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九年化学上册 (科粤版)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滴管滴液 B. 过滤
C. 加热液体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B.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3.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取之不尽,无需节约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过滤时,漏斗中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C.用托盘天平称取9.25g氯化钠
D.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要先预热
5.下列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某物质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碱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6.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8%的NaC1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C.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若往所配制的溶液中再加入100g水,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4%
7.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一定属于单质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发生化学过程中,会发生改变的是
A.原子个数 B.元素种类 C.物质种类 D.原子种类
二、填空题
9.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下图所示),通过膜的主要微粒是 。
10.用化学符号填空
(1)1个氢分子
(2)2个氢氧根离子
(3)3个氮原子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11.水是生命之源,若水体被污染,必将影响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
(1)图1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2)图2为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化方法分级处理后,可达到农田灌溉和排放标准或绿化和景观用水标准,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净水实验操作中的 ;消毒处理属于 变化。
(3)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 的方法。
(4)写出爱护水资源的措施(1条) 。
三、实验题
1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种方法。
(1)图一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红磷燃烧时会发出黄色火焰,放热, (补全现象)。
(2)图二实验结束后,试管内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填名称)。
(3)试管中空气体积为 25 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 15 mL 刻度处,反应后注射器活塞位于 9mL 刻度处,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铜粉过量 B.装置气密性差 C.读数时未冷却至室温
四、简答题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现有A、B、C、D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
(2)C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 构成的。
(3)写出反应A+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4.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等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构建了如下两幅思维导图
题目:任选一种身边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水)或化学研究的内容(如物质组成、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等)绘制思维导图 .
五、科学探究题
15.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E装置中出现 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 .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六、综合应用题
16.人们在生活中由于忽视燃烧的条件经常会发生重大的火灾事故。现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案例进行分析或探究。
【案例一】某餐厅服务员往尚未熄灭的酒精炉内添加酒精,结果引起爆燃。
(1)用作燃料的酒精浓度一般为95%,该酒精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尚未熄灭的酒精炉在这次爆燃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提供了可燃物 B.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案例二】在某次山火扑灭后,没有留下人员值守,结果刚扑灭的地方不久又重新燃烧起来了。
(3)你认为刚扑灭的地方又重新燃烧起来的原因可能是 。
(4)如果你是留下来的值守人员,怎样做就可以防止“死灰复燃” (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一: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玻璃管内充满二氧化碳,用酒精灯对准B处的红磷加热,观察现象。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内注入双氧水,再观察现象。
(5)向锥形瓶内注入双氧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7)该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探究】再探镁的燃烧
(8)查阅文献: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化学式是Mg3N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上面的文献资料,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②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则X的化学式是 。
③若将2.4g镁在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混合物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是mg,则m的取值范围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
2.C
【详解】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是混合物,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不是纯净物,故说法错误;
B、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故说法正确;
C、氮、磷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所以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故说法正确;
D、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现在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故说法错误。
故选C。
3.A
【详解】A、全球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很少,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煮沸可以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除去,所以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环境物质,所以要处理达标后在排放,这样才不会污染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操作错误;
B、过滤操作要做到“一贴二靠三低”,其中,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故错误;
C、托盘天平的砝码最小为1g,标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1g,故不能称量9.25g氯化钠,故错误;
D、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要先预热,防止局部高温使试管炸裂,故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一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也生成盐和水,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所以,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某物质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某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所以,B正确。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质子、电子都带电,但不是离子。所以,C错误。
D、碱溶液pH大于7,碳酸钠、碳酸钾的溶液pH也大于7,这二者是盐,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也不一定是碱溶液。因此,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B正确。
6.C
【详解】A、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滤液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溶剂将偏大,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D、若往所配制的溶液中再加入100g水,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x=8+32+5+4-16-4-24=5,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因此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A正确;
B、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并没有说明化学性质有无改变,也没有说明反应速率有无改变,因此只能说可能是催化剂,选项B错误;
C、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分析,乙分解生成甲和丁,甲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选项C错误;
D、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会发生改变,选项D错误。故选A。
8.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故选C。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物质的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和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9.水分子
【详解】由图可知,海水通过分离膜,变为淡水,海水淡化中分离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其他微粒不能通过;故填:水分子。
10. H2 2OH- 3N
【详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氢分子可表示为:H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3)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氮原子表示为:3N。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1)H2;(2)2OH-;3)3N;(4)
11.(1)吸附作用
(2) 过滤 化学
(3) 煮沸 蒸馏
(4)节约用水或防止水体污染等(答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如:改漫灌为喷灌、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或者答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措施(如:合理使用化服和农药、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详解】(1)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在净水中起到吸附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2)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固体和液体分离,当于净水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消毒处理过程中有蛋白质的变性,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3)加热可使部分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所以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蒸馏可以除去水中几乎所有的杂质,得到纯水,所以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蒸馏的方法。
(4)爱护水资源可以节约用水,如改漫灌为喷灌、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等,减少水的使用或一水多用。也可以防止水体污染,如合理使用化服和农药、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以免污染水资源。
12.(1) 有大量白烟生成
(2)氮气
(3) 偏小 BC/CB
【详解】(1)红磷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现象为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生成。
(2)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其化学性质稳定,实验结束后试管内剩余最多的气体为氮气。
(3)试管中空气体积为 25 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 15 mL 刻度处,则空气总体积为4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则为8mL。反应后注射器活塞位于 9mL 刻度处,则变化量为6mL,说明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A.铜粉过量会使测量值更加准确。故不选。
B.装置气密性差在铜粉消耗氧气的同时会用空气进入,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选。
C.读数时未冷却至室温,由于温度高使剩余气体体积膨胀,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较少,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选。
故选BC。
【点睛】熟练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13. O2 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或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CH4+2O2CO2+2H2O(不加条件不扣分)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物质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甲烷分子构成的,化学式是CH4,B为水分子构成,化学式是:H2O;,C是:CO2;D是:O2;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B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A物质的化学式是CH4属于有机物;
(2)由C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C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3)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A+B→C+D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14.
【详解】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水通电可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同理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5. CO2 A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H2C2O4CO↑+CO2↑+H2O 点燃尾气中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想可能是只有一氧化碳,只有二氧化碳,或者二者都含有,如果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气体不含有二氧化碳,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②E装置中出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H2C2O4CO↑+CO2↑+H2O;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中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16.(1)混合物
(2)B
(3)仍有可燃物,且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
(4)继续泼水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5)
(6) B处红磷在步骤一中不燃烧,在步骤二中燃烧 步骤二中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
(7)五氧化二磷会排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8)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MgO 3.3【解析】(1)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95%酒精是由水和乙醇混合而成,是混合物;
(2)
尚未熄灭的酒精炉具有较高温度,使温度达到了酒精的着火点,故选:B;
(3)
熄灭的灰烬中仍有可燃物,且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
(4)
为防止“死灰复燃”,可以继续泼水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5)
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处红磷在步骤一中不燃烧,在步骤二中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步骤二中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
(7)
该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五氧化二磷会排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8)
①由上面的文献资料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镁原子、一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则反应后有一个碳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MgO;
镁和氮气燃烧生成氮化镁,若2.4g镁全部与氮气反应,
镁和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若2.4g镁全部与氧气反应,
镁和二氧化碳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若2.4g镁全部与二氧化碳反应,
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3.3g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11章 酸与碱 检测题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含解析)

下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