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5

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5
一、选择题
1.(2019·海南)实验室通过称量 样品受热脱水前后的质最来测定x值,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值偏低的是(  )
A.实验前试样未经干燥 B.试样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铵
C.试样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D.加热过程中有试样溅出来
2.(2017·天津)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A.A B.B C.C D.D
3.(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4.(2016·海南)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5.(2016·上海)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
A 浓氨水、生石灰 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NH3为碱性气体
B 浓盐酸、浓硫酸 pH试纸 变红 HCl为酸性气体
C 浓盐酸、二氧化锰 淀粉碘化钾试液 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
D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试液 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6.(2023·来宾模拟)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B.在陶瓷坩埚中加强热,可除去碳酸钠晶体中的结晶水
C.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时,为了使胶体均匀应不断搅拌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无K+
7.(2023·蚌埠模拟)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Fe3+
B 向蔗糖水解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蔗糖完全水解
C 向5mLCuSO4溶液中滴入适量同浓度的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等浓度Na2S溶液 先产生蓝色沉淀而后沉淀变黑 发生了沉淀的转化
D 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试纸无明显变化 无氨气生成
A.A B.B C.C D.D
8.(2023·厦门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模拟侯氏制碱法获得
B.图2用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
C.图3 溶液,,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图4探究苯酚和碳酸酸性强弱
9.(2023·石家庄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20%溶液,加热,冷却后加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
B 将盐酸酸化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绿色,最终变为蓝色 溶液中浓度减小,浓度增大
C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D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10.(2023·临汾模拟)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选用的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仪器)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玻璃棒 蒸馏水、饱和氯化铁溶液
B 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FeSO4溶液的浓度 烧杯、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 酸性KMnO4标准溶液、待测FeSO4溶液
C 明矾大晶体的制备 烧杯、玻璃棒 明矾、蒸馏水
D 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 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 1-溴丁烷、NaOH溶液、AgNO3溶液
A.A B.B C.C D.D
11.(2023·辽宁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一定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盐溶液中滴加几滴甲基橙溶液 溶液变红 该盐为强酸弱碱盐
B 向NaCl、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溶液 有黑色沉淀生成
C 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D 向浓硝酸中加入红热木炭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浓硝酸可与木炭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12.(2022·淄博模拟)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lO2,并以ClO2为原料制备NaClO2。已知:高于60℃时,NaClO2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SO3和H2O2均作还原剂
B.装置②,④的作用分别是防倒吸、吸收未反应的污染气体
C.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常压蒸发结晶
D.反应结束时,通氮气的目的是将仪器中残留的气体排入④中
13.(2023·山西模拟)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A.制取并收集氨气 B.从食盐水中提取固体 C.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 D.牺牲阳极法保护铁
A.A B.B C.C D.D
14.(2023·日照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在铁制品上镀致密铜镀层 B.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 D.制备FeSO4固体
A.A B.B C.C D.D
15.(2023·日照模拟)为探究FeCl3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FeS和Fe2S3均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分别向盛有少量FeS、Fe2S3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固体均溶解,均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Fe2S3还有淡黄色浑浊生成
② 向0.1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0.1 mol/L Na2S溶液 开始时,局部产生少量黑色沉淀,振荡,沉淀立即消失,同时有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气体产生
③ 向0.1 mol/L Na2S溶液中加入少量0.1 mol/L FeCl3溶液,产生现象后继续滴加足量盐酸 先有黑色沉淀生成,振荡沉淀不消失;滴加盐酸后,沉淀溶解,有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 FeCl3溶液时,需将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B.实验②中,沉淀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由实验①、③中的现象可推知实验③中的黑色沉淀为Fe2S3
D.FeCl3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与反应体系的酸碱性有关
16.(2022·淄博模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稀硝酸清洗试管内壁的银镜
B.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保存溴水
C.用玻璃棒蘸取样品进行焰色试验
D.用pH试纸测定过氧乙酸溶液的pH
17.(2022·淄博模拟)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装置甲:明矾晶体制备KAl(SO4)2
B.装置乙:制备少量干燥的NH3
C.装置丙:常温下分离苯酚与水的混合物
D.装置丁: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8.(2022·淄博模拟)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加入Fe(NO3)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NO具有强氧化性
B 向2mL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Br与Na2S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1mol L-1的AgNO3溶液,只有黑色沉淀生成 说明Ag2S比AgBr更难溶
C 取4mL乙醇,加入12mL浓硫酸及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70℃,将产生的气体进入2mL溴水中,溴水褪色 说明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D 向丙烯醛中加入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不再生成砖红色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溴水,溴水褪色 说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A.A B.B C.C D.D
19.(2023·临沂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2mL1mol L-1硼酸溶液中加入1mL1mol L-1碳酸钠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 硼酸与碳酸钠不反应
B 将铜丝灼烧至表面变黑,伸入盛有某有机物的试管中,铜丝恢复亮红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
C 充分加热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冷却后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滴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铁被硫氧化至Fe(II)
D 向新制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邻二氮菲(),溶液变为橙红色,然后再加入酸,溶液颜色变浅(与加入等量水比较) 与邻二氮菲配位能力:H+>Fe2+
A.A B.B C.C D.D
20.(2022·惠州模拟)下列实验设计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将2~3mL2mol/L氯化铝溶液注入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氨水至过量
B 验证Na2CO3溶液中存在CO-的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观察现象
C 比较Cl与C的非金属性 向10mL1mol/L的HCl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浓度的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D 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向两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投入表面积相同的铜丝和银丝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21.(2017·海南)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C.蒸馏完毕时,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D.分液时,下层溶液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上口倒出
22.(2017·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和铜粉反应可制备硫酸铜
B.碘化钾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备碘化氢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制备氧气
D.铝箔在氯气中燃烧可制备无水三氯化铝
23.(2016·江苏)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 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Ksp(CaSO4)
C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 L﹣1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mol L﹣1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
A.A B.B C.C D.D
24.(2022高一上·昌平期末)某小组为探究氯水的成分与性质,进行实验并观察到以下现象,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氯水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氯水中含有H+
B 向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滴加氯水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C 向Na2S溶液中滴加氯水 产生黄色沉淀 氯水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D 向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中滴加氯水至过量 先变蓝后褪色 氯水可能氧化碘单质
A.A B.B C.C D.D
25.(2022高二上·山西期末)下列表中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 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水解引起
B 向盛有2mL0.1mol L 1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4~5滴0.1mol L 1MgSO4溶液,再向其中滴加0.1mol L 1CuSO4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蓝色沉淀 Ksp [Mg(OH)2]>Ksp [Cu(OH)2]
C 常温下,用玻璃棒蘸取某浓度NaOH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中央,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为13 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0.1mol L 1
D 分别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甲试管中加入10mL0.1mol L 1Na2S2O3溶液,乙试管中加入5mL0.1mol L 1Na2S2O3溶液和5mL蒸馏水,然后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10mL0.1mol L 1H2SO4溶液 甲试管出现浑浊的时间更短 增大Na2S2O3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A.A B.B C.C D.D
26.(2022高三上·葫芦岛月考)氮化钙是高端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质量的氮化钙产品的纯度(杂质只有氮化钠,氨不溶于煤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下移动水准瓶,量气管与水准瓶内液面不发生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B.若Y形管内残留有反应产生的气体,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C.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量气管(与滴定管类似)的读数越大,产品的纯度越高
D.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未调整水准瓶的液面高度即读数,会造成结果偏低
27.(2022高一下·上饶期末)在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人们除了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以实现所期待的物质转化或能量转化,还要关注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程度,以提高生产效率,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程度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取少量图①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若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呈红色可以证明可逆反应存在反应进行的限度
B.若图②是将溶液一次性且快速加入到,结束反应10s,则HCl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C.图③可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左试管的速率大于右试管的速率
D.图④比较、对反应分解制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效果
28.(2022高一下·庐江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除去Fe2O3中的Al2O3杂质
B 测定相同浓度的HCl溶液、HBr溶液的pH 比较Cl和Br的非金属性强弱
C 将相同大小的镁片和铝片用导线连接,插入NaOH溶液中 证明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证明蔗糖是非还原性糖
A.A B.B C.C D.D
29.(2021高一上·丽水期末)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2CO3比NaHCO3稳定
D.用图4所示装置验证SO2的漂白性和酸性
30.(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白纸上写字 一段时间后字变黑 浓H2SO4有吸水性
B 将SO2通入到H2S溶液中 产生淡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将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 钠表面很快变暗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D 将Cl2通入到放有鲜花的试剂瓶中 鲜花褪色 Cl2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三、非选择题
31.(2023·来宾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沸点为11.0℃,浓度高时极易爆炸。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用干燥的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制备二氧化氯,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使用的试液X为   ,其作用是   。
