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无机物的推断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无机物的推断
一、选择题
1.钼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广泛应用于颜料和化工等领域。工业上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含少量的)制备钼酸钠晶体()的简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浸取液溶质主要为和。
A.焙烧时发生反应
B.气体X为,废渣的主要成分为
C.从滤液中获得的操作为蒸发结晶
D.利用纯碱吸收,可获得副产品亚硫酸钠
2.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这些元素形成的常见二元化合物或单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其中只有乙为单质。丁是淡黄色固体。焰色反应呈黄色,已为红棕色气体,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W>Y>Z>X
B.丁中阴阳离子于个数比为1∶1
C.X、Y、Z三种元素可组成离子化合物
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T>Z
3.将某Na2CO3固体样品21.6g放入足量水中,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继续加CaCl2溶液至过量,得到20g沉淀。已知样品中杂质为KNO3、K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
A.肯定有K2CO3,可能有KNO3
B.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C.肯定有KNO3,可能有K2CO3
D.肯定没有K2CO3和Ba(NO3)2
4.有一包固体粉末,由NaOH、Na2SO3、MgCl2、CaCO3、Ba( NO3)2、FeSO4中的几种组成,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样品加入水中,得到白色不溶物a和无色溶液
②向①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体,仍存在不溶物
该固体粉末一定含有的是
A.CaCO3、Ba( NO3)2 B.CaCO3、Na2SO3
C.Na2SO3、Ba( NO3)2 D.CaCO3、Na2SO3、Ba( NO3)2
5.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中以废铜屑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步骤可选用水浴加热
B.“酸浸”产生的气体可用NaOH溶液吸收
C.“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D.可用盐酸和溶液检验“滤液”中是否有
6.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选项 X Y Z
A Na NaOH NaHCO3
B Cu CuSO4 Cu(OH)2
C C CO CO2
D Si SiO2 H2SiO3
A.A B.B C.C D.D
7.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的5倍,其水溶液在较高温度与光照下会生成与。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实验室制备的反应为。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 B.浓HCl(aq)
C.HClO(aq) D.NaClO(aq)
8.实验室以工业废渣(主要含CaSO4 2H2O,还含少量SiO2)为原料制取轻质CaCO3和(NH4)2SO4晶体,其实验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浸取效率,浸取时需在高温下进行
B.浸取时,需向(NH4)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浓氨水,抑制水解
C.滤渣经洗涤和干燥后得纯净的轻质CaCO3
D.对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纯净的(NH4)2SO4晶体
9.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含有少量NiS、CuS、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K4[Fe(CN)6] 3H2O,工艺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焙烧”时氧化产物有Fe2O3和SO2
B.“调pH”分离Fe3+与Cu2+、Ni2+是利用了它们氢氧化物Ksp的不同
C.“溶液Ⅰ”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OH-+6HCN+Fe2+=[Fe(CN)6]4-+6H2O
D.“一系列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
10.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与W同主族,X和Z的质子数之和为Y和W的质子数之和的一半。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其中含甲3%的溶液是医院常用的一种消毒剂,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部分反应条件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与铝粉混合可能发生铝热反应
B.由Y与Z元素形成的某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C.沸点:丁>丙,是因为丁分子间存在氢键
D.丙与N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1.由含硒废料(主要含S、Se、、CuO、ZnO、等)在实验室中制取硒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离”时得到含硫煤油的方法是分液
B.“酸溶”操作的目的是除去废料中的金属氧化物
C.“浸取”后的分离操作所用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D.“酸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2.金属铬常用于提升特种合金的性能。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含有少量Al2O3)为原料制备金属铬的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需持续吹入空气作氧化剂 B.②中需加入过量稀硫酸
