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培优卷:13.2 内能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培优卷:13.2 内能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靖江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也不会运动
D.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答案】B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对物体做功,A不符合题意;
B.内能是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即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的高低、体积大小都有关系,所以,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B符合题意;
C.由于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所以,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C不符合题意;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热量是热传递时能量的改变量。
2.(2023九上·靖江期末)下列实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取暖 B.晒太阳
C.用热水袋取暖 D.向双手哈气取暖
【答案】A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搓手取暖时,克服摩擦做功,摩擦生热,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符合题意;
BCD.晒太阳、用热水袋取暖、向双手哈气取暖时,内能发生了转移,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时,是做功改变内能。
3.(2023九上·驿城期末)下列实例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两只手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
B.阳光照射下,地表的温度升高
C.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D.“神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
【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两只手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是通过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A不符合题意;
B.阳光照射下,地表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此过程中内能从太阳转移到地面上,B符合题意;
C.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C不符合题意;
D.“神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4.(2023九上·海珠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具有的热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多
B.只要物体吸热,物体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
C.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不能叙述为“物体具有热量”,A不符合题意;
B.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内能是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热运动时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分子动能大,但它的内能不一定大,C不符合题意;
D.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扩散现象中,低温物体的分子也能运动到高温物体的内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热量是热传递时能量的改变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内能的大小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
5.(2022九上·临澧期中)2021年1月7日,罗庄气温-15℃。在这样温度低于0℃的环境里,小王在没有热源加热的情况下,他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也让冰熔化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王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
A.钻木取火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炙手可热
【答案】A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两块冰来回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冰块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冰块熔化了。
A.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会燃烧,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A符合题意;
B.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能,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水放热、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6.(2022九上·滦州期中)一杯热水变凉了,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内能消失了 B.水的内能增加了
C.水含有的热量减少了 D.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慢了
【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热水变凉了,温度虽然降低,但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仍然具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热水变凉了,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少,B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C不符合题意;
D.热水变凉了,温度降低,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减慢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质量和状态一定时,温度越低,物体的内能减少;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
7.(2022九上·滦州期中)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水,用中间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盖紧瓶然后往瓶中打气,当气压达到足够大时,橡皮塞从瓶口冲出,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充满的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充满的白雾是水蒸气汽化成的小液滴
C.橡皮塞冲出时,气体的温度升高
D.橡皮塞冲出时,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内能减少
【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瓶子里装有一些水,往瓶内打气,压缩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因放热发生液化,生成小水滴,即“白雾”,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压缩体积,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对外做功。
8.(2022九上·陇县期中)最近,一款名叫“小熊牛油”的火锅备受欢迎。烹煮火锅时,随着“小熊”造型的牛油慢慢熔化,麻辣鲜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食欲大增。下列关于涮火锅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熊牛油熔化前没有内能,故温度很低
B.小熊牛油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
C.涮菜时,主要通过做功增加菜的内能
D.加热后香味更浓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慢
【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小熊牛油熔化前也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小熊牛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B符合题意;
C.涮菜时,菜从火锅中吸收热量,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菜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加热后香味更浓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固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变大;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发生的;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9.(2022九上·花都期中)如图所示,小铁块的温度为70oC,大铁块的温度为30oC。现将两个铁块接触,过了一会,两个铁块的温度都为40oC。忽略两个铁块与周围环境的热传递,则(  )