(2)仪器a的名称为   ,装置E的作用是   。
(3)装置D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   ,往D中通入氯气的同时还通入干燥的空气,其主要目的是   。
(4)装置D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时析出的晶体情况如下表:
温度 <38℃ 38℃~60℃ >60℃
析出晶体 NaClO2·3H2O NaClO2 分解成NaClO3和NaCl
利用NaClO2溶液制NaClO2晶体的过程中,需使用38℃~60℃的温水洗涤。控制水温在“38℃~60℃”之间的原因是   。
(6)工业上可在酸性条件下用双氧水与NaClO3反应制备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2.(2023·唐山模拟)是重要的化学试剂,遇高温分解,与酸发生反应。实验室可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下列关于装置B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填标号)。
a.通过观察气泡可控制气流速率
b.防止发生倒吸
c.通过长颈漏斗液面升降判断B后面装置是否堵塞
(3)C中生成产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为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率和纯度,实验中通入的不能过量,原因是   。
(5)为测定所得产品纯度,取所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淀粉试剂,用碘的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液。
已知:
①滴定终点现象为   ;
②产品纯度为   (用m、c、V表示)。
(6)下列装置和试剂不能代替E的是   (填标号)。
33.(2023·日照模拟)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种由H2O2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的实验方法如下:
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密度/ 沸点/℃(101kPa) 与水形成共沸物的沸点/℃ 部分性质
环己醇 0.96 161.0 97.8 能溶于水,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环己酮 0.95 155.0 98.0/3.4kPa 95.0 微溶于水,遇氧化剂易发生开环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的作用是   :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2)环己酮的产率受H2O2用量的影响,当环己酮产率达最大值后,增加H2O2的用量其产率反而下降,原因是   。
(3)减压蒸馏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加热方式最好选用   (填“水浴”或“油浴”)。进行减压蒸馏时,使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磁子的作用除搅拌使混合物均匀受热外,还有   。
减压蒸馏的操作顺序为:打开双通旋塞,打开真空泵,缓慢关闭双通旋塞,接通冷凝水,开启磁力加热搅拌器,进行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完成后,需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a.关闭真空泵 b.关闭磁力加热搅拌器,冷却至室温
c.缓慢打开双通旋塞 d.停止通冷凝水
(4)本实验中环己酮的产率为   (保留2位有效数字)。
(5)传统的制备环己酮实验用酸性作氧化剂,更易把环己醇氧化生成己二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4.(2022·淄博模拟)以V2O5为原料制备氧钒(IV)碱式碳酸铵(NH4)5[(VO)6(CO3)4(OH)9] 10H2O
过程:V2O5VOCl2溶液氧钒(IV)碱式碳酸铵粗产品
已知VO2+能被O2氧化,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的反应装置如图(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去,下同)
①仪器b的名称为   ,仪器c除冷凝回流外,另一作用为   。
②步骤I生成VOCl2的同时,还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II可在如图装置中进行。
①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
②实验开始时,先关闭K2,打开K1,当   时(写实验现象),再关闭K1,打开K2,充分反应,静置,得到固体。
(3)测定产品纯度
称取mg样品用稀硫酸溶解后,加入过量的0.02mol L-1KMnO4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过量的NaNO2溶液,再加适量尿素除去NaNO2,用cmol 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消耗体积为VmL。(已知:VO+Fe2++2H+=VO2++Fe3++H2O)
①样品中氧钒(IV)碱式碳酸铵(摩尔质量为Mg mol-1)的质量分数为   。
②下列情况会导致产品纯度偏大的是   (填标号)。
A.未加尿素,直接进行滴定
B.滴定达终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液体从上口倒出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
35.(2023·山西模拟)常用来配制金属蚀刻剂。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备氯化铁晶体。
(1)仪器C的名称为   。废铁屑使用前要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目的是   。
(2)组装好装置后,如何检验其气密性?   。
(3)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   (填“A”或“B”)的活塞,再   (填“打开”或“关闭”)弹簧夹。
(4)C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待反应完成后,将乙中的溶液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   。
(6)气态分子以双聚形式存在,其结构式为。原子的配位数为   ,画出其中的配位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实验前试样未经干燥,则试样中可能含有水分,会使得加热分解产生的水偏多,导致测定值偏高,A不符合题意;
B.若试样中含有NH4HCO3,NH4HCO3不稳定,加热分解,会使得试样减少的质量偏大,而试样减少的质量为水的质量,导致测定值偏高,B不符合题意;
C.试样中含有NaCl,NaCl的存在使得MgSO4·xH2O的质量偏小,会使得加热分解产生的水偏小,导致测定值偏小,C符合题意;
D.加热过程中有试样迸溅出来,会使得试样减小的质量偏大,导致测定值偏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若测定值偏低,说明分解产生的水偏少,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错误;
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则应在HCl气流中蒸发结晶,故B错误;
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应趁热过滤后,选择重结晶法分离提纯,故C错误;
D.氯气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则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后观察颜色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
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利用溶解度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分离;
D.氯气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稀硫酸和铜不反应,应用浓硫酸和铜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操作符合要求,可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且防止倒吸,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过滤时为防止液体飞溅,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缓缓流下,故A正确;
B.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故C正确;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为防止流出容量瓶外,可使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过滤时应防止液体飞溅;B.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应防止流出容量瓶外.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明确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和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利于氨气的逸出,NH3制备可以采取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NH3为碱性气体,故A正确;
B.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性,可以制取HCl气体,pH试纸变红,则说明气体为酸性气体,故B正确;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可以制取Cl2,Cl2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KI转化为I2,则说明Cl2有强氧化性,故C正确;
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SO2的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检验,难度不大.
6.【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所以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后分液,A符合题意;
B.碳酸钠高温条件下能与陶瓷中的反应,所以不能用陶瓷坩埚加热碳酸钠晶体,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会破坏胶体的生成,C不符合题意;
D.颜色试验为黄色,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要证明是否含有,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看颜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
B、碳酸钠高温可以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
C、胶体的制备过程不能搅拌;
D、钾离子的鉴别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7.【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向该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可能含有Fe2+,因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再加KSCN溶液,溶液也能变红,故A不符合题意;
B.蔗糖部分水解,中和酸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也能产生砖红色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NaOH溶液,NaOH与Cu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后加入Na2S溶液,蓝色沉淀变为CuS黑色沉淀,说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故C符合题意;
D.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红色或紫色石蕊变蓝色,即题中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
B.蔗糖部分水解,也有相同的现象;
C.实验设计合理;
D.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溶液中会引起倒吸,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为强碱,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吸热,温度改变导致平衡移动使得溶液颜色不同,能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
D.挥发的盐酸也会和苯酚钠生成苯酚干扰了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依据氨气极易溶于水分析;
B.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应选用酸式滴定管;碱性溶液应选用碱式滴定管;
C.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D.挥发的盐酸干扰了实验。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应用银氨溶液检验是否生成水解产物葡萄糖,用该实验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可能是淀粉未水解完全,故A不符合题意;
B.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离子浓度均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将铁锈溶于浓盐酸,铁锈中铁单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滴入溶液,紫色褪去,不能说明铁锈中存在亚铁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变红褐色,说明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铁;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则发生了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溶液变蓝只能证明还有淀粉存在;
B、加水稀释过程中各种粒子浓度减小;
C、氯离子和亚铁离子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D、红褐色为氢氧化铁,蓝色沉淀为亚铁离子遇到铁氰酸钾的现象。
1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制备过程中无需搅拌,不需要玻璃棒,A不符合题意;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待测硫酸亚铁溶液盛放在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此外还需烧杯,酸性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溶液本身都有颜色,无需指示剂,B符合题意;
C.晶体制备过程需要加热和过滤,因此还需要酒精灯和漏斗,C不符合题意;
D.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需要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然后用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检验,实验试剂缺少硝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制备过程中无需搅拌,不需要玻璃棒;
B.实验设计合理;
C.过滤所用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漏斗、烧杯;
D.实验试剂缺少硝酸。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滴加甲基橙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为酸性,可能为酸式盐如NaHSO4电离出的氢离子,不一定是强酸弱碱盐,故A不符合题意;
B.浓度未知,为沉淀生成,由操作和现象不能比较Ksp(AgCl)、Ksp(Ag2S),故B不符合题意;
C.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现象可知具有还原性,故C符合题意;
D.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4HNO3(浓) =4NO2↑+O2↑+2H2O,生成二氧化氮,也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不一定是浓硝酸可与木炭发生了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依据酸式盐中电离和水解的情况分析;
B.浓度未知,不能比较;
C.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
D.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1中发生反应2 NaClO3 + Na2SO3 + H2SO4 2ClO2↑ + 2 Na2SO4 + H2O,S的化合价升高,Na2SO3为还原剂;2ClO2+2NaOH+H2O2=2NaClO2+2H2O+O2中O元素化合价也升高,H2O2为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装置②,④的作用分别是防倒吸、吸收生成的ClO2,防止污染空气,B不符合题意;
C.Cl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6ClO2+6NaOH=NaCl+NaClO3+3H2O,氯酸钠提取工艺以蒸发冷却结晶法和盐析法为主,C符合题意;
D.反应结束时,通氮气的目的是将仪器中残留的气体排入④中,排空污染气体,保证试验结束安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为还原剂,得到还原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作为氧化剂,得到氧化产物;
B、装置②为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装置④为伸入吸收液的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
C、氯酸钠提取工艺以蒸发冷却结晶法和盐析法为主;
D、实验前通入氮气是排出空气,实验后通入氮气是使残留气体排入后续装置吸收。
13.【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实验室利用浓氨水滴入生石灰快速制备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为了防止与空气形成对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上述装置与操作科学规范,A符合题意;
B.从食盐水中提取固体,利用的是蒸发结晶,仪器应选用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不符合题意;
C.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C不符合题意;
D.上述装置连接电源,铁做阴极,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可以制取氨气,氨气用碱石灰吸收,且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蒸发溶液采用蒸发皿制取;
C、乙醇和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