C.③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D.溶液A为橙色
13.溶液(X)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NH4+、Na+、Ba2+、I-、SO32-、SO42-。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取X进行实验:
①向X中加入少量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未显蓝色;
②另取100 mL X加入过量氯水,再滴加足量BaCl2(aq),得到沉淀6.99 g;
③将②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在滤液中加足量NaOH(aq)加热,生成0.01 mol气体。
根据上述实验,原溶液中(  )
A.一定存在Na+、NH4+ B.一定存在NH4+、SO32-
C.一定不含Ba2+、I- D.可能存在Na +、SO42-
14.氧化锆是一种高级耐火材料,氧化钇主要用作制造微波用磁性材料。一种利用玻璃窑炉替换下的锆废砖(主要成分ZrO2、Y2O3、CaO等)提纯氧化锆和氧化钇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化”是锆废砖粉和硫酸在硫酸铵催化作用下进行的焙烧反应,硫酸适宜用盐酸代替
B.“中和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r4+ +4OH- =Zr(OH)4 ↓
C.实验室模拟“焙烧”时使用的硅酸盐仪器只有烧杯和酒精灯
D.滤液2可以处理后返回“酸化”使用,实现循环
二、非选择题
15. (1)Ⅰ.化合物Ⅹ由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加热X,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Y,Y为纯净物;取 ,用含 的盐酸完全溶解得溶液A,将溶液A分成 和 两等份,完成如下实验(白色沉淀C可溶于 溶液):
请回答:
组成X的四种元素是N、H和   (填元素符号),X的化学式是   。
(2)溶液B通入过量 得到白色沉淀C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写出一个化合反应(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要求同时满足:
①其中一种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必须是X中除N、H外的两种元素;
②反应原理与“ ”相同。
(4)Ⅱ.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实验,如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锥形瓶内有白雾,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请回答:
将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可产生 气体的原因是   。
(5)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
16.以焙烧黄铁矿(杂质为石英等)产生的红渣为原料制备铵铁蓝颜料。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红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滤渣①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黄铁矿研细的目的是   。
(3)还原工序中,不生成S单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工序①的名称为   ,所得母液循环使用。
(5)沉铁工序产生的白色沉淀中的化合价为   ,氧化工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6)若用还原工序得到的滤液制备和,所加试剂为   和   (填化学式,不引入杂质)。
17.磷精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其中代表稀土元素。从磷精矿分离稀土元素的工业流程如下.
(1)属于IIIB族,其中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酸浸”过程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补充完整   。
(3)“萃取”的目的是富集,但其余元素也会按一定比例进入萃取剂中。
①通过制得有机磷萃取剂,其中代表烃基,对产率的影响如下表。
产率/ 82 62 20
由表可知,随着碳原子数增加,烃基   (填“推电子”或“吸电子”)能力增强,键更难断裂,产率降低。
(4)“萃取”过程使用的萃取剂的结构如图;与配位的能力:1号O原子   2号O原子(填“”“”或“”)。
(5)“反萃取”的目的是分离和元素.向“萃取液”中通入,、、的沉淀率随变化如图.
①试剂X为   (填“”或“”),应调节为   。
②通入得到沉淀的过程为:
i.
ii.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③若萃取剂改用三丁基氧化膦会导致“反萃取”产率降低,其原因为   。
(6)若略去“净化”过程,则制得的草酸稀土会混有   杂质(填化学式)。
(7)在整个工艺中,可从副产物中提取   (填名称),用于生产氮肥。
18.化合物X由4种元素组成。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
(1)组成X的元素有   ,X的化学式为   。
(2)溶液C中溶质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根据C→D→E的现象,给出相应微粒与阳离子结合由弱到强的排序   。
(3)X与足量Na反应生成固体F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设计实验确定溶液G中阴离子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分析:A.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分析;
B.依据流程图,利用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判断;
C.从溶液中结晶出固体的上般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D.依据 分析。
解析:A.焙烧时,被氧化成,反应的方程式为:,A不符合题意;
