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光的色彩颜色 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3.1 光的色彩 颜色
一、单选题
1.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常见的梅花有红色、粉色和白色三种颜色,每年梅花盛开的季节,有大量游客来到无锡梅园赏梅。下列关于梅花为什么是红色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盛开的红色梅花能发出红光 B.盛开的红色梅花能吸收红光
C.盛开的红色梅花能反射红光 D.盛开的红色梅花能透过红光
2.小明将一张红色透明玻璃片和一张绿色透明玻璃片部分重叠,然后放在一张白色纸板上面,如图所示,若太阳光照射到玻璃片上,则白色纸板上各区域呈现的颜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是白色
B.甲区域主要呈现的是绿色
C.乙区域主要呈现的是黑色
D.丙区域主要呈现的是红色
3.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水中倒影 B.手影
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D.彩虹的形成
4.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自行车尾灯 B.霓虹灯
C.太阳 D.萤火虫
5.夜晚的扬子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绿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  )
A.红花黑叶 B.黑花绿叶 C.红花绿叶 D.黑花黑叶
6.唐人张志和在《玄真子 涛之灵》中写道:“雨色映日而为虹”,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的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形成的,我们通过如图的简化示意图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关于彩虹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B.太阳光发生色散时红光偏折最小,故a光线是红光
C.太阳光发生色散时紫光偏折最大,故a光线是紫光
D.不同颜色的光在雨滴背面发生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
8.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点燃的蜡烛 C.点亮的电灯 D.月亮
9.桂花是杭州市市花,如图是桂花的一种一银桂,阳光下银桂花瓣呈白色的原因是(  )
A.花瓣发出了白色的光 B.花瓣反射了所有色光
C.花瓣吸收了所有色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手电筒 B.点燃的蜡烛
C.工作中的台灯 D.镜子
11.下列图中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面倒影 B. 水中铅笔“折断”
C. 树影下的光斑 D. 雨后的彩虹
1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平面镜 B.月亮 C.烛焰 D.凸透镜
二、填空题
13.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这现象说明太阳光是_______光,此种现象一般称为______,其原理与图中____图相同。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_____、蓝叫做三原色光。
14.白天雨过天睛,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______现象。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模拟。如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的偏折程度要______(选填“大”成“小”)。
15.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______。最早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16.如图是首张黑洞照片,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约5500万_______(年/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算机处理而形成的,研究人员在计算机屏幕上将黑洞边缘环状(明亮)部分用红色显示,红光、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
三、综合题
17.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温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表(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_____(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并且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朝向_____(填“北”或“西”).
(2)百叶箱中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量相同.
(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_____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_________________(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这种温度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百叶箱,箱内有两支温度计(分别记录天中的最高气温和任意时刻气温)和一个湿度计装置(是用两只温度计做成的,其中一个是湿球温度计,它的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另一个是干球温度计,它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1)如图甲,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___(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
(2)百叶箱中的温度计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____的改变量相同;如图乙,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一般会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湿球温度计的示数,这是因为____.
(3)如图丙,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示数是____,它和____ (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光灯
目前,常用的白光以蓝光为芯片,其上涂有黄色荧光粉,通电后,芯片发出蓝光,其中一部分照射到荧光粉上,荧光粉发出波长比蓝光长的黄光,该黄光与另一部分蓝光混合射出,人眼能感觉到白光,生活中常用的白光灯是多个白光连接而成的。
人眼对亮度的感觉(即“视觉亮度”)与发光强度变化并不一致,当光强均匀增大时,视觉亮度并非均匀增加。弱光时,光强增大一倍,视觉亮度的增加多于一倍;强光时,光强增大一倍,视觉亮度的增加不足一倍。生活中,白光调光台灯的电流设置了恰当的占空比变化规律,使视觉亮度均匀变化。
(1)文中所述人眼感觉到的白光是由______混合而成的。
(2)荧光粉发出的光要比芯片发出光的波长更______(选填“长”或“短”)。
2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 。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 会在低于零下 10℃的环境下形成, 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 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 。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 这就是雪花 。 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 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 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 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 。这叫做降 “湿雪”,或 “雨 雪并降” 。 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 “雨夹雪” 。
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 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
(1) 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 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选填 “吸热”或 “放热”) 。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
A . 云层水气充足 C .云层中气温较低
B .云层下气温较高 D . 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选填 “低”或 “高”) 。
(4)我们南方地区较少降雪,我县北部仁居大畲垇偶尔冬季会降雪,人们常感觉到降雪时不冷,雪融化时较冷,是因为雪融化时会______(选填 “吸热”或 “放热”) 。
(5)小明利用冰块削成了如图所示的楔形,在阳光照射下发现了奇妙的现象,这个现象是______,图中从边缘射出的红光的是______。
21.小明在靠近炉火一段时间后,发现他黑色的上衣袖子比白色的衣兜热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物体吸热能力不同吗?小明想是不是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不同呢?于是他又做了如下实验:将同样多、温度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矿泉水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
(如图)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明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照时间(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纸瓶水温(℃) 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纸瓶水温(℃)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小明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②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 .
