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文)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文)
一、单选题
1.(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元素中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
A.H B.O C.S D.K
2.(2018高二下·汕头期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
A.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第Ⅰ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原子半径 B.电子层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在考古中常通过测定14C来鉴定文物年代,下列关于14C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7 B.中子数为8
C.核外电子数为7 D.原子序数为14
5.(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同组微粒间互称同位素的一组是(  )
A. 和 B.H2O和D2O
C.白磷和红磷 D. 和
6.(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的有(  )
A.He B.Na C.Al D.Si
7.(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的是(  )
A.CO2 B.CH4 C.H2O D.NaCl
8.(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分子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CO2 B.NH3 C.O2 D.Na2O2
9.(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H2→H + H B.Na + Cl→NaCl
C.CaO+H2O=Ca(OH)2 D.Cl + Cl→Cl2
10.(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关于化学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干电池放电之后还能再充电
B.充电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环境友好电池
11.(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实验室用锌粒与2mol/L硫酸溶液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用锌粉代替锌粒
B.改用3mol/L硫酸溶液
C.改用热的2mol/L硫酸溶液
D.向该硫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
12.(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Na,Mg,Al,S B.C,N,O,F
C.F,Cl,Br,I D.Li,Na,K,Rb
13.(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等)也能发生
C.化学反应都要放出能量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4.(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电解水 B.碳酸钙的分解
C.铝与盐酸反应 D.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
15.(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某温度下,化学反应 A = B + C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5s内从2.0 mol L-1减少到1.0 mol L-1。在这段时间内,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4 mol L-1 B.0.2 mol L-1
C.0.4 mol L-1 s-1 D.0.2 mol L-1 s-1
16.(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关于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锌为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17.(2016高一下·安阳期中)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关于该元素的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是金属元素 B.是IIA族元素
C.是稀有气体元素 D.无法确定
18.(2018高二下·汕头期中)对于VIIA族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形成-l价离子
B.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9.(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氢H+[Cl]-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氯化镁[Cl]-Mg2+[Cl]-
20.(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在2A+B 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 = 0.5mol·L-1·S-1
B.υ(B) =" 0.3" mol·L-1·S-1
C.υ(C) = 0.8mol·L-1·S-1
D.υ(D)=" 1" mol·L-1·S-1
21.(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t1时刻,v(正)>v(逆) B.t2时刻,v(正)=v(逆)
C.t2时刻,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t3时刻,反应停止
22.(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醇:2CO(g)+4H2(g) CH3CH2OH(g)+H2O(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
A.CO全部转化为乙醇
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
C.CO和H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乙醇
D.反应体系中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23.(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烧杯中溶液均为稀硫酸)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24.(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⑥元素的名称:   。
(2)在以上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3)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第   族。
(4)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   。
(5)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   。
25.(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已知Y与Z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2,W,X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8。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    Y    Z    W   。
三、实验题
26.(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小明同学想通过比较两种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S与C的非金属性的强弱,他查阅了资料:可以利用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来判断酸性强弱。于是小明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   。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
(2)仪器B的名称是   ,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   。
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
(3)仪器C中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如果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B中发生反应生成了   ,即可说明   比   酸性强,非金属性   比   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四、综合题
27.(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
(1)人的纯净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的液体,pH在0.9~1.5之间,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其中的H+浓度比血液高几百万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胃液酸度增高就患胃酸过多症,下列物质不宜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药物的主要成分的是(   )
A.小苏打粉 B.氢氧化铝粉
C.氧化钙粉 D.纯碳酸钙粉
②胃溃疡患者胃酸过多可考虑选用①中的    。(填字母编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现有下列四种物质:A.食盐 B.食醋 C.苹果汁 D.葡萄糖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富含维生素C的是   ;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   ;即可作为调味剂,又可预防感冒的是   ;食用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受损的   。
(3)保护环境、呵护地球已成为为类共同的呼声。
①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下列做法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填字母编号);
