中 m(Fe):m(O)=35:2, 则
FeO 被 CO 还原为 Fe 的百分率为   (设其它固体杂质中不含 Fe、O 元素)。
(3)铁等金属可用作 CO 与氢气反应的催化剂.已知某种催化剂可用来催化反应 CO(g)+3H2(g) = CH4(g) +H2O(g)△H<0.在 T℃,106Pa 时将 1mol CO 和 3mol H2 加入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 中.实验测得 CO 的体积分数 x(CO)如下表:
t/min 0 10 20 30 40 50
x(CO) 0.25 0.23 0.214 0.202 0.193 0.193
①能判断
CO(g)+3H2(g) CH4(g)+H2O(g)达到平衡的是   (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
正(CO)=3v 逆(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②达到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为   ;在 T℃106Pa 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 Kp(用平衡分 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③图表示该反应 CO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中温度
T1、T2、T3 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理由是   .
10.(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弱酸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常数(25
℃) Ka=1.8×10-5 Ka=5.0×10-10 Ka1=4.3×10-7 Ka2=5.6×10-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5
℃时,在某二元酸 H2A 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微粒为:H+、OH-、HA-、A2-、H2O,写出 H2A 的 电离方程式   。
(2)25
℃时,在 0.5 mol·L-1 的醋酸溶液中由醋酸电离出的[H+]约是   ,是该溶液 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   倍,醋酸的电离度为   (填百分数)
(3)写出向氰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   。
(4)25
℃时,CH3COOH 与 CH3COONa 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 pH=6,则溶液中[CH3COO-]-[Na+]=   (填准确数值)。
(5)25
℃时,将 a mol·L-1 的醋酸与 b mol·L-1 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 用
a、b 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为   。
三、实验题
11.(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某矿样中含有大量的 CuS 及少量其他不溶于酸的杂质。实验室中以该矿样为原料制备CuCl2·2H2O
晶体,流程如下:
(1)在实验室中,欲用 37%(密度为 1.19 g·mL-1)的盐酸配制 500 mL 6 mol·L-1 的盐酸,需要的仪器除 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   。
(2)①若在实验室中完成系列操作 a。则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的是   (填字母)。
②CuCl2 溶液中存在平衡:Cu(H2O)42+(蓝色)+4Cl- CuCl42-(黄色)+4H2O。欲用实验证明滤液 A(绿色)中存在上述平衡,除滤液 A 外,下列试剂中还需要的是   (填字 母)。
a.FeCl3 固体
b.CuCl2 固体
c.蒸馏水
(3)某化学小组欲在实验室中研究 CuS 焙烧的反应过程,查阅资料得知在空气中焙烧 CuS 时,固体 质量变化曲线及 SO2 生成曲线如图。
①CuS 矿样在焙烧过程中,有 Cu2S、CuO·CuSO4、CuSO4、CuO 生成,转化顺序为CuS Cu2S CuO·CuSO4 CuSO4 CuO第 ① 步 转 化 主 要 在 200 ~ 300 ℃ 内 进 行 , 该 步 转 化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②300~400 ℃内,固体质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图所示过程中,CuSO4固体能稳定存在的阶段是   (填字母)。
a.一阶段
b.二阶段
c.三阶段
d.四阶段
③该化学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模拟 CuS 矿样在氧气中焙烧第四阶段的过程,并验证所得气体为 SO2和 O2 的混合物。
a.装置组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b.当 D 中产生白色沉淀时,说明第四阶段所得气体为 SO2 和 O2 的混合物,你认为 D 中原来盛有   溶液。
c.若原 CuS 矿样的质量为 10.0 g,实验过程中,保持在 760 ℃左右持续加热,待矿样充分反应后, 石英玻璃管内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8.0 g,则原矿样中 CuS 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解析】【解答】A、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A不符合题意;
B、松烟墨性质稳定,因此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B不符合题意;
C、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C不符合题意;
D、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C.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D.石材制作砚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气体摩尔体积;钠的氧化物;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标况下6.72 L 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而NO2和水的反应中,3mol NO2转移2mol电子,故0.3mol二氧化氮转移0.2 NA电子,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由2个阳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故1mol两者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个数为3 NA,B符合题意;
C.氯气和铁反应后,氯由0价变为-1价,故1mol氯气和铁反应后转移2 NA电子,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根在溶液中会水解,导致阴离子个数增多,故溶液中的阴离子的个数多于0.1N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公式计算n(NO2),再结合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变化确定转移电子数;
B.Na2O和Na2O2中都只含有两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
C.结合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计算转移电子数;
D.溶液中CO32-水解,使得阴离子数增大;
3.【答案】C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气体的收集;实验装置综合
