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宁夏吴忠三中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制作叶脉书签 B. 钻木取火
C. 比较硬度 D. 酸雨的腐蚀
2.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及所属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烧碱盐 B. 固体干冰氧化物
C. 小苏打酸 D. 水银非金属
3. 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测溶液
C. 过滤 D. 塞紧橡胶塞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焦炭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B.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使用改良酸性土壤
C. 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保护气
D.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紫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C.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6.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B. 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 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7.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 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 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8.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C.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探究燃烧的条件
9.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B. 用二氧化碳气体鉴别澄清石灰水和火碱溶液
C. 用食醋鉴别厨房中的食盐和小苏打
D. 用加入二氧化锰的方法鉴别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10.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药品或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药品或方法
氧气 水蒸气 浓硫酸
氧化钙 碳酸钙 稀盐酸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铜 锌粒
A. B. C. D.
11. 在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各种物质充分反应后,其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12. 新冠疫情结束后,阳春三月甲流肆虐,科学防疫,化学助力。
起床后,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汞原子间有间隔,上学时,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到校后,勤消毒:过氧乙酸用于教室消毒,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为 ______ 。
用餐时,讲营养。如午餐食用米饭、手抓羊肉、鸡蛋汤、牛奶,凉拌蔬菜等。上述手抓羊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______ 。
13.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水。
生活中常用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下列溶液用水作溶剂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生理盐水
B.碘酒
C.医用酒精
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问题:
点的含义是 ______ 。
中含有少量,应采用 ______ 的方法提纯。
时,将、、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
14.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 ______ 。
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一处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______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小红发现在实验室可选用和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比较这两套装置的不同,指出装置的一个突出的优点 ______ 。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的内容。
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如图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
一段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试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了。对比、、试管中的现象由此得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 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焊接铁制品前,常用稀盐酸清除其表面的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这要求我们多角度认识物质,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盐酸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认识物质的组成:稀盐酸中的溶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认识物质的性质: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到瓶口有 ______ 产生,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当胃酸过多时,可服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氢氧化铝属于 ______ 填物质类别。
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改进实验装置,此装置既节约药品,又能验证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开始前应填序号 ______ 先通气体后加热,先加热后通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黑色。处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铁粉和碳粉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该反应恰好完全进行,碳粉与酸不反应。
请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 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某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所用金属均已打磨,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实验Ⅰ现象是 ______ 。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实验Ⅱ现象是铜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出现,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乙和丙两位同学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原因是没有验证铁与铜的活动性强弱;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他们的实验:是金属 ______ ,是 ______ 溶液。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两组对和的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并根据反应原理进行实验
第一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实验,实验现象为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中气球鼓起。
第一组同学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可以证明和发生了化学反应,但第二组同学认为第一组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其理由是 ______ 。若利用装置,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______ 。
第一组同学经过反复讨论认为可通过向、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来确定与的反应是否发生,第二组同学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该方法不可行,理由是 ______ 。
第二组实验方案如下:
利用图Ⅱ装置进行实验,测得装置内压强变化情况如图Ⅲ所示。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 ______ 填“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对比曲线中 ______ 段和 ______ 段,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 ______ ,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写出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制作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比较硬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酸雨的腐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解析】解: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是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A错误;
B.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
D.汞俗称水银,是一种金属单质,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焦炭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还原出来,用于冶炼金属,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会破坏土壤结构,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B不正确;
C、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可以作保护气,故C正确;
D、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分析;
C、根据氮气的用途分析;
D、根据镁的用途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紫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还原氧化铜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具有还原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答案】
【解析】解:、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示意图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A分析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故B分析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故C分析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D分析正确。
故选:。
A、根据迕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元素的变化;
D、根据分析原子的变化。
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安全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前提。
【解答】
A、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加入大量青菜,可以降低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同时使油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
C、液化气、煤气具有可燃性,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故说法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
8.【答案】
