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育新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自贡)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C.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2019九上·宁津月考)今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整齐堆放着金册、银册,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冶炼困难
C.自然界有天然的铜、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
D.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时,至少需一种金属单质
3.(2019九上·宁津月考)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说明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②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
④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8·巴中)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Y、Z、X D.Z、Y、X
5.(2018·蒙阴模拟)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滤渣是Ag、Cu、Zn
B.滤渣是Ag、Cu、Mg
C.滤液中含有Zn2+、Mg2+、NO3﹣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6.(2018九上·石家庄月考)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7.(2019九上·宁津月考)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无法判断
8.(2018九上·庆云期末)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
A.ZnSO4溶液 B.稀盐酸 C.AgNO3 溶液 D.CuSO4溶液
9.(2017九上·兴化月考)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金属活动性A>B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10.(2018·翁牛特旗模拟)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制氢气
B.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镁
C.铁可以把锌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
D.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11.(2017九上·大庆期中)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
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
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A.①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
12.(2017九下·潍坊开学考)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产生H2的速率N>M
13.(2018·蒙阴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14.(2018九上·崇明期末)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5.(2019九上·宁津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16.(2016九上·寿光期末)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二、实验题
17.(2019九上·宁津月考)2017年5月5日,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重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型客机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其原因是合金比纯金属具有 。
(2)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用文字叙述)。
(3)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判断Fe、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18.(2019九上·宁津月考)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m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溶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 (填序号),实验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 .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 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 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5)请你说说尾气的处理方法 .
19.(2019九上·宁津月考)某同学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中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需称取氯化钠 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4)取上述溶液10g加水 g,可稀释得到3%的NaCl溶液。
(5)若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
三、填空题
20.(2019九上·宁津月考)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1.(2019九上·宁津月考)金属及其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烯盐酸中,观察是否有 产生即可鉴别其真伪。
(2)铝、铁、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的一组试剂是 (填序号)。
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 ② 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③ Ag、Fe、AlCl3溶液
22.(2019九上·宁津月考)用如图6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尾气处理的方法为 。《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的用途为 。
23.(2019九上·宁津月考)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 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
④溶剂的质量; 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下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KNO3 31.6 63.9 85.5
①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②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24.(2019九上·宁津月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4)按如图2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 。
选项 x y
A 水 氧化钙
B 水 硝酸铵
C 浓硫酸 水
D 稀盐酸 镁
25.(2019九上·宁津月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2)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 的相等。
(3)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a>b B.a=b C.a26.(2017·潮州模拟)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27.(2019九上·宁津月考)
(1)以下是有关CO2气体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
压强/大气压 温度/℃
0 25 50 75 100
1 1.79 0.752 0.423 0.307 0.231
10 15.92 7.14 4.095 2.99 2.28
25 29.30 16.20 9.71 6.82 5.73
请根据数据分析:
①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叙述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 、 ;
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瓶外大气压强。
(2)下图是无结晶水合物的固体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20℃时,150g水中溶解 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现有60℃的乙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A.水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乙的质量分数 E.60℃时乙的溶解度
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 (填序号,下同);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变的量是 。
四、科学探究题
28.(2019九上·宁津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1)(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2)(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猜想一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和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3)(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②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金属与 是否反应。
五、综合题
29.(2019九上·宁津月考)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图1 图2
(1)室温时,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克.
