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九上·孟津期末)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2.(2018·重庆模拟)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3.(2017九上·盐城月考)给150 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4.(2017·郑州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异味物质
5.(2016八下·长春期末)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交流反思
6.(2017九上·沭阳月考)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量
C.打磨后镁条变亮 D.生成不同于镁条的白色粉末
7.(2019八上·河口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8.(2019九上·梁山期末)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9.(2019八上·河口期中)下列各组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
A.燃烧匙、集气瓶 B.蒸发皿、试管
C.量筒、烧杯 D.烧瓶、烧杯
10.(2019九上·辽阳月考)小军同学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了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异常”现象,他采取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A.向老师请教
B.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C.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11.(2016九上·富顺期中)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2.(2019九上·易门期中)如图是电解水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13.(2017九上·泰兴月考)“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14.(2018九上·重庆月考)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5.3g食盐,在称量中发现天平指针右偏,此时他应该( )
A.增加药品 B.减少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平衡螺母
15.(2019八上·河口期中)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9mL;到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18mL B.大于18mL
C.小于18mL D.无法判断
16.(2017·邵阳)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7.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 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氢气+氧气 水
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D.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19.(2019八上·河口期中)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用语 B.物质的鉴别
① :表示的微粒符号为F- ②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①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 ②氧气与二氧化碳:闻气味
C.化学与环境 D.生活常识
①减少水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②减少空气污染:使用清洁能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软化硬水: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0.(2018八上·河口月考)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1.(2019九上·潜山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仪器:
(1)写出上图所示的各种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
A B C D E F
(2)用图所示的各种常用化学仪器的标号填空:
①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
③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用 ;
④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用 。
22.(2019八上·河口期中)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述五种粒子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有 (填序号)
(2)若E粒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 ;
(3)图中A~D四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三、流程题
23.(2019八上·河口期中)今年国庆假期,小兵从旅游地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该过程主要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
(4)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左端产生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5)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6)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7)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
四、科学探究题
24.(2019八上·河口期中)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
(2)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 。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3)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为 变化,蜡烛燃烧为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 生成.
(4)小红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请你也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小红的以下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五、综合应用题
25.(2019八上·河口期中)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 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色,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 呈碱性)
(1)实验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看到的现象是 。由实验 1 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 2(如图甲所示):烧杯 B 中的现象是 ,微观解释: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 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 为有没有必要? 。请阐述你的理由: 。
(4)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 置如图丙所示。
(实验操作)
A.向 B、C、E 三支试管中直接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溶液颜色。
B.A、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的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接实验图丙连接好, 并将 D 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E 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进行操作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六、计算题
26.(2019九上·宝鸡月考)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
求:
(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解: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能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B、农作物采用大水浸灌,浪费的大量的水资源,不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B.
【分析】根据题意,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春风又绿江南岸”——发生了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只发生了形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发生了形状的改变,物质种类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木枯萎是化学变化,雪的融化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量筒来量取液体,烧杯盛放液体,滴管最后滴加液体酒精灯加热液体。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较多量液体加热要放入烧杯中,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进行分析;根据酒精灯为实验室常用热源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解: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的相互转化完成的,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故A说法正确;
B、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B说法正确;
C、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或蒸馏;
D、过滤是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除去水中异味用吸附的方法,故D错.
故选D.
【分析】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的相互转化完成的;B、根据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考虑;C、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D、根据过滤是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5.【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解:A、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设计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
B、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C、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交流反思,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而生成不同于镁条的白色粉末,能说明镁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故正确;
B、氢原子核内只有质子而没有中子;故不正确;
C、气体易被压缩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不正确;
D、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分子的大小不变;故不正确.
故选A.
【分析】A、了解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特点;
B、应考虑到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C、从分子间有间隔分析气体易被压缩的原因;
D、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8.【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吹胀气球是因为气球中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的原因。A符合题意。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利用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原理;B不符合题意
C.液氧和氧气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不符合题意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及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集气瓶不能用来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B、蒸发皿、试管可以直接进行加热,故符合题意;
C、量筒不能用来加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D、烧瓶、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分析】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等;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有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等。
10.【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做法可取;
B、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做法不可取;
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做法可取;
D、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做法可取;
故答案为:B。
【分析】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没有观察到预想的实验现象,小军应该反复实验、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不自信、随便放弃。
11.【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图AB表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C表示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D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2.【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水通电后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水由水分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实质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超临界水”(H2O),仍为水,其微粒仍为水分子,选B.
