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
化学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第11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时,考生务必将卷1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卷11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第1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石油裂化 C. 燃煤脱硫 D. 风能发电
2. 下列有关化学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作用,是非处方药,可以长期服用
B. 维生素C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
C. 亚硝酸钠是一种常见防腐剂和护色剂,无毒性,对人体无害
D. 硝酸铵是一种高效氮肥,但受热或经撞击易发生爆炸,必须作改性处理后施用
3.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镁条、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 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反应时会向环境释放能量
4. 利用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冶炼铝、铁、银分别应采用的方法是
A. 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 B. 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电解法
C. 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 D. 电解法、热分解法、热还原法
5. 下列有关化学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锌锰干电池工作时,锌筒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以无限次的反复放电、充电
D.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电池,但是不安全
6. 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添加少量氯化铁
B. 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时,用粉末状的碳代替块状的碳
C. 钠与乙醇反应置换氢气时,增大乙醇的量
D. 工业上合成氨时,将温度升高到500℃
7. 下列有关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煤的干馏为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
B. “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C. 以煤或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均可以生产甲醇
D. 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苯或甲苯等环状烃
8. 下列有关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的氮又有化合态的氮
B. 氮的氧化物只有和,且均有毒
C. 氮的固定是将氮气转化成含氮的化合物
D.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之间可相互转化
9.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B. 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
D.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体现了的漂白性
10. 下列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碳化硅陶瓷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备芯片和太阳能电池
C. 水泥、玻璃和水晶都是硅酸盐材料
D. 现代信息社会用于传递信号的光纤的主要成分为硅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淀粉和纤维素
B. 和
C.
D. 和
12. 下列事实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质 B. 晶体、固体碘受热均能变成气体
C. S与铁、铜反应均生成低价硫化物 D. 与、均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在体积固定密团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同时消耗2n mol
B. 用、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的状态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D.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14.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直接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5. 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C. 向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醋酸铅溶液,无现象
D. 淀粉和纤维素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16. 下列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反应要求的是
A.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备一氯乙烷
B. 甲烷与氯气反应制备一氯甲烷
C. 将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转变为乙醇
D. 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备硝酸铜
17. 下列有关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棉花、羊毛、蚕丝、麻和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 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都可制成薄膜,用于食品、药物的内包装材料
C. 线型结构的橡胶与硫作用可得到网状结构的硫化橡胶,该橡胶适合制造轮胎
D. 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易虫蛀等优良性能
18.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以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
A.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 通过足量的溴水
C. 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2 D. 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
19. 下列有关硫酸和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叫做王水
B. 稀硫酸和稀硝酸均能与铁反应生成有毒气体
C. 浓硫酸和浓硝酸均能与炽热的木炭反应
D. 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铝制容器盛放
20. 实验室制取NH3时,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生成NH3 B. 装置乙干燥NH3
C. 装置丙收集NH3 D. 装置丁吸收多余NH3
21.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 使溴水褪色:
B.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
C. 与反应,体现了的氧化性:
D. 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可制的粗硅:
22.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B. 该有机物属于不饱和烃
C. 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官能团 D. 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23.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等属于次生污染物
B. 污水的一级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除去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
C. 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D. 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24. 为精制食盐,需除去粗盐水中的、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
B. 取滤液a,加入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没有除尽
C. 滤液a中加入稀盐酸初期,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后期则会生成无色气体
D. 用蒸发的方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时,不能将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25.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 原溶液中一定有
B 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 2mol/L溶液,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发生水解
