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九上·合浦期中)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2015九上·竹溪期末)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2 C.2H D.H2O
3.(2017九上·长春期中)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
A.O B.2O C.O2 D.CO2
4.(2017九上·门头沟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空气 B.可乐 C.冰 D.液氧
5.(2017九上·门头沟期中)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MnO4 B.MnO2 C.H2O D.CO2
6.(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组装好仪器后,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固定加热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迅速盖上玻璃片
7.(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食盐易溶于水 D.水通电分解
8.(2017九上·门头沟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表面生锈 B.水沸腾产生水蒸气
C.蜡烛受热融化 D.胆矾固体研成碎末
9.(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
A.O2、N2、CO2 B.N2、CO、H2O
C.O2、CO2、SO2 D.SO2、CO、NO2
10.(2016九上·南宁月考)氧化锆(ZrO2)纤维是一种耐火纤维材料.其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2 C.+2 D.+4
11.(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取固体粉末
C. 过滤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12.(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铁丝 C.酒精 D.红磷
13.(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物质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钠NaO B.氯化钠 KCl
C.碳酸钙 CaCO3 D.氯化铝 ALCl3
14.(2017九上·北京期中)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芯片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14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09
15.(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B.氧化汞 汞+氧气
C.氢气 + 氧气 水
D.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16.(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
A. B.
C. D.
17.(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A.A B.B C.C D.D
18.(2017九下·金坛月考)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19.(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0.(2017九上·北京期中)自来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某同学收集到一杯有臭味的混浊污水,先进行过滤,过滤时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过滤后发现水虽然变清,但是依然有臭味,能够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
21.(2017九上·北京期中)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下图所示)。水蒸发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大小 B.分子间距离 C.分子质量
22.(2017九上·北京期中)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名称为 。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 ,符号表达式为 ;
23.(2017九上·北京期中)上述两个反应体现了氧气 性质。氧气瓶中的氧气来自于工业制备,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 变化。
24.(2017九上·北京期中)氧气常用于医疗急救,这利用的氧气的性质是 。
25.(2017九上·北京期中)空气质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某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
污染项目 PM2.5 PM10 SO2 CO NO2
污染指数 377 307 13 30 62
(1)上述污染物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2)雾霾天环卫工人增加洒水频次,其主要目的是 。
26.(2017九上·北京期中)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1: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 相同。
(2)实验2: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该实验目的是 。
三、简答题
27.(2017九上·北京期中)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如右图所示。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其实验原理: ,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试管1中的气体是 ,此实验能够证明水的组成的原因 。
28.(2017九上·北京期中)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2)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29.(2017九上·门头沟期中)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在构成下列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氢和氧两种元素的原子。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构成该物质的粒子
(1)乙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物质代号,下同)。
(3)四种物质中,不同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 ,含有H2分子的是 。
(4)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30.(2017九上·北京期中)观察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
(2)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用符号表示),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已知在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已知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氧元素相同,则硫化钠的化学式为 。
31.(2017九上·北京期中)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在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2.(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水通电分解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水的
作用
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33.(2017九上·北京期中)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①点燃红磷并伸入到空气瓶中,可观察到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②实验中若红磷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 。
③不能用木炭或硫粉代替红磷实验的原因是 。
34.(2017九上·北京期中)在元旦联欢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包在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为了揭开魔术的秘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
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 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但与O2不反应。
【作出猜想】
①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反应并生成O2。
②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并生成O2。
③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CO2反应并生成O2。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 验 1
实 验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 验 3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观察到 ,可判断猜想①不成立。
(2)实验2中,A装置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实验3中,B装置所盛试剂及其作用是 。
(4)由上述3个实验可判断,猜想②、③成立。已知实验2中另一种产物由3种元素组成,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5)【反思与评价】
与学过的实验室制氧气相比,过氧化钠更适合在潜水艇中使用,其优点是 。
35.(2017九上·北京期中)根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4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2)高锰酸钾组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6.(2017九上·北京期中)市场上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 请计算(要求写计算过程):
(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 ;
(2)葡萄糖酸钙中碳、氢、氧、钙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4)每天需补充的钙为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氮气占78%,氧气占21%。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H2表示氢分子或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2H 表示2个 氢原子;故C符合题意;
D.H2O表示水或水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可乐是溶液,也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冰是水的固体,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C符合题意;
D、液氧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选确认物质是纯净物的前提下,再看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的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的就是化合物.
