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 燃料 课后题(答案)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 燃料 课后题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五章 燃料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铁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氢气燃烧可用于证明水的组成
2、“见著之微,见微之著”是化学的思维方法。下图为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种类和大小都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相同,但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只有石墨和足球烯能在氧气中燃烧,金刚石不能燃烧
3、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4、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是( )
A.清洁能源 B事实与解释
①太阳能②煤 ①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②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C.物质与分类 D.安全常识
①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②氧气和臭氧混合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①夜间发现家里燃气泄漏—关闭阀门,轻开门窗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A.A B.B C.C D.D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6、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7、下面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装置a是长颈漏斗
B.图乙中用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
C.图丙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上而下熄灭
D.图丁中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溶液变浑浊
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纯度,则点燃甲烷气体前需要验纯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10、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水蒸气 B.CO C.CH4 D.CO2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CO2发生装置 B.CO2收集
C.CO2储存 D.CO2验满
12、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石油 D.天然气
13、关于氢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B.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需再检验时,应用拇指堵一会儿试管口
C.当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为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D.氢气只要和空气或氧气混合,经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14、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煅烧石灰石 D.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15、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力推广燃油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工厂直接排放废气
16、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限制燃放烟花 B.发展燃煤发电 C.分类处理垃圾 D.倡导公交出行
二、填空题。
17、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燃料。
(1)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氢气被公认为最理想的燃料的主要原因是:    (答一条)。
18、请你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选择合适物质的编号填空:
A一氧化碳; B活性炭; C氢气; D氦气; E二氧化硫。
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_____;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_____;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
②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例如,工业上利用CO2和NH3生产尿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19、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性质有显著的差异。
(1)CO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①甲中的现象是______。
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0、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整的石窟,有“丝路明珠”之称。石窟中的雕像容易受到酸雨腐蚀,形成酸雨的一种有害气体是_____,减少酸雨形成的一种举措是________ 。
21、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环保理念,交通工具、火炬等都使用液氢作燃料。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    ;液氢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相同质量的氢气比液氢体积大很多,原因是    。
三、实验题。
22、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氢气的性质,做了如图(未画出固定导管的装置)实验,在玻璃导管的下端放入镁条。在酒精灯上将铜片烧黑,然后用湿布抹去表面可能的炭黑。将烧黑的铜片插入玻璃导管中,并将烧黑的铜片右端部分略微漏出导管口。向小烧杯中加稀硫酸,然后在上面的玻璃导管口点燃氢气,使铜片漏出的部位处于氢焰中。实验结束时发现烧黑的铜片右边部分变成红色,左边还是黑色。
(1)从实验的现象中我们可以推导出氢气的化学性质有    。
(2)实验结束时烧黑的铜片右边部分变成红色,左边还是黑色。请你写出左边还是黑色的原因   
    。
(3)能否用铜片代替镁条进行实验,请说明原因   
    。
四、科普阅读题。
2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氢氧化钠、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煤炭燃烧______(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
(3)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时,会生成碳酸钠和水。请写出这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4)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 燃料 课后题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五章 燃料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铁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氢气燃烧可用于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D
2、“见著之微,见微之著”是化学的思维方法。下图为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种类和大小都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相同,但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只有石墨和足球烯能在氧气中燃烧,金刚石不能燃烧
【答案】C
3、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A.石油炼制 B.太阳能发电 C.燃煤脱硫 D.酒精作燃料
【答案】B
4、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是( )
A.清洁能源 B事实与解释
①太阳能②煤 ①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②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C.物质与分类 D.安全常识
①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②氧气和臭氧混合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①夜间发现家里燃气泄漏—关闭阀门,轻开门窗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人
A.A B.B C.C D.D
【答案】D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D
6、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答案】B
7、下面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装置a是长颈漏斗
B.图乙中用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
C.图丙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上而下熄灭
D.图丁中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溶液变浑浊
【答案】C
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纯度,则点燃甲烷气体前需要验纯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答案】C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C
10、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水蒸气 B.CO C.CH4 D.CO2
【答案】B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CO2发生装置 B.CO2收集
C.CO2储存 D.CO2验满
【答案】B
12、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B
13、关于氢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B.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需再检验时,应用拇指堵一会儿试管口
C.当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为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D.氢气只要和空气或氧气混合,经点燃就会发生爆炸
【答案】D
14、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煅烧石灰石 D.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A
15、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力推广燃油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工厂直接排放废气
【答案】C
16、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限制燃放烟花 B.发展燃煤发电 C.分类处理垃圾 D.倡导公交出行
【答案】B
二、填空题。
17、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燃料。
(1)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氢气被公认为最理想的燃料的主要原因是:    (答一条)。
【答案】(1)2H2+O22H2O;
(2)燃烧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合理即可)。
18、请你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选择合适物质的编号填空:
A一氧化碳; B活性炭; C氢气; D氦气; E二氧化硫。
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_____;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_____;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
②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例如,工业上利用CO2和NH3生产尿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E B D H2O
19、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性质有显著的差异。
(1)CO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①甲中的现象是______。
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答案】2CO+O22CO2 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0、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整的石窟,有“丝路明珠”之称。石窟中的雕像容易受到酸雨腐蚀,形成酸雨的一种有害气体是_____,减少酸雨形成的一种举措是________ 。
【答案】SO2/NO2 使用清洁能源/用天然气替代煤(合理即可)。
21、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环保理念,交通工具、火炬等都使用液氢作燃料。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    ;液氢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相同质量的氢气比液氢体积大很多,原因是    。
【答案】产物无污染(或燃烧放出热量多等);分子构成相同(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三、实验题。
22、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氢气的性质,做了如图(未画出固定导管的装置)实验,在玻璃导管的下端放入镁条。在酒精灯上将铜片烧黑,然后用湿布抹去表面可能的炭黑。将烧黑的铜片插入玻璃导管中,并将烧黑的铜片右端部分略微漏出导管口。向小烧杯中加稀硫酸,然后在上面的玻璃导管口点燃氢气,使铜片漏出的部位处于氢焰中。实验结束时发现烧黑的铜片右边部分变成红色,左边还是黑色。
(1)从实验的现象中我们可以推导出氢气的化学性质有    。
(2)实验结束时烧黑的铜片右边部分变成红色,左边还是黑色。请你写出左边还是黑色的原因   
    。
(3)能否用铜片代替镁条进行实验,请说明原因   
    。
【答案】(1)可燃性、还原性;
(2)氢气与黑色氧化铜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铜,所以右边发生反应H2+CuOCu+H2O,左边未发生反应;
(3)镁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而铜片与稀硫酸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
四、科普阅读题。
2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氢氧化钠、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煤炭燃烧______(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
(3)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时,会生成碳酸钠和水。请写出这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4)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
【答案】(1)释放 (2)碳替代 (3)
(4)氨基乙酸甲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高,二乙醇胺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低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热化学方程式—2024届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精练(含解析)

下一篇: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测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