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一)(原卷板+答案版)


期中达标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某人和冰墩墩的合影,请估测此冰墩墩的高度约为( C)
A.80 cm B.120 cm C.170 cm D.288 cm
2.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D)
A B C D
3.如图所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平稳飞过,
则(C)
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C)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5.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只有设置者才能用自己的声音打开设备,这种科技的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B)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
6.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A)
      
A.该吉他弦第一次振动得比第二次慢
B.该吉他弦两次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该吉他弦每秒振动次数第一次比第二次多
D.该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大
7.校运会百米赛跑中,小明从起点出发,他在前50 m的平均速度是8.5 m/s,后50 m最快跑到了9 m/s,从起点到终点历时12.5 s,之后又跑了10 m才减速停下来,则小明在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A.8 m/s   B.8.5 m/s   C.8.75 m/s   D.8.8 m/s
8.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碘的熔点是113.7 ℃、沸点是184.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
C.甲、乙方案都好
D.两种方案均不好
9.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C)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10.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A    B    C    D
二、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2 分,共 4 分)
11.在如图中作出速度v=15 m/s的匀速直线运动s t图像;
   答案图
12.在图中补充出测量某圆形管道直径的装置图。
  答案图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2分)
13.2021年7月1日的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71架直升机组成“100”字样飞跃天安门上空,如图所示。若以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14.2021年10月16日,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会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和升华而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15下面四幅图片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图:
甲  乙  丙  丁
(1)如图甲所示,当瓶中空气不断被抽出时,可听到振铃声减小,由此推理可知:声音传播需要介质(2分)。
(2)如图乙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大。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振幅。
(3)如图丙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音调与声音频率的关系。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
16.图甲是阿杰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4℃。
(2)安装实验器材时,阿杰应按照 从下到上(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3)阿杰同学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试管内的水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无法持续吸热(2分)。
(5)当加热至14分钟时,阿杰观察到烧杯中的气泡大小变化如图丁A(选填“A”或“B”)所示。同时在杯口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小题7分,第18小题9分,共16分)
17.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前方峭壁547.5 m处鸣笛,经过3 s司机听到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声音在3 s内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解:(1)声音在3 s内传播的距离:
s1=v声t=340 m/s×3 s=1 020 m
(2)根据题意s1+s2=2s
则火车行驶的路程:s2=2s-s1=2×547.5 m-1 020 m=75 m
火车的速度:v火===25 m/s
18.如表是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列车准点运行时,求: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淮北 —— 09:18 ——
02 宿州 10:08 10:11 3分钟
03 固镇 10:38 11:14 36分钟
04 蚌埠 11:48 11:58 10分钟
05 水家湖 13:08 13:11 3分钟
06 合肥 14:10 14:30 20分钟
07 舒城 15:14 15:17 3分钟
08 庐江 15:30 15:33 3分钟
(1)列车从固镇站到达舒城站所用的时间;
(2)已知固镇站到舒城站的路程约为600 km,该车在此行程的平均速度;
(3)如果该列车以此速度走完舒城站与庐江站,则舒城站到庐江站的距离。
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固镇站到达舒城站所用的时间:
t=15:14-11:14=4 h
(2)固镇站到舒城站的路程s=600 km,
该车从固镇站到达舒城站的平均速度:
v===150 km/h
(3)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舒城站到庐江站的时间:
t′=15:30-15:17=13 min= h
由v=可知,舒城站到庐江站的距离:
s′=vt′=150 km/h× h=32.5 km
五、综合能力题(每空 1 分,共 8 分)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假如某一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 kHz~40 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下列动物中能发出与声呐相同的波的是C。
A.大象   B.狗   C.蝙蝠   D.猫
(3)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原因是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4)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5kHz到20kHz。
(5)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7.5k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收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8.7km。
(6)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 s、0.16 s、0.30 s、0.14 s、0.30 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B。
A B C D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期中达标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某人和冰墩墩的合影,请估测此冰墩墩的高度约为( C)
A.80 cm B.120 cm C.170 cm D.288 cm
2.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平稳飞过,
则( )
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5.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只有设置者才能用自己的声音打开设备,这种科技的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
6.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 )
      
A.该吉他弦第一次振动得比第二次慢
B.该吉他弦两次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该吉他弦每秒振动次数第一次比第二次多
D.该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大
7.校运会百米赛跑中,小明从起点出发,他在前50 m的平均速度是8.5 m/s,后50 m最快跑到了9 m/s,从起点到终点历时12.5 s,之后又跑了10 m才减速停下来,则小明在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8 m/s   B.8.5 m/s   C.8.75 m/s   D.8.8 m/s
8.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碘的熔点是113.7 ℃、沸点是184.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
C.甲、乙方案都好
D.两种方案均不好
9.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10.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2 分,共 4 分)
11.在如图中作出速度v=15 m/s的匀速直线运动s t图像;
   
12.在图中补充出测量某圆形管道直径的装置图。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2分)
13.2021年7月1日的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71架直升机组成“100”字样飞跃天安门上空,如图所示。若以天安门城楼为参照物,战机是 的;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是 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 的。
14.2021年10月16日,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会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分解、 、 (填物态变化名称)和升华而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15下面四幅图片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图:
甲  乙  丙  丁
(1)如图甲所示,当瓶中空气不断被抽出时,可听到振铃声 ,由此推理可知: (2分)。
(2)如图乙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 。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 。
(3)如图丙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用的力一样大),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
16.图甲是阿杰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安装实验器材时,阿杰应按照 (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3)阿杰同学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2分)。
(5)当加热至14分钟时,阿杰观察到烧杯中的气泡大小变化如图丁 (选填“A”或“B”)所示。同时在杯口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小题7分,第18小题9分,共16分)
17.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前方峭壁547.5 m处鸣笛,经过3 s司机听到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声音在3 s内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火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18.如表是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列车准点运行时,求: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淮北 —— 09:18 ——
02 宿州 10:08 10:11 3分钟
03 固镇 10:38 11:14 36分钟
04 蚌埠 11:48 11:58 10分钟
05 水家湖 13:08 13:11 3分钟
06 合肥 14:10 14:30 20分钟
07 舒城 15:14 15:17 3分钟
08 庐江 15:30 15:33 3分钟
(1)列车从固镇站到达舒城站所用的时间;
(2)已知固镇站到舒城站的路程约为600 km,该车在此行程的平均速度;
(3)如果该列车以此速度走完舒城站与庐江站,则舒城站到庐江站的距离。
五、综合能力题(每空 1 分,共 8 分)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假如某一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 kHz~40 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
(2)下列动物中能发出与声呐相同的波的是 。
A.大象   B.狗   C.蝙蝠   D.猫
(3)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原因是 。
(4)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5)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k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收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 km。
(6)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 s、0.16 s、0.30 s、0.14 s、0.30 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 。
A B C D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下一篇: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