C 足量的铜片与一定量稀充分反应后,铜片剩余,再加入适量稀,铜片继续溶解。 Cu可以与稀反应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一定有
A. A B. B C. C D. D
26. 乙醇、乙酸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下列反应中断键的位置正确的是
A. 乙醇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断裂①③⑤键
B.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断裂②键、a键
C. 乙醇在铜催化共热下与反应,断裂①③键
D. 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断裂b键
27.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A>B>C>D B. A>C>D>B C. C>A>B>D D. A>B>D>C
28. 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转化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C、N、O
B. 和是转化过程中中间产物
C. 还原过程中当生成0.1mo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D. 汽车尾气中、被转化为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29.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0~2min时间段内,用物质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C. 反应物平衡时的转化率
D. 恒温恒容下,充入Ar,能使反应速率增大
30. 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生成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设反应中被还原成)
A. 0.045mol B. 0.03mol C. 0.02mol D. 0.005mol
第11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 现有K、M、N三种烃,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烃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填对应字母,下同)
(2)等质量的三种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最多的是___________,生成最多的是___________。
(3)1mol K与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4种取代物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4)以M为基本原料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物,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代表烃基,X代表卤素原子)
①A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②B与D以物质的量之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2. 反应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甲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铜片上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硫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将表面被氧化的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t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①曲线0~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是为___________。
②曲线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③曲线由c以后,产生氢气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3. 研究氮、硫及其化合物对工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所需装置如图Ⅰ所示。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
③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为了有效实现和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Ⅱ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气体。
图II
①打开弹簧夹,推动针筒活塞,使进入烧瓶。关上弹簧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 A、B、C、D、E均含同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①A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当X是强碱时,B生成C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
化学卷 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第11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时,考生务必将卷1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卷11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第1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石油裂化 C. 燃煤脱硫 D. 风能发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粮食酿酒会有二氧化碳释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A错误;
B.石油裂化是将长链烃断裂为短链烃,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会减少,B错误;
C.燃料脱硫,没有减少二氧化碳生成,同时也没有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C错误;
D.风能发电是由风能转化为电能,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化学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作用,是非处方药,可以长期服用
B. 维生素C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
C. 亚硝酸钠是一种常见防腐剂和护色剂,无毒性,对人体无害
D. 硝酸铵是一种高效氮肥,但受热或经撞击易发生爆炸,必须作改性处理后施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任何药物都不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长期使用会导致胃损伤,A错误;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B错误;
C.亚硝酸钠在适当的范围内添加是无毒,大量添加还是有害,C错误;
D.硝酸铵受热或撞击易分解而爆炸,必须改性处理后使用,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镁条、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 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反应时会向环境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镁条与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因此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化学键,故C说法正确;
D.根据能量守恒,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向环境释放能量,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4. 利用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冶炼铝、铁、银分别应采用的方法是
A. 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 B. 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电解法
C. 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 D. 电解法、热分解法、热还原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冶炼方法可以分为:K、Ca、Na、Mg、Al的冶炼用电解法(电解熔融的化合物);Zn、Fe、Sn、Pb、Cu的冶炼用热还原法;Ag、Hg的冶炼用热分解法,从而可以知道,冶炼铝用的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铁用的是热还原法,冶炼银用的是热分解法,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A。
5. 下列有关化学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锌锰干电池工作时,锌筒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可以无限次的反复放电、充电
D.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电池,但是不安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有电子转移,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锌锰干电池工作时,锌筒作负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但并不能无限次的反复放电和充电,C错误;