A.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B.任意排放化工厂废水 C.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②矿泉水瓶不能随意丢弃。根据垃圾分类方法,矿泉水瓶属于   (填“可回收物”或“可堆肥垃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H是第一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A不符合题意;
B. O是第二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B不符合题意;
C. S是第三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C不符合题意;
D. K是第四周期元素,属于长周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短周期元素指的是前三个周期的元素。
2.【答案】A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
【解析】【解答】天然气燃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2、H2O,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因此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故答案为:A。
【分析】天然气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第Ⅰ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其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故答案为:D。
【分析】位于同主族的元素之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得失电子的能力差不多。
4.【答案】B
【知识点】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A. 14C的质子数为6,A不符合题意;
B. 14C的中子数为14-6=8,B符合题意;
C.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6,C不符合题意;
D. 原子序数=质子数=6,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子的元素序号等于其质子数,也等于其核电荷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等于质量数。
5.【答案】A
【知识点】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和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A符合题意;
B. H2O和D2O均表示水分子,B不符合题意;
C. 白磷和红磷均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不符合题意;
D. 和 的质子数不同,是不同的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6.【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H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有一层电子,A不符合题意;
B. 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有三层电子,B不符合题意;
C. 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有三层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C符合题意;
D. S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有三层电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元素的电子层数即是其周期数,其中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与其周期数相等。
7.【答案】D
【知识点】离子键的形成
【解析】【解答】A.CO2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B.CH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C.H2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D.Na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离子键指的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具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8.【答案】C
【知识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解析】【解答】A. CO2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 NH3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B不符合题意;
C. O2是单质,分子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符合题意;
D. Na2O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O与O之间存在非极性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共价键指的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包括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其中极性共价键是不同的原子之间形成的,而非极性共价键指的是相同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9.【答案】A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 H2→H+H是断键过程,需要吸收能量,A符合题意;
B. Na+Cl→NaCl是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B不符合题意;
C. CaO+H2O=Ca(OH)2属于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Cl+Cl→Cl2是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热量,新键的生成需要放出热量。
10.【答案】D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再充电,A不符合题意;
B.充电电池在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不符合题意;
C.充电电池也不能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C不符合题意;
D.氢氧燃料电池的生成物是水,是一种环境友好电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尽管充电电池可以重复充电、放电进行使用,但是这个次数也是有限的,并不能无限地使用下去。
1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通过升温、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均可增大反应速率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压强。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浓度等。
12.【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的最高价分别为+1、+2、+3、+6,所以选A;
B、元素的最高价为+4、+5,氧元素和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不选B;
C、氟没有正化合价,其余卤素的最高价都为+7,不选C;
D、元素的最高价都为+1,不选D。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可以推出其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有的元素只有正价,有的元素只有负价,有的元素既有正价也有负价。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放热和吸热,A不符合题意;
B.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等)也能发生,例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不一定都要放出能量,也可能是吸热反应,C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反应能量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化学反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所以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总和的比较,而与条件无关;
C.化学反应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总和的比较。
14.【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 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是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而在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1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解答】根据速率公式可得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速率公式进行计算。
16.【答案】C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锌为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铜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
C.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是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17.【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可能为第ⅡA族元素或He或副族元素,He为稀有气体元素,而第ⅡA族元素或副族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故选D.
【分析】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可能为第ⅡA族元素或He或副族元素,以此来解答.
