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老梅中学2018-2019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安徽省桐城市老梅中学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内蒙古期末)《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下列诗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2019·桐城模拟)某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3.(2019·桐城模拟)如图是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钠原子易失去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4.(2019·桐城模拟)中医药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曾经爆发甲型H1N1型流感,而毒草酸是生产“达菲”的关键原料,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有关这种物质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 10: 5
B.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 10:5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子质量为22
D.莽草酸属于无机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5.(2019·桐城模拟)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6.(2018·眉山)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密闭容器中氢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常温下测得氢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
C.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
D.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2)mL
7.(2019·桐城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验证目的是(  )
A. 证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
B. 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C.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
D.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氢气
8.(2019·桐城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小
C.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二、多选题
9.(2019·桐城模拟)根据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为化合反应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
C.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O2+C 2CO
10.(2019·桐城模拟)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B. 空气组成模型
C. 物质酸碱度模型
D. 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模型
三、科普阅读题
11.(2019·桐城模拟)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一戴维灯(如图甲)。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注意   。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其原因是   。
(3)人类日常照明分别经过煤油灯、白炽灯、日光灯、LED灯等几个阶段:
①白炽灯中的制作灯丝的材料使用钨的原因是   。
②日光灯是利用电流在充满汞蒸气的灯管中流过而发光的,说明金属汞具有   性。
③LED灯中大量使用半导体材料硅,如图乙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四、实验题
12.(2019·桐城模拟)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
(2)若选择装置A和装置   (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实验前应先关上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注水形成一段水柱,   ,即证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若选择装置B,应作如下改进: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检验装置F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
五、流程题
13.(2019·桐城模拟)小型化工厂常以纯碱和大理石为主要原料,按以下工艺流程生产烧碱(NaOH).
(1)物质C的化学式是   没在步骤Ⅱ中要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
(2)写出步骤Ⅰ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   .
六、科学探究题
14.(2019·桐城模拟)已知某金属粉末由铁、铜、铝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粉末由什么组成?
(查阅资料)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提出猜想)
猜想Ⅰ:该粉末由铜、铁组成;
猜想Ⅱ:该粉末由铜、铝组成;
猜想Ⅲ:该粉末由   组成。
(2)(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    
② 另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 粉末部分溶解,    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铝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猜想   成立。
(3)(实验
反思)有同学认为能用浅绿色的FeSO4溶液代替NaOH溶液完成步骤②,你认为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4)(拓展应用)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2019·桐城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CO2通入 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请你和同学一起探究井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步骤一 步骤二
实验1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 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实验Ⅱ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 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的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   ,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请写出步骤二产生上述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反应原理可以用字母表示:AB+CD=AD+C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拓展延伸)表格中给出了20℃时NaOH和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s)/g
NaOH 17.3
Na2CO3 <0.01
根据表格,可以设计实验Ⅲ,操作为:   
(4)(反思)检验二氧化碳不用氢氧化钠溶液,而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   。
七、计算题
16.(2019·桐城模拟)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进行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2)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说的是水的三态变化,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符合题意;
C、大漠孤烟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不符合题意;
D、化作春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A 不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要紧贴烧杯内壁,C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溶解的操作分析
C、根据过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蒸发的操作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钠属于金属元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失电子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的含义分析
C、根据元素名称带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的含义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1×10):(16×5)=42:5:40,A不符合题意;
B.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B符合题意;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2+10×1+16×5=174,B不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是溶液,是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
B、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不符合题意;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C符合题意;
D、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点灯通电时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根据某些盐溶液也是碱性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物质的溶解也存在能量的变化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则每2体积的氢气能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A、B点剩余气体的体积为0,说明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气的体积为4mL,则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不符合题意;
C、氢气的体积为4mL时恰好完全反应,则氢气的体积小于4mL时,剩余的气体为氧气,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D、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剩余气体为氢气,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4)mL,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比进行分析,结合气体的体积与分子个数间的关系,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7.【答案】B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A不符合题意;
B、面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用塑料片盖住金属铜快速的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面粉与空气接触,在蜡烛点燃的条件下急速燃烧,引起爆炸,B符合题意;