D.燃料电池是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池,D错误;
故选A
6. 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添加少量氯化铁
B. 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时,用粉末状的碳代替块状的碳
C. 钠与乙醇反应置换氢气时,增大乙醇的量
D. 工业上合成氨时,将温度升高到500℃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铁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添加少量氯化铁,能增大反应速率,选项A错误;
B.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则用粉末状的碳代替块状的碳,能增大反应速率,选项B错误;
C.乙醇为纯液体,则钠与乙醇反应置换氢气时,增大乙醇的量,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选项C正确;
D.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则工业上合成氨时,将温度升高到500℃,能增大反应速率,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7. 下列有关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煤的干馏为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
B. “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C. 以煤或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均可以生产甲醇
D. 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苯或甲苯等环状烃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油的分馏是通过沸点不同分离出各种不同的烃,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A错误;
B.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台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稳定性较差,B正确;
C.煤先发生气化生成CO和氢气,然后根据CO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高温条件下能分解为C和H2,用来合成甲醇,C正确;
D.石油裂化主要获得汽油,石油裂解主要获得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烃,通过煤的干馏可以获得苯或甲苯等环状烃,D错误;
故选D。
8. 下列有关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的氮又有化合态的氮
B. 氮的氧化物只有和,且均有毒
C. 氮的固定是将氮气转化成含氮的化合物
D.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之间可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如游离态氮气,化合态铵盐,选项A正确;
B.氮的氧化物只有N2O、NO、N2O3、NO2、N2O5等,选项B错误;
C.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游离态是指氮气单质,即氮的固定是将N2转化成含氮化合物,选项C正确;
D.硝酸盐转化为蛋白质和经动物消化使蛋白质,转化为氨气和铵盐实现了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的相互转化,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9.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B. 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
D.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体现了的漂白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虽然有毒,但控制用量,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如葡萄酒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硫,其作用是杀菌消毒、调节酸度等,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使石蕊变红,但不褪色,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无色物质,无色物质分解,品红溶液又恢复红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以还原性为主,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D错误;
答案为C。
10. 下列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碳化硅陶瓷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 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备芯片和太阳能电池
C. 水泥、玻璃和水晶都是硅酸盐材料
D. 现代信息社会用于传递信号的光纤的主要成分为硅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墨烯、碳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晶体硅广泛用于制备芯片和太阳能电池,B错误;
C.水泥、玻璃是硅酸盐材料,水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盐,C错误;
D.光纤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淀粉和纤维素
B. 和
C.
D. 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n值不同,因此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分子式均为C4H10,前者为正丁烷,后者为异丁烷,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因此题中所给物质属于同种物质,故C错误;
D.两种物质的名称均为2-甲基丁烷,属于同种物质,故D错误;
答案为B。
12. 下列事实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质 B. 晶体、固体碘受热均能变成气体
C. S与铁、铜反应均生成低价硫化物 D. 与、均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与品红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属于化合漂白,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O将品红氧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属于氧化漂白,A不选;
B.碳酸氢铵受热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蒸气和CO2,是化学变化,碘单质受热升华变成气体,是物理变化,B不选;
C.S单质的氧化性较弱,只能将变价金属Cu和Fe氧化到较低的价态,二者原理相同,C选;
D.ClO-与S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ClO-与H+会结合为弱酸HClO而不能大量共存,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故选C。
1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团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同时消耗2n mol
B. 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的状态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D.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成N2O4与消耗NO2,反应方向都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任何时刻,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因为没有指明反应速率正逆,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组分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为恒容,混合气体体积不变,根据密度的定义,任何时刻,混合气体密度始终相同,即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压强发生改变,即当混合气体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14.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直接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然后NO再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故A错误;
B.SiO2为难溶于水物质,即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生成硅酸,故B错误;
C.粗硅与HCl在高温下反应Si+3HClSiHCl3+H2,然后SiHCl3与氢气发生SiHCl3+ H2Si+3HCl,故C正确;
D.硫与氧气反应,无论氧气是否过量,都生成SO2,故D错误;
答案为C。
15. 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C. 向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醋酸铅溶液,无现象