【解析】【解答】A.Cu和浓H2SO4反应需要加热,则图中装置不能制取少量的SO2气体,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盐酸易挥发,图中可以知道盐酸酸性大于碳酸、盐酸酸性大于硅酸,不能确定碳酸、硅酸的酸性,且不能利用无氧酸与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应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B不符合题意;
C.CO2、Cl2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长导管进气,H2、NH3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从短导管进气,C符合题意;
D.H2S水溶液显酸性,反应开始时pH不会大于7,将SO2气体通入H2S水溶液中生成单质硫,酸性减弱,pH增大,当SO2过量时,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使溶液酸性增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条件;
B.由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时,需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C.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D.H2S溶液显酸性,其pH<7;
4.【答案】A
【知识点】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溶液中S2-、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在碱性溶液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常温下Kw/c(H+)=1×10-13mol·L-1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Fe2+、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B不符合题意;
C.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1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HCO3 都不能大量存在,C不符合题意;
D.AlCl3溶液中CO32―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H+或OH-;
B.结合Kw=c(H+)×c(OH-)=10-14计算溶液中c(H+),从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再结合溶液中的离子分析是否共存;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10-7mol/L,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H+或OH-;
D.Al3+能与AlO2-、CO32-反应;
5.【答案】C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25℃时,0.1 mol L-1甲溶液的pH=1,说明甲为一元强酸,甲为二元化合物,短周期中只有HCl满足;0.1mol L-1丙溶液的pH=13,说明丙为一元强碱,短周期元素中只有Na对应的NaOH为强碱,所以M为H元素;乙为单质,能够与强酸甲、强碱丙反应生成单质戊,则戊只能为氢气,乙为金属Al;结合M,N,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为H、O、Na、Al、Cl元素,则
A. M分别与N、X、Z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是H2O、NaH、HCl,NaH是离子化合物,熔点最高,A不符合题意;
B.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Na>Al>Cl>O>H,B不符合题意;
C. 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和高氯酸,三者能相互反应,C符合题意;
D. 盐酸是强酸,因此氯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比O的阴离子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25℃时,0.1 mol L-1甲溶液的pH=1,说明甲为一元强酸,甲为二元化合物,短周期中只有HCl满足;0.1mol L-1丙溶液的pH=13,说明丙为一元强碱,短周期元素中只有Na对应的NaOH为强碱,所以M为H元素;乙为单质,能够与强酸甲、强碱丙反应生成单质戊,则戊只能为氢气,乙为金属Al;结合M,N,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为H、O、Na、Al、Cl元素,据此解答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Pt1电极为负极,Pt2电极为正极,则该电池放电时电子从Pt1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到Pt2电极,A不符合题意;
B.Pt1电极通入SO2,SO2在负极失电子生成SO42-,则电极反应为SO2+2H2O-2e-=SO42-+4H+,B不符合题意;
C.该电池的原理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即2SO2+O2+2H2O=2H2SO4,所以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之比为2:1,C不符合题意;
D.酸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生成水,则Pt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H++4e-=2H2O,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Pt1电极SO2转化为H2SO4,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则Pt2为正极,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与溶液中的H+结合形成H2O,其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N2不能一步生成NO2,②不符合题意;NaOH不能一步生成Na2O,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转化的考查,结合铁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钠的化合物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进行分析。
8.【答案】(1)-1625.5 kJ mol-1;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离,使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脱硝率降低;NH3;正反应;过量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负极;H2O+HNO2-2e-=NO3-+3H+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4NH3(g)+5O2(g) 4NO(g)+6H2O(g) △H=-905.5kJ·mol-1 ①
N2(g)+O2(g) 2NO(g) △H=+l80kJ mol-1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得4NH3(g)+4NO(g)+O2(g) 4N2(g)+6H2O(g) △H= -905.5kJ·mol-1-l80kJ mol-1×4= -1625.5 kJ mol-1;
②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离,使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脱硝率降低,所以反应温度在315 400℃之间;