5.【答案】A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A符合题意;
B、由锰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6.【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顺序是查、装、定、点、收、离、熄,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固定加热,操作正确;B符合题意;
C、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操作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收集满气体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然后一起拿出水面,操作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一定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B、先给试管预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C、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收集;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收集满气体后,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再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铝呈银白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食盐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属于物质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8.【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铁锅表面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水沸腾产生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受热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胆矾固体研成碎末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9.【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空气的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
A、选项中的三种气体都为空气中的原有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的N2、H2O为空气中的原有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的O2、CO2为空气中的原有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的三种气体都不是空气中的原有成分,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10.【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设锆元素的化合价为X,X+(-2)×2=0;解得X=+4;故答案选择D.
11.【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图示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图示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图示错误;C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示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酒精灯需用灯帽盖灭;B、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是:一横二送底三直立;C、过滤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判断。
12.【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B、铁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选:D.
【分析】A、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酒精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D、红磷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产生大量的白烟.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O,所以书写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所以书写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其化学式为CaCO3,所以书写正确。C符合题意;
D、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3Cl,元素符号书写注意“一大二小”, 所以书写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正确书写化学式要按照化合价原则(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要正确书写元素符号(一大二小)。
14.【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而不是原子个数是14,故选项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5.【答案】D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 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氢气+氧气 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不符合题意;
D、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16.【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表示的是一个氧分子;A不符合题意;
B、表示的是2个氧分子;B符合题意;
C、表示的是2个氧原子;C不符合题意;
D、表示的是一个氧离子带2个负电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式前的数字表分子个数。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数。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原子个数。化学式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17.【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易被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C不符合题意;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8.【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A不符合题意;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是正确的叙述,B不符合题意;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是正确的叙述,酒精有可燃性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是错误的叙述,酒精挥发时,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计算方法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根据物制裁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分析,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运动,分子间隔变大;根据题中提供酒精的性质分析,酒精是可燃性物质,遇明火可能燃烧。
19.【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像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锰元素质量守恒,但反应过程中有氧气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在减少,直至不变。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在逐渐增大至不变,图像错误;B符合题意;
C、密封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图像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图像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20.【答案】混合物;煮沸(烧开水);漏斗;用活性炭吸附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自来水除含有水外还有一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生活中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实验室采用加热蒸馏的方法。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的方法杀菌消毒;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分析】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或加热的方法,如果水的硬度比较大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的方法杀菌消毒,并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1.【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分子大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故A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故B正确;B符合题意;
C、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大小和质量也不会变化,故C错误;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蒸发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的大小、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距离)发生了改变;
22.【答案】(1)3Fe+2O2 Fe3O4;四氧化三铁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S+O2 SO2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 SO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Fe+2O2 Fe3O4 。
【分析】(1)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23.【答案】支持燃烧;物理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硫、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分析】硫、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是利用液氧和液氮沸点的不同,先降温后升温,生产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24.【答案】供给呼吸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供给呼吸
【分析】氧气常用于医疗急救,这利用的是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25.【答案】(1)SO2、NO2
(2)吸收污染物(洗尘、吸收有害气体)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1)二氧化氮溶于水形成亚硝酸,易形成酸雨;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易形成酸雨;(2)洒水可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雾霾的危害。
【分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洒水可吸收可吸入颗粒物及有害气体。
26.【答案】(1)澄清石灰水的量
(2)温度;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 (1)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石灰水的量相同,盛有呼出气体的瓶中石灰水变浑浊比盛有空气中的瓶中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可以判断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2)品红完全相同,通过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快慢,来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分析】对比试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每个实验里只能有一个变量。(1)中,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石灰水的量相同;(2)中,通过冷水和热水控制温度这个变量。实验是通过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快慢,来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27.【答案】2H2O 2H2↑ + O2 ↑;氢气;该反应为分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符号表达式为:2H2O 2H2↑ + O2 ↑;试管1连接着电源的负极,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证明水的组成。
【分析】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简记为为“负氢大”,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外,其依据是:反应为分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
28.【答案】(1)15:22:5
(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22:5;(2)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分析】(1)依据青蒿素分子的构成特点来回答。一个青蒿素分子里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
(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9.【答案】(1)3
(2)丙、丁
(3)甲;丁
(4)H2O2 H2O + O2↑;分解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文字表达式;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根据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以及“○”和“ ”分别表示氢和氧两种元素的原子,可判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是:H2O2、H2O、O2、H2;(1)从四物质的微粒示意图结合其化学式可知,乙(H2O)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分别是H2O2、H2O,都属于氧化物;(3)根据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H2O2、H2O、O2、H2可知:不同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H2O2,含有氢气分子的是氢气的单质;(4)双氧水分解可生成水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H2O2 H2O + O2↑;该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
故答案为:(1)3;(2)丙、丁;(3)甲;丁(4)H2O2 H2O + O2↑;分解.
