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年结业联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黑龙江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下列民俗活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伦剪纸 B.绥棱农民画
C.绥棱黑陶制作 D.草柳编工艺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海伦剪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绥棱农民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绥棱黑陶制作,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草柳编工艺,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化学通过解决能源、环境、材料与粮食等问题而推动社会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氢作为火箭燃料无污染
B.酸性废水直接排放后再撒熟石灰处理
C.冰墩墩填充物聚酯纤维属于复合材料
D.大量施用复合肥料NH4NO3以提高产量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解析】【解答】A. 液氢作为火箭燃料,生成物只是水,无污染 ,故正确;
B. 酸性废水会污染水体,应先用熟石灰处理再排放,故错误;
C. 冰墩墩填充物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
D. NH4NO3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氢能的优点分析;
B、根据废水的处理方法分析;
C、根据聚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而不是复合材料分析;
D、根据化学肥料的种类分析。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向硝酸铵固体中加入水搅拌,固体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错误;
B. 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
C.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正确;
D. 向硝酸铵固体中加入水搅拌,会吸热,使固体溶解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分析。
B、根据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D、根据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分析。
4.实验操作要科学规范,要关注环保安全问题.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装入固体粉末
B.配制溶液
C.添加酒精
D.处理废弃药品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装入固体粉末,应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滑入试管底部,故正确;
B. 不能在量筒里配制溶液 ,故错误;
C. 不能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会造成火灾,故错误;
D. 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允许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里,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应“一横、二送、三直立”;
B、根据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处理剩余药品采取“三不一要“的原则分析。
5.分类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的俗称(或名称)、化学式、类别三者对应一致的是()
A.苛性钠、Na2CO3、盐 B.干冰、H2O、氧化物
C.生石灰、Ca(OH)2、碱 D.甲烷、CH4、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名称与俗名;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 ,故错误;
B. 干冰的化学式为CO2,故错误;
C.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故错误;
D. 甲烷化学式为CH4,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的分类分析。
6.(2021九上·全椒期末)中药是我国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功不可没。中药金花清感在治疗轻度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患者时疗效确切。金花清感中苦杏仁苷的化学式为C20H27NO11.下列有关苦杏仁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苦杏仁苷分子中含有四种元素
B.苦杏仁苷中含有59个原子
C.苦杏仁苷属于氧化物
D.苦杏仁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苦杏仁苷分子中含有四种原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个苦杏仁苷分子中含有20+27+1+11=59个原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苦杏仁苷含有四种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氮元素质量分数: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 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7.FeCl3溶液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Fe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该反应能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Fe、6Cl、Cu,反应后有2Cl、Cu、2X,2X中应该含有2Fe、4Cl,X的化学式是FeCl2, 故错误;
B. 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错误;
C. 该反应中反应物铜单质中铜元素显0价,生成物氯化铜中铜显+2价,所以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故正确;
D. 该反应不能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单化单化”分析;
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规律分析;
D、根据铜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铁分析。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B.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C.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不符合题意;
B. 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C. 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D.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可以燃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鉴别软水和硬水的方法分析;
B、根据水的净化方法分析;
C、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D、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以及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后水分子体积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在食盐中添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D.区分衣服面料是我国优质的新疆棉花还是涤纶,可以采用灼烧的方法
【答案】A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后水分子间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符合题意;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C. 在食盐中添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D. 区分衣服面料是我国优质的新疆棉花还是涤纶,可以采用灼烧的方法,涤纶灼烧的残留物有硬结,而棉花灼烧的残留物没有硬结,为呈灰白色粉末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
C、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
D、根据棉花、涤纶的区别分析。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比如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俗称氯化铁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故错误;
C. 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错误;
D. 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
C、根据活泼金属和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分析。
11.(2021·包头)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检验CH4中是否混有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可除去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均有水雾出现,无法检验是否含氢气,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钙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钙,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铜片上留下痕迹,说明黄铜片的硬度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加入试剂过量会引入新杂质分析;
B、根据甲烷和氢气燃烧都会产生水分析;
C、根据氯化钙的可溶性,碳酸钙的难溶性分析;
D、根据合金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
二、多选题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B.20℃时,向一定量的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
D.向一定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答案】B,C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知,每36份质量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氧气,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4:32=1:8,故错误;
B. 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固体逐渐溶解,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正确;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碳酸钠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pH等于7,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正确;
D. 由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三、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回答:
(1)烧碱: 。
(2)铵根离子: 。
(3)标出硫酸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NaOH
(2)
(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1)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
(2)铵根离子表示为NH4+;
(3)标出硫酸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俗称和化学式分析;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2)洋洋将一瓶汽水的瓶盖打开,汽水自动喷出来了,这是因为 。
(3)用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气体逸出
(3)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铁锈的主要成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洋洋将一瓶汽水的瓶盖打开,汽水自动喷出来了,这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气体逸出;
