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单元练习(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倒立的 B.一定是正立的
C.一定是放大的 D.一定是缩小的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
4.如图,在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抽干井水后,青蛙仍在P点,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
A.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对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7.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图中向右移动,像逐渐变小
B.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不能成像
C.将蜡烛放在8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将蜡烛放在32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8.唐代著名诗人储光義的名句“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其中“潭清疑水浅”是说从平静清澈的水面向下看到的潭底比实际深度要浅些。图中的光路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B. C. D.
9.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个与凸透镜口径小的圆形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为20.0cm
B.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缩小的实像
C.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放大的虚像
D.该光斑的形成是蜡烛火焰的光的折射现象
12.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13.小安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焦距为20cm的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错误的说法是
A.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B.当透镜向右移动时,所成的像会逐渐放大
C.当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
D.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的像大小不变
14.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15.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
16.学校“护眼小分队”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展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水凸透镜的厚薄可通过注射器注入透镜的水量来调节。实验器材如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接着他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像又变清晰;若不移动蜡烛,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此过程模拟的是_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17.如图所示,生活中常的手机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在不改变镜头焦距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物距,______像的大小,从而取得满意的拍摄效果。(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
18.如图所示,这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入射角的大小是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
19.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
20.小白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是________的成因,该眼睛用_______ 进行矫正。
三、综合题
21.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透镜的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例如,-200度的镜片表示这是凹透镜,透镜焦度是,它的焦距是0.5m。
(1)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cm~25cm C.10cm~无限远 D.25cm~无限远
(3)如题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是______,需要用______镜来矫正。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该透镜焦度为______,焦距为______m。
(4)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则可以知道:近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
22.如图所示,CC′为凸透镜(焦距为f)的主光轴,O为凸透镜的光心,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物体AB位于凸透镜的3倍焦距点处,AB⊥CC′。
(1)请作出AB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的光路图;
( )
(2)根据光路图求像距的大小____。
2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 ______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______ 现象;如图所示,河里B处有鹅卵石,人眼在A点,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见鹅卵石的光路图。 ______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功能。图甲是通过伸缩镜头来调节像距实现完美成像的某型号数码相机,光通过单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再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部分有效曝光时间的构件,相机上所标快门数据“100”,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秒,秒数低时可轻松抓拍急速移动的目标。
图乙的光圈是相机内用来控制光通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的大小决定着感光元件受光的多少,光圈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1)数码相机镜头的主要元件是 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若要抓拍运动员苏炳添百米冲刺时的瞬间照片,快门数据要调 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关于数码相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制作相机镜头的玻璃是晶体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此时成像变小
C.在相机镜头前加一片红色的滤色镜,拍摄出来的绿叶呈黄色
D.拍摄近、远景时的“调焦”采用了模仿眼睛的功能,即调节镜头的焦距
(3)小明参观南通博物苑时,用简单的单镜片数码相机拍摄远处张謇的塑像,不需要调节镜头就可直接拍摄,是因为镜头的焦距非常 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如果有一只小虫子停留在镜头上,此时小虫子在感光元件上成像情况为 ___________(选填“倒立缩小实像”、“不成像”或“正立放大虚像”);
(4)某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若此时镜头通光孔直径为25mm,那么光圈数据为 ___________;如果此时需要拍摄远处物体时,像距约为 ___________cm;
(5)单位时间内,太阳光射入单位面积的光能是恒定的。小明在实验室模拟实验发现:通过选择不同的“光圈”和“快门”,可以控制进光面积和进光时间,两者组合起来可以控制进光能量一定,从而能拍出亮度稳定的照片。如表列出了某时光圈与快门的正确组合,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作出图像______,当光圈数据为“6”时,对应的“快门”数据大约是 ___________。
光圈 20 15 12 10 6 5 4 3 2
快门 9 16 25 36 144 225 400 900
25.请阅读《“372”潜艇掉深,上演3分钟生死时速》并回答题。
“372”潜艇掉深,上演3分钟生死时速
2014年12月,我海军组织的一次实战化战备远航训练,南海舰队“372”新型常规潜艇正悄无声息地潜航。
突然,潜艇深度计指针突然向下大幅跳动,艇体急速下沉!
“不好,潜艇掉深了!”