18.【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析】【解答】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第Ⅶ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最低价是-1价,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根据非金属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
19.【答案】B
【知识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A. 氯化氢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 ,A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 ,B符合题意;
C. 氮气的电子式为 ,C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镁中含有离子键,电子式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氯化氢分子是氢原子和氯原子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成键;
B.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每个氧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
C.氮气中的每个氮原子与另一个氮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但是不能省略每个原子中的原来的两个电子;
D.在氯化镁中,氯离子的电子不能省略,应该用小黑点会小叉号表示出来。
2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速率越快,可利用B物质进行转换:A. ,
B. ,
C. ,
D. ,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侦(减少值或增加值)来表示,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都有关,如果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也与溶剂的性质和用量有关。其中压力关系较小(气体反应除外),催化剂影响较大。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反敁速率以达到某些目的。
2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在t1时刻,v(正)>v(逆),反应正向进行,不符合题意;
B.t2时刻, v(正)=v(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
C.t2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产生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不符合题意;
D.t3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反应仍然在进行,只是任何物质的浓度都保持不变,不是反应停止,符合题意。
【分析】在反应刚开始时,只有正反应的反应物,因此正反应的速率大于逆反应的速率,且正反应的速率是不断减小的,逆反应的速率是逐渐增大的,直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后,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2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不符合题意;
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都大于0,是动态平衡,不符合题意;
C.只要反应发生,CO和H2就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甲醇,不符合题意;
D.反应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意味着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23.【答案】C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烧杯中溶液均为稀硫酸)是原电池。则
A、电极均是铜,不能形成原电池,A不符合题意;
B、电极均是铁,不能形成原电池,B不符合题意;
C、金属性铁强于铜,与稀硫酸一起构成原电池,其中铁是负极,铜是正极,C符合题意;
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包括: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电解质存在;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24.【答案】(1)铝
(2)Na
(3)三;IVA
(4)H2S
(5)NaOH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可知分别是H、C、N、O、Na、Al、S、Cl。则(1)⑥元素的名称为铝。
(2)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在以上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3)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是S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IVA族。
(4)硫元素的最低价是-2价,则其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S。
(5)钠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NaOH。
【分析】(1)铝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
(2)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就越大;同一周期的元素,由左至右原子的半径是逐渐减小的;
(3)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排名是:氧、硅、铝、铁、钙......
(4)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可以结合两个氢原子,形成稳定的氢化物;
(5)钠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为强碱,具有腐蚀性。
25.【答案】Na;C;N;Cl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则X、Y、Z、W分别位于第ⅠA族、ⅣA族、ⅤA族、ⅦA族;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由于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说明Y、Z含有两个电子层,则Y为C元素、Z为N元素;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则W为Cl元素、X为Na元素。
【分析】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是逐渐增多的,因此它们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也是逐渐增大的,通常等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
26.【答案】(1)分液漏斗;a
(2)圆底烧瓶;d
(3)CO2;H2SO4;H2CO3;S;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硫的最高价含氧酸是硫酸,则应盛放稀硫酸,
故答案为:a。(2)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圆底烧瓶;由于硫酸钙微溶,所以应盛放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3)仪器C中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如果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B中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即可说明硫酸比碳酸酸性强,非金属性S比C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分析】(1)分液漏斗在实验中中可以低价反应物从而起到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
(2)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中装的是固体,即碳酸钠;
(3)二氧化碳可以澄清的石灰水即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少量的碳酸钙沉淀,从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可知,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27.【答案】(1)C;B;
(2)C;D;B;A
(3)B;可回收物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1)①氧化钙虽然能和盐酸反应,但是氧化钙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对人体副作用很大,因此不宜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药物,
故答案为:C。②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不宜用作治疗胃溃疡患者胃酸过多,应该用氢氧化铝,
故答案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2)富含维生素C的是苹果汁;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葡萄糖;食醋中含有醋酸,即可作为调味剂,又可预防感冒;食用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受损的是氯化钠。(3)①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都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答案为B;②矿泉水瓶的主要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食品用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
【分析】(1)治疗胃酸过多应选择可以中和盐酸的物质,但是还要考虑对人体是否存在较大的副作用;
(2)不同的食物中蕴含着我们人体所需要的不同的营养物质,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3)工厂废水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矿泉水瓶属于塑料材质,难降解,是可回收垃圾。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文)
一、单选题
1.(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元素中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
A.H B.O C.S D.K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H是第一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A不符合题意;
B. O是第二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B不符合题意;
C. S是第三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C不符合题意;
D. K是第四周期元素,属于长周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短周期元素指的是前三个周期的元素。
2.(2018高二下·汕头期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
A.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A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
【解析】【解答】天然气燃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2、H2O,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因此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故答案为:A。
【分析】天然气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3.(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第Ⅰ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