③两种反应物,增加一种物质的投料量,能提高另一种物质的平衡转化率,自身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增加氨气的投放量,X转化率降低,所以X是氨气;增加反应物,平衡将向正方向移动,所以氨氮比由0.5增加到1.0时,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将向正方向移动;当[n(NH3)/n(NO)>1.0时,氨气过量,过量的氨气被催化氧化为NO,所以NO浓度增大;(2)电解将HNO2转化为硝酸,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是阳极,b是阴极,b连接电源的负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HNO2-2e-=NO3-+3H+。
【分析】1 ① 利用盖斯定律,求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温度太低反应速率慢,温度太高会使平衡逆向移动; ③ 要注意浓度和平衡移动的关系;
2、在电解池中,被氧化的一方为阳极,连接正极。
9.【答案】(1)△H2+ △H3
(2)FeO和Fe;80%
(3)bd;37.1%;;T3>T2>T1;正反应放热,在相同压强下,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升高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1)已知反应:Fe2O3(s)+ CO(g)═ Fe3O4(s)+ CO2(g)△H2②Fe3O4(s)+4CO(g)═3Fe(s)+4CO2(g)△H3 ③,根据盖斯定律,将所给的反应②+③× 可得:Fe2O3(s)+3CO(g)═2Fe(s)+3CO2(g),故△H4=△H2+ △H3 ,故答案为:△H2+ △H3 ;
(2)根据当1000℃时为FeO,在2000℃时为Fe,故在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FeO和Fe的混合物;设混合物中FeO的物质的量为xmol,Fe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 = ,即可求的x:y=1:4,故剩余的FeO和被还原为铁的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可知被还原的FeO的百分比为 ×100%=80%,故答案为:FeO和Fe;80%;
(3)①a.由于此容器是个体积可变的容器,故为恒容的容器,则容器内压强一直不变,故不能作为反应达平衡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
b.此反应在平衡前,气体的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说明反应达平衡,b符合题意;
c.反应达平衡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所以3v正(CO)=v逆(H2),c不符合题意;
d.在反应达平衡之前,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变小,故当不变时能说明反应达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②设反应达平衡时CO转化了xmol,则根据三段式可知:
  CO(g) + 3H2(g) CH4(g)+ H2O(g)
起始(mol) 1 3 0 0
转化(mol) x 3x x x
平衡(mol) 1-x 3-3x x x
结合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0.193可知: =0.193,解得x=0.371,故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100%=37.1%;在T℃106Pa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 = ,故答案为:37.1%; ;
③反应CO(g)+3H2(g) CH4(g)+H2O(g)△H<0,温度越高,则平衡左移,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根据图象可知,温度T3>T2>T1,故答案为:T3>T2>T1;正反应放热,在相同压强下,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越高。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根据表格中温度与成分的关系确定1600℃时固体物质的成分;根据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计算FeO被CO还原为Fe的百分率;
(3)①a、容积可变的容器中,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b、根据公式,结合反应过程分析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否发生变化;
c、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分析;
d、根据公式,结合反应过程分析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②根据平衡三段式进行计算;
③根据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10.【答案】(1)H2A=H++HA- HA- H++A2-
(2)3×10-3 mol·L-1;9×108;0.6%
(3)CN-+CO2+H2O=HCO3-+HCN
(4)9.9×10-7 mol·L-1
(5)b×10-7/(a-b)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离子积常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由于二元酸H2A溶液中存在HA-,不存在H2A分子,则说明H2A为强酸,HA-为弱酸,故其电离方程式为:H2A=H++HA- ;HA- H++A2-;
(2)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则c(CH3COO-)=c(H+)= mol/L,根据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得到0.5mol/L的醋酸电离出的c(H+)为 =3×10-3 mol/L,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0 14/3×10-3mol/L,则由醋酸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9×108倍;
(3)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HCN>HCO3 ,所以向氰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N-+CO2+H2O= HCO3 +HCN;
(4)25℃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溶液pH=6,则c(H+)=10-6mol/L,c(OH-)=10-8mol/L,根据电荷守恒关系有c(CH3COO-)+c(OH-)=c(Na+)+c(H+),则c(CH3COO-)-c(Na+)=10-6mol/L-10-8mol/L=9.9×10-7mol L-1;
(5)将a mol·L-1的醋酸溶液与b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醋酸过量,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溶液中c(CH3COOH)= (a-b)/2 mol L-1,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呈中性,氢离子浓度是1×10-7mol L-1,c(Na)=c(CH3COO-)=b/2 mol L-1,则K= c(CH3COO-) c(H+)/c(CH3COOH)= b×10-7/(a-b);
【分析】(1)由溶液中微粒的成分可知,H2A第一步完全电离,产生的HA-部分电离,据此写出电离方程式;
(2)结合醋酸的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计算;
