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检测题 (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检测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一、单选题
1.已知:① ;② 。根据相关物质结构和下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分别为
化学键
键能() 360 436 176
化学键
键能() 431 498 460
A.+236、-990 B.-116、-990
C.-116、-70 D.+236、-70
2.氢氧燃料电池是技术上比较成熟,并得到多方面应用的燃料电池,其理论比能量达 3600瓦·时/千克,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为0.8-0.97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
B.发展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C.氢氧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3.图a、b、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的微观示意图(X、Y均表示石墨电极且与直流电源连接方式相同,表示水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B.图b、c中Y电极上会生成不同产物
C.NaCl是电解质,三种状态下都能导电
D.图b说明通电后发生了:NaCl → Na+ + Cl—
4.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柴油 B.沼气
C.煤炭 D.汽油
5.锂硒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Ⅰ为该电池的负极,电势比电极Ⅱ低
B.电极材料Se可由通入亚硒酸()溶液中反应制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锂硒电池充电时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
D.该电池能量密度高,且充放电过程中负极电解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6.光电池是发展性能源。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图,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AgCl (s)Ag (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Cl(AgCl)+e-=Cl- (aq),若将光源移除,电池会立即恢复至初始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照时,电流由X流向Y
B.光照时,Pt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C.光照时,Cl-向Pt电极移动
D.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AgCl(s)+Cu+(aq)Ag(s)+Cu2+(aq)+Cl-(aq)
7.下图所示,能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锌锰干电池 B.火力发电厂 C.太阳能电池 D.六角螺栓镀铜
A.A B.B C.C D.D
8.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是负极
B.电子由b通过灯泡流向a
C.该电池总反应是2H2+ O2= 2H2O
D.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9.氮氧化物(NOx)和CO均为大气污染物。已知下列反应:
C(s)+N2O(g)=CO(g)+N2(g)△H=-193kJ·mol-1
C(s)+O2(g)=CO2(g)△H=-394kJ·mol-1
2CO(g)+O2(g)=2CO2(g)△H=-566kJ·mol-1
相同条件下,反应CO(g)+N2O(g)=CO2(g)+N2(g)的△H为
A.-365kJ·mol-1 B.-355kJ·mol-1 C.+365kJ·mol-1 D.+355kJ·mol-1
10.2019年化学诺贝尔奖授予拓展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三位科学家。锂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不可用KOH溶液代替
B.充电时,Li+从阳极区移向阴极区
C.充电时,应将锂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D.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LO2,外电路流过0.04mol电子
11.染料敏化电池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某染料敏化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1个光子理论上可以转化为一个电子。
A.电极为该电池的正极
B.该电池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补充
D.若用该电池电解水,当光电转化效率为5%时,每分钟该电池接受光子,电解效率为80%,则10分钟后消耗的水的质量为
12.如下图所示,在101 kPa时,ΔH1=-393.5 kJ·mol-1,Δ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断裂金刚石和石墨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是物理变化
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1 mol金刚石与1 mol O2的总能量低于1 mol CO2的总能量
13.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C6(x<1)。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 xe-===xLi++C6
C.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 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xLi+
14.如下图所示的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B极是正极
B.(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2:2
C.装置(丁)中X极附近红褐色变浅,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荷
D.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Ag,电镀液是AgNO3溶液
二、填空题
15.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填序号)。
①酸碱中和反应; ②H2在Cl2中燃烧; ③Ba(OH)2 8H2O与NH4Cl;
④铝热反应; ⑤碳高温条件下还原CO2 。
(2)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的热量。写出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3)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表中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 414 489 565 155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下列反应:则CH4(g)+4F2(g)=CF4(g)+4HF(g) △H= kJ·mol-1。