A.原子半径 B.电子层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第Ⅰ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其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故答案为:D。
【分析】位于同主族的元素之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得失电子的能力差不多。
4.(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在考古中常通过测定14C来鉴定文物年代,下列关于14C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7 B.中子数为8
C.核外电子数为7 D.原子序数为14
【答案】B
【知识点】元素、核素
【解析】【解答】A. 14C的质子数为6,A不符合题意;
B. 14C的中子数为14-6=8,B符合题意;
C.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6,C不符合题意;
D. 原子序数=质子数=6,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子的元素序号等于其质子数,也等于其核电荷数,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等于质量数。
5.(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同组微粒间互称同位素的一组是(  )
A. 和 B.H2O和D2O
C.白磷和红磷 D. 和
【答案】A
【知识点】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和 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A符合题意;
B. H2O和D2O均表示水分子,B不符合题意;
C. 白磷和红磷均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不符合题意;
D. 和 的质子数不同,是不同的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6.(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的有(  )
A.He B.Na C.Al D.Si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H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有一层电子,A不符合题意;
B. 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有三层电子,B不符合题意;
C. 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有三层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C符合题意;
D. S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4,有三层电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元素的电子层数即是其周期数,其中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与其周期数相等。
7.(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的是(  )
A.CO2 B.CH4 C.H2O D.NaCl
【答案】D
【知识点】离子键的形成
【解析】【解答】A.CO2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B.CH4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C.H2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D.Na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离子键指的是阴阳离子之间通过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具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8.(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分子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CO2 B.NH3 C.O2 D.Na2O2
【答案】C
【知识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解析】【解答】A. CO2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 NH3分子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B不符合题意;
C. O2是单质,分子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符合题意;
D. Na2O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O与O之间存在非极性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共价键指的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包括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其中极性共价键是不同的原子之间形成的,而非极性共价键指的是相同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9.(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H2→H + H B.Na + Cl→NaCl
C.CaO+H2O=Ca(OH)2 D.Cl + Cl→Cl2
【答案】A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 H2→H+H是断键过程,需要吸收能量,A符合题意;
B. Na+Cl→NaCl是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B不符合题意;
C. CaO+H2O=Ca(OH)2属于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Cl+Cl→Cl2是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热量,新键的生成需要放出热量。
10.(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关于化学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干电池放电之后还能再充电
B.充电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环境友好电池
【答案】D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再充电,A不符合题意;
B.充电电池在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不符合题意;
C.充电电池也不能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C不符合题意;
D.氢氧燃料电池的生成物是水,是一种环境友好电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尽管充电电池可以重复充电、放电进行使用,但是这个次数也是有限的,并不能无限地使用下去。
11.(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实验室用锌粒与2mol/L硫酸溶液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用锌粉代替锌粒
B.改用3mol/L硫酸溶液
C.改用热的2mol/L硫酸溶液
D.向该硫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通过升温、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均可增大反应速率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压强。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浓度等。
12.(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Na,Mg,Al,S B.C,N,O,F
C.F,Cl,Br,I D.Li,Na,K,Rb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的最高价分别为+1、+2、+3、+6,所以选A;
B、元素的最高价为+4、+5,氧元素和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不选B;
C、氟没有正化合价,其余卤素的最高价都为+7,不选C;
D、元素的最高价都为+1,不选D。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可以推出其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有的元素只有正价,有的元素只有负价,有的元素既有正价也有负价。
13.(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等)也能发生
C.化学反应都要放出能量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放热和吸热,A不符合题意;
B.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等)也能发生,例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不一定都要放出能量,也可能是吸热反应,C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反应能量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化学反应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所以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总和的比较,而与条件无关;
C.化学反应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总和的比较。
14.(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电解水 B.碳酸钙的分解
C.铝与盐酸反应 D.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
【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 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是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而在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15.(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某温度下,化学反应 A = B + C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5s内从2.0 mol L-1减少到1.0 mol L-1。在这段时间内,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4 mol L-1 B.0.2 mol L-1
C.0.4 mol L-1 s-1 D.0.2 mol L-1 s-1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解答】根据速率公式可得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速率公式进行计算。
16.(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关于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锌为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答案】C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锌为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 铜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
C.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是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17.(2016高一下·安阳期中)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关于该元素的推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是金属元素 B.是IIA族元素
C.是稀有气体元素 D.无法确定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可能为第ⅡA族元素或He或副族元素,He为稀有气体元素,而第ⅡA族元素或副族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故选D.