A.小铁块的分子运动越来越剧烈
B.大铁块把热量传递给了小铁块
C.小铁块的内能减小
D.当温度都为40oC时,两个铁块的内能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小铁块的温度降低了,则小铁块的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减弱,A不符合题意;
B.两物体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则小铁块把热量传递给了大铁块,B不符合题意;
C.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小铁块质量不变,但温度降低,则小铁块的内能减小,C符合题意;
D.因为大铁块和小铁块的质量不相同,故当温度都为40℃时,两个铁块的内能不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10.(2021九上·建华期末)以下有关“热”的说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今天的天气真热,这里的“热”指的是温度
B.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指的是热量
C.物体吸热之后温度可能升高,这里的“热”指的是内能
D.分子热运动,这个“热”指的是热量
【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今天的天气真热,这里的“热”指的是冷热程度,即温度,A符合题意;
B.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指的是内能,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吸热之后温度可能升高,这里的“热”指的是热量,C不符合题意;
D.分子热运动,这个“热”指的是温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天气热指温度的高低;摩擦生热指内能增大;物体吸热指吸收热量。
11.(2023九上·锦江期末)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如图所示,是返回舱通过黑障区的情景,返回舱的防热外壳被烧成一个大火球,舱内温度却在30℃以下,使舱内三名航天员和设备安然无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返回舱的防热外壳“燃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B.返回舱通过黑障区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返回舱的防热外壳材料导热性好,可以保护舱内航天员避免被高温灼伤
D.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内能不会改变
【答案】B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BD.返回舱通过黑障区时,与大气层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飞船的内能,温度升高,所以返回舱的防热外壳“燃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为保护舱内航天员避免被高温灼伤,飞船用了绝热材料,导热性能差,并且外壳上有一层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从飞船上吸收了大量的热,保护了飞船,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导热性差的物体,可以防止热传递。
12.(2023九上·新沂期末)如图所示三杯水的内能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B.b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C.c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D.三杯水的内能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对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所以c杯内的水内能最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13.(2022九上·广州期中)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小赵同学在网上下单了自热小火锅,如图。上下包装被分为两层,通过向下层加水,使发热包膨胀升温,加热上层食物,一段时间后便可食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加热的鸭血有内能,未加热的虾饺无内能
B.闻到火锅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刚开始加热的藕片温度升高,内能可能不变
D.发热包是通过做功改变小火锅里食物的内能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未加热的虾饺也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就说明了分子的运动,闻到火锅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C.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所以刚开始加热的藕片温度升高,内能变大,C不符合题意;
D.发热包膨胀升温,加热上层食物,则发热包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小火锅里食物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4.(2022九上·花都期末)物体M和N是同种物质,已知M的温度为0℃,N的温度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内能为0 B.M和N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M的分子运动比N更剧烈 D.M的内能一定大于N的内能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M的内能不为0,A不符合题意;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因M和N两物体温度不同,故M和N之间会发生热传递,B不符合题意;
C.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M的温度高于N的温度,故M的分子运动比N更剧烈,C符合题意;
D.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状态和质量等因素有关,M的温度高于N的温度,但M的内能不一定大于N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可以发生热传递;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15.(2021九上·越秀期末)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下图是用针简对密闭容器内空气做功的示意图,针筒初始状态及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小明在第一次实验中缓慢下压活塞,针筒末状态及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小明在第二次实验中迅速下压活塞,针筒末状态及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已知两次实验中,活塞均对针简内空气做功(针筒内空气分子势能变化忽略不计),则从甲到乙的过程中,筒内空气(  )
A.内能一定增大 B.内能一定减小
C.一定向外界放热 D.一定向外界吸热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B.由题意可知,从甲到乙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变,故分子动能不变,又因此过程中空气的分子势能不变,故可知此过程中,筒内空气的内能不变,AB不符合题意;
CD.因从甲到乙的过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而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故可知该过程中筒内空气一定向外界放热,使得做功增加筒内空气内能的同时,向外热传递减少筒内空气的内能,使得筒内空气内能保持不变,从而使筒内空气温度保持不变,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有关;分子的动能与温度有关;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二、填空题
16.(2023九下·凤翔月考)羊肉泡膜是陕西省的特色美食。小明利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们制作美味的羊肉泡膜,香味四溢是   现象,煮羊肉汤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汤的内能。
【答案】扩散;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制作美味的羊肉泡膜,香味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煮羊肉汤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羊肉汤的内能。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7.(2023九上·太和期末)我国研发的一款以压缩空气提供动力的环保汽车,使用前需要压缩存储气体,开动时,释放气体推动发动机,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存储气体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使气体的内能增加。
【答案】做功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压缩存储气体的过程中,外力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气体的内能增加。