(3)用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2)根据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分析;
(3)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值是 。
(2)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 (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铟元素与图乙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若图乙中的C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答案】(1)18
(2)B
(3)InCl3
(4)Mg2+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9=2+8+x+18+3,解得x=18;
(2)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与B中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样,所以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B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所以铟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A为氯原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铟元素与图乙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InCl3。
(4)若图乙中的C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n=2+8+2=12,12号元素为镁元素,则该粒子的符号为Mg2+。
【分析】(1)根据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铜,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3)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结合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4)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16.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溶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
(2)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3)实验过程中先通入足量氨气,再缓慢通入二氧化碳。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 。
(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1)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
(2)降温结晶
(3)使溶液变为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4)A;B;D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氯化铵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氨气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显碱性,故实验过程中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使溶液变为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4)A、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固体后仍然都是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又析出固体,因此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B、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比氯化铵大,分别蒸发掉10g水,溶剂的质量是甲<乙,故正确;
C、 60℃降温至t℃,氯化铵的溶解度减小得更多,故实验过程中析出氯化铵的质量大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降温至t℃后都仍然是饱和溶液,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故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四、推断题
17.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E物质的化学式为 。
(2)C→D反应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
(3)F→A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H2SO4
(2)放热
(3)(或)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
(1)E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C→D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会放热。
(3)F→A是氧化铁转化成铁,发生的置换反应可能是氧化铁和碳(或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或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 )。
【分析】根据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推断B是盐酸;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能和盐酸反应,则D是氢氧化钙;F为红棕色固体,则F是氧化铁;根据E能转化成盐酸,能和氧化铁、氢氧化钙反应,所以推断E是硫酸;根据C和氢氧化钙能相互转化,所以推断C是水;根据氧化铁转化成的A能和盐酸反应,所以推断A是铁。经验证,推导正确,据此分析解答。
五、实验题
18.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MnO2和双氧水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H2可选用装置 (填字母)。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 作用。
(4)实验室可用 (填物质名称)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 (填“a”或“d”)处,并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检查装置气密性;BC/BD
(3)催化
(4)浓硫酸;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气体的实验,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H2,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反应装置B;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采用D装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采用C装置,故答案为:BC或BD。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4)浓硫酸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a处,并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
c处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分析;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制取气体的实验,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根据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氢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时MnO2起催化作用分析。
(4)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六、科学探究题
19.央视科普栏目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明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
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未打磨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一段时间后,“锡纸”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小明认为“锡纸”中可能是锡(Sn),请写出锡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最终确定猜想 (填“Ⅰ”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交流与讨论】
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
(4)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铜B.硝酸银C.硫酸钠D.硫酸亚铁
【答案】(1)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2)Sn+2HCl=SnCl2+H2↑;Ⅱ;2Al+3ZnCl2=2AlCl3+3Zn
(3)除去“锡纸”表面的杂质和氧化膜
(4)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2)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锡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
打磨后的“锡纸”,滴加氯化锌溶液,有深灰色固体析出,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比锌活泼,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Al>Zn>Sn,可知,“锡纸”中的金属为铝,最终确定猜想Ⅱ成立;
反应为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化学方程式为2Al+3ZnCl2=2AlCl3+3Zn。
(3)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锡纸”表面的杂质和氧化膜。
(4)A、铝、锡都能和氯化铜反应,不能用氯化铜代替,故不符合题意;
B、铝、锡都能和硝酸银反应,不能用硝酸银代替,故不符合题意;
C、铝、锡都不能和硫酸钠反应,不能亚硫酸钠代替,故不符合题意;
D、铁不如铝活泼,比锡活泼,可以用硫酸亚铁代替,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可燃物燃烧条件分析。
(2)稀盐酸和锡反应生成二氯化锡和氢气,铝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
(3)根据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4)根据铝、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择两者之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代替。
20.同学们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利用所学知识对稀盐酸与如图中的三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
(1)并进行实验验证: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示意图
能否反应 能 能 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同学们判断Ca(OH)2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 生成。
(2)【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钙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小羽取少量Ca(OH)2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反应物消失,二者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 小美向甲组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二者发生了反应
(3)【实验评价】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4)【总结归纳】
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拓展延伸】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6)将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答案】(1)有气泡产生;水/H2O
(2)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又由红色变成无色