【分析】(1)根据乙图所示结构进行分析;
(2)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3)分根据分子的结构对其进行分析;
(4)依据化学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及反应类型的判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0.【答案】(1)Mg、Na;Cl
(2)Na+;Cl-;MgCl2
(3)Na2CO3;-3;Na2S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镁与钠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趋向稳定结构;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号分别为 Na+和 Cl-,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1价,故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3)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在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氧元素相同为-2价,钠元素为+1价,则硫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S。
【分析】(1)汉字偏旁确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mathmL#}{#/mathmL#}4,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2)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1.【答案】(1)试管
(2)B
(3)2KMnO4 K2MnO4+MnO2+O2↑;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 (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在加入药品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1)实验室用于盛放固体并能加热的仪器是试管。(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2.【答案】(集气瓶中水)吸收SO2 ,防止污染空气;(试管中) 水作反应物;吸收五氧化二磷,降低反应温度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B中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生成的气体;C中的水做反应物;D中集气瓶中的水,吸收五氧化二磷,降低反应温度。
【分析】A项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预先在集气瓶中放一些水,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B项实验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C项实验中的水做反应物,该实验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D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降低反应温度;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33.【答案】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P+ O2 P2O5;偏小;木炭或硫粉燃烧生成物为气体,会占瓶内体积,无法测出被消耗的氧气体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①点燃红磷并伸入到空气瓶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P+ O2 P2O5;
②实验中若红磷量不足会使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导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远小于五分之一;
③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生成物都是气体,会占瓶内体积,无法测出被消耗的氧气体积。
【分析】①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属于固体颗粒,烟属于固体颗粒,雾属于液体小液滴,所以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磷燃烧的反应物为磷和氧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点燃,中间用箭头连接即可;
②红磷量不足会使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导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远小于五分之一;;
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由于炭、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使瓶内压强基本保持不变,所以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34.【答案】(1)燃着的木条熄灭
(2)物理变化
(3)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4)2Na2O2+2H2O═4NaOH+O2↑
(5)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且可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释与结论】(1)实验1中的氮气不能过氧化钠反应,进入集气瓶的是氮气,因此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会熄灭;
(2)实验2是验证水蒸气与过氧化钠的反应,A装置的目的是提供水,通过加热得到水蒸气,因此是物理变化;
(3)实验3中,B装置所盛试剂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所以使用NaOH溶液,防止对氧气检验的干扰;
(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是过氧化钠和水,因此生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反思与评价】该法得到的二氧化碳使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能将二氧化碳处理掉产生氧气,简单易行。
【分析】(1)猜想 ①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反应并生成O2,不成立,就说明没有生成氧气,也就是说氮气与过氧化钠没有反应,进入集气瓶的是氮气,燃着的木条也就会熄灭;实验2是为验证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所以A装置提供的是水蒸气,发生物理变化;(3))实验3生成了氧气,同时还有没有反应完的二氧化碳,会对氧气的检验造成干扰,需除去,所以使用NaOH溶液;(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是过氧化钠和水,因此生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5)该法得到的二氧化碳使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能将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处理掉产生氧气,简单易行;
35.【答案】(1)158
(2)K:Mn:O= 39:55:64
(3)40.5%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39+55+16 6=158;
(2)高锰酸钾组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K:Mn:O=39:55:(16 4)=39:55:64;
(3) 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分析】(1)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3)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36.【答案】(1)430
(2)72:11:112:20
(3)8%
(4)0.037g
【知识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12×12+1×22+16×14+40=430;
(2)得葡萄糖酸钙中碳、氢、氧、钙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40=144:22:224:40=72:11:112:20;
(3) 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3%;
(4) 每天能够补充的钙的质量=2×0.2g× ×100%≈0.0372g=37.2mg。
【分析】(1)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3)每片的质量为2.5g,含葡萄糖酸钙0.2g,据出计算出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即可。(4)根据题意,每片含葡萄糖酸钙0.2g,每日2次,每次1片,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九上·合浦期中)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氮气占78%,氧气占21%。
2.(2015九上·竹溪期末)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2 C.2H D.H2O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H2表示氢分子或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2H 表示2个 氢原子;故C符合题意;
D.H2O表示水或水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3.(2017九上·长春期中)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
A.O B.2O C.O2 D.CO2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2017九上·门头沟期中)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空气 B.可乐 C.冰 D.液氧
【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可乐是溶液,也属于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冰是水的固体,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C符合题意;
D、液氧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选确认物质是纯净物的前提下,再看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的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的就是化合物.