B.向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浸取,得到和和气体,再加入,得到而除去Pb元素,B不符合题意;
C.为含有水分子的结晶水合物,所以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产品,不能直接蒸发结晶,C符合题意;
D.因为 ,可以发生反应: ,所以利用纯碱吸收,可获得副产品亚硫酸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C
分析:丁为淡黄色固体,己为红棕色气体,则丁为Na2O2、己为NO2;只有乙为单质,则乙为O2,丙为NO,甲为NH3。综上,X、Y、Z、W分别为H、N、O、Na。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A.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N3->O2->Na+>H+,故A项不符合题意;
B.丁为Na2O2,是由钠离子和O2-构成的,所以丁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B不符合题意;
C.X、Y、Z三种元素可组成硝酸铵,为离子化合物,故C符合题意;
D.N的非金属性比O弱,所以水的热稳定性大于氨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B
分析:取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则不可能含有硝酸钡,因为碳酸钡不溶于水,再加入氯化钙能产生20g沉淀,该沉淀为碳酸钙,假设21.6g全部为Na2CO3,则生成沉淀为20.38g>20g,则杂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应小于Na2CO3中碳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
解析:A.KNO3、K2CO3至少含有一种,但不是一定含有K2CO3,A不符合题意;
B.肯定没有硝酸钡,可能含有硝酸钾,B符合题意;
C.KNO3不是一定存在,C不符合题意;
D.K2CO3不是一定不存在,硝酸钡一定不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C
分析:①将样品加入水中,得到白色不溶物a和无色溶液,白色沉淀可能为Mg(OH)2、CaCO3、BaSO3其中之一或者几种,溶液呈无色,则一定不含FeSO4;向①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体,仍存在不溶物,BaSO3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为BaSO4同时产生NO气体,且BaSO3还能与HCl反应放出气体SO2,故原固体中一定含有Ba(NO3)2和Na2SO3。
解析:根据题干实验信息可知,有一包固体粉末,由NaOH、Na2SO3、MgCl2、CaCO3、Ba( NO3)2、FeSO4中的几种组成,①将样品加入水中,得到白色不溶物a和无色溶液,说明无FeSO4,白色沉淀可能是Mg(OH)2、CaCO3、BaSO3等其中之一或者几种,②向①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体,仍存在不溶物, BaSO3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为BaSO4同时产生NO气体,且BaSO3还能与HCl反应放出气体SO2,故原固体中一定含有Ba(NO3)2和Na2SO3,可能含有NaOH、MgCl2、CaCO3等,一定不含FeSO4,
故答案为:C。
5.答案:B
分析:A.依据流程中操作的温度判断;
B.NO与NaOH溶液不反应;
C.依据流程图,利用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判断;
D.检验先加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盐酸的现象判断。
解析:A.加热的温度为70oC,可选用水浴加热,A不符合题意;
B.酸浸产生的气体为NO,与NaOH溶液不反应,不能用NaOH 溶液吸收,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等,C不符合题意;
D.的检验是先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往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完全溶解,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C
分析: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之间的转换
解析:A、Na和H2O反应可以生成NaOH,NaOH和过量的CO2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不能转化为Na,A不符合题意;
B、Cu和浓H2SO4反应生成CuSO4,CuSO4和NaOH反应生成Cu(OH)2,Cu(OH)2不能转化为Cu,B不符合题意;
C、C和O2反应生成CO,CO再和O2反应生成CO2,CO2和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C符合题意;
D、Si和O2反应生成SiO2,SiO2不能转化为H2SiO3(需要先用NaOH溶解SiO2,再向所得溶液加入酸),H2SiO3也不能转化为Si,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B
分析:A.氯气具有氧化性
B.利用二氧化锰的氧化性与浓盐酸反应得到氯气
C.次氯酸见光分解得到的是氧气和氯化氢
解析: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无论氯气是否过量,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MnCl2和氯气,故B符合题意;
C.HClO光照条件下生成HCl和氧气,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中方程式信息可知,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大于二氧化氯,因此SO2不能将NaClO氧化成ClO2,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8.答案:B
分析:A.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
B.依据水解反应原理;
C.SiO2不溶于水;
D.加入的除杂试剂是过量的。
解析:A.为提高浸取效率,浸取时可适当加热,但不能在高温下进行,否则会造成(NH4)2CO3大量分解,A不符合题意;
B.(NH4)2CO3为弱酸弱碱盐,会发生双水解反应,浸取时,向(NH4)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浓氨水,可抑制 水解,从而增大溶液中 浓度,有利于提高CaSO4的转化率,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滤渣经洗涤和干燥后,所得沉淀中含有CaCO3、SiO2等,C不符合题意;