D、铁为阴极,该方法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1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一般情况下,在铁制品上镀铜时用纯铜作阳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铁作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但若用CuSO4过量氨水作电解质溶液,加入氨水可以形成铜氨络离子,使游离的铜离子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此时镀铜层的结晶会更一致,镀层的孔隙率下降,即使的铁上镀致密铜镀层,A符合题意;
B.由于浓硫酸由强氧化性,导致反应原理发生改变,加入浓硫酸反应原理可能为:Na2S2O3+3H2SO4(浓)=Na2SO4+4SO2↑+3H2O,加入稀硫酸则反应原理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故不能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不合题意;
C.由于乙醇易挥发,且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之前需通过盛水的洗气瓶来除去乙烯中的乙醇,且还可能产生还原性气体SO2,C不合题意;
D.直接蒸干FeSO4饱和溶液,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则不能制备无水FeSO4,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铜为阳极形成铜离子,铜离子在阴极放电形成单质覆盖在铁的表面;
B、浓硫酸和稀硫酸和硫代硫酸钠的反应不同;
C、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可能是乙醇或者乙烯;
D、亚铁离子可以被氧化。
1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由于FeCl3在水溶液中已发生水解,故配制FeCl3溶液时,需将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以抑制Fe3+水解,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A不符合题意;
B.由于FeCl3溶液呈酸性,结合实验②中实验现象开始时,局部产生少量黑色沉淀,振荡,沉淀立即消失,同时有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气体产生,可知沉淀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实验③中Na2S过量,故若发生反应2Fe3++3S2-=2FeS↓+S↓,黑色沉淀还可能是FeS和S,或Fe2S3、FeS和S的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也能观察实验③的现象,故由实验①、③中的现象不能推出实验③中的黑色沉淀为Fe2S3,C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实验②③可知,FeCl3溶液和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与试剂的相对用量、反应体系的酸碱性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铁离子可以发生水解,用浓盐酸抑制水解;
B、硫化铁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硫和硫化氢;
C、黑色沉淀可能是FeS和S,或Fe2S3、FeS和S的混合物;
D、结合实验②③可以知道反应的产物与试剂的相对用量、反应体系的酸碱性有关。
16.【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 稀硝酸能溶解银,3Ag+4H++NO═3Ag++NO↑+2H2O,故A符合题意;
B. 溴水可腐蚀橡胶,应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故B不符合题意;
C. 玻璃棒含钠元素,焰色为黄色,应用铁丝或铂丝蘸取某样品进行焰色试验,故C不符合题意;
D. 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pH试纸,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过氧乙酸溶液的pH,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银和氢离子、硝酸根反应生成阴离子、一氧化氮和水;
B、溴水具有氧化性,可以腐蚀橡胶塞;
C、焰色试验应该采用铂丝或者铁丝蘸取液体;
D、pH试纸不能测定强氧化性的药品。
17.【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明矾晶体在坩埚中灼烧失去结晶水得到KAl(SO4)2,A符合题意;
B.氨气会和氯化钙反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B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分离苯酚与水的混合物应该使用分液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加热固体采用坩埚,可以使明矾失去结晶水;
B、氨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
C、苯酚和水的分离应该用分液;
D、过氧化氢可以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没有特殊现象。
1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也可能是铁离子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只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银离子和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银沉淀,则硫化银更难溶,B符合题意;
C.反应的副产物二氧化硫也会和强氧化性的溴水反应导致溴水褪色,C不符合题意;
D.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会和溴水反应导致溴水褪色,应该酸化后滴加溴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铁离子和硝酸根都具有氧化性;
B、溴离子和硫离子的浓度相同,只生成黑色沉淀,则硫化银更难溶;
C、乙烯和二氧化硫都可以和溴水反应;
D、溴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1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硼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能够被氧化铜氧化的是伯醇、仲醇,叔醇不能被氧化,不能使铜丝恢复亮红色,B不符合题意;
C.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的也是Fe(II),C不符合题意;
D.Fe(II)与邻二氮菲形成的配合物呈橙红色,加入酸后,颜色变浅,说明与邻二氮菲配位能力:H+>Fe2+,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硼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B.叔醇不能被氧化铜氧化;
C.硫酸与铁反应也生成Fe(II);
D. 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
20.【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氨水碱性较弱,无法与氢氧化铝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二者反应产生BaCO3沉淀,若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反应后导致溶液中c(OH-)减小,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降低的浓度,水解平衡逆向移动,B符合题意;
C.HCl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上述实验可证明HCl的酸性比H2CO3的强,但得到Cl与C的非金属性强弱的结论,C不符合题意;
D.铜丝和银丝皆为氢后金属,二者均不能和硫酸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氨水为弱碱,不与氢氧化铝反应;
B.依据水解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不一定;HCl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
D.二者均不能和硫酸反应。
21.【答案】B,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中和滴定时,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错误;
B.为了避免影响实验结果,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故B正确;
C.蒸馏时,应防止冷凝管破裂,蒸馏完毕,应该先撤酒精灯再关冷凝水,故C错误;
D.分液时,为了避免污染试剂,下层溶液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A.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导致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
B.容量瓶有瓶塞、滴定管有旋塞,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易导致冷凝管炸裂;
D.为了提高分液效果,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而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上口倒出.
22.【答案】C,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Cu与浓硫酸加热能够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HI氧化,不能用浓硫酸与碘化钾反应制取HI,故B错误;
C.过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氧气,可用过氧化钠制备氧气,故C正确;
D.铝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铝,可据此制备无水三氯化铝,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A.稀硫酸不与铜发生反应;
B.浓硫酸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D.铝与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铝.
2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苯酚,可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故A正确;
B.向浓度均为0.1mol 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生成的沉淀成分,则不能比较溶度积大小,故B错误;
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碘,可说明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故C正确;
D.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pH越大,说明越易结合氢离子,则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弱,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性质比较,检验,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24.【答案】C,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向NaHCO3溶液中滴加氯水,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为而二氧化碳,说明氯水中含有H+,故A不符合题意;
B.向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滴加氯水,产生白色沉淀AgCl,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B不符合题意;
C.向Na2S溶液中滴加氯水,产生黄色沉淀为硫单质,证明氯水具有氧化性,无法证实其还原性,故C符合题意;
D.向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中滴加氯水至过量,先变蓝是因为生成了碘单质;后褪色是因为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无法证实氯水可能氧化碘单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
C、氯水和硫化钠的反应体现为氧化性;
D、氯水具有漂白性。
25.【答案】A,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碱性降低,则溶液红色变浅,A符合题意;
B.向盛有2mL0.1mol/L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4~5滴0.1mol/L溶液后NaOH大量过量,所以不能判断两者溶度积大小,B不符合题意;
C.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对溶液进行稀释,测得pH不准确,应选干燥的pH试纸,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变量为溶液的浓度,前者浓度大,前者出现浑浊的时间更短,说明增大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A.依据水解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B.NaOH过量,不能判断两者溶度积大小;
C.应选干燥的pH试纸;
D.依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26.【答案】C,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实验前连接好装置后,向水准瓶中注入煤油,使右侧液面高于左侧,若一段时间后仍旧右侧高于左侧,则气密性良好,若往下移动水准瓶,量气管与水准瓶内液面不发生变化,可知装置漏气,A不符合题意;
B.Y形管内残留有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影响量气管中两侧液面差,测定结果不变,B不符合题意;
C.量气管(与滴定管类似)的读数越大,说明生成的氨气越多,则 Ca3N2 产品的纯度越高,C符合题意;
D.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调平液面,若未调整水准瓶的高度即读数,测定气体的体积偏小,则会造成结果偏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上下移动水准瓶,液面不变,则证明气密性不好,漏气导致内外压强始终相等;
B、残留的气体不影响量气管两侧的液面差;
C、度数越大则氨气越多,纯度越高;
D、若未调整水准瓶的高度即读数,测定气体的体积偏小。
27.【答案】A,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10mL0.1mol/L的KI的物质的量为n=cV=0.1mol/L×10-2L=10-3mol,2mL0.01molFeCl3的物质的量为n=cV=0.01mol/L×2×10-3L=2×10-5mol,根据反应,很明显碘化钾过量,若反应不可逆,完全反应,就不存在Fe3+,若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呈红色,说明反应可逆且有限度,A符合题意;
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HCl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05mol/(L s),B不符合题意;
C.左侧H2SO4浓度大于右侧H2SO4浓度,浓度大该反应速率大,左试管的速率大于右试管的速率,C符合题意;
D.阴离子不同,需要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A、碘离子过量,理论上铁离子全部反应完,若是有红色,则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B、化学反应速率的浓度计算要将两者的体积混合计算浓度;
C、体积相同浓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可以比较浓度的影响;
D、控制变量法应该保证所有条件都相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
28.【答案】A,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Al2O3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AlO2,Fe2O3与NaOH不反应,也难溶于水,A符合题意;
B.比较Cl和Br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比较,非金属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不能用其氢化物的酸性比较,B不符合题意;
C.Mg比Al活泼,但Mg与NaOH不反应,Al与NaOH反应,Al作负极,该操作不能证明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C不符合题意;
D.还原性糖能将新制的银氨溶液中+1价银还原得到银单质,该操作不能得到银镜,证明蔗糖是非还原性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A、氧化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B、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应该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判断;
C、铝和氢氧化钠可以反应,作为负极,而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D、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和银氨溶液不反应。
29.【答案】B,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Cl2、HCl都能够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且受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采用蒸发结晶方法从NaCl溶液中获得NaCl晶体,B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而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应该将稳定性比较强的Na2CO3放在温度高的外管,再将NaHCO3放在温度比较低的内管进行实验,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情况,来比较二者的稳定性的强弱,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BD。
【分析】实验方案的评价。
A.Cl2也会和氢氧化钠反应;
B.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用蒸发结晶可以获得NaCl晶体;
C.图三所示装置验证 Na2CO3比NaHCO3稳定 ,应将碳酸钠装在大试管中,才具由说服力;
D.SO2能使品红褪色,也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0.【答案】B,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白纸上写字,书写之处纸变黑,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白纸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形式夺走,导致纸张碳化,A不符合题意;
B.SO2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该反应中SO2中+4价,S元素被还原生成0价的单质S,二氧化硫被还原,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B符合题意;
C.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具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符合题意;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鲜花褪色,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D不符合题意;