【分析】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可能为第ⅡA族元素或He或副族元素,以此来解答.
18.(2018高二下·汕头期中)对于VIIA族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形成-l价离子
B.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析】【解答】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第Ⅶ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最低价是-1价,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根据非金属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
19.(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氢H+[Cl]-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氯化镁[Cl]-Mg2+[Cl]-
【答案】B
【知识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A. 氯化氢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 ,A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 ,B符合题意;
C. 氮气的电子式为 ,C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镁中含有离子键,电子式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氯化氢分子是氢原子和氯原子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成键;
B.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每个氧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
C.氮气中的每个氮原子与另一个氮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但是不能省略每个原子中的原来的两个电子;
D.在氯化镁中,氯离子的电子不能省略,应该用小黑点会小叉号表示出来。
20.(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在2A+B 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 = 0.5mol·L-1·S-1
B.υ(B) =" 0.3" mol·L-1·S-1
C.υ(C) = 0.8mol·L-1·S-1
D.υ(D)=" 1" mol·L-1·S-1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速率越快,可利用B物质进行转换:A. ,
B. ,
C. ,
D. ,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侦(减少值或增加值)来表示,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都有关,如果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也与溶剂的性质和用量有关。其中压力关系较小(气体反应除外),催化剂影响较大。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反敁速率以达到某些目的。
21.(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t1时刻,v(正)>v(逆) B.t2时刻,v(正)=v(逆)
C.t2时刻,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t3时刻,反应停止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在t1时刻,v(正)>v(逆),反应正向进行,不符合题意;
B.t2时刻, v(正)=v(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
C.t2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产生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不符合题意;
D.t3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反应仍然在进行,只是任何物质的浓度都保持不变,不是反应停止,符合题意。
【分析】在反应刚开始时,只有正反应的反应物,因此正反应的速率大于逆反应的速率,且正反应的速率是不断减小的,逆反应的速率是逐渐增大的,直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后,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22.(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醇:2CO(g)+4H2(g) CH3CH2OH(g)+H2O(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
A.CO全部转化为乙醇
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
C.CO和H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乙醇
D.反应体系中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不符合题意;
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都大于0,是动态平衡,不符合题意;
C.只要反应发生,CO和H2就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甲醇,不符合题意;
D.反应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意味着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23.(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烧杯中溶液均为稀硫酸)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烧杯中溶液均为稀硫酸)是原电池。则
A、电极均是铜,不能形成原电池,A不符合题意;
B、电极均是铁,不能形成原电池,B不符合题意;
C、金属性铁强于铜,与稀硫酸一起构成原电池,其中铁是负极,铜是正极,C符合题意;
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包括: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电解质存在;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二、填空题
24.(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⑥元素的名称:   。
(2)在以上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3)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第   族。
(4)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   。
(5)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   。
【答案】(1)铝
(2)Na
(3)三;IVA
(4)H2S
(5)NaOH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可知分别是H、C、N、O、Na、Al、S、Cl。则(1)⑥元素的名称为铝。
(2)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在以上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3)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是S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IVA族。
(4)硫元素的最低价是-2价,则其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S。
(5)钠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NaOH。
【分析】(1)铝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
(2)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就越大;同一周期的元素,由左至右原子的半径是逐渐减小的;
(3)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排名是:氧、硅、铝、铁、钙......