六、简答题
30.(2019九上·宁津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2)P点的含义 ;
(3)t2℃时,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质量是 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 的方法。(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为防止生锈应采取必要的防锈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合金硬度大于纯金属,故B不符合题意;
C、不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符合题意;
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
B、合金的硬度大于组分金属;
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与酸反应的金属活泼;
2.【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及时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化学性质活泼;
C.自然界有天然的铜、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化学变化,成为化合物;
D.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时,至少需一种金属单质,如:铜和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金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铁的冶炼原理及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可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完成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说明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符合题意;②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因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使波尔多液的药效降低;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金属以化合物形式存在。④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可利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或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或金属与酸、盐是否能反应来实现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很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YZ;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强于Z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X Z Y,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方法分析:一是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活泼,与氧气反应越容易的金属活动性越强;二是一种金属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活动性强。
5.【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滤渣中含有锌,同时含有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铜和银,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镁比锌活泼,因此锌不能和硝酸镁反应,滤渣中不含有镁,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滤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锌离子和没有反应的镁离子,同时含有硝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把硝酸银反应完后再与硝酸铜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镁弱,不能把镁置换出来,所以滤渣中不可能存在的是金属镁。
6.【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前置后。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不符合题意;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B不符合题意;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C不符合题意;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也能完成本实验探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结合实验进行分析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说明甲的活动性比铁强,乙、丙的活动性比铁弱,即甲>铁>乙、丙。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银强,乙的活动性比银弱,即甲、丙>银>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金属与盐溶液能反应则说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强,若不能反应则说明化合物中金属活动性强。
8.【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D.CuSO4溶液,锌可置换出铜,银不可。
【分析】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这样设计实验
首先把金属按活动性顺序排好,再按顺序选出适当的试剂。所选试剂
(1)“两盐夹一金”,即排序后,选用两端金属的盐溶液和中间的金属反应。
(2)“两金夹一盐”,即排序后,选用两端的金属和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3)“配酸”:选适当的金属单质、稀酸溶液和盐溶液。
9.【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知,A.金属活动性A<B。故A错误。B.生成氢气的质量A>B。故B正确。C.反应的硫酸质量A>B。故C错误。D.反应的金属质量不确定。故D错误。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比排在后面的金属化学性质活泼,反应速率快分析;根据等量金属通过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气多少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于铜活泼性位于氢后面,所以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可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
B.根据漫画中四种金属的表现可知:其活动性为Mg Zn Fe Cu。符合题意。
C.根据漫画中铁的活动性小于锌,铁不能和硫酸锌溶液反应置换出锌,故不符合题意;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分析】A、实验室智取氢气既要考虑选活泼金属,还要考虑反应的剧烈程度;
B、依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C、活动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他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D、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都生成亚铁盐。
11.【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锌>铁>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则会有铜被置换出来,若锌的量较多,也可以接着把铁置换出来,但镁不能被置换出来;因为过滤后往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无法确定锌是否有剩余,故滤出的固体必有铜和铁,因此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加入稀盐酸,铁会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但如果锌较多,则锌和稀盐酸先反应,溶液为无色,因此③说法错误;因为锌会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其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硫酸镁不参与反应,故一定含有硫酸镁,因此④说法正确;若滤渣中没有锌,而是铜和铁的混合物,则加入稀盐酸,铁会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故⑤说法错误;因此叙述正确的有②④;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镁>锌>铁>铜,向硫酸镁、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锌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成后,锌在和硫酸亚铁反应,则会有铜、铁先后被置换出来,而且一定会生成硫酸亚铁,剩余溶液一定会是浅绿色;锌和硫酸镁不发生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有两种情况:铁或铁和锌;据此结合实验现象及反应的程度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M产生的氢气比N多,故M比N 活泼,故A错误;
B、据图可以看出,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M比N多,故B错误;
C、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故C正确;
D、据图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M产生的氢气比N多,所以M的速率比N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故温度降低;
B、乙醇和水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
C、同种溶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物质导电必须要有带电的并能够自由移动的粒子,氯化钠在水中可以离解出钠离子和氯离子。
14.【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②中溶液中有剩余的未被溶解的固体,说明已经是饱和溶液,A不符合题意;
B. ③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刚好饱和,B符合题意;
C. ②③中溶质质量不同,溶剂质量相同,溶液的浓度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D.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由图可知,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15.【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但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溶液不一定比乙溶液浓,不符合题意;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
C、温度大于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D、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为30g。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答案】D
【知识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题意,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结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进行分析判断.