C、该装置未构成密闭体系,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能确定气密性是否良好,C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酚酞与酸不变色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及吧爆炸的概念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D、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判定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当溶液质量一定时,溶质质量越大,则溶剂质量越小。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乙的质量大于甲,所以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大,B不符合题意;
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不符合题意;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甲的溶解度降低,有溶质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时甲的溶解度大于60℃时乙的溶解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分析
B、根据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含有的溶剂少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9.【答案】C,D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分析知:反应①是化合反应,A不符合题意;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B不符合题意;
反应②为化合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C符合题意;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O2+2C 2CO,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根据化合物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析
B、根据反应②所表示的微观示意图结合所学反应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D、根据反应①中分子最多含有两个原子分析
10.【答案】A,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钠离子比钠原子少一个电子,少一个电子层,A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各成分是体积分数,B不符合题意;
C.pH小于7显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显碱性,越大碱性越强,C符合题意;
D.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A、根据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分析
B、根据空气的成分是按体积分数进行比较的分析
C、根据溶液pH小于7是酸性的,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pH大于7,pH越大,碱性越大
D、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并列关系分析
11.【答案】(1)严禁烟火
(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3)钨的熔点高;导电;A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严禁烟火;故填:严禁烟火;(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故填: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3)①白炽灯中的制作灯丝的材料使用钨的原因是钨的熔点高;故填:钨的熔点高;
②日光灯是利用电流在充满汞蒸气的灯管中流过而发光的,说明金属汞具有导电性。故填:导电;
③A.硅元素的汉字偏旁是“石”字,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所以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位于第二位,故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1)根据甲烷属于可燃物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戴维等的性能分析
(3)根据需要高熔点的金属分析
根据金属的特性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的含义分析
12.【答案】(1)锥形瓶
(2)C;水柱不下降
(3)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2KMnO4 K2MnO4+MnO2+O2↑
(4)a;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端,看是否复燃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选择装置A和装置C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实验前应先关上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注水形成一段水柱,若水柱不下降,即证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导入,检验装置F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端,看是否复燃。
【分析】(2)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及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结合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及验满的方法分析
13.【答案】(1)Ca(OH)2;过滤
(2)CaCO3 CaO+CO2↑
(3)CaO+H2O=Ca(OH)2
【知识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A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因此C是氢氧化钙;分离出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为过滤;故填:Ca(OH)2;过滤;
(2)步骤Ⅰ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3)步骤Ⅱ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分析】根据碳酸钙高温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固体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则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据此分析
14.【答案】(1)铁、铝
(2)铜;有;Ⅱ
(3)能;根据实验探究第一步现象,确认粉末一定含有不与酸反应的铜,排除猜想3;而采用硫酸亚铁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有变化的,证明猜想二成立,溶液颜色无变化的,证明猜想一成立
(4)2Al+6HCl═2AlCl3+3H2↑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提出猜想]猜想Ⅰ:粉末由铜、铁组成;
猜想Ⅱ:粉末由铜、铝组成;
猜想Ⅲ:粉末由铁、铝组成;
[实验探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发生反应,铁会与酸反应,铜不会与酸反应,所以: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铜
② 另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粉末一定含有铝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能用浅绿色的FeSO4溶液代替NaOH溶液完成步骤②,理由是由步骤①知,一定有不与盐酸反应的铜,接下来就是证明是铁还是铝,铝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而铁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所以向样品中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时,析出黑色固体,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铝;
[拓展应用]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分析】(1)根据三种金属的两两组合形式分析
(2)根据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氢气放出,铝和氢氧化钠由氢气放出分析
(3)根据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分析
(4)根据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分析
15.【答案】(1)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
(2)CaCl2+Na2CO3═CaCO3↓+2NaCl
(3)将CO2通入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探究与结论](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因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是可溶于水的所以无现象,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产生上述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是生成的碳酸钠与加入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
[拓展延伸]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碳酸钠在乙醇中不能溶解,故可以设计实验Ⅲ,操作为:将CO2通入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检验二氧化碳不用氢氧化钠溶液,而用澄清石灰水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故填: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
【分析】(1)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16.【答案】(1)解:根据质量守恒可得,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160g+80g﹣230.2g=9.8g
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9.8克
(2)1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CuSO4+ 2NaOH=Na2SO4+ Cu(OH)2↓
  80 98
  x 9.8g
x=8g;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2)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分析】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安徽省桐城市老梅中学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九上·内蒙古期末)《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下列诗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说的是水的三态变化,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符合题意;
C、大漠孤烟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不符合题意;
D、化作春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2.(2019·桐城模拟)某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A 不符合题意;
B、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要紧贴烧杯内壁,C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溶解的操作分析
C、根据过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蒸发的操作分析
3.(2019·桐城模拟)如图是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钠原子易失去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钠属于金属元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失电子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的含义分析
C、根据元素名称带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格的含义分析