(4)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可以结合两个氢原子,形成稳定的氢化物;
(5)钠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为强碱,具有腐蚀性。
25.(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已知Y与Z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2,W,X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8。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    Y    Z    W   。
【答案】Na;C;N;Cl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则X、Y、Z、W分别位于第ⅠA族、ⅣA族、ⅤA族、ⅦA族;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由于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说明Y、Z含有两个电子层,则Y为C元素、Z为N元素;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则W为Cl元素、X为Na元素。
【分析】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是逐渐增多的,因此它们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也是逐渐增大的,通常等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
三、实验题
26.(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小明同学想通过比较两种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S与C的非金属性的强弱,他查阅了资料:可以利用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来判断酸性强弱。于是小明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   。
a.稀硫酸 b.亚硫酸 c.氢硫酸 d.盐酸
(2)仪器B的名称是   ,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   。
a.碳酸钙 b.硫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钠
(3)仪器C中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如果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B中发生反应生成了   ,即可说明   比   酸性强,非金属性   比   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分液漏斗;a
(2)圆底烧瓶;d
(3)CO2;H2SO4;H2CO3;S;C;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硫的最高价含氧酸是硫酸,则应盛放稀硫酸,
故答案为:a。(2)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圆底烧瓶;由于硫酸钙微溶,所以应盛放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3)仪器C中盛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如果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B中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即可说明硫酸比碳酸酸性强,非金属性S比C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分析】(1)分液漏斗在实验中中可以低价反应物从而起到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
(2)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中装的是固体,即碳酸钠;
(3)二氧化碳可以澄清的石灰水即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少量的碳酸钙沉淀,从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可知,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四、综合题
27.(2018高一下·南宁期末)
(1)人的纯净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的液体,pH在0.9~1.5之间,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其中的H+浓度比血液高几百万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胃液酸度增高就患胃酸过多症,下列物质不宜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药物的主要成分的是(   )
A.小苏打粉 B.氢氧化铝粉
C.氧化钙粉 D.纯碳酸钙粉
②胃溃疡患者胃酸过多可考虑选用①中的    。(填字母编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现有下列四种物质:A.食盐 B.食醋 C.苹果汁 D.葡萄糖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富含维生素C的是   ;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   ;即可作为调味剂,又可预防感冒的是   ;食用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受损的   。
(3)保护环境、呵护地球已成为为类共同的呼声。
①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下列做法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填字母编号);
A.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B.任意排放化工厂废水 C.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②矿泉水瓶不能随意丢弃。根据垃圾分类方法,矿泉水瓶属于   (填“可回收物”或“可堆肥垃圾”);
【答案】(1)C;B;
(2)C;D;B;A
(3)B;可回收物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1)①氧化钙虽然能和盐酸反应,但是氧化钙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对人体副作用很大,因此不宜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药物,
故答案为:C。②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不宜用作治疗胃溃疡患者胃酸过多,应该用氢氧化铝,
故答案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2)富含维生素C的是苹果汁;可直接进入血液补充能量的是葡萄糖;食醋中含有醋酸,即可作为调味剂,又可预防感冒;食用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受损的是氯化钠。(3)①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都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答案为B;②矿泉水瓶的主要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食品用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
【分析】(1)治疗胃酸过多应选择可以中和盐酸的物质,但是还要考虑对人体是否存在较大的副作用;
(2)不同的食物中蕴含着我们人体所需要的不同的营养物质,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3)工厂废水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矿泉水瓶属于塑料材质,难降解,是可回收垃圾。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福建省三明市名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暑假考试(开学考)化学试卷(答案)

下一篇: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17-2018高考化学3月模拟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