故答案为:B.
【分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并且氧原子和氢原子以一定的角度结合在一起,不是直线型.
14.【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天平称取5.3g食盐,在称量中发现天平指针右偏,此时他应该增加药品。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左物右码,称量制定药品的质量,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在向左盘增加药品直至平衡,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
15.【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使用量筒时如果采用仰视会出现读数小于实际,液体体积大于29mL;而采用俯视则会出现读数与实际,液体体积小于11m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据此分析
16.【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解: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故说法正确;
B、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H2,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硫酸钠或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
17.【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自然沉降除去大颗粒悬浮物,化学沉降通 过明矾吸附除去小颗粒悬浮物,消毒杀菌除去微生物,加热煮沸进一步除去微生物.以上步骤应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提高净水效果.即③①②④
【分析】将河水变为饮用水,先沉降,再过滤,再杀菌消毒,在喝水前要加热煮沸。
18.【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氧气 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9.【答案】A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① :表示的微粒符号为F-,②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选项符合题意;
B、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区分两种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C、现阶段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是不切合实际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元素符号右上角读数是核电荷数
20.【答案】(1)⑦;③
(2)①④;②⑤⑥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物质的形状、颜色、熔点、沸点、密度、质量等,故填⑦;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腐蚀性、可燃性、毒性、生锈、受热分解等,故填③。
(2)物理变化就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形状与状态的变化,故填①④;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填②⑤⑥。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21.【答案】(1)集气瓶;试管;烧杯;水槽;胶头滴管;量筒
(2)B;E;A;F、E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图中所示的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分别为:A是集气瓶,B是试管,C是烧杯,D是水槽,E是胶头滴管,F是量筒。
(2)用图所示的各种常用化学仪器的标号填空:①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试管,故填:B。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故填:E。③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用集气瓶;故填:A。④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F、E。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分析
22.【答案】(1)AD
(2)9
(3)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A、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AD。(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若某粒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则x=2+8-1=9。(3)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得电子分析
(2)根据阴离子的质子数加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3)根据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23.【答案】(1)过滤;引流;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仪器原本不干净
(2)活性炭;物理
(3)A
(4)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5)肥皂水;煮沸
(6)水 氢气+氧气
(7)洗菜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故操作①是过滤,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仪器原本不干净;(2)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故操作②主要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主要是物理变化;(3)A 蒸馏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 河水中含有水、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C 自来水中含有水、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A。(4)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左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5)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6)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7)用洗菜水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等都可节约用水。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根据纯净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分析
(4)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分析
(5)根据硬软水的检验方法分析
(6)根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7)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24.【答案】(1)气体;可燃性
(2)罩一个涂有石灰水的玻片或烧杯;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点燃;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
(3)物理;化学;新物质
(4)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点燃蜡烛,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是气体,具有可燃性。(2)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罩一个涂有石灰水的玻璃片或烧杯,如果石灰水不变浑浊,则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不能点燃,然后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如果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则假设②成立。(3)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因为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A 实验具有偶然性,所以要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此选项正确;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此选项正确;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此选项不正确;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分析
(3)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4)根据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
25.【答案】(1)无明显变化;蒸馏水无法使酚酞变红
(2)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氨气分子从烧杯 A 运动到烧杯 B 中,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 应生成碱性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
(3)没有;在实验 1 中已经证明了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4)进行对比;B 试管中液体缓慢变红;C 试管中液体较快变红;ADE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密封装置中进行实验,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1)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看到的现象是:无明显变化,由实验 1 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无法使酚酞变红;(2)由于在A中的氨气挥发出后在烧杯B中溶解形成氨水,而氨水呈碱性,因此烧杯 B 中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这主要是氨气分子从烧杯 A 运动到烧杯 B 中,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 应生成碱性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3)由于图甲中滴有酚酞试液的B烧杯中溶液没有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没有必要再设计实验3;(4)①实验中的对比实验,很直观;②因为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B试管中液体缓慢变红;C 试管中液体较快变红;ADE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③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密封装置中进行实验,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等。
【分析】(1)根据氨水显碱性,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解答;(2)通过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可以知道,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溶解在水中时能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据此分析解答;(3)根据实验3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4)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作对比;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因为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③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改进后实验的优点: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大气等。
26.【答案】(1)
(2)26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设X原子的质子数约等于y,X原子的中子数为(y+4),则y+(y+4)=56,得y=26,所以X原子的电子数=质子数=26。
【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的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九上·孟津期末)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答案】B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解: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能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B、农作物采用大水浸灌,浪费的大量的水资源,不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B.