D.浸取时,加入的(NH4)2CO3是过量的,对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的(NH4)2SO4晶体中可能混有(NH4)2CO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C
分析:A.根据根据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FeS2 判断焙烧的产物;
B.氢氧化物越难溶,Ksp越小,调节pH越先沉淀;
C.微溶物,作为反应物并且是澄清溶液时才可以拆;
D.加入KCl, K4[Fe(CN)6] 3H2O 的溶解度小,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产物。
解析:A.由工艺流程图可知,黄铁矿焙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4FeS2(s)+11O2(g) 2Fe2O3(s)+4SO2(g),“焙烧”时氧化产物有Fe2O3和SO2,故A不符合题意。
B.Fe(OH)3的Ksp远小于 (OH)2、 (OH)2的Ksp,所以当pH达到一定值时Fe3+产生沉淀,而Cu2+、Ni2+不沉淀,从而将其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写离子方程式时石灰乳不能拆开,故C符合题意。
D.由工艺流程图可知,由溶液得到晶体的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C。
10.答案:D
分析:甲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其中含甲3%的溶液是医院常用的一种消毒剂,可推测甲是H2O2,丁是H2O,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可推测其是SO2,根据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则可推测M是氧气,丙是H2S,则乙是硫化物。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故X、Y、Z、W四种元素中,由于X的原子序数最小,则X是H元素,Y与W同主族,则Y是氧元素,W是S元素,X和Z的质子数之和为Y和W的质子数之和的一半,则Z是Na元素,则乙是Na2S,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A.经分析甲是H2O2,能使H2O2分解的催化剂种类很多,MnO2就是其中之一,MnO2在一定条件下与铝粉混合就能发生铝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经分析Y是O元素,Z是Na,Y与Z元素形成的某常见化合物是Na2O, 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故B不符合题意;
C.经分析丁是H2O,丙是H2S,沸点:H2O>H2S,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故C不符合题意;
D.经分析丙H2S, N是SO2,H2S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 SO2=3S↓+2H2O,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H2S是还原剂,SO2是氧化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D。
11.答案:A
分析:A.过滤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
B.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
C.过滤所用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D.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利用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分析。
解析:A.“分离”时得到含硫煤油为分离固液的操作,方法是过滤,A符合题意;
B.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酸溶”操作的目的是除去废料中的金属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浸取”后分离固液的操作为过滤,所用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C不符合题意;
D.“酸化”时转化为Se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B
分析:A、由图可知,铁与铬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且均升高,故需要氧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若过量稀硫酸,氢氧化铝溶解,不能分离,故B符合题意
C、③中是铝置换出了铬,铝热反应都是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解析:A. 在铬铁矿中Cr元素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变为Na2CrO4中的+6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①中需持续吹入空气作氧化剂,A不符合题意;
B.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可溶性Al2(SO4)3,因此②中加入的稀硫酸不能过量,B符合题意;
C. Cr2O3与Al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r和Al2O3,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也是单质与化合物,因此③中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Na2CrO4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 2CrO42-+2H+ Cr2O72-+H2O,反应产生Cr2O72-使溶液显橙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A