【分析】压缩气体的体积,利用的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8.(2022九上·江油期中)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容器中水的内能
   乙容器中水的内能;丙容器中煤油的内能    丁容器中煤油的内能。(大于/等于/小于)
【答案】小于;大于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甲和乙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所以内能大小就取决于水的温度,由于乙中水的温度高于甲中水的温度,所以乙中水的内能大;丙和丁中都是温度相同的煤油,所以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煤油的质量,质量大的内能大,所以丙中的煤油内能大。
【分析】物体的内能和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
19.(2022九上·江油期中)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   引起的内能变化。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瓶内气体的   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答案】热传递;大于;内能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热水瓶中间为双层玻璃瓶,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真空可以避免空气产生对流,避免热传递的产生,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瓶塞跳起来,其机械能增大,这是由于暖瓶内气体膨胀做功造成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
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时,要克服软木塞的重力(使木塞的机械能增大)以及阻力做功,所以,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大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内能使物体运动是做功改变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0.(2023九上·莱阳期末)区别下列词语中“热”字的含义(均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1)“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    ;
(2)“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
【答案】(1)热量
(2)温度
(3)内能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1)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热量。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温度。
(3)“摩擦生热”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
【分析】(1)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
(2)热水表示温度高;
(3)摩擦生热是产生了内能。
21.(2023九上·电白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款斯特林发动机模型,点燃酒精灯后就会发现发动机的连杆带动飞轮转动起来。其工作原理是:酒精灯火焰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空气的内能,高温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酒精灯继续加热气缸内空气从而实现往复工作。
【答案】热传递;减小;降低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气缸内空气的温度,气缸内空气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空气内能的。
高温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所以气缸内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分析】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空气内能的;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气缸内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三、实验探究题
22.(2022九上·樊城期中)如图所示,拿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
(1)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
(3)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4)实验在瓶内装少量的水目的:   。
【答案】(1)白雾
(2)减少;降低;液化
(3)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4)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当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塞跳起时,观察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塞子被冲出时,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瓶内会出现“白雾”。
(2)瓶内的空气膨胀对瓶塞做功时,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白雾”。
(3)根据上述实验及其它大量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4)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气体温度升高,瓶内的水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当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塞跳起时,可观察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分析】(1)水蒸气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2)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3)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
(4)内能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23.(2021九上·和平期中)晓松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气压式喷雾器和数字式温度计验证“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关系”(如图)喷雾器中装一定量的水。
(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   。
(2)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如图(c)实验现象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这个实验说明:   (c)瓶与(b)瓶比较,水的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变    (选填“大”或“小”)。
(3)(a)、(b)、(c)三瓶中的水内能最大的是    瓶。
【答案】(1)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分子动能;小
(3)(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手压活塞,对壶内气体做功,观察到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由此可知气体温度上升,即气体内能增大,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2)如图(c),他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观察到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由此可知气体温度降低,即气体内能减少,所以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小;同图(b)比较,水温度降低,水分子动能变小。
(3)比较三图,(b)图水温度最高,水的内能最大。
【分析】(1)压缩物体的体积,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物体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慢,分子动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四、简答题
24.(2022九上·大连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质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
(1)请分析杆前端的艾绒燃烧起来的原因;
(2)请分析把木质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的原因。
【答案】(1)把木质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推杆对套筒内空气做功;套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2)把木质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推杆对套筒内空气做功;套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1)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到达着火点,物体燃烧;
