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分层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分层题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3、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加可燃物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6、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7、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8、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燃料.未来社会最理想的燃料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9、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以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呼吸 B.镁条燃烧 C.食物腐烂 D.酒的酿造
10、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小木条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11、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10%乙醇)代替车用汽油,是目前缓和石油紧张的有效办法。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不具有的优点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有效抑制温室效应
C.避免石油过渡开发 D.拓展农产品综合利用空间
12、兴趣小组同学对教材中“分子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2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图1 中A、B烧杯中酚酞溶液都变成红色
C.图2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改进后的优点:节约药品,更环保
1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软水,则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一定是硬水
14、下列有关H2 、CH4、CO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B.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C.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D.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1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探究燃烧条件
16、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通常保存在冷水中,铜片上的白磷要进行干燥处理
B.缺少图2实验则不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的两个条件
C.此实验利用热水加热,其优点之一是便于控制温度
D.在对比实验中,图2中的热水与图1中的热水应保持相同温度
二、填空题。
17、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人们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19、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
(2)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水中的白磷突然燃烧起来,原因是:   。
(3)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
    。
20、燃烧的条件:
(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条件必须____________满足,缺一不可 。
21、氢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溶于水,因此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____________做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
23、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请你帮他分析,完成如下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条件)
(1)实验1 _____ ____
(2)实验2 _____ ____
(3)实验3 _____ _____
四、计算类综合题。
24、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若CO2转化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 ;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g CH3OH时,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分层题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答案】D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答案】C 
3、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答案】D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加可燃物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C 
6、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答案】C 
7、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答案】D
8、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燃料.未来社会最理想的燃料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答案】D
9、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以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呼吸 B.镁条燃烧 C.食物腐烂 D.酒的酿造
【答案】B
10、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小木条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B
11、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10%乙醇)代替车用汽油,是目前缓和石油紧张的有效办法。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不具有的优点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有效抑制温室效应
C.避免石油过渡开发 D.拓展农产品综合利用空间
【答案】B
12、兴趣小组同学对教材中“分子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和图2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图1 中A、B烧杯中酚酞溶液都变成红色
C.图2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改进后的优点:节约药品,更环保
【答案】B
1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软水,则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一定是硬水
【答案】C
14、下列有关H2 、CH4、CO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B.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C.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D.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答案】B
1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验证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B
16、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通常保存在冷水中,铜片上的白磷要进行干燥处理
B.缺少图2实验则不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的两个条件
C.此实验利用热水加热,其优点之一是便于控制温度
D.在对比实验中,图2中的热水与图1中的热水应保持相同温度
【答案】B
二、填空题。
17、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2)燃烧离不开空气,“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量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18、化学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人们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答案】太阳能 风能 地热 潮汐能 生物质能 核能
19、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
(2)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后,水中的白磷突然燃烧起来,原因是:   。
(3)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
    。
【答案】(1)2H2O22H2O+O2↑ 催化剂
(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0、燃烧的条件:
(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条件必须____________满足,缺一不可 。
【答案】(1) 氧气##O2 发光 放热 氧化反应
(2)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同时
21、氢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溶于水,因此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____________做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 无 小 难 向下排空气 排水 锌和稀硫酸
Zn+H2SO4=ZnSO4+H2↑
三、实验题。
2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
【答案】氧气(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给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加热 使水中白磷隔绝空气 增加气球调节试管中的气压,可以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出,反应后试管内压强等 氧气
23、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请你帮他分析,完成如下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条件)
(1)实验1 _____ ____
(2)实验2 _____ ____
(3)实验3 _____ _____
【答案】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燃烧需要物质是可燃物 玻璃罩内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玻璃罩外的蜡烛不熄灭 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四、计算类综合题。
24、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若CO2转化为CH3OH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X,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 ;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g CH3OH时,消耗CO2的质量为多少?
【详解】(1)H2O。
(2)设消耗CO2的质量为x。
CO2+3H2CH3OH+H2O
44 32
x 96g
x=132g
答:消耗CO2的质量为132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辽宁省清原中学2017-2018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下一篇: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