D. 淀粉和纤维素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糖能燃烧生成CO2和H2O,但葡萄糖为单糖,不能水解,故A错误;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故B错误;
C.铅为重金属,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几滴醋酸铅,发生蛋白质变性,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
D.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均是由葡萄糖单元连接而成,最终水解成葡萄糖,故D正确;
答案为D。
16. 下列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反应要求的是
A.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备一氯乙烷
B. 甲烷与氯气反应制备一氯甲烷
C. 将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转变为乙醇
D. 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备硝酸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备一氯乙烷,原子利用率100%,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反应要求,A正确;
B.甲烷与氯气反应制备一氯甲烷,同时生成氯化氢,原子利用率不是100% ,B错误;
C.将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转变为乙醇,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原子利用率不是100% ,C错误;
D.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备硝酸铜和水,原子利用率不是100% ,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有关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棉花、羊毛、蚕丝、麻和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 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都可制成薄膜,用于食品、药物的内包装材料
C. 线型结构的橡胶与硫作用可得到网状结构的硫化橡胶,该橡胶适合制造轮胎
D. 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易虫蛀等优良性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棉花、麻的成分是纤维素,羊毛、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
B.聚乙烯塑料可用食品、药物的内包装材料,但聚氯乙烯不能用于食品、药物的内包装材料,故B说法错误;
C.线型结构中分子链较柔软,性能较差,将其与硫等硫化剂混合后加热,硫化剂将聚合物中的双键打开,以二硫键等把线型结构连接为网状结构,得到既有弹性又有强度的硫化橡胶,该橡胶适合制造轮胎,故C说法正确;
D.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易虫蛀等优良性能,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18.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以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
A.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B. 通过足量的溴水
C. 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2 D. 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烷与乙烯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不能提纯物质,故A错误;
B.乙烷性质稳定,与溴水不反应,乙烯含有C=C官能团,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而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
C.通入氢气不能鉴别乙烷和乙烯,且能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
D.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能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但不能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注意乙烯和乙烷在性质上的区别,特别是除杂时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区分鉴别和除杂设计的选择。
19. 下列有关硫酸和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叫做王水
B. 稀硫酸和稀硝酸均能与铁反应生成有毒气体
C. 浓硫酸和浓硝酸均能与炽热的木炭反应
D. 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铝制容器盛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的化合物(体积比为3∶1),故A错误;
B.稀硫酸与Fe反应生成FeSO4和氢气,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是有毒气体,故B错误;
C.浓硫酸能与炽热的木炭发生C+2H2SO4CO2↑+2SO2↑+2H2O,浓硝酸与炽热的木炭发生C+4HNO3CO2↑+4NO2↑+2H2O,故C正确;
D.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与铝发生钝化反应,能保护内部铝单质,因此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可用铝制容器盛放,故D错误;
答案为C。
20. 实验室制取NH3时,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生成NH3 B. 装置乙干燥NH3
C. 装置丙收集NH3 D. 装置丁吸收多余N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有水生成,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A错误;
B.氨气为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B正确;
C.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从短导管处通入氨气,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装置丁会发生倒吸,D错误;
故答案选B。
21.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 使溴水褪色:
B.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
C. 与反应,体现了的氧化性:
D. 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可制的粗硅: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使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2HBr,选项A正确;
B.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 HCl = NH4Cl,选项B正确;
C.SO2与H2S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体现了SO2的氧化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 = 3S + 2H2O,选项C正确;
D.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可制粗硅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 +2CO↑,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22.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B. 该有机物属于不饱和烃
C. 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官能团 D. 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选项A错误;
B.该有机物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属于羧酸,选项B错误;
C.该有机物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和羧基两种官能团,选项C错误;
D.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甲基,根据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可知,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3.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等属于次生污染物
B. 污水的一级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除去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
C. 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D. 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如CO、SO2等,次生污染物也称为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如臭氧、硝酸盐、有机颗粒等,因此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NO2、SO2等属于一次污染物,故A说法错误;