(2)压缩气体体积,利用做功方式使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培优卷:13.2 内能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靖江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也不会运动
D.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2.(2023九上·靖江期末)下列实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取暖 B.晒太阳
C.用热水袋取暖 D.向双手哈气取暖
3.(2023九上·驿城期末)下列实例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两只手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
B.阳光照射下,地表的温度升高
C.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D.“神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
4.(2023九上·海珠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具有的热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多
B.只要物体吸热,物体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
C.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5.(2022九上·临澧期中)2021年1月7日,罗庄气温-15℃。在这样温度低于0℃的环境里,小王在没有热源加热的情况下,他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也让冰熔化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王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
A.钻木取火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炙手可热
6.(2022九上·滦州期中)一杯热水变凉了,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内能消失了 B.水的内能增加了
C.水含有的热量减少了 D.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慢了
7.(2022九上·滦州期中)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水,用中间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盖紧瓶然后往瓶中打气,当气压达到足够大时,橡皮塞从瓶口冲出,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充满的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充满的白雾是水蒸气汽化成的小液滴
C.橡皮塞冲出时,气体的温度升高
D.橡皮塞冲出时,气体对橡皮塞做功,内能减少
8.(2022九上·陇县期中)最近,一款名叫“小熊牛油”的火锅备受欢迎。烹煮火锅时,随着“小熊”造型的牛油慢慢熔化,麻辣鲜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食欲大增。下列关于涮火锅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熊牛油熔化前没有内能,故温度很低
B.小熊牛油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
C.涮菜时,主要通过做功增加菜的内能
D.加热后香味更浓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慢
9.(2022九上·花都期中)如图所示,小铁块的温度为70oC,大铁块的温度为30oC。现将两个铁块接触,过了一会,两个铁块的温度都为40oC。忽略两个铁块与周围环境的热传递,则(  )
A.小铁块的分子运动越来越剧烈
B.大铁块把热量传递给了小铁块
C.小铁块的内能减小
D.当温度都为40oC时,两个铁块的内能相等
10.(2021九上·建华期末)以下有关“热”的说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今天的天气真热,这里的“热”指的是温度
B.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指的是热量
C.物体吸热之后温度可能升高,这里的“热”指的是内能
D.分子热运动,这个“热”指的是热量
11.(2023九上·锦江期末)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如图所示,是返回舱通过黑障区的情景,返回舱的防热外壳被烧成一个大火球,舱内温度却在30℃以下,使舱内三名航天员和设备安然无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返回舱的防热外壳“燃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B.返回舱通过黑障区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返回舱的防热外壳材料导热性好,可以保护舱内航天员避免被高温灼伤
D.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内能不会改变
12.(2023九上·新沂期末)如图所示三杯水的内能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B.b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C.c杯中的水内能最大 D.三杯水的内能一样大
13.(2022九上·广州期中)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小赵同学在网上下单了自热小火锅,如图。上下包装被分为两层,通过向下层加水,使发热包膨胀升温,加热上层食物,一段时间后便可食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加热的鸭血有内能,未加热的虾饺无内能
B.闻到火锅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刚开始加热的藕片温度升高,内能可能不变
D.发热包是通过做功改变小火锅里食物的内能
14.(2022九上·花都期末)物体M和N是同种物质,已知M的温度为0℃,N的温度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内能为0 B.M和N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M的分子运动比N更剧烈 D.M的内能一定大于N的内能
15.(2021九上·越秀期末)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下图是用针简对密闭容器内空气做功的示意图,针筒初始状态及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小明在第一次实验中缓慢下压活塞,针筒末状态及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小明在第二次实验中迅速下压活塞,针筒末状态及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已知两次实验中,活塞均对针简内空气做功(针筒内空气分子势能变化忽略不计),则从甲到乙的过程中,筒内空气(  )
A.内能一定增大 B.内能一定减小
C.一定向外界放热 D.一定向外界吸热
二、填空题
16.(2023九下·凤翔月考)羊肉泡膜是陕西省的特色美食。小明利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们制作美味的羊肉泡膜,香味四溢是   现象,煮羊肉汤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汤的内能。
17.(2023九上·太和期末)我国研发的一款以压缩空气提供动力的环保汽车,使用前需要压缩存储气体,开动时,释放气体推动发动机,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存储气体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使气体的内能增加。
18.(2022九上·江油期中)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容器中水的内能
   乙容器中水的内能;丙容器中煤油的内能    丁容器中煤油的内能。(大于/等于/小于)
19.(2022九上·江油期中)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是为了减少   引起的内能变化。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瓶内气体的   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20.(2023九上·莱阳期末)区别下列词语中“热”字的含义(均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1)“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    ;
(2)“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
21.(2023九上·电白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款斯特林发动机模型,点燃酒精灯后就会发现发动机的连杆带动飞轮转动起来。其工作原理是:酒精灯火焰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空气的内能,高温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酒精灯继续加热气缸内空气从而实现往复工作。
三、实验探究题
22.(2022九上·樊城期中)如图所示,拿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
(1)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珠。
(3)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4)实验在瓶内装少量的水目的:   。
23.(2021九上·和平期中)晓松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气压式喷雾器和数字式温度计验证“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关系”(如图)喷雾器中装一定量的水。
(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   。