分析:由于实验①中加入的氯水少量,若含有I-,则氯水氧化I-生成的I2较少,使淀粉变蓝的现象不明显,所以①中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I-;根据实验②可知,得到的沉淀为BaSO4,且n(BaSO4)= =0.03mol,由于氯水能把SO32-氧化为SO42-,所以②可说明原溶液中至少含有SO32-或SO42-中的一种,由于Ba2+与SO32-或SO42-均不共存,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Ba2+;根据实验③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且n(NH4+)=0.01mol;根据溶液中正负电荷数相等,可推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
解析:A.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NH4+ ,A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可能存在SO32-,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Ba2+,可能含有I-,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 +,可能含有SO4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分析:
A.生成新的杂质;
B.弱碱不拆;
C.焙烧是加热固体,应使用坩埚;
D.利用流程图分析判断。
解析:锆废砖(主要成分ZrO2、Y2O3、CaO等)加入硫酸和硫酸铵,得到硫酸钙沉淀,调节溶液pH在4A.若硫酸用盐酸代替,则反应过程盐酸和硫酸铵生成氯化铵,受热分解,硫酸铵不能起催化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氨水为弱碱,不能写成氢氧根离子,B不符合题意;
C.焙烧是加热固体,应使用坩埚不是烧杯,C不符合题意;
D.滤液2为硫酸铵和氨水,酸化后可以返回“酸化”使用,循环利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1)Al、Cl;
(2)
(3) 或
(4)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且放热导致 挥发
(5) 气体会将 带出,与 作用生成
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加热X可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纯净物气体Y,故Y为NH3,由实验流程图中分析可知,结合B中通入过量的CO2产生能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C,故C为Al(OH)3,则D为Al2O3,E是AgCl,结合图中数据利用原子守恒,可以计算出各自元素的物质的量,求出X的化学式,再根据物质性质进行解答。
解析:Ⅰ.(1)由分析可知,Y为NH3,由实验流程图中分析可知,结合B中通入过量的CO2产生能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C,故C为Al(OH)3,则D为Al2O3,E是AgCl,利用原子守恒可知:A1溶液中含有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Al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A2溶液中含有的Cl-的物质的量为: ;
故一半溶液中含有的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故X中含有四种元素即N、H、Al、Cl,其个数比为: ,故X的化学式为:AlCl3NH3,故答案为:Al Cl AlCl3 NH3;(2)根据分析(1)可知,溶液B中通入过量的CO2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结合题给的两个条件,再分析化合物X(AlCl3NH3)是NH3和AlCl3通过配位键结合成的化合物,不难想到类似于NH3和H2O反应,故可以很快得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Cl3+Cl-= 或者AlCl3+NH3=AlCl3NH3,故答案为:AlCl3+Cl-= 或者AlCl3+NH3=AlCl3NH3;Ⅱ.(4)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稀释是个放热过程,而且HCl的挥发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得出用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制备HCl的原理是浓硫酸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且放热,使浓盐酸的挥发性增强,使HCl挥发出来,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浓盐酸中的水分且放热,使浓盐酸的挥发性增强,使HCl挥发出来;(5)浓硫酸虽然难挥发,但也会随HCl气流而带出少量的H2SO4分子,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答案为:HCl气体能够带出H2SO4分子,与Ba(NO3)2反应生成BaSO4沉淀。
16.答案:(1)Fe2O3;SiO2
(2)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黄铁矿的利用率
(3)7Fe2(SO4)3+FeS2+8H2O=15FeSO4+8H2SO4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2;;6Fe(NH4)2Fe(CN)6++6H+=6Fe(NH4)Fe(CN)6+3H2O+Cl-+
(6)H2O2;NH3·H2O
分析:(1)依据流程图,利用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判断;
(2)依据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
(3)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利用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书写;
(4)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一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利用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书写;
(6)依据离子沉淀的难易判断加入试剂的顺序。
解析:(1)由分析可知,红渣的主要成分为:Fe2O3,滤渣①的主要成分为:SiO2,故答案为:Fe2O3;SiO2;