【分析】根据题意,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2.(2018·重庆模拟)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春风又绿江南岸”——发生了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只发生了形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发生了形状的改变,物质种类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木枯萎是化学变化,雪的融化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2017九上·盐城月考)给150 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量筒来量取液体,烧杯盛放液体,滴管最后滴加液体酒精灯加热液体。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较多量液体加热要放入烧杯中,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进行分析;根据酒精灯为实验室常用热源分析。
4.(2017·郑州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异味物质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解: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的相互转化完成的,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故A说法正确;
B、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B说法正确;
C、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或蒸馏;
D、过滤是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除去水中异味用吸附的方法,故D错.
故选D.
【分析】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的相互转化完成的;B、根据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考虑;C、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D、根据过滤是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5.(2016八下·长春期末)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交流反思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解:A、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设计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
B、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C、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交流反思,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6.(2017九上·沭阳月考)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量
C.打磨后镁条变亮 D.生成不同于镁条的白色粉末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而生成不同于镁条的白色粉末,能说明镁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7.(2019八上·河口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故正确;
B、氢原子核内只有质子而没有中子;故不正确;
C、气体易被压缩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不正确;
D、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分子的大小不变;故不正确.
故选A.
【分析】A、了解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特点;
B、应考虑到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C、从分子间有间隔分析气体易被压缩的原因;
D、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8.(2019九上·梁山期末)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吹胀气球是因为气球中的气体增多,气压增大的原因。A符合题意。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利用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原理;B不符合题意
C.液氧和氧气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不符合题意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及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9.(2019八上·河口期中)下列各组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
A.燃烧匙、集气瓶 B.蒸发皿、试管
C.量筒、烧杯 D.烧瓶、烧杯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集气瓶不能用来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B、蒸发皿、试管可以直接进行加热,故符合题意;
C、量筒不能用来加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D、烧瓶、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分析】实验室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试管、坩埚等;垫石棉网可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有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等。
10.(2019九上·辽阳月考)小军同学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了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异常”现象,他采取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A.向老师请教
B.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C.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做法可取;
B、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做法不可取;
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做法可取;
D、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做法可取;
故答案为:B。
【分析】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没有观察到预想的实验现象,小军应该反复实验、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不自信、随便放弃。
11.(2016九上·富顺期中)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图AB表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C表示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D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2.(2019九上·易门期中)如图是电解水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答案】D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水通电后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水由水分子构成,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实质分析。
13.(2017九上·泰兴月考)“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超临界水”(H2O),仍为水,其微粒仍为水分子,选B.
故答案为:B.
【分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并且氧原子和氢原子以一定的角度结合在一起,不是直线型.
14.(2018九上·重庆月考)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5.3g食盐,在称量中发现天平指针右偏,此时他应该( )
A.增加药品 B.减少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平衡螺母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天平称取5.3g食盐,在称量中发现天平指针右偏,此时他应该增加药品。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左物右码,称量制定药品的质量,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在向左盘增加药品直至平衡,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
15.(2019八上·河口期中)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9mL;到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18mL B.大于18mL
C.小于18mL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使用量筒时如果采用仰视会出现读数小于实际,液体体积大于29mL;而采用俯视则会出现读数与实际,液体体积小于11mL。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据此分析
16.(2017·邵阳)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解: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故说法正确;
B、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H2,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硫酸钠或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
17.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 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自然沉降除去大颗粒悬浮物,化学沉降通 过明矾吸附除去小颗粒悬浮物,消毒杀菌除去微生物,加热煮沸进一步除去微生物.以上步骤应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提高净水效果.即③①②④
【分析】将河水变为饮用水,先沉降,再过滤,再杀菌消毒,在喝水前要加热煮沸。
1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氢气+氧气 水
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D.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氧气 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9.(2019八上·河口期中)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用语 B.物质的鉴别
① :表示的微粒符号为F- ②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①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 ②氧气与二氧化碳:闻气味
C.化学与环境 D.生活常识
①减少水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②减少空气污染:使用清洁能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软化硬水: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① :表示的微粒符号为F-,②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选项符合题意;
B、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区分两种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C、现阶段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是不切合实际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元素符号右上角读数是核电荷数
二、填空题
20.(2018八上·河口月考)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1)⑦;③
(2)①④;②⑤⑥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物质的形状、颜色、熔点、沸点、密度、质量等,故填⑦;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腐蚀性、可燃性、毒性、生锈、受热分解等,故填③。
(2)物理变化就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形状与状态的变化,故填①④;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填②⑤⑥。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21.(2019九上·潜山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仪器:
(1)写出上图所示的各种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
A B C D E F
(2)用图所示的各种常用化学仪器的标号填空:
