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步行速度约为1.2m/s
B.100m短跑成绩约为5s
C.身高约为160dm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2.(2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河水东流 B.春风拂面 C.海水奔腾 D.冬去春来
3.(2分)“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小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4.(2分)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中写到“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行舫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5.(2分)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圆球的直径或木块的边长时,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6.(2分)下列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B.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树木的倒影
C.日食、月食现象
D.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
7.(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响鼓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余音绕梁”,说明声音的响度太大
8.(2分)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
9.(2分)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音,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声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0.(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2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前后转动左板 B.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C.沿ON前后转动右板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12.(2分)如图所示,服装店经常将一面平面镜倾斜放置,当照镜子的人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像的上半身将变大
B.镜中像的下半身将变大
C.镜中的像将面镜
D.镜中的像为虚像,像与人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13.(2分)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  )
A.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
C.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
D.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
14.(2分)在百米赛跑中,小明到达50m处的速度是9.0m/s,1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7.5m/s,则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7.5m/s B.9.0m/s C.8.0m/s D.8.25m/s
15.(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
B.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C.甲的速度比乙的小
D.经过2min,乙和丙相距360m
16.(2分)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液面升高时,入射角会随之减小
C.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
D.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7.(2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h=   s;
(2)72km/h=   m/s。
18.(2分)“十一”期间,小波在金溪河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    形成的实像;溪面上三华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虚像。
19.(9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粉笔字,这是由于光的    (填“镜面”或“漫”)反射。晚上当你在路灯下行走时会有自己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无论国道还是高速,经常会看到路旁挂有如图所示的示速牌,其数值的意义是    。
(3)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会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停止;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这两次声音形成的原因是声音在空气中和钢管中的传播    不同。
(4)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    ;他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上课时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
(5)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可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被有些动物接收到,并有所反应。表中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其中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是    。
几种动物听觉频率范围/Hz
蝙蝠 1000~120000
海豚 150~150000
猫 60~65000
大象 1~20000
20.(3分)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为   ,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h。
21.(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    m/s;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    (填“运动”“静止”);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22.(2分)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AO,画出入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大小。
23.(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三、简答题:4分。
24.(4分)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一个物体每秒钟振动10次,我们听不到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2)人在太阳光下的影子与水中倒影的成像道理有什么区别?
四、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共26分。
25.(3分)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完成了如下操作: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圆形物体的直径,读数为    cm。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某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三个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则该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26.(7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    ,这说明了    ,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    ,由此推理可知:   ,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
(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这说明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27.(3分)婷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婷婷让光沿AO方向射入,发现反射光沿OB射出并得出。通过这一次实验得出了“在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结论,婷婷在实验中得到的结论    (填“可靠”、“不可靠”),你的理由是:   ;
(2)实验中,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到镜面,那么反射光会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28.(6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以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速度从斜面滑下,以便能较准确地测量小车运动的   。
(2)测得小车在AB段的运动时间是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是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比实际值偏   (选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理由是:   。
29.(7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    (填:前面或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
(3)移去蜡烛A,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立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五、计算题:15分
30.(4分)小丽以2m/s的速度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途中用时10min,则:
(1)小丽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m。
(2)若小丽放学时,以6km/h的速度回家,到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h。
31.(5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前10s通过的路程为120m,第10s时速度达到20m/s。求:
(1)前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20s内通过的总路程。
32.(6分)我国东海舰队在一次实兵、实弹军演中,一艘海军登陆舰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1)登陆舰距离目标多远?(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解:A、步行速度约为1.2m/s,故A正确;
B、100m短跑成绩约为15s,故B错误;
C、身高约为160cm,故C错误;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河水东流,说明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春风拂面是空气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是水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去春来,是季节变换,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解:“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这是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小声音的响度,与音调、频率和音色无关。
故选:A。
4.【解答】解: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是说树是运动的,则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行舫或舫上的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解答】解:A、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或其它整刻度线量起,故A错误;