【解析】解:、图中实验,酸的种类不同,不能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观察到气球膨胀,再滴加稀盐酸,会观察到气球缩小,可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应使用过量的红磷,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红磷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得出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但无法确定是否与氧气有关,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
【解析】解:、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食盐水和稀醋酸分别显中性、酸性,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用酚酞无法鉴别二者,故选项方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火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用二氧化碳气体能鉴别二者,故选项方法正确。
C、食盐和食醋不反应,小苏打和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用食醋能鉴别二者,故选项方法正确。
D、蒸馏水二和氧化锰不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有气泡产生,用加入二氧化锰的方法能鉴别二者,故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
A、根据食盐水和稀醋酸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火碱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来分析;
C、根据食盐和食醋不反应,小苏打和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来分析;
D、根据蒸馏水二和氧化锰不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
【解析】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和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亚铁溶液和氯化铜均能与锌粒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硫酸是一种酸,溶液的小于,向硫酸中加水,溶液被稀释,溶液的增大,但再稀也是酸的水溶液,溶液的小于,不可能等于更不可能大于,故A正确;
B、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的量随锌的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锌全部反应时,氢气的量不变,故B错误;
C、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沉淀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C正确;
D、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硫酸逐渐被反应完,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硫酸是一种酸,溶液的小于,向硫酸中加水,溶液被稀释,溶液的增大,但再稀也是酸的水溶液,溶液的小于,不可能等于更不可能大于进行分析;
B、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C、根据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进行分析;
D、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抓图象的起点,抓图象的终点,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12.【答案】: 蛋白质
【解析】解:由聚丙烯的化学式可知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的个数分别是、、,生成物中含、、的个数分别是、、,故生成物中还应含个,故的化学式为:;
手抓羊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
;
蛋白质。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答案】煮沸 时,、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降温结晶
【解析】解: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可溶性钙镁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沉降下来;
、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剂是水,选项正确;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剂是酒精,选项错误;
C、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溶剂是水,选项正确;
故选:;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点的含义是:在时,、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中含有少量,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时,将、、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是的,为不饱和溶液,仍等于时的;故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故答案为:煮沸;
;
时,、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降温结晶;
。
根据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进行分析;
根据常见溶液的溶剂进行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长颈漏斗 装置的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合理即可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解: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装置是固体加热,为了防止反应产生的水或是生成的水冷凝后倒流到试管底部,使正在加热的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故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装置导气管必须伸到集气瓶底部。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装置带小孔的隔板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开,关闭止水夹的时候,装置内二氧化碳增多气压变大使液体被压进长颈漏斗管体,则液面下降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则固液再次接触反应发生,故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装置的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合理即可;
;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熟记仪器的名称;
根据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来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答案】氧气、水 白雾 碱
【解析】解:分析、、三组实验铁钉所处的环境,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中只与水接触,中只与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试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了,对比、、试管中的现象由此得出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稀盐酸中的溶质是;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故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到瓶口有白雾产生;
氢氧化铝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铝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氢氧化铝属于碱;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故实验开始前应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空气后,再加热,故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氧气、水;
;
;
白雾;
碱;
;。
根据、、三组实验铁钉所处的环境和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
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来分析解答;
根据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来分析解答;
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来分析解答;
根据碱的概念来分析解答;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来分析解答;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分析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设参与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利用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计算出参与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从而求出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7.【答案】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铁 硝酸铜
【解析】解:铁活动性位于氢之前,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亚铁离子溶液是浅绿色的,故实验Ⅰ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铜,银是银白色,铜离子溶液是蓝色,所以现象是: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方程式:;
实验Ⅰ说明铁活动性位于氢的前面,实验Ⅱ说明铜活动性排在银的前面,实验Ⅲ说明锌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所以无法比较铁和铜的关系,所以把铁放入铜的盐溶液中看是否反应即可,如果反应,铁就比铜活泼,否则铜比铁活泼;故是金属铁,是硝酸铜溶液。
故答案为:
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
铁;硝酸铜。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考虑实验现象;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铜,据此分析;
根据每一种实验能得出的结论,对比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8.【答案】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面上升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水 白色沉淀
【解析】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面上升,则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一定发生了反应,为了排除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的干扰,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故无法确定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
首先注入瓶中的药品是水,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水吸收二氧化碳更彻底,不如气压减小幅度大;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水吸收二氧化碳更彻底,对比曲线中段和段,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观察到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面上升;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水;;;
白色沉淀;。
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来分析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压强减小,液面上升来分析解答;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唯一性原则来分析解答;
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来分析解答;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水吸收二氧化碳更彻底,不如气压减小幅度大来分析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