(3)由表格中电离常数的大小分析酸性强弱,再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结合电荷守恒进行计算;
(5)反应后所得溶液显中性,则CH3COOH过量,根据消耗的CH3COOH和NaOH的量可计算溶液中剩余CH3COOH的量;由NaOH的量可计算溶液中CH3COO-的量, 再结合CH3COOH的电离常数的表达式计算其电离常数;
11.【答案】(1)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2)cd;c
(3)2CuS+O2 Cu2S+SO2;300~400oC范围内Cu2S转化为CuSO4,进行的是第二阶段,主要产物是CuO·CuSO4,相当于固体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所以固体质量明显增加;c;检验装置气密性;氯化钡(BaCl2);96%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用液体配制溶液,需要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及容量瓶,本题中需配制500mL的溶液所以需要500mL的容量瓶;、
(2)①从滤液到晶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步骤得到晶体,不需要灼烧、分液,所以
故答案为:cd;
②欲用实验证明滤液A(绿色)中存在上述平衡,则需要改变条件,看是否有平衡移动,因此实验中加入水后溶液蓝色加深,即可证明存在平衡;不能加入氯化铁固体或氯化铜固体,原因是铁离子和铜离子本身有颜色,c正确;
(3)①200~300oC范围内进行的是第一阶段,所以产物主要是Cu2S,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CuS+O2 Cu2S+SO2;
②300~400oC范围内,进行的是第二阶段,主要产物是CuO·CuSO4,相当于固体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所以固体质量明显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CuSO4固体能稳定存在的阶段是第三阶段,
故答案为:c;
③a、装置组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检验装置制气密性;
b、当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便能说明第四阶段所得气体为SO2和O2的混合物,气体溶于溶液后可得硫酸根离子,所以只需验证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即可,因此应选择氯化钡溶液;
c、石英玻璃管内所得固体为CuO,其质量为8.0g,物质的量是0.1mol,根据元素守恒,则CuS的质量是9.6g,所以原矿样中CuS的质量分数为9.6÷10×100%=96%。
【分析】(1)根据溶液的配制确定其所需的仪器;
(2)①系列操作a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为结晶操作,据此分析;
②结合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3)①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结合原子守恒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固体质量的增加,是由于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结合图像分析CuSO4固体温度存在的阶段;
③a、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连接仪器后,应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b、证明所得气体为SO2和O2,则应证明有BaSO4沉淀的产生, 据此确定D中的试剂;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新城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 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 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解析】【解答】A、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A不符合题意;
B、松烟墨性质稳定,因此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B不符合题意;
C、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C不符合题意;
D、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C.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D.石材制作砚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6.72 L NO2 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B.1 mol Na2O 和 Na2O2 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 3NA
C.1 mol Cl2 与足量 Fe 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 3NA
D.1 L 0.1 mol/L 的碳酸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总数等于 0.1NA
【答案】B
【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应用;气体摩尔体积;钠的氧化物;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标况下6.72 L 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而NO2和水的反应中,3mol NO2转移2mol电子,故0.3mol二氧化氮转移0.2 NA电子,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由2个阳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故1mol两者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个数为3 NA,B符合题意;
C.氯气和铁反应后,氯由0价变为-1价,故1mol氯气和铁反应后转移2 NA电子,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根在溶液中会水解,导致阴离子个数增多,故溶液中的阴离子的个数多于0.1N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公式计算n(NO2),再结合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变化确定转移电子数;
B.Na2O和Na2O2中都只含有两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
C.结合反应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计算转移电子数;
D.溶液中CO32-水解,使得阴离子数增大;
3.(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所示装置用于 Cu 和浓 H2SO4 制取少量的 SO2 气体
B.图Ⅱ装置可验证非金属性:Cl>C>Si
C.图Ⅲ可用于收集气体 H2、CO2、Cl2、NH3
D.图Ⅳ表示将 SO2 气体通入 H2S 水溶液中,所得溶液的 pH 变化
【答案】C
【知识点】浓硫酸的性质;气体的收集;实验装置综合
【解析】【解答】A.Cu和浓H2SO4反应需要加热,则图中装置不能制取少量的SO2气体,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盐酸易挥发,图中可以知道盐酸酸性大于碳酸、盐酸酸性大于硅酸,不能确定碳酸、硅酸的酸性,且不能利用无氧酸与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应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B不符合题意;