③ 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④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经历的探究要素是:提出问题、 、 、
、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所以盛开的红色梅花是红色是因为反射红光的原因。
故选C。
2.C
【详解】
A.红色透明玻璃片只透过红色,绿色透明玻璃只透过绿色,甲区域是只透过了红光,故是红色,A选项错误;
B.由A选项可知,甲区域主要呈现出红色,故B选项错误;
C.乙区域是两片玻璃重合的地方,由于上方绿色透明的玻璃说明透过了绿光,绿光无法透过红光,故没有光线到达乙区域,故乙区域为黑色,故C选项正确;
D.丙区域是只透过了绿光,故是绿色,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平面的水面可视为平面镜,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再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水珠折射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而成的,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A.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自行车后尾灯自身不能够发光,靠反射其他的光,因此不是光源,A符合题意;
B.霓虹灯通电后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C不符合题意;
D.萤火虫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由题意可知灯筒底部的玻璃图案是红花绿叶,白炽灯发出的是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照射到红色的花上只透过红光,照射到绿色的叶上只透过绿光,所以会出现红花绿叶的图案。当白炽灯更换为绿色光源时,照射到红色的花上会被吸收,所以能看到黑色的花;照射到绿叶上时,绿色光透过,所以叶仍是绿色,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
A.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分解成各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是不同的,发生色散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故b光线代表的是红光;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故a光线代表的是紫光,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颜色的光在发生反射现象时,都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用红光照射红色的苹果,红色苹果只能反射红光,所以苹果也呈现红色。
故选D。
8.D
【详解】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据此可知,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和点亮的电灯属于光源,而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在阳光下银桂花瓣呈白色的原因是银桂花瓣能反射各种色光,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
ABC.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图中发光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工作中的台灯,自身都能发光,属于光源,故ABC不符合题意。
D.镜子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A.平静水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铅笔折断了,故B不符合题意;
C.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即看到的光斑),故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
C.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烛焰能发光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
ABD.平面镜、月亮、能反射光,凸透镜能折射光,不是光源,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复色 色散 C 绿
【详解】
[1][2]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太阳光是各种不同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此种把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3]A.如图为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为人的影子,则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杯中的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在各种色光中,红、绿、蓝三种光不能被分解为其它色光,称为三原色。
14. 色散 大
【详解】
[1]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所以经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由图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红光在最上方、紫光在最下方,这说明紫光的偏折程度比红光的偏折程度要大。
15. 光的色散 牛顿
【详解】
[1][2]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16. 光年 绿 蓝
【详解】
[1]地球与宇宙星体间的距离应用长度单位是光年,因为这些星体的距离非常遥远。
[2][3]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17. 反射 红外线 北 热胀冷缩 体积 低 体温计 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详解】
(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是为了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为了防止在打开百叶箱时太阳光照射进百叶箱,在我国安装百叶箱时其门要朝向北;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说明物质在同种状态下,体积的变化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即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体积的改变量相同;
(3)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知道,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为了记录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值,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液柱要停留在最高温度值,所以它和体温计的结构是相似的,能够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点睛:本题通过气象站的百叶箱考查的是减小问物体吸收热量的方法、温度计的原理,综合性强.
18. 反射 体积 大于 湿球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吸收了一部分热量 14℃ 体温计
(1)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在同种状态下,体积的变化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湿球温度计上的水蒸发要带走一部分热量;
(3)体温计在使用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体温计的示数如果不甩的话,继续进行温度测量,它的示数只会上升,是不会下降的;
【详解】
(1)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反射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物质在同种状态下,体积的变化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干泡温度计示数比的湿泡温度计示数高;
(3)温度计分度值是2℃,图示中示数是14℃;为了记录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值,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液柱要停留在最高温度值,所以它和体温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本题通过气象站的百叶箱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气象温度计的特点,综合性强;
19. 黄光和蓝光 长
【详解】
(1)[1]由材料“通电后,芯片发出蓝光,其中一部分照射到荧光粉上,荧光粉发出波长比蓝光长的黄光,该黄光与另一部分蓝光混合射出,人眼能感觉到白光”可知,人眼感觉到的白光是由黄光和蓝光混合而成的。
(2)[2]芯片发出蓝光,荧光粉发出波长比蓝光长的黄光,蓝光波长短,黄光波长长。
20. 凝华 放热 B 低 吸热 光的色散 A
【详解】
(1)[1][2]由题意可知,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直接变成固态雪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凝华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热。
(2)[3]阅读材料可知,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而云层中气温较低是形成晶核的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
(3)[4]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且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向路面撒盐可以让雪在低温下熔化以达到除雪的目的。
(4)[5]雪融化变成液体,熔化过程雪需要吸热,所以人们常甘娟到雪融化时较冷。
(5)[6]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颜色,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
[7]红光的偏折角度小,故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从边缘出折射出的红光是A。
21.① 结论: 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放出的热本领好②太阳能热水气都是黑颜色的表面. ③控制变量法、转换法④猜想、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详解】
(1)在条件相同时,黑色瓶内水温升高的快,说明黑色比白色吸热本领强.
(2)为了让太阳能的集热管吸收更多的热量,集热管应该凃成黑色.
(3)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制变量法、转换法.
(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经历的探究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声音是什么同步练习(含解析)

下一篇: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同步练习(无答案)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