(3)无论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反应,溶液中的氯离子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或盐酸中的氯离子也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4)
(5)3/三
(6)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气泡产生)(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乙组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结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同学们判断Ca(OH)2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水生成。
(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和水均为中性,红色消失,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又由红色变成无色。
(3)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无论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反应,溶液中的氯离子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或盐酸中的氯离子也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4)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5)将一定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若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如果盐酸过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钙,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
(6)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通过验证是否有碳酸钠生成来证明二者是否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实验方案为: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气泡产生)。
【分析】(1)根据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
(2)根据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
(3)根据溶液中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完全反应分析。
(6)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七、计算题
2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是我们日常食品。它能提供多种氨基酸,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
①亮氨酸(C6H13NO2)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② g亮氨酸(C6H13NO2)能提供2.8g氮元素。
(2)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服用补钙剂来增加摄入量。为测定某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取钙片10片(每片2g)研碎后放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后得到不溶物的质量为10g,再向滤液中加入55.4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钙片中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假设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设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列出求解x的比例式 。
③该种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④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 g;
⑤若配制200g上述浓度的稀盐酸,需用 g36.5%的浓盐酸。
【答案】(1)72:13;26.2
(2);;50%;50.0;80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 亮氨酸(C6H13NO2)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6):(1×13)=72:13。
②2.8g氮元素对应的亮氨酸(C6H13NO2)的质量==26.2g
(2)①根据题意,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某同学取钙片10片(每片2g)研碎后放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后得到不溶物的质量为10g,则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10片×2g/片-10g=10g;
设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 CO2↑
100 44
10g x
x=4.4g
则求解x的比例式为:
③该种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50%。
④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a,
CaCO3 +2HCl =CaCl2 +H2O+CO2↑
100 73 111
10g y a
, y=7.3g
, a=11.1g
生成氯化钙溶液的质量=11.1g÷10%=111g,
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稀盐酸的质量=111g+4.4g-10g-55.4g=50g。
⑤设配制200g上述浓度的稀盐酸,需用36.5%的浓盐酸质量为m,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m×36.5%,
解得:m=80g,所以需用80g36.5%的浓盐酸。
【分析】(1)① 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②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盐酸的溶质HCl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所需36.5%的浓盐酸的质量。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年结业联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黑龙江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下列民俗活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伦剪纸 B.绥棱农民画
C.绥棱黑陶制作 D.草柳编工艺
2.化学通过解决能源、环境、材料与粮食等问题而推动社会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氢作为火箭燃料无污染
B.酸性废水直接排放后再撒熟石灰处理
C.冰墩墩填充物聚酯纤维属于复合材料
D.大量施用复合肥料NH4NO3以提高产量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向硝酸铵固体中加入水搅拌,固体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4.实验操作要科学规范,要关注环保安全问题.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装入固体粉末
B.配制溶液
C.添加酒精
D.处理废弃药品
5.分类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的俗称(或名称)、化学式、类别三者对应一致的是()
A.苛性钠、Na2CO3、盐 B.干冰、H2O、氧化物
C.生石灰、Ca(OH)2、碱 D.甲烷、CH4、有机物
6.(2021九上·全椒期末)中药是我国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功不可没。中药金花清感在治疗轻度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患者时疗效确切。金花清感中苦杏仁苷的化学式为C20H27NO11.下列有关苦杏仁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苦杏仁苷分子中含有四种元素
B.苦杏仁苷中含有59个原子
C.苦杏仁苷属于氧化物
D.苦杏仁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FeCl3溶液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Fe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该反应能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B.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C.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后水分子体积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在食盐中添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D.区分衣服面料是我国优质的新疆棉花还是涤纶,可以采用灼烧的方法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11.(2021·包头)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检验CH4中是否混有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B.20℃时,向一定量的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
D.向一定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三、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回答:
(1)烧碱: 。
(2)铵根离子: 。
(3)标出硫酸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2)洋洋将一瓶汽水的瓶盖打开,汽水自动喷出来了,这是因为 。
(3)用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值是 。
(2)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 (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铟元素与图乙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若图乙中的C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16.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溶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
(2)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3)实验过程中先通入足量氨气,再缓慢通入二氧化碳。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 。
(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四、推断题
17.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E物质的化学式为 。
(2)C→D反应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
(3)F→A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实验题
18.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MnO2和双氧水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H2可选用装置 (填字母)。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 作用。
(4)实验室可用 (填物质名称)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 (填“a”或“d”)处,并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六、科学探究题
19.央视科普栏目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明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
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未打磨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一段时间后,“锡纸”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小明认为“锡纸”中可能是锡(Sn),请写出锡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最终确定猜想 (填“Ⅰ”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交流与讨论】
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