C.CO2、Cl2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长导管进气,H2、NH3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从短导管进气,C符合题意;
D.H2S水溶液显酸性,反应开始时pH不会大于7,将SO2气体通入H2S水溶液中生成单质硫,酸性减弱,pH增大,当SO2过量时,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使溶液酸性增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条件;
B.由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时,需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C.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D.H2S溶液显酸性,其pH<7;
4.(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a+、Cl-、S2-、SO32-
B.常温下Kw/c(H+)=1×10-13mol·L-1的溶液中:Ca2+、Fe2+、NO3-、NH4+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1的溶液中Na+、K+、Cl-、HCO3-
D.0.5 mol·L-1AlCl3溶液中:AlO2-、K+、CO32-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A.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溶液中S2-、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在碱性溶液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常温下Kw/c(H+)=1×10-13mol·L-1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Fe2+、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B不符合题意;
C.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1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HCO3 都不能大量存在,C不符合题意;
D.AlCl3溶液中CO32―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H+或OH-;
B.结合Kw=c(H+)×c(OH-)=10-14计算溶液中c(H+),从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再结合溶液中的离子分析是否共存;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10-7mol/L,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H+或OH-;
D.Al3+能与AlO2-、CO32-反应;
5.(2017高三上·河北期中)短周期元素M、N、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甲、丁为二元化合物(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乙、戊为单质,丙、己为三元化合物。已知25℃时,0.1mol/L的甲、丙两溶液的pH分别为l、13 ,丁、己两溶液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M分别与N、X、Z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M与N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最高
B.原子半径:Z>Y>X>M>N
C.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D.Z的阴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比N的阴离子强
【答案】C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25℃时,0.1 mol L-1甲溶液的pH=1,说明甲为一元强酸,甲为二元化合物,短周期中只有HCl满足;0.1mol L-1丙溶液的pH=13,说明丙为一元强碱,短周期元素中只有Na对应的NaOH为强碱,所以M为H元素;乙为单质,能够与强酸甲、强碱丙反应生成单质戊,则戊只能为氢气,乙为金属Al;结合M,N,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为H、O、Na、Al、Cl元素,则
A. M分别与N、X、Z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是H2O、NaH、HCl,NaH是离子化合物,熔点最高,A不符合题意;
B.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Na>Al>Cl>O>H,B不符合题意;
C. 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和高氯酸,三者能相互反应,C符合题意;
D. 盐酸是强酸,因此氯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比O的阴离子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25℃时,0.1 mol L-1甲溶液的pH=1,说明甲为一元强酸,甲为二元化合物,短周期中只有HCl满足;0.1mol L-1丙溶液的pH=13,说明丙为一元强碱,短周期元素中只有Na对应的NaOH为强碱,所以M为H元素;乙为单质,能够与强酸甲、强碱丙反应生成单质戊,则戊只能为氢气,乙为金属Al;结合M,N,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为H、O、Na、Al、Cl元素,据此解答即可.
6.(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 电能的同时,实现了制硫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 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电子从 Pt1 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到 Pt2电极
B.Pt1 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SO2+2H2O-2e-=SO42-+4H+
C.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 SO2 和 O2 的体积比为 2∶1
D.Pt2 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 O2+4e-=2O2-
【答案】D
【知识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Pt1电极为负极,Pt2电极为正极,则该电池放电时电子从Pt1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到Pt2电极,A不符合题意;
B.Pt1电极通入SO2,SO2在负极失电子生成SO42-,则电极反应为SO2+2H2O-2e-=SO42-+4H+,B不符合题意;
C.该电池的原理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即2SO2+O2+2H2O=2H2SO4,所以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之比为2:1,C不符合题意;