5.(2017九上·门头沟期中)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MnO4 B.MnO2 C.H2O D.CO2
【答案】A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A符合题意;
B、由锰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6.(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组装好仪器后,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固定加热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迅速盖上玻璃片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顺序是查、装、定、点、收、离、熄,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固定加热,操作正确;B符合题意;
C、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操作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收集满气体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然后一起拿出水面,操作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一定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B、先给试管预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C、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收集;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收集满气体后,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再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7.(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食盐易溶于水 D.水通电分解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铝呈银白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食盐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属于物质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8.(2017九上·门头沟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表面生锈 B.水沸腾产生水蒸气
C.蜡烛受热融化 D.胆矾固体研成碎末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铁锅表面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水沸腾产生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受热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胆矾固体研成碎末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9.(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
A.O2、N2、CO2 B.N2、CO、H2O
C.O2、CO2、SO2 D.SO2、CO、NO2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空气的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
A、选项中的三种气体都为空气中的原有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的N2、H2O为空气中的原有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的O2、CO2为空气中的原有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的三种气体都不是空气中的原有成分,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10.(2016九上·南宁月考)氧化锆(ZrO2)纤维是一种耐火纤维材料.其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2 C.+2 D.+4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设锆元素的化合价为X,X+(-2)×2=0;解得X=+4;故答案选择D.
11.(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取固体粉末
C. 过滤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图示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图示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图示错误;C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示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酒精灯需用灯帽盖灭;B、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是:一横二送底三直立;C、过滤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判断。
12.(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铁丝 C.酒精 D.红磷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B、铁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选:D.
【分析】A、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酒精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D、红磷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产生大量的白烟.
13.(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物质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钠NaO B.氯化钠 KCl
C.碳酸钙 CaCO3 D.氯化铝 ALCl3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O,所以书写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所以书写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其化学式为CaCO3,所以书写正确。C符合题意;
D、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3Cl,元素符号书写注意“一大二小”, 所以书写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正确书写化学式要按照化合价原则(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要正确书写元素符号(一大二小)。
14.(2017九上·北京期中)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芯片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4 B.原子个数是14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09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而不是原子个数是14,故选项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5.(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B.氧化汞 汞+氧气
C.氢气 + 氧气 水
D.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答案】D
【知识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 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氢气+氧气 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不符合题意;
D、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16.(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图中的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表示的是一个氧分子;A不符合题意;
B、表示的是2个氧分子;B符合题意;
C、表示的是2个氧原子;C不符合题意;
D、表示的是一个氧离子带2个负电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式前的数字表分子个数。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数。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原子个数。化学式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17.(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D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易被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C不符合题意;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8.(2017九下·金坛月考)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A不符合题意;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是正确的叙述,B不符合题意;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是正确的叙述,酒精有可燃性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是错误的叙述,酒精挥发时,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计算方法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根据物制裁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分析,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运动,分子间隔变大;根据题中提供酒精的性质分析,酒精是可燃性物质,遇明火可能燃烧。
19.(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图像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锰元素质量守恒,但反应过程中有氧气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在减少,直至不变。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在逐渐增大至不变,图像错误;B符合题意;