(4)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铜B.硝酸银C.硫酸钠D.硫酸亚铁
20.同学们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利用所学知识对稀盐酸与如图中的三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
(1)并进行实验验证: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示意图
能否反应 能 能 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同学们判断Ca(OH)2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 生成。
(2)【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钙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小羽取少量Ca(OH)2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反应物消失,二者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 小美向甲组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二者发生了反应
(3)【实验评价】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4)【总结归纳】
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拓展延伸】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
(6)将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七、计算题
2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是我们日常食品。它能提供多种氨基酸,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
①亮氨酸(C6H13NO2)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② g亮氨酸(C6H13NO2)能提供2.8g氮元素。
(2)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服用补钙剂来增加摄入量。为测定某种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某同学取钙片10片(每片2g)研碎后放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后得到不溶物的质量为10g,再向滤液中加入55.4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钙片中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假设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设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列出求解x的比例式 。
③该种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④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 g;
⑤若配制200g上述浓度的稀盐酸,需用 g36.5%的浓盐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海伦剪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绥棱农民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绥棱黑陶制作,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草柳编工艺,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解析】【解答】A. 液氢作为火箭燃料,生成物只是水,无污染 ,故正确;
B. 酸性废水会污染水体,应先用熟石灰处理再排放,故错误;
C. 冰墩墩填充物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
D. NH4NO3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氢能的优点分析;
B、根据废水的处理方法分析;
C、根据聚酯纤维属于合成材料而不是复合材料分析;
D、根据化学肥料的种类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错误;
B. 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
C.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正确;
D. 向硝酸铵固体中加入水搅拌,会吸热,使固体溶解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分析。
B、根据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现象分析。
C、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D、根据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装入固体粉末,应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滑入试管底部,故正确;
B. 不能在量筒里配制溶液 ,故错误;
C. 不能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会造成火灾,故错误;
D. 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允许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里,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应“一横、二送、三直立”;
B、根据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处理剩余药品采取“三不一要“的原则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名称与俗名;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 ,故错误;
B. 干冰的化学式为CO2,故错误;
C.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故错误;
D. 甲烷化学式为CH4,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物质的分类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苦杏仁苷分子中含有四种原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一个苦杏仁苷分子中含有20+27+1+11=59个原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苦杏仁苷含有四种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氮元素质量分数: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 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Fe、6Cl、Cu,反应后有2Cl、Cu、2X,2X中应该含有2Fe、4Cl,X的化学式是FeCl2, 故错误;
B. 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错误;
C. 该反应中反应物铜单质中铜元素显0价,生成物氯化铜中铜显+2价,所以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故正确;
D. 该反应不能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单化单化”分析;
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规律分析;
D、根据铜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铁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不符合题意;
B. 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C. 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D.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可以燃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鉴别软水和硬水的方法分析;
B、根据水的净化方法分析;
C、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D、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以及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后水分子间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符合题意;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C. 在食盐中添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D. 区分衣服面料是我国优质的新疆棉花还是涤纶,可以采用灼烧的方法,涤纶灼烧的残留物有硬结,而棉花灼烧的残留物没有硬结,为呈灰白色粉末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
C、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
D、根据棉花、涤纶的区别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比如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俗称氯化铁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故错误;
C. 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错误;
D. 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
C、根据活泼金属和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可除去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均有水雾出现,无法检验是否含氢气,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氯化钙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钙,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铜片上留下痕迹,说明黄铜片的硬度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加入试剂过量会引入新杂质分析;
B、根据甲烷和氢气燃烧都会产生水分析;
C、根据氯化钙的可溶性,碳酸钙的难溶性分析;
D、根据合金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
12.【答案】B,C
【知识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知,每36份质量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氧气,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4:32=1:8,故错误;
B. 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固体逐渐溶解,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正确;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碳酸钠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pH等于7,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正确;
D. 由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3.【答案】(1)NaOH
(2)
(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1)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
(2)铵根离子表示为NH4+;
(3)标出硫酸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俗称和化学式分析;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4.【答案】(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气体逸出
(3)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铁锈的主要成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洋洋将一瓶汽水的瓶盖打开,汽水自动喷出来了,这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气体逸出;
(3)用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
(2)根据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分析;
(3)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15.【答案】(1)18
(2)B
(3)InCl3
(4)Mg2+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9=2+8+x+18+3,解得x=18;