【分析】A、浓硫酸使纸张变黑体现脱水性;
B、二氧化硫和硫离子反应生成单质硫,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C、钠被氧化,体现为还原性;
D、氯气溶于水具有漂白性。
31.【答案】(1)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2)分液漏斗;除去尾气, 防止污染空气
(3)冷凝,防止其挥发;稀释,防止爆炸
(4)
(5)防止温度低于 ,转化为;高于,晶体发生分解
(6)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制取的含有杂质为和水,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所以X为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中的;
(2)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的, 防止污染空气;
(3)易挥发,装置D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凝,防止其挥发;浓度高时极易爆炸,所以需要往D中通入氯气的同时还通入干燥的空气,其主要目的是稀释,防止爆炸;
(4)装置D中,用干燥的与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
(5)根据表格数据,若温度低于,转化为 ;高于,晶体发生分解,所以控制温度在;
(6)在酸性条件下用双氧水与反应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分析】(1)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2)a为分液漏斗,特点是含有旋塞;
(3)结合题干信息,可以知道二氧化氯沸点低,需要用冰水冷凝;
(4)亚氯酸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氯;
(5)结合表格信息,可以知道亚氯酸钠在温度低于会转化为三水合亚氯酸钠,高于 会发生分解;
(6)氯酸根和过氧化氢、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氧气和水。
32.【答案】(1)蒸馏烧瓶
(2)b
(3)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4)Na2S2O3与酸反应,过量SO2会使溶液呈酸性
(5)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b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2)由分析可知,装置B用于控制二氧化硫的气流速率和通过长颈漏斗液面升降判断B后面装置是否堵塞的作用,但不能起防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b;
(3)C中生成产品的反应为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共热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故答案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4)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若二氧化硫过量,会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溶液呈酸性导致硫代硫酸在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所以实验中通入的二氧化硫不能过量,故答案为:Na2S2O3与酸反应,过量SO2会使溶液呈酸性;
(5)①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碘溶液恰好反应时,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溶液会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所以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由题意可知,滴定消耗VmLcmol/L的碘标准溶液,则由方程式可知,mg产品纯度为×100%=,故答案为:;
(6)由分析可知,装置E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和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则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和盛有氢氧化钠的U形管能代替E,而浓硫酸、氯化钙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反应,则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和盛有氯化钙溶液得试管不能代替E,故答案为:bd。
【分析】(1)蒸馏烧瓶的特点是含有支管;
(2)长颈漏斗在装置中可以防止控制气体速率和检查气密性;
(3)硫化钠和碳酸钠、二氧化硫加热生成硫代硫酸钠和二氧化碳;
(4)硫代硫酸钠可以和酸反应,二氧化硫溶于水呈酸性;
(5) ①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最后一滴标准液进入锥形瓶中,颜色或者沉淀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② 纯度的计算要几盒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判断。
33.【答案】(1)催化剂;降低环己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以液体分离
(2)环己酮进一步被氧化发生开环反应
(3)油浴;防止暴沸;bdca
(4)83%或者0.83
(5)3 +4+32H+3HOOCCH2CH2CH2CH2COOH+8Cr3++19H2O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FeCl3的作用是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加入食盐的目的是降低环己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以液体分离,故答案为:催化剂;降低环己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以液体分离;
(2)由题干已知信息可知,微溶于水,遇氧化剂易发生开环反应,故当环己酮产率达最大值后,增加H2O2的用量将导致环己酮进一步发生开环反应,而导致其产率反而下降,故答案为:环己酮进一步被氧化发生开环反应;
(3)由题干信息可知,环己酮的沸点为155℃,故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加热方式最好选用油浴,进行减压蒸馏时,使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磁子的作用除搅拌使混合物均匀受热外,还有防止暴沸的作用,根据减压蒸馏的操作顺序为:打开双通旋塞,打开真空泵,缓慢关闭双通旋塞,接通冷凝水,开启磁力加热搅拌器,进行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完成后,先后需进行的操作为b.关闭磁力加热搅拌器,冷却至室温,d.停止通冷凝水故c.缓慢打开双通旋塞,a.关闭真空泵,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dca,答案为:油浴;防止暴沸;bdca;
(4)根据碳原子守恒有:n(环己酮)=n(环己醇)==0.096mol,本实验中环己酮的产率为=83%,故答案为:83%或者0.83;
(5)传统的制备环己酮实验用酸性作氧化剂,更易把环己醇氧化生成己二酸,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 +4+32H+3HOOCCH2CH2CH2CH2COOH+8Cr3++19H2O,故答案为:3 +4+32H+3HOOCCH2CH2CH2CH2COOH+8Cr3++19H2O。
【分析】(1)结合题干信息,可以知道反应为环己醇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环己酮,氯化铁作为催化剂;
(2)环己酮可以被过氧化氢氧化发生开环反应;
(3)温度恒定且高于100℃,需要用油浴加热;
(4)结合碳原子守恒可以求出环己酮的物质的量,结合产率公式计算;
(5)环己醇和重铬酸根、氢离子反应生成己二酸、铬离子和水。
34.【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2)d→e→f→g→b→c;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A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①由仪器b的构造可知b为恒压滴液漏斗,仪器c为球形冷凝管,可有效的实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故答案为:恒压滴液漏斗;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②由题意可知产物除二氯氧钒外还有氮气,结合电子得失守恒及元素守恒可得反应:,故答案为:;
(2)首先通过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利用装置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后,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D中,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产物被氧化,待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确保空气被排尽后,再打开D中K2开始实验,因此接口连接顺序为:d→e→f→g→b→c,故答案为:d→e→f→g→b→c;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由元素守恒及反应方程式可知:,样品中氧钒(IV)碱式碳酸铵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
②A.未加尿素,则溶液中残留的亚硝酸钠消耗标准溶液,导致标准液用量偏高,所测纯度偏大,
故答案为:;
B.滴定达终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导致最终读数偏小,标准液体积偏小,所测纯度偏低,故不选;
C.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液体从上口倒出,该操作没有润洗滴定管尖嘴部分,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大,所测纯度偏高,
故答案为:;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导致最终读数偏小,标准液体积偏小,所测纯度偏低,故不选;
故答案为:AC;
【分析】(1) ① 仪器b为恒压滴液漏斗;
②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化学计量数;
(2) ① 气体发生装置-洗气装置-干燥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② 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确保二氧化碳将空气排尽;
(3) ① 结合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
② 滴定误差分析: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大;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偏小;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偏大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偏大;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偏小;待测液滴定管调“0”后,未将尖嘴部挂着的余液除去,偏大;标准液滴定管调“0”后,未将尖嘴部挂着的余液除去,偏小;滴定结束后,尖嘴挂着余液,偏大;滴定后俯视读数,偏大;滴定前俯视读数,偏小。
35.【答案】(1)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除去表面的油脂
(2)将丙中的导管末端插入溶液中,打开弹簧夹,关闭A、B中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甲中的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B;关闭
(4)
(5)抑制水解
(6)4;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仪器C的名称为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废铁屑使用前要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油脂。故答案为: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除去表面的油脂。
(2)组装好装置后,将丙中的导管末端插入溶液中,打开弹簧夹,关闭A、B中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甲中的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将丙中的导管末端插入溶液中,打开弹簧夹,关闭A、B中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甲中的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开始时需要先制得,所以需要应先打开B的活塞,再打开弹簧夹。故答案为:B;关闭。
(4)C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易水解,加热蒸发会促进水解,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可以抑制水解,故答案为:抑制水解。
(6)根据结构式,可知原子的配位数为4;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只需要形成一个共价键,多余的键为配位键,所以其中的配位键,故答案为:4;。
【分析】(1)三颈烧瓶的特点是有三个瓶口;
(2)气密性的检查:将丙中的导管末端插入溶液中,打开弹簧夹,关闭A、B中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甲中的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先用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打开弹簧夹通入氯气;
(4)亚铁离子和氯气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氯离子;
(5)铁离子易水解,可以在氯化氢的气流中抑制水解;
(6)结合图示可以知道铁原子提供空轨道,氯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5
一、选择题
1.(2019·海南)实验室通过称量 样品受热脱水前后的质最来测定x值,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值偏低的是(  )
A.实验前试样未经干燥 B.试样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铵
C.试样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D.加热过程中有试样溅出来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实验前试样未经干燥,则试样中可能含有水分,会使得加热分解产生的水偏多,导致测定值偏高,A不符合题意;
B.若试样中含有NH4HCO3,NH4HCO3不稳定,加热分解,会使得试样减少的质量偏大,而试样减少的质量为水的质量,导致测定值偏高,B不符合题意;
C.试样中含有NaCl,NaCl的存在使得MgSO4·xH2O的质量偏小,会使得加热分解产生的水偏小,导致测定值偏小,C符合题意;
D.加热过程中有试样迸溅出来,会使得试样减小的质量偏大,导致测定值偏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若测定值偏低,说明分解产生的水偏少,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2.(2017·天津)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错误;
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则应在HCl气流中蒸发结晶,故B错误;
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应趁热过滤后,选择重结晶法分离提纯,故C错误;
D.氯气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则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后观察颜色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
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利用溶解度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分离;
D.氯气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
3.(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稀硫酸和铜不反应,应用浓硫酸和铜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操作符合要求,可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且防止倒吸,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4.(2016·海南)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过滤时为防止液体飞溅,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缓缓流下,故A正确;
B.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故C正确;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为防止流出容量瓶外,可使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A.过滤时应防止液体飞溅;B.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应防止流出容量瓶外.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明确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和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5.(2016·上海)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
A 浓氨水、生石灰 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NH3为碱性气体
B 浓盐酸、浓硫酸 pH试纸 变红 HCl为酸性气体
C 浓盐酸、二氧化锰 淀粉碘化钾试液 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
D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试液 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利于氨气的逸出,NH3制备可以采取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可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NH3为碱性气体,故A正确;
B.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性,可以制取HCl气体,pH试纸变红,则说明气体为酸性气体,故B正确;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可以制取Cl2,Cl2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KI转化为I2,则说明Cl2有强氧化性,故C正确;
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SO2的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检验,难度不大.