C、密封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图像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图像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二、填空题
20.(2017九上·北京期中)自来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某同学收集到一杯有臭味的混浊污水,先进行过滤,过滤时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过滤后发现水虽然变清,但是依然有臭味,能够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
【答案】混合物;煮沸(烧开水);漏斗;用活性炭吸附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自来水除含有水外还有一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生活中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实验室采用加热蒸馏的方法。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的方法杀菌消毒;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分析】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或加热的方法,如果水的硬度比较大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的方法杀菌消毒,并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1.(2017九上·北京期中)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下图所示)。水蒸发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大小 B.分子间距离 C.分子质量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分子大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故A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故B正确;B符合题意;
C、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大小和质量也不会变化,故C错误;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蒸发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的大小、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距离)发生了改变;
22.(2017九上·北京期中)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名称为 。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 ,符号表达式为 ;
【答案】(1)3Fe+2O2 Fe3O4;四氧化三铁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S+O2 SO2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 SO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Fe+2O2 Fe3O4 。
【分析】(1)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23.(2017九上·北京期中)上述两个反应体现了氧气 性质。氧气瓶中的氧气来自于工业制备,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 变化。
【答案】支持燃烧;物理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解答】硫、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分析】硫、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是利用液氧和液氮沸点的不同,先降温后升温,生产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24.(2017九上·北京期中)氧气常用于医疗急救,这利用的氧气的性质是 。
【答案】供给呼吸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供给呼吸
【分析】氧气常用于医疗急救,这利用的是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25.(2017九上·北京期中)空气质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某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
污染项目 PM2.5 PM10 SO2 CO NO2
污染指数 377 307 13 30 62
(1)上述污染物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2)雾霾天环卫工人增加洒水频次,其主要目的是 。
【答案】(1)SO2、NO2
(2)吸收污染物(洗尘、吸收有害气体)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1)二氧化氮溶于水形成亚硝酸,易形成酸雨;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易形成酸雨;(2)洒水可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雾霾的危害。
【分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洒水可吸收可吸入颗粒物及有害气体。
26.(2017九上·北京期中)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实验1: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 相同。
(2)实验2: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该实验目的是 。
【答案】(1)澄清石灰水的量
(2)温度;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 (1)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石灰水的量相同,盛有呼出气体的瓶中石灰水变浑浊比盛有空气中的瓶中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可以判断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2)品红完全相同,通过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快慢,来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分析】对比试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每个实验里只能有一个变量。(1)中,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石灰水的量相同;(2)中,通过冷水和热水控制温度这个变量。实验是通过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快慢,来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三、简答题
27.(2017九上·北京期中)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如右图所示。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其实验原理: ,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试管1中的气体是 ,此实验能够证明水的组成的原因 。
【答案】2H2O 2H2↑ + O2 ↑;氢气;该反应为分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符号表达式为:2H2O 2H2↑ + O2 ↑;试管1连接着电源的负极,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证明水的组成。
【分析】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简记为为“负氢大”,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外,其依据是:反应为分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
28.(2017九上·北京期中)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2)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答案】(1)15:22:5
(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22:5;(2)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分析】(1)依据青蒿素分子的构成特点来回答。一个青蒿素分子里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
(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9.(2017九上·门头沟期中)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在构成下列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氢和氧两种元素的原子。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构成该物质的粒子
(1)乙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物质代号,下同)。
(3)四种物质中,不同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 ,含有H2分子的是 。
(4)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答案】(1)3
(2)丙、丁
(3)甲;丁
(4)H2O2 H2O + O2↑;分解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文字表达式;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根据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以及“○”和“ ”分别表示氢和氧两种元素的原子,可判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是:H2O2、H2O、O2、H2;(1)从四物质的微粒示意图结合其化学式可知,乙(H2O)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分别是H2O2、H2O,都属于氧化物;(3)根据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H2O2、H2O、O2、H2可知:不同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H2O2,含有氢气分子的是氢气的单质;(4)双氧水分解可生成水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H2O2 H2O + O2↑;该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
故答案为:(1)3;(2)丙、丁;(3)甲;丁(4)H2O2 H2O + O2↑;分解.