B、操作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重合或平行,倾斜放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D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眼睛就看不见后面的泰山了。这是因为叶子挡住了来自泰山的光线,之所以能挡住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日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解: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故A正确;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响鼓要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余音绕梁”是声波经过多次反射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江老师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音色。
故选:C。
9.【解答】解:A、牙齿是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即骨传导现象,故A正确;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故B正确;
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解答】解: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故选:D。
12.【解答】解:AB、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人面镜时,镜中的像将面镜,故C正确;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虚像,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
甲图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会弹起这是因为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使左边的音叉振动;
在月球上做乙图这个实验,真空不能传声,左边的音叉不会响,小球不会弹起。
故选:B。
14.【解答】解:由题意知:s=100m,t=12.5s,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v===8m/s。
故选:C。
15.【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的速度:;
由图可知,丙的v﹣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丙的速度不变,丙的速度:v丙=4m/s;
由上述分析可知甲和丙的速度相等,故A正确;
BC、由图可知,乙的速度:v乙=6m/s,
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它们同时向西运动,因此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B、C正确;
D、经过2min,乙通过的路程:s1=v乙t=6m/s×2×60s=720m,
丙通过的路程:s2=v丙t=4m/s×2×60s=480m,
则乙、丙相距:Δs=s1﹣s2=720m﹣480m=240m,故D错误。
故选:D。
16.【解答】解:A、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又因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故A错误;
B、当液面升高时,入射光线与液面之间的夹角不变,则入射角不变,故B错误;
CD、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也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如图所示,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到S′位置。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7.【解答】解:(1)2h=7200s;
(2)72km/h=20m/s。
故答案为:7200;20。
18.【解答】解:
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
溪面上三华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
19.【解答】解:(1)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粉笔字,这是因为光在旗帜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路面上形成影子;
(2)标志牌上的数字“60”表示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
(3)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由物体的振动,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会马上消失,这是因为鼓面振动停止;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来的,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模仿秀主要是模仿人发声的音色,音色越接近,模仿的越像;歌手唱歌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里;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响度;
(5)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表格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
故答案为:(1)漫;光的直线传播;(2)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km/h;(3)振动;传播速度;(4)音色;空气;响度;(5)大象。
20.【解答】解: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
甲图中汽车行驶里程为:13561km,乙图中行驶里程为:13601k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13601km﹣13561km=40km。
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所有时间:t===0.5h
故答案为:80km/h;40km,0.5。
21.【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乙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
由图可知丙的速度为4m/s,甲和丙的速度相等,因此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静止的;
(2)由图可知,乙的速度:;则乙和丙的速度之比:v乙:v丙=1m/s:4m/s=1:4;
已知乙和丙的路程之比:s乙:s丙=3:5,
由v=可知乙和丙的时间之比:t乙:t丙===12:5。
故答案为:4;静止;12:5。
22.【解答】解:已知入射角是6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60°。题中法线已作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3.【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的两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三、简答题:4分。
24.【解答】答:(1)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一个物体每秒秒钟振动10次,频率为10Hz,音调太低了,低于人的听觉下限,因此人耳听不到;
(2)太阳光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倒影的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四、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共26分。
25.【解答】解:(1)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1.20cm;
(2)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物体的长度是:L=≈14.51dm;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题中数据可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故答案为:(1)1.20;(2)14.51;1cm。
26.【解答】解:(1)如图甲,音叉发声时,泡沫小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由于音叉振动很很小,把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成泡沫小球的运动,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逐渐变小,可以推知假如没有空气,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这种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3)如图丙,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说明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了声音的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1)弹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换法;(2)逐渐变小;真空不能传声;理想实验法;(3)音调;频率。
27.【解答】解:(1)通过一次实验得出了“在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此结论是不可靠的;
(2)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OB射向镜面时,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不可靠;入射光线是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重合;(2)光路是可逆的。
28.【解答】解:
(1)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以较小的速度从斜面滑下,以便能较准确地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由图可知,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25.0c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方案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较小;时间;(2)25.0;(3)小;
(4)错误的;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29.【解答】解:(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此时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比较;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1。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后面;蜡烛A的像;反射;(3)不能;虚;(4)A1。
五、计算题:15分
30.【解答】解:(1)由可知小丽家到学校的路程:s=vt=2m/s×10×60s=1200m;
(2)已知小丽家到学校的路程s=1200m=1.2km,
由可知小丽到家所用的时间:。
答:(1)小丽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200m;
(2)若小丽放学时,以6km/h的速度回家,到家所用的时间是0.2h。
31.【解答】解:(1)根据题意知道,汽车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
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v===12m/s;
(2)由图象知道,10~2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v1=20m/s,
所以在10~20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s1=v1 t 1=20m/s×(20s﹣10s)=200 m,
汽车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
s2=s+s1=120m+200 m=320m。
答:(1)前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12m/s;
(2)汽车在20s内行驶了320m。
32.【解答】解:(1)登陆舰距离目标的距离为:s=v声t声=340m/s×7.2s=2448m;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1020m/s。
答:(1)登陆舰距离目标有2448m;(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20m/s。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3—2024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分层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