(4)氢能的存储是氢能利用的前提,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储氢合金Mg2Ni;
已知:
①Mg(s)+H2(g)=MgH2(s) △H1
②Mg2Ni(s)+2MgH2(s)=2Mg(s)+Mg2NiH4(s) △H2
求 Mg2Ni(s)+2H2(g)=Mg2NiH4(s) △H= 。
16.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如图,其中a是电解液,X、Y是两块电极板。若X、Y是惰性电极,a是CuSO4溶液,则电解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电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中加入0.2 mol CuO粉末,电解质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当X、Y分别是铁和铜,a仍是CuSO4溶液,则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已知+2价的铁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实验室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反应很难制得白色纯净的Fe(OH)2沉淀,但是若用电解的方法却可以较易制得纯净的Fe(OH)2沉淀。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两电极材料分别为铁和石墨。
①a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
②电解液d最好选 (填字母,下同)。
A.纯水 B.NaOH溶液 C.AgNO3溶液 D.H2SO4溶液
③液体c为 。
A.苯 B.醋酸 C.四氯化碳 D.酒精
三、实验题
17.某研究性小组用如图装置测量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
(1)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双层保温瓶的主要作用是 。
(3)将100mL0.50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0mL0.55mol·L-1的NaOH溶液在保温瓶中迅速混合旋紧瓶盖,温度从298.0K升高到300.0K。已知溶液密度均为1g·mL-1,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2J/(g·K)。
①迅速混合旋紧瓶盖的目的是 。
②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③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是 kJ·mol-1.
18.50mL1.0 mol L-1盐酸跟50mL1.1 mol L-1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2)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其原因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Q=cmΔt,其中Q表示此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m表示反应后混合液的质量,c表示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Δt表示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的差值。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1-t2)/℃
1 25.0 32.6
2 25.1 31.8
3 25.1 31.9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4×10-3kJ g-1 c-1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 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
故选A。
2.C
【详解】A.电解水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故不经济,A项错误;
B.氢气密度小,发展氢氧燃料电池汽车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B项错误;
C.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C项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项错误;
答案选C。
3.B
【详解】A.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则图中代表的离子是Cl-,b图中阴离子向X极移动,失电子生成氯气,则X为阳极,接电源正极,A错误;
B.Y是阴极,图b中是Na+得电子生成Na单质,图c中是水电离的H+得电子生成H2,产物不同,B正确;
C.NaCl在晶体状态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不导电,即图a不导电,C错误;
D.熔融状态下,NaCl通电生成Na和Cl2,氯化钠生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过程为电离,不需要通电也能电离,D错误;
答案选B。
4.B
【详解】A.柴油属于石油化工产品,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选项错误。
B.沼气可以通过发酵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选项正确;
C.煤炭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选项错误。
D.汽油是石油化工产品,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选项错误。故该题答案为B。
5.C
【分析】由图可知,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硒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电极Ⅰ为该电池的负极,电势比正极电极Ⅱ低,A正确;
B.通入亚硒酸()溶液中反应生成Se,中Se化合价由+4变为0为氧化剂,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由+4变为+6为还原剂,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正确;
C.锂硒电池充电时电极Ⅱ为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较小,该电池能量密度高;放电过程中锂失去电子 Li-e =Li+,生成锂离子向正极运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得到电子Li++e = Li,锂离子向阴极运动,故充放电过程中负极电解液的浓度保持不变,D正确;
故选C。
6.B
【详解】该装置中,氯原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有氯离子生成的电极为正极,即银作正极,铂作负极。
A.光照时,电流从正极银X流向负极铂Y,故A正确;
B.光照时,Pt电极作负极,负极上氯原子得电子生成氯离子,电极反应式为着Cl(AgCl)+e-→Cl-(aq),故B错误;
C.光照时,该装置是原电池,银作正极,铂作负极,电解质中氯离子向负极铂移动,故C正确;