17.【答案】(1)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更好的耐腐蚀性
(2)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制品表面,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3)N>Fe>M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制造飞机大量使用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合金,是因为这些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更好的抗腐蚀性;(2)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对里面的金属起着保护作用;(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据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可知:M活动性比铁弱,N活动性比铁强,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N>Fe>M。
【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2)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金属与盐是否能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强弱分析。
18.【答案】(1)3CO+Fe2O3 2Fe+3CO2
(2)②;CO2+2NaOH=Na2CO3+H2O
(3)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4) 100%或 ×100%
(5)用气球收集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式是:3CO+Fe2O3 2Fe+3CO2;(2)能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浓溶液,所以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②氢氧化钠浓溶液;它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是:CO2+2NaOH=Na2CO3+H2O;(3)CO除上述两作用外,作还原剂还原氧化铁;(4)思路1:装置B增重m3g,说明有m3g二氧化碳生成,设生成m3g二氧化碳需要氧化铁x,
Fe2O3+ 3CO 2Fe+ 3CO2
160 132
x M3g
x= ,所以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100%= 100%;思路2:由于固体是质量减少的,所以也可以借助m1﹣m2质量差值来求算氧化铁的质量,所以设氧化铁的质量为y,
Fe2O3+ 3CO 2Fe+ 3CO2 m
160 112 48
y (m1-m2)g
y= (m1﹣m2)g,所以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5)用气球收集或用酒精灯点燃该气体。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分析;
(3)根据实验的操作步骤及目的分析;
(4)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分析,利用反应前后固体减少质量与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关系列比例式计算;
(5)根据CO的尾气处理方法分析。
19.【答案】(1)②①⑤③④;①
(2)广口瓶;3或3.0
(3)C;凹液面最低处
(4)10
(5)A;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为:取固体药品,称量固体的质量,转移,量取液体体积,搅拌溶解,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⑤③④;(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50g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 需称取氯化钠3g;(3)50g6%的氯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为50g-3g=47g,经计算水的体积为47mL,
故答案为:用50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4)10g6%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g 0.6g,0.6g3%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0.6g 3%=20g,故加入水的质量为20g-10g=10g;(5)A、氯化钠固体不纯使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正确;
B、用生锈砝码称量氯化钠,称量的氯化钠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只能使溶液的总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配得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要求分析;
(2)根据固体要用广口瓶盛放分析;根据溶制裁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量筒的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分析,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 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分析。
20.【答案】(1)氧气和水蒸气(或O2和H2O)
(2)Al2O3
(3)硝酸铜和硝酸锌[或Cu(NO3)2和Zn(NO3)2]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三种物质共同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
(3)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向溶质是AgNO3、Cu(NO3)2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然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可能是硝酸铜没有反应,也可能反应掉一部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锌
【分析】(1)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
(2)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且两金属相差越多越先反应分析。
21.【答案】(1)气泡
(2)②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因为黄金不与盐酸反应,而铜锌合金中的金属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故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烯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即可鉴别真伪;(2)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的实验方案为金属单质铝、金属单质银和铁的可溶性盐或金属单质铁与金属铝和银的可溶性盐溶液;
故答案为:② 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分析】(1)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氢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分析;
(2)根据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强弱分析。
22.【答案】(1)需要氧气;需要达到着火点
(2)红色粉末变为黑色;点燃或收集;2Fe2O3 4Fe+3O2↑;支持呼吸。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达到着火点;(2)B处发生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二氧化碳,故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红色粉末变为黑色;因为反应后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故尾气处理的方法为点燃或收集;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2O3 4Fe+3O2↑;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为氧气,故用途为支持呼吸。
【分析】(1)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可使红色的氧化铁变成黑色的铁粉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实验的尾气处理方法及氧气的性质分析。
23.【答案】(1)③
(2)硝酸钾(或KNO3);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1)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2)①从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②20℃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故烧杯甲中是硝酸钾,因为乙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最多是31.6g,而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故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变量的确定方法分析;
(2)根据表中数据确定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及所给溶质与溶剂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24.【答案】(1)D
(2)16g;84
(3)40g;乙
(4)A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可乐属于溶液;(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故水的体积为84mL;(3)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4)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说明温度升高,氧化钙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分析】(1)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注意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确定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以及一定温度下等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大小分析;
(4)根据装置内温度的变化影响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分析。
25.【答案】(1)c
(2)b
(3)不饱和
(4)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通常有三种典型的曲线:硝酸钾等的“上升型”曲线、氢氧化钙等的“下降型”曲线和氯化钠等的“缓升型”曲线。(1)从图中可以看出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将的是c曲线;(2)t2温度a、B曲线相交说明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t3℃下,查图可以知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3℃温度下100g水中可以溶解a物质50g形成饱和溶液。那么此温度下2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00ga物质形成饱和溶液,若是此温度下200g水中溶解80ga物质形成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4)a物质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B物质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小。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6.【答案】(1)不饱和;11