D.酸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生成水,则Pt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H++4e-=2H2O,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Pt1电极SO2转化为H2SO4,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则Pt2为正极,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与溶液中的H+结合形成H2O,其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7.(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
物质 编号 物质转 化关系 a b c d
① FeCl2 FeCl3 Fe CuCl2
② NO NO2 N2 HNO3
③ Na2O Na2O2 Na NaOH
④ Al2O3 Na[Al(OH)4] Al Al(OH)3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解答】N2不能一步生成NO2,②不符合题意;NaOH不能一步生成Na2O,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转化的考查,结合铁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钠的化合物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进行分析。
二、综合题
8.(2018高三上·漯河期中)脱硝通常指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1)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目前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即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用还原剂(如NH3)选择性地与NOx反应生成N2和H2O。
①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 △H=-905.5kJ·mol-1
N2(g)+O2(g) 2NO(g) △H=+l80kJ mol-1
完成该方法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NH3(g)+4NO(g)+O2(g) 4N2(g)+6H2O(g) △H=   。
该方法应控制反应温度在315 400℃之间,反应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③氨氮比[n(NH3)/n(NO)]会直接影响该方法的脱硝率,350℃时,只改变氨气的投放量,反应物X的转化率与氨氮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X是    (填学式)。氨氮比由0.5增加到1.0时,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将向   方向移动。当[n(NH3)/n(NO)>1.0时,烟气中NO浓度反而增大,主要原因是   。
(2)直接电解吸收也是脱硝的一种方法,用6%的稀硝酸吸收NOx生成HNO2(—元弱酸),再将吸收液导入电解槽电解,使之转化为硝酸。电解装置如上右图所示。①图中b应连接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②a电极反应式为   。
【答案】(1)-1625.5 kJ mol-1;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离,使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脱硝率降低;NH3;正反应;过量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负极;H2O+HNO2-2e-=NO3-+3H+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1)4NH3(g)+5O2(g) 4NO(g)+6H2O(g) △H=-905.5kJ·mol-1 ①
N2(g)+O2(g) 2NO(g) △H=+l80kJ mol-1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得4NH3(g)+4NO(g)+O2(g) 4N2(g)+6H2O(g) △H= -905.5kJ·mol-1-l80kJ mol-1×4= -1625.5 kJ mol-1;
②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离,使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脱硝率降低,所以反应温度在315 400℃之间;
③两种反应物,增加一种物质的投料量,能提高另一种物质的平衡转化率,自身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增加氨气的投放量,X转化率降低,所以X是氨气;增加反应物,平衡将向正方向移动,所以氨氮比由0.5增加到1.0时,脱硝主要反应的平衡将向正方向移动;当[n(NH3)/n(NO)>1.0时,氨气过量,过量的氨气被催化氧化为NO,所以NO浓度增大;(2)电解将HNO2转化为硝酸,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是阳极,b是阴极,b连接电源的负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O+HNO2-2e-=NO3-+3H+。
【分析】1 ① 利用盖斯定律,求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温度太低反应速率慢,温度太高会使平衡逆向移动; ③ 要注意浓度和平衡移动的关系;
2、在电解池中,被氧化的一方为阳极,连接正极。
9.(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意义重大.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高炉炼铁过程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FeO(s)+
CO(g)═Fe(s)+CO2(g)△H1
Fe2O3(s)+1/3 CO(g)═ 2/3
Fe3O4(s)+ 1/3 CO2(g)△H2
Fe3O4(s)+
CO(g)═3Fe(s)+CO2(g)△H3
Fe2O3(s)+
CO(g)═2Fe(s)+3CO2(g)△H4
则△H4 的表达式为   (用含△H1、△H2、△H3 的代数式表示)。
(2)上述反应在高炉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250℃ 600℃ 1000℃ 2000℃
主要成分 Fe2O3 Fe3O4 FeO Fe
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该温度下若测得固体混合物中 m(Fe):m(O)=35:2, 则
FeO 被 CO 还原为 Fe 的百分率为   (设其它固体杂质中不含 Fe、O 元素)。
(3)铁等金属可用作 CO 与氢气反应的催化剂.已知某种催化剂可用来催化反应 CO(g)+3H2(g) = CH4(g) +H2O(g)△H<0.在 T℃,106Pa 时将 1mol CO 和 3mol H2 加入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 中.实验测得 CO 的体积分数 x(CO)如下表:
t/min 0 10 20 30 40 50
x(CO) 0.25 0.23 0.214 0.202 0.193 0.193
①能判断
CO(g)+3H2(g) CH4(g)+H2O(g)达到平衡的是   (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
正(CO)=3v 逆(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②达到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为   ;在 T℃106Pa 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 Kp(用平衡分 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③图表示该反应 CO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图中温度
T1、T2、T3 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理由是   .
