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宁夏吴忠四中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宁夏吴忠四中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
C. 氢氧化钠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2. 下列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都一致的是( )
A. :石灰石、石灰浆 B. :火碱、烧碱、苛性钠
C. :小苏打、纯碱 D. :消石灰、石灰乳、生石灰
3. 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的碳酸氢钠溶液
某人煤气中毒 立即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或进入高氧舱内
天然气泄漏 立即打开排气扇
A. B. C. D.
4. 实验室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固体取用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稀释浓硫酸
D. 熄灭酒精灯
5. 下列气体中,即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 B. C. D.
6. 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C. 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将足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有铜析出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8.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图示中共有种分子 D.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9.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小于乙
B. 时,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将溶液的温度降低
C.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时,将甲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碳酸盐遇到酸一定会有气体产生,所以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
11. 下面是某同学知识整理的内容,其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B.化学与生活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液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
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以点燃闻气味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用托盘天平秤取
用量筒量取水
用试纸测得苹果汁的为 煤、石油、天然气为三大化石能源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羊毛、棉花、蚕丝
分子、原子、离子为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2.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填空。
节假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郊外野炊,出发前,同学们自带牛奶、馒头、苹果等食品和铁锅、铁铲、纯棉帽子、塑料凳子等生活用品。其中,富含糖类的食品是 ______ ,
人体缺 ______ 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等。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及其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铁锅中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______ 填写名称。
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 ______ 写一种。
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了,可用锅盖盖灭,灭火的原理是 ______ 。
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统称为“五金”,在“五金”中通过调整金属的位置,正好符合由强到弱的顺序 ______ 。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所选的一组药品三种物质: ______ 。写化学式
13. 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
出行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中的铝由 ______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记录古代用墨书写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 ______ ,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该元素的名称是 ______ 。
净水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明矾中钾离子的符号是 ______ ;如今使用高铁酸钾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为 ______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14. 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小明同学用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该实验体现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具有 ______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装置有不足之处,则具体改进措施是 ______ 。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15. 如图是我们研究常见物质组成、性质的几个实验,根据图示实验回答。
实验中观察到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瓶底留有一些水的作用是 ______ 。
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就为 ______ 。
实验是通过水的分解证明水的组成,、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______ 。
实验说明: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6.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准备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从曲线变化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滴管中的溶液是 ______ 。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写化学式。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 。
【交流讨论】大家讨论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发生。
【实验设计】对反应后的溶液,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一 二 三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______ ______
实验结论 废液中含有 废液中含有 废液中含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讨论得出废液的主要成分是和。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如下反思:
小强认为方案一中存在操作错误,错误的操作是 ______ 。
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排放,理由是 ______ 写一点。
17.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有气泡产生,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红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全部变质:成分 ______ 。
猜想二、部分变质:成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你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 。
【实验与结论】小敏另外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正确
步骤:向过滤后的液体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
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8.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共消耗稀硫酸溶液,生成氢气。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A、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显碱性,但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答案】
【解析】解:、碳酸钙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故选项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不一致。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故选项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一致。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选项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不一致。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不一致。
故选:。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的碳酸氢钠溶液,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某人煤气中毒,应立即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或进入高氧舱内,使其呼吸新鲜空气,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应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降低天然气的浓度,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桌面上的酒精燃烧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天然气泄漏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煤气中毒的处理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倾、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与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氧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可以干燥,故选项正确;
D、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既能用酸干燥又能用碱干燥说明该气体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利用此知识解决.
此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干燥知识,总结了干燥剂不可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反应的规律.