(2)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据题给信息知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6g晶体,而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说明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5+5=11(g) 因为实验过程中温度没变,故无法判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故答案为:不饱和、11、C。
【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受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影响。
27.【答案】(1)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回答合理均可给分);大于
(2)45;BE;AE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①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压枪相同的时,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温度相同时,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回答合理均可给分)②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2)①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150g水中溶解45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②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60℃的乙的饱和溶液,说明每140g饱和溶液中有40g的乙,其质量分数为 ×100%=28.6%;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溶质的质量,同时由于温度不变,溶解度也不变;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但是溶剂的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溶液的质量减少。
【分析】(1)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及压强的变化规律分析;
(2)根据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计算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加水时各量的变化分析。
28.【答案】(1)Fe>R>Cu
(2)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快;3Fe+2O2 Fe3O4
(3)盐溶液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 猜想二:Fe>R>Cu; 猜想三:Fe>Cu>R.[收集证据]由于实验的结论一正确,R的活泼性大于铁和铜,所以实验探究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R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猜想一 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归纳总结]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
【分析】本题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可利用金属与酸或盐能否反应来完成,若金属能与酸反应则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若不能反应则在氢后,且反应越剧烈则活动性越强,若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则说明单质中金属活动性强,若不能反应,则说明盐溶液中金属活动性强,由此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29.【答案】(1)乙
(2)c
(3)乙、丙、甲
(4)7.5;AB;加速溶解;2.5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根据升温到80℃时,发现乙固体析出,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3)由曲线图可看出三物质中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受温度影响较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由题意知,a曲线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b曲线表示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c曲线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含水的质量小,溶解度小的,含水的质量大,所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4)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其目的为加速溶解;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5g-2.5g=2.5g。
【分析】(1)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而没有固体剩余的可能饱和分析;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曲线分析;
(3)根据天平与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根据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分析;根据天平药品砝码放颠倒时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分析。
30.【答案】(1)<
(2)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饱和;62.5g
(4)增加溶质
(5)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
(2)P点的含义是: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此时50g水最多溶解甲12.5g,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质量是62.5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
(5)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育新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自贡)下列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
C.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为防止生锈应采取必要的防锈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B、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合金硬度大于纯金属,故B不符合题意;
C、不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符合题意;
D、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
B、合金的硬度大于组分金属;
C、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与酸反应的金属活泼;
2.(2019九上·宁津月考)今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整齐堆放着金册、银册,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冶炼困难
C.自然界有天然的铜、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
D.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时,至少需一种金属单质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及时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化学性质活泼;
C.自然界有天然的铜、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化学变化,成为化合物;
D.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时,至少需一种金属单质,如:铜和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金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铁的冶炼原理及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可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完成分析。
3.(2019九上·宁津月考)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说明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②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
④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相同几何外形的金属镁、铝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说明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符合题意;②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因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使波尔多液的药效降低;③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金属以化合物形式存在。④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可利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或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或金属与酸、盐是否能反应来实现分析。
4.(2018·巴中)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Y、Z、X D.Z、Y、X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很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YZ;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强于Z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X Z Y,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方法分析:一是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活泼,与氧气反应越容易的金属活动性越强;二是一种金属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活动性强。
5.(2018·蒙阴模拟)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滤渣是Ag、Cu、Zn
B.滤渣是Ag、Cu、Mg
C.滤液中含有Zn2+、Mg2+、NO3﹣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说明锌过量,滤渣中含有锌,同时含有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铜和银,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镁比锌活泼,因此锌不能和硝酸镁反应,滤渣中不含有镁,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滤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锌离子和没有反应的镁离子,同时含有硝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把硝酸银反应完后再与硝酸铜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镁弱,不能把镁置换出来,所以滤渣中不可能存在的是金属镁。