【分析】(1)根据乙图所示结构进行分析;
(2)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3)分根据分子的结构对其进行分析;
(4)依据化学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及反应类型的判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0.(2017九上·北京期中)观察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
(2)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用符号表示),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已知在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已知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氧元素相同,则硫化钠的化学式为 。
【答案】(1)Mg、Na;Cl
(2)Na+;Cl-;MgCl2
(3)Na2CO3;-3;Na2S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1)镁与钠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趋向稳定结构;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号分别为 Na+和 Cl-,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1价,故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3)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在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氧元素相同为-2价,钠元素为+1价,则硫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S。
【分析】(1)汉字偏旁确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mathmL#}{#/mathmL#}4,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2)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1.(2017九上·北京期中)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在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试管
(2)B
(3)2KMnO4 K2MnO4+MnO2+O2↑;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 (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在加入药品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1)实验室用于盛放固体并能加热的仪器是试管。(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2.(2017九上·北京期中)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水通电分解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水的
作用
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答案】(集气瓶中水)吸收SO2 ,防止污染空气;(试管中) 水作反应物;吸收五氧化二磷,降低反应温度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B中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生成的气体;C中的水做反应物;D中集气瓶中的水,吸收五氧化二磷,降低反应温度。
【分析】A项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预先在集气瓶中放一些水,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B项实验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C项实验中的水做反应物,该实验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D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降低反应温度;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33.(2017九上·北京期中)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①点燃红磷并伸入到空气瓶中,可观察到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②实验中若红磷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 。
③不能用木炭或硫粉代替红磷实验的原因是 。
【答案】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P+ O2 P2O5;偏小;木炭或硫粉燃烧生成物为气体,会占瓶内体积,无法测出被消耗的氧气体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①点燃红磷并伸入到空气瓶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P+ O2 P2O5;
②实验中若红磷量不足会使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导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远小于五分之一;
③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生成物都是气体,会占瓶内体积,无法测出被消耗的氧气体积。
【分析】①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属于固体颗粒,烟属于固体颗粒,雾属于液体小液滴,所以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磷燃烧的反应物为磷和氧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点燃,中间用箭头连接即可;
②红磷量不足会使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导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远小于五分之一;;
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是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由于炭、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使瓶内压强基本保持不变,所以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34.(2017九上·北京期中)在元旦联欢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包在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为了揭开魔术的秘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
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 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但与O2不反应。
【作出猜想】
①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反应并生成O2。
②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并生成O2。
③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CO2反应并生成O2。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 验 1
实 验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 验 3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观察到 ,可判断猜想①不成立。
(2)实验2中,A装置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实验3中,B装置所盛试剂及其作用是 。
(4)由上述3个实验可判断,猜想②、③成立。已知实验2中另一种产物由3种元素组成,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5)【反思与评价】
与学过的实验室制氧气相比,过氧化钠更适合在潜水艇中使用,其优点是 。
【答案】(1)燃着的木条熄灭
(2)物理变化
(3)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4)2Na2O2+2H2O═4NaOH+O2↑
(5)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且可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释与结论】(1)实验1中的氮气不能过氧化钠反应,进入集气瓶的是氮气,因此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会熄灭;
(2)实验2是验证水蒸气与过氧化钠的反应,A装置的目的是提供水,通过加热得到水蒸气,因此是物理变化;
(3)实验3中,B装置所盛试剂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所以使用NaOH溶液,防止对氧气检验的干扰;
(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是过氧化钠和水,因此生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反思与评价】该法得到的二氧化碳使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能将二氧化碳处理掉产生氧气,简单易行。
【分析】(1)猜想 ①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反应并生成O2,不成立,就说明没有生成氧气,也就是说氮气与过氧化钠没有反应,进入集气瓶的是氮气,燃着的木条也就会熄灭;实验2是为验证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所以A装置提供的是水蒸气,发生物理变化;(3))实验3生成了氧气,同时还有没有反应完的二氧化碳,会对氧气的检验造成干扰,需除去,所以使用NaOH溶液;(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是过氧化钠和水,因此生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5)该法得到的二氧化碳使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能将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处理掉产生氧气,简单易行;
35.(2017九上·北京期中)根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4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2)高锰酸钾组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158
(2)K:Mn:O= 39:55:64
(3)40.5%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39+55+16 6=158;
(2)高锰酸钾组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K:Mn:O=39:55:(16 4)=39:55:64;
(3) 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分析】(1)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3)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36.(2017九上·北京期中)市场上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 请计算(要求写计算过程):
(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 ;
(2)葡萄糖酸钙中碳、氢、氧、钙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4)每天需补充的钙为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答案】(1)430
(2)72:11:112:20
(3)8%
(4)0.037g
【知识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12×12+1×22+16×14+40=430;
(2)得葡萄糖酸钙中碳、氢、氧、钙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40=144:22:224:40=72:11:112:20;
(3) 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3%;
(4) 每天能够补充的钙的质量=2×0.2g× ×100%≈0.0372g=37.2mg。
【分析】(1)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3)每片的质量为2.5g,含葡萄糖酸钙0.2g,据出计算出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即可。(4)根据题意,每片含葡萄糖酸钙0.2g,每日2次,每次1片,利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