(2)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如图(c)实验现象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这个实验说明:   (c)瓶与(b)瓶比较,水的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变    (选填“大”或“小”)。
(3)(a)、(b)、(c)三瓶中的水内能最大的是    瓶。
四、简答题
24.(2022九上·大连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质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
(1)请分析杆前端的艾绒燃烧起来的原因;
(2)请分析把木质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对物体做功,A不符合题意;
B.内能是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即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的高低、体积大小都有关系,所以,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B符合题意;
C.由于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所以,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C不符合题意;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热量是热传递时能量的改变量。
2.【答案】A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搓手取暖时,克服摩擦做功,摩擦生热,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符合题意;
BCD.晒太阳、用热水袋取暖、向双手哈气取暖时,内能发生了转移,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时,是做功改变内能。
3.【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两只手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是通过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A不符合题意;
B.阳光照射下,地表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此过程中内能从太阳转移到地面上,B符合题意;
C.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C不符合题意;
D.“神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4.【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不能叙述为“物体具有热量”,A不符合题意;
B.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内能是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热运动时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分子动能大,但它的内能不一定大,C不符合题意;
D.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扩散现象中,低温物体的分子也能运动到高温物体的内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热量是热传递时能量的改变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内能的大小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
5.【答案】A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两块冰来回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冰块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冰块熔化了。
A.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会燃烧,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A符合题意;
B.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能,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水放热、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6.【答案】D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热水变凉了,温度虽然降低,但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仍然具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热水变凉了,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少,B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C不符合题意;
D.热水变凉了,温度降低,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减慢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质量和状态一定时,温度越低,物体的内能减少;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
7.【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瓶子里装有一些水,往瓶内打气,压缩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因放热发生液化,生成小水滴,即“白雾”,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压缩体积,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对外做功。
8.【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小熊牛油熔化前也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小熊牛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B符合题意;
C.涮菜时,菜从火锅中吸收热量,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菜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加热后香味更浓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固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变大;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发生的;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9.【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小铁块的温度降低了,则小铁块的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减弱,A不符合题意;
B.两物体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则小铁块把热量传递给了大铁块,B不符合题意;
C.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小铁块质量不变,但温度降低,则小铁块的内能减小,C符合题意;
D.因为大铁块和小铁块的质量不相同,故当温度都为40℃时,两个铁块的内能不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10.【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今天的天气真热,这里的“热”指的是冷热程度,即温度,A符合题意;
B.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指的是内能,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吸热之后温度可能升高,这里的“热”指的是热量,C不符合题意;
D.分子热运动,这个“热”指的是温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天气热指温度的高低;摩擦生热指内能增大;物体吸热指吸收热量。
11.【答案】B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BD.返回舱通过黑障区时,与大气层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飞船的内能,温度升高,所以返回舱的防热外壳“燃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为保护舱内航天员避免被高温灼伤,飞船用了绝热材料,导热性能差,并且外壳上有一层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从飞船上吸收了大量的热,保护了飞船,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导热性差的物体,可以防止热传递。
12.【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对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所以c杯内的水内能最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13.【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未加热的虾饺也有内能,A不符合题意;
B.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就说明了分子的运动,闻到火锅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C.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所以刚开始加热的藕片温度升高,内能变大,C不符合题意;