6.(2018九上·石家庄月考)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前置后。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不符合题意;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B不符合题意;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C不符合题意;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也能完成本实验探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结合实验进行分析作答。
7.(2019九上·宁津月考)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说明甲的活动性比铁强,乙、丙的活动性比铁弱,即甲>铁>乙、丙。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银强,乙的活动性比银弱,即甲、丙>银>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金属与盐溶液能反应则说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强,若不能反应则说明化合物中金属活动性强。
8.(2018九上·庆云期末)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
A.ZnSO4溶液 B.稀盐酸 C.AgNO3 溶液 D.CuSO4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D.CuSO4溶液,锌可置换出铜,银不可。
【分析】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这样设计实验
首先把金属按活动性顺序排好,再按顺序选出适当的试剂。所选试剂
(1)“两盐夹一金”,即排序后,选用两端金属的盐溶液和中间的金属反应。
(2)“两金夹一盐”,即排序后,选用两端的金属和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3)“配酸”:选适当的金属单质、稀酸溶液和盐溶液。
9.(2017九上·兴化月考)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金属活动性A>B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B D.反应的金属质量A<B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知,A.金属活动性A<B。故A错误。B.生成氢气的质量A>B。故B正确。C.反应的硫酸质量A>B。故C错误。D.反应的金属质量不确定。故D错误。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比排在后面的金属化学性质活泼,反应速率快分析;根据等量金属通过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气多少分析。
10.(2018·翁牛特旗模拟)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制氢气
B.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镁
C.铁可以把锌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
D.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于铜活泼性位于氢后面,所以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可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
B.根据漫画中四种金属的表现可知:其活动性为Mg Zn Fe Cu。符合题意。
C.根据漫画中铁的活动性小于锌,铁不能和硫酸锌溶液反应置换出锌,故不符合题意;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分析】A、实验室智取氢气既要考虑选活泼金属,还要考虑反应的剧烈程度;
B、依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C、活动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他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D、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都生成亚铁盐。
11.(2017九上·大庆期中)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
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
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A.①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锌>铁>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则会有铜被置换出来,若锌的量较多,也可以接着把铁置换出来,但镁不能被置换出来;因为过滤后往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无法确定锌是否有剩余,故滤出的固体必有铜和铁,因此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加入稀盐酸,铁会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但如果锌较多,则锌和稀盐酸先反应,溶液为无色,因此③说法错误;因为锌会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其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硫酸镁不参与反应,故一定含有硫酸镁,因此④说法正确;若滤渣中没有锌,而是铜和铁的混合物,则加入稀盐酸,铁会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故⑤说法错误;因此叙述正确的有②④;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镁>锌>铁>铜,向硫酸镁、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锌先和硫酸铜反应,反应完成后,锌在和硫酸亚铁反应,则会有铜、铁先后被置换出来,而且一定会生成硫酸亚铁,剩余溶液一定会是浅绿色;锌和硫酸镁不发生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有两种情况:铁或铁和锌;据此结合实验现象及反应的程度分析解答即可。
12.(2017九下·潍坊开学考)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产生H2的速率N>M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M产生的氢气比N多,故M比N 活泼,故A错误;
B、据图可以看出,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M比N多,故B错误;
C、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故C正确;
D、据图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M产生的氢气比N多,所以M的速率比N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2018·蒙阴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故温度降低;
B、乙醇和水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
C、同种溶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物质导电必须要有带电的并能够自由移动的粒子,氯化钠在水中可以离解出钠离子和氯离子。
14.(2018九上·崇明期末)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A. ②中溶液中有剩余的未被溶解的固体,说明已经是饱和溶液,A不符合题意;
B. ③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刚好饱和,B符合题意;
C. ②③中溶质质量不同,溶剂质量相同,溶液的浓度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D.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由图可知,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15.(2019九上·宁津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但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溶液不一定比乙溶液浓,不符合题意;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
C、温度大于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D、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为30g。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2016九上·寿光期末)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D
【知识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A、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题意,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结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进行分析判断.
二、实验题
17.(2019九上·宁津月考)2017年5月5日,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重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型客机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其原因是合金比纯金属具有 。
(2)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用文字叙述)。
(3)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判断Fe、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1)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更好的耐腐蚀性
(2)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制品表面,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3)N>Fe>M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制造飞机大量使用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合金,是因为这些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更好的抗腐蚀性;(2)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对里面的金属起着保护作用;(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据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可知:M活动性比铁弱,N活动性比铁强,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N>Fe>M。
【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
(2)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金属与盐是否能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强弱分析。
18.(2019九上·宁津月考)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m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溶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 (填序号),实验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 .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 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 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5)请你说说尾气的处理方法 .