①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
③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用 ;
④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用 。
【答案】(1)集气瓶;试管;烧杯;水槽;胶头滴管;量筒
(2)B;E;A;F、E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图中所示的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分别为:A是集气瓶,B是试管,C是烧杯,D是水槽,E是胶头滴管,F是量筒。
(2)用图所示的各种常用化学仪器的标号填空:①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试管,故填:B。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故填:E。③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用集气瓶;故填:A。④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F、E。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分析
22.(2019八上·河口期中)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述五种粒子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有 (填序号)
(2)若E粒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 ;
(3)图中A~D四种粒子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答案】(1)AD
(2)9
(3)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A、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AD。(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若某粒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是原子得到1个电子得到的,则x=2+8-1=9。(3)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得电子分析
(2)根据阴离子的质子数加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3)根据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三、流程题
23.(2019八上·河口期中)今年国庆假期,小兵从旅游地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该过程主要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
(4)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左端产生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5)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6)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7)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
【答案】(1)过滤;引流;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仪器原本不干净
(2)活性炭;物理
(3)A
(4)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5)肥皂水;煮沸
(6)水 氢气+氧气
(7)洗菜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故操作①是过滤,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仪器原本不干净;(2)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故操作②主要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主要是物理变化;(3)A 蒸馏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 河水中含有水、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C 自来水中含有水、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A。(4)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左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5)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6)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7)用洗菜水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等都可节约用水。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根据纯净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分析
(4)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分析
(5)根据硬软水的检验方法分析
(6)根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7)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四、科学探究题
24.(2019八上·河口期中)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
(2)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 。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3)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为 变化,蜡烛燃烧为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 生成.
(4)小红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请你也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小红的以下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1)气体;可燃性
(2)罩一个涂有石灰水的玻片或烧杯;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点燃;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
(3)物理;化学;新物质
(4)C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点燃蜡烛,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是气体,具有可燃性。(2)假设①:焰心气体含CO2,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罩一个涂有石灰水的玻璃片或烧杯,如果石灰水不变浑浊,则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不能点燃,然后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如果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则假设②成立。(3)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因为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A 实验具有偶然性,所以要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此选项正确;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此选项正确;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此选项不正确;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分析
(3)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4)根据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
五、综合应用题
25.(2019八上·河口期中)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 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色,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 呈碱性)
(1)实验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看到的现象是 。由实验 1 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 2(如图甲所示):烧杯 B 中的现象是 ,微观解释: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 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 为有没有必要? 。请阐述你的理由: 。
(4)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 置如图丙所示。
(实验操作)
A.向 B、C、E 三支试管中直接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溶液颜色。
B.A、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的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接实验图丙连接好, 并将 D 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E 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进行操作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答案】(1)无明显变化;蒸馏水无法使酚酞变红
(2)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氨气分子从烧杯 A 运动到烧杯 B 中,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 应生成碱性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
(3)没有;在实验 1 中已经证明了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4)进行对比;B 试管中液体缓慢变红;C 试管中液体较快变红;ADE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密封装置中进行实验,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1)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看到的现象是:无明显变化,由实验 1 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无法使酚酞变红;(2)由于在A中的氨气挥发出后在烧杯B中溶解形成氨水,而氨水呈碱性,因此烧杯 B 中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这主要是氨气分子从烧杯 A 运动到烧杯 B 中,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 应生成碱性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3)由于图甲中滴有酚酞试液的B烧杯中溶液没有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没有必要再设计实验3;(4)①实验中的对比实验,很直观;②因为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B试管中液体缓慢变红;C 试管中液体较快变红;ADE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③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密封装置中进行实验,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等。
【分析】(1)根据氨水显碱性,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解答;(2)通过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可以知道,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溶解在水中时能生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据此分析解答;(3)根据实验3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4)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作对比;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因为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③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改进后实验的优点: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大气等。
六、计算题
26.(2019九上·宝鸡月考)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
求:
(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
【答案】(1)
(2)26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设X原子的质子数约等于y,X原子的中子数为(y+4),则y+(y+4)=56,得y=26,所以X原子的电子数=质子数=26。
【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的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