B.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属于物理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无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等物质),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等,故B说法正确;
C.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使水中藻类大量生长,使水体富营养化,故C说法正确;
D.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废旧电池中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水、土壤会造成污染,应集中回收处理,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A。
24. 为精制食盐,需除去粗盐水中的、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
B. 取滤液a,加入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没有除尽
C. 滤液a中加入稀盐酸初期,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后期则会生成无色气体
D. 用蒸发的方法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时,不能将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答案】B
【解析】
【分析】粗盐中Ca2+用Na2CO3除去,SO用BaCl2除去,Mg2+与NaOH除去,除杂试剂需过量,过量除杂试剂需要除去,因此碳酸钠还有一个作用是除去过量的BaCl2溶液,因此BaCl2放在碳酸钠的前面,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BaCl2放在碳酸钠的前面,加入试剂顺序为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故A说法正确;
B.根据流程,以及上述分析,滤液a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碳酸钡沉淀生成,对SO的检验产生干扰,故B说法错误;
C.滤液a有过量NaOH、过量Na2CO3和NaCl,加入盐酸,盐酸先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H2O,继续加入盐酸,则有Na2CO3+2HCl=2NaCl+CO2↑+H2O,因此加入盐酸初期无明显现象,后期则会生成无色气体,故C说法正确;
D.用蒸发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NaCl固体时,当出现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不能加热蒸干,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25.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 原溶液中一定有
B 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 2mol/L溶液,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发生水解
C 足量的铜片与一定量稀充分反应后,铜片剩余,再加入适量稀,铜片继续溶解。 Cu可以与稀反应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一定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BaSO4,根据实验中操作和现象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A错误;
B.如果检验淀粉未发生水解,应该检验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而不是检验是否含有淀粉,B错误;
C.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后溶液中含硝酸根离子,Cu与稀硫酸不反应,酸性溶液中Cu可被硝酸根离子氧化,铜片继续溶解,C错误;
D.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有,D正确;
故选D。
26. 乙醇、乙酸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下列反应中断键的位置正确的是
A. 乙醇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断裂①③⑤键
B.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断裂②键、a键
C. 乙醇在铜催化共热下与反应,断裂①③键
D. 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断裂b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断裂的键是 “O-H”,即①断,故A错误;
B.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其原理是醇中的①键断裂,乙酸中的b键断裂,故B错误;
C.乙醇的催化氧化2CH3CH2OH +O22CH3CHO+2H2O,断裂的键为①③,故C正确;
D.乙酸与NaOH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断裂的键为a,故D错误;
答案为C。
27.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A>B>C>D B. A>C>D>B C. C>A>B>D D. A>B>D>C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B相连时A为负极,说明A比B活泼,C、D相连时,电流由D→C,D为正极,C为负极,说明C比D活泼,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A为负极,C为正极,故A比C活泼;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D为负极,B为正极,说明D比B活泼,故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A>C>D>B,故答案为:B。
28. 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转化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C、N、O
B. 和是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C. 还原过程中当生成0.1mo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
D. 汽车尾气中、被转化为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转化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从+2变为+4,N元素的化合价+2、+4变为0,O元素的化合价从0变为-2,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C、N、O,故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BaO为催化剂,不是中间产物,故B错误;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5-0)×2=1mol,故C错误;
D.排放到空气中不会形成酸雨,会引起温室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29.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0~2min时间段内,用物质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C. 反应物平衡时的转化率
D. 恒温恒容下,充入Ar,能使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X、Y、Z变化物质的量分别为(1.0-0.7)、(1.0-0.9)、0.2,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X、Y、Z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3∶0.1∶0.2=3∶1∶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即化学方程式为3X+Y2Z,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数学表达式,v(X)==0.075mol/(L·min),故B错误;
C.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30%,同理Y的转化率为10%,两者转化率之比为30%∶10%=3∶1,故C正确;
D.恒温恒容下,通入非反应气体Ar,组分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
答案为C。
30. 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生成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设反应中被还原成)
A. 0.045mol B. 0.03mol C. 0.02mol D. 0.005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n(H2SO4)= 4mol/L×0.01L=0.04mol,n(HNO3)= 2mol/L×0.01L=0.02mol,n(H+)=2×0.04mol+1×0.02mol=0.10mol,n(NO)=1×0.02mol=0.02mol。NO的氧化性比H+强,NO先反应,Fe过量,发生的反应为:3Fe+8H++2NO=3Fe2++4H2O+2NO↑,0.02molNO消耗0.08mol H+,同时得到0.02molNO。剩下(0.10-0.08)mol即0.02mol H+,剩下的H+和Fe反应产生H2,Fe+2H+=Fe2++H2↑,0.02mol H+反应得到0.01mol H2,气体的总物质的量=0.02mol+0.01mol=0.03mol,答案选B。
第11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 现有K、M、N三种烃,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烃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填对应字母,下同)
(2)等质量的三种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最多的是___________,生成最多的是___________。