【答案】(1)3CO+Fe2O3 2Fe+3CO2
(2)②;CO2+2NaOH=Na2CO3+H2O
(3)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4) 100%或 ×100%
(5)用气球收集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式是:3CO+Fe2O3 2Fe+3CO2;(2)能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浓溶液,所以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②氢氧化钠浓溶液;它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是:CO2+2NaOH=Na2CO3+H2O;(3)CO除上述两作用外,作还原剂还原氧化铁;(4)思路1:装置B增重m3g,说明有m3g二氧化碳生成,设生成m3g二氧化碳需要氧化铁x,
Fe2O3+ 3CO 2Fe+ 3CO2
160 132
x M3g
x= ,所以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100%= 100%;思路2:由于固体是质量减少的,所以也可以借助m1﹣m2质量差值来求算氧化铁的质量,所以设氧化铁的质量为y,
Fe2O3+ 3CO 2Fe+ 3CO2 m
160 112 48
y (m1-m2)g
y= (m1﹣m2)g,所以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5)用气球收集或用酒精灯点燃该气体。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分析;
(3)根据实验的操作步骤及目的分析;
(4)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分析,利用反应前后固体减少质量与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关系列比例式计算;
(5)根据CO的尾气处理方法分析。
19.(2019九上·宁津月考)某同学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中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需称取氯化钠 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4)取上述溶液10g加水 g,可稀释得到3%的NaCl溶液。
(5)若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
【答案】(1)②①⑤③④;①
(2)广口瓶;3或3.0
(3)C;凹液面最低处
(4)10
(5)A;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为:取固体药品,称量固体的质量,转移,量取液体体积,搅拌溶解,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⑤③④;(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50g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 需称取氯化钠3g;(3)50g6%的氯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为50g-3g=47g,经计算水的体积为47mL,
故答案为:用50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4)10g6%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g 0.6g,0.6g3%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0.6g 3%=20g,故加入水的质量为20g-10g=10g;(5)A、氯化钠固体不纯使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正确;
B、用生锈砝码称量氯化钠,称量的氯化钠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只能使溶液的总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配得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要求分析;
(2)根据固体要用广口瓶盛放分析;根据溶制裁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量筒的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分析,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 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分析。
三、填空题
20.(2019九上·宁津月考)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答案】(1)氧气和水蒸气(或O2和H2O)
(2)Al2O3
(3)硝酸铜和硝酸锌[或Cu(NO3)2和Zn(NO3)2]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三种物质共同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
(3)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向溶质是AgNO3、Cu(NO3)2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然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可能是硝酸铜没有反应,也可能反应掉一部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锌
【分析】(1)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
(2)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且两金属相差越多越先反应分析。
21.(2019九上·宁津月考)金属及其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烯盐酸中,观察是否有 产生即可鉴别其真伪。
(2)铝、铁、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的一组试剂是 (填序号)。
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 ② 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③ Ag、Fe、AlCl3溶液
【答案】(1)气泡
(2)②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因为黄金不与盐酸反应,而铜锌合金中的金属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故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烯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即可鉴别真伪;(2)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的实验方案为金属单质铝、金属单质银和铁的可溶性盐或金属单质铁与金属铝和银的可溶性盐溶液;
故答案为:② 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分析】(1)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氢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分析;
(2)根据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强弱分析。
22.(2019九上·宁津月考)用如图6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尾气处理的方法为 。《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的用途为 。
【答案】(1)需要氧气;需要达到着火点
(2)红色粉末变为黑色;点燃或收集;2Fe2O3 4Fe+3O2↑;支持呼吸。
【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达到着火点;(2)B处发生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二氧化碳,故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红色粉末变为黑色;因为反应后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故尾气处理的方法为点燃或收集;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2O3 4Fe+3O2↑;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为氧气,故用途为支持呼吸。
【分析】(1)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可使红色的氧化铁变成黑色的铁粉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实验的尾气处理方法及氧气的性质分析。
23.(2019九上·宁津月考)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 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
④溶剂的质量; 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下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KNO3 31.6 63.9 85.5
①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②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答案】(1)③
(2)硝酸钾(或KNO3);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解答】(1)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2)①从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②20℃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故烧杯甲中是硝酸钾,因为乙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最多是31.6g,而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故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变量的确定方法分析;
(2)根据表中数据确定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及所给溶质与溶剂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24.(2019九上·宁津月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 (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4)按如图2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 。
选项 x y
A 水 氧化钙
B 水 硝酸铵
C 浓硫酸 水
D 稀盐酸 镁
【答案】(1)D
(2)16g;84
(3)40g;乙
(4)A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可乐属于溶液;(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故水的体积为84mL;(3)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4)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说明温度升高,氧化钙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分析】(1)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注意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确定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以及一定温度下等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大小分析;