6.(2023·来宾模拟)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B.在陶瓷坩埚中加强热,可除去碳酸钠晶体中的结晶水
C.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时,为了使胶体均匀应不断搅拌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无K+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所以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后分液,A符合题意;
B.碳酸钠高温条件下能与陶瓷中的反应,所以不能用陶瓷坩埚加热碳酸钠晶体,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会破坏胶体的生成,C不符合题意;
D.颜色试验为黄色,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要证明是否含有,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看颜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
B、碳酸钠高温可以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
C、胶体的制备过程不能搅拌;
D、钾离子的鉴别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7.(2023·蚌埠模拟)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Fe3+
B 向蔗糖水解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蔗糖完全水解
C 向5mLCuSO4溶液中滴入适量同浓度的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等浓度Na2S溶液 先产生蓝色沉淀而后沉淀变黑 发生了沉淀的转化
D 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试纸无明显变化 无氨气生成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向该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可能含有Fe2+,因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再加KSCN溶液,溶液也能变红,故A不符合题意;
B.蔗糖部分水解,中和酸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也能产生砖红色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NaOH溶液,NaOH与Cu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后加入Na2S溶液,蓝色沉淀变为CuS黑色沉淀,说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故C符合题意;
D.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红色或紫色石蕊变蓝色,即题中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
B.蔗糖部分水解,也有相同的现象;
C.实验设计合理;
D.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8.(2023·厦门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模拟侯氏制碱法获得
B.图2用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
C.图3 溶液,,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图4探究苯酚和碳酸酸性强弱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氨气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溶液中会引起倒吸,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为强碱,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吸热,温度改变导致平衡移动使得溶液颜色不同,能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
D.挥发的盐酸也会和苯酚钠生成苯酚干扰了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依据氨气极易溶于水分析;
B.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应选用酸式滴定管;碱性溶液应选用碱式滴定管;
C.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D.挥发的盐酸干扰了实验。
9.(2023·石家庄模拟)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20%溶液,加热,冷却后加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
B 将盐酸酸化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颜色由黄绿色变为绿色,最终变为蓝色 溶液中浓度减小,浓度增大
C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
D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变红褐色;再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应用银氨溶液检验是否生成水解产物葡萄糖,用该实验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可能是淀粉未水解完全,故A不符合题意;
B.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离子浓度均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将铁锈溶于浓盐酸,铁锈中铁单质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滴入溶液,紫色褪去,不能说明铁锈中存在亚铁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变红褐色,说明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铁;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则发生了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溶液变蓝只能证明还有淀粉存在;
B、加水稀释过程中各种粒子浓度减小;
C、氯离子和亚铁离子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D、红褐色为氢氧化铁,蓝色沉淀为亚铁离子遇到铁氰酸钾的现象。
10.(2023·临汾模拟)为完成下列各组实验,选用的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仪器)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玻璃棒 蒸馏水、饱和氯化铁溶液
B 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FeSO4溶液的浓度 烧杯、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 酸性KMnO4标准溶液、待测FeSO4溶液
C 明矾大晶体的制备 烧杯、玻璃棒 明矾、蒸馏水
D 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 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 1-溴丁烷、NaOH溶液、AgNO3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制备过程中无需搅拌,不需要玻璃棒,A不符合题意;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待测硫酸亚铁溶液盛放在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此外还需烧杯,酸性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溶液本身都有颜色,无需指示剂,B符合题意;
C.晶体制备过程需要加热和过滤,因此还需要酒精灯和漏斗,C不符合题意;
D.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需要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然后用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检验,实验试剂缺少硝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制备过程中无需搅拌,不需要玻璃棒;
B.实验设计合理;
C.过滤所用玻璃仪器为玻璃棒、漏斗、烧杯;
D.实验试剂缺少硝酸。
11.(2023·辽宁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一定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盐溶液中滴加几滴甲基橙溶液 溶液变红 该盐为强酸弱碱盐
B 向NaCl、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溶液 有黑色沉淀生成
C 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D 向浓硝酸中加入红热木炭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浓硝酸可与木炭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滴加甲基橙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为酸性,可能为酸式盐如NaHSO4电离出的氢离子,不一定是强酸弱碱盐,故A不符合题意;
B.浓度未知,为沉淀生成,由操作和现象不能比较Ksp(AgCl)、Ksp(Ag2S),故B不符合题意;
C.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现象可知具有还原性,故C符合题意;
D.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4HNO3(浓) =4NO2↑+O2↑+2H2O,生成二氧化氮,也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不一定是浓硝酸可与木炭发生了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依据酸式盐中电离和水解的情况分析;
B.浓度未知,不能比较;
C.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
D.浓硝酸不稳定易分解。
12.(2022·淄博模拟)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lO2,并以ClO2为原料制备NaClO2。已知:高于60℃时,NaClO2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SO3和H2O2均作还原剂
B.装置②,④的作用分别是防倒吸、吸收未反应的污染气体
C.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晶体,可采用常压蒸发结晶
D.反应结束时,通氮气的目的是将仪器中残留的气体排入④中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1中发生反应2 NaClO3 + Na2SO3 + H2SO4 2ClO2↑ + 2 Na2SO4 + H2O,S的化合价升高,Na2SO3为还原剂;2ClO2+2NaOH+H2O2=2NaClO2+2H2O+O2中O元素化合价也升高,H2O2为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装置②,④的作用分别是防倒吸、吸收生成的ClO2,防止污染空气,B不符合题意;
C.Cl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6ClO2+6NaOH=NaCl+NaClO3+3H2O,氯酸钠提取工艺以蒸发冷却结晶法和盐析法为主,C符合题意;
D.反应结束时,通氮气的目的是将仪器中残留的气体排入④中,排空污染气体,保证试验结束安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为还原剂,得到还原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作为氧化剂,得到氧化产物;
B、装置②为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装置④为伸入吸收液的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
C、氯酸钠提取工艺以蒸发冷却结晶法和盐析法为主;
D、实验前通入氮气是排出空气,实验后通入氮气是使残留气体排入后续装置吸收。
13.(2023·山西模拟)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A.制取并收集氨气 B.从食盐水中提取固体 C.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 D.牺牲阳极法保护铁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实验室利用浓氨水滴入生石灰快速制备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为了防止与空气形成对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上述装置与操作科学规范,A符合题意;
B.从食盐水中提取固体,利用的是蒸发结晶,仪器应选用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不符合题意;
C.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C不符合题意;
D.上述装置连接电源,铁做阴极,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可以制取氨气,氨气用碱石灰吸收,且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蒸发溶液采用蒸发皿制取;
C、乙醇和水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
D、铁为阴极,该方法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14.(2023·日照模拟)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在铁制品上镀致密铜镀层 B.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 D.制备FeSO4固体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一般情况下,在铁制品上镀铜时用纯铜作阳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铁作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但若用CuSO4过量氨水作电解质溶液,加入氨水可以形成铜氨络离子,使游离的铜离子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此时镀铜层的结晶会更一致,镀层的孔隙率下降,即使的铁上镀致密铜镀层,A符合题意;
B.由于浓硫酸由强氧化性,导致反应原理发生改变,加入浓硫酸反应原理可能为:Na2S2O3+3H2SO4(浓)=Na2SO4+4SO2↑+3H2O,加入稀硫酸则反应原理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故不能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不合题意;