(2)黄铁矿研细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黄铁矿的利用率,故答案为: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黄铁矿的利用率;
(3)由分析可知,还原工序中,不产生S单质沉淀,则硫元素被氧化为,反应原理为:14Fe3++FeS2+8H2O=15Fe2++2+16H+,故化学方程式为:7Fe2(SO4)3+FeS2+8H2O=15FeSO4+8H2SO4,故答案为:7Fe2(SO4)3+FeS2+8H2O=15FeSO4+8H2SO4;
(4)由分析可知,工序①的名称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所得母液主要含有FeSO4溶液和H2SO4可以循环利用,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5)沉铁工序中产生的白色沉淀Fe(NH4)2Fe(CN)6中Fe的化合价为+2价和[Fe(CN)6]4-中的+3价,由分析可知,氧化工序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6Fe(NH4)2Fe(CN)6+ +6H+=6Fe(NH4)Fe(CN)6+3H2O+Cl-+6,故答案为:+2;6Fe(NH4)2Fe(CN)6+ +6H+=6Fe(NH4)Fe(CN)6+3H2O+Cl-+6;
(6)由分析可知,还原工序所得的滤液中主要含有FeSO4溶液和H2SO4,向滤液中先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将Fe2+完全氧化为Fe3+,在向氧化后的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对沉淀进行灼烧,即可制得Fe2O3·x H2O和(NH4)2SO4,故所需要加入的试剂为H2O2和NH3·H2O,故答案为:H2O2;NH3·H2O。
17.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4s2
(2)
(3)推电子
(4)<
(5);2;;-C4H9有较强的推电子作用,导致稀土与萃取剂形成的配位键牢固,难易断裂实现反萃取
(6)CaC2O4
(7)硝酸铵、硝酸
分析: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无机物的推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1)为21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
(2)“酸浸”过程与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还会生成磷酸,反应为;
(3)由表可知,烃基为推电子基团,随着碳原子数增加,烃基推电子能力增强,键更难断裂,产率降低;
(4)烃基推电子能力增强,键更难断裂,产率降低,则可知烃基导致1号为氧更难与配位,故与配位的能力:1号O原子<2号O原子;
(5)①由图可知,亚铁离子与RE的分离效果更好,则试剂X为将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的物质,故应选选择,亚硫酸钠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利于铁离子与RE的分离;结合图像可知,应调节为2,此时RE几乎完全沉淀,而亚铁离子几乎没有沉淀,分离效果好;
②总反应为通入得到沉淀,反应i.,则反应ii为和稀土的硝酸盐转化为沉淀的反应,;
③若萃取剂改用三丁基氧化膦会导致“反萃取”产率降低,其原因为-C4H9有较强的推电子作用,导致稀土与萃取剂形成的配位键牢固,难易断裂实现反萃取;
(6)硫酸会和钙离子转化为硫酸钙而被除去,若略去“净化”过程,则制得的草酸稀土会混有草酸钙;
(7)在整个工艺中,通入氨气生成的硝酸铵,以及酸溶加入的硝酸均含有氮元素,故可从副产物中提取硝酸铵、硝酸用于生产氮肥。
(1)依据构造原理分析;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利用原子守恒分析;
(3)依据表的数据分析;
(4)依据烃基推电子能力增强分析;
(5)①调节pH,考虑除杂效果和不引入新的杂质分析;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利用原子守恒分析;
③反萃取是用反萃取剂使被萃取物从负载有机相返回水相的过程,为萃取的逆过程。
(6)硫酸会和钙离子转化为硫酸钙而被除去;
(7)在依据元素组成判断。
18.答案:(1)Fe、S、O、H;FeH(SO4)2
(2)FeCl3、HCl、BaCl2;Cl-、H2O、SCN-、OH-
(3)2FeH(SO4)2+40Na2Fe+4Na2S+16Na2O+H2
(4)用玻璃棒蘸取溶液G,点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变蓝,说明存在OH-;取少量溶液G,加入足量H2O2,用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S2-
分析:X形成水溶液,与氯化钡反应生产白色沉淀,且沉淀不与盐酸反应说明生产硫酸钡,说明X含有硫酸根,溶液加入KSCN变红说明含有Fe3+,B为4.66g(0.02mol)硫酸钡,说明X含有0.02mol的硫酸根,X和Na反应生成了固体F,F加入水,得到H为纯净物,H为Fe单质,且Fe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溶液G酸化下加入BaCl2溶液,不生成沉淀,则F中含有钠的化合物,根据X含有硫酸根离子,则只能是Na2S、Na2O,X中剩余元素质量为2.49g-96g/mol×0.02mol-0.56g=0.01g,根据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01:0.02=1:2,则剩余元素物质的量等于铁离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X中应含有0.01mol的H,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
(1)由分析可知,组成X的元素有:Fe、S、O、H;X的化学式为FeH(SO4)2;
(2)X 为FeH(SO4)2与氯化钡反应,溶液C中溶质的成分是FeCl3、HCl以及过量的BaCl2;根据C为溶液,铁离子在水中会水解,C→D形成络合物,D→E形成沉淀,相应微粒与阳离子结合由弱到强的排序:Cl-、H2O、SCN-、OH-;
(3)X与足量Na反应生成固体F的化学方程式是:2FeH(SO4)2+40Na2Fe+4Na2S+16Na2O+H2;
(4)设计实验确定溶液G中阴离子:用玻璃棒蘸取溶液G,点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变蓝,说明存在OH-;取少量溶液G,加入足量H2O2,用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S2-。
18 / 18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钠的化合物

下一篇: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