【答案】(1)△H2+ △H3
(2)FeO和Fe;80%
(3)bd;37.1%;;T3>T2>T1;正反应放热,在相同压强下,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升高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1)已知反应:Fe2O3(s)+ CO(g)═ Fe3O4(s)+ CO2(g)△H2②Fe3O4(s)+4CO(g)═3Fe(s)+4CO2(g)△H3 ③,根据盖斯定律,将所给的反应②+③× 可得:Fe2O3(s)+3CO(g)═2Fe(s)+3CO2(g),故△H4=△H2+ △H3 ,故答案为:△H2+ △H3 ;
(2)根据当1000℃时为FeO,在2000℃时为Fe,故在160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FeO和Fe的混合物;设混合物中FeO的物质的量为xmol,Fe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 = ,即可求的x:y=1:4,故剩余的FeO和被还原为铁的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可知被还原的FeO的百分比为 ×100%=80%,故答案为:FeO和Fe;80%;
(3)①a.由于此容器是个体积可变的容器,故为恒容的容器,则容器内压强一直不变,故不能作为反应达平衡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
b.此反应在平衡前,气体的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说明反应达平衡,b符合题意;
c.反应达平衡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所以3v正(CO)=v逆(H2),c不符合题意;
d.在反应达平衡之前,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变小,故当不变时能说明反应达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②设反应达平衡时CO转化了xmol,则根据三段式可知:
  CO(g) + 3H2(g) CH4(g)+ H2O(g)
起始(mol) 1 3 0 0
转化(mol) x 3x x x
平衡(mol) 1-x 3-3x x x
结合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0.193可知: =0.193,解得x=0.371,故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100%=37.1%;在T℃106Pa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 = ,故答案为:37.1%; ;
③反应CO(g)+3H2(g) CH4(g)+H2O(g)△H<0,温度越高,则平衡左移,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根据图象可知,温度T3>T2>T1,故答案为:T3>T2>T1;正反应放热,在相同压强下,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越高。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根据表格中温度与成分的关系确定1600℃时固体物质的成分;根据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计算FeO被CO还原为Fe的百分率;
(3)①a、容积可变的容器中,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b、根据公式,结合反应过程分析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否发生变化;
c、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分析;
d、根据公式,结合反应过程分析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②根据平衡三段式进行计算;
③根据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10.(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弱酸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常数(25
℃) Ka=1.8×10-5 Ka=5.0×10-10 Ka1=4.3×10-7 Ka2=5.6×10-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5
℃时,在某二元酸 H2A 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微粒为:H+、OH-、HA-、A2-、H2O,写出 H2A 的 电离方程式   。
(2)25
℃时,在 0.5 mol·L-1 的醋酸溶液中由醋酸电离出的[H+]约是   ,是该溶液 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   倍,醋酸的电离度为   (填百分数)
(3)写出向氰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   。
(4)25
℃时,CH3COOH 与 CH3COONa 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 pH=6,则溶液中[CH3COO-]-[Na+]=   (填准确数值)。
(5)25
℃时,将 a mol·L-1 的醋酸与 b mol·L-1 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 用
a、b 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为   。
【答案】(1)H2A=H++HA- HA- H++A2-
(2)3×10-3 mol·L-1;9×108;0.6%
(3)CN-+CO2+H2O=HCO3-+HCN
(4)9.9×10-7 mol·L-1
(5)b×10-7/(a-b)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离子积常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由于二元酸H2A溶液中存在HA-,不存在H2A分子,则说明H2A为强酸,HA-为弱酸,故其电离方程式为:H2A=H++HA- ;HA- H++A2-;
(2)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则c(CH3COO-)=c(H+)= mol/L,根据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得到0.5mol/L的醋酸电离出的c(H+)为 =3×10-3 mol/L,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10 14/3×10-3mol/L,则由醋酸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9×108倍;
(3)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HCN>HCO3 ,所以向氰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N-+CO2+H2O= HCO3 +HCN;
(4)25℃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溶液pH=6,则c(H+)=10-6mol/L,c(OH-)=10-8mol/L,根据电荷守恒关系有c(CH3COO-)+c(OH-)=c(Na+)+c(H+),则c(CH3COO-)-c(Na+)=10-6mol/L-10-8mol/L=9.9×10-7mol L-1;