D.发热包膨胀升温,加热上层食物,则发热包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小火锅里食物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4.【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M的内能不为0,A不符合题意;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因M和N两物体温度不同,故M和N之间会发生热传递,B不符合题意;
C.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M的温度高于N的温度,故M的分子运动比N更剧烈,C符合题意;
D.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状态和质量等因素有关,M的温度高于N的温度,但M的内能不一定大于N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可以发生热传递;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15.【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B.由题意可知,从甲到乙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不变,故分子动能不变,又因此过程中空气的分子势能不变,故可知此过程中,筒内空气的内能不变,AB不符合题意;
CD.因从甲到乙的过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而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故可知该过程中筒内空气一定向外界放热,使得做功增加筒内空气内能的同时,向外热传递减少筒内空气的内能,使得筒内空气内能保持不变,从而使筒内空气温度保持不变,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有关;分子的动能与温度有关;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16.【答案】扩散;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制作美味的羊肉泡膜,香味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煮羊肉汤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羊肉汤的内能。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7.【答案】做功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压缩存储气体的过程中,外力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气体的内能增加。
【分析】压缩气体的体积,利用的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8.【答案】小于;大于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甲和乙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所以内能大小就取决于水的温度,由于乙中水的温度高于甲中水的温度,所以乙中水的内能大;丙和丁中都是温度相同的煤油,所以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煤油的质量,质量大的内能大,所以丙中的煤油内能大。
【分析】物体的内能和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
19.【答案】热传递;大于;内能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热水瓶中间为双层玻璃瓶,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真空可以避免空气产生对流,避免热传递的产生,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瓶塞跳起来,其机械能增大,这是由于暖瓶内气体膨胀做功造成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瓶塞的机械能。
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时,要克服软木塞的重力(使木塞的机械能增大)以及阻力做功,所以,水蒸气对软木塞做的功大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内能使物体运动是做功改变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0.【答案】(1)热量
(2)温度
(3)内能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1)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热量。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温度。
(3)“摩擦生热”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
【分析】(1)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
(2)热水表示温度高;
(3)摩擦生热是产生了内能。
21.【答案】热传递;减小;降低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气缸内空气的温度,气缸内空气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空气内能的。
高温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所以气缸内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分析】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空气内能的;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气缸内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2.【答案】(1)白雾
(2)减少;降低;液化
(3)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4)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当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塞跳起时,观察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塞子被冲出时,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瓶内会出现“白雾”。
(2)瓶内的空气膨胀对瓶塞做功时,空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白雾”。
(3)根据上述实验及其它大量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4)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瓶内气体温度升高,瓶内的水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当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塞跳起时,可观察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分析】(1)水蒸气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2)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3)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
(4)内能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23.【答案】(1)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分子动能;小
(3)(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手压活塞,对壶内气体做功,观察到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由此可知气体温度上升,即气体内能增大,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2)如图(c),他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观察到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由此可知气体温度降低,即气体内能减少,所以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小;同图(b)比较,水温度降低,水分子动能变小。
(3)比较三图,(b)图水温度最高,水的内能最大。
【分析】(1)压缩物体的体积,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物体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慢,分子动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24.【答案】(1)把木质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推杆对套筒内空气做功;套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2)把木质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推杆对套筒内空气做功;套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1)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到达着火点,物体燃烧;
(2)压缩气体体积,利用做功方式使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化学人教版九上:4.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作业(含解析)

下一篇:四川省德阳市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