6.【答案】
【解析】解:、碳的单质不都是黑色固体,如石墨是深灰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特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将足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答案】
【解析】解:、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一种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属于单质;一种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故A说法不正确。
B、图示中生成物有两种,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图示中共有种分子。故C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不正确。
故选:。
依据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因此从图示分析,该反应是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根据反应特点,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任何一中反应类型.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9.【答案】
【解析】解:、温度不能确定,甲、乙溶解度的大小也就无法确定,说法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时,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将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法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
D、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时,将甲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溶解的甲物质小于,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
【解析】解:、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故选项推理错误。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碳酸盐遇到酸一定会有气体产生,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盐,也可能为活泼金属、碳酸氢盐等,该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
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推理,不能盲目推理,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答案】
【解析】解:、该反应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是分解反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液氧可用于火箭的助燃剂;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可以点燃闻气味,产生羽毛烧焦气味的是羊毛,无此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故B正确;
C、托盘天平能准确到,所以用托盘天平称取;量筒能准确到,用量筒不能量取水;试纸测得的只能准确到整数值,所以用试纸测得苹果汁的不能为,故C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羊毛、棉花、蚕丝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确定反应的类型、根据物质的性质确定物质的用途、根据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总结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总结,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馒头 钙 塑料 洗净擦干 隔绝氧气 铁、锡、铜、银、金 溶液、、溶液或、溶液、
【解析】解:牛奶富含蛋白质、馒头富含糖类、苹果富含维生素,故填:馒头;
人体缺钙元素会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故填:钙;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铁锅中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铸铁属于金属材料,故填:塑料;
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可以是洗净擦干,故填:洗净擦干;
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了,可用锅盖盖灭,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五金”中符合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锡、铁、铜、银、金,故填:锡、铁、铜、银、金;
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选用三种药品,根据“两盐加一金”、“两金夹一盐”,则选用药品为溶液、、溶液或、溶液、。
故答案为:馒头;
钙;
塑料;洗净擦干;隔绝氧气;
锡、铁、铜、银、金;
溶液、、溶液或、溶液、。
根据食物中的营养素解答;
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解答;
根据材料的类别以及金属防锈的措施、灭火的原理解答;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
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验证措施解答。
加强对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原子 稳定 硅或硅元素
【解析】解: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
古代用墨书写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了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其元素名称为硅。故答案为:稳定;硅或硅元素;
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个电荷时,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钾离子的符号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钾、铁、氧、氢的原子个数分别为、、、,反应后钾、铁、氧、氢的原子个数分别为、、、,则中含有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则一个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故其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根据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分析;
根据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分析;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为综合,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 还原性 在导管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滤液飞溅
【解析】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是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体现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该装置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具体改进措施是在导管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滤液飞溅。
故答案为:;
还原性;在导管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滤液飞溅。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以及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来分析;
根据仪器的作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仪器的作用等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实验中瓶底留有一些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实验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减少,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减少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则、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根据铁丝燃烧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分析;
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答案】盐酸 、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红棕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把试纸伸入到待测液中 会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环境等
【解析】解:由图像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大于,可以确定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因此滴管中的溶液是盐酸;
点时,大于,说明氢氧化钠还没反应完,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该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实验方案二:根据实验结论废液中含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实验方案三:根据实验结论废液中含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观察到红棕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方案一中将试纸直接放入了待测液中,会污染试剂,操作错误;
废液中含有盐酸,盐酸呈酸性,会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环境,所以实验后的废液不能直接排放。
故答案为:
盐酸;、;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红棕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把试纸伸入到待测液中;会腐蚀铁质下水管道或污染环境等。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根据的测量方法以及废液处理原则分析。
明确中和反应、酸的化学性质以及的测量方法是解答本题关键。
17.【答案】 碳酸钠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解析】解: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猜想假设】由于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所以猜想一、全部变质:成分为碳酸钠。
【实验设计】由于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不合理,即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
【实验与结论】由于猜想二正确,步骤除去了碳酸钠,所以向过滤后的液体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步骤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猜想假设】碳酸钠;
【实验设计】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与结论】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猜想假设】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是部分变质,也可能是全部变质进行猜想;
【实验设计】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进行分析;
【实验与结论】要证明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应该先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是否碱性。
此题是一道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在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时,先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显碱性,才能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18.【答案】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故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根据氢气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专题4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硫酸的工业制备和性质 课时练 (答案)—2023-2024(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1

下一篇:2022-2023宁夏吴忠三中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