4.(2019·桐城模拟)中医药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曾经爆发甲型H1N1型流感,而毒草酸是生产“达菲”的关键原料,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有关这种物质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 10: 5
B.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 10:5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子质量为22
D.莽草酸属于无机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1×10):(16×5)=42:5:40,A不符合题意;
B.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B符合题意;
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2+10×1+16×5=174,B不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5.(2019·桐城模拟)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是溶液,是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
B、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不符合题意;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C符合题意;
D、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点灯通电时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根据某些盐溶液也是碱性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物质的溶解也存在能量的变化分析
6.(2018·眉山)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密闭容器中氢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常温下测得氢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
C.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
D.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2)mL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则每2体积的氢气能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A、B点剩余气体的体积为0,说明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气的体积为4mL,则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mL,不符合题意;
C、氢气的体积为4mL时恰好完全反应,则氢气的体积小于4mL时,剩余的气体为氧气,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不符合题意;
D、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剩余气体为氢气,C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4)mL,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比进行分析,结合气体的体积与分子个数间的关系,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7.(2019·桐城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验证目的是(  )
A. 证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
B. 验证面粉粉尘能发生爆炸
C.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
D.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氢气
【答案】B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A不符合题意;
B、面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用塑料片盖住金属铜快速的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面粉与空气接触,在蜡烛点燃的条件下急速燃烧,引起爆炸,B符合题意;
C、该装置未构成密闭体系,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不能确定气密性是否良好,C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酚酞与酸不变色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及吧爆炸的概念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D、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分析
8.(2019·桐城模拟)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小
C.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判定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当溶液质量一定时,溶质质量越大,则溶剂质量越小。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乙的质量大于甲,所以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大,B不符合题意;
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不符合题意;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甲的溶解度降低,有溶质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时甲的溶解度大于60℃时乙的溶解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分析
B、根据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含有的溶剂少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D、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二、多选题
9.(2019·桐城模拟)根据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为化合反应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
C.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O2+C 2CO
【答案】C,D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分析知:反应①是化合反应,A不符合题意;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B不符合题意;
反应②为化合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C符合题意;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O2+2C 2CO,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根据化合物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析
B、根据反应②所表示的微观示意图结合所学反应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D、根据反应①中分子最多含有两个原子分析
10.(2019·桐城模拟)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B. 空气组成模型
C. 物质酸碱度模型
D. 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模型
【答案】A,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A.钠离子比钠原子少一个电子,少一个电子层,A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各成分是体积分数,B不符合题意;
C.pH小于7显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显碱性,越大碱性越强,C符合题意;
D.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A、根据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分析
B、根据空气的成分是按体积分数进行比较的分析
C、根据溶液pH小于7是酸性的,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pH大于7,pH越大,碱性越大
D、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并列关系分析
三、科普阅读题
11.(2019·桐城模拟)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一戴维灯(如图甲)。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注意   。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其原因是   。
(3)人类日常照明分别经过煤油灯、白炽灯、日光灯、LED灯等几个阶段:
①白炽灯中的制作灯丝的材料使用钨的原因是   。
②日光灯是利用电流在充满汞蒸气的灯管中流过而发光的,说明金属汞具有   性。
③LED灯中大量使用半导体材料硅,如图乙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1)严禁烟火
(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3)钨的熔点高;导电;A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严禁烟火;故填:严禁烟火;(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故填: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3)①白炽灯中的制作灯丝的材料使用钨的原因是钨的熔点高;故填:钨的熔点高;
②日光灯是利用电流在充满汞蒸气的灯管中流过而发光的,说明金属汞具有导电性。故填:导电;
③A.硅元素的汉字偏旁是“石”字,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所以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位于第二位,故错误。
故答案为:AB。
【分析】(1)根据甲烷属于可燃物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戴维等的性能分析
(3)根据需要高熔点的金属分析
根据金属的特性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的含义分析
四、实验题
12.(2019·桐城模拟)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
(2)若选择装置A和装置   (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实验前应先关上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注水形成一段水柱,   ,即证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若选择装置B,应作如下改进: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检验装置F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
【答案】(1)锥形瓶
(2)C;水柱不下降
(3)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2KMnO4 K2MnO4+MnO2+O2↑
(4)a;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端,看是否复燃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选择装置A和装置C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实验前应先关上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注水形成一段水柱,若水柱不下降,即证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导入,检验装置F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端,看是否复燃。
【分析】(2)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及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结合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及验满的方法分析
五、流程题
13.(2019·桐城模拟)小型化工厂常以纯碱和大理石为主要原料,按以下工艺流程生产烧碱(NaOH).