C.由于乙醇易挥发,且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之前需通过盛水的洗气瓶来除去乙烯中的乙醇,且还可能产生还原性气体SO2,C不合题意;
D.直接蒸干FeSO4饱和溶液,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则不能制备无水FeSO4,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铜为阳极形成铜离子,铜离子在阴极放电形成单质覆盖在铁的表面;
B、浓硫酸和稀硫酸和硫代硫酸钠的反应不同;
C、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可能是乙醇或者乙烯;
D、亚铁离子可以被氧化。
15.(2023·日照模拟)为探究FeCl3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FeS和Fe2S3均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分别向盛有少量FeS、Fe2S3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固体均溶解,均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Fe2S3还有淡黄色浑浊生成
② 向0.1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0.1 mol/L Na2S溶液 开始时,局部产生少量黑色沉淀,振荡,沉淀立即消失,同时有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气体产生
③ 向0.1 mol/L Na2S溶液中加入少量0.1 mol/L FeCl3溶液,产生现象后继续滴加足量盐酸 先有黑色沉淀生成,振荡沉淀不消失;滴加盐酸后,沉淀溶解,有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 FeCl3溶液时,需将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B.实验②中,沉淀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由实验①、③中的现象可推知实验③中的黑色沉淀为Fe2S3
D.FeCl3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与反应体系的酸碱性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由于FeCl3在水溶液中已发生水解,故配制FeCl3溶液时,需将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以抑制Fe3+水解,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A不符合题意;
B.由于FeCl3溶液呈酸性,结合实验②中实验现象开始时,局部产生少量黑色沉淀,振荡,沉淀立即消失,同时有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气体产生,可知沉淀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实验③中Na2S过量,故若发生反应2Fe3++3S2-=2FeS↓+S↓,黑色沉淀还可能是FeS和S,或Fe2S3、FeS和S的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也能观察实验③的现象,故由实验①、③中的现象不能推出实验③中的黑色沉淀为Fe2S3,C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实验②③可知,FeCl3溶液和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与试剂的相对用量、反应体系的酸碱性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铁离子可以发生水解,用浓盐酸抑制水解;
B、硫化铁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硫和硫化氢;
C、黑色沉淀可能是FeS和S,或Fe2S3、FeS和S的混合物;
D、结合实验②③可以知道反应的产物与试剂的相对用量、反应体系的酸碱性有关。
16.(2022·淄博模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稀硝酸清洗试管内壁的银镜
B.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保存溴水
C.用玻璃棒蘸取样品进行焰色试验
D.用pH试纸测定过氧乙酸溶液的pH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 稀硝酸能溶解银,3Ag+4H++NO═3Ag++NO↑+2H2O,故A符合题意;
B. 溴水可腐蚀橡胶,应保存在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故B不符合题意;
C. 玻璃棒含钠元素,焰色为黄色,应用铁丝或铂丝蘸取某样品进行焰色试验,故C不符合题意;
D. 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pH试纸,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过氧乙酸溶液的pH,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银和氢离子、硝酸根反应生成阴离子、一氧化氮和水;
B、溴水具有氧化性,可以腐蚀橡胶塞;
C、焰色试验应该采用铂丝或者铁丝蘸取液体;
D、pH试纸不能测定强氧化性的药品。
17.(2022·淄博模拟)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装置甲:明矾晶体制备KAl(SO4)2
B.装置乙:制备少量干燥的NH3
C.装置丙:常温下分离苯酚与水的混合物
D.装置丁: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明矾晶体在坩埚中灼烧失去结晶水得到KAl(SO4)2,A符合题意;
B.氨气会和氯化钙反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B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分离苯酚与水的混合物应该使用分液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加热固体采用坩埚,可以使明矾失去结晶水;
B、氨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
C、苯酚和水的分离应该用分液;
D、过氧化氢可以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没有特殊现象。
18.(2022·淄博模拟)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加入Fe(NO3)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NO具有强氧化性
B 向2mL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Br与Na2S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1mol L-1的AgNO3溶液,只有黑色沉淀生成 说明Ag2S比AgBr更难溶
C 取4mL乙醇,加入12mL浓硫酸及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70℃,将产生的气体进入2mL溴水中,溴水褪色 说明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D 向丙烯醛中加入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不再生成砖红色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溴水,溴水褪色 说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也可能是铁离子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只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银离子和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银沉淀,则硫化银更难溶,B符合题意;
C.反应的副产物二氧化硫也会和强氧化性的溴水反应导致溴水褪色,C不符合题意;
D.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会和溴水反应导致溴水褪色,应该酸化后滴加溴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铁离子和硝酸根都具有氧化性;
B、溴离子和硫离子的浓度相同,只生成黑色沉淀,则硫化银更难溶;
C、乙烯和二氧化硫都可以和溴水反应;
D、溴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19.(2023·临沂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2mL1mol L-1硼酸溶液中加入1mL1mol L-1碳酸钠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 硼酸与碳酸钠不反应
B 将铜丝灼烧至表面变黑,伸入盛有某有机物的试管中,铜丝恢复亮红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
C 充分加热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冷却后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滴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铁被硫氧化至Fe(II)
D 向新制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邻二氮菲(),溶液变为橙红色,然后再加入酸,溶液颜色变浅(与加入等量水比较) 与邻二氮菲配位能力:H+>Fe2+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硼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能够被氧化铜氧化的是伯醇、仲醇,叔醇不能被氧化,不能使铜丝恢复亮红色,B不符合题意;
C.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的也是Fe(II),C不符合题意;
D.Fe(II)与邻二氮菲形成的配合物呈橙红色,加入酸后,颜色变浅,说明与邻二氮菲配位能力:H+>Fe2+,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硼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B.叔醇不能被氧化铜氧化;
C.硫酸与铁反应也生成Fe(II);
D. 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
20.(2022·惠州模拟)下列实验设计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将2~3mL2mol/L氯化铝溶液注入洁净的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氨水至过量
B 验证Na2CO3溶液中存在CO-的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观察现象
C 比较Cl与C的非金属性 向10mL1mol/L的HCl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浓度的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D 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向两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投入表面积相同的铜丝和银丝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氨水碱性较弱,无法与氢氧化铝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二者反应产生BaCO3沉淀,若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反应后导致溶液中c(OH-)减小,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降低的浓度,水解平衡逆向移动,B符合题意;
C.HCl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上述实验可证明HCl的酸性比H2CO3的强,但得到Cl与C的非金属性强弱的结论,C不符合题意;
D.铜丝和银丝皆为氢后金属,二者均不能和硫酸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氨水为弱碱,不与氢氧化铝反应;
B.依据水解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不一定;HCl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
D.二者均不能和硫酸反应。
二、多选题
21.(2017·海南)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C.蒸馏完毕时,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D.分液时,下层溶液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上口倒出
【答案】B,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中和滴定时,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错误;
B.为了避免影响实验结果,容量瓶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故B正确;
C.蒸馏时,应防止冷凝管破裂,蒸馏完毕,应该先撤酒精灯再关冷凝水,故C错误;
D.分液时,为了避免污染试剂,下层溶液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A.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导致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
B.容量瓶有瓶塞、滴定管有旋塞,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先关闭冷凝水再停止加热,易导致冷凝管炸裂;
D.为了提高分液效果,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而下口放出,上层溶液再从上口倒出.
22.(2017·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和铜粉反应可制备硫酸铜
B.碘化钾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备碘化氢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制备氧气
D.铝箔在氯气中燃烧可制备无水三氯化铝
【答案】C,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解:A.Cu与浓硫酸加热能够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HI氧化,不能用浓硫酸与碘化钾反应制取HI,故B错误;
C.过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氧气,可用过氧化钠制备氧气,故C正确;
D.铝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铝,可据此制备无水三氯化铝,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A.稀硫酸不与铜发生反应;
B.浓硫酸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D.铝与氯气燃烧生成氯化铝.