(2)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与B中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样,所以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B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所以铟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A为氯原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铟元素与图乙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InCl3。
(4)若图乙中的C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n=2+8+2=12,12号元素为镁元素,则该粒子的符号为Mg2+。
【分析】(1)根据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铜,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分析;
(3)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结合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4)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16.【答案】(1)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
(2)降温结晶
(3)使溶液变为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4)A;B;D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氯化铵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氨气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显碱性,故实验过程中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使溶液变为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4)A、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固体后仍然都是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又析出固体,因此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B、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比氯化铵大,分别蒸发掉10g水,溶剂的质量是甲<乙,故正确;
C、 60℃降温至t℃,氯化铵的溶解度减小得更多,故实验过程中析出氯化铵的质量大于氯化钠,溶液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降温至t℃后都仍然是饱和溶液,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故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7.【答案】(1)H2SO4
(2)放热
(3)(或)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
(1)E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C→D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会放热。
(3)F→A是氧化铁转化成铁,发生的置换反应可能是氧化铁和碳(或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或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 )。
【分析】根据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推断B是盐酸;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能和盐酸反应,则D是氢氧化钙;F为红棕色固体,则F是氧化铁;根据E能转化成盐酸,能和氧化铁、氢氧化钙反应,所以推断E是硫酸;根据C和氢氧化钙能相互转化,所以推断C是水;根据氧化铁转化成的A能和盐酸反应,所以推断A是铁。经验证,推导正确,据此分析解答。
18.【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检查装置气密性;BC/BD
(3)催化
(4)浓硫酸;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气体的实验,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H2,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反应装置B;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采用D装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采用C装置,故答案为:BC或BD。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4)浓硫酸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a处,并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
c处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分析;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制取气体的实验,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根据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氢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时MnO2起催化作用分析。
(4)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分析。
19.【答案】(1)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2)Sn+2HCl=SnCl2+H2↑;Ⅱ;2Al+3ZnCl2=2AlCl3+3Zn
(3)除去“锡纸”表面的杂质和氧化膜
(4)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2)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锡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
打磨后的“锡纸”,滴加氯化锌溶液,有深灰色固体析出,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比锌活泼,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Al>Zn>Sn,可知,“锡纸”中的金属为铝,最终确定猜想Ⅱ成立;
反应为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化学方程式为2Al+3ZnCl2=2AlCl3+3Zn。
(3)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锡纸”表面的杂质和氧化膜。
(4)A、铝、锡都能和氯化铜反应,不能用氯化铜代替,故不符合题意;
B、铝、锡都能和硝酸银反应,不能用硝酸银代替,故不符合题意;
C、铝、锡都不能和硫酸钠反应,不能亚硫酸钠代替,故不符合题意;
D、铁不如铝活泼,比锡活泼,可以用硫酸亚铁代替,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可燃物燃烧条件分析。
(2)稀盐酸和锡反应生成二氯化锡和氢气,铝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
(3)根据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4)根据铝、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择两者之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代替。
20.【答案】(1)有气泡产生;水/H2O
(2)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又由红色变成无色
(3)无论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反应,溶液中的氯离子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或盐酸中的氯离子也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4)
(5)3/三
(6)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气泡产生)(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乙组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结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同学们判断Ca(OH)2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水生成。
(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和水均为中性,红色消失,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又由红色变成无色。
(3)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无论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反应,溶液中的氯离子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或盐酸中的氯离子也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4)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5)将一定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若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如果盐酸过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钙,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
(6)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通过验证是否有碳酸钠生成来证明二者是否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实验方案为: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气泡产生)。
【分析】(1)根据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
(2)根据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
(3)根据溶液中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完全反应分析。
(6)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21.【答案】(1)72:13;26.2
(2);;50%;50.0;80
【知识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 亮氨酸(C6H13NO2)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6):(1×13)=72:13。
②2.8g氮元素对应的亮氨酸(C6H13NO2)的质量==26.2g
(2)①根据题意,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某同学取钙片10片(每片2g)研碎后放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后得到不溶物的质量为10g,则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10片×2g/片-10g=10g;
设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 CO2↑
100 44
10g x
x=4.4g
则求解x的比例式为:
③该种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50%。
④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a,
CaCO3 +2HCl =CaCl2 +H2O+CO2↑
100 73 111
10g y a
, y=7.3g
, a=11.1g
生成氯化钙溶液的质量=11.1g÷10%=111g,
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稀盐酸的质量=111g+4.4g-10g-55.4g=50g。
⑤设配制200g上述浓度的稀盐酸,需用36.5%的浓盐酸质量为m,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m×36.5%,
解得:m=80g,所以需用80g36.5%的浓盐酸。
【分析】(1)① 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②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盐酸的溶质HCl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所需36.5%的浓盐酸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