(1)物质C的化学式是   没在步骤Ⅱ中要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
(2)写出步骤Ⅰ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a(OH)2;过滤
(2)CaCO3 CaO+CO2↑
(3)CaO+H2O=Ca(OH)2
【知识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A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因此C是氢氧化钙;分离出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为过滤;故填:Ca(OH)2;过滤;
(2)步骤Ⅰ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3)步骤Ⅱ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分析】根据碳酸钙高温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固体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则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据此分析
六、科学探究题
14.(2019·桐城模拟)已知某金属粉末由铁、铜、铝三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粉末由什么组成?
(查阅资料)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提出猜想)
猜想Ⅰ:该粉末由铜、铁组成;
猜想Ⅱ:该粉末由铜、铝组成;
猜想Ⅲ:该粉末由   组成。
(2)(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    
② 另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 粉末部分溶解,    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铝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猜想   成立。
(3)(实验
反思)有同学认为能用浅绿色的FeSO4溶液代替NaOH溶液完成步骤②,你认为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4)(拓展应用)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铁、铝
(2)铜;有;Ⅱ
(3)能;根据实验探究第一步现象,确认粉末一定含有不与酸反应的铜,排除猜想3;而采用硫酸亚铁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有变化的,证明猜想二成立,溶液颜色无变化的,证明猜想一成立
(4)2Al+6HCl═2AlCl3+3H2↑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提出猜想]猜想Ⅰ:粉末由铜、铁组成;
猜想Ⅱ:粉末由铜、铝组成;
猜想Ⅲ:粉末由铁、铝组成;
[实验探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发生反应,铁会与酸反应,铜不会与酸反应,所以: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粉末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粉末一定含有铜
② 另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样品,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粉末一定含有铝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能用浅绿色的FeSO4溶液代替NaOH溶液完成步骤②,理由是由步骤①知,一定有不与盐酸反应的铜,接下来就是证明是铁还是铝,铝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而铁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所以向样品中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时,析出黑色固体,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铝;
[拓展应用]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分析】(1)根据三种金属的两两组合形式分析
(2)根据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氢气放出,铝和氢氧化钠由氢气放出分析
(3)根据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分析
(4)根据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分析
15.(2019·桐城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CO2通入 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请你和同学一起探究井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步骤一 步骤二
实验1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 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实验Ⅱ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 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的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   ,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请写出步骤二产生上述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反应原理可以用字母表示:AB+CD=AD+C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拓展延伸)表格中给出了20℃时NaOH和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s)/g
NaOH 17.3
Na2CO3 <0.01
根据表格,可以设计实验Ⅲ,操作为:   
(4)(反思)检验二氧化碳不用氢氧化钠溶液,而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   。
【答案】(1)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
(2)CaCl2+Na2CO3═CaCO3↓+2NaCl
(3)将CO2通入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探究与结论](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因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是可溶于水的所以无现象,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产生上述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是生成的碳酸钠与加入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
[拓展延伸]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碳酸钠在乙醇中不能溶解,故可以设计实验Ⅲ,操作为:将CO2通入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检验二氧化碳不用氢氧化钠溶液,而用澄清石灰水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故填: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现象,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
【分析】(1)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七、计算题
16.(2019·桐城模拟)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进行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2)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案】(1)解:根据质量守恒可得,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160g+80g﹣230.2g=9.8g
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9.8克
(2)1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CuSO4+ 2NaOH=Na2SO4+ Cu(OH)2↓
  80 98
  x 9.8g
x=8g;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2)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分析】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下一篇: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材(鲁教版)第二单元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