掉深的原因是因为某段特殊的海域,上层海水密度大、下层海水密度小,这样的海域被称为海中断崖, 潜艇在海水下航行时,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减少浮力,难以控制的急剧掉向海底,造成失事。
生死关头,指挥员王红理立即下达增速、补充均衡、吹除压载水舱等一系列指令,全艇官兵舍生忘死奋力排险。
“打开应急高压气阀门,向水柜供气”。
糟糕,“主机舱管路破损进水!”
祸不单行!此时主机舱一根管道突然破裂,大量海水瞬间喷入舱室。
“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生死关头,指挥员当机立断,果断下令。
伴随着刺耳的损管警报声,全艇上下闻令而动,扑向各个控制阀门……
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全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一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气设备关停;两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官兵们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与死神赛跑。
该做的都已做完,而这时,掉深速度虽有减缓,但潜艇掉深没有立即停止,还要继续下降。大约3分钟后,在“372”潜艇即将下沉到极限工作深度时,掉深终于停止。潜艇在悬停10余秒后,深度计指针缓慢回升,艇体终于开始上浮!
阅读以上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潜艇掉深时,潜艇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会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打开应急高压气阀门,向水柜供气!”目的是排出水柜中的水,使潜水艇自身的重力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3)向所有水柜供气后,潜艇掉深有所减缓,但不会立即停止,这是因为潜艇具有________;
(4)在忽海水阻力的情况下,请画出潜艇匀速上浮时的受力示意图。
( )
26.(1)如图一束光自池底水中射出,在岸边的天花板上A处形成一个光斑。
①画出这束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标出反射角。
②画出A光斑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
(2)如图调节手指投影灯到墙壁的距离,墙上会出现清晰的图像,投影灯内部的结构如图。胶片某点发出的光线a经焦点F,光线b平行于主光轴。
①图中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为______cm。
②画出光线a和b经凸透镜后的对应光线。( )
③与物比较,胶片图案经凸透镜成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_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该透镜焦距12cm,两倍焦距为24cm。蜡烛距焦点6cm,有可能离透镜12cm+6cm=18cm,此时位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有可能离透镜12cm-6cm=6cm,此时位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①物距为30cm,则有
相距为20cm,则有
综上可知
故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故正确;
②图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故错误;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故应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正确;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错误。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A.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图像时
u=v=2f=20cm
所以
f=10cm
故A错误;
B.物距为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故C正确;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像距变小,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小的,故D错误。
故选C。
4.B
根据抽水前后光的传播过程中穿过的物质判断光的传播方式,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等规律分析判断
【详解】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当井里灌满水后,如图,光线照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射向水,所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水时会看到更大;变化的大致范围如下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阴影区域所示,故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变小,故选B.
5.D
【详解】
AB.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乙图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故AB错误;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物体距离物镜,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由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满足的条件
像距满足的条件

可解得
故A正确;
B.由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C.成实像时,物与像移动方向相同,即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应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现在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光路可逆,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从图中向右移动,蜡烛距透镜越来越近,物距变小,所成实像逐渐变大,故A错误;
B.由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可以成像,故B错误;
C.将蜡烛放在8cm刻度线处,物距为
物距大于2倍焦距,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将蜡烛放在32cm刻度线处,物距为
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人看到潭底变浅是由于从潭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
点为像点,经过P点发出的光线最终都会通过点,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详解】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知道,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即要得到缩小的实像,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则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故选C。
11.D
【详解】
A.当光屏位于1倍焦距或以内时,接到是蜡烛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圆形光斑。若蜡烛和光屏都在焦距上则成的光斑与透镜口径等大;若蜡烛所成的光斑小,则光屏一定位于焦距以内。题目中光屏在30cm处,光斑小,则光屏位于焦距以内;所以焦距大于30cm,故A错误。
BCD.在光屏上呈现个与凸透镜口径小的圆形光斑,则该光斑不是像,而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形成的,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
AB.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小王是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
C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
A. 如图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 当透镜向右移动时,相当于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远像近像变小,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故B错误;
C.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ff2f,题中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缩小的像,故C正确;
D. 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仍然是完整的像,故D正确.
故选B.