(4)根据装置内温度的变化影响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分析。
25.(2019九上·宁津月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2)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 的相等。
(3)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a>b B.a=b C.a【答案】(1)c
(2)b
(3)不饱和
(4)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通常有三种典型的曲线:硝酸钾等的“上升型”曲线、氢氧化钙等的“下降型”曲线和氯化钠等的“缓升型”曲线。(1)从图中可以看出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将的是c曲线;(2)t2温度a、B曲线相交说明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t3℃下,查图可以知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3℃温度下100g水中可以溶解a物质50g形成饱和溶液。那么此温度下2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00ga物质形成饱和溶液,若是此温度下200g水中溶解80ga物质形成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4)a物质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B物质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小。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6.(2017·潮州模拟)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答案】(1)不饱和;11
(2)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据题给信息知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6g晶体,而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说明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5+5=11(g) 因为实验过程中温度没变,故无法判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故答案为:不饱和、11、C。
【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受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等因素影响。
27.(2019九上·宁津月考)
(1)以下是有关CO2气体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
压强/大气压 温度/℃
0 25 50 75 100
1 1.79 0.752 0.423 0.307 0.231
10 15.92 7.14 4.095 2.99 2.28
25 29.30 16.20 9.71 6.82 5.73
请根据数据分析:
①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叙述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 、 ;
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瓶外大气压强。
(2)下图是无结晶水合物的固体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20℃时,150g水中溶解 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现有60℃的乙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A.水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乙的质量分数 E.60℃时乙的溶解度
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 (填序号,下同);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变的量是 。
【答案】(1)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回答合理均可给分);大于
(2)45;BE;AE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①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压枪相同的时,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温度相同时,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回答合理均可给分)②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2)①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150g水中溶解45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②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60℃的乙的饱和溶液,说明每140g饱和溶液中有40g的乙,其质量分数为 ×100%=28.6%;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溶质的质量,同时由于温度不变,溶解度也不变;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但是溶剂的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溶液的质量减少。
【分析】(1)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及压强的变化规律分析;
(2)根据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计算一定量溶剂中最多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加水时各量的变化分析。
四、科学探究题
28.(2019九上·宁津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1)(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2)(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猜想一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和铁丝和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3)(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①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②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金属与 是否反应。
【答案】(1)Fe>R>Cu
(2)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快;3Fe+2O2 Fe3O4
(3)盐溶液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 猜想二:Fe>R>Cu; 猜想三:Fe>Cu>R.[收集证据]由于实验的结论一正确,R的活泼性大于铁和铜,所以实验探究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R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猜想一 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归纳总结]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
【分析】本题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可利用金属与酸或盐能否反应来完成,若金属能与酸反应则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若不能反应则在氢后,且反应越剧烈则活动性越强,若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则说明单质中金属活动性强,若不能反应,则说明盐溶液中金属活动性强,由此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五、综合题
29.(2019九上·宁津月考)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图1 图2
(1)室温时,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克.
【答案】(1)乙
(2)c
(3)乙、丙、甲
(4)7.5;AB;加速溶解;2.5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根据升温到80℃时,发现乙固体析出,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3)由曲线图可看出三物质中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受温度影响较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由题意知,a曲线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b曲线表示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c曲线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含水的质量小,溶解度小的,含水的质量大,所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4)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其目的为加速溶解;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5g-2.5g=2.5g。
【分析】(1)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而没有固体剩余的可能饱和分析;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曲线分析;
(3)根据天平与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根据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分析;根据天平药品砝码放颠倒时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分析。
六、简答题
30.(2019九上·宁津月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2)P点的含义 ;
(3)t2℃时,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质量是 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 的方法。(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答案】(1)<
(2)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饱和;62.5g
(4)增加溶质
(5)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
(2)P点的含义是: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此时50g水最多溶解甲12.5g,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质量是62.5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
(5)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