(3)1mol K与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4种取代物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4)以M为基本原料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物,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代表烃基,X代表卤素原子)
①A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②B与D以物质的量之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K、N (2) ①. K ②. M
(3)2.5mol (4) ①. CH3CH2OH+CuOCH3CHO+H2O+Cu ②. 氧化反应 ③. 2CH3COOH+HOCH2CH2OHCH3COOCH2CH2OOCCH3+2H2O ④.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解析】
【分析】根据K、M、N三种烃球棍模型,K为甲烷、M为乙烯、N为乙烷,M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CH3CH2OH,A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B为CH3COOH,M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BrCH2CH2Br,C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为HOCH2CH2OH,B与D以物质的量之比2:1生成E为CH3COOCH2CH2OOCCH3,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甲烷、乙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互为同系物的是K、N。
【小问2详解】
烃燃烧时,等质量的烃,氢含量越高,完全燃烧时消耗越多,K、M、N中氢含量最高的为K,消耗最多的是K,C含量越高,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M碳含量最高,生成最多的是M。
【小问3详解】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氢原子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molK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4种取代物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1+2+3+4)=2.5mol。
【小问4详解】
①A为CH3CH2OH,CH3CH2OH与CuO在加热条件反应生成CH3CHO,则A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uOCH3CHO+H2O+Cu,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②B与D以物质的量之比2:1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HOCH2CH2OHCH3COOCH2CH2OOCCH3+2H2O,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2. 反应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甲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铜片上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该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硫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将表面被氧化的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t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
①曲线0~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是为___________。
②曲线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③曲线由c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放热 (2) ①. 正 ②. 冒气泡 ③. 2H++2e-=H2↑
(3) ①. ZnO+2H+=Zn2++H2O ②. 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③.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降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象变化的能量分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小问2详解】
反应Zn+H2SO4=ZnSO4+H2↑,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Zn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铜片上冒气泡;
【小问3详解】
①因锌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锌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盐和水,无氢气放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O+2H+=Zn2++H2O;
②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所以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大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逐渐降低,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33. 研究氮、硫及其化合物对工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所需装置如图Ⅰ所示。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
③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为了有效实现和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Ⅱ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气体。
图II
①打开弹簧夹,推动针筒活塞,使进入烧瓶。关上弹簧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 A、B、C、D、E均含同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①A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当X是强碱时,B生成C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 a→d→e→c→b→f ③. 防止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 ④. SO2+2OH-=+H2O
(2) ①. 烧瓶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②. 2NO +O2 = 2NO ③. 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烧杯中水倒吸到烧瓶中(或烧瓶中液面上升) ④. 3NO2 + H2O = 2HNO3 + NO
(3) ①. (NH4)2S ②.
【解析】
【分析】(1)装置A 中利用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制备SO2,设计实验验证性质;
(2)根据NO能与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根据3NO2+H2O=2HNO3+NO,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少,液面上升;
(3)因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则Y为O2,进而推知C、D为氧化物,BCD为连续氧化的过程;
【小问1详解】
①装置A 中利用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根据装置A为反应装置,C为干燥装置,B为收集装置,D为防止倒吸装置,E为尾气处理装置,则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d→e→c→b→f;
③D为防止倒吸装置,起到安全瓶的作用;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H2O;
【小问2详解】
无色的NO能与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故答案为:烧瓶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2NO +O2 = 2NO2;
②轻轻摇动平底烧瓶,使得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所以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烧瓶中液面上升,故答案为: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烧杯中水倒吸到烧瓶中(或烧瓶中液面上升);3NO2 + H2O = 2HNO3 + NO;
【小问3详解】
因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则Y为O2,进而推知C、D为氧化物,BCD为连续氧化的过程;因E为酸,故C、D均为非金属氧化物,Z为H2O。当X为强碱时,该连续氧化关系为NH3NONO2HNO3,进而推知A为铵盐;综上所述A为(NH4)2S;当X是强碱时,B生成C的化学方程为;答案为(NH4)2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下一篇:2023—2024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选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