23.(2016·江苏)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B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 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Ksp(CaSO4)
C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 L﹣1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0.1mol L﹣1 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苯酚,可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故A正确;
B.向浓度均为0.1mol 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生成的沉淀成分,则不能比较溶度积大小,故B错误;
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生成碘,可说明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故C正确;
D.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pH越大,说明越易结合氢离子,则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弱,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性质比较,检验,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24.(2022高一上·昌平期末)某小组为探究氯水的成分与性质,进行实验并观察到以下现象,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氯水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氯水中含有H+
B 向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滴加氯水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C 向Na2S溶液中滴加氯水 产生黄色沉淀 氯水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D 向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中滴加氯水至过量 先变蓝后褪色 氯水可能氧化碘单质
A.A B.B C.C D.D
【答案】C,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向NaHCO3溶液中滴加氯水,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为而二氧化碳,说明氯水中含有H+,故A不符合题意;
B.向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滴加氯水,产生白色沉淀AgCl,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B不符合题意;
C.向Na2S溶液中滴加氯水,产生黄色沉淀为硫单质,证明氯水具有氧化性,无法证实其还原性,故C符合题意;
D.向加入淀粉的KI溶液中逐滴中滴加氯水至过量,先变蓝是因为生成了碘单质;后褪色是因为氯水具有漂白作用,无法证实氯水可能氧化碘单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
C、氯水和硫化钠的反应体现为氧化性;
D、氯水具有漂白性。
25.(2022高二上·山西期末)下列表中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 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水解引起
B 向盛有2mL0.1mol L 1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4~5滴0.1mol L 1MgSO4溶液,再向其中滴加0.1mol L 1CuSO4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蓝色沉淀 Ksp [Mg(OH)2]>Ksp [Cu(OH)2]
C 常温下,用玻璃棒蘸取某浓度NaOH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中央,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为13 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0.1mol L 1
D 分别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甲试管中加入10mL0.1mol L 1Na2S2O3溶液,乙试管中加入5mL0.1mol L 1Na2S2O3溶液和5mL蒸馏水,然后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10mL0.1mol L 1H2SO4溶液 甲试管出现浑浊的时间更短 增大Na2S2O3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A.A B.B C.C D.D
【答案】A,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碱性降低,则溶液红色变浅,A符合题意;
B.向盛有2mL0.1mol/L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4~5滴0.1mol/L溶液后NaOH大量过量,所以不能判断两者溶度积大小,B不符合题意;
C.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对溶液进行稀释,测得pH不准确,应选干燥的pH试纸,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变量为溶液的浓度,前者浓度大,前者出现浑浊的时间更短,说明增大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A.依据水解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B.NaOH过量,不能判断两者溶度积大小;
C.应选干燥的pH试纸;
D.依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26.(2022高三上·葫芦岛月考)氮化钙是高端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质量的氮化钙产品的纯度(杂质只有氮化钠,氨不溶于煤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下移动水准瓶,量气管与水准瓶内液面不发生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B.若Y形管内残留有反应产生的气体,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C.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量气管(与滴定管类似)的读数越大,产品的纯度越高
D.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未调整水准瓶的液面高度即读数,会造成结果偏低
【答案】C,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实验前连接好装置后,向水准瓶中注入煤油,使右侧液面高于左侧,若一段时间后仍旧右侧高于左侧,则气密性良好,若往下移动水准瓶,量气管与水准瓶内液面不发生变化,可知装置漏气,A不符合题意;
B.Y形管内残留有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影响量气管中两侧液面差,测定结果不变,B不符合题意;
C.量气管(与滴定管类似)的读数越大,说明生成的氨气越多,则 Ca3N2 产品的纯度越高,C符合题意;
D.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调平液面,若未调整水准瓶的高度即读数,测定气体的体积偏小,则会造成结果偏低,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上下移动水准瓶,液面不变,则证明气密性不好,漏气导致内外压强始终相等;
B、残留的气体不影响量气管两侧的液面差;
C、度数越大则氨气越多,纯度越高;
D、若未调整水准瓶的高度即读数,测定气体的体积偏小。
27.(2022高一下·上饶期末)在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人们除了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以实现所期待的物质转化或能量转化,还要关注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程度,以提高生产效率,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程度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取少量图①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若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呈红色可以证明可逆反应存在反应进行的限度
B.若图②是将溶液一次性且快速加入到,结束反应10s,则HCl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C.图③可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左试管的速率大于右试管的速率
D.图④比较、对反应分解制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效果
【答案】A,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10mL0.1mol/L的KI的物质的量为n=cV=0.1mol/L×10-2L=10-3mol,2mL0.01molFeCl3的物质的量为n=cV=0.01mol/L×2×10-3L=2×10-5mol,根据反应,很明显碘化钾过量,若反应不可逆,完全反应,就不存在Fe3+,若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呈红色,说明反应可逆且有限度,A符合题意;
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HCl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05mol/(L s),B不符合题意;
C.左侧H2SO4浓度大于右侧H2SO4浓度,浓度大该反应速率大,左试管的速率大于右试管的速率,C符合题意;
D.阴离子不同,需要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A、碘离子过量,理论上铁离子全部反应完,若是有红色,则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B、化学反应速率的浓度计算要将两者的体积混合计算浓度;
C、体积相同浓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可以比较浓度的影响;
D、控制变量法应该保证所有条件都相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
28.(2022高一下·庐江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除去Fe2O3中的Al2O3杂质
B 测定相同浓度的HCl溶液、HBr溶液的pH 比较Cl和Br的非金属性强弱
C 将相同大小的镁片和铝片用导线连接,插入NaOH溶液中 证明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证明蔗糖是非还原性糖
A.A B.B C.C D.D
【答案】A,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Al2O3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AlO2,Fe2O3与NaOH不反应,也难溶于水,A符合题意;
B.比较Cl和Br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比较,非金属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不能用其氢化物的酸性比较,B不符合题意;
C.Mg比Al活泼,但Mg与NaOH不反应,Al与NaOH反应,Al作负极,该操作不能证明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C不符合题意;
D.还原性糖能将新制的银氨溶液中+1价银还原得到银单质,该操作不能得到银镜,证明蔗糖是非还原性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A、氧化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B、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应该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判断;
C、铝和氢氧化钠可以反应,作为负极,而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D、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和银氨溶液不反应。
29.(2021高一上·丽水期末)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2CO3比NaHCO3稳定
D.用图4所示装置验证SO2的漂白性和酸性
【答案】B,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Cl2、HCl都能够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且受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采用蒸发结晶方法从NaCl溶液中获得NaCl晶体,B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而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应该将稳定性比较强的Na2CO3放在温度高的外管,再将NaHCO3放在温度比较低的内管进行实验,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情况,来比较二者的稳定性的强弱,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BD。
【分析】实验方案的评价。
A.Cl2也会和氢氧化钠反应;
B.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用蒸发结晶可以获得NaCl晶体;
C.图三所示装置验证 Na2CO3比NaHCO3稳定 ,应将碳酸钠装在大试管中,才具由说服力;
D.SO2能使品红褪色,也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0.(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白纸上写字 一段时间后字变黑 浓H2SO4有吸水性
B 将SO2通入到H2S溶液中 产生淡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将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 钠表面很快变暗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D 将Cl2通入到放有鲜花的试剂瓶中 鲜花褪色 Cl2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答案】B,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白纸上写字,书写之处纸变黑,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白纸中的氢、氧元素以水的形式夺走,导致纸张碳化,A不符合题意;
B.SO2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该反应中SO2中+4价,S元素被还原生成0价的单质S,二氧化硫被还原,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B符合题意;
C.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具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符合题意;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鲜花褪色,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D不符合题意;
【分析】A、浓硫酸使纸张变黑体现脱水性;
B、二氧化硫和硫离子反应生成单质硫,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C、钠被氧化,体现为还原性;
D、氯气溶于水具有漂白性。
三、非选择题
31.(2023·来宾模拟)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沸点为11.0℃,浓度高时极易爆炸。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用干燥的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制备二氧化氯,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使用的试液X为   ,其作用是   。
(2)仪器a的名称为   ,装置E的作用是   。
(3)装置D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   ,往D中通入氯气的同时还通入干燥的空气,其主要目的是   。
(4)装置D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时析出的晶体情况如下表:
温度 <38℃ 38℃~60℃ >60℃
析出晶体 NaClO2·3H2O NaClO2 分解成NaClO3和NaCl
利用NaClO2溶液制NaClO2晶体的过程中,需使用38℃~60℃的温水洗涤。控制水温在“38℃~60℃”之间的原因是   。
(6)工业上可在酸性条件下用双氧水与NaClO3反应制备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2)分液漏斗;除去尾气, 防止污染空气
(3)冷凝,防止其挥发;稀释,防止爆炸
(4)
(5)防止温度低于 ,转化为;高于,晶体发生分解
(6)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制取的含有杂质为和水,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所以X为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中的;
(2)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的, 防止污染空气;
(3)易挥发,装置D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凝,防止其挥发;浓度高时极易爆炸,所以需要往D中通入氯气的同时还通入干燥的空气,其主要目的是稀释,防止爆炸;
(4)装置D中,用干燥的与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
(5)根据表格数据,若温度低于,转化为 ;高于,晶体发生分解,所以控制温度在;