(5)将a mol·L-1的醋酸溶液与b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醋酸过量,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溶液中c(CH3COOH)= (a-b)/2 mol L-1,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呈中性,氢离子浓度是1×10-7mol L-1,c(Na)=c(CH3COO-)=b/2 mol L-1,则K= c(CH3COO-) c(H+)/c(CH3COOH)= b×10-7/(a-b);
【分析】(1)由溶液中微粒的成分可知,H2A第一步完全电离,产生的HA-部分电离,据此写出电离方程式;
(2)结合醋酸的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计算;
(3)由表格中电离常数的大小分析酸性强弱,再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结合电荷守恒进行计算;
(5)反应后所得溶液显中性,则CH3COOH过量,根据消耗的CH3COOH和NaOH的量可计算溶液中剩余CH3COOH的量;由NaOH的量可计算溶液中CH3COO-的量, 再结合CH3COOH的电离常数的表达式计算其电离常数;
三、实验题
11.(2019高三上·枣庄月考)某矿样中含有大量的 CuS 及少量其他不溶于酸的杂质。实验室中以该矿样为原料制备CuCl2·2H2O
晶体,流程如下:
(1)在实验室中,欲用 37%(密度为 1.19 g·mL-1)的盐酸配制 500 mL 6 mol·L-1 的盐酸,需要的仪器除 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   。
(2)①若在实验室中完成系列操作 a。则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的是   (填字母)。
②CuCl2 溶液中存在平衡:Cu(H2O)42+(蓝色)+4Cl- CuCl42-(黄色)+4H2O。欲用实验证明滤液 A(绿色)中存在上述平衡,除滤液 A 外,下列试剂中还需要的是   (填字 母)。
a.FeCl3 固体
b.CuCl2 固体
c.蒸馏水
(3)某化学小组欲在实验室中研究 CuS 焙烧的反应过程,查阅资料得知在空气中焙烧 CuS 时,固体 质量变化曲线及 SO2 生成曲线如图。
①CuS 矿样在焙烧过程中,有 Cu2S、CuO·CuSO4、CuSO4、CuO 生成,转化顺序为CuS Cu2S CuO·CuSO4 CuSO4 CuO第 ① 步 转 化 主 要 在 200 ~ 300 ℃ 内 进 行 , 该 步 转 化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②300~400 ℃内,固体质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是   ,图所示过程中,CuSO4固体能稳定存在的阶段是   (填字母)。
a.一阶段
b.二阶段
c.三阶段
d.四阶段
③该化学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模拟 CuS 矿样在氧气中焙烧第四阶段的过程,并验证所得气体为 SO2和 O2 的混合物。
a.装置组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b.当 D 中产生白色沉淀时,说明第四阶段所得气体为 SO2 和 O2 的混合物,你认为 D 中原来盛有   溶液。
c.若原 CuS 矿样的质量为 10.0 g,实验过程中,保持在 760 ℃左右持续加热,待矿样充分反应后, 石英玻璃管内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8.0 g,则原矿样中 CuS 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2)cd;c
(3)2CuS+O2 Cu2S+SO2;300~400oC范围内Cu2S转化为CuSO4,进行的是第二阶段,主要产物是CuO·CuSO4,相当于固体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所以固体质量明显增加;c;检验装置气密性;氯化钡(BaCl2);96%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1)用液体配制溶液,需要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及容量瓶,本题中需配制500mL的溶液所以需要500mL的容量瓶;、
(2)①从滤液到晶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步骤得到晶体,不需要灼烧、分液,所以
故答案为:cd;
②欲用实验证明滤液A(绿色)中存在上述平衡,则需要改变条件,看是否有平衡移动,因此实验中加入水后溶液蓝色加深,即可证明存在平衡;不能加入氯化铁固体或氯化铜固体,原因是铁离子和铜离子本身有颜色,c正确;
(3)①200~300oC范围内进行的是第一阶段,所以产物主要是Cu2S,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CuS+O2 Cu2S+SO2;
②300~400oC范围内,进行的是第二阶段,主要产物是CuO·CuSO4,相当于固体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所以固体质量明显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CuSO4固体能稳定存在的阶段是第三阶段,
故答案为:c;
③a、装置组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检验装置制气密性;
b、当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便能说明第四阶段所得气体为SO2和O2的混合物,气体溶于溶液后可得硫酸根离子,所以只需验证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即可,因此应选择氯化钡溶液;
c、石英玻璃管内所得固体为CuO,其质量为8.0g,物质的量是0.1mol,根据元素守恒,则CuS的质量是9.6g,所以原矿样中CuS的质量分数为9.6÷10×100%=96%。
【分析】(1)根据溶液的配制确定其所需的仪器;
(2)①系列操作a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为结晶操作,据此分析;
②结合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3)①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结合原子守恒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固体质量的增加,是由于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结合图像分析CuSO4固体温度存在的阶段;
③a、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连接仪器后,应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b、证明所得气体为SO2和O2,则应证明有BaSO4沉淀的产生, 据此确定D中的试剂;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18_2019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化学式与化合价

下一篇: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镇中学2017-2018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