14.B
【详解】
玻璃槽中盐水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在不均匀的盐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因此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
故选B。
15.C
【详解】
A.当u=10cm时,uB.当u=15cm时,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无法成像,故B错误;
C.当u=20cm时,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D错误。
故选C。
16. 凹 近视眼
【详解】
当他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时,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变强,像成在光屏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延迟会聚。故此过程模拟的是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17. 增大 减小
【详解】
[1][2]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则手机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18. 60° OC
【详解】
[1][2]由图可知,,所以
同理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NN′为法线,MM′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入射角
19. 折射 反射
【详解】
[1]光通过透镜时,由空气进入玻璃、再进入空气。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外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
[2]印章底部反射出来的光射到下方镜面上时,发生反射,进入人的眼中,人才能看见印章的底部。
20. 近视眼 凹透镜
【详解】
[1]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焦距变小,会聚能力增强,使像向水透镜靠近,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成在光屏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成因。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会聚能力太强,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21. D C
近视眼 凹透 4 0.25 丙 乙
【详解】
(1)[1]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2]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则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无限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3][4]如题图所示,在视网膜前成像,说明晶状体折射能力太强了,看不清远处,故是近视眼;折光能力太强了,故需要佩戴发散透镜,故选凹透镜。
[5][6]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该透镜焦度为;焦距为
(4)[7][8]近视眼配带凹透镜,起发散作用,故选择丙或者丁,度数较大,即透镜焦度较大,则焦距较小,折光能力较强的,即凹透镜凹得程度更大,故选丙;同理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折光能力较强的,故选凸得程度更大的透镜,故选乙。
22. f
【详解】
(1)连接AO并延长,过A点作主光轴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一点,连接该点和凸透镜的右焦点F′,并延长,与AO的延长线交于一点,即为像点A′,作该点垂直于主光轴的垂线段,即为物体AB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DOF 与△A B F 相似,所以
△OF A 与△ADA 相似,所以
所以
B F =f
像距的大小
OB =f+f=f
23. 折射 反射
【详解】
[1]“潭清疑水浅”说的是人看到的是虚像,水底看起来很浅,实际比我们看到的要深些;这是光从水中折射进入人眼的原因。
[2]“池水映明月”说的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鹅卵石反射光在水与空气的分界面处发生了折射,进入人眼,光路如图所示:
24. 凸 大 B 小 不成像 2 5 100(80-120 均可)
【详解】
(1)[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数码相机镜头的主要元件是凸透镜。
[2]由短文知,相机上所标快门数据“100”,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 秒,秒数低时可轻松抓拍急速移动的目标,所以快门数越大,打开时间秒数越低,若要抓拍运动员苏炳添百米冲刺时的瞬间照片,快门数据要调大。
(2)[3]A.玻璃在熔化时先变软、变稀,最后变成液体,是非晶体,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所成像变小,故B正确;
C.绿叶只能反射绿光,而红色滤色镜只允许红光通过,所以绿叶所反射的绿光照到红色的滤色镜上时,绿光不会通过红色的滤色镜,所以拍摄绿叶的照片是黑色的,故C错误;
D.由短文知,数码相机是通过伸缩镜头来调节像距来完美成像的,所以摄近、远景时的“调焦”调节是像距;人眼看远处和近处物体时是通过调节晶状体厚度,即凸透镜的焦距使清晰像成视网膜上的,故D错误。
故选B。
(3)[4]相机拍摄远处张謇的塑像,不需要调节镜头就可直接拍摄,是因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需要调节镜头。
[5]如果有一只小虫子停留在镜头上,此时小虫子处到镜头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虚像,所以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不成像。
(4)[6]某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镜头通光孔直径为25mm,则
[7]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而照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拍摄远处物体时,像距接近一倍焦距,所以像距约为
v=50mm=5cm
(5)[8]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画出光圈与快门图象如图所示:
[9]由图象知,当光圈数据为“6”时,对应的“快门”数据大约是100。
25. 变小 减少 惯性
【详解】
(1)[1]“掉深”是因为某段特殊的海域,上层海水密度大、下层海水密度小,据p=ρgh可知,潜艇上、下表面的受到的压强差减小,压力差减小,即浮力减小。
(2)[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为了上浮,应使重力小于浮力,所以应迅速打开供气阀门,排出水舱内的水,使重力减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潜艇上浮。
(3)[3]施高压供气、关闭各种阀门后,潜艇掉深有所减缓,但不会立即停止,这是因为潜艇具有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4]忽海水阻力,潜艇匀速上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26. 1.50 放大 倒立
【详解】
(1)[1]在水面作出法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折射光线要偏离法线;延长水面,作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为像。
(2)[2]由图可知,物体在1.50cm刻度上,物距为1.50cm。
[3]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4][5]据投影灯原理可知,物距1.50cm,焦距0.80cm,此时印有喜洋洋图案的胶片处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应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