D.光照时,负极上氯原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池反应式为AgCl(s)+Cu+(aq)Ag(s)+Cu2+(aq)+Cl-(aq),故D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锌锰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不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是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电能,C不符合题意;
D.六角螺栓镀铜,电镀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8.B
【分析】氢氧燃料电池的H2通入负极,失去电子生成H+,O2通入正极得到电子生成H2O。
【详解】A.H2通入a极,H2失去电子生成H+,所以a极为负极,A正确;
B.电子在外电路中由负极移向正极,即由a通过灯泡流向b,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 O2= 2H2O,C正确;
D.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正确。
故选B。
9.A
【详解】根据已知①C(s)+N2O(g)=CO(g)+N2(g)△H=-193kJ·mol-1
②C(s)+O2(g)=CO2(g)△H=-394kJ·mol-1
③2CO(g)+O2(g)=2CO2(g)△H=-566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H=-193kJ·mol-1-(-394kJ·mol-1)-566kJ·mol-1=-365kJ·mol-1,故选A。
10.D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Li作负极,氧气通入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充电时,Li作阴极,右侧电极为阳极,据此作答。
【详解】A.锂金属能与水反应,则有机电解液不可用KOH溶液代替,故A正确;
B.充电时,阳离子Li+向阴极移动,故B正确;
C.充电时,Li作阴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C正确;
D.放电时,Li作负极,氧气通入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气体状况不知,无法计算2.24LO2的物质的量,即不确定电子转移数目,故D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电子由TiO2光敏电极经导线流入Pt电极,Pt电极作正极,故A正确;
B.该电池实现光子转化为电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在电极上发生反应:,在光敏电极上发生反应:,因此不需要补充,故C错误;
D.该电池每分钟接受0.01mol光子,实际转化成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005mol,结合电解效率可知参与电解过程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0004mol,则10分钟转移电子0.004mol,每电解1mol水消耗2mol电子,则转移0.004mol电子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水的质量为0.036g,故D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由图得: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 mol-1
②C(s,金刚石)+O2(g)=CO2(g)△H2=-395.4kJ 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 mol-1,
A.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则断裂金刚石和石墨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故A错误;
B.因C(s、石墨)=C(s、金刚石)△H=+1.9kJ mol-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金刚石的总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大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正确;
D.由图知1 mol金刚石与1 mol O2的总能量高于1 mol CO2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A.放电时,阳离子移向阴极,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也是阳极)向正极(也是阴极)迁移,故A错误;
B.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xLi++C6,故B错误;
C.充电时,阴极发生极反应:xLi++C6+xe-=LixC6,若转移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g,故C错误;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xLi+,故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电解池,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在F极附近显红色,说明F极附近有大量氢氧根离子,由此得出F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F极是阴极,则电源B极是负极,A极是正极,A错误;
B.装置甲中C电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D电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E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F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甲)、(乙)装置的C、D、E、F电极均有单质生成;生成1mol氧气需要4mol电子,生成1mol铜时需要2mol电子,生成1mol氯气时需要2mol电子,生成1mol氢气时需要2mol电子,所以转移相同物质的量的电子时生成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2,C正确;
C.装置(丁)中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但胶体不带电荷,C错误;
D.若用(丙)装置给铜镀银,G应该是Ag,H是铜,电镀液是AgNO3溶液,D错误;
答案选B。
【点晴】回路中的电流,在导线中是通过电子的流动形成,在电解质溶液中是通过阴阳离子的移动形成。串联的特点是每个电解池中通过的电子数相等,极每一个电极上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相等。对于电解池来说,如果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即不参加电解反应的电极),各粒子在电极上的放电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阳极的放电顺序:硫离子>碘离子>溴离子>氯离子大于氢氧根离子大于含氧酸根离子等;而阴极的放电顺序:银离子大于…大于铜离子大于氢离子>……(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反序)。该题的易错选项是C,注意胶体不带电,胶体的胶粒带电荷。
15.(1)①②④
(2)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
(3)-1940kJ/mol