(6)在酸性条件下用双氧水与反应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分析】(1)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2)a为分液漏斗,特点是含有旋塞;
(3)结合题干信息,可以知道二氧化氯沸点低,需要用冰水冷凝;
(4)亚氯酸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氯;
(5)结合表格信息,可以知道亚氯酸钠在温度低于会转化为三水合亚氯酸钠,高于 会发生分解;
(6)氯酸根和过氧化氢、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氧气和水。
32.(2023·唐山模拟)是重要的化学试剂,遇高温分解,与酸发生反应。实验室可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下列关于装置B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填标号)。
a.通过观察气泡可控制气流速率
b.防止发生倒吸
c.通过长颈漏斗液面升降判断B后面装置是否堵塞
(3)C中生成产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为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率和纯度,实验中通入的不能过量,原因是   。
(5)为测定所得产品纯度,取所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淀粉试剂,用碘的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液。
已知:
①滴定终点现象为   ;
②产品纯度为   (用m、c、V表示)。
(6)下列装置和试剂不能代替E的是   (填标号)。
【答案】(1)蒸馏烧瓶
(2)b
(3)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4)Na2S2O3与酸反应,过量SO2会使溶液呈酸性
(5)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b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2)由分析可知,装置B用于控制二氧化硫的气流速率和通过长颈漏斗液面升降判断B后面装置是否堵塞的作用,但不能起防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b;
(3)C中生成产品的反应为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共热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故答案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4)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若二氧化硫过量,会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溶液呈酸性导致硫代硫酸在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所以实验中通入的二氧化硫不能过量,故答案为:Na2S2O3与酸反应,过量SO2会使溶液呈酸性;
(5)①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碘溶液恰好反应时,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溶液会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所以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碘的标准溶液,溶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由题意可知,滴定消耗VmLcmol/L的碘标准溶液,则由方程式可知,mg产品纯度为×100%=,故答案为:;
(6)由分析可知,装置E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和未反应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则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和盛有氢氧化钠的U形管能代替E,而浓硫酸、氯化钙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反应,则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和盛有氯化钙溶液得试管不能代替E,故答案为:bd。
【分析】(1)蒸馏烧瓶的特点是含有支管;
(2)长颈漏斗在装置中可以防止控制气体速率和检查气密性;
(3)硫化钠和碳酸钠、二氧化硫加热生成硫代硫酸钠和二氧化碳;
(4)硫代硫酸钠可以和酸反应,二氧化硫溶于水呈酸性;
(5) ①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最后一滴标准液进入锥形瓶中,颜色或者沉淀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② 纯度的计算要几盒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判断。
33.(2023·日照模拟)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种由H2O2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的实验方法如下:
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密度/ 沸点/℃(101kPa) 与水形成共沸物的沸点/℃ 部分性质
环己醇 0.96 161.0 97.8 能溶于水,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环己酮 0.95 155.0 98.0/3.4kPa 95.0 微溶于水,遇氧化剂易发生开环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的作用是   :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2)环己酮的产率受H2O2用量的影响,当环己酮产率达最大值后,增加H2O2的用量其产率反而下降,原因是   。
(3)减压蒸馏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加热方式最好选用   (填“水浴”或“油浴”)。进行减压蒸馏时,使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磁子的作用除搅拌使混合物均匀受热外,还有   。
减压蒸馏的操作顺序为:打开双通旋塞,打开真空泵,缓慢关闭双通旋塞,接通冷凝水,开启磁力加热搅拌器,进行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完成后,需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a.关闭真空泵 b.关闭磁力加热搅拌器,冷却至室温
c.缓慢打开双通旋塞 d.停止通冷凝水
(4)本实验中环己酮的产率为   (保留2位有效数字)。
(5)传统的制备环己酮实验用酸性作氧化剂,更易把环己醇氧化生成己二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催化剂;降低环己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以液体分离
(2)环己酮进一步被氧化发生开环反应
(3)油浴;防止暴沸;bdca
(4)83%或者0.83
(5)3 +4+32H+3HOOCCH2CH2CH2CH2COOH+8Cr3++19H2O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FeCl3的作用是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加入食盐的目的是降低环己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以液体分离,故答案为:催化剂;降低环己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以液体分离;
(2)由题干已知信息可知,微溶于水,遇氧化剂易发生开环反应,故当环己酮产率达最大值后,增加H2O2的用量将导致环己酮进一步发生开环反应,而导致其产率反而下降,故答案为:环己酮进一步被氧化发生开环反应;
(3)由题干信息可知,环己酮的沸点为155℃,故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加热方式最好选用油浴,进行减压蒸馏时,使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磁子的作用除搅拌使混合物均匀受热外,还有防止暴沸的作用,根据减压蒸馏的操作顺序为:打开双通旋塞,打开真空泵,缓慢关闭双通旋塞,接通冷凝水,开启磁力加热搅拌器,进行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完成后,先后需进行的操作为b.关闭磁力加热搅拌器,冷却至室温,d.停止通冷凝水故c.缓慢打开双通旋塞,a.关闭真空泵,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dca,答案为:油浴;防止暴沸;bdca;
(4)根据碳原子守恒有:n(环己酮)=n(环己醇)==0.096mol,本实验中环己酮的产率为=83%,故答案为:83%或者0.83;
(5)传统的制备环己酮实验用酸性作氧化剂,更易把环己醇氧化生成己二酸,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 +4+32H+3HOOCCH2CH2CH2CH2COOH+8Cr3++19H2O,故答案为:3 +4+32H+3HOOCCH2CH2CH2CH2COOH+8Cr3++19H2O。
【分析】(1)结合题干信息,可以知道反应为环己醇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环己酮,氯化铁作为催化剂;
(2)环己酮可以被过氧化氢氧化发生开环反应;
(3)温度恒定且高于100℃,需要用油浴加热;
(4)结合碳原子守恒可以求出环己酮的物质的量,结合产率公式计算;
(5)环己醇和重铬酸根、氢离子反应生成己二酸、铬离子和水。
34.(2022·淄博模拟)以V2O5为原料制备氧钒(IV)碱式碳酸铵(NH4)5[(VO)6(CO3)4(OH)9] 10H2O
过程:V2O5VOCl2溶液氧钒(IV)碱式碳酸铵粗产品
已知VO2+能被O2氧化,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的反应装置如图(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去,下同)
①仪器b的名称为   ,仪器c除冷凝回流外,另一作用为   。
②步骤I生成VOCl2的同时,还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II可在如图装置中进行。
①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
②实验开始时,先关闭K2,打开K1,当   时(写实验现象),再关闭K1,打开K2,充分反应,静置,得到固体。
(3)测定产品纯度
称取mg样品用稀硫酸溶解后,加入过量的0.02mol L-1KMnO4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过量的NaNO2溶液,再加适量尿素除去NaNO2,用cmol L-1(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消耗体积为VmL。(已知:VO+Fe2++2H+=VO2++Fe3++H2O)
①样品中氧钒(IV)碱式碳酸铵(摩尔质量为Mg mol-1)的质量分数为   。
②下列情况会导致产品纯度偏大的是   (填标号)。
A.未加尿素,直接进行滴定
B.滴定达终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液体从上口倒出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
【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2)d→e→f→g→b→c;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A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①由仪器b的构造可知b为恒压滴液漏斗,仪器c为球形冷凝管,可有效的实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故答案为:恒压滴液漏斗;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②由题意可知产物除二氯氧钒外还有氮气,结合电子得失守恒及元素守恒可得反应:,故答案为:;
(2)首先通过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利用装置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后,将二氧化碳通入装置D中,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产物被氧化,待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确保空气被排尽后,再打开D中K2开始实验,因此接口连接顺序为:d→e→f→g→b→c,故答案为:d→e→f→g→b→c;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由元素守恒及反应方程式可知:,样品中氧钒(IV)碱式碳酸铵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
②A.未加尿素,则溶液中残留的亚硝酸钠消耗标准溶液,导致标准液用量偏高,所测纯度偏大,
故答案为:;
B.滴定达终点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导致最终读数偏小,标准液体积偏小,所测纯度偏低,故不选;
C.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液体从上口倒出,该操作没有润洗滴定管尖嘴部分,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大,所测纯度偏高,
故答案为:;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导致最终读数偏小,标准液体积偏小,所测纯度偏低,故不选;
故答案为:AC;
【分析】(1) ① 仪器b为恒压滴液漏斗;
②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化学计量数;
(2) ① 气体发生装置-洗气装置-干燥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② 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确保二氧化碳将空气排尽;
(3) ① 结合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
② 滴定误差分析: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大;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偏小;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偏大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偏大;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偏小;待测液滴定管调“0”后,未将尖嘴部挂着的余液除去,偏大;标准液滴定管调“0”后,未将尖嘴部挂着的余液除去,偏小;滴定结束后,尖嘴挂着余液,偏大;滴定后俯视读数,偏大;滴定前俯视读数,偏小。
35.(2023·山西模拟)常用来配制金属蚀刻剂。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备氯化铁晶体。
(1)仪器C的名称为   。废铁屑使用前要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目的是   。
(2)组装好装置后,如何检验其气密性?   。
(3)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   (填“A”或“B”)的活塞,再   (填“打开”或“关闭”)弹簧夹。
(4)C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待反应完成后,将乙中的溶液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   。
(6)气态分子以双聚形式存在,其结构式为。原子的配位数为   ,画出其中的配位键   。
【答案】(1)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除去表面的油脂
(2)将丙中的导管末端插入溶液中,打开弹簧夹,关闭A、B中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甲中的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B;关闭
(4)
(5)抑制水解
(6)4;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1)仪器C的名称为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废铁屑使用前要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油脂。故答案为: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除去表面的油脂。
(2)组装好装置后,将丙中的导管末端插入溶液中,打开弹簧夹,关闭A、B中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甲中的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将丙中的导管末端插入溶液中,打开弹簧夹,关闭A、B中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甲中的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实验开始时需要先制得,所以需要应先打开B的活塞,再打开弹簧夹。故答案为:B;关闭。
(4)C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易水解,加热蒸发会促进水解,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可以抑制水解,故答案为:抑制水解。
(6)根据结构式,可知原子的配位数为4;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只需要形成一个共价键,多余的键为配位键,所以其中的配位键,故答案为:4;。
【分析】(1)三颈烧瓶的特点是有三个瓶口;
(2)气密性的检查:将丙中的导管末端插入溶液中,打开弹簧夹,关闭A、B中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甲中的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先用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打开弹簧夹通入氯气;
(4)亚铁离子和氯气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氯离子;
(5)铁离子易水解,可以在氯化氢的气流中抑制水解;
(6)结合图示可以知道铁原子提供空轨道,氯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高考真题变式分类汇编: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1

下一篇:2023-2024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分层训练提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