(4)2ΔH1+ΔH2
【分析】(1)
当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及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以及铝热反应等,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②④;
(2)
根据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以及放热反应的△H<0,0.5mo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的热量,则1molCH4燃烧放出热量为890kJ,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3)
△H=反应物的总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的键能之和,故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H=4×414kJ/mol+4×155kJ/mol-4×489kJ/mol-4×565kJ/mol=-1940kJ/mol;
(4)
目标反应Mg2Ni(s)+2H2(g)=Mg2NiH4(s)可由2×①+②得到,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目标反应的△H=2△H1+△H2。
16.(1) 2CuSO4+2H2O2Cu+O2↑+2H2SO4 0.4 mol Cu-2e-=Cu2+
(2) Fe-2e-=Fe2+ B A
【详解】(1)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CuSO4溶液,电解时,X电极上铜离子放电、Y电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所以电解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加入0.2molCuO能使溶液恢复原状,说明电解过程中只生成氧气和铜,根据Cu原子守恒得n(CuO)=n(Cu)=0.2mol,根据Cu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2mol×2=0.4mol;若X、Y分别为铁和铜,a仍为CuSO4溶液,Y电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答案为:2CuSO4+2H2O2Cu+O2↑+2H2SO4;0.4 mol;Cu-2e-=Cu2+;
(2)①制纯净的Fe(OH)2沉淀,则Fe为阳极,失去电子,a与电源正极相连,则a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答案为:Fe-2e-=Fe2+;
②纯水导电性太差,影响物质的制备;而NaOH溶液中氢离子放电,可生成Fe(OH)2沉淀;电解液为AgNO3溶液,发生Fe+ 2AgNO3=2Ag+Fe(NO3)2;电解液为H2SO4溶液,不能生成Fe(OH)2沉淀;则电解液d可选择B,故答案为:B;
③苯的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可隔绝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达不到隔绝空气目的;酒精、醋酸与水互溶达不到隔绝空气目的;故答案为:A。
【点睛】考查电解池原理的应用、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等知识点,明确电解原理及Fe为阳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实验中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
17. CH3COOH+OH-=H2O+CH3COO- 更好地保温,减少实验误差 防止反应放出的热量散出 保证醋酸全部参加反应 16.8
【详解】(1)醋酸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中不拆写,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H2O+CH3COO-;
(2)双层保温瓶可防止热量的散失,更好地保温,减少实验误差;
(3)①将100mL0.50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0mL0.55mol·L-1的NaOH溶液在保温瓶中迅速混合旋紧瓶盖,防止反应放出的热量散出,可减少实验误差;
②为保证醋酸全部参加反应,可使氢氧化钠溶液稍微过量;
③根据Q=cmΔT可得,反应放出的热量Q=cmΔT=4.2J/(g·K)×200g×(300K-298K)=1.68kJ,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16.8kJ/mol。
18.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金属导热,导致热量散失 偏低 -56.5kJ mol-1 acd
【分析】利用HCl与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时,一要保证酸与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准确性,二要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这也是实验的关键所在,应将NaOH溶液一次性加入盐酸中,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并保证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详解】(1)为防止热量散失,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2)因为金属具有导热性,所以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其原因是金属导热,导致热量散失。答案为:金属导热,导致热量散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造成热量散失,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偏低。答案为:偏低;
(4)第1次实验数据偏差过大,不能使用,计算温差时,取2、3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
Q=cmΔt=4.184×10-3kJ g-1 c-1×100mL×1.00g·cm-3×℃=2.8242kJ,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56.5kJ mol-1。答案为:-56.5kJ mol-1;
(5)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则实验结果小于57.3kJ mol-1,a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所用盐酸的体积偏大,放出热量偏多,实验结果大于57.3kJ mol-1,b不合题意;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则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实验结果小于57.3kJ mol-1,c符合题意;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则初始温度偏高,温差偏小,实验结果小于57.3kJ mol-1,d符合题意;
故选acd。答案为:acd。
【点睛】第一次实验时所测量的终止温度误差过大,应舍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检测题 (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下一篇:第2章 海洋中的卤素资源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